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名词解释2577334803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

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一种管理方法,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且能够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

质量管理包括对产品和服务的制造、测试、交付和使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的标准。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质量管理的方法包括标准化、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持续改进等。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组织(Qual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QMO)是一个重要的角色,QMO 负责制定和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监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协调和质量改进活动等。

质量管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最低层次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到更高的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控制通常是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随机测试和检查,以确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标准。

质量管理则是指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包括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协调和质量改进活动、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

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风险。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因此,质量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必要战略之一。

除了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外,现代企业还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质量管理方法,如基于数据分析的质量管理、基于云计算的质量管理、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管理等。

这些数字化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是企业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战略之一。

通过实施标准化、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背诵)质量定义质量的定义: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要求”反映了人们对于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的需要或期望。

这些“要求”有时是明确规定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或不言而喻的,还可以则法律、法规等强制规定的。

(背诵)过程、产品、顾客、供方、不良、顾客满意、顾客不满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组织有许多类型的顾客,有些是显在的,有些是潜在的。

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供方:即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

比如,办公室的差错,工厂的废品,过度的能耗,不能按时交货,不好用的产品等,都是不良的表现形式。

通常也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两个概念表示”没有满足要求“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1)服务(2)软件(3)硬件;(4)流程材料(理解)魅力特性、必须特性和线性特性(一元特性)日本质量管理专利狞野纪昭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1)魅力特性。

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生产不满的那些特性。

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看成是魅力特性。

(2)必须特性。

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这类特性是顾客认为理所当然应当具备的特性。

例:火车卧铺车厢应当保持开水供应和提供清洁的卧具,乘客并不会因为享有这种服务而特别兴奋,但苦做不到这一点却肯定会使顾客不满甚至愤怒。

(3)线性特性。

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旨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质量管理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质量:指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或特征,包括符合设计规范、满足客户需求、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的指标。

2.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是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QM):是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策略和目标、进行质量规划和控制、质量评估和改进等活动。

4.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是一种预防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求。

5. 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要求和指南,来规范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方便评估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6. 质量指标(Quality Metrics):是用于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度量标准,如缺陷率、客户满意度、交付准时率等。

7.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是一个组织在实施质量管理活动时所依据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旨在确保质量活动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8. 全员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方法,强调组织内部各个环节和个体对质量的共同责任,以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9. 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故障模式及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修正措施。

10. 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以过程改进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减少缺陷和变异,提高质量水平,实现组织的业务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1、合格——满足要求。

2、产品一一过程的结果。

(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3、3、过客一一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人。

4、4、供方一一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人。

5、5、相关方一一与组织的业绩和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人和团体。

6、6、过程一一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7、7、程序一一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8、8、组织一一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与设施。

9、质量计划一一对固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和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料的文件。

10、质量策划一一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质量控制一一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2、质量管理体系一一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他致力于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相关的过程、活动和资源。

1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实施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关系。

14、2000版IS09000 族的核心标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能帮助组织取得成功,表达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基础知识,并给出了质量有关的术语,用概念图表达各相关术语的关系;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给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能力,用于内部和外部评价满足要求的能力并增进顾客满意;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标准为帮助组织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和能力获得成功提供了指南(不拟用于内审和外审,不用于认证和合同);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为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的实施和审核员的资格的评定提供了指南。

质量术语

质量术语
审核组: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技术专家: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
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10、与测量过程质量保证有关的术语(6个)
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计量确认:为了确保测量设备处在符合其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要求的一组操作。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计量特性:可影响测量结果的区分的特征。
计量职能:组织建立并实施测量控制体系的职责。
11、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术语(12个)
持续改进:使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和参数优化至一目标值。(注:持续改进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要求之后才适应)
控制计划: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系统进行的形成文件的描述,以对质量和工程要求有关的所有重要特性提供控制。
设计责任组织:对于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有权开发新的、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防错:使用产品或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特性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
实验室:可包括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气、可靠性实验或实验确认的试验设施。
实验室范围:包括如下内容的质量记录:
(1)实验室有能力进行的特定的试验、评价、和校准;
(2)用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
(3)进行上述活动所用的方法和标准清单。
制造:制造或装配以下事项的过程:
(1)生产原材料;
(2)生产或服务件;
(3)装配或加工;
(4)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或其他修饰服务。
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管理名词

质量管理名词

质量管理名词
1.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一种监控和管理产品或服务质量
的过程,以确保其符合特定要求和标准。

2.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确保
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中始终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3. 六西格玛 (Six Sigma): 一种以减少缺陷和变异为目标的质量
管理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改进和优化过程的能力。

4. ISO 9001: 一种国际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涵盖了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领导力、资源管理、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等。

5.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 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
别和评估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它们的影响,从而采取预防措施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6. 品质流程管理 (Quality Process Management): 一种以流程为
中心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优化和改进过程来提高质量和效率。

7. 合格供应商列表 (Approved Vendor List): 一份经认可的供应
商名单,这些供应商被认为能够满足组织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8. 零缺陷 (Zero Defect): 一种理想状态,即产品或服务没有任
何缺陷,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

9. 过程能力指数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一种衡量过程稳定
性和一致性的指标,用于评估过程是否能够满足特定要求和标准。

10. 质量成本 (Quality Cost): 与质量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

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擅长运用各种质量工具处理各种质量问题如: spc, fmea, msa, doe;RMA:return material to Authorization是指把不良品退运到厂商指定的授权点/维修中心。

通常说的RMA即为这整个退运的一个过程,在制定整个RMA流程时需包括几个部分:1)物流路径; 2)双方责任义务,包括报关/运费的运费划分;3)还货要求,是否为维修品或者新品?多久之内必须归还?等等跟RMA相对的还有的DOA(dead on arrival) 一到就死的那些产品,处理方式基本上跟RMA相同MRB:Material Review Board 原意是“材料审查委员会”在一般的企业里面通常会设立一个MRB仓,主要是用来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异样产品或者在客户端检验的过程中被批退的,但是又不能确认是否为缺陷品所管理的一种方式和仓别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一) QC: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1)、QE:质量工程 (Quality Engineering)(2)、QA: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3)、IQC:进料检验(In Coming Quality Control))(4)、FQC:最终质量检验 (Final Quality contro)(5)、OQC:出货检验(Outgoing Quality Control)(6)、IPQC:制程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7)、QCC: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8)、TQM:全面质量经营(Total Quality Manage)或者TQC(Total Quality Control)(9)、SPC: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s Process Control)(10)、COQ: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11)、AQL:允收质量水准(Accept Quality Control)2、什么叫质量:指具有满足顾客需要和市场潜在能力的总和。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1.生物性污染:由生物有机体对人类或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

2.戴明循环:即全面质量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循环往复地进行。

3.认证:是指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规范(TS)或其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4.产品认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产品和质量体系(过程或服务),前者称产品认证,后者称体系认证。

而产品认证又可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两种,安全认证是依据强制性标准实行强制性认证;合格认证是依据产品技术条件等推荐性标准实行自愿性认证。

5.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6.转基因食品: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7.产品可靠性:是指产品实际组成与产品规格相符合的程度。

8.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部分,主要是通过操作技术和工艺过程的控制,达到所规定的产品标准.它包括了技术和管理学的内容。

9.标准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10.感官评价技术:常用于食品开发中,评价食品的感官性状(如滋味、气味、风味、色泽、组织状态等).可分为主观性试验和客观性试验两大类。

11.保质期试验:产品保质期是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保质期试验是要求试样定期比较一系列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的试验。

包括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

12.质量波动: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性质特性值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包括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13.朱兰质量三步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14.关键限值(CL):指在某一关键控制点上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参数控制到最大或最小水平,从而可防止或消除所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或将其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15.质量方针:即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16.质量目标(quality objective):即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整理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一)1.FFII特征是快速,灵活,勇于创新,并能够持续不断的改进。

2。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

质量特性分为技术和理化方面、心理、时间、安全、社会。

4.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5。

产品的分类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6.不良是指损害残破实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

7。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8。

顾客不满时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9。

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10.必须特性是指及时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11。

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的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越不充分就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12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公司人财物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3。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4.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15.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6。

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交换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17.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18.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程度而发生的成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本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19。

预防成本是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20。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汇总)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汇总)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顾客满意】ISO9000标准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者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顾客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确定技术法规或标准中相关要求被满足的程序。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国家和政府以及顾客或者第三方对企业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职位分析】是对某特定的职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道德准则】是组织的一种正式的文件,用于表明期望员工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点估计】是指依据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所含的未知参数或者未知函数。

【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区间估计】是依据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作为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

【质量机能展开】又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学第1章: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3-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4-质量控制: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5-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第2章:6-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第3章:7-顾客需要: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8-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9-顾客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第4章:10-标高分析:是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第5章:1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12-职位分析:对某特定的职位做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第6章:13-过程:是指一级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4-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15-质量机能展开:也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化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第7章:16-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份,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擅长运用各种质量工具处理各种质量问题如:spc, fmea, msa, doe;RMA:return material to Authorization 是指把不良品退运到厂商指定的授权点/维修中心。

通常说的RMA即为这整个退运的一个过程,在制定整个RMA流程时需包括几个部分:1)物流路径;2)双方责任义务,包括报关/运费的运费划分;3)还货要求,是否为维修品或者新品?多久之必须归还?等等跟RMA相对的还有的DOA(dead on arrival) 一到就死的那些产品,处理方式基本上跟RMA相同MRB:Material Review Board 原意是材料审查委员会”在一般的企业里面通常会设立一个MRB仓,主要是用来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异样产品或者在客户端检验的过程中被批退的,但是又不能确认是否为缺陷品所管理的一种方式和仓别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一) QC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1)、QE:质量工程(Quality Engineering)⑵、QA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ee )(3)、IQC :进料检验(In Comi ng Quality Con trol))⑷、FQC :最终质量检验(Final Quality contro)⑸、OQC :出货检验(Outgoing Quality Control)⑹、IPQC :制程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⑺、QCC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8)、TQM :全面质量经营(Total Quality Man age )或者TQC ( Total Quality Con trol )(9)、SPC :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s Process Control)(10)、COQ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11)、AQL :允收质量水准(Accept Quality Control )2、什么叫质量:指具有满足顾客需要和市场潜在能力的总和。

简述质量管理

简述质量管理

简述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是指按照企业发展的需求和
社会对企业负责的要求,通过系统化规范的管理,使企业以充分满足客户要求为目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质量方针,合理控制和发挥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管理活动,以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质量的一种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质量规范 (Quality Specification)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

质量规范是指企业制定的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指根据企业质量规范和标准,实施控制的过程,以保证目标质量得以实现;质量保证则是指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程序,根据企业的质量规范和标准,持续改善,从而满足用户的要求的活动。

质量管理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可以用于企业对外的项目投标、质量改进、技术创新、服务客户等。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整体质量控制为重点,加强管理活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有效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2577334803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2577334803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2577334803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者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与”。

2、实体:可单独描述与研究的事物,它能够是活动与过程,也能够是产品,也能够是组织、体系、人与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与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者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与。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与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与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有关的资源与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与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之质量螺旋或者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与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操纵、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使事实上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通常规律、理论与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同时与社会进展密切有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与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与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与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与进展。

质量管理(附带答案)

质量管理(附带答案)

《质量管理》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4.亲和图法:亲和图法就是从未知、无经验的领域或对将来事情的想象等自浑沌状态中,掌握事实、意见和构想,不加取舍与选择地集中后依类似或亲和作归纳(多次地归纳),以便从复杂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

将问题解决。

5.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6.认证:认证是由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出书面证明的程序。

7.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前,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

8.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在合同环境下,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为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9.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的能力。

1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11.质量审核: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12.因果图:因果图就是把对某项质量特性具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加以归类和分解,并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其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13.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能够满足质量标准(公差)要求的程度。

14.质量效益:质量效益就是产品质量改善所发生的费用与由此产生的经济收益的比值。

15.计量值:当质量特性值可以取给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可能的数值时,这样的特性值称为计量值。

二、判断题:1.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 ]2.质量体系审核只能由企业外部的专职机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

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19、直接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20、GB/T19000系列标准:GB/T 19000系列标准是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系列标准而制定的。

又称为双编号系列国家标准,写作GB/T19000一ISO 9000.其标准名称为《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它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两个指南”是指一头一尾两个标准,即GB/T19000.1一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和GB/T19004.1一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三种保证模式”是指GB/T19001一IS0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 /T 19002一ISO 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和GB/T 19003一ISO 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21、ISO 9000族:由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TCl76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目前,这些标准包括:IS09000至IS0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 10001至ISO 10020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分标准;ISO 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ISO 9000族描述了质量体系包括的要素,而不是描述某一具体组织如何实施这些要素,它们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所制约,只为质量管理提供指南和为质量保证提供通用的质量要求。

22、间接质量成本:在直接质量成本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扩展,涉及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企业活动。

一般包括:无形的质量成本、使用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和设备质量成本等。

23、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

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24、外部故障成本: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25、鉴定成本: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

26、预防成本: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费用。

它通常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

27、废品损失:制造的产品在经济上已不值得修复利用而发生的损失。

28、返工费:修复次品使之达到合格品的使用价值而支出的费用。

29、复检和筛选费:返修品的检验费、试验费,库存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检验费、试验费,抽检退回来的不合格品的筛选费等。

30、停工损失: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停工损失。

31、索赔费: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它有关的协议、承诺,赔偿顾客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所支出的费用。

32、诉讼费:为了证明顾客向法院提出的产品质量申述是否确实由于产品质量所致,企业派出专人调查和处理该项诉讼案所支出的费用。

33、保修费: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它有关的协议、承诺,在保修期内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的费用。

34、不合格品处理费:处理不合格品所花的人工、材料和设备费用。

35、退货费: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支出的费用。

36、进货测试费:鉴定和评价外购原材料、半成品、工具、量具、配套件等的质量而发生的检验和试验费用。

37、在库物资复检费:对各种库存的材料、工装、半成品、成品等作定期检验、试验和维护保养的费用。

38、工序和成品检验费:产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毕和成品入库时的检验和试验费用。

39、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对在用的仪器、仪表、工具、量具、计量基准等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周期检定”是计量标准中的专用术语等使之保持标准质量状态而支出的费用。

40、质量评审费:确定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审费用。

41、产品评审费:设计方案评价、试制产品质量的评审等所发生的费用。

42、质量计划编制费:制定企业质量计划等方面的费用。

43、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切培训教育活动费用。

44、工序控制费: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评价以及制定工序质量分析表、建立控制点、使用控制图等方面的费用。

45、质量信息费: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费用。

46、质量管理实施费:建立质量体系、召开各种质量会议、总结质量管理工作、奖励优秀的质量管理小组和个人等方面的费用。

47、质量职能: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

它所包括的各项活动既有在企业内各部门所进行的活动,也有涉及企业外部的供应商、顾客等所进行的活动。

可分为直接质量职能和间接质量职能。

48、质量职责:对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的具体规定。

49、产品的社会需求分析:通过了解顾客现实的和隐含的需求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改进意见,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数量、价格以及投放市场的时间。

50、报警信号:产品质量变劣的一种反映。

包括:一定时期的顾客申诉、索赔、退货等的次数,一定时期销售额的下降情况,一定时期的保修费用额等。

51、营销: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主要目的是识别顾客的需要,适当地确定产品质量要求并形成文件。

52、产品构思:又称产品设想。

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根据社会、自然环境、技术发展动向结合顾客的需要提出来的。

开始时可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想法,它可以由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提出来,也可以由企业职工,包括技术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提出,还可以由顾客直接提出。

53、设计评审: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若有问题还要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对设计所作的综合的、有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54、设计验证:对某项规定的活动所进行的检查,以确定该项活动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这些规定要求主要是指产品规范。

55、设计确认:对最终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的、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产品达到了顾客要求,满足顾客的需要。

56、初期评审:设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这一阶段要求对方案作出概略的分析和论证工作,其内容偏重于对技术理论、设计原理以及技术经济效果和实现技术方案的可能性等方面的论证和评审。

57、中期评审:从设计开始至设计定型之前的评审工作。

其特点是具体、深入、仔细,目的是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

包括理论验证、模型验证和样机验证。

58、终期评审:在新产品样机试制之后进行的评审。

重点是全面审查新产品各项性能指标与生产成本是否符合原定的各项要求,以便为投产做好准备,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主要形式是设计定型鉴定和生产定型鉴定。

59、销售准备状态评审:确定组织是否有提供新产品或重新设计产品的能力。

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包装、操作、维护和修理手册是否齐全并适用;有适宜的销售和顾客售后服务;现场人员培训;备件提供情况;现场试用情况;完成鉴定试验情况;早期产品及其安装和标签的实际检验情况;生产设备的过程能力符合规范的证据。

60、设计再鉴定:也称事后评审,为了确保设计的持续有效,应定期对产品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