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性质

合集下载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 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 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无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固态的石蜡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石蜡熔化成液态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 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生__成__其_他__物__质_的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化__学__反_应________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喝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水的沸腾 水(液态)变为水蒸气(气态)
木材的燃烧 木材变为木炭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 凝结成液态的水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3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31张PPT)

Page 15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着物
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6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9
课堂训练
9.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
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
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 较 小
密度:比煤油大而比水小 。
熔点: 较 低
颜色: 银白色
1-2
变化前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 变化后有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 逐渐减少,玻璃片上
液态的水

出现小水珠
蓝色块状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蓝色粉末 的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状胆矾

1-3 1-4
蓝色的 蓝色溶液中有蓝色 蓝色的氢
胆矾溶液 沉淀出现
氧化铜沉
淀等
块状 石灰石
课堂训练
4.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B )
①酒精挥发
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 ⑥电灯发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5.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 C )A.闻气味B.看颜色
C.澄清石灰水 D.木条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知识点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清楚。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要平衡。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从左到右读,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2.1 空气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知识点2:气体的性质-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气体可以被压缩。

-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

2.2 水知识点1:水的性质- 水的化学式为H₂O。

- 水的沸点为100°C,凝固点为0°C。

-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知识点2:水的净化- 沉淀: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 过滤:通过过滤网将悬浮物和溶液分离。

- 吸附:通过吸附剂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 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

知识点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

3.2 反应类型知识点1: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
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D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瓷碗破碎
6、镁条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7、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块状固体 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只是状态发生 了改变,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是 物理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固体溶解,变 成蓝色溶液,滴入 氢氧化钠溶液后,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其他物
质生成,是化学变 化。
变化前的物质
A、嫦娥1号的运行轨道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 料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消毒液消毒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4、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 变化的是( D )
区别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 破碎、熔化、汽化 现象
放热、发光、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关系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胆矾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
通常加热至100℃沸腾;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一、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1.1 物质的定义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
理性质。

1.2 物质的分类
- 纯物质:由同类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
2.1 物质的物理性质
- 物理性质描述了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包括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2.2 物质的化学性质
- 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的特性,包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能否被氧化还原等。

三、物质的转化
3.1 物质的变化形态
- 物质的变化形态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3.2 物质的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发生的不可逆转变,常见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3 物质的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逆转变,例子包括溶解、沉淀、熔化等。

四、实验及应用
4.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在进行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实验时,需要遵循安全规范,并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4.2 物质性质的实际应用
- 了解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对于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应用于材料工业、能源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

以上是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的简要内容介绍,希望能对同学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及转化有所帮助。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氧气 无色气体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实验1-2:分别取一集气瓶氧 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分碳气体, 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闻一闻气味。取一根小木条在 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 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在通常条件下) 物质 颜色 气味 氧气 无色 无味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状态 气体 气体 使点燃的小木条 燃烧更加激烈 熄灭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 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 食物已经变质了?举例说明。
作业:练习与应用1、2
练习与应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 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其 他物质。 如果生成其他物质,就说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水果腐烂、食物变质、铁生锈、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都属于化学反应。 3、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 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查阅有关资料)。
(3) 蓝色的硫酸铜 生成蓝色 溶液等 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 有无色气 (大理石)等 体产生
物理变化:只发生了形态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一般特点
1、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2、常表现为: (1) 颜色改变; (2) 放出气体,有些气体还伴随有异味; (3) 生成沉淀; (4) 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1)铁生锈。(2)石蜡熔化。(3) 纸张燃烧。(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 石灰石(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物质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1.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改变,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的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二、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平衡三、地球与宇宙3.1 地球-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磁场- 地理现象:地震、火山、泥石流等3.2 宇宙-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星系、星云等-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宇宙的演化:恒星的形成和死亡、星系的合并和分裂等四、技术与生活4.1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技术的定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的起源: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 技术的发展:从手工到机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等4.2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电视等- 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 医疗技术: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 农业技术:种子、化肥、农药等五、科学探究方法5.1 观察法- 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观察的记录和整理5.2 实验法-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解释5.3 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调查的结果整理和分析5.4 比较法- 比较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比较的结果分析和解释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览第一单元:身边的物质
1.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
1.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 物质的结构:晶体结构、非晶体结构
1.3 物质的转化
- 物理变化:状态变化、形状变化
- 化学变化:氧化、还原、酸碱反应
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
2.1 地球的构造
- 地壳、地幔、地核
- 板块构造学说
2.2 地球的运动
- 自转:昼夜交替
- 公转:四季变化
2.3 宇宙的探索
-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 银河系:恒星、星云、星际物质
- 宇宙大爆炸理论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
3.1 生物的特征
- 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生长、繁殖
- 应激性、适应性、多样性
3.2 生物的分类
- 植物、动物、微生物
- 生物分类法
3.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环境因素-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单元:人与科学
4.1 人体生理
-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 器官、组织、细胞
4.2 健康生活
- 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心理平衡
- 预防疾病、保健知识
4.3 科学探究方法
- 观察、实验、调查、分析
- 推理、假设、验证
以上是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2年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2年版)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 1、概念不同。性质是物质的特有属性,是物质本身所具 有的,只有具有相应的性质才能够有相应的变化,是变 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 2、若是性质,则根据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进行是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判断;若是变化,则根据是否 有其他物质生成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 3.化学变化的现象: 、 、 变化: 吸热 、 放热 、 发光 等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 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变化后产生 象 的物质
产生气泡,遇冷凝 结成水珠
有无新物质 生成
实验1-1 液态的水
水 胆矾

实验1-2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
水的沸腾: 液态 气态 粉末 状 液态 (状态改变)
胆矾的研碎:
块状
(形状改变)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改 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发等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A、菜刀生锈 B、牛奶变酸 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 D、轮胎爆炸

溶解度知识点

溶解度知识点

溶解度知识点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质的重要参数,它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物质的量,通常用克/升(g/L)表示。

溶解度不仅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极性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容易溶解,而非极性分子的溶解度较低。

此外,分子间的键合方式、晶格结构等也会影响溶解度。

1.2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密切相关。

通常,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另外,溶剂的溶解度也与溶剂的饱和蒸汽压、溶剂分子大小等因素有关。

1.3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因物质而异,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在溶解时需吸收热量,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而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2.1 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液与未溶解物质之间的平衡状态达到一定的浓度。

当溶液中加入更多的溶质时,将无法再溶解,此时称为饱和溶液。

2.2 饱和溶解度曲线饱和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通常是在坐标轴上绘制溶质质量分数和温度,通过实验测定得出。

3. 应用3.1 药学药物的溶解度是评价其溶解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物的溶解度决定了它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效果。

通过研究药物的溶解度,可以优化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型。

3.2 化学工程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溶解度对原料溶解、反应速度、反应平衡等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溶解度,可以指导工程师合理设计设备和控制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3.3 环境科学溶解度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迁移和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溶解度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污染物在水体、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性质的重要参数,受到物质本身、溶剂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优秀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章节内容涉及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本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及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变化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化合物的组成等,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通过PPT展示物质的分类图解,引导学生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基本分类。
3.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变化类型。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5.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分析课标解析: 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类物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仍是概念教学,深入研究物质的变化,就必须要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典型的变化过程来说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本节课的学习,也渗透着物质变化——性质——用途间的关系,为以后得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与本质,在此基础上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此外,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3.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达成评价能够准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难点重点: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先行组织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物质变化,为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酒精、水等,进一步规范学习物质的性质。

问题与活动1.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酒精,可以用来医药消毒、化妆品、食品等,这些都是利用了酒精的性质,那么什么是性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探定义。

思考: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酒精具有哪些性质:教学评价展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挥发在空气中点燃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0.8g/ml 能与水互溶易挥发易燃烧通过了解酒精的性质,我们发现有些性质是物质本身就有的,有些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能显现,那么二者有何区别,又该如何确定是哪一种性质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3.步入重点项目任务一:初探定义【探究新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板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板书)
第 二 十 中 学 化 学 组
一、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微观: 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 ②常见的物变: 物质的三态转化 溶解、挥发等
3、两者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物理变化;而发 生物理变化时则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赵 治 原 创 佳 木 斯 市 第 二 十 中 学 化 学 组
赵 治 原 创 佳 木 斯 市 第 二 十 中 学 化 学 组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
赵 治 原 创 佳 木 斯 市 第 二 十 中 学 化 学 组
一、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①微观: 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特点: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化学能与其他能 量相互转化 ③常见的化变: 所有的燃烧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食品腐烂、钢铁生锈等
赵 治 原 创 佳 木 斯 市 第 二 十 中 学 化 学 组
二、物质的性质
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用途反映性质
THANK YOU
谢谢
治汇 课件
赵 治 原 创 佳 木 斯 市 第 二 十 中 学 化 学 组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性: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酸碱性 、氧化性 、还原性 、稳定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物性: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 、吸附性等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第一章:物理1.1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分子结构: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液体分子有规则但相对松散、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1.2 力与压力- 力的定义: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1.3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物体的受力分析:合力、分解力、平衡力。

1.4 机械能和机械运动- 机械能的定义: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 守恒原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第二章:化学2.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不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酸、碱和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能腐蚀金属等。

- 碱的定义和性质: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能与油脂化合等。

- 盐的定义和性质:化学物质,由酸和碱反应生成。

2.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系数等。

-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2.4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金属的利用-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金属光泽等。

- 金属的利用:制造工具、建筑材料、导电线、硬币等。

第三章:生物3.1 素材的分子成分和构造- 生物的主要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

- 生物大分子的构造: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甘油酯等。

3.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一、实验部分1.1 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现象,理解沸腾的条件。

- 材料: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 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3. 加热烧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沸腾的时间。

-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 实验二:磁铁的性质- 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性质。

- 材料:磁铁、铁钉、铅笔、直尺。

- 步骤:1. 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吸引现象。

2. 将磁铁的另一端靠近铁钉,观察排斥现象。

3. 用直尺测量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范围。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磁铁的磁性减弱或消失。

1.2 力的作用- 实验三:摩擦力的大小- 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压力之间的关系。

- 材料:木块、毛巾、斜面、弹簧测力计。

- 步骤:1. 将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推动木块所需的力。

2. 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述实验。

3. 比较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力的大小。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 实验四:重力的方向- 目的: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材料:气球、绳子、铅笔。

- 步骤:1. 将气球吊在绳子上,观察气球的下垂方向。

2. 改变气球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3. 记录实验结果,验证重力的方向。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气球受到外力干扰。

1.3 生物的特征- 实验五:植物的蒸腾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了解其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 材料:植物、透明塑料袋、标记笔。

- 步骤:1. 将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并在塑料袋上标记时间。

2. 观察一段时间内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记录。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

二、知识点部分2.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溶解过程。

2023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物理原版高清电子课本

2023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物理原版高清电子课本

2023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物理原版高清电子课本前言欢迎使用2023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物理原版高清电子课本。

本课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编写,力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目录1. 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1 物质的性质1.2 物质的变化2. 第二单元测量与工具2.1 长度测量2.2 质量测量2.3 温度测量3. 第三单元运动与力3.1 运动3.2 力3.3 摩擦力4. 第四单元声与光4.1 声音4.2 光5. 第五单元能量与转换5.1 能量5.2 能量转换6. 第六单元电与磁6.1 电6.2 磁7. 实验与探究7.1 实验方法7.2 实验仪器7.3 实验安全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1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1.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态的改变,如融化、凝固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单元测量与工具2.1 长度测量长度是物体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距离。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包括米尺、卷尺、量筒等。

2.2 质量测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重量的度量。

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包括天平、电子秤等。

2.3 温度测量温度是物体热度的高低的度量。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温度表等。

第三单元运动与力3.1 运动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可以进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2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表面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第四单元声与光4.1 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 三 年级 化学 科 自学探究 学案 主备:张晓玲 时间 :09月 03日
学习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自学收获
②完成下图中的关系(在箭头上下方填“决定”或“反映”)
变化 性质 用途
③通过阅读很多描述物质性质的语句,你发现了,描述物质性质时常用 、 、 、 等词语。

三、展示反馈:
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 .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 .我在天然界硬度最大
C .我会生锈
D .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2.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密度低
B .耐磨损
C .导电性差
D .抗氧化性强
3.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 .不支持燃烧 B .容易燃烧 C .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D .容易汽化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下: 熔点 密度 强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抗腐蚀性 2500℃ 3g/cm3 与钢相似 良好 良好 优异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2. ①常温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细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④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⑤该固体是四氧化三铁⑥氧气常用作助燃剂.上述描述中,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描述物质化学变化的是_____描述物质实验现象的是____描述实验结论的是____描述物质用途的是____(填序号)
学习目标:理解物质的性质,能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12页第三段,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自学检测:
1. 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如 、 、 、 、 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以下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 )
①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④食盐可溶于水⑤煤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会致人死亡⑥酒精易挥发⑦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一种最硬的物质⑧银是导电性最好的一种金属⑨一氧化碳能燃烧⑩ 碳酸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二.小组学习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蜡烛具有哪些性质?并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为什么?
2.研读下面三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酒精用作燃料 氧气支持木柴燃烧
氧气能支持木柴燃烧
氧气可做助燃剂 食盐溶于水
食盐能溶于水
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①上述A 组描述的是物质的 ,B 组描述的是物质的 C 组描述的是物质的
自学疑问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