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学生明显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阅读环境、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评价四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阅读环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在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指导等方面,需要我们教师引领、激励、示范和反馈,加上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提升阅读的乐趣。

一、营造宽松氛围,创设自由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霍特在他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提到“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手持照明灯瑀行于夜森林的人一样。他的照明灯照到哪里,被照到的生物就马上警觉他的侵进,于是便失去了在黑暗中那种活跃自如的动作。因此,他在照明灯下所看到的情形,并非是原来的面目,而是早已经被调整过的行为。换句话说,

只要他提着照明灯走路,他就永远无法看到森林里夜晚的真正景况。”

为什么大家经常抱怨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书籍,在不同学生中会形成完全相反的阅读效应?那些真正热爱阅读的学生必定是在任

何条件下都能展示黑夜中森林景况的一群人,反之那些不能发自肺腑之心喜欢阅读的学生,也许能凭着一时的运气取得看似好的阅读成绩,但终究会在失去探照灯后恢复原形。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在《凯撒与埃及艳后》中提到的:凯撒允许仆人随便说自己想说的话。凯撒告诉埃及艳后:“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本性。”教师要做的也就是了解学生的本质,努力创设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应该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阅读以最大程度的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决定阅读内容、阅读进度、阅读模式能取得比教师强制要求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积极创设读书氛围努力寻找读书资源

要让学生爱上读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积极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建精神宝库,成立图书角;让没有生气的教室墙“会说话”,贴上学生自己的作品,比如剪贴、小报、优秀习作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说话的墙”让那些没有耐心读书的学生停下了追逐吵闹的脚步,逐渐聚集起了一批“墙迷”,进而培养起了一

批“书迷”。书源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我主要采用建立“图书银行”和推行“图书漂流卡”的方法,以此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为他人读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建立“图书银行”

努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积极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读书氛围。为了让学生更快读到新书和好书,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银行”。在开学初,我号召学生把自己的书存入“班级图书银行”。为了使自己的书能让同学们喜欢,引领学生将自己的书籍暂时存到班级里,由班长担任“行长”,负责管理班级图书,由班干部登记造册,管理借阅,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推行“图书漂流卡”

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分享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学习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的做法,设计“图书漂流接力卡”。这张“图书漂流接力卡”就贴在每本书的扉页,由“漂流首席”填写书名、作者名和推荐理由。当这本书进入“班级图书银行”后,就开始了它的旅行。每一个借到这本书的同学,都要求在表格上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言”。至于“读后感言”的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强求。每个月由“行长”统计每一本书的漂流故事,看看哪一本漂得更远,参与阅读的人更多。图书漂流是一个分享快乐、传递友情的读书游戏,它为传统的阅读推广赋予了更加贴近儿童特点的游戏形式。

三、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林语堂在谈读书说道:“读书须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

1.培养查阅的习惯

词典是打开语言大门的钥匙,它是不会开口讲话的老师,从读音到用法,它能让学习者认识、了解每个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迅速地查需要的词;然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所需要的词义,要求学生把词条中所给的解释从头看下去,一直找到这个词在句中所需要的词义;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例句中这个词的确切意义是什么。通过在学习中随时查阅,学生改掉动辄就求助于人的不良习惯,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确证疑惑。在此基础上,再由老师来指导,就能加深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查阅工具书,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有辅助资料应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

2.培养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

3.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4.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阅读中,肯定会遇到问题,老师要鼓励他们敢疑,善疑,使他们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以学生们没有问题作为一堂课的圆满结局,而很少顾及学生如何提出疑问。实践证明,这样是不正确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会发现问题,题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5.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

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总之,书籍作为一种传播人类文明的特殊载体,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作为掌舵人的语文老师,有责任超越课堂,带领学生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引导他们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书籍的墨香中汲取养分的人,才是一个充实的精神富翁,才会成为知识海洋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马芯兰.观察阅读与小学生作文.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