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习题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上传)
行程第四天:参观南普陀、厦门大学、鼓浪屿、菽(shū)庄花园,感受鼓浪屿优雅的历史。
行程第五天:早餐后自由活动,返回温馨的家。
1.【提取信息】综合两篇阅读材料,所谓“旅游攻略”就是( )
A.为旅游制定的规划,旅游者出行的参考资料。
B.旅行目的地景点的详细介绍。
此外,在这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它飞行。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也会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会飞行会滑行的动物尽可能把体表扩展起来进行飞行,只有鸟类是例外的。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发现。
(选文有删改)
1.【词语理解】与第1自然段中的加点词“矢志不渝”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舍生忘死B.大公无私C.奋发图强D.坚持不懈
2.【整体感知】读文章,想一想古生物学家们是怎样探索“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这个问题的。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下列给科学家们的论证过程排序最准确的是( )
A.提出假说寻找证据形成证据链得出结论
(5)完备的景点准备。事先搜罗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景点区位价格、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游览。
材料二导游推荐:福建五日游攻略
行程第一天:抵达花园城市厦门,入住酒店。休息一下之后自由活动,逛中山路美食街。
行程第二天:参观福建土楼群,包括和贵楼、怀远楼、云水谣土楼等,在南靖云水谣古镇感受古道悠悠,碧水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学语⽂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我爱⼤⾃然可以说,世界上的⼀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爱,⽽藏在我内⼼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然的爱,⼤⾃然的⼀草⼀⽊,⼀⼭⼀⽔,都是我爱的对象。
总之⼀句话,我爱⼤⾃然的⼀切!⼤⾃然像⼀位神奇的魔法师。
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炎炎的盛夏,天⾼⽓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回味⽆穷,浮想联翩。
⼤⾃然像⼀位神奇的裁缝。
她挥动⾃⼰神奇的剪⼑,为森林、⼭峰裁剪出⼀套⼜⼀套的⾐服。
⾸先,她给它们做了⼀套浅绿的⾐装,让春姑娘为它们穿上;接着,她⼜做了⼀条⾊泽鲜艳的裙⼦,让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做了⾦黄⾊和银⽩⾊的⼤⾐,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就这样,⼀套⼜⼀套神奇⽽美丽的⾐装,给⼤地、森林、⼭峰增添了光彩。
⼤⾃然像⼀位知识渊博的⽼师。
她派松树告诉⼈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们默默⽆闻地⼯作,不求回报的道理;她⼜叫⼩草告诉⼈们顽强⽣存的道理。
⼈类在这位神奇⽼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丰富⾃⼰。
⼤⾃然像⼀位慈母。
她抚育弱不禁风的⼩花,锻炼⾝体强壮的⼤树。
她让⼈们在树下乘凉,让孩⼦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们摘树上的果⼦,她让⼈们畅饮河⾥的清⽔……⼈类在她温暖的怀抱⾥成长,她也⼼⽢情愿地去奉献⾃⼰。
⼤⾃然⼜像⼀位严⽗。
他在惩罚那些做坏事的⼈时从不宽容。
因为这⼀切的⼀切,我才爱⼤⾃然,爱它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积⽉累】读⼀读,填⼀填,记⼀记。
暖风阵阵的()烈⽇炎炎的()天⾼⽓爽的()银装素裹的()弱不禁风的()⾝体强壮的()2.【内容探究】读⽂章,填⼀填。
(1)⽂章把⼤⾃然分别⽐作魔法师、裁缝、⽼师、慈母、严⽗。
(2)⼤⾃然的特点是:神奇、善良和美丽。
我认为⼤⾃然还有这样的特点:3.【拓展想象】你会把⼤⾃然⽐作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的风⼤⾃然⾥,谁是最⾃由的呢?也许是它。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二、人物描写的作用:1、外貌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主要是指对一个人身着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表现人物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生活状况往往指身份、地位、贫富、处境等;身体状况主要指胖瘦强弱、健康情况。
2、动作描写的作用动作描写是指对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三点: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塑造人物形象(重要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描写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描写,它要求人物语言自然、真实、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有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4、神态描写及作用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及目光变化的描写,其作用通常是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
5、心理描写及作用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心理活动过程的描写。
其作用有二:塑造人物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表现人物当时的心情变化。
三、人物形象分析方法:1、找到文中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训练——描写方法、人物形象【主题阅读1】一个母亲的心①见到江生时,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
窗外,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
草坪上……咦!那不是小玉吗?她跟你得的是一种病,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②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
江生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他已经失明,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
可这位坚强的母亲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她在大路边摆摊卖鸡蛋饼,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过血……③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伟大的品格”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
其中,《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黄继光》从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气概;《挑山工》表现了普通劳动者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继光》《挑山工》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心情相对于品质而言比较波动、表面。
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这是相对于心情而言更加稳定、本质的。
所以在分析人物品质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全面思考,结合当时的情境、主人公的言行去分析,让学生能够受到人物伟大品格的感染。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三首》;熟读美德名言(一)(二);2.过程与方法:找出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来初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哈尔威船长、黄继光、挑山工、圣地亚哥的人物品质中,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单元课文,初步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会找出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来初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内容】1.“一主”教材:《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
2.《新主题阅读》:《单元小诗》《老人与海》(节选),《馒头的故事》。
3.《你读我诵》:《塞下曲》《诚实童子》,美德名言(一)(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乘坐时空穿梭机,开启一段时空之旅,去认识八位伟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部编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秀才读别字①[清]小石道人一秀才嗜②书,而别字良多。
一日,读《水浒》。
适友人造访③,见而问曰:“君读何书?”答曰:“《水许》。
”友人怪之,曰:“书亦多矣,《水许》一书未之见也。
”又问:“书中所载,均为何人?”秀才曰:“有一李达。
”友人曰:“更奇也,古人名亦甚多,未闻有李达者。
请问其人何样?”曰:“手使两柄大爹,有万夫不当之男。
”曰:“书中更有何人?”曰:“有和尚鲁智沉,教头林仲。
”友人愕然,既而哑然失笑。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嘻谈续录》。
②嗜:喜欢,爱好。
③造访:前往访问;拜访。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友.人造访(恰好,正巧)B.未闻.有李达者(听说)C.既而..哑然失笑(不一会儿) D.书中更.有何人(更加)2.翻译下面的句子。
古人名亦甚多,未闻有李达者。
请问其人何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友人为什么先“愕然”,而后“哑然失笑”?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原因。
(1)“愕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哑然失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事中的秀才认错了许多字,请你照样子将它们找出来并改正过来。
水许:______ 李达:______ 大爹:______鲁智沉:______ 林仲:______ 万夫不当之男:______拯救生命的瞬间①2016年7月8日,正值汛期的四川国道318线,天全县小河乡境内的“火夹沟”,急促的暴雨伴着雷声,从灰暗的天空倾盆而下。
顿时,山路上到处是哗啦啦的流水。
②晚上8点多钟,一辆满载42人的旅游大巴正好行驶到这里。
忽然,前面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几块大山石随着雨水从右侧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瞬间将前面的道路堵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含答案)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这句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周恩来有着这样远大的志向,最终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为百姓谋福祉,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故答案应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本文主题“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词语及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有志者”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效”的意思是仿效,“此生”指周恩来,“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课外阅读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三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她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国文老师也感慨地说:“我教了十几年书,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课内外阅读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建议时间:30分钟我不能忘记祖国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
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
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班长微笑着对宋庆龄说:“宋庆龄同学,请你讲讲吧!”热闹的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宋庆龄听了,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
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1.【概括内容】填写下表,然后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一句中,“不以为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摇了摇头”表示宋庆龄对那个美国学生的发言持______态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看一本书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
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答案】(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
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
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 (附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0”的突破1984年7月29日,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了。
身穿绣着“中国”两个大字运动服的许海峰紧握手枪,神色庄严地站在40号靶位上。
在他的眼前,靶心上最小的圆圈就像52年来那个令人屈辱的“0”字。
“击碎它!击碎它!”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许海峰稳稳地把枪举过头顶,又慢慢直臂下落,轻轻地扣动扳机——砰!砰!子弹射向50米外的靶心。
“10环!”“10环!”许海峰出色地发挥了水平。
众多的世界名将都参加了这次比赛。
在许海峰的挑战面前,他们哪肯示弱?比赛争夺得十分激烈。
打完前五组,赛前夺魁呼声最高的瑞士名将斯卡纳克尔发现自己仍比许海峰落后两环,就憋足了劲儿,要在最后一组射击中超过许海峰。
最后的决战来临了。
许海峰前三枪打得不错,可是第四、第五枪却只打了两个“8”环。
斯卡纳克尔趁机赶了上来,在靶位后面观战的记者们也开始向斯卡纳克尔的靶位那边涌去,仿佛这位名将已经胜券在握。
在这关键时刻,许海峰非常镇定。
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又走上靶位。
只见他轻松地左手插兜,右手握枪,一双大眼睛闪出必胜的光芒。
砰!砰!砰!三发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10环!”“10环!”“9环!”——胜利了!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的冠军。
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0”的突破,许海峰为祖国争了光。
1.【品析字词】“击碎它!击碎它!”句中的“它”有两层意思,分别指的是()和()。
A.靶心上最小的圆圈B.许海峰心中的信念C.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数“0”的记录D.众多世界名将的士气2.【句子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文中画“”的句子描写了比赛的进展情况,体现了()A.许海峰面临的形势极其险峻。
B.斯卡纳克尔非常受人欢迎。
C.人们都不喜欢许海峰。
D.斯卡纳克尔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吸引人。
(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许海峰的()描写。
A.动作和语言B.动作和神态C.神态和语言D.语言和神态(3)读完文中画“”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3.【主要事件】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4.【质疑问难】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问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试题-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一)企鹅的王国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是南极的象征。
全世界大约有20多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
它们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到非洲大陆南端、南美洲和澳洲,栖息在这些大陆的沿岸和岛屿上。
企鹅不会飞,善游泳,以海洋浮游生活的动物,主要以南极磷虾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乌贼和小鱼。
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有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巴布亚企鹅、喜石企鹅等。
种类虽不多,但数量多,总数约1.2亿只,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地区海鸟总数的90%。
其中以阿德利企鹅数量最多,达500万只。
其次是帽带企鹅,约300万只。
最少的是帝企鹅,约50万只。
南极洲不愧为企鹅的王国。
1.【脉络梳理】文中描写的企鹅的内容不包括()。
A.企鹅的居住地B.企鹅的生活习性C.企鹅的种类D.企鹅的外貌2.【分析判断】把南极洲称为企鹅的王国,最有说服力的是()A.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
B.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是南极的象征。
C.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地区海鸟总数的90%。
3.【分析推理】我们去北极,会看到企鹅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土壤——地球的皮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在很多人看来,土壤司空见惯。
然而,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在维系人类生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岩石的风化物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
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活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能够使水、肥、气、热条件达到稳、均、足、适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七单元:爱国志士(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阅读句子“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出围观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这是陈述句,语气不够强烈,无法体现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
5.※“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此时鞋匠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6.※短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多读几遍,再选择一处说说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1.向左右两边看。所指望的事物。
2.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这里指外国列强侵略中国。
欺侮:欺负侮辱。这里指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负侮辱。
2.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与句式转换。
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旨在加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用否定的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的问句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注视——( )犹豫——( )宝贵——( )
3.写出标点的作用。
①“你……你怎么啦?”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啊——”鞋匠张大了嘴巴,呆住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与“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照应的句子。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 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仔细观察漫画《包“懒”》,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这幅漫画,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wān yán)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chán)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3.【理解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死也不倒下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
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全心全意为党工作。
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
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
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
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了毒刑,把吉鸿昌折磨得遍体鳞伤。
直到临难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问。
“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颤抖地举起了枪。
吉鸿昌瞪着双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1.【词语积累】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决——()平静——()从容不迫——()2.【词语理解】画横线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
3.【句型转换】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使句子意思不变。
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文要素】下列句子分别是对吉鸿昌的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
目标
1.识字写字:通过自学、查字典、互学、默写等方式,正确读写本单元39个生字、12个词语,以及一个多音字。
2.阅读理解:通过自读、互读、默读、反复诵读、分角色度、表演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诗句。抓住文中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精神。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拓展诵读主题从书中的古诗。
2
《文言文二则》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当时的古时社会背景,理解文中句子个别字的含义。
4.能感受人物学习的刻苦与努力,并通过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感知。
(三)已有生活经验:这几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伟大精神和品质,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感染,在体验英雄故事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遇事如何自处,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四)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1.本组课文,如《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所记叙的事情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主人公的生平了解比较少,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准备。
单元
第七单元
主题
伟大的人物品格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伟大的人物品格”为专题,编排精读课文2篇《古诗三首》《文言文两则》与略读课文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
本单元四篇课文汇总写的都是人物,通过学习文本,学习作者是如何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展开描写的,同时体会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重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9分)一、字词积累。
(26分)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单.于(dān chán) 砚.台(yàn jiàn) 青竹杖.(zhànɡzànɡ)酣.睡(hān gān) 屡.次(lǒu lǚ) 战役.(yìyù)2.读拼音,写词语。
(7分)一辆超速xínɡ shǐ( )的汽车如同疯了一般在夜市上横冲直撞,最终将一堵围墙撞了个大kū lonɡ( )。
夜市上一片hùn luàn( )。
公安部门立即diào qiǎn( )xīn qín( )工作的民警来wéi chí( )zhì xù( )。
3.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13分)①( )定自( ) ②惊( )失( )③( )( )有序④小心( )( )⑤( )丝不( ) ⑥( )( )深长⑦( )不可( ) ⑧相( )并( )哈尔威船长地驾驶着“诺曼底号”,因为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上了“诺曼底号”。
一刹那间,人们,而哈尔威船长地指挥着,救援工作进行得。
最后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二、句段运用。
(10分)4.按照要求或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6分)(1)他张开...,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枪口。
(仿写一个有连续动作的句子)(3分)(2)当我抱怨这不好、那不对的时候,妈妈就会用《论语》中的“,”来教育我;当我沉迷于安乐而不思进取时,爸爸就会用《孟子》中的“”来告诫我。
(3分)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共四处)(4分)为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在“六一”儿童节举行了文艺会演。
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节目五彩缤纷:唱歌、跳舞、大合唱、童话剧、诗朗诵、乐器演奏、武术……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强烈的掌声。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有答案)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有答案)
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我的中国心。
即使身处异国他乡,我也会时刻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我的灵魂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展示我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我的中国心,永远不会改变。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些地方在我心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深深地怀念着祖国。
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声音,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无法改变我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这首歌词中列举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代表性的地方,用以象征着祖国的伟大和壮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不能。
这里的“烙”指的是用烫的方式留下印记,而“烙印”
则是指难以磨灭的痕迹。
一个“烙”字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游子和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而“盖”字则无法表达这样的情感。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也展示了海外游子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习题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
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
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
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
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
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
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
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
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
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
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
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
导弹之父”。
1.【品析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从钱学森的________描_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___。
_
(2)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通过对钱学森的______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
__
2【.探究写法】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
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
国!”
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文本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
象,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思考】对比本文和课本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一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两篇文章都是写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
故事。
()
(2)两篇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的。
()(3)两篇文章都对人物的言行展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
5.【情感表达】读《黄继光》《钱学森》,思考这些人物的言行,你对爱国有了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当时杨时大概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恰巧程
颐正坐着打瞌睡。
于是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睡醒后,门外积雪已经
一尺多厚了。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并写在文章开头横线处。
A.囊萤映雪
B.尊师重道
C.程门立雪
D.雪中送炭
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
(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2)颐既觉.()
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
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1)心理活动归心似箭
(2)语言他的一颗爱国之心
2.C
3.示例: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
献自己的力量。
4.(1)√(2)×(3)√
5.示例: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
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古文阅读
1.C
2.(1)离开(2)睡醒
3.我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他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
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