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中国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书院的渊源
两汉时期的“精舍” 佛教禅林的影响 藏书之风
二、书院的产生
萌芽于唐,正式出现于五代
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
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院由私人藏书之 地向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机构转型
三、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书院
(一)北宋书院的兴起
宋初重取士轻养士,书院得以发展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茅山书院
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
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 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文教政策
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日渐衰微
四、隋唐重振儒术、兼崇佛道的文教政 策
重振儒术
兼崇佛道
儒、佛、道融合的趋势
儒家:要求人们安于现状,遵守既定的三纲五常, 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良臣顺民
(一)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政治上的变化 生产工具的改进 文化下移
(二)私学的办学和教学方式
个人的私家传授 学生自由求学,大师“有教无类”
(三)私学的特点
经济基础 社会阶级基础 学术特点 机构特点 入学限制 教师 思想自由 教学内容 施教场所 培养人才的目标
官学
私学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 广兴学校,严订学规 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中外教育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书院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第五节 孔子
复习回顾
中外教育史的分期 名词解释
挟书令 五经 理学
中外教育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书院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第五节 孔子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杨贤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
一、秦代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
书同文 行同伦 设三老以掌教化 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学在官府
学在四方
自政教由合办一学、自由就学政教分设
自有身由份讲限学制 、自由竞争自由受教
官师合一
官师分离
无思想自由
百家争鸣
六艺
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固定
不固定
统一规格
多种特色
(四)私学的历史意义及贡献
意义
打破学术官守,使学术下移到民间 私学产生后才有了独立的教育机构 出现了取士和养士并行的双轨制
成均之学 虞痒之学
一、中国古代的官学
奴隶社会官学制度的建立 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太学 地方官学 专业学校
(一)奴隶社会官学制度的建立
夏、商的官学
痒、序、瞽宗
西周奴隶制极盛时期的官学
完备的学校制度 以“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
礼、乐、射、御、书、数
学在官府
政府任命书院的教师 控制书院的招生、考试及生徒的去向 设置书院学田
特点
数量上大发展 丧失了书院“淡薄名利、志在修身问学”
的初衷
五、明代书院的起落
发展状况:沉寂——勃兴——禁毁 东林书院
贡献
教育过程与政治有所分离,教育内容与生 活有所联系
扩大了教育的对象 有利于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总结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书院
书院是集藏书、教育、学术研
究为一体的机构,与官学、私 学共同支撑起我国古代的传统 学校教育体系
内容提要
书院的渊源 书院的产生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书院发展状况 书院的管理特点 书院的教学特点
(二)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太学
太学的设立 太学的教师和学生 太学的教学与考试 太学生的干预政治
(三)地方官学
地方学校
中国古代按照地方行政区划所办的学校
(四)古代的专业学校
教育、研究、行政三为一体 课程设置宽广 兴衰无常
二、中国古代的私学
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私学的办学和教学方式 私学的特点(与官学比较) 私学的历史意义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一)汉初的“无为而治”
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允许开办私学 废除“挟书律”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二)、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董仲舒
汉代最负盛名的儒学家,有“汉代孔子”之称 封建时代文教政策的总设计师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二)、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秦始皇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的历史影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
影响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
内容提要
古代学校的产生 中国古代的官学 中国古代的私学
古代学校的产生
(一)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有人来学、有人来教 有的可学、有的可教
古代学校的产生
(二)最早的学校类型
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兴太学以养士 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二)、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立五经博士 开设太学 察举制的完全确立
秦汉文教政策的比较
以暴力为保障的——“禁”
统一思想 巩固专制
以功名利禄为诱饵的——“尊”
佛教:以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为依据,以升西天 为诱饵,要求人们行善弃恶,忍受现世的苦难, 追求来世的幸福
道教: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目的,要求人们 学道修炼
五、宋代的崇文重儒的文教政策
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庆历兴学(范仲淹) 熙宁兴学(王安石) 崇宁兴学(蔡京)
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生
理学思想的产
六、元代尊崇理学的文教政策
尊孔崇儒 推崇理学
七、明朝“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 本”的文教政策
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推崇程朱、删减《孟子》 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 屡兴文字狱
八、清朝“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的 文教政策
三、宋代的书院
(二)南宋书院传统的开创
书院的大发展时期 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国书院发展史
上的纲领性学规
三、宋代的书院
宋朝书院的特点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 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
繁荣 书院官学化倾向已经出现
四、元代书院的官学化
政策:保护、提倡、加强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