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
清华简《楚居》与“迁郢于都”考辨
指 出这 一 点 。
称 为《 高 宗 谅 阴》 的独立篇章而 居于《 说命》 三 篇 之 前 … … 清华 简 《 说命》 三篇既然不包括高宗谅 阴 、 得梦等 内容 , 文 句 也 与传 世 文 献 所 引 颇 为 有 异 。那 么 , 其 自然 与 《 礼记 》 、
同 音 也 。 ”今 《 诗 ・ 周颂 ・ 有客》 有“ 言絷 其 马 ” 。“ 絷” 古 音 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 , 2 0 1 3年 1月 6 E t )认 为 : “ 实则傅说非为傅岩之人 , 因
此 ‘ 傅 氏之 岩 ’ 与 ‘ 北 海 之洲 , 圈 土之 上 ’ 也非一地 , 《 尸子 》
盖 误 合 二 地 为一 、”
纽缉部字 , 可以读为“ 涉” ( 卉音禅纽叶部) 。且古代有“ 挚 ”
姓 , 或 亦 可 用 同 音之 圃表 示 。 而《 汗 简》 “ 满 ” 字 口 部 中 间 所 从乃“ 马” 之古文 , 则或 《 芮 良夫 毖》 简 4、 9亦 当 改 读 『 其 “ 图
子居在《 清华简 ( 说命> 上篇解 析》 中提 出 : “ 原《 书 》 系 篇 章
中必有 ‘ 高宗谅 阴 ’ 故事在 《 说命 》 之 前 … …这 个 ‘ 高 宗 谅 阴 ’ 故事 , 《 尚 书 大传 》 中归 于 《 说命》 , 《 国语 ・ 楚语 上》 很 可 能也是此 意 , 但今清华简《 说命》 三篇则并无高宗谅 阴 、 得 梦等 相 似 内容 . 推 测 当 是 篇 章 分 合 不 同 的 缘 故 于 清 华 简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清华简·说命》所载傅说事迹史地钩沉
《清华简·说命》所载傅说事迹史地钩沉作者:张伦敦来源:《古代文明》2017年第03期提要:本文综合比较《清华简·说命》、卜辞及传世文献,从史、地两方面钩沉傅说事迹本貌。
史指人物事迹,即以简文《说命》上篇所载武丁梦得傅说及傅说攻伐失仲两事,结合“弜”、“失”两族卜辞,考析殷代雄族“弜”乃“弼人”的历史原形人物,失仲亦即卜辞之失侯,卜辞所载武丁伐失与傅说伐失仲应视为一事。
地指傅说事迹发生的地域环境,简文《说命》所载“员土”当训作“云土”,其与武丁时代“北海之州”的地域面貌及职能区划密切相关,《周礼》对圜土及其附属刑制的表述即以“云土”为底本拟构而来。
此外,“云土”还与帝辛时期征夷方卜辞中“云奠河邑”的地名相关,由此可窥知北海之州自武丁以后的政治地理沿革。
关键词:傅说;弼人;失仲;云土;云奠河邑DOI: 10.16758/ki.1004-9371.2017.03.006《清华简·说命》主要记述傅说与殷高宗武丁的对话,其中简文上篇载武丁梦得傅说的事迹,此与《国语》、《史记》等传世文献所记大体契合,惟简文《说命》直述百工之一的弼人“得说于傅岩”,1弼人“厥俾绷弓,引關辟矢”之际偶遇正在筑城的傅说,并记傅说当时之状“腕肩如椎”,2诸此细节增益不少武丁梦得傅说的中间环节。
3其次,关于傅说的身份和居地,诸子皆载傅说为殷之胥靡,身份至贱,4简文《说命》与之相合,但简文直言傅说“庸为失仲使人”,5可堪注意者,北海之州的“圜土”在简文中原作“员土”二字,寻字究源或可厘清北海之州的本貌。
此外,简文《说命》详载武丁授意傅说攻伐失仲的重要事迹,不见于传世文献,但结合卜辞中有关弜、失两族以及武丁伐失的记载,再辅以对北海之州“云土”本貌的考析,或可部分还原简文所记弼人、失仲的历史身份,厘清傅说攻伐失仲的事迹原委,对了解武丁一朝的史事颇有助益。
一、弼人:百工之一抑或殷代雄族简文《说命》上篇言“惟弼人得说于傅岩”,6弼人在傅说事迹中是穿针引线的小角色,这与传世文献绝口不提其名径以“百工”概称相契,但同在武丁时代,活跃着一个以“弜”自称的族氏或方国,是为殷代雄族之一,与弼人似有关联,其系联处须先从弼人的职能说起。
清华简《傅说之命》笺释
清華簡《傅説之命》箋釋(首發)張崇禮北華大學清華簡《傅説之命》面世以來,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在整理者釋文之外,又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
在此基礎上,本文擬就簡文內容再做一些解釋和疏通。
凡是我們認同的意見,直接引用。
為避免繁瑣,對各家意見,不再詳細徵引,僅作為參考資料附於文末。
《傅説之命》上惟殷王賜說于天,甬(庸)為失仲使人。
[一]王命厥百攻(工)向(像),以貨旬(徇)求說于邑人。
[二]惟(弼)人得說于尃(傅)巖。
[三]厥卑(俾)(繃)弓紳(關)辟矢。
[四]說方築城,縢降(絳)(庸)力。
[五]厥說之狀,鵑(鳶)肩如惟(錐)。
[六]王廼訊說曰:“帝殹(抑)爾以畀余,殹(抑)非?”[七]說廼曰:“惟帝以余畀爾。
爾左執朕袂,爾右稽首。
”[八]王曰:“旦(亶)然。
”[九]天廼命說伐失仲。
[一〇]失仲是生子,生二戊(牡)豕。
[一一]失仲卜曰:“我其殺之,我其已,勿殺。
”勿殺是吉。
失仲違卜,乃殺一豕。
說于(韋)伐失仲,一豕乃(旋)保以逝。
[一二]廼踐,邑人皆從。
[一三]一豕(隨)仲之自行,是為赤(俘)之戎。
[一四]其惟說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員(圜)土。
[一五]說來,自從事于殷,王用命說為公。
[一六][一]今按:惟殷王賜說於天,被動句。
于,介詞,引進施事。
天,上天,萬物之主宰。
整理者:讀為“庸”,《荀子·解蔽》注:“役也。
”今按:使人,役使之人。
[二]向,整理者讀為“像”,指畫像。
貨,整理者:《說文》:“財也。
”旬,整理者讀為“徇”。
子居訓為營、求,認為“徇求”即《書序》“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之“營求”。
[三],整理者讀為“弼”,弼人當為與制弓有關的職官。
[四]厥,子居訓為是一般意義的“其”。
卑,整理者讀為“俾”。
子居以為“俾”即“使”。
1,整理者釋為繃,《說文·糸部》:“束也。
”紳,子居訓為“束”。
1,整理者讀為“關”。
今按:或亦可釋為“聯”,疑為施弓弦之處。
辟,子居訓“治”。
“厥俾繃弓紳關辟矢”,子居認為“全句是說武丁讓射人去籌備弓矢諸物,射人才在傅岩遇到傅說。
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
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王辉【摘要】《清华(叁)·说命》描述傅说外貌时说“厥说之状,鹃肩如锥”,“鹃”当从虞万里、胡敕瑞读为“鸢”,“鸢肩”即双肩上耸;“傅说”之“说”在《上博(五)·竞建》简4中写作“鸢”,在《清华(叁)·良臣》简2中写作“”。
基于这两点,傅说之名“说”本应写作“鸢”,或用“说”、“兑”、“敓”者,均为“鸢”之假借字,并取义于尖锐之“锐”。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诘咎”篇“为刍矢以之”等处的“”非“鸢”字,当释为《说文》训作“缴射飞鸟也”的“隿”。
《诗·小雅·四月》“匪鹑匪鸢”,《说文·鸟部》“鷻”下引“鸢”作“”,此“”很可能就是“鸢”字的讹写,非见于《说文》之“”。
【期刊名称】《文史哲》【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傅说;鸢;隿【作者】王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文史哲》2015年第1期刊载了虞万里先生《清华简〈说命〉“鹃肩女惟”疏解》一文,主要观点是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北京:中西书局,2012年。
中的《说命》篇里,描写武丁时重臣傅说外貌的“鹃肩”读为“鸢肩”,意即双肩上耸之状* 胡敕瑞先生在《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札记之一》一文中亦持相同观点,见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网站,2013年1月5日。
,其说甚是。
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傅说之名的由来及相关问题。
据古书记载,商王武丁时重臣傅说于“傅岩”*《史记·殷本纪》“岩”作“险”。
之中被发现从而举用,因此姓“傅”。
《清华(叁)·说命》亦言“得说于傅岩”,可见此说当有根据。
但傅说何以名“说”,由于典籍缺乏记述,历来讨论者极少。
伪古文《尚书·说命上》孔颖达《正义》引皇甫谧的说法是“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
从清华简《封许之命》解读许国的始封君、受封、爵称等相关问题
从清华简《封许之命》解读许国的始封君、受封、爵称等相关问题许,是中国的常见姓氏,人口近千万,很多人身边都有许姓的亲友。
说到许姓的由来,自然要从周代许国说起。
《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太岳之胤也。
晋代历史大家杜预引《世族谱》注曰:许,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
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今颍川许昌是也。
《汉书·地理志上》也称: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二十四世为楚所灭。
《春秋》说许国爵位为“男”:(僖公)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
综上,按传统观点,许国为姜姓,是太岳(又误作“四岳”,战国文字中“大(太)”与“四”的写法近似)之后,是周武王伐纣后分封在今天河南许昌东部一带的,其开国君主为太叔,谥号为“文”故又称文叔,爵位为男爵。
▲《封许之命》楚简2008年,清华大学从海外得到一批战国楚简,经整理,里面有一篇原题为《封鄦(许)之命》的古文。
该篇原写在9支竹简上,可惜第1和第4简缺失,目前残文为:……(缺简)越在天下,故天劝之亡斁(yì),尚振厥德,膺受大命,骏尹亖(四)方。
则惟汝吕丁,肇牵玟(文王合文),毖光厥烈。
珷(武王合文)司明刑,厘厥猷,祗事上帝,桓桓丕敬,严将天命。
亦惟汝吕丁,扞辅珷,攼敦殷受,咸成商邑。
……(缺简),命汝侯于鄦(许)。
汝惟臧耆尔猷,虔恤王家,简乂亖方不果,以勤余一人。
锡汝苍珪、秬鬯一卣。
路车、璁衡、玉轸、鸾铃、素旂,朱笄䡇。
马亖匹,攸勒、氍毡、罗缨、钩膺、豹弁、匿。
赠尔荐彝、盏铫,龙鬶、琏、鑵、钲、㠻勺、盘、鉴、蓥、留、舟、禁、鼎、簋、觥、䤾。
恪!王曰:“於呼,丁,戒哉!余既监于殷之不若,稚童兹忧,靡念非常,汝亦惟淑章尔虑,祗敬尔猷,以永厚周邦,勿废朕命,经嗣世享。
”以上大意为:……越在(发语词)天下,所以老天相助不厌弃,得以发扬美德,承受天命,治理四方。
你吕丁,初始辅佐文王,使其功业更盛。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第一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君主之任,臣子之责。
”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的责任是维护国家的繁荣昌盛,臣子的责任是尽忠尽职,忠诚地为君主服务。
张岱还表示,君主如果不能尽职尽责,臣子也就无法尽忠尽职,这非常重要。
第二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诚实守信,百姓安康。
”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应当诚实守信,这是维护国家安定的基本原则。
如果君主能够诚实守信,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国家也就能够繁荣昌盛。
第三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慎终追远,天下太平。
”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应当慎重对待,以追求最长远的目标,这样才能够维护国家的长久安定。
如果君主能够慎终追远,全国的人民就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子居近日得以看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一书,其中的《说命》三篇,因属于先秦《书》系篇章,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点李学勤先生已于该篇的说明部分作了介绍。
笔者此文,则仅是在李学勤先生的释读、注释与网上所见诸网友的文章讨论基础上,略陈己见,以就教于博雅学人。
《说命》上惟殷王赐说于天,用为佚仲使人。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
惟射人得说于傅岩,厥俾繃弓,绅[弓串]辟矢。
说方筑城,縢降庸力,厥说之状,鹃肩如惟。
王乃讯说曰:“帝繄尔以畀余,繄非?”说乃曰:“惟,帝以余畀尔,尔左执朕袂,尔右稽首。
”王曰:“亶然。
”天乃命说伐佚仲。
佚仲是生子,生二戊豕,佚仲卜曰:“我其杀之?我其已,勿杀?”勿杀是吉。
佚仲违卜,乃杀一豕。
说于郼伐佚仲,一豕乃[睿见],保以逝。
乃践,邑人皆从。
一豕随仲之自行,是为赤[孚攵]之戎。
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员土。
说来,自从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
整理者指出:“殷王,词见《书·无逸》,在此指高宗武丁,句云武丁受天之赐,与《书·禹贡》‘禹锡玄圭’同例。
”1所说是,“惟殷王赐说于天”即是“天赐说于殷王”,这里称“天”而不称“帝”,当是殷遗民受周文化影响的缘故,由以下文武丁与傅说的对话可见,此处的“天赐”就相当于“帝赐”。
“用为佚仲使人”之“用”,原字作“甬”,整理者读为“庸”2,似不必,此字直接读为“用”即可。
“使人”本就是“庸役之人”,因此前“甬”字若仍读为“庸”而解作庸役,似于文意略显重复。
“佚仲”,整理者读为“失仲”,其人盖为“佚”地的诸侯,如《逸周书·世俘》所称“佚侯”者。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句,整理者言:“向,原作‘’,楚文字习见,读为像,指画像。
货,《说文》:‘财也。
’《书序》:‘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
’《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与简文有异。
”3此句可见清华简《说命》与各传世文献所引《说命》版本大有差别,文字上亦颇有不同。
从宾组卜辞看清华简《说命》的用词
从宾组卜辞看清华简《说命》的用词付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721013 )清华简《说命》的公布使人们看到了亡佚二千多年的古文《尚书·尚书》的真实面貌,可谓自孔子壁中书以来又一次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说命》是《尚书》的一部分,《书序》云:“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1]而清华简本《说命》正系三篇,由《书序》我们知道《说命》作于殷高宗武丁时期,可以说是高宗武丁对于傅说的一次诰命,对于这三篇《说命》的真伪以前由于《说命》的佚失和对于商代语言实录材料的缺乏我们无从验证,现在由于有甲骨卜辞,特别是大量的宾组卜辞(武丁中晚期下延祖庚时期)再加上清华简《说命》的发现,使得我们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初步的验证。
宾组卜辞是武丁时期语言的实录,我们的方法是以宾组卜辞的用词习惯和和用字习惯加上一些商周时期的金文为标准来清华简的三篇《说命》,看《说命》是否为殷高宗武丁时期的实录,以及是否经过后代学者的润色。
由于本文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特选取几点论述如下,本文关于学者和自己的观点不甚浅陋,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得到指正。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旬求说于邑人”《帝王世纪》云:汤思贤,梦见有人负鼎抗俎对己而笑。
寤而占曰:“鼎为和味,俎者割宰天下,岂有人为吾宰者乎?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于有莘氏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氏之君,留而不进。
”[2]由此看来汤和武丁都用币和财物来求贤人,这一点同。
百工,商代的手工业门类众多,从事其事的工也不再少数,商代已设立有主管手工业的官,称为“百工”或“多工”如:癸未卜:有祸百工?《屯南》2525乙未,酒多工率条遣?《合集》1148正甲寅卜,史贞:多工无尤?《合集》19433甲寅卜,出贞:多工令暨方?《合集》41011多工及百工是主管手工业的官的总称。
[3]邑人,这一名称在卜辞中常见,如:贞:呼邑人出牛羊?《合集》9741反。
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献)方俘不见(献)方执?一月。
清华简《傅说之命》研究
者 . 恰恰 就 在整 理 规 范时 . 删 去 了这 些作 品 的故事 后来 的毛《 诗序 》 , 由于距 离作诗 的 时间太远 , 基 本 上 是 强为 之说 . 在 没 有 其 它 过 硬 证 据 的情 况 下 . 我 们 不 能 过 于 坚 信
Vo I _ 3 0 N o . 6
NO V. 201 3
了一 虚 词 “ 之 ” 字 不 足 为 训
而言 , 清 华 简本 在形 式 上更 原始 , 而《 周颂 . 敬之 》 篇
由上 可 知 , 清华 简本所 载与 《 周颂 . 敬之 》 篇 内 容
基 本 相 同 .其 字 词 虽 然 互 有 繁 简 .存 在 不 少 同义 互
基金项 目: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项 目“ 中 国 国 家起 源 研 究 的 理论 与方 法 ” ( 1 2 &Z D 1 3 3 ) 、 上海大学“ 上海 0 8 5 社 会学 学科 内 涵 建 设 科 研 项 目” ( 无编号) 、 香港 政 府 大 学 教 育 资助 委 员 会 2 0 1 2 -2 0 1 3年 度项 目“ 新 出 简 帛 与《 尚 书》 研究” ( 2 4 2 9 1 2 )
翻 案 文 章 即 便 可 以 证 实 阎 若 璩 等 的 论 证 方 法 有 问 题 , 却 并 不 能 由此 就 断 定 古 文 《 尚书》 不伪。 清华 大 学藏 战 国竹 简 中 出现 的 《 尚 书 》, 为 我 们
清华简《说命》篇研究综述
对比, 论证今本《 说命》 为伪书; 杜勇《 从清华简< 说命> 看古书的 反思 》 (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 0 1 3 ; 对 杨善群先生 的观点进行 讨
用词续考》 从甲骨文, 金文角度出发论证清华简《 说命》 篇为商代 时期实 录 , 并且论证了今本尚书《 说命》 为伪书 。
清华简《 说命 》 释文的讨论 。 杨蒙生《 清华 简< 说命> 上校补》 , 廖名春 , 赵晶《 清华 简< 说命 > 上考 释》 ( 《 历5  ̄ } 2 0 1 3 , 2 ) , 侯乃 峰《 读清华 简( 叁) < 说命> 锉 录》 ; 李 锐《 清华简< 傅说 之命 > 研究》 ( 《 深圳大学学报} 2 0 1 3 , 6 ) 。 清华简《 说命》 的文献学 探讨 。1 . 校读古书 。蔡丽力 , 谭生力
尤其是其中说命篇按尚书和其他文献中的记载是属于商书中的内容在今本尚书中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商书仅剩余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五篇而简版说命篇的重现是对尚书的重要补充并且对商代统治者尤其是商中后期的一代贤王武丁统治期间的思想文化有了更多的了其中对于其中说命篇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清华 简《 说命》 篇研 究综述
方位 的探 讨 . 研 究 已初 步形 成 一 定 规 模 。
关键 词 : 清华 简; 《 说命》 ; 《 尚书》 “ 清华简 ” 全称为《 清华大 学藏 战国竹简》 , 于2 0 0 8年 经由清 华 大学校友 的捐赠的一批流散香港 的战国竹简 , 人藏清华大学 , 是为“ 清华简 ” 。[ 1 1 经碳十 四测定 以及李 伯谦 , 裘锡圭 等十一位 专 家鉴定 . 一致认为 : 这批竹简产生 的年代是公元 前 3 0 5 年前后 , 即 战国中期偏晚一点, 与孟子 、 庄 子同时代 。[ 2 ] 文字风格是为楚国的 文风 。由李学 勤先生带领的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 中心承担 了 整理这批 楚竹书的任务 ,据所刊布 的内容来看 ,清华简 涵盖了 “ 书” 类、 “ 诗” 类、 “ 数术 ” 类及其“ 史 志” 类等珍 贵的先 秦典籍 。所 以《 清华 大学藏 战国竹 简》 一 经刊布 , 便 引起了学术 界的热烈 讨 论。 成为了学术前沿。 其 中《 说命 》 篇 出 自《 清华大学 藏战 国竹 简》 第三册 , 发表 于 2 0 1 3年春季 。 清华简《 说命 》 公分三篇 。 从简背的次序 编号看 , 当 有简三十多枚 。其简背篇题作“ 尊说之命” 。孔壁古 文《 尚书》 有 《 说命 》 三篇 , 《 书序》 云: “ 高宗 梦得 说 , 使百工 营求诸野 , 得诸 傅 岩。 作《 说命 》 三篇 。 ” 【 今文《 尚书》 却无 。 清华简《 说命》 篇当为 《 尚书》 逸篇 , 《 说 命》 的题 目出现 于《 尚书序 》 , 《 汉 书艺文 志》 和 《 礼记》 等文 中 , 但是原本的内容 在西汉伏生 时已经散逸 了。 尤其 是其 中《 说命 》 篇, 按《 尚书》 和其他文献 中的记载 , 是属 于商书中 的内容 , 在今本《 尚书》 中, 由于历史上 的种种原 因 , 商书仅剩 余 《 汤誓 》 《 盘 庚》 《 高宗肜 E t 》 《 西伯勘 黎》 《 微子 》 五篇 , 而简 版《 说 命》 篇的重现是对《 尚书》 的重要补充 , 并且对商代统治者 尤其 是 商 中后期 的一代 贤王武丁统治期 间的思想 ,文化有 了更 多的了
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
/tech/2012-01/05/c_122534776.htm
/whbm/20120105/0/5FzOlFI28923beFz.shtml
“《尹至》的面世,使我们对夏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先秦《尚书》一类的文献确实是很多,除了百篇《尚书》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篇目。”刘国忠说,“而我们居然能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新读到百篇《尚书》之外的《尚书》类文献,真是太有眼福了!”
据新华社上海1月5日专电(记者张建松)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激动地看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事实证明,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真正的古文《尚书》命运多舛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一百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傅圣生平事迹新探
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傅圣生平事迹新探刘光胜提 要: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
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
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
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关键词:清华简《傅说之命》;傅说;武丁;失仲DOI : 10.16758/ki.1004-9371.2018.04.005【中国先秦史】* 本文得到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经费资助,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与儒家经典的形成发展研究”(项目批号:16ZD A11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清华简与先秦《书》类文献研究”(项目批号:2016BLS002)阶段性成果。
1相关研究,参见沈建华:《清华楚简<说命>“失仲”与卜辞中的“失”族》,宋镇豪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7—55页;刘国忠:《清华简<傅说之命>梦境试析》,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六辑),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第176—183页;王辉:《傅说之名再考辨——兼论“鸢”字及其他》,《文史哲》,2016年第4期;张卉:《清华简<说命上>“说于 伐失仲”考》,《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2期。
一、傅说之名的由来殷高宗武丁即位之后,不拘一格起用贤才,举傅说于版筑之间,使之由胥靡擢升为三公。
傅说不负高宗之托,朝夕规谏,嘉靖殷邦,开创了“武丁中兴”的盛世局面,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傅说作为上古时期的中兴名相,与周公齐名,成为历代垂宪治政的贤臣楷模。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子居在本文中,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进行分析。
于清华简《说命》上篇中,不仅有很多始见于西周及春秋初期、、的词汇,而且已可见到有属于春秋前期的“方”“然” “皆”等虚词,由笔者的《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虚词篇》1等文的相关研究可见,此种情况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时间当不早于春秋前期。
在《说命》上篇中,还可以见到“筑城”这样的词汇。
而在殷商、西周时期,皆称“作邑”,未见称“筑城”者,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犹称“作邑”。
且殷商、西周也未见“筑”字,该字首见于《尚书》的《费誓》、《金縢》等篇及《春秋庄公元年》,由此可以推测“筑”字很可能是春秋前期才出现的字。
故“筑城”一词同样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必非殷商、西周作品。
又,笔者于《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2一文中已指出“…状‟字同样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而最早见于春秋后期的《山海经》之《山经》部分”,而“状”字同样见于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
与此相应的还有“是为”一词,该词在文献中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及《山海经》。
由此当可判断,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成文时间应不早于春秋前期,最可能是春秋后期之初的作品。
1 《学灯》第十七期,简帛研究网:/admin3/2011/xuedeng017/ziju.htm,2011 年1 月1日。
2 孔子2000 网站,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版:/admin/list.aspid5589,2013 年2月24 日。
下面,将逐句分析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清华简《傅说之命》实当成文于春秋后期之初的更多文本证据。
《说命》中篇释文“汝说来自傅岩,在殷。
武丁朝于门,入在宗。
王原比厥梦,曰:来,惟帝命。
“允若时。
”说曰:“来格汝说。
听戒朕言,寘”武丁曰:之于乃心。
若金,用惟汝作砺。
古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惟庶相之力乘,用孚自艺。
敬之哉!启乃心,日沃朕心。
若药,如不瞑眩,越疾罔瘳。
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解析
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解析子居之前笔者已分析了清华简《傅说之命》的上篇与中篇,并基于对相关词句的分析指出这三篇的成文当以春秋后期之初为最可能,本文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进行分析,由下文的分析可见,《说命》下篇中的词句,也是多与春秋时期对应,因此不难知道,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绝无可能是所谓“武丁时期的实录”。
毕竟,一篇文章中若偶尔杂有少量不见于殷商时期的词汇及句法,说这是对殷商旧文的“润色”结果,尚可以理解。
但全篇中,不仅不见于殷商而且于西周亦属不见的词汇及句法俯拾皆是的话,硬要说这是“武丁时期的实录”,恐怕就非常让人难以理解了。
这样的话,和将一篇现代散文说成是明朝八股,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论述”如果也成立的话,那么大可将《夏商野史》论证成是夏代“实录”,将《封神演义》论证成是周初“实录”,所谓“大胆假设”嘛。
自然,学界如此行文者不在少数,不过这是基于何种心理因素,就恐非笔者所宜猜测的了。
下面先列出宽式释文。
《说命》下……员,经德配天,余罔有择言。
小臣罔俊在朕服,余惟命汝说融朕命。
余柔远能迩,以益视事,弼永延助余一人。
”王曰:“说!既亦诣乃服,勿易俾越。
如飞雀,罔畏䚕,不惟鹰,唯廼弗虞民,厥其祸亦罗于䍙。
”王曰:“说!汝毋狂曰:‘余克享于朕辟。
’其有廼司四方民丕克明。
汝惟有万寿,在乃政;汝亦惟克显天恫瘝小民,中乃罚;汝亦惟有万福业业,在乃服。
”王曰:“说!昼,汝视日;夜,汝视辰。
时罔非乃载。
敬之哉!若贾,汝毋非货如戠石。
”王曰:“说!余既諟劼毖汝,思若玉冰,上下罔不我仪。
”王曰:“说!昔在大戊,克寘五祀,天章之用九德弗易,百姓惟时。
大戊盖曰:‘余丕克辟万民,余罔坠天休。
式惟三德赐我,吾乃敷之于百姓。
余惟弗邛天之嘏命。
’”王曰:“说!毋独乃心,敷之于朕政,裕汝其有友,勑朕命哉。
”释文解析:整理者言:“篇首一简缺失,从下文看,该简可能记述武丁不言之事。
《书·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竹书所见傅说之名辨说
[简牍碑刻文字研究] 竹书所见傅说之名辨说蔡一峰【摘 要】武丁重臣傅说的名字在出土和传世文献中有作从兑声的“说、敓、 ”和“鸢”两类写法。
通过对谐声类型和字词关系的辨析,得出从“兑”声诸字在上古时代与“鸢”并非音近通用关系,应该对应不同的词。
根据清华简《说命上》所述傅说有“鸢肩如锥”的形象,“说、敓、 ”等以“兑”为声的字可以读为“锐”,取义于双肩上耸呈现上细下宽像“锥子”形的体态。
《说文》:“锥,锐也”可证。
“傅鸢”之“鸢”字义自有所取。
“傅鸢”和“傅锐”着眼有异但所指实一,前者是托类物之名比附,后者直接刻画其状,属于同人异称。
【关键词】傅说;鸢肩;人名;竹书;上古音;同人异称【作者简介】蔡一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
(上海 200433)傅说,殷商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推动“武丁中兴”辉煌盛举的关键人物。
奴隶出身的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名相。
由于去古甚远,向来人们只知道傅说名曰“说”,至于取名的由来和理据则不清楚。
近年层出不穷的出土文献材料为这个问题的考索提供了新的契机,引起不少学者关注。
先将几条有关的出土文献材料移录如下:①(1)敓方 (筑)城,縢■(降)■(踊)力(陟)。
②厥敓之状,■(鹃—鸢)肩如惟(锥)。
(清华三·说命上2—3)(2)武丁有!(傅)",有保衡。
(清华三·良臣2)(3)高宗命■(傅)鸢■之以祭。
(上博五·竞建内之4)“敓”“>?”“■鸢”都是称呼傅说的不同写法。
“>”“■”音近通用皆读为“傅”。
按古书记载,商王武丁举傅说于“傅岩”(或作“傅险”)之中,这是姓的来源。
至于其名“说”的含义,则甚少说明。
伪古文《尚书·说命上》孔颖达《正义》引皇甫谧曰“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
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
”此为附会之说,不足信从。
清华简第三册收录的《傅说之命》中,“厥敓之状,鹃肩如惟”一句是对傅说外貌的直接描写(详细文例见例1),整理报告读“鹃肩如惟”为“腕肩如椎”,言及可与《荀子·非相》“傅说之状,身如植鳍”对读。
【解文识字】……清华简《傅说之命(下)》释意
【解文识字】……清华简《傅说之命(下)》释意清华简《傅说之命(下)》释意后语清华简《傅说之命》,是中国商代史中事关“帝王与相国”两个人的一个神奇故事。
相对讲解同一个故事的《尚书·说命》而言,无论内容还是篇章上,都是独立性更强的三篇文章。
其《傅说之命》(上),旨在讲述傅说的名姓来由,以及商王武丁验明其正身的例证。
由于上篇,起码可以明确一个事实,流传两千多年的圣人傅说,其名字来由应该是“来自傅巌与帝王梦中对话的那个人”,而非后世流传的“来自傅巌引起帝王喜悦的那个人”。
至于古文“敓”与“说”“悦”是否本来一个字,抑或属于通假等,与其一味陷入争执样式的见仁见智,毋宁去立足于简文或文本的实事求是。
至于其(中)篇,是殷高宗武丁给傅说讲解,即将被委任的这个“相”(国相、相邦、冢宰、丞相)位,在有商帝国历史上的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于帝王本人,所应该起到的具体作用,及其必须要达到的具体效果。
例如凡给予帝王的意见和建议,都会像戳帝王心窝的利刃,而“相”就是要成为一块能使刀刃更加锋利的磨刀石;而且,这个“相”作为治疗帝王身心疾病的良药,在实际作用上,如果不能引起帝王“玄冥反应”(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疗效反应),那么这个“相”就是白吃饭的。
最后其(下)篇,则是武丁向傅说传授“经世牧民”“识人善任”“广交朋友”等的政治心经,即属于不宜广而告之的帝王之术。
例如:治国如罗网,目的不在于网内禽兽鱼鳖的美丑,而在于控制他们的欲望和行动等。
因此,这个下篇尽管缺失了“第一简”,但在整体内容上,与武丁是否有过守丧三年不说话的史料,本应该不搭界;然而,于其字里行间,处处可透视着武丁其人心思的阔绰缜密,涉及文中所要传达的“君臣之道”等要求和目的,更是言之凿凿、触目惊心。
简而言之。
单论史料价值,比较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尚书·说命》,二者确实完全不同;但是,二者又各有侧重,尤其后者无疑是围绕前者故事的补充或演绎。
究其前者,也绝不会是殿堂实录的传抄,却更符合商末周初官方机构专门整理史料文献的传承或抄录。
《尚书.商书.说命中》诗解有备无患
《尚书.商书.说命中》诗解有备无患《尚书.商书.说命中》诗解有备无患题文诗:先王真情,真情至明,奉顺天道,建邦设都,树君诸侯,承大夫师,君臣上下,各司其职,不惟逸豫,惟以治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法天施化,举止必慎,惟口起羞,甲胄起戎,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乃能善始.惟治乱始,始于庶官,官不私昵,惟能是用;爵罔恶德,惟贤是举.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自恃其善,丧厥其善;自矜其能,丧厥其功.事事有备,有备无患.启宠纳侮,耻过作非,小人之行,君子不齿.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予祭祀,时谓弗敬.礼烦则乱,事神则难.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诚不艰,忠信以行,允协先王,明诚合德,我惟必说,不言有咎.正文: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
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
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
惟治乱在庶官。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
惟厥攸居,政事惟醇。
黩予祭祀,时谓弗钦。
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王曰:「旨哉!说。
乃言惟服。
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
」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
」注:惟说命总百官,在冢宰之任。
○总音揔。
[疏]“惟说命总百官”○正义曰:惟此傅说,受王命总百官之职,谓在“冢宰之任”也。
说以官高任重,乃进言于王,故史特标此句为发言之端也。
注: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天有日月北斗五星二十八宿,皆有尊卑相正之法,言明王奉顺此道,以立国设都。
○宿音秀。
[疏]传“天有”至“设都”○正义曰:《晋语》云:“大者天地,其次君臣。
”《易·系辞》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清华简《说命上》“说于(窜)伐失仲”考
清华简《说命上》“说于(窜)伐失仲”考
张卉
【期刊名称】《考古与文物》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清华简《说命上》日“说于(窜)伐失仲”,“(窜)”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的兴衰更替、地望迁徙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总页数】5页(P118-122)
【作者】张卉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世古文尚书《说命》篇重审*--以清华简《傅说之命》为中心 [J], 程薇
2.清华简《说命(上)》\"向\"字解 [J], 唐萍;张显成
3.清华简《说命上》“二戊豕”解——兼论《说命》的真实性与传抄时代 [J], 曹定云
4.清华简《说命(上)》“向”字解 [J], 唐萍;张显成;
5.清华简《厚父》属性及时代背景新认识——从“之匿王乃渴失其命”的断句释读说起 [J], 王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解析子居在本文中,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进行分析。
于清华简《说命》上篇中,不仅有很多始见于西周及春秋初期的词汇,而且已可见到有属于春秋前期的“方”、“然”、“皆”等虚词,由笔者的《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虚词篇》1等文的相关研究可见,此种情况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时间当不早于春秋前期。
在《说命》上篇中,还可以见到“筑城”这样的词汇。
而在殷商、西周时期,皆称“作邑”,未见称“筑城”者,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犹称“作邑”。
且殷商、西周也未见“筑”字,该字首见于《尚书》的《费誓》、《金縢》等篇及《春秋·庄公元年》,由此可以推测“筑”字很可能是春秋前期才出现的字。
故“筑城”一词同样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必非殷商、西周作品。
又,笔者于《清华简〈芮良夫毖〉解析》2一文中已指出“‘状’字同样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而最早见于春秋后期的《山海经》之《山经》部分”,而“状”字同样见于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
与此相应的还有“是为”一词,该词在文献中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及《山海经》。
由此当可判断,清华简《傅说之命》上篇成文时间应不早于春秋前期,最可能是春秋后期之初的作品。
1《学灯》第十七期,简帛研究网:/admin3/2011/xuedeng017/ziju.htm,2011年1月1日。
2孔子2000网站,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版:/admin/list.asp?id=5589,2013年2月24日。
下面,将逐句分析清华简《傅说之命》中篇,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清华简《傅说之命》实当成文于春秋后期之初的更多文本证据。
《说命》中篇释文说来自傅岩,在殷。
武丁朝于门,入在宗。
王原比厥梦,曰:“汝来,惟帝命。
”说曰:“允若时。
”武丁曰:“来格汝说。
听戒朕言,寘之于乃心。
若金,用惟汝作砺。
古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惟庶相之力乘,用孚自艺。
敬之哉!启乃心,日沃朕心。
若药,如不瞑眩,越疾罔瘳。
朕畜汝,惟乃腹,非乃身。
若天旱,汝作淫雨;若满水,汝作舟。
汝惟兹。
说,底之于乃心。
且天出不祥,不徂远,在厥胳。
汝克视四方,乃俯视地,心毁惟备。
敬之哉!用惟多德。
且惟口起戎出羞,惟干戈作疾;惟爱载病,惟干戈眚厥身。
若诋不见,用伤。
吉,不吉。
余告汝若时,歭之于乃心。
释文解析笔者于《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3一文中已提到:“《吕氏春秋·慎大》:‘汤为天子,夏民亲郼如夏。
’高诱注:‘郼,读如衣。
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
’《吕氏春秋•慎势》:‘汤其无郼,武其无岐,不能成功。
’高诱注:‘郼,汤之本国。
’故‘说于郼伐佚仲’即傅说自郼地出发征伐佚仲。
”因此,本篇首句称“说来自傅岩,在殷。
”正3孔子2000网站:/admin/list.asp?id=5517,2013年1月6日。
对应于上篇的“说于郼伐佚仲”。
傅说从殷地出发,战胜佚仲后又归于殷地。
句中称“来自某地”可与《尚书·多士》的“朕来自奄”及《尚书·多方》的“王来自奄”相印证。
于先秦时,自战国以降,即不见此类句式,这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当不会晚至战国时期。
朝,即会。
《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郑玄注:“朝,犹会也。
”此篇中“朝于某处”的说法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因此可知当是春秋以来才产生的,如《左传·桓公五年》:“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
”《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
”而这也就证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当不会早于春秋时期。
“入在宗”即进入宗庙,宗庙往往也是赏赐、册命之地,此点自不待繁言。
“武丁朝于门,入在宗”的描述体现了武丁对傅说的重视。
《管子·小匡》:“桓公亲迎之郊,……公遂与归,礼之于庙。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昔吾先君桓公,变俗以政,下贤以身。
管仲,君之贼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国济功,故迎之于鲁郊,自御,礼之于庙。
”《吴子兵法·图国》:“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
”《后汉书·礼仪志》:“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
”皆与之类似。
迎于门以示其敬重的礼仪,现在仍然可见。
原,原字作,从勻从备。
整理者言:“‘[备匀]’字从‘邍’省,读为‘原’。
《尔雅·释言》:‘再也。
’或训为‘察’,见《管子·戒》注。
”4所说可从。
在上篇之中,已叙述武丁比对梦中所见境况了,因此笔者以为,整理者此处以“原”训“再”当是。
作者描写武丁一再以梦境印证,自然为了神异其事。
比,即比较、对照。
《周礼·天官冢宰·宰夫》:“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
”郑玄注:“比,校次之。
”《周礼·春官宗伯·大胥》:“比乐官,展乐器。
”郑玄注:“比,犹校也。
”于梦的征验称比,后世多见其例,如《梦林玄解·民庶》:“梦自唤人做农作,比创业营生得人助力之象。
”《梦林玄解·宗空》:“伊母有臼水之梦,孔母有空桑苍龙之梦,比事皆孚,何为虚妄?”整理者言:“若时,语见《书·皋陶谟》、《益稷》、《洛诰》、《无逸》,意为如是,见屈万里《尚书集释》第四三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八三年》。
清华简《尹至》也有此语。
”5若时(若是)一词,不见于殷商、西周时期,而首见于《尚书·洛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
”且《尚书·无逸》篇中的“允若时”句更是与本篇全同,因此可知,若时(若是)当是春秋词汇,且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时间很可能与《尚书·无逸》的成文时间较接近。
张玉金先生在《西周汉语代词研究》一书中指出:“‘时’出现在《尚书》、《逸周书》和《诗经》等传世文献中之中,在这三部文献中也都有‘是’。
可是在与上述三种文献同时的西周金文里,却只有‘是’,而无用作代词的‘时’。
这说明在西周时代只存在一个代词‘是’,这个代词在出土文献中只作‘是’,而在传世文献中有‘是’、‘时’两种写法。
”4《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6页注一,中西书局,2012年12月。
5《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6页注二,中西书局,2012年12月。
6由于张玉金先生将《尚书》、《逸周书》和《诗经》中的若干篇章划入西周时期,因此才说“在与上述三种文献同时的西周金文里,却只有‘是’,而无用作代词的‘时’”,笔者在《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虚词篇》一文中已证明,张玉金先生视为与西周金文同时的“上述三种文献”实皆为春秋时期成文的,因此“是”书为“时”当是春秋时期产生的写法。
这自然也就表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当不早于春秋时期。
整理者言:“来格,‘格’也训‘来’,见《尔雅·释言》。
‘来格汝说’与《书·舜典》‘格汝舜’例同。
”7“来格”又可见于春秋前期之末的《皋陶谟》及春秋后期的清华简《耆夜》篇,由此或可推断,该词的使用时段下限很可能即是不出于春秋时期,因此清华简《说命》的成篇也当不会晚至战国时期。
廖名春先生《清华简〈傅说之命中〉新读(续)》指出:“‘戒’,整理者引《说文》训为‘警’。
案:其说近是。
此‘戒’字义当为‘以……为鉴戒’。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后汉书·荀爽传》:‘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
’‘听戒朕言’即听从‘朕言’、以‘朕言’为鉴戒。
”8所说甚是。
寘,原字作“”,整理者读为“渐”,黄杰先生《读清华简(叁)〈说命〉笔记》文中提出:“此字上部实是‘轸’字,……当读为‘慎’。
”笔者以为,黄杰先生提出该字上部为“轸”字当是,但此处似以读为6《西周汉语代词研究》第238页,中华书局,2006年4月。
7《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6页注三,中西书局,2012年12月。
8《清华简〈傅说之命中〉新读》,孔子2000网站:/admin/list.asp?id=5515,2013年1月5日。
“寘”更合适些,如《逸周书·祭公》:“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寘,即置、止,《说文·宀部》:“寘,置也。
从宀真声。
”“之于”殷商、西周未见辞例,而首见于《尚书·多方》,说明是春秋初期才出现的词汇,因此可知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不早于春秋初期。
第二人称代词“乃”未见战国时期的用例,“乃身”、“乃心”并提也是于春秋时期多见,如《尚书·盘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尚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
往尽乃心,无康好逸,乃其乂民。
”这也说明清华简《傅说之命》的成文当不晚于春秋时期。
“若金,用惟汝作砺”句与下文的“启乃心,日沃朕心。
若药,汝不瞑眩,越疾罔瘳”、“若天旱,汝作淫雨。
若满水,汝作舟”及“若诋不见,用伤”一系列比喻又见于《国语·楚语上》和《潜夫论·五德志》,《楚语上》原文为“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
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
’武丁于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女作砺。
若津水,用女作舟。
若天旱,用女作霖雨。
启乃心,沃朕心。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
’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智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
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
既得以为辅,又恐其荒失遗忘,故使朝夕规诲箴谏,曰:‘必交修余,无余弃也。
”《五德志》原文为“乃生武丁,即位,默以不言,思道三年,而梦获贤人以为师。
乃使以梦像求之四方侧陋,得傅说,方以胥靡筑于傅岩。
升以为大公,而使朝夕规谏。
恐其有惮怠也,则敕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时大旱,用汝作霖雨。
启乃心,沃朕心。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
尔交修余,无弃!”不难看出,二者略有小异,但必是同出一源。
清人陈乔枞《今文尚书经说考》卷三十二言:“郑注《书序》云:‘《说命》三篇,亡。
’王符所采,当是据伏生《大传》所载佚文也。
《楚语》:‘武丁于是作书曰’云云,贾唐二君皆以《书》为《说命》,贾治大夏侯《尚书》,其言必有所本。
《说命》三篇亡,然伏生为秦博士,在未焚书之前,《尚书》百篇固所肄业者。
迨汉兴,伏生求其壁藏书,已亡十七八,而百篇之序则固与所存遗书二十八篇同以教授齐鲁之间,故亡篇之佚文腾句往往缀缉于《大传》中。
贾君之言,盖本于今文家师说相传如是也,而韦昭谓此时未得傅说,以贾唐二君言为非,不知《般庚》三篇亦系后所追述,且非一时之事,则《说命》三篇亦何不可追叙未得说以前事乎?韦说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