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说课稿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和羁旅生活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柳永《雨霖铃》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永词两首》。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本课教学。

一、教材分析《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今天我就重点说说《雨霖铃》这首词。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准备用诵读、讲解、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

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雨霖铃》的凄清意境和思想情感;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词画结合,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2、点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深入探究,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意境;2、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播放来自网络的一段视频《雨铃霖》。

2021年关于雨霖铃说课稿4篇

2021年关于雨霖铃说课稿4篇

2021年关于雨霖铃说课稿4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雨霖铃》是安排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单元。

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说学情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

情景交融的题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这一课又涉及到了虚实结合,学生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⑴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⑵赏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诗词鉴赏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难点确立为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教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拓展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和讨论和做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离别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吟咏,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唐代郑古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吗?"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题的诗句后,我将以"别离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而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走进词人"黯然销魂"离情(这一下就进入我们下面的环节"美读全词,整体感知")。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篇一: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

.。

.。

.我们学习过那么多宋词,应该明白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答:两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熟悉民间乐曲。

但为(人)放荡不羁,屡试不中。

直到中年之后,改名为永,中过进士,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逝去僧舍。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

一等奖本班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但是对于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还不够深入了解。

因此,本次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合作等。

在讲授环节中,老师将结合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

在讨论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雨霖铃》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在分组合作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词牌填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趣味。

四、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老师将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

通过多读《雨霖铃》这首词,让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多写,让学生熟练掌握词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通过多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导入、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

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老师将通过图片和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课中教学环节中,老师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在课后拓展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词牌填空和创作,巩固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上是本次《雨霖铃》说课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接触过词这种体裁。

初中时,他们只需要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即可。

然而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不够。

我们需要将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

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

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雨霖铃柳永一等奖说课稿

雨霖铃柳永一等奖说课稿

雨霖铃柳永一等奖说课稿《雨霖铃柳永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雨霖铃柳永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

专题所选皆为千古名篇,所写尽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一板块萃集了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的作品,所写尽是离愁别恨。

《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表达了恋人们难以割舍的离情,感人肺腑,最能引起学生的恻隐之心,柳词细腻的情态刻画也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古典诗词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阅读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但还没有养成运用想象,调动情感来填充意象,品悟意境的习惯;另外,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作者情感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技巧,发挥想象,把握词中意境。

3.感悟词中离情,获得精神成长。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词中的离情;教学难点则是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把握词中意境。

接下来,我们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谈话法和情境教学法相补充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运用想象、调动情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下面,我们就说下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定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导入为学生播放歌曲《长亭送别》,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

雨霖铃说课稿 (精选10篇)

雨霖铃说课稿 (精选10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10篇)雨霖铃说课稿 (精选10篇) 由xx会员“言学汇”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1:雨霖铃说课稿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资料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本事:感知《雨霖铃》作品资料,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进取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以往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境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荣幸能与各位分享我获得的一等奖“雨霖铃说课稿”。

这是一门精彩而又有趣的课程,我深信它将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启迪。

在我接下来的说课中,我将向大家介绍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是一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诗词,学生们将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柳永的生平;- 熟悉《雨霖铃》的诗词内容和文学特点;- 掌握《雨霖铃》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理解《雨霖铃》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2. 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地朗读《雨霖铃》,感受其韵律之美;- 能够理解和解读《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雨霖铃》的欣赏之情。

3. 情感目标:- 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分析- 课文内容:《雨霖铃》是南宋时期文人柳永创作的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七言绝句。

它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雨中婉转悠扬的铃声与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 课文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通过运用描写雨声、叩门声和弹琴声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2. 文化背景分析- 雨霖铃的意义:雨霖铃是古代一种装置在屋檐下的铃铛,当雨滴落在铃铛上时,发出悦耳而凄美的声音。

《雨霖铃》诗中的雨霖铃象征着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物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乡之思。

- 柳永的生平:柳永是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文人,他以婉约派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致力于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愁思,为后人赋予了许多经典之作。

3. 教学方法- 听课欣赏:通过朗读和欣赏《雨霖铃》的声音和韵律,使学生感受到其美妙之处。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雨霖铃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其次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其次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专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同学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同学、老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公平对话与沟通,在同学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同学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由于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同学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育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受到感染和启迪”。

依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力量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说课稿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Ⅳ第二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婉约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

全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

在上一节课《望海潮》里,学生已经对柳永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我选择《雨霖铃》这首词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虚实结合的写法。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 体会词中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2. 品味诗词意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诗词,对于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理解景之妙处,情之真切,感受诗中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诗凄凉的意境和真挚的感情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在高中语文必修1又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三首诗歌,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过一些宋词作品,诗词有的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但很少能有独立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作品,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已经比较系统的讲述了诗歌意象的概念和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品味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有待提高。

雨霖铃说课稿-5

雨霖铃说课稿-5

雨霖铃说课稿有关雨霖铃说课稿四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

专题所选皆为千古名篇,所写尽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一板块萃集了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的作品,所写尽是离愁别恨。

《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表达了恋人们难以割舍的离情,感人肺腑,最能引起学生的恻隐之心,柳词细腻的情态刻画也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古典诗词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阅读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但还没有养成运用想象,调动情感来填充意象,品悟意境的习惯;另外,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作者情感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技巧,发挥想象,把握词中意境。

3.感悟词中离情,获得精神成长。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词中的离情;教学难点则是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把握词中意境。

接下来,我们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谈话法和情境教学法相补充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运用想象、调动情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下面,我们就说下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定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导入为学生播放歌曲《长亭送别》,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

趁机请学生调动情感,说说和朋友分别时的场景和心情。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一)大纲的要求与高考的考点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高考考点1、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2、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理解3、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辩识与理解4、对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6、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高考考点是对大纲要求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致的。

(二)教材的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单元教学目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总的目标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风格、意境、用典。

着重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为以下三个目标:2、学习鉴赏名句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雨霖铃》说课稿(二)二、教法与学法设计【内容设计】【理论依据】课型自读、讨论、鉴赏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

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

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1、信息加工理论2、诗歌鉴赏理论3、诗歌教学理论教法1、多媒体演示法2、诵读法3、想象意境法4、名句鉴赏法5、结合诗论赏析法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学法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雨霖铃》说课稿(三)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步骤【内容设计】【课堂调控】【设计依据】第一步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说课材料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说课材料

《雨霖铃》公开课等奖教案【教学目标】雨霖铃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 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 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第1篇: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情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为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为: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为:名句的鉴赏方法。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

据此,学习这篇课文,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名句鉴赏法——抓意象,析特点,品感情。

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写作训练法。

四、学法指导
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熟读背诵多识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九百四十年前的那个傍晚,秋风正劲,雁高飞,草衰黄,十里长亭,携手相送,相顾无言,四目潸潸。

一个是落魄书生,一个是多情歌女,他们将唱响一曲怎样的别离之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聆听!
二.整体感知。

听诵读,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哀婉、悲伤、凄清
三.分析鉴赏。

我们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创作是为了抒发感情,那么请大家找出词中直接且强烈表达词人情感的词语。

教师明确:无绪,留恋,泪眼,凝噎,多情,伤,风情。

归纳情感:伤感,依恋不舍,孤独,无奈,苦闷,担忧
四.词贵含蓄,古人更擅长借助外物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本次除了直接抒发情感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方式?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上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的写作手法。

写景是手段,抒情诗目的,要为了抒情而写景。


那么我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来分析,思考词人如何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的?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感?
赏析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

赏析:“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的最多,最优美动人,情意绵绵的一个意象。

古人折柳送别寄予“留恋”之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晓风残月”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天早晨的风,(清冷)残月(凄凉)。

给人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

赏析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对比第一句写景,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这句是虚写。

从“念”字看来,是想象虚构的。

那么什么是虚写?想象联想,神仙鬼怪,梦境回忆,从对方角度写。

描绘画面:千里烟波浩淼暮云沉沉,楚天广漠空阔,
特点:愁绪的绵长沉重无边无际
感觉:惆怅凄苦悲伤迷茫压抑低沉渺小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此句写别时之景,重在勾勒环境,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选取了寒蝉,长亭,骤雨这三个意象去写,
(1)“寒蝉”“蝉“只有三个月的生命,经过一个夏天,到初秋时就已经临近生命的尾声,所谓寒蝉是指叫声微弱,临近死亡的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再用凄切来形容寒蝉的叫声就更显悲苦了。

(2)“长亭“是古代人们送别的场所,许多文人学士再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所以它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挥泪惜别,各奔天涯!而词人面对此亭,也不免触景生情,感慨万端!更何况又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

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是让人黯然伤神啊!
所以我们说词作开篇首句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让人心碎的悲凉气氛,为全篇奠定了低沉伤感的基调,虽字字写景却字字传情,将自己的离愁别绪融入景物的描写之中,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总结:词人通过写景,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一句中,词人就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又写得那么鲜明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四.总结情感和方法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清的秋景来衬托有情人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和留恋不舍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担忧和痛苦。

寓情于景虚实结合
五.写作训练:
教师练笔:
微风吹拂,岸边的杨柳不安地摆动着枝条,平静的湖面也泛起了阵阵涟漪。

月亮不知何时已默默地爬上了枝头,月光下的我紧闭双眼,抚摸着你的脸庞,想要让它深深地烙在我心间。

微笑在唇边绽放,泪水却无声的滑落……
结束语:穿越千年,品读《雨霖铃》,感悟经典的魅力!感悟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

期待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善感的心灵去体味绵绵文化的厚重,悠悠生命的掌纹!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雨霖铃
基调:哀婉凄清悲伤
感情:感伤留恋担忧孤独
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融情入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渲染气氛烘托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