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_吴洪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2期2010年3月

教师教育研究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 .22,No .2Mar .,2010

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吴洪成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师范教育,针砭传统教师的缺失,主张培养新式教师,并根据新教育制度目标任务、知识课程的规定及对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具体提出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及素质。这些关于教师思想的深刻见解,不仅具有教育学术价值,而且有裨于当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梁启超;近代教育;教师思想;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5905(2010)02-0030-05

An Analysi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ist Liang Qichao 's Thoughts of Teacher Education

Wu Ho ng -cheng

(School of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Hebei )

Abstract :Liang Qichao wa s a well -know n thinker and educatio nist in modern times .He initiated teache r edu -cation and adv ocated training new -type teache rs instead of traditio na l o nes .Specifically he put for war d a teache r 's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in o rga nizing teaching ,selecting the teaching co ntent and adopting cer tain teach -ing methods ,acco rding to g oals o f a new educational system ,stipula tions of kno wledg e cur riculum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 hese deep insigh ts of teacher no t only have a n educa tional and academic value ,but also are beneficial to co ntempo rary dev elopments o f teache r educatio n .

Key Words :Liang Qichao ,modern educatio n ,thought of teacher ,teaching method

[收稿日期]2009-11-04

[作者简介]吴洪成(1963年-),男,浙江金华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史、教育学原理研究。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清末民国初期著名的改良主义者、教

育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讲学任教。梁启超首论师范教育,批判传统教师教学中的流弊,倡行教学革新及新教学方法实践,他的教师思想既带有时代特征,更寓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倡导师范教育,培养新型师资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在其中所发表的《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最早较为系统地对中国师范教育诸问题进行了论述,形成了自

己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思想,代表了那时中国教育思想领域内对师范教育认识的最高水平。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开民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认为“中国之衰弱,由于教之未善。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1](P 130)。即认定只有广兴学校,培育人才以开民智,才能使国家强大,摆脱民族危机。从普遍设学以“开民智”的基本需求出发,他较全面地论述了在中国兴办师范教育的迫切性和重大意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首先设立师范学校,然后再在“国中普设大学校”,从而获得兴学成功。因此,师范教育是国家兴学的基础,“师

30—DOI :10.13445/j .cn ki .t .e .r .2010.02.013

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他还以所认定的中国自三代之后不注意学校、“不复养士”,从而造成了“风气日以下,学术日以坏,人才日以亡”的反面例子,指出“大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者也。”[2](P143)这就进一步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出发,论述了建立师范教育的意义。

梁启超以“开民智”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为依据,对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批评中国“师范不立”,没有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而那些书院山长、蒙馆学究,十有八九都是“六艺未卒业,四史未上口,五洲之勿知,八星之勿辨者”,如果以这样的人去担负“开民智”的重任,结果必然是“欲开民智而适以愚之,欲使民强而适以弱之也。”同时,他认为以往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水师学堂等所谓的洋教习都不过是一些滥竽充数之辈,以这样的洋教习去“开民智”,实际上是“驱人而焚毁诗书,阁束传记,率天下士而为一至粗极陋之西人。夫国家岁费巨万之帑,而养无量数至粗极陋之西人,果何取也?”[2](P144)

依靠聘请外国教习的做法是否还可作为中国普遍设学中的可用之法呢?梁启超持否定态度:其一,西人言语不同,必俟翻译辗转,多半失真;其二,往往华文一两语可明,而西人教习衍至数十言,西人教师自以为明晓,而华文犹不能解;其三,西人于中土学问,向无所知,其所以为教者,专在西学,而于学者则“拨弃本原”;其四,所聘西人,不专一国,各用所习,事杂言庞,而未能一致;其五,西人教习,既不适于用,而所领薪俸,又恒倍于华人教习[2](P143)。这就是说,语言上不的同、管理上的困难、经费上的不支,尤其是知识结构上与融合中西去“开民智”要求之间的差距,注定了以往靠聘请外国教习来办新教育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梁启超认定兴办师范教育是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完成“开民智”任务的关键和前提,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建立师范教育拥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意义。“故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因此,“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2](P144)把师范教育视为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当成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运行的工作“母机”,这种观点不仅是有见地的、深刻的,而且对今天来说仍具有现实意义。

梁启超还从建立近代学制的角度探讨培养新学堂所急需的大批适用师资的必要性:“是故居今日而言变法,其无遽立大学堂而已,其必自小学堂始。”即中国的普遍设学应该从先发展普通的中等和初等教育入手,而在这其中,师范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设计的方案是: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小学,“而辅之以师范学堂”,以师范学堂之生徒为小学之教习,“而别设师范学堂之教习,使课之以教术,即以小学堂生徒之成就,验师范学堂生徒之成就”。教师的教学成效及教学质量主要通过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学业成就得到展现并获得实证,这是有远见的教育测评理念,显示了梁启超教师思想已具有现代教育因素,因而是相对超前的。在他看来,如果能照此方法施行,“十年之间,奇才异能,遍行省矣”[2](P144)。如此一来,兴学堂、“开民智”的目标也就能达到了。

梁启超的教育视野十分广阔,论述教师的文字言论至为丰富而深刻,他论及了女学师资及教师的考核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他呼吁男女平权,发展女子教育,多次强调女子教育的重大意义,同时培养女子学堂的师资。“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3](P99)把中国贫弱的原因,归结于妇女未受教育,虽然并不准确,但也有极强的针对性,并有转变观念、促动社会启蒙的意义。由于女学的兴办关系到家庭、后代和种族,在《女学堂试办略章》中,他计划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一所,学堂设三科专门:“一算学,二医学,三法学,学生每人必自占一门”。在三科之外,另设师范科,培养师资,“专讲求教育童蒙之法。凡自认此科者,于各种学问,皆须略知本末,则不必于三科之中自占颛门。”[4](P791)

1902年,梁启超撰写《教育政策私议》一文,其中“学校经费议第二”这一部分就从教育管理的视角触及教师考核及教学督导管理等现代教育组织理念;“今中国不欲广开学校则已,如其欲之,则必当依如下之办法:……每省置视学官三四员,每年分巡全省各学区,岁遍。视学官之职,当初办时,则教授办法;既立校后,则查察其管理法及功课。教师之良者,学生之优等者,时以官费奖赏之。”[5](P248)这已经从教师的培养的立论观点延伸拓展,推广到了对教师的指导及评估,包融了现代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