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前沿问题
思政教育热点与前沿问题综述
思政教育热点与前沿问题综述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交互主体性特征,即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模式由主客二分向主体际性转向、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方式由人与人的直接互动向人与机的间接互动转向、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时空向度由实时同步向实时同步与延时异步相融合转向;二是教育内容传播的技术性特征,即教育内容传播时效由单向滞后性向多向即时性转向、教育内容传播形式由单一媒体形态向多媒体形态转向、教育内容传播范围由相对封闭的小众向整体开放的大众转向;三是教育环境的耗散结构特征,即教育环境是开放的、非平衡的、非线性的;四是教育方法的连续统特征,即教育方法的存在原理是现实性与虚拟性的连续统、教育方法的运用理路是上教育与下教育的连续统、教育方法的作用机理是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连续统。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快速延展了的世界,全新的理念以及大学生不断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便捷化的思维方式和简易化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有效的应对之策,有时处于“失语”状态。
这突出表现为“海量共享”特性解构“一元话语权”、“全天候即时互动”特性凸显传统手段乏力、“个性鲜活”特性挑战“论道”方式、“百家争鸣”特性更显“红色领袖”匮乏、“碎片化”特性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方式更新。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互联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媒体的交互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新媒体的大众化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驾驭新媒体时代的“游戏规则”,从统筹工作机制、提升络媒介素养、形成上引导与下教育相互配合机制等方面提升管理新媒体的工作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生存、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社会化需要的实践教育活动,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
一方面,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离开文化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载体及特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
政治前沿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治前沿知识点总结大全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也是广泛而深刻的。
本文将对政治前沿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当代全球政治动态。
1. 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冲突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和金融联系日益紧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交流和互动。
然而,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
全球化加剧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失衡感,使得一些人担心本国文化即将受到侵蚀。
因此,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成为了全球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2. 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影响一些国家的政策制定。
然而,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也引发了一些社会和政治问题,比如跨国公司在某些国家中的竞争与垄断,对环境和劳工的剥削等。
因此,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3. 美国的全球权力转移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动荡,有人认为美国的全球权力正在发生转移。
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而中国在其内外政策中展现出的自信和决心则使得其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美国的全球权力转移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
4. 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问题也变得愈发紧迫。
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间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国际气候谈判一直以来都面临诸多困难,各国的利益和立场往往难以协调统一。
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成为了全球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5. 移民和难民危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一些国家的动荡,移民和难民危机也愈发严重。
一些国家对于移民和难民问题的处理方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也引发了一系列国际冲突和纷争。
移民和难民危机成为了当代全球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政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政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社会主要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服务。
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有利于政治学研究工作者更好地思考中国政治学繁荣发展的思路,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阶段中国,政治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方面的典籍,几千年的治国理念和治国实践,尤其是政治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创制和运作,曾经为中华文明的创立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伴随改革开放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坚守经世致用的学科本质,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紧随历史前进的步伐,服务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在30年的辉煌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恢复和重建阶段(1977-1985年)。
改革开放伊始,面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一系列的制度性疑惑和体制性缺陷,中国社会呼唤着政治学为中国的政治生活提供说明、解读和指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服务,使我们的政治建设更加合理、科学和优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政治学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服务。
第二个阶段,飞速发展阶段(1986-1989年)。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视野迅速拓展,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党的十三大前后,政治学研究开始出现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热潮,并直接带动、强化了政治制度研究、反腐败研究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等。
第三阶段,全面深刻反思阶段(1989-1991年)。
1989年之后,中国政治学届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恢复以来的中国政治学,及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保证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就政治稳定、人权和反腐败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重点,并着力于本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不断地认识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规律,努力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出现了建国以来空前繁荣和活跃的局面。
主要热点及难点问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涵义研究中国政治学自恢复以来,为揭示"政治"这一重要概念本身的涵义而展开的理论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其间所取得的巨大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否定了把政治仅仅视为阶级斗争的传统政治观念。
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继承了这一成果,而且有所深化,突出表现在许多学者不再认为政治是仅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例如,有学者指出应把政治看作是一个发展变化即运动着的概念,可将之作时空上的分段和分块。
据此可以将政治分为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政治,后者是指阶级前社会(原始社会)和阶级后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以及阶级社会中只关涉社会事务管理的非阶级政治部分。
有学者进一步更明确地提出了"广义政治"论,称广义政治意指所有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共同特征和最一般本质,其基本含义是:社会政治主体及其历史惯例或法律规范的社会利益全局关系支配的公共权力活动和过程。
而阶级政治只是人类社会特定的政治生活形式。
相应地,许多学者将政治的内涵扩大到包括非阶级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这一理论倾向也与近年来兴起的利益分析方法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
许多学者在不同程度上将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朱光磊:《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反思政治的一般含义》,《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1期。
有学者将政治定义为"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有学者将政治定义为基于社会共同利益-- 即一定客观条件下利益相互冲突的人们得以生存、发展的共同条件-- 通过强制方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规范;还有学者将利益的概念与以往对政治的其他理解结合起来,试图提出更完整的定义,而将政治界定为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基于某种利益需要,建立、维护、参与社会的统治管理体系,以制订政策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关系和活动的总和。
3思政学科前沿问题
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 国外对思想教育方法的研究多从学 科角度进行研究,形成许多流派, 如人本主义流派、主体性理论流派、 行为科学理论流派、神学流派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当代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 •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以美国道德教育家、 论理学家柯尔伯格、哲学家杜威、皮亚杰 为代表) • 价值澄清方法论(基尔申· 鲍姆) • 社会学习方法论(班图拉、米切尔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五、学科设置发展阶段与问题
• 1.1978-1984 以科学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 2.1984-1996 以学科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与初步发展阶段 • 3.1997-2005 以体系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整 体推进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阶段 • 4.2006-今 以精细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作为一级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建设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西方思政教育方法特点
• 第一,是具有宗教性; • 第二,具有学科方法的多样性; • 第三,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3.选取思政教育方法实效性研究 视角的价值
• • •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完善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文明传承的永恒发展需要 适应多学科理论在本学科应用融合需要 满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评判学科成立、成熟的标准2
• 第二,衡量一种思想体系能否成立, 主要看其“是否能够用来展了这一理论,具有 普遍意义,能够成为决策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2024政治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2024政治学习心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进入了2024年,一个全新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政治学习成为我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了政治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对政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政治学帮助我认识到政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政治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运行的核心领域,它涉及到人们的权益、政府的权力、公共事务的处理等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明白了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学就是探讨权力的起源、运行和变迁的学科。
政治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组织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
政治的缺失则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公正和混乱。
因此,政治学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政治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政治对每个人的影响。
其次,政治学让我更加了解国家和政府的运行机制。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了解到国家是权力的组织和行使者,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机构。
政治学帮助我了解了国家和政府的组成、职能和作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协作与监督关系。
政治学还让我明白了政府的权力是依靠国家机器的运作来实现的,而国家机器是由各种政治组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所构成。
政治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和政府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为我正确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政治学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政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国际关系、社会学、法学等。
这些学科的知识不仅丰富了我对政治的理解,而且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开始用政治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用政治的思维解决问题。
政治学的学习不仅让我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学习者,还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政治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公民的角色和责任。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公民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公民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国家事务。
政治学让我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整理ppt
3.国家主权遭遇8个方面的挑
1.超国家组织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2.跨国公司日益严重地左右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 3.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动摇 4.国家的传统职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 5.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6.国家权力的边限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 7.民族国家的认同遭到了危机 8.全球化正在重塑国家的自主性
l 社会创新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社会企业和社 会组织是社会创新的主体。社会创新的成功 有赖于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三方的合作。
20
整理ppt
十、合法性与政治评价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Legitimacy)不 同于法学 意义上的合法性(Legality),它 指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被公民自觉认可 或接受的状态。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有多 种,包括神授、世袭、暴力、民主和善 治 等。
整理ppt
政治学若干前言问题
1
整理ppt
本讲座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当代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二部分 当代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三部分 当代几种主要政治分析框架
2
第一部壹分 政治学热点问题
整理ppt
1. 权力与权威
2. 治理与善治
3.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4. 全球治理
5. 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
6. 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
7
2. 善治
整理ppt
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
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
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
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即“官民
共治”或“社会共治”。善治的基本要
素有以下10个: 1)合法性;2)法治;
政治热点问题解读与分析
政治热点问题解读与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政治热点问题时常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这些问题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政治热点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影响和解决之道。
一、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被誉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由于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这一问题牵涉到国家间的利益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
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方面,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形成全球治理新机制。
各国应通过减排和提高能源效率等途径,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绿色发展也是关键所在。
二、贸易争端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贸易争端日益突出。
国际贸易不仅是经济的基础,也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民生问题。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上升,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行为增多,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解决贸易争端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改革。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贸易的规则制定者,应加强对贸易冲突的调停和裁决。
此外,各国应积极参与区域性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实现互利共赢。
三、难民与移民问题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难民和移民问题日益突出。
难民问题涉及国际安全、人权、社会稳定等方面,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解决难民和移民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形成共同的管控机制。
各国应通过加强边境管理、提供人道援助和发展援助等方式,共同应对难民潮和移民流动。
此外,各国还应加大力度解决冲突和战争等根源问题,减少难民和移民的数量。
四、数字时代的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头号威胁,涉及国家安全、个人权益和经济利益等方面。
在数字时代,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需要各国加强立法和监管。
政治研究生考试科目
政治研究生考试科目
政治研究生考试通常包括以下科目:
1. 政治基础理论:这是政治研究生考试的核心科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外政治制度与比较:考察学生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了解,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3. 政治学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政治学理论的应用、政治学研究设计、政治学文献评议等方面的知识。
4. 政治学前沿问题:考察学生对当前热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国际政治、国内政治、政党政治、社会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5. 政治学专业课程:根据学校和专业设置的不同,还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政治学专业课程,如中国政治史、国际关系等。
此外,还可能有一些选修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如选修某个具体的政治理论、某个地区政治、某个政治问题等。
不同学校和专业对考试科目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院校和招生单位的要求为准。
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
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安全与冲突研究:这个领域研究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战争、
军备竞赛、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等。
关注当前的国际热点和战略竞争,分析大国关系和地区冲突。
2. 全球治理与全球化研究:研究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多边主义、
全球治理和全球化的影响。
关注跨国合作、全球经济、全球环境问题等,探讨国际合作与协调的机制、机构和规则。
3.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投资和经
济合作。
关注经济全球化、贸易战、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分析经
济力量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4. 区域研究与地缘政治:研究某一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历史等。
关注不同地区的地缘政治、区域安全合作、区域冲突等问题,例如东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5. 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研究: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外交战略和国
际传播。
关注外交手段、公共外交影响力、国际媒体等,分析国家形
象塑造和国际传播效果。
针对以上领域,可以学习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阅读前沿的学术文献
和研究报告,参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
还可以关注国际知名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学术期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关于政治学理论研究三个重大前沿问题的思考
社会是一个极大强调公 民 自身权利 的社 会 , 在这样的社会 中, 公 民的种种行为都会涉及 到权利 的维护问题 , 它的实现可 以促使人 们增强 自 我权利的保护意识 , 可以通过合法程序 和法律等手段来
对自 己的利益进行维护, 保障了公民权利的实现。
其次 , 民社会可以促进 民 主的发展 。公 民社 会是全 民参 公
俱 到的。公 民社会 中, 民 自发性 组织 的团体 或社 团可 以弥 补 公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 民主化 进 程的加 快 , 客观 上要求建 立世 界化 的市场经济体 制 , 少 国家对 经济 的干预 , 减 减少政 府 对公
民各种 自由的 限制。经 济 的发展 和政 治 的 民主 都应该 建 立在
关 于 政 治 学 理 论研 究 三 个 重 大 前 沿 问题 的 思 考
韩钟侠
(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 山西 太原 00 0 ) 302
摘
要: 政治学理论研 究中存 在着众 多的重 大问题 , 对这些 问题研 究的理论深度将影响到 未来政治 的发展 。当今 政 治学
理论研 究领域 最值得探 讨 的三 个重大前沿问题是公 民社会 、 全球治理和善 治。 关键词 : 政治学 ; 前沿 问题 ; 民社 会 ; 公 全球 治理 ; 治 善 中图分类号 : 0 D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7 2o )4 0 1 2 10 —89 (0 6o —03 —0 与 的社 会 , 是反对独裁 的社 会 。公 民对社会生活广泛 参与 , 在社 会 生活 中可以通过合理合法 的途径 主张 自己 的权 利 , 以在政 可 府过失 行为危害 自己权 益 的时候 对 自己 的权利 进 行 有力 的维
一
护, 从而使政府 更 加公 正 、 明。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和 社会 的进 透
当代政治热点问题分析题目及答案
当代政治热点问题分析题目及答案1.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这场贸易争端导致了贸易壁垒的提高、投资减少和全球供应链的动荡。
以下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一些分析:- 贸易壁垒的提高:中美两国相互征收关税,使得进口产品的成本增加,限制了跨国公司的贸易活动。
全球各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应对措施:各国可以加强多边贸易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
- 投资减少:贸易战引发了投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对未来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
应对措施:各国政府可以推出吸引外资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并鼓励本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
- 全球供应链的动荡:贸易战导致了供应链的重新调整和重组。
跨国公司需要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策略以应对贸易壁垒和关税的影响。
供应链的动荡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的不稳定。
应对措施:跨国公司可以寻求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对特定地区的依赖,减少风险。
2. 气候变化对全球能源政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当代政治热点问题之一,对全球能源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气候变化对全球能源政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一些分析:- 能源转型的需求: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这促使各国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应对措施:各国可以制定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计划,并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投资。
- 能源安全的挑战:气候变化使得能源供应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中断,增加能源安全的风险。
应对措施:各国可以加强能源多样化,减少对特定能源来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
- 国际合作的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并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
应对措施:各国可以加强气候变化谈判, 推动各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以上是对当代政治热点问题的分析,包括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及气候变化对全球能源政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4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5篇)
2024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____年的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年,我通过系统学习政治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各国的政治制度和运作机制,深入思考了政治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政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塑造。
下面,我将以____字的篇幅,总结并分享我在____年政治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学的学习使我对政治的本质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组织,无不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学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政治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政治体系和政治机构是支持社会运转的基础。
通过学习政治学的理论知识,我了解到政治是权力的运用与分配,政治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形成与传播。
政治学的学习,让我开始关注和思考政治的影响力,以及政治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其次,政治学的学习使我具备了辩证思维和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学科的核心就是研究和分析政治现象,而政治现象往往是多元复杂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运用辩证思维,不仅仅看到问题的表面,更要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背后的原因。
政治学的学习,让我学会了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具箱。
这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也提升了我在解决其他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再次,政治学的学习使我对权力和公共利益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权力的运用与分配。
通过学习政治学的知识,我了解到权力是一种社会资源,它可以为个体或者群体带来利益,但也有可能被滥用或者不公平分配。
政治学的学习,让我开始思考权力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和制约。
权力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存在的,而公共利益是社会的共同利益。
政治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有效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治理机制,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关键。
另外,政治学的学习也让我对公民权利和参与政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名:***电话: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迄今尚无定论。
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性还是政治性的争辩极为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索在争鸣中前行,在多维中共建,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有一定分歧与缺陷。
基于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本质的相关界定的评析,笔者认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口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述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更是本学科界定与认同的根本性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是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从根本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日益走向成熟,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本质问题的探讨逐渐提上了日程,人们热切追问、探讨着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本质规定性又是什么等问题,进而形成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热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热议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及研究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
学者从不同容、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析:(一)几元论。
有的学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阐述为一元论、二元论甚至多元论。
叶方兴通过对政治性说和意识形态性说的对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为政治性;卢景昆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二元的,在的包含两个性质:意识形态性、超越性。
苗苗将学者的阐释其归纳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一元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个根本属性。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首先,以意识形态性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容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还避免了把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容的错误倾向。
政治学前沿目录(精)
V. 政策科学
24.政策科学的起源与政策研究的意义 25.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26.政策研究领域的两种基本范式 27.政策分析的对象、性质和类型 28.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论 29.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30.政策分析过程
VI. 辩证-批判的政治理论
31.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
4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
4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43.“西方马克思主义”眼中的苏联模式 44.“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 “重建”
45.“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乌托邦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III. 教学研究
47.MPP: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硕士生教育 48.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MPA专业硕士学位及 其课程的设置 49.关于设置MPA专业硕士学位的论证报告 50.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准备
15.现代政府扩张的内在根源与治理对策
16.政府干预与寻租行为
IV. 体制改革
17.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决策体制与过程的 优化 18.论作为公共决策体制及原则的民主集中制
19.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几个问题
20.中国经济特区行政体制改革及其评价
21.特区行政体制改革新思考
22.深化改革,标本兼治,以体制创新抑制腐败 23.对体制转轨时期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再认识
32.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33.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
34.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35.科学中真理因素与价值因素的关系
36.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37.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了的文化模式
38.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
VII.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
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综述
一
有 :“ 政治体制 的含义” 改革 的必要性 ” 政治体制 改革 、“ 、“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3期
湖 湘 论 坛
HUXI ANG F ORUM
No 3-2 0 . 06
I 总第 18 ) 0期
Ge eபைடு நூலகம் . 0 n rlNo 1 s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中 国政 治 学研 究 的前 沿 问题 综 述
改革 ” 决策科学化与 民主化 ” 公务 员制度” “ 、“ 、“ 、 中央与
地方关 系” 政 治文化 ” 政治稳定 ” 等问题成 为 当时讨 、“ 、“
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2 世纪 7 年代末恢复和发展起来 0 0 的,它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思想史 、中外政治制度、
行政学 、国际政 治理 论与 国际关 系。中 国政 治学 发展 的这
“ 政治 体制改革 的理论 ” 民主政治建设 ” 民主与法制 ” 、“ 、“ 、 “ 反腐 败问题” 社会 主义 国家政权 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中 、“
的宏 观调控” “ 、 香港 、澳 门 回归与一 国两制 ” “ 、 人权 问
个现 实问题 ,它直接针对现 实中的政治 问题 和体制弊端。在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 、 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等。这
些问题 在讨论 中逐渐丰满和 明确起来 ,为党和国家出台和贯
项重要 的制度建 设和制度创新 。这不仅 为行政学的发展提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政治学已发展成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
就现代中国而言,本世纪前40年曾开展过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时的政治学毕竟未能摆脱西方政治学的窠臼,严格来说,学科性质的中国政治学并未形成。
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随之而中断。
直到20年前政治学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灿然可睹。
本文拟对这20年中政治学的发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以推动中国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的跨世纪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以来,短短的20年中,中国政治学就经历了恢复和发展这两个历史阶段,其间虽多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成就十分显著:首先,开展了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中国政治学在恢复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起点,甚至为基本框架的,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
为改变这一状况,政治学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以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和范畴体系思考政治学问题,出现了一批以《权力政治学》(李景鹏,199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1995)、《政治学原理》(汪锡奎等,1997)等为代表的政治学力作。
中国政治学开始形成相当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体系。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地确立下来,社会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政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
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国际政治是世界各国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领域,涉及到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本文将会介绍当前国际政治热点问题,从经济、环境、安全和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增加读者对世界事物的认识。
经济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已成为趋势,虽然许多国家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了利益,但同样也触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引起了多方关注。
随着关税的不断升级,这些措施的影响也在扩大。
此外美国还对其部分盟友征收重税关,这也加剧了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互信问题渐趋严重,造成了双方贸易的严重影响,对于两国和全球的经济都产生了极负的影响。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热门话题。
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呼吁达成全球协议,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环保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愈发明显,自然灾害频发等情况也存在,人们想要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必须联手共赢。
在减少碳排放、提高环保技术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国际社会已实现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重要国家都应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领导力,共同通过减少碳排放、投资可再生能源、管理森林、实施综合的气候适应方案等手段解决问题。
同时也需要加强跨国合作,共同推动环境问题的改善。
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如何应对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和平威胁。
目前世界上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造成的威胁已经超过了过去,各国如何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保障全球安全成为热门话题。
在北约势力范围内,白人至上主义活动日益嚣张,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在一些国家严重蔓延,需要各国以合作为基础,实现防范极端主义模式的贯彻落实。
各国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控制军备竞赛等等,来保护世界和平稳定。
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涉及到如何在全球社会中推广多样性,并鼓励人们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各国都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并促进文化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家化
1 职业化专家化是世界潮流 2 职业家专门家的基本要素 3 杂化博化为基础的专家化
1、职业化专家化是世界潮流
职业化专家化是世界潮流 专家化是学科发展的要求 职业化专家化是增强工作绩效的关键
2、职业家专门家的基本要素
对学科理论和前沿问 题的掌握与了解
较强的科研能力
6 多样化的家庭环境
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现在大学生群体主要有四种 类型:(1)独生子女家庭; (2)经济困难家庭;(3) 单亲家庭;(4)流动家庭。 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 体。独生子女自主精神和依 附心理集于一体(矛盾), 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能 力弱并存,理论知识和实践 能力相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 问题
主要内容
环体的全球化趋势 p 客体的自主化趋势 p 介体的现代化趋势 主体的专家化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的多样化
1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2民主化的政治环境 3市场化的社会环境
4 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5 科技化的全球环境 6 多样化的家庭环境
7 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8 数字化的生活环境
民主化的政治环境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 势之一。世界从18-19世纪开启 民主化运动以来,民主已经进入 “第四波”。现有大致120个左 右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朝民主化方 向发展。特别是苏东国家和东亚 儒教国家走向民主化的逐渐成功, 对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增加了 压力,究竟什么样的民主适合中 国,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 战。
新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 样 多 变 多重 复杂化 形象化 感性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自主化
1 总体评价 2 思想行为自主化表现 3 思想行为自主化特点 4 思想行为自主化走向
政治热点问题探索与讨论
政治热点问题探索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政治热点问题时常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还是环境保护,这些问题都牵动了国家和民众的心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政治热点问题,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是国家和民众共同追求的目标。
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经济发展应该伴随着社会公平。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批评经济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加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首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确保社会公平。
例如,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弱势群体的竞争力。
此外,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避免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
然而,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参与者往往追求最大化利益,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公平的机制。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似乎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种解决办法是在经济政策中加入环保标准与约束。
例如,通过环境税收制度,对污染排放进行经济约束,同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强化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例如,开发新能源技术,推动绿色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可以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方式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三、社交媒体与舆论引导如今,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对舆论引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参与公共讨论的重要渠道。
然而,社交媒体也因其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信息真伪的辨别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刘甲0841071017【内容提要】拉克劳、墨菲与齐泽克虽然同属后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但他们在如何理解全球化背景下革命的新形势和左派所应采取的政治策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拉克劳和墨菲主张“回到领导权斗争”中去,建立多元的激进民主策略,齐泽克则主张“回归”阶级斗争。
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潜在地反映了后现代政治叙事逻辑的转变。
【关键词】激进民主/对抗/阶级斗争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社会斗争形势的多样化,以拉克劳、墨菲和齐泽克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为了化解危机,他们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理论成果来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建立符合当今新形势下革命斗争的新策略。
虽然同属于后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但他们的政治策略却存在着差异。
拉克劳和墨菲建立了以领导权为核心的激进的和多元民主的策略,齐泽克则主张从这种激进民主回归阶级斗争。
一、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拉克劳和墨菲认为随着社会主义斗争形势的变化以及整个社会斗争形式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以及道路进行重新思考。
“现在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是整个社会主义概念,它停留在作为大写革命角色的无产阶级本体论中心之上,作为从一种社会类型到另一种社会类型转变的基本因素,依赖于会导致要素空洞化的完美集体和同质化集体意志的幻想前景。
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特征不可改变地消解了那种政治虚构的最后基础。
”①在他们看来,要对社会主义概念进行变革,首先必须取消无产阶级在本体论上的中心地位,破除对政治主体的本质主义理解。
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多样化和不平衡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工人阶级出现了分化和分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产阶级在社会变革中不再具有特权地位,政治斗争并不必然都是阶级斗争。
因此,他们认为必须取消无产阶级的中心地位,重新引入领导权的概念。
领导权最初起源于俄国的革命实践。
由于俄国资产阶级无力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就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
于是在任务的阶级本质与执行它的代表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错位和断裂。
这种外在的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领导权关系。
它与阶级关系不同,阶级关系是“被领导的任务与它的‘自然的’阶级代表之间的关系”;而领导权关系是“被领导的任务和领导它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②领导权关系是为了增补阶级关系而存在的,它并不因此而改变任务的阶级本质。
但是领导权可以实现任务的转移,重组政治斗争的领域。
拉克劳和墨菲对领导权的概念进行了某种改造。
在他们那里,领导权这一概念与社会和主体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
可以说,拉克劳和墨菲的领导权概念正是他们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主体的必然性的主要武器。
具体说来,正是因为拉克劳和墨菲取消了阶级的主体地位,主体不再是社会关系的本源,而是话语构造的“主体位置”。
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作为本源和基础的主体之间固定的关系,而是话语情境下的分散的、去中心化的主体之间松散的联系,不同的主体通过话语实践“连接”起来。
这一方面意味着没有中心,各种主体的话语立场之间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话语立场的平等性和去中心性,它们又是可以相互置换,可以不断地重新组合的。
因此,拉克劳和墨菲就不再把无产阶级看作领导权力量的核心,在他们看来,由于主体形式的增多及新的对抗形式的出现,就需要领导权将各种形式的社会斗争接合起来。
二、齐泽克的“阶级斗争”齐泽克批评拉克劳、墨菲所主张的激进民主策略,在他看来,他们的政治策略的问题在于“这个对后革命社会完满性的合理拒绝并没有证明下列结论是正当的,即我们不得不放弃任何一种关于全球社会转型的规划,并且使我们局限在那些有待解决的部分难题上:从一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转向反乌托邦的…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政治学是一种非法的短路。
”⑨也就是说,齐泽克认为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非但不能实现其目标,反而恰恰是一种改良主义的非激进的民主策略,其本质仍然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
他们所主张的多元的、特殊的斗争没有一个可以成为“真正的”斗争并成为其它斗争的关键,因为这些斗争仍然是在普遍性的内部进行的一系列无休无止的替代,通过把资本主义内在的对抗转化为一系列外在的经验因素的阻碍,这些斗争只是从外部考虑自己的失败。
由此,齐泽克认为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只是一种许诺,只是将多元民主及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扩展和深化到社会所有领域。
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使资本主义再政治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当代形式——全球资本主义——仍然提供了理解当今政治现象的根基,为本质主义的终结和多重政治主观性的扩散创造了条件。
正是因为脱离了这一基础,未能从根基处撼动资本主义的现实存在,所以齐泽克认为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民主的政治行为实际上是不激进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行为。
在拉克劳和墨菲用多元民主斗争取代阶级斗争时,齐泽克认为这种后现代政治学包含了“从资本主义内部统治问题的理论的退却”。
⑩正是由于阶级斗争的对抗性被否定,结构性作用被忽视,所以人们不再追问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阶级根源,而是变成了对性别、种族等问题的多元主义提问。
齐泽克并不反对这些斗争,但他反对“文化多元主义”占主导的斗争,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斗争都是中上层阶级的“受迫害”的逻辑,而不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
从全球资本主义的视野出发,齐泽克不同意拉克劳等人把阶级斗争只看作身份斗争的一个类型,也不同意阶级斗争越来越不重要的观点。
在齐泽克看来,阶级斗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行为。
阶级斗争是一种“普照光”,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扮演了“中心结构”的角色,多元的身份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的结果。
“阶级对抗当然作为社会对抗的一种而出现,但它同时又是特殊的对抗,它…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其他一切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
在这里我的例子再一次地是对新的多重主观性的扩散:这种扩散——似乎把…阶级斗争‟贬为次要角色——是…阶级斗争‟在当今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的结果,是所谓…后工业‟社会进步的结果。
”(11)其次,齐泽克认为多元斗争的各种元素并不是平等的,在各种系列的斗争中,阶级斗争是它们的基础,是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真正的斗争。
“我不承认进入霸权斗争中的所有元素大体上都是平等的:在各种系列的斗争中(经济的、政治的、女权主义的、生态学的、伦理的,等等),总是存在着一种斗争,虽然它是链的一部分,但却秘密地多元决定着真正的地平。
”(12)无疑,这种斗争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的存在使得霸权斗争的“战场”始终存在,而它开辟的空场才使得争夺霸权的各方有可能展开斗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齐泽克认为阶级斗争的存在是各种斗争的基础和地平。
对阶级斗争的强调成了齐泽克政治策略的鲜明特色。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齐泽克驳斥了拉克劳和墨菲用多元主体替代阶级斗争的观点,力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一种更为激进的左派的政治谋划。
但是,齐泽克对阶级斗争的强调并不是出于对社会的具体分析,和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的理解相比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的分析主要是源于资本主义经济领域的剥削和压迫,“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是他从经济和财产权角度介入政治问题并揭示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对抗性本质的理论路径”。
(13)齐泽克所理解的阶级斗争的内在逻辑是拉康的“实在界”理论,阶级斗争是为了阻止我们将社会看作封闭整体的创伤性内核。
齐泽克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赋予所有社会现象以意义的最终能指(…所有的社会进程归根到底都是阶级斗争的表现‟),与此截然相反,它是某种限制,某种纯粹的否定性,某个创伤性限制,它阻止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后集聚。
…阶级斗争‟只能呈现于其结果之中,呈现于下列事实之中——努力集聚社会领域,努力给社会现象在社会结构中分配一定的位置,每一次这样的努力,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14)因此,齐泽克对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他把阶级斗争看作社会的内在对抗,是阻止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透明的和理性的整体的“故障”,任何试图整合它和驯化它的企图必将失败。
阶级斗争是定位所有社会现象的参照点,没有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被排除在它之外,其它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斗争都只是掩盖、遮蔽阶级斗争,抹去其踪迹的企图。
即使是“…和平‟、斗争的缺席,已经是一种斗争形式,是斗争一方的(暂时的)胜利。
阶级斗争(…阶级和平‟)的不可见性已经是阶级斗争——即:斗争中一方施加的霸权——的一个结果。
”(15)因此,在齐泽克看来,即使在社会现实中不存在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作为一种内在的对抗仍然在起作用。
(那么,这种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在齐泽克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作为社会的内在的创伤性内核而存在,永远无法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吸纳。
他们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中失去了合适的位置,“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无产阶级是作为‘没有部分的部分’的主体化而将不正义提升为对普遍性的根本检验,同时也是作为造成了建立后政治理性社会的操作者而得以解读”。
(16)无产阶级只能作为“被排斥的剩余物”而斗争,从而在这种斗争中表明自身才是普遍性的真实代表。
无产阶级作为被排斥物又如何能够代表普遍性呢?齐泽克认为正是因为他们被社会等级制度内在地排斥,他们才成为肯定的社会秩序的对立面,从而能够代表被意识形态虚假的普遍性所掩盖的真实的普遍性。
“‘无产阶级’代表普遍人类,并非因为他是最低、最受剥削的阶级,而是因为他的存在是一种‘生存矛盾’,也就是说,它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基本不平衡和不连贯性。
”(17)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不管工人的待遇和境况有了多大的变化,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它的斗争就是这种被排斥的普遍性的体现。
这种斗争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形势下有了一些突出的表现:“种族隔离、新的‘柏林墙’和贫民窟正是资本主义内部包容/排斥对抗性逻辑的集中表现,这些被排斥的贫民窟居民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剩余物,但却是必要的剩余,一方面是作为无法进入市民社会的市场竞争之失败者,另一方面又是资本逻辑自我增殖的外围后备力量。
这种对抗同样是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表现,也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现实政治可能性所在。
”(18)被排斥者的斗争提供了超越全球资本主义的某种可能性,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表明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企图必将失败,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普遍性只是一种虚假的普遍性。
因此,齐泽克认为,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必须重新强调社会对抗的不可消除性,强调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肯定的、完整的和自我封闭的实体,强调这种对抗的集中体现——阶级斗争。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齐泽克对阶级斗争的理解和马克思的理解是大异其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