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期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语文研究和提高研究成绩。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语文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适合小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出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最后,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4. 研究进展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并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

通过对观察和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并完善我们的研究结论。

5. 预期结果我们预计,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我们期望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绩。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为小学教育领域的其他研究者和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6. 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 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已完成)- 第二阶段: 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 (已完成)- 第三阶段: 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 (进行中)- 第四阶段: 结果总结和报告撰写7. 结论本中期报告简要介绍了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

我们对于接下来的研究进展和最终结果充满期待,并相信我们的研究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小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小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小课题中期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我们将
评估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设计
我们采用了文献回顾和实地观察两种研究方法来收集数据。


文献回顾中,我们分析了相关的教学效果研究,了解已有的理论和
实践。

在实地观察中,我们参观了多所小学的语文课堂,观察教学
过程和学生表现。

结果分析
基于我们的研究,我们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1. 教师的教学方法: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解、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多种参与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评估与反馈:教师应该及时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具体的反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
通过我们的初步研究,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度和提供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来提高。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

下一步工作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并对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进行比较和分析。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如何与家长、学校合作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注:本报告基于初步研究结果,具体结论仍需进一步确认和验证。

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总结报告

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总结报告

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总结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总结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施情况
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在本学期得到了全面实施。

课程内容涵盖了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每周教学时间为五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

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测评,我们对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内容。

此外,学生的写作技巧也得到了改善,他们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表达清晰思路。

改进建议
尽管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可
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建议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口
语演讲、写作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可
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我们也建议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
方法,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研究。

结论
校本研究小学语文课程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研究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针,落实教育方针为依据,推动教育教学为宗旨,全面培养学生本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有文明,有理想,有品德,有觉悟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

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丰富学生的研究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性。

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研究方式,转变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研究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研究。

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二、按照学段、年级公道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内容1、掌握教材中综合性研究的编排体系。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课程教科书,不难发现,教材都十分重视综合性研究,但是在不同的学段出现的次数、呈现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同。

如第一学段:“每组都有但不标明,跟语文实践活动不作明确区分”,呈现方式为课文后有建议,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交流。

内容有“结合语文研究,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

”第二学段:每学期出现两次。

在精读课文后面布置,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交流。

内容既有学科内的,如“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也有跨学科的,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保护绿色家园”、“走进大自然”。

语文组教研活动中期汇报(3篇)

语文组教研活动中期汇报(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语文组于本学期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开展情况1. 集体备课(1)明确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以“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为主题,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研讨。

(2)分组备课:将语文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年级段的备课任务。

(3)备课过程:各小组在备课组长带领下,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修改等方式,完成备课任务。

(4)备课成果:各小组完成了各年级段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 听课评课(1)听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活动,认真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

(2)评课:课后,各听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反思:授课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 专题研讨(1)研讨主题:围绕“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这一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2)研讨形式: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研讨成果:通过研讨,教师们对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2. 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根据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3. 教研氛围浓厚:语文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们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理解不够深入,教学实践中存在偏差。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经。

”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中心”和“分科中心”的定势,倡导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在这种背景下,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各国不断更新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

【中期报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报告

并形成了论文课题组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同时教研又
推动了教学工作和自身成长,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题组成员
xxx
老师成为市名师工作室成员, xx 老师成为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选,其他几位老师
均成为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成为了学校乃至全县语文学科的中坚力量。
现在将课题研究期间,获得县级以上成果列表如下:
成果名称
《立足口语交际,聚焦核心素 养》 《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 《纸船和风筝》
《“贝”的故事》 课例《练习七“七嘴八舌话环 保”》 课例《风娃娃》
著作者 成果形式 论文
发表刊
物或出 版单位 (获奖
发表出 版时间
级别)
课例
课例,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 选 市第五届“新媒体新信息技 术创新应用课堂”教学优质 课比赛
独特的见解和模式,并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课例为口语交际
实践活动《七嘴八舌华环保》,结合课例对课题进行更深的实验性地探究。 2018
年,以在厦门钟宅小学现场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课例参加 “新媒体新信息技术优秀
应用成果”比赛。到此, xxx 老师对语文实践结合口语交际的辩论课型形成特有
的模式,并形成理论,对课题进行推广。
一年多的课题实验里,我们组建了研究队伍,建立了研究制度,制定了研 究方案, 组织了理论学习, 开展了深层次的探讨研究, 以及我们课题研究顺利地 完成了第一阶段(理论准备、确定方向)和第二阶段(努力实现创新点,点式实 验)的任务,形成了中期结果, 也有不少的困惑, 也确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在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主要采用了, 经验总结法, 调查问卷, 行动研究法,
平不高,限制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有利于语文教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中期报告doc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中期报告doc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中期评估工作报告一、课题的提出:21世纪,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恩惠,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而课程资源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已达成了共识。

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可以说,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更加突出地显现了出来。

联系学校实际情况, 一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师生的教育资源观念相对滞后。

重视校内资源、轻视校外资源;重视硬件资源、轻视软件资源;重视条件性资源,轻视素材性资源;重视形式,走过场,不注重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得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而且我校地处农村,又靠近常州、湖塘经济发达城区,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大都流往城区。

再加上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外来民工子弟。

因此,无论是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都不是很理想,学生阅读的面也就相对狭窄。

但是另一方面,我校有一支自身文化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队伍,;有一个藏书丰富的阅览室和两个高级的微机房以及完善的校内网络和畅通的校外网;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和乡土文化。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语文教学融合生活积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生活融合于语文课堂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留美学者陶行知先生从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中获得启发,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续写者新的篇章。

然而,目前在生活与语文结合,实施生活融合于语文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有的老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却有可上商榷的地方。

在我看来,至少是新课程一再强调的有关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再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理念,并没有被老师真正接受。

------有的语文教师爱把语文课上得那么严肃、庄重而又高高在上,其实我们早就对这样的语文课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是麻木不仁了。

语文课只是语文课而已,如果课堂上演的是阳春白雪,是与生活毫不相干的故事,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不能教,而我们喜欢在课堂大教特教的东西又偏偏在生活上派不上用场也就失去了语文的意义。

如:《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把交际课上成了演讲课,成了“难以走下讲台的语文”。

二、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相关推荐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10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篇1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

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三、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4、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第一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去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阅读教学中多种文体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为了继承和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理念,扩大阅读量,本学期我们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实践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一、目前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师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

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1)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

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

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中期报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2017年11月,我们课题组申报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正式立项。

经过一年阶段性的研究计划,已进入实践阶段。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课题工作,现在就课题阶段研究过程总结如下:一、课题简介研究背景: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极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身份。

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充分应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辟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有益于拓宽小学生语文进修和应用的范畴,在开放式的语文课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是课程观念的更新,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明确告诉我们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着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并不是依靠着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就告诉我们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很多老师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

近年来,我们县小学生面对的市质量检测,成绩并不是那么乐观,优生人数还达不到百分三十,令人震惊的数据表明,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全面提高。

没有上过几年学的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尴尬。

而他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就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这使我们认识到: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使学生形成有利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语文素养的提高,仅仅通过学习课本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获得。

大量的语文实践,就需要我们开发更多的语文课程资源,由此我们提出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这一课题。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我自去年开始担任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小组的组长以来,我和我的团队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努力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才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现将我们的工作报告如下:一、研究制定校本化课程标准首先,我们小组在分析学校教育特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的基础上,成功研究制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的课程标准。

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从而量身定制了适合学生的校本化课程。

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还与学校其他学科的校本化课程小组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实现了跨学科的一体化教学。

二、设计校本化教学活动在校本化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小组进一步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校本化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文学鉴赏、诗词创作、辩论演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我们小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材的改革与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的推进离不开教材的改革与优化。

我们小组与课程教研组紧密合作,对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对一些教材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我们注重提高教材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师培训与指导为了确保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的顺利推进,我们小组组织了多次教师培训和指导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帮助教师加深对校本化课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积极收集和整理教师的教学反馈和意见,不断完善我们的校本化课程。

五、成果与影响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小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校本化课程的研究与制定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学生在参与校本化课程的同时,不仅在语文知识上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期报告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研究课题。

以此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1、有利于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的课程设置是从全国的实际出发,但我国是国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有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这就要求我校根据本校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语文经典文化的传承,开发成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继承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打破“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所有学生齐步走”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很好地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国家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利用语文课程的广阔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使学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二、研究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学校、老师、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建设学科教学教育资源库,提高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探索新课程下的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资源观念,使教师真正成长为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料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三、研究内容1、一年级以《礼仪·自然》为主题。

2、二年级以《关爱·成长》为主题。

3、三年级以《家乡·世界》为主题。

4、四年级以《理解·尊重》为主题。

5、五年级以《感恩·生命》为主题。

四、研究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力求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

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如《版画》《藏书票》《线描画》《纸趣》《中国画》等课程,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质,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由我校美术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

《中国结艺》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而开发的深受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

4)个性化原则:课题组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学校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如,以训练学生运动技能为主的校本课程《曲棍球俱乐部》,就是以体育教师的特长发挥为主导因素开发的,其将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

⑵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学校先后多次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方面的培训。

如,《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关于校本课程说明》等等,使教师们了解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解了课题的内涵,明确了研究目标,熟悉了研究内容。

⑶加强校内外人力资源的整合,实现课程的多元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

”使“天赋和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在人的身上达到惊异的和谐一致。

”我们认为要提升人的品质、激发人的潜能,光立足于学校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我们应将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纳入我们的视野,赋之以崭新的育人理念,达成资源的整合,构建起三位一体的运行体制。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它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

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方案,确保研究顺利进行1.确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

为了确保《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实验的有效进行。

我校建立了以任鲁超、弋兰花校长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董雪艳、李娟、张静等全体语文教师担任课题成员,认真、详细地制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到课堂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交流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013年4月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并成功立项,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领导们,今后的实验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

(二)积极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自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课题组教师坚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全方位学习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视频、录音等相关资料。

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根据实验内容积极主动地查找、搜集相关理论资料,利用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交流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及内容。

实验教师参加有关课题方面内容的知识培训。

(三)精心编辑校本教材,科学安排诵读内容为弥补学校课程的不足,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组织教研组、语文骨干力量,汇编出版一至五年级校本教材,旨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继承优良文化传统,开启智慧。

该套丛书汇编时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为依据,按学段阅读目标选择汇编资料。

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文,名人故事,也有对联、谚语、名言警句等。

丛书共10册,按相应年段,循环使用。

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避免受学科教学的冲击学校把校本教材纳入课程表以便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诵读。

并安排每月至少一节校本教材研讨课,逐步提高语文教师校本教材课堂教学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经典诗文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研究结果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和教师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认识、反思本校教育。

“确立校本课程的中心是创新;校本课程的基础是生活;基调是动态、开放、民主;校本课程的灵魂是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发现:1. 教师专业在校本课程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了。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师的脑海里,编教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无关。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

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

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的形势下,我们的老师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么重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在编写教材中,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可以这样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家长方方面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

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诚与汗水。

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当然是交流探讨了,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你写第一课,我编第二课,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了起来。

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学生发展的空间拓展了。

在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角色几乎没有自由选择学什么课程的权利,所以学生发展的空间不大。

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

在校本教材开发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参照学校列出的清单,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决定校本课程的存在与消失,学生喜欢的课程,我们可以增加人员、资金的投入,增加课时数量,而学生不喜欢的课程我们可以让它自然消失。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天地更宽、更广了。

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了。

国家统一课程在编制过程中,可能考虑的是作为哪一个学段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本领,所以它更多的是以成人的看法来设置学习目标和内容,有些课程设置纯粹是课程专家的一厢情愿,是单方面输入式的课程。

而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完全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设,校本课程就如同是把课程放在了开放式的货架上了,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这样满足了各种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学生发展的个性张扬了。

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是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方面的技能,沟通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获得了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如,学生在《形体礼仪》上学到的知识,就用到了学生的日常与同学交往、与亲朋好友交往上,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名人搜索》课上,了解了很多名人成功的案例,学习了许多名言警句,受到了很多鼓舞,知道了自己作为小学生肩上所肩负的神圣责任与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