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教案
初中数学_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版本:年级:九年级上册设计者: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过程,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的意识。
2.在探究问题结论和论证结论正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通过图形“倍增”问题,体会“猜想——证明”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看似简单但又具挑战性的问题,不断经历判断、选择以及综合运用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正方形的“倍增”问题探究实验:请同学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周长为4的正方形A,再画出周长为8的正方形B。
问题1: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2:你能再画用出正方形C使其面积是正方形A面积的2倍吗?它的周长与A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三个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问题3:是否存在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等于已知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2倍?如何证明呢?学生探究利用相似解释不存在正方形的倍增图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研究正方形的倍增问题的?总结对正方形的探究方法和步骤,为矩形的探究提供范例。
延伸思考:想想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它都像正方形一样周长和面积不能同时倍增吗?利用相似对正方形从中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广,获得发现知识的经历。
同时初步感知获得新结论的方法,将确定的结论推广类似的问题中;对否定的结论,可以减弱限制条件探究。
探究活动2: 矩形的“倍增”问题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想一想:类比对正方形的方法,我们该怎样开始研究矩形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个具体的矩形,比如长和宽分别为2和1,怎么样?类比正方形思考矩形的研究方法,体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公开课教案
师:观察这4种方案,有关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的回答有:
生:它们的半周和周长一样。师:为什周长相等?你是如何发现的?(都是由16根小棒围成的,所以周长相等)为什么半周也是相等的呢?(都是用了8根小棒)
师:什么是不相等的?
情
景
创
设
与
程
序
安
排
生:周长相等他们形状和面积不同(虽然他们周长一样,但面积却不同)
(二)、动手操作、自主发现
1、蓝兔想在家门口用16m长的篱笆,在空地上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鸡舍,想一想,可以怎样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蓝兔?光用脑子不太好想这样:
(1)、一根小棒代表1m。用16根小棒代替16m长的篱笆。
(2)、在桌面围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3)、一边摆,一边在练习本记录下它们的长、宽、周长和面积都是多少。
南平市实验小学活页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张燕
学科数学Leabharlann 年级三周次
第14周
周课时说明
研讨课
项目
内容
备注
教学
内容
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关系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知道几个长方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则越大。
3、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学生通过列举的方法学会有序思考,学会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能够面对大量的数据,动脑观察,初步猜测,并知道用计算的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或者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形成自己的推断,并且能够用小。
4、不计算你能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16×9 19×6
(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9.1矩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9.1.1 矩形的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二、重点、难点1.重点:矩形的性质.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是教材P104的例1,它是矩形性质的直接运用,它除了用以巩固所学的矩形性质外,对计算题的格式也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2的讲解是想让学生了解:(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并能通过例2、例3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矩形方面的一些计算题目与证明题的方法.四、课堂引入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①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由性质2有AO=BO=CO=DO=21AC=21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4例1)已知: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解:∵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C 与BD 相等且互相平分.∴ OA=OB .又 ∠AOB=60°,∴ △OAB 是等边三角形.∴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 A=2×4=8(cm ).例2(补充)已知:如图 ,矩形 ABCD ,AB 长8 cm ,对角线比AD 边长4 cm .求AD 的长及点A 到BD 的距离AE 的长.分析:(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略解:设AD=xcm ,则对角线长(x+4)cm ,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222)4(8+=+x x ,解得x=6. 则 AD=6cm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 AE×DB= AD×AB,解得 AE = 4.8cm .例3(补充) 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BC 上一点,DF ⊥AE 于F ,若AE=BC . 求证:CE =EF .分析:CE 、EF 分别是BC ,AE 等线段上的一部分,若AF =BE ,则问题解决,而证明AF =BE ,只要证明△ABE ≌△DFA 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90°,且AD ∥BC . ∴ ∠1=∠2.∵ DF ⊥AE , ∴ ∠AFD=90°.∴ ∠B=∠AFD .又 AD=AE ,∴ △ABE ≌△DFA (AAS ).∴ AF=BE .∴ EF=EC .此题还可以连接DE ,证明△DEF ≌△DEC ,得到EF =EC .六、随堂练习1.(填空)(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二是.(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 cm, cm, cm, cm.2.(选择)(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A)2对(B)4对(C)6对(D)8对3.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七、课后练习1.(选择)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长为15cm,较短边的长为().(A)12cm (B)10cm (C)7.5cm (D)5cm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3.已知:矩形ABCD中,BC=2AB,E是BC的中点,求证:EA⊥ED.4.如图,矩形ABCD中,AB=2BC,且AB=AE,求证:∠CBE的度数.19.1.2 矩形的判定(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矩形的判定.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的三个例题都是补充题,例1在的一组判断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判定矩形的条件,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再增加一些判断的题目;例2是利用矩形知识进行计算;例3是一道矩形的判定题,三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综合应用矩形定义及判定等知识的.四、课堂引入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2.矩形有哪些性质?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例2 (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析:首先根据△AOB 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 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O=21AC ,BO=21BD . ∵ AO=BO ,∴ AC=BD .∴ ABCD 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在Rt△ABC 中,∵ AB=4cm ,AC=2AO=8cm ,∴ BC=344822=-(cm ).例3 (补充) 已知:如图(1),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 ∠DAB +∠ABC=180°.又 AE 平分∠DAB ,BG 平分∠ABC ,∴ ∠EAB +∠ABG=21×180°=90°. ∴ ∠AFB=90°.同理可证 ∠AED=∠BGC=∠CHD=90°.∴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六、随堂练习1.(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 )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已知:如图 ,在△ABC 中,∠C =90°, CD 为中线,延长CD 到点E ,使得 DE =CD .连结AE ,BE ,则四边形ACBE 为矩形.七、课后练习1.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⑴ 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 =CD ,EF =GH ;⑵ 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 ⑶ 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2.在Rt△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展这个教案前,必须明确你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需要在学习中达到何种程度。
同时,还需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能够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授课目标:1.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讲授和实践。
教学流程:一、引入我将从两个角度入手引入这节课的内容:1.我们如何简单明了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真实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这些概念。
我会让学生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由课堂上的群体讲解、解释和交流相关概念的含义,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如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计算?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各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二、展开1.毫无疑问,面积和周长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个最基本的属性。
我们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理解它们两个的定义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我们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1)引导学生们画出一个正方形,并问学生们“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宽度乘以高度,或者使用边长的平方得到答案。
(2)引导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提出同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根据长方形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出半个正方形面积的总和。
(3)乎,我们发现了用于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通用公式:“ 面积=长度x宽度”(针对长方形)和“面积=边长的平方”(针对正方形)。
2.之后,我们来探讨周长的定义和如何计算它。
(1)对于正方形,周长是所有边长之和。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得出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周长=4x边长。
(2)对于长方形,需要利用周长的定义。
假设长方形的宽度是w,长度是l。
我们可以表示长方形的周长为 w+w+l+l,简化后得到周长公式:周长=2(w+l)。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中关于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内容。
一、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定义:平行四边形是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相等,且对角线交点连线相互平分。
2.周长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指把它四个边加起来所得到的总长。
3.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周长= 2 × (边长1 + 边长2)。
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周长= 2 × (6 + 4) = 20(厘米)。
二、矩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定义:矩形是指四个角都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即具有两对相等的直角和两对相等的边。
2.周长的定义:矩形的周长是指把它四个边加起来所得到的总长。
3.计算公式:矩形周长= 2 × (长 + 宽)。
例题:一个矩形的长为8米,宽为2米,求它的周长。
解:周长= 2 × (8 + 2) = 20(米)。
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面积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指在平行四边形内部的所有面积的总和。
2.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边×高。
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为4 cm,高为3 cm,求它的面积。
解:面积= 4 cm × 3 cm = 12(平方厘米)。
四、矩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面积的定义:矩形的面积是指矩形内部的所有面积的总和。
2.计算公式:矩形面积 = 长× 宽。
例题:一个矩形的长为6米,宽为3米,求它的面积。
解:面积= 6 × 3 = 18(平方米)。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都是长与宽之和的两倍,而面积计算方法则是底边×高和长×宽。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几何图形,并且准确地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渐进式的,我们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和总结归纳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矩形定义及性质(教案)
矩形定义及性质(教案)第一章:矩形的定义1.1 引入矩形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如门窗、书籍等,让学生感受到矩形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矩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等。
1.2 矩形的符号表示解释矩形的符号表示方法,例如矩形ABCD,其中A、B、C、D分别表示矩形的四个顶点。
强调矩形的顶点顺序,例如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
1.3 矩形的性质强调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即每个角的度数为90度。
说明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AD平行于BC,AB平行于CD,并且AD = BC,AB = CD。
第二章:矩形的对角线2.1 矩形的对角线定义解释矩形的对角线是指连接矩形相对顶点的线段。
强调对角线的长度相等,即AC = BD。
2.2 矩形的对角线性质说明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对角线相交的点O是对角线的中点,即AO = CO,BO = DO。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几何证明来验证对角线的性质。
第三章:矩形的面积3.1 矩形的面积定义解释矩形的面积是指矩形内部的所有点构成的区域的大小。
强调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和宽度的乘积来计算,即面积= length ×width。
3.2 矩形的面积性质说明矩形的面积不受形状变化的影响,即无论如何旋转或翻转矩形,其面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或几何证明来验证矩形的面积性质。
第四章:矩形的周长4.1 矩形的周长定义解释矩形的周长是指矩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强调矩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将长和宽相加后乘以2来计算,即周长= (length + width) ×2。
4.2 矩形的周长性质说明矩形的周长不受形状变化的影响,即无论如何旋转或翻转矩形,其周长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或几何证明来验证矩形的周长性质。
第五章:矩形的实际应用5.1 矩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矩形在建筑设计、家具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矩形形状的特点如何满足实际需求。
5.2 矩形的数学应用解释矩形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例如计算矩形区域的面积、周长等。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3课时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性质到判定的转化过程,合理、准确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导、证明,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严谨的推理,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教学难点】利用矩形的相关性质构造新的图形,进而对知识进行转化.课前准备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图片(多媒体)、常见几何体模型.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半径和边长,边心距,中心,中心角等概念.会应用正多边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圆中的计算问题.会用圆规、量角器和直尺来作圆内接正多边形.【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形状的图案,发现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然后学会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正多边形的问题.【情感态度】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探究等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表达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重点】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及其之间的运算.【教学难点】探索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利用正多边形得到的物体.〔1〕你能从图案中找出多边形吗?〔2〕你知道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吗?怎样就能作出一个正多边形来?【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欣赏生活中正多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美.问题〔2〕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将所学圆的知识与正多边形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并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上.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将一个圆分成5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五边形一定是正五边形吗?如果是,请你证明这个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并写出和求证.:如图,在⊙O中,A、B、C、D、E是⊙O的五等分点.依次连接ABCDE 形成五边形.问: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吗?如果是,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AB=BC=CD=DE=EA,证明:在⊙O中,∵AB BC CD DE EA==,∴∠A=∠B;同理∠B=∠C=∠D=∠E,∴五边形ABCDE 3BCE CDA AB是正五边形.【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多边形的定义入手证明,即证明多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带着学生完成证明过程.问题2如果将圆n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n边形,这个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吗?答案:这个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教学说明】在这个问题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会仿照证明圆内接正五边形的方法证明圆内接正n边形.从问题1到问题2是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教导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问题3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举出反例.答案: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因为: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的各角也相等.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不是正多边形.如:矩形.【教学说明】问题3的提出是为了稳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确判定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必须满足各边都相等,各内角也都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教会学生学会举反例.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综合图形,给出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等概念.正n边形:中心角为:360°n;内角的度数为:180°〔n-2〕n例1〔课本106页例题〕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半径为4m的正六边形,求地基的周长和面积〔结果保存小数点后一位〕.分析:根据题意作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如图.∵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BOC=360°/6=60°.∴△BOC是等边三角形.∴R=BC=4m,∴这个亭子地基的周长为:4×6=24〔m〕.过O点作OP⊥△OCP中,OC=R=4,CP=1/2BC=2..例2填空.【教学说明】例1是让学生了解有关正多边形的概念后,掌握正多边形的计算.同时,通过例1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多边形化归为三角形来解决.例2通过网格来呈现问题,在解决例2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画正多边形,通常是通过等分圆周的方法来画的.等分圆周有两种方式:〔1〕用量角器等分圆周.方法一:由于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因此作相等的圆心角可以等分圆.方法二:先用量角器画一个等于360°/n的圆心角,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就是圆的1/n,然后在圆上依次截取这条弧的等弧,就得到圆的几等分点.【教学说明】这两种方法可以任意等分圆,但不可防止地存在误差.〔2〕用尺规等分圆正方形的作法:如图〔1)在⊙O中,尺规作两条垂直的直径,把⊙O四等分,从而作出正方形ABCD.再逐次平分各边所对弧,那么可作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等边数逐次倍增的正多边形.正六边形的作法:方法一:如图〔2〕任意作一条直径AB,再分别以A、B 为圆心,以⊙O的半径为半径作弧,与⊙O交于C、D和E、F,那么A、C、E、B、F、D为⊙O的六等分点,顺次连接各等分点,得到正六边形ACEBFD.方法二:如图〔3〕由于正六边形的半径等于边长.所以在圆上依次截取等于半径的弦,就将圆六等分,顺次连接各等分点即可得到正六边形.【教学说明】尺规作图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等分圆的方法,但有较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将圆任意等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E,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P,那么∠APB的度数为_______./π的正方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所组成的圆环的面积为_____.3.如果一个正六边形的面积与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正六边形与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之比.4.如图,点M、N分别是⊙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正方形ABCD,正五边形ABCDE,……正n边形的边AB、BC上的点,且BM=CN,连接OM、ON.〔1〕求图1中的∠MON的度数;〔2〕在图2中,∠MON的度数为_____,在图3中,∠MON的度数为_____;〔3〕试探索∠MON的度数与正n边形边数n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教学说明】题1、2可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题3、4可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加以提示,最后共同解答.完成教材第106页、108页的练习.°4.解:〔1〕连接OB、OC.∵正三角形ABC内接于⊙O,∴∠OBM=∠OCN=30°,∠BOC=120°.又∵BM=CN,OB=OC,∴△BOM≌△CON,∠BOM=∠CON,∴∠MON=∠BOC=120°.(2)90°72°(解法与〔1〕相同)(3)∠MON=360°/n.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正多边形和圆有怎样的关系吗?你知道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内角、中心角等概念吗?你能画出正多边形吗?【教学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忆,教师再予以补充和点评.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局部.1.本节课首先从复习正多边形的定义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正多边形与圆紧密联系,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正多边形中的一些根本概念,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表达了化归的思想.其次,在这一根底上,又教给学生用等分圆周的方法作正多边形,这可以开展学生的作图能力.2.等分圆周法是一种作正多边形的常见方法,通过作简单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一直推广到作正八边形的情况,可以向学生灌输极限的思想,极限是微积分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概念,它从数量上描述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高中数学中,极限思想渗透到函数、数列等章节,又衔接高等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第一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二、学习新课.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出示思考题: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归纳: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三、巩固反馈.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3.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A.20×20=400(米)B.20×4=80(米)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四、本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五、课后作业1.填表.图形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边长长18厘米,宽16厘米长7米,宽4米 12 分米周长面积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第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范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矩形教学示例2
矩形教学示例2简介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关于矩形的教学示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矩形概念和相关属性。
步骤一:定义矩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矩形的定义。
矩形是一种具有四个直角和四条相等边的四边形。
它的四个角均为直角,意味着每个角度都是90度。
同时,它的相对边长也相等。
步骤二:了解矩形的属性矩形具有一些重要的属性,包括:1.周长(Perimeter):矩形的周长是指围绕矩形的边的总长度。
对于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边的长度相加,然后乘以2来计算。
2.面积(Area):矩形的面积是指覆盖整个矩形的平面区域。
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将矩形的两条相邻边的长度相乘来计算。
3.对角线(Diagonal):矩形具有两条相等的对角线,对角线相交于矩形的中心点。
对角线可以通过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
步骤三:计算矩形的周长、面积和对角线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假设有一个矩形,其长度为12个单位,宽度为8个单位。
我们将根据这些参数计算矩形的周长、面积和对角线。
1. 计算周长根据矩形的定义,我们知道矩形的两条对边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矩形的周长:周长 = 2 * (长度 + 宽度)将长度和宽度代入公式,我们得到:周长 = 2 * (12 + 8) = 2 * 20 = 40因此,该矩形的周长为40个单位。
2. 计算面积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将矩形的长度和宽度相乘得到。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矩形的面积:面积 = 长度 * 宽度将长度和宽度代入公式,我们得到:面积 = 12 * 8 = 96因此,该矩形的面积为96个单位。
3. 计算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可以通过使用勾股定理计算。
勾股定理表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对于一个矩形来说,斜边正好是矩形的对角线。
利用勾股定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矩形的对角线:对角线= √(长度^2 + 宽度^2)将长度和宽度代入公式,我们得到:对角线= √(12^2 + 8^2) = √(144 + 64) = √208 ≈ 14.4因此,该矩形的对角线约为14.4个单位。
长方形的边长和面积的变化关系教案
[正文]一、教学内容本篇教案的主要内容是长方形的边长和面积的变化关系。
学生将会学习如何通过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长方形的边长来改变长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长方形定义和特点;2、学会如何通过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3、学习如何通过改变长方形的边长来改变长方形的面积;4、提高算术计算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重点1、如何通过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学生如何分辨长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
四、教学方法1、板书推理:通过板书、手势、语言推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
2、示范演示:通过实际、直观的示范演示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变化关系。
3、问答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强化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1、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如果学生还不熟悉面积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板书展示公式和图形形状,让学生解释公式和计算方法。
2、讲解通过实际的实物和示范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宽度和面积的概念。
教师可以用一张宣纸折叠出长方形,并将其展开后,解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从纸张上扯下一段并计算宽度、长度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3、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实物模拟长方形,通过改变模型的长和宽来演示长方形面积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4、讲解讲解一下如何通过改变长方形的宽和高来变化其面积。
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并让各自量出5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面积,相互比较宽度的不同会对面积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5、练习通过下面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面积和边长的关系:小明制作了一块面积为5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鱼缸,它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10 厘米和 5 厘米,如果小明想通过改变长方形的长度或宽度来增大面积,他需要增加多少厘米?请计算。
面积不变周长变化教学设计
面积不变周长变化教学设计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面积和周长是常见的几何概念。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变化一个物体的周长会对其面积产生影响。
然而,在本篇教学设计中,我们将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即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物体的周长。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有机会理解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定义及其区别;2. 理解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3. 观察并记录面积不变的物体周长的变化规律;4. 探索解决面积不变周长变化问题的方法;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尺子、面积不变展示材料、计算工具;2. 学生准备:笔、笔记本、尺子。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问题1.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形状的纸片(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询问学生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并引导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改变某个图形的周长,如何保持它的面积不变?步骤二:观察实验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并告诉学生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要求学生测量它的周长;2. 学生记录并报告测量结果;3. 教师促使学生思考:如果保持面积不变,能否改变纸片的周长?如果可以,如何操作?步骤三:实验探究1. 学生使用面积与周长不变的纸片,在纸片上做标记,并记录下标记所在的位置;2. 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纸片的形状,尽量使周长变化;3. 学生记录纸片的形状和周长以及相应的面积;4. 学生探索并总结:在保持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改变纸片的周长?是什么条件限制了周长的变化?步骤四:讨论解决方法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积不变的物体为什么周长不能随意变化?能否找到一种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3.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解决面积不变周长变化问题,并记录自己的解决方法;4. 学生交流并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方法。
《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教案
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的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意识.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3.在探究的过程中。
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4.在合作交流中扩展思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合作交流.2.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增强运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究“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等知识发现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寻求一般性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I•创设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任意给定一个矩形.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看成是“加倍”,那么“减半”如何呢?多媒体演示:[问题]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你是怎么做的?[生]这个结论一定成立.[师]理由呢?[生]既然任意给定一个矩形,都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
也就是任何一个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可以同时“加倍”,那么原矩形自然满足新矩形的“减半”要求,即原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新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例如长和宽分别为3+ 、5和3- ' 5的矩形(记为A,其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2和4),是由长和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记为B)“加倍”而来的。
因而矩形B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矩形A的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师]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n •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索空间[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内容,积极独立的思考•然后请大家在小组内研讨.[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不是所有的矩形都可以“减半”,即不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都为原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他刚才举的只是一个特例.[师]你能简单扼要地说明你的理由吗?[生]可以上一节课我们在“做一做”中,先研究了一个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现在已无可质疑肯定存在•但我们在寻找这个矩形时还上费了一番周折的•先是固定所求矩形的周长:周长为12的矩形很多•它们的长和宽可以是5和1, 4和2, 3和11 13, 2和2 ,…后又固定所求矩形的面积•面积为4的矩形也很多,它们的长和宽可以是41和1, 2和2, 2和8,…但同时满足条件的只有一个,即长和宽分别为3+乜5和3*5 .反过来长和宽分别为3 5 +和3- * 5的矩形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为原矩形的一半•即我们知道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可是像上面的矩形长和宽分别为11 11.4和2, 3和3, 2和2,…;4和1 , 2和2, 2和8…,是否也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上述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呢?我先考查了一下长和宽分别是5和1的矩形,看它是否能“减半” •设“减半”后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和y,则可得'x+y=3,5xy= 2 ,如果此方程组有解. 则说明这样的矩形存在;如果无解.则说明这样的矩形不存在•消5 5 5去未知数y,可得x(3-x)= 2 ,即卩x2-3x+ 2 =0,^= (-3)2-4 X 1 X 2= 9-10 = -1<0,所以方程组无解.由此可知不是所有的矩形都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是原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师]这位同学能独立思考,大胆地对问题提出质疑,表现很棒!下面我们再来看上节课研究过的几个特殊的矩形,看它们能否减半.多媒体演示:做一做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仍为2和1,那么是否存在一个矩形。
周长和面积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长、正方形面积复习二、教材及学生现状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之后的一节总复习课。
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意义、面积单位、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并能够解答比较简单的相关习题。
但是学生对于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而复习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回顾、梳理基础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使学生的图形概念、实际解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三、教学目标:1、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很好地区别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灵活的解题策略、进一步构建知识系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纸片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练习纸;第1、3、5组的同学每人两张画有图形的小纸片引入:演示一个长方形师:什么叫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师:什么叫面积?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演示课件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1、师:刚才同学们总是提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你能说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面积单位呢?(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纸条贴在黑板上,追问进率并板书:师:总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师:今天围绕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复习,看看两个有什么关系?那你们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厘米9厘米(1)先学生自己计算周长和面积(2)师:你能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把它变成面积更大一些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学生做准备的题)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学生讨论?小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实际上就是指什么不变?(一组长加宽的和不变)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1.1《矩形》教案 华东师大版(2021学年)
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矩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矩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矩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9。
1 矩形矩形的性质一、教材分析矩形是最为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本节教材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活动木框进行演示,让学生以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为基础,通过适当的类比迁移,数学说理,分析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揭示矩形的概念与所具有的性质。
进而通过例题,练习题的分析与解答,让学生学会运用己得的矩形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
本节教材注意强化对图形变换的理解,把矩形性质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性思考获得新知,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矩形的概念与有关性质,并会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在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矩形性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化归与方程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三、教学重点:(一)矩形概念的理解;(二)掌握、运用矩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一)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二)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
周长和面积关系 教案
一、教学内容:长、正方形面积复习二、教材及学生现状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之后的一节总复习课。
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意义、面积单位、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并能够解答比较简单的相关习题。
但是学生对于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而复习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回顾、梳理基础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使学生的图形概念、实际解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三、教学目标:1、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很好地区别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灵活的解题策略、进一步构建知识系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纸片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练习纸;第1、3、5组的同学每人两张画有图形的小纸片引入:演示一个长方形师:什么叫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师:什么叫面积?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演示课件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1、师:刚才同学们总是提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你能说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面积单位呢?(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纸条贴在黑板上,追问进率并板书:师:总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师:今天围绕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复习,看看两个有什么关系?那你们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厘米9厘米(1)先学生自己计算周长和面积(2)师:你能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把它变成面积更大一些的长方形(或正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学生讨论?小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实际上就是指什么不变?(一组长加宽的和不变)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演示课件(两个长方形)、变式练习:1、师生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淘气和笑笑,他们围篱笆比赛,(学生讨论)演示课件(墙)如果允许靠一面墙用篱笆围出他们各自的场地,谁用的篱笆少谁获胜。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1《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课件1
想,做,悟 15
猜想,证明与拓广
挑战“自我”
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一定存在另一 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 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你准备怎么去做?
长和面积分别为2(m+n)和mn,所求矩形
的周长和面积应分别为4(m+n)和2mn.
从周长是4(m+n)出发,看面积是否是
2mn;
若从面积是2mn出发,可得同样的结论.
解:如果设所求矩形的长为x,那么它宽
为2(m+n)-x,其面积为x[2(m+n)-x].根
据题意,得x[2(m+n)-x]=2mn.
想,做,悟 1
挑战“自我”
猜想,证明与拓广
1.任意给定一个正方形,是否存在另一 个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 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
2.你准备怎么去做?
3.你是怎么做的?
4.你有哪些解决方法?
5.你提出新的问题吗?
想,做,悟 2
挑战“自我”
解:设给定的正方形边长为a,则其面积是a2.
x2-6x+4=0.
如果这个方程有解,则说明这样的矩形
存在
解这个方程得:
x1 3 5, x2 3 5.
想,做,悟 10
挑战“自我”
结论:如果矩形的长和宽分别 为2和1,那么存在另一个矩形, 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已知矩形周 长和面积的2倍.
想,做,悟 11
挑战“自我”
(2)从面积是4出发,看周长是否是12.
若周长倍增,即边长变为2a,则面积应 为4a2;
a2
a
2a
4a2
2 a 2a2
若面积倍增,即面积变为2a2,则其边长应为 2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加倍吗》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的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猜想、证明、拓广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意识.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3.在探究的过程中。
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4.在合作交流中扩展思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合作交流.2.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增强运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究“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等知识发现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寻求一般性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任意给定一个矩形.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看成是“加倍”,那么“减半”如何呢?多媒体演示:[问题]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你是怎么做的?[生]这个结论一定成立.[师]理由呢?[生]既然任意给定一个矩形,都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
也就是任何一个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可以同时“加倍”,那么原矩形自然满足新矩形的“减半”要求,即原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新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例如长和宽分别为3+ 5和3-5的矩形(记为A ,其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2和4),是由长和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记为B)“加倍”而来的。
因而矩形B 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矩形A 的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师]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Ⅱ.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索空间[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内容,积极独立的思考.然后请大家在小组内研讨.[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不是所有的矩形都可以“减半”,即不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都为原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他刚才举的只是一个特例.[师]你能简单扼要地说明你的理由吗?[生]可以上一节课我们在“做一做”中,先研究了一个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现在已无可质疑肯定存在.但我们在寻找这个矩形时还上费了一番周折的.先是固定所求矩形的周长:周长为12的矩形很多.它们的长和宽可以是5和1,4和2,3和3,211和21,…后又固定所求矩形的面积.面积为4的矩形也很多,它们的长和宽可以是4和1,2和2,21和8,…但同时满足条件的只有一个,即长和宽分别为3+5和3-5.反过来长和宽分别为35+和3-5的矩形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为原矩形的一半.即我们知道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可是像上面的矩形长和宽分别为5和1.4和2,3和3,211和21,…;4和1,2和2,21和8…,是否也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上述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呢?我先考查了一下长和宽分别是5和1的矩形,看它是否能“减半”.设“减半”后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和y ,则可得 x+y=3,xy=25,如果此方程组有解.则说明这样的矩形存在;如果无解.则说明这样的矩形不存在.消去未知数y ,可得x(3-x)= 25,即x2-3x+25=0,△=(-3)2-4×1×25=9-10=-1<0,所以方程组无解.由此可知不是所有的矩形都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是原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师]这位同学能独立思考,大胆地对问题提出质疑,表现很棒!下面我们再来看上节课研究过的几个特殊的矩形,看它们能否减半.多媒体演示:做一做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仍为2和1,那么是否存在一个矩形。
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和1,4和1,6和1呢?[师]下面我们四人1组,分别考查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2和1,3和1.4和1,6和1的情形,然后我们将研究结果在全班交流.[生]我们组考查的已知矩形的长和宽是2和1.设所求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和y ,x+y=23,则xy=1,消去y 得.x(23-x)=1,化简得,2x2-3x+2=0,△=9-16<0,所以方程组无解,即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时,不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生]我们组考查的也是长和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但我们用的是函数图象的方法 考查,同上节课一样,我们把满足“减半”要求的矩形的长和宽设为x 和y ,则(x ,y)可以看作反比例函数y =x 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x+23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点的坐标.从下图可以看到,这样的交点不存在,即满足要求的矩形不存在.[生]我们组用了同样的方法考查,发现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3和1时,“减半”的矩形也不存在.[生]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4和1时,“减半”的矩形也不存在.[生]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和1时,“减半”的矩形存在.我们设所求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则 x+y=27xy=3,消去y 化简得2x2-7x+6=0.△=49-48=1>0,∴x1=23,x2=2.即所求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23.[师]我们可以发现当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 和1时,“减半”的矩形也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 和1时,满足什么条件,才存在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生]可以设所求矩形的长为x ,则宽为[21 (n+1)-x], x[21 (n+1)-x]= 21n ,化简得2x2-(n+1)x+n =0.当△=(n+1)2-8n =n2+1-6n ≥0时,方程有解,即符合条件的矩形存在.此时n2+1≥6n ;当△=n2+1-6n<0时,方程无解,即符合条件的矩形不存在,此时n2+1<6n .[师]同学们可将我们刚才讨论过的几个矩形的长和宽代入检验一下.[生]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时,n2+1=22+1=5,6n=6×2=12,5<12,所以不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一半.[生]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3和1,4和1,5和1时,分别代入n2+1和6n 中,都得到n2+1<6n ,因此它们都不存在“减半”后的矩形.但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和1,n2+1=62+1=37,6n =6×6=36,37>36.即n2+1>6n ,所以存在“减半”后的矩形.[师]你能对更一般的情况研讨吗?多媒体演示:议一议当矩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存在一个新的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你能再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进行严格、准确的数学表述)[生]可以设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n ,m ,所求矩形的长为x ,宽为[21(m+n)-x],那么x[21(m+n)-x]=21mn ,化简,得2x2-(m+n)x+mn =0.①(1)当△=(m+n)2-4×2mn =m2+n2-6mn ≥0,即m2+n2≥6mn 时,方程①有解所以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m 和n 时.如果m2+n2≥6mn ,则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2)当△=(m+n)2-4×2mn =m2+n2-6mn<0.即m2+n2<6mn 时,方程①无解,所以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m 和n 时,如果m2+n2<6mn ,则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师]你能找到一个已知矩形.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吗?[生]可设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和1,因为82+12=65,6×8×1=48,65>48,所以这个矩形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生]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2和2,而122+22=148,6×12×2=144,148>144,所以这个矩形也存在一个新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师]还能举一个“不存在”的情况吗?[生]例如: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0和2,因为102+22=104,6×10×2=120,104<120,所以,不存在一个新的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Ⅲ.课时小结本节课又一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在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问题,体现归纳、综合和拓展的能力,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Ⅳ.课后作业习题P153第2、4题.Ⅴ.活动与探究借助函数图象,探讨以下问题:对面积为1的矩形来说,它的周长最小是多少——凡是周长要求小于这个值的矩形都是不存在的;或者,对周长为3的矩形来说,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凡是面积要求大于这个值的矩形也都是不存在的.[过程]我们设面积为1的矩形的长和宽为x 和y ,则xy =1.反比例函数y=x 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x ,y)都可以作为面积为1的矩形的长和宽.设此矩形的周长为2a ,则x+y =a ,满足要求x+y =a 的(x ,y)可看作一次函数y =-x+a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点的坐标.这样的点有无数多个.但对面积为1的矩形来说,它的周长最小,即2a 最小也就是a 最小,那么满足条件的(x ,y)既在y =x 1上,也在y =-x+a 上,并且要求直线y=-x+a 与x 轴或y 轴的交点(a ,0)或(0,a)中a 的值必须最小(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符合要求的只有l1,此时a=2,周长的最小值为2a =4.而当a<2时,如直线l2,说明周长小于4而面积为1的矩形不存在;而当a>2时,如直线l3、l4,说明周长大于4而面积小于1的矩形有无数多个.同理可以讨论周长为3的矩形,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设此矩形的长和宽为x 和y ,则2(x+y)=3,x+y=23;xy =S .(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对周长为3的矩形来说,它的面积的最大值是43×43=169,凡面积要求大于这个值的矩形不存在,而面积小于这个值的矩形有无数个.[结果]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周长有最小值.当矩形的周长一定时,面积有最大值. 板书设计课题学习——猜想、证明、拓广(二)[问题]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一定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从特殊到一般:(1)考查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仍为2和1,3和1,4和1,5和1.6和1的情况.(2)考查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n 和1的情况.当n2+1≥6n 时,存在新矩形满足条件;当n2+1<6n 时,不存在新矩形满足条件.(3)考查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为m 和n 的情况.当m2+n2≥6mn 时,存在新矩形满足条件;当m2+n2<6mn 时,不存在新矩形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