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8张)
命题点一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
史料实证——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史料一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
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 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 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 “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 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 力。
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①管理机构:汉代集中贸易的“_____ 盐铁官营 制度,打击富商 ②商业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实行__________
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核心观点:(1)君主专制强调的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 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制于中央。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3. “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 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 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 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 源。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 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 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3.具体内容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将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地位极其尊崇2三公九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图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特别提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4.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汉1.相权:西汉时期,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图示西汉内外朝制度2.地方割据:1背景: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以巩固皇权,但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国之乱”;2措施: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3.监察:①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②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4.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1创立:西汉汉武帝帝时期;2含义: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3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要点透析一、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②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③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2影响①积极: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②消极方面:君主集权专制体制扼杀了政治民主,使人民长期承受繁重的赋税徭役和严厉的思想控制;秦朝的短命而亡与这一政治制度的弊端有一定的联系;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体制;2.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1.2014·天津高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2014·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3.2014·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2013北京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5.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6.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7.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8.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9.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02013天津高考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经济一、重农抑商:1.汉高祖: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穿丝绸,收取重税2.汉武帝: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二、水利工程及工具:1.二牛抬杠式犁耕;耧车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2.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修造的目的在于征服岭南的战争需要;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三、手工业1. 西汉煤作燃料冶铁2.东汉水排——鼓风冶铁3.东汉烧出青瓷四、城市繁荣1.城市中设专门贸易区2.市坊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3.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不明显学以致用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3.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4.2014·天津文综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5.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8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7.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8.2013广东13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9.2013山东10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0.19分2014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指出材料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文化一、秦朝:法家思想是统治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二、汉代:汉初黄老之学1.原因: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减少徭役和兵役,减轻刑罚2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 内容:1治身养生2治国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原因:1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发挥,使其更加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2. 新儒学理论:1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大一统3.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4.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特别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其自身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的,因此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四、科技1.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被称为“蔡侯纸”;2.天文学: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 地动仪3.数学: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4.医学: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治疗的基础2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五、文艺1.汉赋:司马相如2.书法:秦篆汉隶3.绘画:汉代的帛画盛行,代表:长沙马王堆中的帛画、砖画、石画考点透析1.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以神权限制王权;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哲学;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统一是政治一统的根基;2.董仲舒新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关系:1继承:仁、礼、德、民本思想2发展: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大一统学以致用1.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3.2013福建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4.2013重庆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5.2013重庆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6.7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2014·北京卷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2.2014·海南卷“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9.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二1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图解历史】 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
核心观点: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成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 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图画证史】 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
核心观点:反映了牛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了农 业的进步。
【漫说历史】 “重农抑商”观念
核心观点:传统社会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 轻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 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 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 力。
三、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 (1)农耕技术:在汉代,_牛__耕__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 增;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耦犁和一牛挽犁。 (2)水利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_井__渠__”;东汉王景治理黄 河。
举制)。 识记秦汉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这一时期手
工业、商业的发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的统一
①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1)统一六国②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专__制__主__义___中__央__集__权__的王朝。 (2)疆拓域展①②北岭方南::北平击定匈岭奴南并,置收郡回河,套实地施区军,事修镇筑守和_长__行城__政和管“理直。道”。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史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 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 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 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 矣。”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的三公九 卿制度有何影响。 (2)据史料二分析中朝设置的目的。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可编辑全文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承秦制:继承秦朝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法律、土地制度、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有所损益:创新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制、内外朝制度等。
(一)政治: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 行制度。
秦朝与2.西西周周与政秦朝治政制治制度度的的比比较 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分封制与宗法 形成了建立在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制相联系,以 血缘宗法制度 奴隶制的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血缘关系为基 上的世卿世禄 贵族政治
高度集中
础
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 郡县制在国家 实行俸禄制度,
一、秦汉时期
3、秦朝的灭亡
①时间:公元前207年 ②原因:暴政
焚书坑儒; 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徭役繁重; 严酷法律。
4、评价秦始皇(回顾古代帝王评价方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写道:“这 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 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 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世卿世禄制
官僚政治(郡县制)
皇帝授予
服从上级、皇帝 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 相互监视,庞大臃肿 和运转不灵
收入只有俸禄,贪污 受贿就成了官僚政治 的一大特色。
皇帝来任免,人才由察 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控制工商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度 量
衡
(三)文化:
高中历史选必一二按照经济政治文化整理
高中历史选必一二按照经济政治文化整理一、经济1. 秦汉时期的经济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加强了统一货币的流通,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秦代工农业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产量,对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汉代,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出现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代还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开辟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 唐宋时期的经济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开发了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推动了农业的生产力发展。
唐代还积极发展了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和陶瓷业,使得手工业的产量大幅增加。
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唐代也是一个繁荣的时期,国内外贸易极为发达,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而在宋代,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许多最为发达的城市,如开封、杭州等。
宋代还发行了纸币,推动了货币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贸易更趋于便利。
3. 明清时期的经济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
明代实行了“永乐大典”,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使得江南的穷乡僻壤也有了货币的运转,推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清代,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大量向我国输入银子,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繁荣。
清朝在农田水利和手工业发展方面也有很大成就,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而在这一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治1. 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应用国家统一的制度,强化了中央政权的集中,推动了政权的进一步巩固。
秦始皇还对统治地区进行了标准化和统一,使得国家的统一度大大提高。
而在汉代,实行了“文景之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为我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政治改革不仅使得统治地区的管理更加完善,还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拉近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1.政治:(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始皇*;②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③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①中外朝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2.经济:(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群雄割据(1)春秋时期⎩⎪⎨⎪⎧①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伴随诸侯国力量的强大,部分诸侯国以“尊王”为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①各大国君主先后改称“王”。
②出现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③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
2.大统一(1)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①汉初推行郡县制,并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②中央和封国的矛盾激化,导致“七国之乱”。
(2)措施: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通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c、打通西南夷(云、贵、川),设置行政机构,促 进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2)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开 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 交通)
辽东
全长一万多公里
临洮
(四)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府之外,虽拓展周朝疆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统一。
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本质:从云梦秦简可知,秦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 体现,是秦始皇统治全国的有力武器。
固。因而,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割据势力的膨胀。
2.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护封建土地所
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其思想根源:法家的“集权”理论。
三、其历史根源: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 从“君权神授”“天子以四海为家”“家天下” 到春秋战国后的“大一统”,都为其形成提供了 社会文化的来源。 四、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进封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中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水患的需要。 2.抗拒自然灾害,救济灾荒的需要。需要统一的 中央集权政府协调组织。
秦统一的意 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候 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 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 供了有利条件。
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复习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画像砖:田庄劳作 豪强地主的坞堡
命题探究
(2022·全国·模拟预测)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力倡实行盐铁官营,称“今意总一 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西汉实
行盐铁官营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防止商人的势力膨胀 B.鼓励民众去从事农业 C.防止诸侯国割据一方 D.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
复习课
①秦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建立
第2讲
秦汉
(BC221—BC207)
②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西汉BC202—DC9; 东汉DC25-DC220)
复习课第2讲 秦汉
课标要求:
①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 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②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 前后的巨大变化。③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 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④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 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⑤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⑥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了解中国古 代赋税制度的演变;⑦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 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⑧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
知识梳理 政治:制度建设
“汉承秦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朝制度只是沿袭秦朝制度吗?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有所调整和创制。
(通史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历史:阶段二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25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本题借助原始史学材料,考查汉承秦制政治文明的传承,注意考查解读信 点评
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审题 解题
解答题眼是理解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及特点,认识使汉初政权得以平稳过 渡的原因。 解读题干“……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 之力也”信息可知,主要说明汉朝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 政治制度,故选B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 A项错误;据“文书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错误;“官 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__兼__并__战__争___统一天下。 (1)条件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__商__鞅__变__法__,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 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 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
12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通史复习)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 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在维护国 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二)秦朝经济发展 秦始皇为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有何 作用? (1)承认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移民垦荒。 目的:加强税收 作用: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 (2)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目的:加强税收 作用:有利于密切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有利 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 陆交通网络。 目的: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作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 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 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 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 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 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 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辽东
全长一万多公里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项 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存在基础 以血缘为基础 任职方式 诸侯王位世袭 与中央 关系 共同点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 政府之外,虽拓展周朝 疆域,但易发展为割据 势力。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 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 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 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临洮
2).初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 基本疆域 a南征百越,设立桂林、南海、象郡。 b北击匈奴,内地移民戍守垦荒,修筑万里长 城抵御匈奴。 c打通西南夷(云、贵、川),设置行政机构, 促进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3).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 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加 强南北交通)
高考历史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复习点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一、先秦时期: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勃兴时期。
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宋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专题三、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 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二、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题四、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四、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五、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专题五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
专题六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7
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峰、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
1945年至今。
是两种社。
秦汉通史政治经济文化复习(一轮)
外贸开始:丝绸之路 • 思想文化上:科技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确立了在当时领先地位,具有
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 “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 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3
政权更迭:
西
到
东 南方:派屠睢南征
陇
到 岭南,修灵渠,置
西
大 郡县
海
西南:开辟“五尺
道”,在其中部分
南到南海
地区任命官吏
6
7
②统一的原因
探究一:秦国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的条件有哪些?
客观原因:
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必然性——根本)
②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 ③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④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⑤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消极作用:
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
展的因素;
经济: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文化进步,不利
近代文化产生发展
19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度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名称来源 ⑵特征
古“代朕人为们始称皇祖帝先。或后神世明以为计“数皇,”二。世“三帝世”至是于上万古世,
法治思想 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混战带来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17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般认识
3.发展历程:
初步形成 正式确立 巩固 完善
战国
秦朝
两汉 隋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课时2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31张)
人感应”和“ 君权神授 ”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2.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说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提示:(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符合
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 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书法艺术
①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 书写为形式。 (1)主要特点②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 意境 ,具有特殊 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 的 审美价值 。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发展演变
字 体 时 间 特 点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纸的发明
①西汉早期发明书写用纸。 (1)概述 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 ②东汉 蔡伦
①在四大发明中, 纸的发明 影响最为久远。 (2)意义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③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手工业
①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 (1)经营 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形态②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 政府 垄断 煮盐、冶铁等行业。
①纺织业: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 (2)主要 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 丝国 ”。 成就②冶铁业: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 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水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3.具体内容(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将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地位极其尊崇)(2)三公九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
图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特别提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
4.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汉1.相权:西汉时期,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汉武帝建立了中朝。
图示西汉内外朝制度2.地方割据:(1)背景: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以巩固皇权,但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国之乱”。
(2)措施: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
3.监察:①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②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4.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1)创立:西汉汉武帝帝时期。
(2)含义: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
要点透析一、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②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③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影响①积极: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
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君主集权专制体制扼杀了政治民主,使人民长期承受繁重的赋税徭役和严厉的思想控制。
秦朝的短命而亡与这一政治制度的弊端有一定的联系。
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
当前世界上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2.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2014·天津高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2014·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3.(2014·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2013北京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5.(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6.(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7.(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8.(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9.(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0(2013天津高考)(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5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
(2分)经济一、重农抑商:1.汉高祖: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穿丝绸,收取重税2.汉武帝: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二、水利工程及工具:1.二牛抬杠式犁耕;耧车(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2.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
修造的目的在于征服岭南的战争需要。
(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三、手工业1. (西汉)煤作燃料冶铁2.(东汉)水排——鼓风冶铁3.(东汉)烧出青瓷四、城市繁荣1.城市中设专门贸易区2.市坊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3.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不明显学以致用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3.(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4.(2014·天津文综)《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5.(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8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7.(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8.(2013广东13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9.(2013山东10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