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我们的想象》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优质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教材分析◇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明: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本文思路清晰,观点易于把握,可作为一般议论文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学生赏析阅读有很强的实用性,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充分理解论述内容,以读促思。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丰富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明确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2.难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所提出的“驱遣我们的想象”在欣赏文艺作品时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很不错,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也是欣赏文艺作品的重要技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预习检测(一)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桥堍.(tù)契.合(qì)怅.然(chànɡ)恐惧.(jù) 旷.远(kuàng) 拘泥.(nì)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苟安:苟且偷安。
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驱遣:打发。
本文指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及想象。
无关紧要:不重要,没有关系的事情。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及反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包括“想象”、“驱遣”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度,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想象,想象在生活中的作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写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和观点的理解程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如何,写作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驱遣我们的想象》原文。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文章、案例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八、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写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和观点的理解程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 (含答案)
保持惊奇(毕淑敏)①生命开始的一瞬就是惊奇。
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得明朗?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那个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②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成长。
③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
但人是不可以总是惊奇着的。
在生命的某一个时辰,你突然因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
你会发现,惊奇在更多的时候,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
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中,惊奇是如胎发①一般的标志。
④于是人们开始厌恶惊奇。
⑤如果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
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的耳聋,脸上毫无表情,人们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
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只可以默默地藏在心底,脸上切不可露了少见多怪的惊奇,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是可做将帅的优良材料。
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要把心肠练得硬如钻石,脸不变色心不跳,就算真搅得肝肠寸断,也只可夜晚躲到无人处暗自咀嚼……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
⑥其实,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然后才是奇,如果说“惊”属于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未知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
否认了“惊”,就扼杀了它的同胞兄弟。
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自己的机遇。
⑦现代社会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孤陋寡闻的,你在你的行业里是行家里手,在其他领域完全可能是白痴。
这不是羞愧的事情,坦率地流露惊奇,表示自己对这一方面的无知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
我认识一位82岁的、肾脏功能已经衰竭的老人,他兴致勃勃地同我探讨电脑的种种输入方法。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及反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驱遣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想象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课文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后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 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思考。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驱遣我们的想象》原文。
2. 相关参考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作品的介绍等。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思考。
《驱遣我们的想象》优秀课件
通过分享会的形式,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运用想象力创作的故事,激发其他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详细描述
在分享会上,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们准备一些自己创作的想象力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们可 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发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练笔:运用想象力创作短文
总结词
小练笔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可以 让学生们通过写作实践来锻炼运用想象力 的能力。
和创意。
想象力是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核 心要素之一,它能够激发我们
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文学与想象力之间存在着密切 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想象力的作用与价值想象力能够激发创新和创造力,帮 助我们解决问题、发明新技术和创 造新作品。
想象力能够促进我们的情感和社交 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与他 人交流。
以跟随主人公哈利·波特一起经历各种奇妙的冒险,体验想象力的魅力
。
02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
画,展示了旧时代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读者可以通过阅
读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03
《小王子》
安托万的《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想象力的作品,通过一个小王
想象力和创造力。
观察和感知
观察和感知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通过观 察身边的事物和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世界并激发想象力。
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新的想法和作品。
03
文本分析
《驱遣我们的想象》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语文教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发表我的这篇说课稿,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思考。
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的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属于议论文的阅读理解课。
一、教材分析1. 教材核心:本篇文章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掌握基本的议论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 课型设计:本节课属于阅读理解课,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如何阅读议论文,掌握分析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观点(2)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3)学习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 学习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2. 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五、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阅读教学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讨论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由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导出: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教材内容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放一张图片、引一段诗句或者故事等等。
九下语文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合作探究
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 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 作者的所见所感。”
合作探究
第11、12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 么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先从反面 分析,单就字面解释,领会不到这首诗的 意思;接着再从正面分析,在想象中生出 一对翅膀,就会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中 去,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接触到作者的 意境,从中体验到愉快,得到受用。 通过 ②拘泥(nì):固执,不知变通。 ③契(qì)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④刻板:比喻呆板,没有变化。 ⑤驱遣(qiǎn):驱使。 ⑥苟(ɡǒu)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⑦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 境界。
整体把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 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 见所感。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以一诗一文为例,告诉我们欣赏 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 更要驱遣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 见所感,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 的愉快。
课堂检测
1、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 使之构成排比句。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_叶__从__夏__ _走_过__,_留__下__片__片__荫__凉__;风从秋走过,留下 阵阵金浪;__雪__从__冬__走__过_,__留_下__种__种__希__望__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 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导入新课
司空见惯的青菜,在这里化身为一只 只快乐的鱼儿,在蓝天里遨游。
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走在原野的小路上,大地 仿佛穿上了一件带有拉链的绿色外套。
导入新课
欣赏富有创造力的图画,没有想象的 参与,是无法尽情领略到它的美感的;欣 赏文学作品也是这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是一篇关于阅读与想象的文章。
文章阐述了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提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既能启发学生对阅读的思考,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有了自己的见解。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文中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想象去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阅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想象去阅读。
2.难点:对文中某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阅读案例,引发学生对想象在阅读中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详细讲解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想象去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实践:让学生分组阅读文章,运用想象去理解文章内容,讨论交流心得。
4.讨论: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5.总结:总结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
6.作业:布置一道阅读作业,让学生运用想象去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的重要性•想象的作用•如何运用想象去阅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想象在阅读中的理解程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是一篇关于如何阅读文学作品的课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例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想象、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驱遣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驱遣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材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3.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案例分析: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鉴赏。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明确文学阅读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并撰写读后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附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附原文)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很多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解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个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个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理解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所以,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驱遣我们的想象》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驱遣我们的想象》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驱遣我们的想象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难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导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习步骤:导入同一首诗,同一篇散文,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除了读者的理解水平有高低之分外,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也是很关键的。
那么,怎样的欣赏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叶圣陶的《驱遣我们的想象》一文将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读一读,写一写。
歌谣(yáo)文盲(máng)桥堍(tù)桥梁(liáng)契合(qì)记载(zǎi)接触(chù)一缕(lǚ)衬托(chèn)驱遣(qiǎn)旷远(kuàng)鉴赏(jiàn)拘泥(nì)萌生(méng)怒吼(hǒu)海啸(xiào)苟安(gǒu)(2)读准多音字。
拘泥(nì)记载(zǎi)泥___载泥土(ní)装载(zài)(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阻障(嶂)歌谣(瑶)桥梁(粱)记载(裁)(4)辨识形似字。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及反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关于文学创作中想象力的运用和重要性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实例来阐述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探讨想象力对于作家创作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2. 利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通过写作练习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想象力的思考,例如:“你认为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有什么作用?”2. 阅读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例如作者如何通过实例来阐述想象力的重要性。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估。
2. 学生对于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估。
3. 学生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创作活动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他们能够结合课文中的观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较为被动,不够积极发言。
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这是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优质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艺文章材料〞。
文章内容并不复杂,就是探讨观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即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文从文艺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入手,讲到了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
作为读者的我们该如何深刻理解作者的所见所感呢?此时作者向我们讲述了鉴赏文艺的方法——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文章在写作上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对高尔基的(海燕)和王维的(使至塞上)的赏析。
生动具体地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文本赏析,对于学生文本赏析的学习非常有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有着根本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发挥想象,但是没有掌握具体的方法。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了肯定的建构,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文字,通过想象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朴素简洁而又严谨的言语。
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朴素简洁而又严谨的言语。
教学策略:自主阅读,观赏分析;合作发觉,自主建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稳固根底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老师将一部文艺作品交给你们,你们会如何进行赏析呢?从哪些角度去赏析?学生谈对赏析文艺作品的角度。
〔作品背景、作者经历、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师: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但是咱们今天要跟着叶圣陶先生学习一种新的赏析角度,那就是借助我们的想象来观赏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学生有了肯定的议文章材料阅读根底,进行复习导入,一是对学生的检查,二是为了激发他们学习新方法的热情。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一〕自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美感想人Fra bibliotek受用象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 了欣赏文艺作品时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接 触作者的意境,进而获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 人生的受用的方法,以深厚的学养和鉴赏示范, 引领我们把握正确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拓展延伸
驱遣你的想象,根据诗句理解意境。
山行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文字是传情达意 的,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作者,借助于文 字,读者便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时虽然 不能完全理解,但审美愉悦还是有的,因而也 能获得受用,所以作者的这种观点太过绝对。 我认为值得商榷。
板书设计
驱 文艺与文字
遣 我
驱遣想象 在想象中睁开眼
把握欣赏方法
们 的
的意义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
2.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作者引导我们学会欣赏文艺作品,驱遣我们的 想象,本是非常深奥和抽象的学术话题,然而作者 却用平实的语言,通俗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 欣赏文艺作品的这一基本问题,通俗易懂。
课后作业
课文是节选,原文还提到文艺鉴赏其 他方面的内容,包括“要认真阅读”“训 练感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等,课外 可以找来读一读。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可引申为期望、 盼望等意。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 于抽象事物)。
整体感知
想象还能驱遣?快速朗读课文,理清 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课文讲解
1.文章说明的重点是驱遣我们的想象,为什 么作者开篇先写文艺和文字的关系?
作者以时间为线,说明文艺和文字 的关系,为下文阐明鉴赏文艺作品做好 铺垫。
2.“文字是一道桥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
读者
文字
作者
3.在文艺方面,作者和读者有什么异同?试用自己 的话加以说明。
同
都借助文字来实现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都离不开想象思维。
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用文字传达他的 异 所见所感;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通过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艺术特色
1.诗文为例,结构条理。
为了让读者了解驱遣想象的方法,作者以一 诗一文为例,前者强调将作品看作一幅画,后者 强调生出一对想象的翅膀,带领读者驱遣想象理 解作品。两个例子的结构类似,分析方法大致相 同,结构条理清晰,脉络井然。
3. 学会欣赏文艺作品,懂得在欣赏时驱遣想象,感 受作品的艺术美,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重点)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教育家、文学出版 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 称。他终身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代表作有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 川集》《稻草人》等。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新课导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作者观点,在阅读中独 立思考,获得启发。(重点)
2. 关注作者所作的鉴赏范例,了解作者引导我们驱 遣想象欣赏作品的方法,形成能力。(难点)
在想象中睁 开眼来
死盯文字而不 能从文字看出 一幅画来
领会意境
根据景物, 想象画面
海燕
字面理解或 提出问题
在想象中生 出一对翅膀
死盯文字而不能 从文字领会作者 的意境
领会意境
化身海燕, 想象画面
6.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来说明欣赏文艺作品要 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一诗一文为例,文艺类型多样,有代表 性;另外诗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 深入浅出,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进而产生观 点上的共鸣,更好地形成鉴赏能力。
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读课文8—1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论证方法,并说 说我们要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
白蒙蒙的海面上……让暴 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 膀来
5.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是如何阐述驱遣想象的?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字面理解或 提出问题
7.试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强调鉴赏文艺的目的,并说明 唯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在 结构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使文章自然收 束,水到渠成。
深入探究
作者说,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 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 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我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作者的文艺创作,并 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也并不是自 己的所见所感完全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是有所 选择,作想象的安排。我们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 才能走进作者,进入作品的意境,还原他创作时 的思想,才能和作者一样,获取审美的受用。
字词学习
歌谣( yáo ) 桥堍( tù ) 契合( qì ) 驱遣( qiǎn ) 怅然(chànɡ) 拘泥( nì ) 旷远(kuànɡ) 无可比拟( nǐ )
词语解释
【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驱遣】驱逐、赶走。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旷远】广阔辽远。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无可比拟】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 特别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