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扎根理论应用案例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幸福感构成——以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为例
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幸福感构成——以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为例近年来,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旅游博客获取旅游信息,分享旅游经验和感受。
这些互联网旅游博客不仅提供了游客的个人旅游心路历程,还反映了游客的旅游幸福感。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以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为例,探讨旅游幸福感的构成。
扎根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拉迪斯·法拉之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经验和行动依托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并受到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影响。
在旅游幸福感的研究中,扎根理论可以提供分析旅游幸福感的一个框架。
旅游幸福感作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旅游幸福感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多样性可以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游客带来愉悦和满足感。
互联网旅游博客中的文本描述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游幸福感。
其次,旅游幸福感与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旅游体验中,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对于提升旅游幸福感至关重要。
互联网旅游博客可以反映游客对当地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民友好待客的赞赏和喜爱,这种互动与交流增强了游客对目的地的认同感和情感纽带,进而提高了其旅游幸福感。
最后,旅游幸福感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密切相关。
旅游设施和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互联网旅游博客的文本中,游客经常提及住宿、交通、餐饮、导游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反映出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优劣,进而影响游客的旅游幸福感。
综上所述,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反映了游客的旅游幸福感。
基于扎根理论,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旅游设施与服务三个维度来分析旅游幸福感的构成。
通过分析互联网旅游博客的文本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幸福感。
扎根理论的实例研究
扎根理论的实例研究基于对大学生失业的扎根研究----------摘要:从招聘现场、求职者、招聘者、招聘广告、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人事经理、高校BBS论坛以及追踪的个案八个方面收集关于失业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使用扎根研究的方法,通过三级编码发展出相应的理论。
关于失业大学生生存状况发展出两个理论。
其一为失业大学生的“窘迫经济”理论;其二是失业大学生的八因素情绪反应理论。
被淘汰特征金字塔理论认为被淘汰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按重要性排列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状。
编码中还发现了大学生八种类型的求职策略。
这些扎根理论对认识失业大学生这一新的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扎根研究;失业;大学生一、引言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001年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在连续每年以30%左右的比例递增的同时,却面临着初次就业率约为70%的严峻现实。
“毕业即失业族业”不再是危言耸听。
国内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作过研究分析。
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即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教育质量等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有的研究进一步从高校学科设置中文科与理科比例失调、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比例失调、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比例失调三个方面分析,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于当今时代,所以就业遇到困难。
有的认为,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两极分化,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还有人认为高校扩招影响了大学生就业[5)有人则认为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不大,按目前8%左右的经济发展速度计算,难以吸纳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就业。
网另外,求职观念也是造成目前大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矛盾现象的原因之一。
刚失业大学生已经构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能否对这一新的社会群体做些更深人的调查、访谈、观察,以求对这一新的社会群体获得更为清晰、透彻、客观的认识?为此,我们选择扎根研究方法,走进这一新的社会群体。
二、扎根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我们从招聘现场、求职者、招聘者、招聘广告、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人事经理、高校BBS论坛以及个案追踪八个方面记录失业大学生的访谈等资料,并使用扎根研究的方法,通过编码,进而发展出相应理论。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隐藏]扎根理论就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就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就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
这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就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就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
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与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
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
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就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
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
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
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与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就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
不论就是在设计阶段 ,还就是在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经济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发现,部分经济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为了提高经济学教学的效果,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教学方法和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本研究将对扎根理论进行概述,并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讨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深入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具体探讨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本研究,希望提供对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的全面认识,为经济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说,通过分析扎根理论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挖掘教学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揭示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提升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扎根理论在经济学教学领域中的作用机制,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成就,进而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这也有助于拓展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视角,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经济学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的发展。
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扎根理论在经济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学习和发展。
论扎根理论的运用及其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启示 文档
论扎根理论的运用及其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启示民族教育的发展是中国完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拼图,是民族工作与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发力点。
民族教育的“多元性”、“多样性”、“双重性”等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于“本土”,不能实行拿来主义,这无疑加剧了民族教育研究工作的繁琐性与紧迫性。
虽然民族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在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团结、双语教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取向过分追求“多元”、研究方法过于随意、研究理论体系尚未成熟等一些问题。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意欲从扎根理论视角重新反思现阶段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方法与技术应用,明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技术路线,以促进民族教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平稳高效开展。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扎根理论是基于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受美国实用主义以及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影响,于1967年由施特劳斯和格拉泽创立的一种定性研究方式。
所谓“根”指的是数据,这里的数据既可以是已生成的,也可以是新?a生的,既可以是情景性的,也可以是非情景性的,但必须要是真实的、原始的。
扎根理论是指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题,然后上升到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一)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模式扎根理论区别于以往的“从假设、命题出发,对资料进行逻辑论证,得出相关理论”的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建构模式,它强调“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模式,认为数据才是研究的生命力所在,理论的产生必须要以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即:从搜集的数据中提出研究问题,并基于数据对资料进行层层的归纳分析,不断的浓缩,从而提炼出相关理论。
而数据本身又来自于复杂的、真实的社会行动,继而扎根理论顺理成章地就实现了“理论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的融合。
只要我们保证研究所产生的理论与所依据的数据相一致,那么理论便可以直接指导实践,解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扎根理论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扎根理论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 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一、扎根理论的文献回顾在国内研究中,扎根理论被应用于多个相关领域研究,张泽洪等从医方视域应用扎根理论探讨医患信任违背的深层次因素。
结果发现:患方就医善意、就医正直与就医能力、医学固有特征、制度社会情境这5个主范畴对医患信任违背存在显著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上述5个主范畴的构成因子及其对医患信任违背的作用机制模型。
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管控政策以修复医患信任提供理论思路与实施路径。
于兆吉等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得出影响突发性网络舆情演化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官方信息发布、参与者的动因和行为决策,并结合突发性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分析参与者在网络舆情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发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包括健全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机制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引导并控制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发展。
二、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与框架(一)研究程序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步:1.从资料中产生概念,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
2.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3.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4.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 ;5.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
6.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
1.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
扎根理论应用的分析
扎根理论应用的分析作者:张晓怡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04期摘要:通过分析“谁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更具影响力:强连带还是弱连带”,了解如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来构建理论模型。
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资料,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分析研究,得出本地强连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更具影响力,并对外地弱连带断裂进行分析,对返乡农民工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创业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扎根理论;深度访谈;本地强连带;外地弱连带一、概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质性研究方法,主要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构建理论。
是一个归纳,自下而上将收集的资料不断浓缩建立理论的过程。
与其他研究分支(如民族志、现象学等)相比,扎根理论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层次的理论对深入理解社会现象也是不可或缺的(Glaser,1978)。
“谁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更具影响力:强连带还是弱连带”正是一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强弱连带对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作用的典型作品,其研究对象是选择湖北省两个自然村14位返乡农民工,分别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深层次关注。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揭示强弱连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的相对影响力大小,为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水平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研究目的该文献研究者从农民工在返乡创业时,其个人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外地弱连带和本地强连带的角度出发,探讨强弱连带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
本地强连带主要是指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建立的持久的、联系频繁的、感情亲密的亲戚和朋友关系;外地弱连带指返乡农民工在外地打工时建立的熟人关系(黄洁,2010)。
强弱连带对创业机会识别均发挥一定作用。
但是到底哪个更具有影响力,是研究者探讨的主要问题。
通过构建“强弱连带在返乡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中的相对影响力”理论模型,得出本地强连接具影响力的基本判断,旨在为提高农民工创业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1. 引言1.1 经典扎根理论概述经典扎根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拉·科特(S. Coté)和乔纳森·霍尔(J. Hall)于1990年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是指人们在特定文化或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观念、信念和价值观,对其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经典扎根理论,个体在特定文化中形成的根本信念和价值观会对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决策倾向产生深远影响。
经典扎根理论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和认知结构是通过他们与特定环境的互动和塑造而产生的。
这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观念在个体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他们的选择、行为和态度。
了解和理解这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和价值观对于解读个体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人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从而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商业发展规划和教育实践。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经典扎根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将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个体素质。
1.2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重要性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营销策略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市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使得传统的西方营销策略往往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
而经典扎根理论可以帮助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更符合中国情境的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中国社会文化的解读和传承上,也体现在对中国商业发展和营销策略的指导作用上。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将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经典扎根理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解读经典扎根理论强调文化背景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尊重长辈、注重集体利益的价值观相契合。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影响,经典扎根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
扎根理论初级实操方法
进行理论编码时,研究者应不断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
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
访谈备忘录(operational note)、记录有关访谈对象过程和内容的信息和思考。
编码备忘录( code notes)编码备忘录记述有关编码和相关概念的信息和思考。
理论备忘录(theoretical notes)是对概念范畴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归纳。
备忘录的使用方法
在于将不同的人物故事概念和范畴联系起来并探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在
• 开放式编码:是将原始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用新的方式(概念)重新
组合起来的操作过程。
• 要求: • 1.“悬置”个人观点:开放的心态。 • 2.用概念的形式来表达访谈资料 • 3.概念命名:借用己有文献的概念,或使用当事人的原话,也可以由 分析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命名。 • 4.逐字逐句:挖掘概念及其属性。得到一些概念后,可以根据其属性
扎根理论实操方法
制作人:哈哥
1.扎根理论的基本理念
2.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及操作关键词 2.2 资料分析过程:编码过程
目 录
2.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2.3 扎根理论的应用 3.扎根方法适用的领域 3.1 学位论文操作流程
3.2 扎根理论的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4.扎根理论的研究质量
5.扎根理论与案例研究
PART 1
操作关键词2:不断比较(constant comparison)
基于扎根理论的一流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一流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扎根理论概述•企业核心能力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框架•企业核心能力案例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目•研究展望与局限性•参考文献录CHAPTER扎根理论概述扎根理论的概念扎根理论强调从实际资料中提炼出理论,而非事先假设理论。
它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理论的方法,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相对立。
扎根理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等。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是通过系统化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该理论是由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于1967年提出的。
扎根理论的发展历程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CHAPTER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定义核心能力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核心能力内涵核心能力外延企业核心能力应当能够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价值性企业核心能力应当具有独特性,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
独特性企业核心能力应当能够支持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延展性企业核心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核心能力。
动态性企业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高效管理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企业通过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企业通过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CHAPTER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框架扎根理论在核心能力分析中的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应用范围研究步骤基于扎根理论的核心能力分析框架构建构建原则基于扎根理论的核心能力分析框架需要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框架能够全面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维度,如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可操作性原则强调框架的可实施性和实用性,方便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可验证性原则则要求框架能够经受住实际应用的检验和验证。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作者:⽥霖来源:经济研究导刊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学的BarneyGlaser和哥伦⽐亚⼤学的AnselmStrauss(1967)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种研究⽅法,是运⽤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种定性研究⽅法。
该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产⽣了极⼤的影响,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研究⽅式”及“质化研究⾰命的最前沿”。
扎根理论研究法弥补了质性研究只偏重经验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弱点,提供了⼀套明确、系统的策略,以帮助研究者思考、分析、整理资料,挖掘并建⽴理论。
1扎根理论溯源扎根理论的产⽣有其不同的学术渊源,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层⾯:第⼀,量化研究的单⼀性。
受⾃然学科研究范式的影响,社会学研究者对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调查⽅式、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量化研究亦⼗分青睐。
然⽽,⼤部分量化研究,其资料收集是研究者的⾃我报告,是⼀种简介的、被动的⾏为测量⽅式,⽆法真正洞悉社会现实中⼈们的⾏为,使得资料流于表⾯化、简单化,难以深⼊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也⽆法解读回答者具体、细腻的⽣活场景。
第⼆,质化研究的限制性。
为了解决量化研究中的“强迫选择”、“削⾜适履”等诸多问题,质性研究⽅法沿着另⼀条路径进⾏探索,即通过尽可能全⾯、直接的观察及访谈,收集具体、详细的质性资料,获得效度较⾼、更为可靠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理论、发展解释模型。
当然,质化研究也存在着若⼲限制,如研究的信度偏低,偏差不易察觉,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化、通则性程度较低等,使研究局限于“此时此地”的诠释。
第三,美国的实⽤主义,尤其是杜威、⽶德、⽪尔斯的实⽤主义思想。
实⽤主义强调⾏动的重要性,注重对问题情境进⾏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法。
强调理论应当来源于实践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反对空洞、抽象的理论。
第四,符号互动理论。
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50年代,假设⼈们运⽤共享的符号(如语⾔、服饰、⼿势)通过社会交往、互动交流以建构现实。
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及理论基础
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及理论基础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1.3 研究范围与限制 (4)二、扎根理论概述 (5)2.1 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6)2.2 扎根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7)2.3 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8)三、体育学研究中的扎根理论适配议题 (9)3.1 体育现象的复杂性 (11)3.2 体育研究的多元性 (11)3.3 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用性 (13)四、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14)4.1 实证主义 (16)4.2 解释主义 (17)4.3 建构主义 (18)五、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19)5.1 体育现象的编码与分析 (20)5.2 体育政策与制度的解读 (22)5.3 体育运动员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23)六、结论与展望 (24)6.1 研究总结 (25)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6)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7)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探讨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及理论基础。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中,体育学领域也不例外。
本文将详细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理念、方法及其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特定议题上的适配性,同时阐述其理论基础,从而为体育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过程及特点,让读者对扎根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将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包括运动员行为分析、运动团队发展、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这些议题将作为本文的重点内容展开论述,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应用于体育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将总结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体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扎根理论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扎根理论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也译为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
(Morse 2007: 34)质化研究在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已有一席之地,但与西方相比,国内质化研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张培2013: 67)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 theory method)作为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化研究的最前沿(Charma 2000: 130),该理论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其基本原则也成为质化研究的一般指导性原理。
(孟娟2008: 173)扎根理论研究法早期虽然起源于社会学研究,后来却广泛运用于不同的领域,特别是护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中。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更是在西方形成了一个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生活经验的繁荣时期。
通过扎根理论规范、严谨的研究程序所建构的理论牢牢扎根于经验数据,能够进行过程追溯和重复检验,研究的客观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使理论建构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克服了一般定性研究缺乏规范的方法论支持,研究过程难以追溯和检验,以及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的问题。
在对语言学知识尚缺乏充分的总结和归纳的前提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基于中国情境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是与西方应用语言学理论进行比较和对接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发表的扎根理论研究成果明显是极少数,学者们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也存在各种问题和困惑。
因此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法做一系统介绍,期待国内语言学研究者能关注到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完善应用语言学方法论。
2. 扎根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扎根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 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e 两位学者共同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经由系统化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
《2024年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范文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作场所中的学习方式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项目行动学习转变。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参与项目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本文旨在研究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并探讨扎根理论方法在其中的应用。
二、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项目行动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性:项目行动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2. 互动性: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互动是项目行动学习的关键,这种互动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传递和交流。
3. 反思性:项目行动学习重视对实践过程的反思,通过反思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
三、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数据出发,通过系统性的资料收集、分析和归纳,来发现和提炼理论。
本文将扎根理论方法应用于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研究,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通过访谈、观察、文档收集等方式,收集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相关数据。
2. 数据整理与编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编码,提取出与项目行动学习相关的主题和范畴。
3. 理论抽样:在数据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项目行动学习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4. 理论建构与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构建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1. 项目设计与任务分配:在项目开始阶段,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隐藏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历资料的根底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
研究者在研究开场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历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根底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历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历性,而在于它从经历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展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
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展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扎根理论的根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展浓缩。
与一般的宏XX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展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展归纳分析。
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历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XX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
基于扎根理论和FAHP的适老家具产品设计评价与应用
基于扎根理论和FAHP的适老家具产品设计评价与应用摘要:文章从设计评价的角度,构建适老家具产品的评价指标层次体系,并应用于案例评价与设计实践中。
首先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半结构式用户访谈、原始资料逐级译码分析,概括出适老家具产品用户需求的理论范畴,然后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FAHP),构建评价指标层次体系,计算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值并进行重要性排序,对两款适老家具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得到相对最优设计方案,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设计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FAHP可以实现科学评价,为适老家具产品设计提供有效评价依据。
关键词:适老家具产品;扎根理论;模糊层次分析法;老龄化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老龄化“基数”和“发展速度”成为全球第一,在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下,如何为当代老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环境,成为我们亟需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人口老龄化在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机遇,新一代老龄者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将催生极具潜力的老年消费市场。
家具产品是与老龄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品,优良的适老家具产品不仅要满足材料工艺、实用功能和人机工程的要求,同时要兼顾形式美与人机互动的质量,关注老龄者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愿景下,适老家具产品设计被提上日程。
在适老家具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中,设计评价是优化设计方案和辅助设计决策的重要环节,对合理定位用户需求和提高适老家具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适老家具产品概述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分析适老家具产品设计的SET(Social-Economic-Technology)因素(图1),可以推断适老家具产品的设计缺口巨大,市场前景可期。
然而,目前国内的适老家具产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具产品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体主要以健康成年人和儿童为主,缺乏对老龄者生理和心理需求要素的关注,在康养产业中家具产品被视为附属品而存在,家具产品行业中国家标准或通用规范以及专业用户群体的缺失,也影响了适老家具产品的市场开拓,部分企业对于适老家具产品的研发还停留在风格与造型的层面,真正从生理和心理特征上关注老龄者需求的适老家具产品十分罕见,因此对适老家具产品进行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方法比知识重要!
至于以感受性认同来达成互动式认同管理 的教会,则常会把「人际互动和肢体生活」视 为是对成员的重点工作。且「感受性认同」这 个副范畴,也有「互动的频率」等7个性质及 其构面范围。采取「互动式」认同管理的教会 组织,若在这7个性质以及其构面范围上,条 件、规划和实行都很好,则会友人数容易持续 增加。
扎根理论应用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认同」管理──以基 督教的「细胞小组模式」等教会为例
张 威 2003年12月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背景与动机
来自专业文献 研究文献中彼此冲突矛盾与暧昧不明之处; 新的问题切入方式;当文献所记载的和我们的经 验相去甚远时;改变文献研究的前提或假设。 来自个人与专业的经验
2
方法比知识重要!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组织的不同
大部份组织管理的研究,是针对企业(即营利 组织)来加以探讨的。 没有利润动机和利润绩效标准,非营利组织的 管理就与企业组织的管理明显不同。 非营利组织有许多的组织特性,是和营利组织 相当不同的,而且,这些差异性都与组织对 「认同的管理」密切相关。
15
方法比知识重要!
教会组织管理的对照表 (扎根理论的进一 步译码 )
译码 信友堂 信友堂 的译码 新生命小组教会 新生命 的译码
1. 周间聚会 大团体的教导 主轴1A 小团体的讨论式、主轴1A 的座位安排 式 源 众多擅长讲道 条件C1 和竞争优势、 的讲员及教师 条件 人才 众多努力投入的 条件C1 小组长志工人才, 以及优秀的细胞 小组人才和教材
22
方法比知识重要!
主范畴:认同管理模式的类型——教导式与互 动式认同管理 「知识性认同很高、感受性认同很低」, 这种性质组合的教会,称为「教导式」认同管 理的教会 ; 「知识性认同很低、感受性认同很高」, 这种性质组合的教会,称为「互动式」认同管 理的教会。 核心范畴(副范畴之一):认同管理模式的构 面——知识性与感受性认同 (认同的组织学习 方式 )
23
方法比知识重要!
像教会这类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认同管理, 可分为二大类型,即「教导式」和「互动式」 的认同管理策略;而各自达成认同的组织学习 方式,分别是「知识性认同」和「感受性认同」 的学习方式。共同的关键在于组织「系统性的 组织学习」的方式。
24
方法比知识重要!
就「知识性认同」与教会管理的成效而言, 以知识性认同来达成教导式认同管理的教会, 常会把「教义的教导」视为是对成员的重点工 作。因此,再将「知识性认同」这个副范畴, 分析出「教导的频率」等 7 个性质及其构面范 围。在这 7 个性质以及其构面上,条件、规划 和实行都很好的教会组织,会友人数容易持续 增加。
以「扎根理论法」对前述的个案报告,进 行具体的译码分析
12
方法比知识重要!
开放性译码(概念化标签)
为了沿续上述个案分析时的现象与诠释的 分离方式,笔者在撰写个案的这个阶段上,则 进一步以扎根理论法,来使用前面同样的参与 观察表。但此时的使用重点,已经不在于组织 活动流程的要点记录,而是事后的分析论述, 主要是包括表3中第3要项的「策略」(或主要 功能),以及第 4 要项的「开放性译码」(或 概念化标签)。
19
方法比知识重要!
笔者进一步再将「知识性认同」这个副范 畴,分析出「教导的频率、讲员人数、教导能 力、学生的知识水准、系统性、一致性、教导 活动的数量」等7个性质,以及其构面范围。
20
方法比知识重要!
知识性认同的性质和构面;及教会管理模 式的成效比较
性质 构面范围 信友堂 圣恩堂
1
2
教导的频率
讲员人数
高--低
多--少
高
多
低
少
3
4 5 6 7
教导能力
学生的知识水准 系统性 一致性 教导活动的数量 (指课程) 会友人数的结果
强--弱
高--低 高--低 高--低 多--少
强
高 高 高 多 ◆成长
弱
低 低 低 少 ◇减少
21
方法比知识重要!
笔者回头比较信友堂和圣恩堂,这二间都 是采取「教义教导式」认同管理策略的教会。 透过上述 7 个性质以及其构面范围的比较,我 们可以说∶信友堂因为其「教导式」认同管理 策略,在这 7 个性质以及其构面范围上,都有 很好的条件、规划和实行,因而会友的人数持 续增加;而另一方面,圣恩堂虽然同样也偏重 「教义教导式」的认同管理策略,但是其条件 不足,教义课程的规划和实行也较不足,因而 会友的人数持续减少。
方法比知识重要!
7
四、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与扎根理论法
个案研究法与比较个案 个案研究的观察方式 -- 参与观察法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个案研究的分析方式 --扎根理论法 (Grounded Theory) :
8
方法比知识重要!
个案研究的方法
依照教会「是否采用细胞小组的模式,以 及会友人数是否持续增加或减少」二方面,来 选择4大类型的基督教教会作为个案研究的对 象,并进行比较分析。
26
方法比知识重要!
不断比较与提问题
不断比较与提问题是译码过程里最主要的 两个分析程序,虽然在不同类型的译码过程里 有不同类型的做法。研究者籍着不断比较与问 问题才能构建出扎根理论里概念的精确性与特 殊性。事实上,文献里常以“不断比较的分析 方法”(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of analysis)称呼扎根理论研究法。
5
方法比知识重要!
二、研究目的
初步发展和建构一个「教会组织的认同管 理模式」的理论要素,包括组织认同管理的范 畴、构面、类型,以及有效管理的条件和失败 的因素。
6
方法比知识重要!
三、研究问题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有哪些重要的异同之处?而 且,我们要从什么样的分析架构,来比较上述二种组 织的异同? 细胞小组教会的模式,在教会聚会的动态流程为何? 而这些流程和设计,是否展现出教会组织的「认同管 理」?而其它模式的教会,其教会聚会的流程和设计, 又展现出什么样的教会组织的「认同管理」? 「教会组织的认同管理」如何处理组织中的「三个层 次」的认同问题──即个人认同和需求、团体认同和组 织认同? 一个「教会组织的认同管理模式」的理论,其初步的 范畴、构面、类型,以及有效管理的条件和失败的因 素为何?
14
主轴译码(典范模型)与选择性译码
笔者先将二个教会的16项要点,「分别」 地界定其彼此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几个分析的 「主轴」及相对应的条件;然后,再在这几个 分析的「主轴」概念范畴之中,选出「一个」 最能代表特定组织的管理特色,最能整合其它 主轴概念的「核心范畴」(core category)(此 即所谓的「选择性译码」的程序)。
方法比知识重要!
10
个案研究的观察方式--参与观察法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参与四大类教会的主要活动,并加以观察、 记录和分析教会组织生活中的认同,包括周间 聚会和做礼拜的聚会活动,建立教会活动的个 案报告。
11
方法比知识重要!
个案研究的分析方式--扎根理论法 (Grounded Theory)
9.经营策略 出色的讲道吸 的成果 引颇多知识性 会友
16
结果R1
出色的互动吸引 颇多感受性会友
结果R1
方法比知识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产生这个现象的条件 (condition)、 这个现象所寄寓的脉络 (context)(也就是这个 现象的一些特定性质),以及在现象中行动者 为了要执行、处理而采用的策略(执行策略基 本上就是一种行动和互动),和采用后的结果, 来帮助我们对于一个范畴(现象)知道的更多, 更准确。 因此,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 畴,但都是与某一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我们了 解这个范畴的,将其称为副范畴 (subcategory)。
3
方法比知识重要!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组织特性对照表
组织的特性 组成要素 营运循环 交换的特性 组织管理的重心 生产面 行销面 竞争优势/生存利基 交换的对称性 组织的效率管理 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CORPS 分 析 模 式 / 要 素的转换管理 认同优势/使命利基 交换的不对称性 组织的认同管理
17
方法比知识重要!
在主轴译码时,我们通过所谓的典范模型 (paradigm model)把副范畴与它们的性质联接 起来。 典范模型: (A)因果条件(多数)-(B)现象 -(C)脉络-(D)中介条件(多数)-(E)行动或 互动策略(多数)-(F)结果(多数)
18
方法比知识重要!
信友堂的译码分析
13
方法比知识重要!
参与观察分析表--示范版:信友堂社青团契(Ⅰ)
步骤 时间 活动 2.做法(摘要) 3.策略(或主 (=现象资料) 要功能) 2. 1)此种ㄇ字形 的座位安排, 表示一种「单 一演讲者 ---- 众 多(被动的) 听 讲 者 」 或 「教导者 ---- 众 多(被动的) 受教者」的互 动关系模式; 2)3)略 方法比知识重要!
28
方法比知识重要!
材料的生产转换制程 意义的改造过程 适应消费者效用 转变消费者效用
人力资源面 财务面 组织结构 组织架构的特性 组织内的生涯阶梯 4
职工和经济利益 消费者的交易收入
志工和观念传递 民众捐献与政府补助
实体化 拟似化 连续性 方 法 比 知 识 重 要 !断裂性
基督教教会的「细胞小组模式」
基督教教会的「细胞小组模式」(Cell Group Church)引发组织变革的风潮,对非营利组织管 理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和思考的方向。 采用「细胞小组模式」的教会,其新信徒增长 的速度非常快。 在这种教会组织管理模式的背后蕴藏了对当代 「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和实务的重大启发, 远远超出了基督教教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