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文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语文教育也需要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浅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文字的解析和词语的记忆,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
而新课改强调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到课文的阅读、写作、说课、听说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传统语文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多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而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游戏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内容要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语文人才。
走进新课改 体验新教法 语文教学论文
走进新课改体验新教法我是一名新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四年。
在这四年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了新课标就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所以就要求我们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
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
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一、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新课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万紫千红的人,要看到学生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比在体力上的差异低,教师的责任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心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我相信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以往我们衡量学生的标准总是离不开考试和分数。
陶行知曾呼吁:教鞭之下可能有瓦特,冷眼之下可能有爱迪生。
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
论走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13摘要: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此时的教师主要在于组织、引导、点拨。
关键词:转变角色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一、在角色转变中放飞学生的个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是知识进入接受器的手段,教师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学生必须服从。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角色,怀着一颗平常心,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识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环境,真正让学生去自主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能学”,让学生尽量自己去学。
而此时的教师主要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新教材大大增加了识字量,在教学中,我就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然后再听听他们的发现,你就会觉得他们的思维是那么令人惊讶,是那么令人兴奋。
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文中的生字时,我说这一课的生字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孩子们立刻举手如林,说“闷”“伸”“阵”都是前鼻音;“伸”和“阵”还是翘舌音,翘舌音的还有“潮”“湿”“虫”;又说“伸”“消”“搬”“哗”都是形声字;在识记字形时,有学生说搬东西要用手,所以“搬”有一提手旁;还有学生给“闷”编了个字谜———门把心给关住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孩子们敢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给说出来,同时又与他人分享了快乐,在学习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对主动识字的愿望更高了,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如何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如何教学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
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忽然间觉得自己把书读懂了,但没觉得是老师在帮助自己。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去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二、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三月的春风,为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语文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一、语文课堂——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听教师说教,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自己多年的调子教着时时变化的学生,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为本,只见知识,不见人,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课堂更是缺乏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精彩在于创新获得的超越,在于思考获得的智慧。
今天的课堂再也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由此享受生命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
今天的课堂,教师也不再做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也要获得发展,创造出闪光的生命历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他们的第一要义是生气、生机。
因此没有理由让他们被那些毫无生机的知识束缚,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而应成为知识的主宰。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成为生命历程中美好的回忆。
学生和教师都要在课堂中成长、进步,在每一堂课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更应带领好学生走好这生命中的每一步。
课堂中的自主思考、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都成了生命中跳动的音符。
新课程引起了我们对课堂生命的深入思考,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把自己生命的一段与几十名学生纯真的童年紧紧联系在一起,交融成一体,共同度过,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学生的生命因教师的生命而丰满,教师的生命因学生的生命而年轻,这又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语文课更是焕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在语文课中,我们喜怒哀乐、忧苦伤愁……这些都成了生命跃动的足迹,也就在这些足迹中,创造了生命的精彩。
二、语文课堂——思维碰撞、灵性流动的场所语文学科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
语文是人类心灵的产物,透着人类的情思。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整本书阅读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阅读一本书与阅读一篇文章的意义完全不同,在阅读整本书中,学生会制定长期的阅读规划,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势明显,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而且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指导学生。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突出地位,为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热情,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更多知识,努力提升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意义(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规律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好处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过程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进行有规律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人文内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为了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会在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会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详细、全面地了解文本知识,进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提升学生写作素材和阅读资源的积累量。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为高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会全面了解该教学模式,并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搜集大量的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掌握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使我们对教育的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变了,教学方式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习兴趣浓了,教研氛围更浓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关键词:观念方式形式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也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由于对新课改最初的迷惘、茫然,到渐渐的认识、实践及至现在的掌握、运用,经历许多探索,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所幸的是,经过实践,学校教学工作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新”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目标强力驱动下不断推进,使我们对教育的一些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一、教育观念的变化为保证实验工作的有序有效,县领导把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
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全过程,特别开展了大量扎实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教职活动,如集体备课、不同课型的探讨、多层次的探讨课等,使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个学生身上。
“学习新课程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活动已在全县展开。
他们在使用现行教材、现行大纲的条件下,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育实验为突破口,改革教育教学,推动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新课程能否顺利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课程改革的过程将是新课程思想与我们旧有的教育思想碰撞、思辨的过程。
二、课堂面貌的变化1.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教育方式是”师命生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教学变得民主化了、人为化了,教师的权威与尊严受到学生的挑战,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激励的是学生学习的创造力。
论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3篇
论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3篇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准改革的突破点,而后再由一线语文教师发力,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语文重要,却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从教学观念来说,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陈旧,教了几十年,形成了固有的经验模式,,却忽略了教育的发展,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他们的教学观念亟待革新。
还有些教师的功利性太重,满脑子都是"考试""分数",给学生大量的习题和压力,让学生学得痛苦。
从教学方法来说,一些教师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样对学生来说,被动听课、被教师强行"植入"知识,而不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就像个"局外人",找不到课堂归属感,也不容易有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角"归还给学生。
二、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怕问题出现,就怕看不到问题。
只要发现了问题,就能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改变来提升教学,优化教学。
因此,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学科,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对待语文的正确态度。
而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从语文教师身上感染到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在重视语文的基础上,重新塑造热情教学的态度和激情教学的动力。
积极备课,细细思考,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按照教材和大纲照本宣科,一成不变,或是课堂教学只关注自己是否完成了当堂的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是否明白知识。
另外,教师要摒弃"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错误观念,不能只重视成绩而忽视其他。
(二)教学方法的提升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地踏步,抱着自己固有教学方法不放而不思改进的教师,必将被持续改革的教育所淘汰。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教学论文】
第1篇: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汉语作为展现中国人传统文化魅力的桥梁的作用日益显着。
但是,纵观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尤其新课改的提出,给教育界吹进阵春风,我们要抓住当前教育发展的契机,真正做到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真正实现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语言的魅力也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能通过语文的学习感受到语言的艺术,让学生主动的探寻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通过语文课文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良好的品德以及高尚的情操并通过小学基础阶段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一)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小学语文的气氛很容易影响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任课老师的影响,导致喜欢这门学科,乐于主动学习,或者相反,讨厌这门学科的现象,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教师应自主完善教学方法,学习专业知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给予学生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甚至成长过程中优良品质的形成都定的影响。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充分发挥语言的美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决不能用死板的教学方法,只强调字词的准确、句子的背诵等标准化、化的模式中,抹杀文章的美感。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
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
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
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
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
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
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新课改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改和新课程
[新课改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改和新课程新课改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如同一潭死水,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主动意识,这样的教学处于低效状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枯燥的教学局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我们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语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为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等等。
只有符合学生的学情,贴近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我们都要大胆尝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活动中来,主动探究,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构建者。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师生角色的彻底转换,要改变以往教师的控制地位,构建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由事无巨细的管理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预留空间,为学生的积极探究创设平台。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问题对文本展开充分的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学生思维受阻,或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是学生思路出现问题等情况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必要的指导与修正。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不仅能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理解和思考,还能够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浅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注重对语文知识点的传授和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课改下,教师们更加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学会灵活地使用语言,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写作、诗歌创作、戏剧表演等,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教师们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对文学艺术和人文社科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科普知识,学生们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吸收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和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学生们需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在新课改下,教师们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词、古文、民间故事等,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那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激活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抓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每堂语文课前进行规定的一分钟的口语训练,范围可大可小,可以以全班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还可以在两个同学之间进行,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话交谈、讲故事、创造性复述、即兴发言、口头作文等等,内容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制定,只要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积极有意义的就可以,更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制作题卡,题目和形式保密,每次由一个学生到前面抽取题目,然后按要求进行,当然还可以竞赛的方式举行,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培养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利用音乐、唱歌和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前导入,这样不但为学生参与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还使学生爆发出绚丽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模仿轻创造”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导致学生的思路狭窄,课堂气氛沉闷。
为此,在教学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1.给学生多留些自由的学习时间。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设轻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使学生上课发言没有思想顾虑,讲对讲错都不要紧,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的问题,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七嘴八舌,各抒起见,而且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表现出对学习文章的极大兴趣。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2篇-语文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2篇-语文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探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1.1多元化的试题模式第一,命题形式体现趣味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试卷不再像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像老师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教师通过在卷首、试题要求以及考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写下亲切、温馨的鼓励与提示,使整张试卷显得风趣且富有人情味,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师生平等的思想。
第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考查基本知识的模式,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第三,命题灵活多样。
一是要求命题主体的灵活性,比如由教师、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考试命题,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与广泛性。
二是要求形式的灵活,将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纳入小学生评价体系。
1.2动态的考试考查模式第一,结合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课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平台,通过“随堂考”的形式,不仅能够检测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利于考查活动的落实,并通过分散考查,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二,结合其他活动。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比如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体验小老师、编排课本剧等活动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
第三,建立成长记录袋。
其中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精彩日记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且能够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
语文新课改论文模板(10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模板(10篇)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大,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单指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词江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等等。
创新教育是以探究性为核心,以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兴趣学习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亲自动手实践,鼓励实践和创新的教育。
二、加大提高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力度教师首先要在教育过程中,率先垂范,克服思维的定势,拒绝平庸,大胆想像,敢于创新,不怕失败,以研究型的学者风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备丰富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
结合本校实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探索适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的创新人才。
三、利用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是当前教学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
首先,要改变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相互对话的过程,是师生间人际关系交流的过程。
融洽师生关系,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畅所欲言,真实地表现自己所思所想,学生才能走出自己的领域,打破陈旧的模式,大胆地想象与创新。
其次,陈旧的教学方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堂上要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有关活动,往往是少数优秀生得以活动锻练,而大多数学生只是陪衬。
这显然有悖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启发诱导,设置背景、环境、情景,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活跃思维。
第二,质疑引导,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易难适度,而又富于启发性,能够拓展创新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第三是延伸指导,即通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向纵向、横向指出研究方向,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模式。
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改的特点以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论。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课改突破了以往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
学生则成为主体,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改强调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活动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新课改的特点也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将语文教学简单地看作是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是强调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和任务,学会将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设置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一、采用直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直观教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活动,它最可以直接说明问题,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他们留下深入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才能较差,同时他们也具备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拟敏感的特点。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育的一线执教者。
我们应该将有些语文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转化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比拟直观的教具、操作学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亲自操作才能,激发主动性小学生自身容易动,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演示学具,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理论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入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入;同时学生在理论操作中学习,兴趣浓重。
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开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到达有机的结合,活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育的一线执教者。
老师要注重课堂设计艺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敢于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培养学生自律才能、自学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实现教育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实施多年。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这既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又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亲历着新课改的发展过程,体会着它为教学工作带来的可喜的变化。
我深切地感到,与新课改同行,既是我学习反思的过程,更是我成长发展的过程。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新课改带给我的思考。
一、在阅读教学中陶冶性情,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
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1.变换读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自读,课堂上形式多样地反复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接力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
课后开展朗诵比赛,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创设读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配乐配景朗读不失为好方法。
在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第12段里,我用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为背景音乐进行朗读,在急促的音乐中营造紧张气氛,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到主人公在暴风雨来临时那孤独无依,极其恐惧的心理状态,效果颇佳。
3.拓宽阅读空间,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必读书目录,每学期,我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录,指导学
生订好读书计划,每学期读不少于2万字的课外书,读后写出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片断摘录、心得体会等,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观点认识了改变了,思想感情升华了,良好语感形成了。
二、在读书中交流信息,启迪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尤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常规性评价向鼓励性转变。
教学中我坚持“学生无错”原则,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荒谬的。
从而营造敢想、敢说的氛围。
2.由具体提问向适当点拨转变。
教学文言文《论语六则》时,我组织学生对孔子语录的现实意义进行讨论。
有的学生不赞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种说法,理由是复习中特别是在背诵政治、历史答案时,不仅感受不到快乐还特别厌烦。
我点拨学生:是孔子观点已经过时还是我们对孔子所言理解有误?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分析,学生明白了这句话中的“习”字应指练习、运用、实践。
学以致用又在实践中提高不也是其乐无穷吗?
3.由教师释疑向师生共同探究释疑转变。
教学《醉翁亭记》时,有的学生提出要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改为“负者休于树,行者歌于途”。
我不做解答,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坚持要修改的学生提出理由:负者背着东西走累了要歇一下,行者在行走过程中被景色所感染,情不自禁要唱一唱。
不同意修改的同学提
出理由:负者为什么能歌?行者为什么停下来休息,都是陶醉于醉翁亭的优美景色啊!负者因此而忘记了劳累,行者因此而坐下来细细赏景。
通过合作探究,大家达成共识:欧阳修这样描写,更能突出醉翁亭的景色迷人。
教师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愈大,学生的思维就会愈活跃,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才会愈耀眼。
三、在背诵教学中积累语言,厚实知识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落实这些目标。
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和文言文。
本次课改中语文版教材中的古诗和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为减轻学生背记的压力,我把文言文单元和现代文单元穿插起来教学,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背诵。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我让学生准备了多个摘记本,把在课文中学到的,在课外书中读到的和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分类
记录下来。
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为一册,分写景状物篇,记人篇,叙事篇等;格言警句为一册,分理想篇、励志篇、惜时篇,交友篇,求知篇等;其他可作为议论文论据材料的,分类整理在不同的观点之下。
并要求学生每天挤出10分钟诵读,做到理解熟悉,以便运用时随手拈来。
四、在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飞扬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在语文练习上去实践,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练出自我。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到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1.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
因此我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
影视、流行音乐、网络,与其让他们“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大胆地引入课堂。
从张艺谋的《英雄》到美国大片《特洛伊》,从马加爵的冷酷到任长霞的无私,从周杰伦到s·h·e……这些例子在学生的笔尖底下流淌出来,给作文带来青春与时代的气息。
2.提供舞台,“秀”出自我。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才华得到展示。
我就极力让他们“秀”出自我。
①创建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编印,人手一册。
②写出自己文集。
期末每个学生收集自己的文章,自己编目录,命名设计封面,然后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3.诚于佳评,培养信心。
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的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音乐,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下面摘录一段我写的评语:“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瓜里怎么有那么多富有哲理的语言,空灵的文字,透过这些温暖的字眼,老
师仿佛看到了你飞扬的思绪。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老师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
现在我就很骄傲。
”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飞扬自我。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将展现出语文教学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