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06401602 课程学时:36 学分: 2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开课时间:三年级(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纲执笔人:窦亚萍大纲审定人:该课程系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或英语教育专业基础课,适用于已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英语专业学生。

该课程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特点,着重讲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单项语言能力/技能的测试、命题、施考,考试分析,考试信息反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考试流程中主要环节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

2、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在未来教学中如何提高语言测试的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

2、考试总体设计。

3、单项语言能力/技能的测试、命题、施考。

教学难点:1、语言测试的命题,即考试总体设计。

2、语言测试中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以及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预习和自学,辅以课堂讨论、小组作业,互连网材料使用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该课程开设对象为本科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开设一个学期共34学时(17周×2学时/周)。

课程分13个章节完成。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第一章英语测试概述了解 4第二章考试功能及其类别掌握 4第三章考试要素(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掌握 4第四章考试规范的制订了解 2第五章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能了解 4第六章阅读测试掌握 2第七章写作测试掌握 2第八章听力测试掌握 2第九章口语测试掌握 2第十章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了解 2第十一章考试成绩反馈掌握 2第十二章考试成绩分析(1)掌握 2第十三章考试成绩分析(2)掌握 2五、考试方式本课程采取学生独立完成一套试卷的命题方式进行,并制订考试规范(考试大纲),范围涵盖该学期所讲授的全部内容。

中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英语评价测试是小学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学生对英语研究的水平,是评估学生研究表现的重要工具。

本文就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介绍。

一、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的理论1、全面评价原则。

小学英语评价测试应该涵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翻译、拼写等语言技能,通过考查多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核,对学生的英语研究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

2、客观性原则。

小学英语评价测试应该建立在客观、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标准上,使测试结果尽可能地准确可靠。

3、公平性原则。

小学英语评价测试应该公平公正,在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时,不能因性别、种族、仰等因素而有任何偏见。

4、及时性原则。

小学英语评价测试应该及时进行,及时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为教师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供依据。

二、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的实践1、听力理解测试。

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评估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或录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作答,以此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口语表达测试。

测试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采取单词填空、对话表演、口头报告等形式,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以此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读写测试。

测试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可以采取阅读理解、作文、拼写等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和书写,以此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

4、翻译测试。

测试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可以采取汉译英、英译汉等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英语翻译,以此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评价测试既要把握测试理论,又要从实践出发,做到测试内容全面、客观、公平、及时,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研究,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doc

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doc

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案例教学之一:从两份试卷的题型分布看试题类型的变化撰写人:现象:对1983年高考试卷和2002年高考试卷做一个比较,看出两份试卷之间的题型变化:讨论分析:In the long history of language testing, its ideas and methods have been constantly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Generally, testing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language teaching. Generation 1.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and Pre-scientific testing.-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tradition, without guidance of linguistic theory-Language is knowledge:phonetics, vocabulary and grammar-Learning is mastery of knowledge, which involves a lot of memory work. Initiation or creativeness is not emphasized.-No context, situation or irrelevant context or non-authentic situationGeneration 2. Structuralist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ehaviorism) and 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Language is a set of formal system(rules)-Learning is to master skills needed to operate the system, to form language habits, to cultivate right response to stimuli.-Discrete-point tests, meaning is not important, use is not important-No context, no situation-Objective assessmentGeneration 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 psycholinguistic-sociolinguistic testing.-Language learning is to cultivat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linguistic, discourse, pragmatic)-Message-focused, task-based-Integrated skills-Continuous judgment (correctness, fluency, appropriateness)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esting ideas and methods com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language teaching. Here we just take a look at the changing steps in English testing by comparing the test paper of different times in China.附录:1.1983年高考英语试卷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MET1983)一、单词辨音将下列各词,按元音读音,分别写在相应的元音音标后面。

初中英语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英语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直接考试与间接考试 直接考试(direct test) 以适当的形式直接考查学生的某 种知识和技能,如口语、写作等 考试,学生需要直接运用与考试 内容相关的语言技能进行口头和 书面表达。
间接考试(indirect test) 用间接的方式考查知识和技能的 掌握情况,如果用选择题的形式 来考查学生识别作文中的错误的 能力,并据此来判断学生的写作 能力。
分项考试与综合考试
分项考试 分项考试指每道题只考查一个语言知 识点或一个微观语言技能,如辨音题、 和单项选择的语法题等。 综合考试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道 题涉及多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如 阅读、写作、完形填空等。
英语学业评价应该属于什么类型呢? 常模参照-------------------|---标准参照 直接考试-----|-----------------间接考试 分项考试---------------|-------综合考试
三、英语学业评价的内容
英语学业考试应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 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 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听力技能 听力技能指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 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 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 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归 纳、综合,有时还需要根据信息进 行实际操作。
谢谢! 欢迎提问讨论!
初中英语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程晓堂
两点说明
1、英语学业评价至少应该包括两部分: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本讲座主要讨论终结性评价的问题。
2、一线教师为什么需要了解英语学业评 价的理论与实践? (1)了解和把握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2)准确理解英语学业考试命题的指导 思想和命题技术; (3)把日常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选择合适的 教辅材料;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

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

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

The Impact of an Out-of-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Program on Chinese Secondary Learners’ Autonomy and Second LanguageDevelopmentThe background of out- of – class Autonomous ReadingReading ability, as one of the four basic language skill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Reading ability can help students expand their knowledge, improve their reading strategies, and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n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skills. Reading is not onl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s to acquire language, but also a beneficial way to foster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y learning. According to Krashen’s (1982:9; 1985:15) Input Hypothesis, comprehensible input is necessar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ng exposed to a lot of meaningful,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second language input is the key factor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Henri Holec (1981: 3) defines learner autonomy as “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 this ability has “a potential capacity to act in a given situation”. Shu (2011: 5-8), when proposing four basic functions of FLT classroom instruction, emphasizing fostering learner autonomy as one of the major pedagogical objectives.Autonomous reading skill is one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L2 learner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t is also what the L2 teachers exert almost all efforts to build for the L2 learn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out – of – 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to experimental clas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skillsTherefore,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is very necessary. And the extra-curriculum English reading is a good way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Extra-curriculum English reading design with wide range of subjects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can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bility. Thu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learning.Research Questions:1.Does the out- of –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program help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learnerautonomy?2.Can out-of-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program improve participants’ reading proficiency?3.Can out-of-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program improve participants’ reading strategy?4.Can out-of-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program improve participants’general languageproficiency?Research Design:Participants: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115 Level 8 students from Huanan Experimental School,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58 )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7 ). Reading strategies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to promote learner autonomy were also introduced and implemented in and out of their class. Thecontrolled class received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reading.Measurement:(1)Learner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2)Learner autonomy scale(3)Reading proficiency(4)Reading strategy(5)General proficiency(6)Exit questionnaireBefore carrying out the new way of reading, a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the students to gain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subjects’understanding and readiness of autonomy in learning management EFL out- of – class reading. It aims to identify what difficulty the students have, how they read and what their interest really is. questionnaire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Part One includes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 name, age, sex and English Examination Score; Part two contains a number of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on a five-likert scale.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the subjects received the questionnaire presented in Chinese.The Experiment procedure:After a long practice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author found cultivating Junior students’English reading skills only through textbooks can’t satisfy students’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Ju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But English Newspapers such as Times are the supplement to textbook. The newspaper reading progra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nglish class. The program includes two parts: in- class reading and after- class reading.1)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reading materials: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textbooks, English newspapers have the following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up- to – date content, authentic language, various materials close to students’ life etc. It is obvious that Times are excellent reading material for training reading strategies.2) After – class reading is mainly cooperative learning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ive or six), the students can make notes (the important new words, good sentences and rewriting one favourite passage). Moreover, their reading interest is further aroused by means of: enhancing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efficient reading.3) In – class reading (demo – class), the author should establish effective ways of evaluation. In demo- class, th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show their notes about reading newspapers once a week, practice reading strategies, enlarge their own and other student s’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cultural background.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The data collected from questionnaires, pre- test and post – test are analyzed with SPSS (v.22). It aims to test whether th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cultivating the good reading habit. The results are supposed to lead to the following findings:1)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have greater progr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hievement tes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class and the participants’ learner autonomy has been enhanced.2)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y were mor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 demo- class.。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pdf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pdf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英语测试是评估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对于英语测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测试方法和实践经验,并介绍其在教育和职业行业中的应用。

2. 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2.1. 传统语言测试理论传统语言测试理论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测试对象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翻译题等,通过这些题型来评估学习者的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

2.2. 社会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社会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强调对学习者在真实交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关注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注重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 构造验证语言测试理论构造验证语言测试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主义的测试理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测试学习者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评估他们的英语能力。

3. 英语测试的方法3.1. 笔试笔试是英语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考察学习者的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能力来评估他们的英语水平。

常见的笔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和作文题等。

3.2. 口试口试是评估学习者口语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考察学习者的发音、流利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口试通常包括面试和对话两种形式,通过与考官进行实时的语言交流来评估学习者的口语能力。

3.3. 听力测试听力测试是评估学习者听力能力的重要环节。

这种测试方法通过听取录音材料,并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3.4. 阅读测试阅读测试是评估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来评估学习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英语测试的实践经验4.1.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英语测试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浅谈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浅谈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硇理 论与实跬
桂 林理 工 大学 李 磊
[ 摘 要] 随着语言测试学的不断发展与 完善 , 如今我们 已经可 以利用 它的相 关原理来检验一套试题 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新 旧大学 英语四级 考试 的比较 , 言测试 学的角度 , 从语 尤其从信度 与效度两方面阐述 了它对试题的评枯与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语言测试学 信度 效度 评估
引 言
2 世纪 6 年代初, O 0 英语被纳入我国学校教育课程, 英语测试也就随 后开始实行 。起初, 英语测试主要用来衡 量和评价英语教学过程给学 生 在态度 、 知识 、 技能 、 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智力 测试 的目标是某 一时间断 面上学生语言知识 和语言技能的状况 。这种测试 为客观评估学生 的英 语水平 和英语语言能力, 并为不断改进英语 教学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后 来在 相当一段时期 中, 英语测试 除了用于学校英语课程考试 外, 还用于 升学考试 、 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试 、 英语专业人才选用等方面 。近十年 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我 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英 语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 中的作用愈益凸显, 而作为衡量我国大学英语 水平主要手段 的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更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英语测 试理论的指导之下 , 不断地改变着。 英语测试的基本问题与大 学英语 四级的改革 1 . 了解测试 的目的与大外四级分数变革 在设计一套英语试题之前, 设计者 首先要 明确试题 的 目的及用 途 , 根据测试的 目的, 我们可以把语 言测试分 成五种 : 平测试 、 水 成绩测试 、 能力倾 向测试 、 分班测试 、 断测试 。水平测 试也 叫能力测 验或熟 练程 诊 度测验 , 是使用的较多的一种测 验。水平测验测 的是人 的语 言能力 , 而 不管他 的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学 的, 以水平测试不 以课程 、 所 教材 或教 学大纲的内容为基础 , 没有 十分 明确 的内容范 围, 只看被试 的语 言水 它 平如何 , 这是水平 测试最大 的特点 , 也是它 区别于其他测试 的最 明显的 特征 。成绩测试是使用 的最多的测验 , 它是教学 内的测验。成绩测验 的 最大特点是学什么就测什么 , 因此成绩测试 以所学教材为依据 , 内容 其 是教材或教学大纲内容 的一个样本。 能力倾 向测验是教学前 的测验 , 在 我 国还很少见 ,能力倾 向测验的内容大多是被试者没学过的其 目的是 在被试者开始学习一种语言之前 ,了解它是否具有学习语言的潜在能 力。分班测验 又叫安置测验 , 了达到分班安置的 目的 , 为 我们可以先用 分班测验了解 一下新生 的水平 , 根据测验结果 , 把他们分到适当的班里 去。诊断测验是教学 中的测验 ,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 我们用测验的方 式对教学做 出诊 断 , 目的是在教学过程 中及 时发现问题 , 时改进 , 及 以 求得最佳效果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参考《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 求( 试行)所设计的一种全国性 的考试 , 全国各 高校检测 “ 》 供 大学英语 ” 课程的教学质量 。 这项考试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 , 以在某种程度上 所 可以说是一种水平考试 , 由于它主要是用来 回顾 以前 , 紧扣课 程教 但 又 学要求 , 以它也是一种成绩测试或称学业成就测试 , 所 目的是考查学生 对“ 大学英语” 课程所学知识 的掌握程度 。既然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既有 检查所学知识 , 又有体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作用 , 那么老 四级 的百分 制显然无法很好地满 足这两项要求 ,而改革后 的新 四级分数则是通过 加权 、 等值 、 常模转换等数据处理后 , 为均值 50 标准差 7 报道 0、 0的常模 正态分 , 不设及格线 、 取消证 书 , 改发成绩报告单 。报 告单 的总分满分 7 0 各单项分之 和等于总分 。通过分数的改革受试者拿到的不再是一 1, 张笼统 的证书 , 而是一份 内容清 晰、 明了的成绩报告单 , 过它可 以清 通 楚地 了解 到受试 者在听力 、 阅读 、 综合 以及作文中的表现 , 为我们更好 地 了解受试者的水平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 2 . 信度效度与 四级题型的变革

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讲解

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讲解

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讲解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第一章语言教学与测试第一节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理论发展过程1. 第一阶段:前科学语言测试或传统语言测试时期2. 第二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时期3. 第三阶段: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4. 第四阶段:交际语言测试时期5. 小结第二节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关系1. 主仆关系2. 伙伴关系第三节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效应1. 反拨效应理论研究2. 反拨效应实证研究3. 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影响4. 小结第四节提高正向反拨效应的途径1. 学者观点2. 关于实现语言测试对教学的正向反拨效应的两点建议3. 小结第二章语言测试的分类第一节以测试用途为标准的分类1. 水平测试2. 成绩测试3. 分级测试4. 潜能测试5. 诊断性测试第二节以测试构建为标准的分类1. 直接测试2. 间接测试第三节以考察重点为标准的分类1. 分立式测试2. 综合性测试第四节以评分方式为标准的分类1. 主观性测试2. 客观性测试第五节以对测试分数的解释为标准的分类1. 常模参照性测试2. 标准参照性测试第六节语言测试的其它分类1. 交际性测试2. 计算机辅助测试第三章语言测试的开发与设计引言第一节设计阶段1. 明确测试目的2. 选择测试类型3. 测试能力范畴4. 测试对象描述5. 测试内容及范围6. 其它考虑要素①制约条件②信度和效度的平衡第二节操作阶段1. 设计测试主题框架2. 制定工作程序3. 制定测试规范和测试大纲4. 选择测试方式5. 确定测试项目比例6. 阐述考题类型7. 准备试卷的相关文件8. 制订施考操作规定9. 抽样10. 测试命题细目表11. 撰写试卷初稿12. 实施预测、修改试卷、编制试卷最终稿结论第四章语言测试实施第一节施考准备第二节实施测试1. 主持测试2. 组织评分第三节分析测试结果1. 分数计算2. 分数检验和调整第四节评估测试质量1. 按常模的要求分析评估2. 对试题的微观分析3. 对试题的宏观分析第五节反馈测试结果第五章语言测试的信度研究第一节信度的定义第二节信度的种类1. 重测信度2. 复本信度3. 折半信度4. 评分员信度第三节信度的测定方法1. CTS-理论 Classical true score measurement theory : 传统真正分数计算理论2. G -理论 Generalizability theory : 综合归纳理论3. IR -理论 Item response theory : 项目反应理论第四节影响信度的因素第五节如何提高语言测试的信度第六章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第一节效度的概念第二节效度证据1. 表面效度2. 内容效度3. 语境效度4. 构想效度5. 效标关联效度6. 后效效度第三节效度和信度的关系第七章测试项目分析第一节项目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二节适合的干扰项选择第三节项目特征1. 项目难度2. 项目区分度第四节经典项目分析理论和项目反映理论1. 经典项目分析理论2. 项目反映理论第五节测量方法及结果分析1. 常用概念解释2. 易度指数估算项目的难度3. 难度指数计算项目的难度4. 项目反映理论中的项目难度测试5. 速度测试中的项目难度的估算6. 项目区分度的计算7. 项目灵敏度的计算8. 项目反映理论中区分度和难度的关系9. 干扰项第六节项目分析的其他考虑因素第八章听力测试第一节听力理解概述第二节听力测试的理论方法1. 利用图画测听力2. 利用多项选择测试听力第三节听力测试能力界定第四节听力测试任务类型1.信息辨认能力的评价2.对信息转述能力的评价第五节典型听力测试的对比分析1.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2.专业英语四、八级听力测试3.雅思听力测试4. 新托福听力测试第九章口语测试第一节口语的定义第二节口语能力界定第三节口语测试概述1. 口语测试的定义2. 口语测试的发展3. 口语测试的特点第四节口语测试模式1. 直接型口试2. 半直接型口试3. 间接型口试第五节口语测试的方法1. 面试2. 大声朗读3. 重复句子4. 口头报告5. 角色扮演6. 讨论/对话7. 描述和再创作8. 填充表格和对话9. 提问与回答10. 使用图片或图片故事第六节典型的口语考试1. 国内影响较大的口语考试2. 国外影响较大的口语考试第七节口语测试的反拨作用第十一章阅读测试第一节阅读的性质与模式1.阅读的定义与性质2.阅读的模式第二节阅读能力与阅读测试1. 阅读能力的界定2. 阅读测试考察的能力第三节阅读测试中的关键问题1. 规范2. 选材3. 命题第四节常用阅读测试题型第五节国内外重要考试阅读能力的测试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统一考试3.雅思考试4.新托福考试第六节阅读的评价1.阅读理解过程性评价2.阅读理解能力评价第十一章写作测试第一节写作的定义第二节写作测试概述1. 写作测试的定义2. 写作测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写作能力界定1. 写作能力的本质2. 写作能力的划分第四节写作测试的开发和设计1. 设计阶段2. 操作阶段3. 实施阶段第五节写作测试任务1. 写作测试任务类型2. 典型写作测试的对比分析第六节写作测试的评价1. 评价的定义及范畴2. 在写作测试中教师的主要任务3. 写作测试的评分4. 写作测试的评分信度第十二章翻译测试第一节翻译的性质1. 翻译的流派2. 翻译的类型3. 翻译的方法第二节翻译测试原理1. 翻译能力界定2. 翻译测试的依据3. 翻译测试的信度4. 翻译测试的效度第三节翻译测试方法1. 国内外翻译测试现状2. 翻译试题编写原则3. 翻译试题编写过程第四节翻译测试的评分1. 中国内地2. 香港3. 台湾4. 英国第五节翻译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第六节翻译题库建设第十三章词汇测试第一节英语词汇能力1. 词汇能力2. 词汇量3. 词汇运用4. 各项英语测试对词汇能力的要求第二节词汇测试的理论基础1. John Read的词汇测试理论框架2.词汇测试的分类第三节测试词汇的选择1. 语法词和词汇词2. 消极词汇知识和积极词汇知识3. 核心词汇4.词汇测试内容第四节词汇测试的方法1.限制性回答2.匹配题3.词义联系4. 填空题5.多项选择题6. 命题的科学性第十四章语法测试第一节语法的定义第二节语法测试的能力界定1.语法知识2.语法能力第三节语言测试的发展史及语法测试1.语言测试的发展史2.语法测试第四节语法测试规范第五节语法测试的方法1.择答题形式2.作答题形式第六节听、说、读、写、译中的语法测试1.听力中对语法能力的测试2.口语中对语法能力的测试3.阅读中对语法能力的测试4.写作中对语法能力的测试5.翻译中对语法能力的测试第七节国内外重要考试中语法能力的测试1.国内重要考试语法能力的测试2.国外重要考试语法能力的测试第十五章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第一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研究1.Yong Yun 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2. Brian Spitzberg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3. Judith Martin 与Thomas Nakayama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4.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小结第二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概述1. 语言测试发展阶段2.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第三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内容与方法1. 测试文化意识2. 测试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第四节跨文化交际测试题型1. 择答题类评估方法2. 做答题类评估方法3. 个性化答题类评估方法第五节小结第十六章应试策略和技巧第一节听力理解应试策略和技巧1. 听力的重要性2.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3. 听力理解的应试策略和技巧4. 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二节口语应试策略和技巧1. 口语的重要性2. 目前口语存在的问题3. 口语考试应试策略和技巧4. 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三节阅读理解应试策略和技巧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目前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问题3. 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和技巧4.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写作应试策略和技巧1. 写作的重要性2. 目前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 写作的应试策略和技巧4. 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五节翻译应试策略和技巧1. 翻译的重要性2. 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 翻译的应试技巧和策略4. 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1. 引言在全球化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

为了评估和衡量个人的英语能力,英语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测试类型。

2. 英语测试理论2.1. 语言能力维度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能力维度模型。

根据该模型,语言能力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听力:评估个体理解和理解英语听力材料的能力。

•口语:评估个体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

•阅读:评估个体理解和分析英语阅读材料的能力。

•写作:评估个体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2.2. 测试原理英语测试的原理是基于能力理论和信度理论。

能力理论指出,英语能力是一个连续的潜在变量,可以用一个得分来表示。

信度理论关注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英语测试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和非标准化测试。

标准化测试使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和程序,可以进行成绩比较和分级。

非标准化测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评估。

3. 英语测试实践3.1. 阅读和听力测试阅读和听力测试是英语测试中常用的类型。

这些测试将不同难度的材料提供给被试者,评估其理解和分析能力。

常见的阅读和听力测试包括填空、选择和判断题等。

3.2. 口语测试口语测试是评估个体口头交流能力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口语测试包括问答、演讲和对话等。

口语测试可以通过面试、录音或视频进行。

3.3. 写作测试写作测试是评估个体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写作测试包括作文和翻译等。

写作测试可以通过手写、打字或在线方式进行。

4. 结论英语测试在评估和衡量个体的英语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英语测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于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启发,并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

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

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是一门旨在探索英语测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课程。

英语测试与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英语测试与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1.掌握英语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测试原理和方法,学生将了解到测试的主要类型和形式,了解如何编制合理的测试试卷,如何评估测试结果,并学会使用测验软件进行测试。

2.学会评价英语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纠正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了解如何面对和解决不同测试结果带来的不同需求和可能性。

3.了解英语测试的实际应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应用测试成果,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制定英语教学计划。

他们还将了解到如何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如何适应测试变化。

针对这些目标,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将介绍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了解测试的类型和形式,测试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测试试卷。

2.测试技术: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测试软件进行测试,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测验结果报告。

3.测试应用: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如何应对测试环境的变化,如何适应测试失误,以及如何使用测试成果进行英语教学计划制定。

4.测试评价:这一部分将介绍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差,如何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识别测试中出现的匿名测试情况,并如何对学生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总之,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为英语教育和英语测试业提供了一个完整、全面的环境。

学生将了解到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英语测试的编制和评估,并应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提高英语测试的教育水平并提高个人职业发展水平。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解析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解析


Old Testament: Judges (旧约全书:士师记第12章) … Jephthah then called together the men of Gilead and fought against Ephraim. The Gileadites struck them down because the Ephraimites had said, “You Gileadites are renegades from Ephraim and Manasseh.” The Gileadites captured the fords of the Jordan leading to Ephraim, and whenever a suvivor of Ephraim said, “Let me cross over,” the men of Gilead asked him, “Are you an Ephraimite?” If he replied, “No,” they said, “All right, say ‘Shibboleth’” If he said, “Sibboleth,” because he could not pronounce the word correctly, they seized him and killed him at the fords of the Jordan. Forty-two thousand Ephraimites were killed at that time…

第二阶段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或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The Psychometic-structuralist Language Testing 或 Modern Language Testing Phase)

测试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测试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4175课程名称: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Theory & Practice in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适用专业英语(师范)开课学期 1 学分 2 总学时34 理论学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建议教材邹申、杨任明编著者,《简明英语测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外语教师测试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10[2]《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李筱菊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5 (第2版)[3]《英语测试》(New edition), JB Heaton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语言测试要略》)Lyle F. Bachman,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0 3)[5]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语言测试实践》)Lyle F. Bachman & Adrian S. Palmer 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96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英语测试理论与方法》为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

本课程简要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着重讲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针对实例展开讨论,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单项语言能力/技能的测试、命题、施考,考试分析及信息反馈等,旨在了解和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以便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课程概述: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考核办法 22 第一章英语测试概述 43 第二章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24 第三章评价考试的要素 45 第四章考试规范的制订 36 第五章测试评估手段及功能 37 第六章阅读测试 28 第七章写作测试 29 第八章听力测试 210 第九章口语测试 211 第十章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 212 第十一章考试成绩反馈 213 第十二章考试成绩分析(1) 214 第十三章考试成绩分析(2) 2合计34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英语测试概述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基本了解1)英语测试领域里有那些不同的语言测试法?2)在过去的20年中英语语言测试界所关注的热点有哪些?3)当今国内外有哪些著名的考试?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基本内容要求1. 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Four approaches to ELT)1.1. 写作-翻译法(Essay-translation)1.2. 结构主义心理测量法(Structuralist-psychometric)1.3. 综合法(Integrative)1.4. 交际法(Communicative)难点:1)use & usage (交际功能及使用/ 语言的形式和结构)2)criterion-referenced; norm-referenced(标准参照 / 常模参照 )2. 近20年的发展动态2.1. 考试方式的影响 (Test method effect)2.2. 考试分析 (Test analysis)2.3. 考生特征 (Test-taker characteristics)2.4. 对语言能力性质的重新认识(natur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重点)Bachman (1990)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based on the divisibility hypothesis:The language competence, strategic competence, 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附表:(p.6)语言能力的分解3. 当代国内外大规模英语考试3.1. PETS (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3.2. CET (College English Test)3.3. TEM (Test for English Majors)3.4. 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3.5. IELTS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3.6. BEC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补充内容)3.7. GR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补充内容)3.8. GMAT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 (补充内容)讨论题1) 四种英语测试法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我们所了解的大规模考试是否或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测试法?请举例说明。

测试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概要

测试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概要
2. Unistructural: simple
and obvious connections are made, but their significance is not grasped.
SOLO taxonomy
3. Multistructural: a
number of connections may
外语教学与测试的体系
第二代:对语言本身进行研究后,选定教 学和测试的内容。将搭配力最强、使用率
最高、概括力最广的基本形式和结构作为
教学内容和测试内容。
外语教学与测试的体系
第三代:认为教学和测试的内容是体现为 交际行为(communicative activities)的交 际能力。分析学习者的需求(needs analysis),考虑他学习之后应该能够用英语
You won’t succeed ______ harder.
A. if you won’t work B. unless you don’t work
C. unless you work
D. unless you will work
We made a decision ________ there would be rain, we should stay at home. A. that B. if C. that if D. whether
friendly because it uses
electricity than models.
water and
A.less; older .42 /.27 B.less; elder .40m
C.fewer; older
D.fewer; elder
Women

浅谈英语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浅谈英语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7页
五、测试质量评估
效度:经过测试手段得到结果。我们想经过 测试测量是我们想要测量东西,而且仅仅是 想要测量东西,绝对不是不想测量东西。 (比如单词辨音、补全对话——口试; 短 文改错—— 写作。
信度:指结果可信程度或可靠程度。不同时 间测试由不同人阅卷得到结果是相吻合。
第8页
六、评价四种分类方式
要能准确反应不同水平学生学业成就(合 理难度、区分度);
要确定合理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第5页
四、对语言能力界定
第6页
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式强调故意义语 言交流需要语言使用者具备普通社会文化 知识以及语言能力,加上恰当使用交际策 略能力,通过大脑信息处理和人体发声机 制产生话语,同时还要结合实际交际场景 需要。
按照评分方式分
主观性考试与客观性 考试试
按测试结果分
直接考试与间接考试
按测试语言点分 分项考试与综合考试
按考试结果使用和 常模参考考试与原
解释分
则参考考试
第9页
主观性考试与客观性考试
优势
主观 1.考察语言应用
性 测试
能力
题目 2.命题相对简便
3.命题与教学紧 密结合
4.测试结果给教 学提供有用信息
5.测试效度较好
客观 1.可使用多个题
性 测试
目,覆盖面宽
题目 2.对应答内容
缺乏控制 3.容易有阅卷信度
问题
1.仅考察辨认能力, 尤其是选择题
2.间接提供语言能第10页
直接考试与间接考试
直接考试
间接考试
测试结果能够直 测试结果不能直接反应
(素质教育助学丛书 <英语>正在编写中,今秋出版。以新测试理念,尤其是任务型 评价理念指导编写,对我们练习和测试将有积极导向作用。)

教师主导的英语课程评价:理论与应用

教师主导的英语课程评价:理论与应用

教师主导的英语课程评价:理论与应用
本次英语课程的内容丰富且有深度,既延伸了理论的基础知识,又学习了具体的应用文章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有了全面的学习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及时解答同学们对理论知识及写作技巧方面的疑问,并给予适当的点评,以期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实践。

总之,本节课成功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有机结合,让同学们从中受益良多.
对一门英语课程,比如说阅读或写作,教师主导的课程评价非常重要,它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做出最佳选择。

以下列出了教师主导的英语课程评价理论与应用:
理论:
1. 量化分析:让学生熟悉课程中涉及的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文章结构等。

2. 模型参照:帮助学生学习有效的读写技巧,学习有效的拼写、语法等。

3. 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文章,并学习如何去应用文章中的
知识于实际的问题中。

应用:
1. 加强交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评论实施途径,让学生以更有效的方式参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课堂交流。

2. 巩固基础: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回顾有关内容和原理,让学生巩固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

3. 激发兴趣:提出合适的课程话题,让学生可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去学习英语知识。

教师主导的英语课程评价旨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课堂中获益最大,从而尽可能更好的学习英语。

【课题申报】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与实践

【课题申报】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与实践

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与实践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与实践一、立项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是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与实践,以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研究内容1. 分析现有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体系,梳理存在的问题。

2. 探讨高中英语课程评估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3. 设计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论,确立综合评价体系。

4. 开展实证研究,验证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提出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估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多重方法论,以全面、客观地研究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和实践。

五、预期成果1. 构建了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论,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

2. 验证了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

3. 提出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推动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管理。

6、研究周期本研究计划从XX年X月至XX年X月,共计X个月。

7、研究经费本研究所需经费预计为X万元。

具体经费申请及使用细则将在后续提交。

八、研究团队本研究课题由本人担任课题负责人,由若干位久经教学实践的中学英语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协助完成。

九、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科学的高中英语课程评估体系,提升了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同时,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交融,为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是c刊吗

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是c刊吗

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是c刊吗摘要:本文认为小学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应测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测试与评估分为三个步骤,即:定目标、定内容、定方法。

认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让学生测试,又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

认为四年级英语的测试与评估可分为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这两部分,并就如何操作提供了要求。

认为教师应依据实际状况选择使用测试与评估的要求。

最终指出,扫尾工作也是测试与评估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也应做好。

关键词:测试与评估偶然性客观公正听力理解口头表达测试与评估不仅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而且还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因为通过测试与评估,教师能发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诊断学生在哪些方面简单犯错误,教师可据此改良、调整教学打算、教学方法,还能知道具体某个学生的学问欠缺,以便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而学生为了要通过测试与评估,他们就得复习功课,使学问系统化,而且测试后,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的学问没有把握,他就能有目的地去学习。

Ⅰ.测试与评估的指导思想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水平属于一级,它一般只测口试,不测笔试。

我们以往的口试只是问学生几个简洁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就行,或是让他们唱唱英语歌、背字母表等。

教师提的问题,侧重于机械地测试学生的语言形式的把握,笔者认为这样做是不行取的,应当测试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为这样的测试对教与学都能产生主动的影响。

Ⅱ.测试与评估的三个步骤.定目标指的是教师要明确社会的要求,知道为什么人而举行测试,受测者又是什么人,要通过测试到达什么目标,了解什么状况。

B.定内容指的是规定测试所要覆盖的内容范围,教师要明确本次测试的内容,这样就不会超纲,超过学生如今的实际水平。

C.定方法指用什么方法来测试。

教师要做的事情涉及到测试的设计与目标确实定,包括命题、制卷、施考、评卷以及数据的利用等等。

Ⅲ.测试与评估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测试与评估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偶然性因素,它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1.命题本身就包含偶然性因素。

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案例教学之一:从两份试卷的题型分布看试题类型的变化撰写人:邹凤群现象:对1983年高考试卷和2002年高考试卷做一个比较,看出两份试卷之间的题型变化:讨论分析:In the long history of language testing, its ideas and methods have been constantly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Generally, testing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language teaching. Generation 1.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and Pre-scientific testing.-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tradition, without guidance of linguistic theory-Language is knowledge:phonetics, vocabulary and grammar-Learning is mastery of knowledge, which involves a lot of memory work. Initiation or creativeness is not emphasized.-No context, situation or irrelevant context or non-authentic situationGeneration 2. Structuralist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ehaviorism) and 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Language is a set of formal system(rules)-Learning is to master skills needed to operate the system, to form language habits, to cultivate right response to stimuli.-Discrete-point tests, meaning is not important, use is not important-No context, no situation-Objective assessmentGeneration 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 psycholinguistic-sociolinguistic testing.-Language learning is to cultivat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linguistic, discourse, pragmatic)-Message-focused, task-based-Integrated skills-Continuous judgment (correctness, fluency, appropriateness)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esting ideas and methods com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language teaching. Here we just take a look at the changing steps in English testing by comparing the test paper of different times in China.附录:1.1983年高考英语试卷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MET1983)一、单词辨音将下列各词,按元音读音,分别写在相应的元音音标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imuli. LDAYtRyK -Discrete-point tests, meaning is not important, use is not important Zzz6ZB2L -No context, no situation -Objective assessment
Generation 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 psycholinguistic-sociolinguistic testing. dvzfvkwM
completion
some extent message
Reading
Integrated
message
communication
comprehension
System
1st generation 1st generation 1st generation
st
1 generation
1st or 2nd generation
3st generation
2nd generation
1 / 29
6 writing
Integrated
Code
communication
rd
and correctness
3
message
generation
讨论分析:
In the long history of language testing, its ideas and methods have been constantly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Generally, testing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language teaching.b5E2RGbC
-Language learning is to cultivat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linguistic, discourse, pragmatic) rqyn14ZN -Message-focused, task-based -Integrated skills -Continuous judgment (correctness, fluency, appropriateness) EmxvxOtO
integrated
Focus
Assessment
message
communication
Code and communication message
Close test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of-reading
Discrete and Code and
integrated
creativeness is
not emphasized.5PCzVD7H
-No context, situation or irrelevant context or non-authentic situation jLBHrnAI
Generation 2. Structuralist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ehaviorism) and 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 xHAQX74J -Language is a set of formal system(rules) -Learning is to master skills needed to operate the system, to form language habits, to cultivate right response to
treatment
Sound
discrete
code
correctness
identification
Spelling
discrete
code
correctness
Pair matching discrete
code
correctness
Sentence
discrete
pattern transfer
st
1 generation
1st generation
Close to 3rd generation
2. MET 2002 No. 1 2
3 4 5Itຫໍສະໝຸດ m typeListening comprehension Use of English knowledge
Skills treatment integrated
Generation 1.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and Pre-scientific testing. p1EanqFD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tradition, without guidance of linguistic theory DXDiTa9E
课程: 英语测试与评估:理论与实践 案例教学之一 :从两份试卷的题型分布看试题类型的变化 撰写人 :邹凤群
现象:对 1983 年高考试卷和 2002 年高考试卷做一个比较,看出两份试卷之间的题型变化:
1. MET1983 No.
1
2 3 4 5
6
7
8
Item type
Skills
Focus
Assessment
-Language is knowledge:phonetic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TCrpUDG
-Learning is mastery of knowledge, which involves a lot of memory work. Initiation or
message
discrete
code and
message
Code and Code and
integrated
message
communication
correctness
Correctness and
System
3st
generation
1st generation
rd
to
3
generation 3st generation
code
correctness
Grammar
discrete
code
correctness
(MC)
Verb
(gap Integrated to Code and correctness
filling)
some extent message
Sentence
Integrated to Code and correct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