物理学史结课论文
物理学史论文
物理学史论文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课程,拓展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是物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学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学史论文范文一:物理学在建筑节能的应用摘要:在中国的能源消耗排行榜中,建筑耗能位居榜首,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剧,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总共有16-20亿平方米,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综合,这些建筑物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且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差不多是发达国家能耗的三倍。
关键词:物理学;建筑节能一、物理学知识在建筑节能中的运用(一)以物理手段实现太阳光照明经医学专家研究证明,太阳光可以降低诸如忧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之类疾病产生的几率,采用物理方法将太阳光引进室内不仅可以增加晒太阳的机会,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在没有机会到户外享受阳光的时候,采用导光管装置就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它主要是通过物理学中的反射原理传递光线,但是光线的每一次传递都会造成能量的损失,这种导光管装置不适合长距离的光线传递。
物理学家爱德曼兹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装置,这个装置的主体是一个塑料控板,控板上安装了许多由激光切割而成的镜片,这些镜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当太阳光照射到塑料控板上时亮度便会增强,然后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许多科学家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彩色荧光塑料上,他们试图采用荧光塑料来采集阳光,这项研究的原理是:白色是由红、绿、蓝三个颜色组合而成,科学家们尝试将由这三种颜色的塑料收集到的阳光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就形成了人类生活中所需要的白色太阳光。
通过这种物理手段形成的太阳光所发出的亮度相当于两个75瓦灯泡所发出的亮度。
(二)利用太阳能取暖要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就必须选用热阻和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热阻是指材阻挡能量进行传递的能力,吸热系数是指物体本身吸取热量的能力。
在传统热学工艺中这种方式较为常见,为了满足工艺需求一般使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在减缓热量传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热量。
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科学的发展过程始终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过程。
教育重演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
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来源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就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
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所以物理学史应该成为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来看,物理学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物理学知识,另一块是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
如果说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骨架的话,那么物理学史就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血肉。
对于物理学中各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生只有了解它们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才能深刻掌握它们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物理知识,还应该讲清知识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当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
这样,不仅会消除学生对这些知识来源的神秘感,而且还会让学生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
如果学生只是生硬地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他们真正理解物理知识。
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探索微观粒子的教学中,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无法亲自看到或接触到微观粒子,使学生感觉很抽象,很难在头脑里构建相应的物理情境,因此在认识上较为模糊。
如果在教学中能呈现这段历史,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物理学史论文
浅谈相对论的建立在科学史上,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过程艰辛而充满质疑,然而当我们真正认识和了解到相对论时,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为什么能够称之为伟大。
几十年来的历史发展证明,相对论大大推动了科学进程,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物理学爱好者,下面是我对相对论建立过程的管窥。
一门新理论的诞生有其外在条件,也有其内在因素。
就外在条件而言: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经过一个多世纪,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电力应用逐渐推广,内燃机、蒸汽机被采用,交通运输不断扩展……,所有这些对物理学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生产的发展需要科学;反过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相对论理论同其他任何一门科学理论一样,是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牛顿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
经典物理学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到19世纪末,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经典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下不具有协变性。
而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则要求一切物理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都具有协变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狭义相对论。
解开以太之谜,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建立的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
其实,爱伊斯坦在对以太的长期思索中早就对以太的存在产生了怀疑。
也就是在这些不断的怀疑中,爱因斯坦一步步的建立的属于自己的观点——狭义相对论,当然之后也被科学界认可。
1905年,爱因斯坦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他的狭义相对论。
他首先提出了两条假设:[1]相对性原理。
在伽利略力学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一切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来说都是等价的,物理定律对于一切惯性系都应采取相同的数学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
在迈克尔逊-莫雷的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这就是说,在一切惯性系(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中所测得的光速都是相等的,而且是各向同性的,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也没有关系。
大学物理总结论文
大学物理总结论文大学物理总结论文(通用10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物理总结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总结论文篇1牛顿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被称为牛顿力学或经典力学,它曾经被尊为完美普遍的理论而兴盛了约三百年。
尽管在二十世纪初发现了它的局限性,其在高速领域被相对论所取代,在微观领域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但在一般的技术领域,如机械制造、土木建筑,甚至航空航天技术中,经典力学仍保持着充沛的活力而处于基础理论的地位。
另外,由于经典力学是最早形成的物理理论,后来的许多理论,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形成都受到它的影响。
后者的许多概念和思想都是由经典力学的概念和思想发展、改造而来。
经典力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经典力学中的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基础是大学物理中的必修内容,而质点力学又是大学物理中的开篇内容。
质点力学在中学物理中就开始讲授,但在中学物理中质点力学仅限于处理质点作匀速、匀变速运动,质点受恒力作用问题,而在大学物理中的质点力学,不仅仅讲述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而且将物理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来,这对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后继内容,乃至后继的相关课程都很重要。
本文从三方面分析。
一、建立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质点力学中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是质点,它从两个方面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主要特征:几何点反映了物体的位置;质量反映了物体的惯性。
一个物体如果作平动,它的各个部分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即具有相同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可以用一个点的运动代表物体整体的运动。
平动物体可按质点模型处理,如图1所示。
如果一个物体自身的线度与它的运动范围的线度相比微不足道,或者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允许忽略物体各部分运动状态的差异,这样的物体可按质点模型处理。
物理学史课程论文
当科学遭遇哲学与艺术故事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有关对牛顿颜色学说的批判开始。
这场争论可以看做是艺术与科学、哲学与科学分歧的一次具体体现。
牛顿的颜色学说从色散研究起步。
色散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折射率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
尽管色散现象在生活中如此常见并且中世纪后人们已经知道日光可以透过棱镜产生彩带,但在牛顿之前没有人能对这种现象做出正确解释。
在近代,较早进行色散研究的是笛卡尔。
他利用棱镜做了一系列色散实验,得到了一些认识,仅此而已。
直到1666年,牛顿为制造出没有色差的望远镜,开始对光和颜色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受笛卡尔的启发,也利用棱镜进行分光实验。
从1666年至1672年,通过大量光学实验,牛顿取得了重要的认识成果。
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光学》的结构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样,均由公理化体系构成。
在第一篇开头牛顿指出:“我的计划不是用假设来解释光的性质,而是用推理和实验来提出和证明它们。
为此,我将先讲下列定义和公理。
”牛顿的颜色学说主要包含有以下七点:(1)光线随其折射率不同,颜色也不同。
颜色不是光的变态,而是光线原来的、固有的属性。
(2)同一颜色属于同一折射率,不同的颜色折射率不同。
(3)颜色的种类和折射的程度是光线所固有的,不会因折射、反射或其他任何原因而改变。
(4)必须区分两种颜色,一中是原始的、单纯的色,另一种是由原始的色混合而成的复合色。
(5)本身是白色的光线是没有的,白色是由所有颜色的光线按适当比例混合而成。
(6)日光经棱镜折射后产生颜色,可以解释虹的形成。
(7)自然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对某种光的反射大于其他光的反射的缘故造成的。
尽管牛顿的颜色学说对于推动光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引起了后人众多争论,尤其是德国诗人歌德和哲学家黑格尔的批判。
1790年,歌德重做牛顿的光学实验,但没有看到牛顿所说的彩带现象,于是断定牛顿的颜色理论完全错误。
关于物理学史的论文1000子
关于物理学史的论文1000子物理学史论文———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从物理在人们生活周边,到学科应用、能源开发,乃至军事战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并且物理今后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生活学科能源正文:当今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宇宙间物质的基本组元及其基本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研究、测试方法,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诸如宇宙学、天文学、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的重要概念、理论的基础和实验、研究方法,从而推动各个学科深入而迅速地发展。
物理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
而正是这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可能成为未来学科中最有希望、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
宇宙学就是在物理学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获得了迅速发展。
作为宇宙学理论基础的热大爆炸理论,就是依赖于广义相对论以及粒子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和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察手段的提高而诞生的。
热大爆炸宇宙论被称为20世纪后半叶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
然而,该理论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备性和局限性,尤其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回答。
对此朱洪元教授曾指出:“高能物理的研究成果将对甚早期宇宙的演化的理解起推进作用”。
可以相信,随着物理学尤其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将逐步被认识、理解,宇宙学将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物理学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地球物理学就是地学受物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正是由于对电磁波传播机制的研究而发现了大气电离层,对宇宙线的研究而发现了地球内辐射带并从而导致太阳风的发现;而对洋底岩石磁性的研究,则是确定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地球科学的革命性进展——的关键因素。
地球科学所需要的实验测量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物理学。
物理学史论文
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的几点体会08物理1班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重大物理理论的突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往往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但是我们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对习题学习比较重视,而对物理学史重视不够,学习中花时较少,大家了解得比较肤浅,更缺乏系统性。
对于物理学史的认识大都只停留在阿基米德“王冠的故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以及牛顿对“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思考等等点滴之中,很难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既是对物理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又是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渠道。
利用大量的科学史实,让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我们、让科学家的思想方法深入我们心田,下面谈几点体会。
1.了解物理学史能使我们融会贯通知识的来龙去脉物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知识面广量大,体系严密,公式繁多。
对物理公式我们经常忽视适用条件,张冠李戴。
其中根本原因是没有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割断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用一条清晰的线索将知识贯穿起来,靠对物理定理,物理公式的肤浅理解,甚至死记硬背去分析解决许多物理问题。
这样必然会使我们学习物理带来许多困难。
而实际上,在看似庞杂的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对物理学史缺乏应有的重视,学习的重点放在定律、定理、公式的掌握、应用上,搞题海战术,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其结果是使我们对定律的认识只停留在其表面上。
开设物理学史选修课,就可以弥补我们这方面的不足。
力与运动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运动。
即:“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或者说“力产生速度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能见到这种现象:马拉车,车就运动,不用力拉,车就停下来;用力推桌面上的木块,木块就运动,不用力推它就停下来;等等。
亚里士多德正以对这些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观察,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这似乎符合人们的认知,所以在长达数千年时间里(时至今日也不乏其人)。
物理学史教学质量论文
物理学史教学质量论文1穿插物理学史,帮助学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对科学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掌握和理解产生这些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中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是主导的研究方法之一,许多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物理学家通过对具体事物和现实生活的观察与分析得来的。
像伽利略正是从对悬灯摆动的观察中得到启示,然后通过实验,最终确定了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和单摆的等时性。
牛顿正是因为一只打在头上的苹果从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理想模型的方法也是物理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这种研究方法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像质点运动学中的“质点”模型、刚体转动中的“刚体”模型、静电场中的“点电荷”模型等都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另外,假设和推论的方法、类比和综合的方法等都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有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几乎都可在物理学史中找到。
通过穿插物理学史,了解著名科学家创建理论体系的过程,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培养创造性意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员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之后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去,为学员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铺垫。
2渗透物理学史,帮助学员提升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使学员认识物理学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体会到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进化的、发展的。
物理学理论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可能观察到的物质世界的无限丰富多样性相对立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完美的。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这种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辨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清除学员对物理学理论绝对化、僵化的理解,也可以防止学员机械的不加限制的搬用物理公式、定律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员质疑和批判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另外,科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在培养学员高尚的情感、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学史课程结课论文3000字(2)
物理学史课程结课论文3000字(2)物理学论文篇1浅谈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
为了充分挖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加强科学文化与哲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3个方面剖析了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思想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
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
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不会被分离的。
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
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 物质是普遍联系的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比如人们曾经把电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
坚信电和磁之间存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学的新纪元。
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1.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物理学史期末论文
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与历史摘要:在本学期学习《物理学史》课程以来,让我了解到很多物理学发展史,以及众多物理学家对物理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到现代如此先进的技术都脱离不开物理学的高度发展,因此,物理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科技得以产生的基石。
他不仅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燃剂。
在众多物理分支方面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天文学这一块,所以接下来我将介绍有关天体物理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一)天体物理学的起源从公元前129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目测恒星光度起,中间经过1609年伽利略使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天体,绘制月面图,1655~1656年惠更斯发现土星光环和猎户座星云,后来还有哈雷发现恒星自行,到十八世纪赫歇耳开创恒星天文学,这是天体物理学的孕育时期。
十九世纪中叶,三种物理方法——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广泛应用于天体的观测研究以后,对天体的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天体物理学开始成为天文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多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不断的消耗,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缩减,资源也愈加匮乏。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希望寄托于地球外部的空间,这进一步促进了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理论物理学的进步,几乎理论物理学每一项重要突破,都会大大推动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前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量子理论的建立,使深入分析恒星的光谱成为可能,并由此建立了恒星大气的系统理论。
三十年代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使恒星能源的疑问获得满意的解决,从而使恒星内部结构理论迅速发展;并且依据赫罗图的实测结果,确立了恒星演化的科学理论。
(二)天体物理学的分类:天体物理学分为:太阳物理学、太阳系物理学、恒星物理学、恒星天文学、星系天文学、宇宙学、宇宙化学、天体演化学等分支学科。
物理学史论文
学物理学史的心得班级:测仪093姓名:何强学号:5801209081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史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
作为一个选修课我感觉学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与方式更重要一些。
不过我在物理学史课的学习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下面我就先说物理学史中学到的一些很重要的知识。
下面是物理学各分科的发展历史力学中的物理学史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
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物理学史是人类探索和认识物理学现象、规律的物理学发展历史。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篇1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论文摘要: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加强物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凸显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发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充分体现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学史物理教学功能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精神和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教育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平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加强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物理学史中就有许多催人泪下的事例。
比如:M.居里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得了白血病逝世,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伽利略为捍卫日心说受到罗马教皇残酷的迫害和折磨,但他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年近七旬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前往罗马,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接受罗马宗教裁判所的,先是被判终审监禁,后又改为在家软禁,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仍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直到1642年1月8日病逝。
300年以后的1979年罗马教庭才为他公开平反昭雪。
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对我们应该有所启发。
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物理学革命的旗手”,就是因为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
1905年3月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的观点》,提出了光的量子论,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1905年6月他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十九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物理学的发展论文5000字
物理学的发展论文5000字篇一:物理学发展史论文(4000+字)物理学的发展史及心得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史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类劳动文明的一部发展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而劳动是从创造工具开始的人类从开始制作第一把石刀的时候,就认识到它锐利的刃部可以集中较大的压力。
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导致简单机械的出现,由于运输举重物的需要,逐步出现了杠杆,滑轮、斜面等装置。
由于古代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除了直接的生产经验积累外,就是靠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在这些观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天才的直觉的思辨的猜测。
在这个时期,静力学包括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首先有所发展。
在光学方面积累了光的直进、折射、反射、小孔成象、凹凸面镜等方面的知识,古希腊的欧几里德等的著作中也已经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并且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
关于静电和静磁现象,发现了摩擦起电磁石召铁,先发明了司南, 以后又制成了指南针。
声学由于音乐的发展和乐器的制造,积累了不少乐律共鸣方面的知识等等。
关于物质世界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人们提出了诸如原子论、元气论、阴阳五行说、以太等天才的假说, 这对后来物理思想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 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处于萌芽时期, 还没有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
观察思辫是这个时期研究的主要方法。
与这种物理学状况相适应,在自然科学家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然观,是原始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
而物理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十九世纪前人类对声光热电力的研究的经典物理学时期,另一个是十九世纪后直至现在的人类对光子量子类的研究的现代物理学时期。
经典物理学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由于生产的推动,物理学开始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
刚刚在封建社会内部诞生的资产阶级,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的旗帜下,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权的统治发动了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政治、经济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
自然科学就在这场伟大的进步的变革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物理结课论文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结课论文)题目:物理实验意义作者:摘要:物理学概念的确立,物理学规律的发现,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并受实验的检验。
物理实验常常成为修正错误的依据。
物理实验往往成为发展理论的新起点。
物理实验可以使假说成为科学的定论。
实验可以纠正理论权威的某些不正确论断,导致新物理效应的发现。
物理实验不仅促进了物理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在其它科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物理实验不仅为物理学、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提供着硬件支持,而且向人类智慧提出了最深刻的挑战。
物理学在今后的自身发展及推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乃至人类文明的大步前进中,仍将不断经受着物理实验激动人心的检验和挑战。
关键词:巧妙构思、重要性、指导性、检验性正文:物理学已经改变了昨天的世界。
物理学正在改变今天的世界。
物理学还将改变明天的世界。
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然而,物理学首先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实验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和源泉,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动力,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某些历史时期,震撼世界的物理实验,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划时代的作用,而且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大步前进,甚至引发人类思想观念的全新转变。
让我们走进物理实验的科学殿堂,去感受它对世界的震撼,领悟它的丰富科学内涵和文化魅力。
物理学概念的确立,物理学规律的发现,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并受实验的检验。
开普勒三定律是依据布拉赫(T.Brahe)所积累的大量实验观测资料,又把哥白尼(N.Copernicus)的圆轨道修改为椭圆轨道而得到的。
牛顿三定律是在伽利略(Galieo Galilei)、开普勒(J.Keppler)、胡克(R.Hooke)、惠更斯(C.Huygens)等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也是大量实验的归纳,其中包括焦耳(J.P.Joule)所做的著名的热力功当量实验。
电磁学中的一系列定律,如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毕奥-沙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都是实验的总结。
物理学史论文
物理学史论文物理学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古代。
然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的欧洲科学革命。
在这个时期,数学家兼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雷和数学家兼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分别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即伽利略的物理学和牛顿的力学。
伽利略的物理学是第一个基于实验主义原则的物理理论。
他通过在斜面上滚动小球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并得出了“等时间内落下的两个物体,无论其质量多大,都会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
这个结论打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质量对于其下落无影响,并且表明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描述和解释。
牛顿的力学是对伽利略的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牛顿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力的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他还提出了一般重力定律,即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其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牛顿的力学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科学家铺平了道路。
在19世纪,物理学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迈克尔·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的概念,开创了电磁学的新方向。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将电磁现象和数学相结合,发展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论,这一理论统一了电磁学和光学,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20世纪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物理学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理论,这一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的理解。
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这一理论探讨了微观世界的行为和性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研究。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还包括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宇宙学和量子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物质和宇宙的了解,而且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应用,如核能和量子计算。
总而言之,物理学史是一个追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物理学史论文 (3)
物理学史论文引言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学科。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试图寻找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本论文将带您回顾物理学的历史,探讨物理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古代物理学古代人们对物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上。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利用天文观测来预测季节变化和农业活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在公元前550年左右提出了地球是一个悬浮在虚空中并围绕太阳旋转的理论,开创了宇宙中心论的观点。
圆锥曲线是古代希腊数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古希腊人关于圆锥曲线的研究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阿波罗尼乌斯在公元前3世纪发现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之间的关系,为后来的牛顿和开普勒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近代物理学随着科学观念的进步,物理学从观察和推理逐渐转向实验和数学方法。
16世纪的科学革命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突破。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实验和数学分析成功地描述了自由落体运动,并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观点。
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反对,但奠定了实验物理学的基础。
在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物理学的新里程碑。
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热学和光学的重要研究成果。
卡尔文和波义耳深入研究了热量、热传导和热力学等领域,而赫兹、哈雷和胡克则通过他们的实验研究使光学学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世纪是电磁学的黄金时代。
奥斯特、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了电磁现象和电磁波的存在,为电磁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热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现代物理学20世纪初,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的发展彻底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解决了运动物体在高速运动情况下的物理问题,既应用于微观领域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诞生是物理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等概念。
物理学史结课论文-光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光学的发展历程摘要: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一门古老的自然学科, 已经有数千年发展历史。
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光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几何光学时期、波动光学时期、量子光学时期、现代光学时期等五大历史时期。
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传统内容十分丰富,如光的产生、传播、本性等等;光学又是当今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之一,激光的问世使得光学焕发青春,如光子学、信息光学、光通信等等。
光学的发展简史,系统地概述了光学发展的现代光学时期,对现代光学的几个代表性方面做了大概的介绍,例如激光光学、成像光学、全息术和光信息处理等。
关键词:现代光学;激光;全息术;信息光学。
20世纪中叶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理论也不断发展,由于光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已逐步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或边缘学科。
几何光学本来就是为设计各种光学仪器而发展起来的专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光学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例如光的干涉目前仍是精密测量中无可替代的手段,衍射光栅则是重要的分光仪器,光谱在人类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方面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人们把数学、信息论与光的衍射结合起来,发展起一门新的学科——傅里叶光学把它应用到信息处理、像质评价、光学计算等技术中去。
特别是激光的发明,可以说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由于激光具有强度大、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自从它问世以来,很快被运用到材料加工、精密测量、通讯、测距、全息检测、医疗、农业等极为广泛的技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激光还为同位素分离、储化,信息处理、受控核聚变、以及军事上的应用,展现了光辉的前景。
(一)萌芽时期(约公元前 5 世纪~16 世纪初)光学的起源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公元前468-376 年)及其弟子所着《墨经》中记载:直线传播、光在镜面上的反射等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验规律。
有关物理学教学史论文
有关物理学教学史论文在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中,物理学史由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独特的功能。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世界的现象、结构、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
物理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逻辑手段去讲授物理理论,还要善于对物理知识作出历史的叙述,把物理知识的获得作为一种经验,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知识奇遇来讲,把着眼点放在物理学中的发现、推理及概念的形成的认识过程上;要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类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在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得到全面的素质的培养。
一、物理学史与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封闭的“专业教育”模式中,“科学素质”仅仅被理解为“科学知识”本身。
但实际上,“科学素质”虽然离不开“科学知识”,但却不同于“科学知识”,它是更深层次的、基础性的东西,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内化和激活。
广义的“科学素质”应该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科学和任务是探索未知,科学素质终将在获取知识的能力上反映出来。
科学知识虽然并不等于科学素质的全部内涵,但没有科学知识也就谈不上科学素质了。
融会贯通的知识是科学素质的基础和载体。
不过,仅仅掌握住有关内容和理论事实、定义、结论、公式和计算方法,还不等于理解知识的深刻本质和丰富的内涵。
现有的物理知识都在人类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过无数的曲折和反复、抽象、概括而获得的,对现有知识的历史考察,可以把发现的本质放在更真实的背景下,使学生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并得到超过定律和公式的许多启示。
二认识物理学知识的相对性、动态性光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真正理解了物理学。
因为科学的主体并不是它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寡与深度,更重要在于“探索”。
对物理学理论的全面理解,包含着物理学理论发展的动态性及能对物理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史结课论文———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从物理在人们生活周边,到学科应用、能源开发,乃至军事战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并且物理今后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生活学科能源正文:当今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宇宙间物质的基本组元及其基本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研究、测试方法,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诸如宇宙学、天文学、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的重要概念、理论的基础和实验、研究方法,从而推动各个学科深入而迅速地发展。
物理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
而正是这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可能成为未来学科中最有希望、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
宇宙学就是在物理学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获得了迅速发展。
作为宇宙学理论基础的热大爆炸理论,就是依赖于广义相对论以及粒子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和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察手段的提高而诞生的。
热大爆炸宇宙论被称为20世纪后半叶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
然而,该理论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备性和局限性,尤其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回答。
对此朱洪元教授曾指出:“高能物理的研究成果将对甚早期宇宙的演化的理解起推进作用”。
可以相信,随着物理学尤其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将逐步被认识、理解,宇宙学将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物理学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地球物理学就是地学受物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正是由于对电磁波传播机制的研究而发现了大气电离层,对宇宙线的研究而发现了地球内辐射带并从而导致太阳风的发现;而对洋底岩石磁性的研究,则是确定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地球科学的革命性进展——的关键因素。
地球科学所需要的实验测量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物理学。
近年来,电子自旋共振、质子激发荧光分析技术和氡测量技术等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对地质学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高压物理研究则对解决深部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质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和核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地质学的发展与核物理学的关系将日益密切。
地质科学的前沿与尖端技术融为一体,它们所开辟的科研领域和所达到的知识深度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现代地质学将沿纵向和横向交叉的方向发展,核物理与地质学的衔接日益紧密,它们的交叉点将可能成为学科或新方向的生长点。
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物理学发展中出现的理论工具和实验方法,使化学科学得以如虎添翼般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物理化学就是着重应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方法去处理化学问题而形成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并已成为化学科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化学物理是由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密切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它以化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及近代实验方法来研究原子、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理分析方法(如光谱、色谱和快速流动等)的发展,使得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跟踪成为可能,从而使化学动力学发展到基元反应研究的重要阶段。
基元反应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产生了非平衡化学反应过程的新领域,并进而使化学动力学深入到态—态反应的程度。
而态—态反应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验方法上,都使化学动力学与物理学中的碰撞动力学融为一体。
表面科学包含在一些最重要和令人迷惑的化学过程之中,多相催化包含着表面和发生在其上的化学反应之间的深奥的相互作用。
为此人们调动了几乎所有的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方案和实验手段来进行研究,诸如表面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原子力电镜、X射线衍射、同步辐射、傅里叶变换光谱和分子束——表面散射等最现代化的实验装置、仪器和技术。
1985至1994年的10项诺贝尔化学奖,其中就有4项与物理学密切交叉。
可以相信,与物理学的进一步密切结合,将会更加促进化学的迅速发展。
物理学对生物学、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更是重大而深远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使生物学的研究从现象的描述进入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新阶段,物理学参与和渗入生命科学的研究已成大势所趋。
物理学对生命科学的巨大贡献,首先是为生命科学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
例如,正是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而促成了人们对DNA双螺旋结构主体模型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其次,物理学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概念、理论和方法。
物理学和信息科学处理宏观体系的理论(如热力学、统计力学、耗散结构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使人们可以从系统的宏观角度研究生物体系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的关系;物理学的微观理论(如分子和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粒子物理等)及有关结构分析技术,使人们可以从微观角度研究生物大分子和分子聚集体(膜、细胞、组织等)的结构、运动与功能。
非线性理论、混沌理论则为脑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并预示了新的更伟大的科学革命——智能革命的到来。
而生物物理学的创立,则是人类用物理学知识去揭示生命之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为生命科学,为生物工程展现出一个无限美好的前景。
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物理学家将与生物学家等携手并进、一起共同开创和迎接新的生命科学的世纪。
科技发展史表明,物理学与技术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
如果说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了物理学(主要是力学、热学)与技术的互相影响的话,那么,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则是以物理学的发展(主要是电磁理论)为重要基础的。
而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浪潮),则是以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物理学开始全方位渗透到技术领域,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主要源泉。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普遍地转变为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而且转变的时间间隔愈来愈短。
物理学革命导致现代科学的分化和综合的同时,也引起了技术领域的分化和综合,从而形成了目前正蓬勃发展的新高技术群: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新高技术群是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高度密集和综合应用,在其今后的发展中,物理学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将更加显著和重要。
未来技术的进步,将更极大地依赖于物理学以及与物理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进展。
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科技发展史表明,每一项重大的技术新发明、新发现,往往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展。
因此,新材料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品粮食”。
而被称为近代材料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的电子显微学、电子理论和晶体缺陷理论,对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变化规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一系列新材料的研制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而电子显微学的发展正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电子理论和晶体缺陷理论,实际就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部分。
凝聚态物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以及宏、微观间的联系,从而为按指定性能创制新材料的“分子设计”或“分子工程”提供科学途径和理论指导。
例如,对无损耗输电、大型强磁体、高速计算机和高灵敏度、高精度测电压、磁场的高Tc超导材料的研究,以及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的研究和对可能带来一场电子工业革命的微结构器件的研究等,都是当前凝聚态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前沿课题。
因此材料科学技术将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而获得迅速发展,从而为未来21世纪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奠定基础。
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当前,在人们正在开发的各种能源中,最理想、最有前途的新能源当属裂变核能和聚变核能。
尤其是聚变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燃料从海水中提取)的最干净、最完整、最经济的理想能源,它没有如裂变堆那样产生大量放射性废物,故其发展远景很好,预计在21世纪中叶可得到广泛应用。
而原子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为核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最直接、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已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战略资源。
第三次技术革命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化技术。
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都是当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分支学科。
兴起于本世纪90年代的纳米电子学和纳米科学技术,是光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电子学将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概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将超越传统的极限,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的革命性突破;将进一步开发物质内潜在的信息和结构潜力,使单位体积物质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百万倍以上。
作为纳米科技重要组成部分的分子组装技术,单原子、分子测控科学与技术,就是面向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之一,将是21世纪信息科学发展的关键技术。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高度综合性的现代科学技术。
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集中应用了力学、热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制造工艺等多项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
而力学、热学、电子技术等就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自动控制、计算机、喷气推进,真空技术等也都与物理学直接密切相关。
海洋开发技术是以大海及其资源为开发、利用对象的综合性现代科学技术群。
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所形成的诸如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提取稀有化学元素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深海底锰结核开采技术等,也都与物理学的知识如力学、热学、电学、声学、电子技术等密切相关。
例如,海洋中的底质、地层、地貌、测探、定位、目标探测、识别、通信、导航、遥控、内波、寻找油气、开发矿产、海洋内部及海底的遥感等一系列问题,都广泛地应用到声学技术。
另外,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大。
海湾战争的事实表明,现代战场已经成为高科技武器的竞技场。
展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科技武器投入战场。
除核武器外,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制、试验并进展较快、有希望投入实用的高科技未来武器有激光武器、微波波束武器、粒子束武器、电磁炮和次声武器等,还有军用隐形技术、夜视技术等等。
这些都是以基本的物理学理论为依托的。
所以物理学对未来战争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总之,物理学是当今高新技术的水之源、木之本。
物理学在未来高新技术发展中将继续发挥基础、主导作用,并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