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6导体的电阻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

2.6 导体的电阻(1)实验探究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长度l、横截面积S、电阻R的测量及方法长度l:用mm刻度尺测;横截面积S: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或用累积法测直径;电阻R:伏安法。
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注意两点,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电流变的接法选择。
请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并请一位同学把电路图画到黑板上,并及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评价。
教师:我们本节需要把每一和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都测量出来吗?学生:不需要。
教师:我们本节课定量研究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并且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关系,因此,我们做一个对比试验就可以达到目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电路图:a 和b :横截面积、长度相同,长度l之比为1:2a 和c :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S之比为1:2a 和d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①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教师: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征,电压之比就是电阻之比②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师:分别测量a、c两端的电压,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从而得出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③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教师:分别测量a、d两端电压,得出电阻和材料的关系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结论: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还和导体的材料有关(2)理论探究1.理论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2.理论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3.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材料的关系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方法,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学生:假设有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入电路,总电阻是原来的N倍,导体总长度也是原来的N倍,可见,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成正比;学生: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每个电阻横截面积都为S,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是原来的N分之一,而横截面积是原来的N倍,可见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学生:刚才的实验中,不同材料,相同的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不同,可见导体的电阻还和材料有关。
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课堂导学案

初中物理 九年级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41 [上节知识回顾]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
公式为:__________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导学目标]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课堂导学]1.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___________,可以得出计算电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2.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______,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电阻的______,然后根据__________计算出导体的阻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法。
3.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电路(请画在右边的方框中,并连接实物电路图).5)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6)计算出的每次测量的电阻值,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______(相同/不同),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可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Ω5.其它事项1)部分器材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电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_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在______________位置3)实验时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值.[课堂导练]1.将下列元件连成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如果在实验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V ,电流表的42 示数为____A ;灯泡的电阻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的测量》 导学案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
2、掌握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会使用常见的电阻测量仪器,如欧姆表、伏安法测电阻等。
4、能够分析实验误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
5、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3)实验误差的分析与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1)伏安法测电阻中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
(2)电表改装原理及对电阻测量的影响。
三、知识回顾1、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电阻的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1 kΩ =1000 Ω,1 MΩ =1000 kΩ3、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 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 R 成反比,即 I = U/R 。
四、电阻测量的方法1、欧姆表法(1)欧姆表的结构欧姆表由表头、电源、调零电阻和测量电阻等部分组成。
(2)欧姆表的原理欧姆表是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当红、黑表笔短接时,调节调零电阻,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刻度处,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对应的电阻值为零。
当红、黑表笔间接入待测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3)欧姆表的使用方法①机械调零:使用前,先检查表针是否指在左端零刻度处,若不指零,应调节机械调零旋钮,使指针指零。
②选挡:估计待测电阻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挡位。
若无法估计,则应从大量程开始试测,直到指针指在表盘中央刻度附近,此时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③欧姆调零:选好挡位后,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刻度处。
④测量:将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读取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乘以所选挡位的倍率,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⑤换挡:测量结束后,若需要更换挡位,必须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导学案1—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预习案预习目标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预习内容预习教材62~67页,思考下列问题:1. 如何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2. 用实验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预习检测1. 1.游标卡尺: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mm.螺旋测微器: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 前进或后退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2. 在下列测量长度的仪器中能够精确到0.01mm的是()A.毫米尺度B.10分度游标卡尺C.20分度游标卡尺D.螺旋测微器3.毫米刻度尺测金属丝的长,如图读数正确的是()A.61.0cmB.61.00cmC.60.1cmD.60.10cm4.螺旋测微器测测金属丝直径,两个读数都正确的是()A.1.398mm 5.149mmB.0.40mm 2.15mmC.0.398mm 2.149mmD.0.898mm 2.649mm探究案学习目标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课堂探究考点: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仪器的读数的基本规则:1.判定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2.测量仪器的最大测量误差是最小分度值的一半.3.估读到误差所在位.毫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最大误差0.5mm. 测量时应精确到1mm,估读到0.1 mm.【64.9mm】主尺:单位是cm,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精确度:1/10mm(0.1mm)20分度游标卡尺的原理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它们的总长等于19mm,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分度与主尺的最小分度相差0.05mm,当左右测脚合在一起,游标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重合时,只有游标的第20条刻度线与主尺的19mm刻度线重合,其余的刻度线都不重合。
(导学案)电阻的测量

课时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探究点一测量导体的电阻1.实验目的: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电池组、待测电阻、单刀开关、电流、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画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处;(3)闭合开关,调节滑片,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4)计算导体阻值;(5)求电阻的阻值的平均值。
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知识链接:①注意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
①闭合开关前,明确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哪些数据?①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过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止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实验带来误差。
①测量次数一般在三次或四次左右。
探究点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2.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解:如图。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B(填“A”或“B”)端。
小青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1.8V,计算出的电阻值为9Ω。
(4)小青仅把这一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不合适,理由是: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如图丙所示,是其他两组同学根据测得数据作出的I—U图象,分析图象可知R a <R b(填“>”、“<”或“=”)。
(6)小珍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到C、D(或A、B)接线柱。
(写出一种即可)探究三特殊方法测电阻(略)当堂练习1.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小明对图象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其电阻值为10ΩC.若甲和乙并联,电压为1V,则干路电流为0.4AD.将甲和乙串联,电流为0.4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2.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①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①U图象如图所示.如果R1①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①R并的I①U图象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B.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C.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D.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均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利用下列电路图能够测出待测电阻R x阻值的是A.B.C.D.4.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的是A.B.C.D.5.做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实验中发现电压表已经损坏,那么能否借助一个稳压的电源,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加上桌面上原有仪器,测出一个未知阻值R的电阻呢?要求是:1、可以增加导线和开关;2、电路连接好后不能改变元件的位置.”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提出了以下方案,请你分析一下,其中可行的是A.B.C.D.6.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要求两表的量程选择适当,这个适当指的是________;实验时,电表的表盘要正对自己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每次读数后都要及时断开开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导体的电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了解电阻测量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尊重实验数据,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及其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阻概念讲解、影响因素分析、实验演示等)。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滑动变阻器、温度计等)。
•教科书、教辅资料及学生预习材料。
•实验报告模板和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具体因素,验证理论预测。
•归纳总结法: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不同材质和粗细的电线,提问“为什么这些电线在传输电流时会有不同的热效应?”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导体中传输时遇到的阻碍——电阻。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为引入电阻做铺垫。
新课教学1.电阻的概念:•定义电阻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
•讲解电阻的定义式R=U/I,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2.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理论探讨:引导学生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方面思考可能影响电阻的因素。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
4. 能够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重点:
1. 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2. 如何计算导体的电阻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实验材料:导体样品、电阻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示意图引出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导体的电阻(15分钟)
1. 讲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及其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2.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三、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20分钟)
1. 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自行组装实验仪器,并测量导体的电阻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计算导体的电阻值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拓展性的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馈:
通过作业批改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导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物理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11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学习目标1.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学会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
2.理解测量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学会测量导体的电阻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3.通过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测量电阻等过程,形成自觉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谨慎操作习惯。
预学案一、游标卡尺:阅读教材62、63页并填写1.结构:A 、B 、C 、D 、E 、F 。
2.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mm。
3.精度:对应关系为10分度mm,20分度mm,50分度mm。
4.读数: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x(即主尺上最靠近游标尺0刻线左侧的毫米数),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尺的格数K,则读数结果为。
注意:(不需要估读,保留到分度值本位)(1)10分度:主尺读数(换成mm)+游标尺对齐格数×mm (保留mm的十分位)(2)20分度:主尺读数(换成mm)+游标尺对齐格数×mm (保留mm的百分位)(3)50分度:主尺读数(换成mm)+游标尺对齐格数×mm (保留mm的百分位)二、螺旋测微器:阅读教材64、65页并填写1.结构:A 、B 、C 、D 、D 、E 、F 、G 。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mm,而可动刻度E上环绕一圈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mm。
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固定刻度B上读出整半毫米数x,可动刻度E上读出不够半毫米部分L(估读一位),则读数结果为。
三、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阅读教材65、66页并填写电阻率是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2.6导体的电阻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5高中物理 2.6导体的电阻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学习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知道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重点、难点1、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 对电阻定律的掌握自主学习: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是由导体 决定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 有关;跟它的 有关;跟它的 有关。
2.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 ;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
表达式R= ,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3.各种材料的电阻率 都随温度的变化而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而有些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
自主检测:1.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率L RS=ρ对于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来说,它的电阻率()A.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B.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跟导线的长度成反比D.由所用金属材料的本身特性决定2.电路中有一段金属丝长为L ,电阻为R ,要使电阻变为4R ,下列可行的方法是( )A.将金属丝拉长至2LB.将金属丝拉长至4LC.将金属丝对折后拧成一股 D .将金属丝两端的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3.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每段的电阻率是原来的31B.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2013级高二物理选修3-1 使用时间2014---10 班级: 姓名: 小组:——————装———————订——————————线—————————————《 导体的电阻 》探究案主备人:张翠霞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 领导签字:樊向东合作探究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可以采用 法。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主题: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理解导体的电阻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3. 理解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2. 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3. 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4. 导体电阻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导体电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的作用及重要性。
2. 讲解(15分钟):介绍导体电阻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导体电阻计算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方法及应用技巧。
4. 实验(20分钟):进行导体电阻实验,观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总结规律。
5. 总结(5分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导体电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
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课后作业:
1. 思考导体电阻与导线截面积的关系;
2. 计算一根铜导线的电阻,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导线长度为2m,截面积为0.5mm²。
拓展延伸:
1. 了解超导体的特性及应用;
2. 探究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例如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计算。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导体的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电阻定律》--精编

《电阻定律》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能叙述电阻定律,写出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能说出金属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各材料的电阻率表格,培养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1、培养热爱科学,激发努力探索未知的激情。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是由导体 决定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 有关;跟它的 有关;跟它的 有关。
2、 如何测电炉丝的横截面积S 、长度L 及电阻R?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探究方案一(实验法)在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中保持其中两个不变,比较第三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 法) (1)比较a 、b 导体 结论1: (2)比较a 、c 导体 结论2: (3)比较a 、d 导体 结论3: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 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 比、还与 有关。
探究方案二(逻辑推理法) 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论:电阻正比于 、反比于 。
三、电阻定律1、内容: 。
2、表达式:R= ,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 有关,是表征 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3.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而有些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
【典型例题】例1、用电表测得一盘铜导线的电阻为R ,称得它的质量为m ,已知铜的密度为d ,电阻为,求铜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例2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10 cm ,bc=5 cm ,当将A 与B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 A ;若将C 与D 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4 AB.2 AC. 1/2 AD. 1/4A年级班级 姓 名 科目 课型 课题 课时 高2015届物理新授2.22【巩固练习】1、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率LRS=ρ对于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来说,它的电阻率( ) A.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 B.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跟导线的长度成反比D.由所用金属材料的本身特性决定2、电路中有一段金属丝长为L ,电阻为R ,要使电阻变为4R ,下列可行的方法是( ) A.将金属丝拉长至2L B.将金属丝拉长至4LC.将金属丝对折后拧成一股D.将金属丝两端的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3、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合金丝,横截面的直径为d ,电阻为R ,如果把它拉成直径为4d的均匀细丝,电阻值将变为( ) A .16R B .16R C .256R D .64R4、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将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B.若将a 、d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C.若将b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D.若将a 、b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不变5、有一只灯泡的灯丝断了,通过转动灯泡灯丝接通,再接入电源后,所发生的现象及其原因是( )A.灯丝电阻变小,通过它的电流变大,根据P=I 2R ,电灯变亮B.灯丝电阻变大,通过它的电流变小,根据P=I 2R ,电灯变暗C.灯丝电阻变小,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R U P 2=,电灯变亮D.灯丝电阻变大,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RU P 2=,电灯变暗6、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nL,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A.nR)1n (- B.nR C.)1n (nR- D.nR7、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 A.1:4 B.1:8 C.1:16 D.16:l8、甲乙两条铜导线质量之比M 甲:M 乙=4:1,长度之比为L 甲:L 乙=1:4,则其电阻之比R 甲:R 乙为( )A .1:1B .1:16C .64:1D .1:649、有四个阻值为R 的电阻全部使用,经过不同组合可以获得不同阻值的等效电阻,下列阻值中可以获得的阻值为( )A.4RB.2RC.RD.0.6R10、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A 和B ,如果把导线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线B 对折后拧成一股,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______,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 A :q B 为______11、已知铜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铂的电阻率随温度有明显变化,锰铜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则在下列空格处填上合适材料:连接电路的导线用______,电炉的电阻丝用______,电阻温度计用______,标准电阻用______12、两导线长度之比为1∶2,横截面积之比为3∶4,电阻率之比为5∶6,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13、为了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A 、B 是两片面积为1cm 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d =1cm ,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一定的电压U =6V 时,测出电流I =1μA ,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14、一只鸟站在一条通电的铝质裸导线上(如图所示),导线的横截面积为185mm 2,导线上通过的电流为400A ,鸟的两爪间的距离为5cm ,求两爪间的电压.。
高中物理_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目的:学生复习串并联知识,为设计电路和连接电路做准备)2、学生利用现有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展示。
教师提问:(1)测量哪段电阻?(2)怎样改变电阻丝的长度?导线应该接在哪些位置?(3)学过哪些测电阻的方法?怎样做才能使结果更准确?(4)怎样进行数据处理?(提问目的:引导学生清楚实验怎样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及数据处理)学生画电路图.(伏安法测电阻)3、PPT展示实验中需要注意事项.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和两个大组组长分别巡视,对有问题的小组予以适时指导.5、各组展示,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展示前,要求两位大组组长巡视,派出小组展示.学生展示:(1)所用电阻材料?(2)得到的实验结论?(3)哪些操作可能引起误差?(教师点评: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学生在操作中的不当之处指正)得出实验结论,引进比例系数K得到等式.三.理解电阻率1、学生利用所采集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材料的K值.(得到结论:同种材料,K值相同.不同材料,K值不同.K与材料有关.)(目的: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印象深刻,并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PPT展示不同材料的电阻率数值,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3、超导现象的介绍,荷兰物理学家海克.昂内斯所做的突出贡献.(目的: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率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温度有关.另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四.导体的电阻1、电阻定律内容2、表达式3、电阻率的理解:(1)与材料有关(2)与温度有关五.应用电阻定律1、解读电路元件微型化.应用具体的模型,得到体积相差很大的电阻阻值相等,并分析利弊.2、根据所剩时间,教师调控练习题目,及布置作业理论探究.六.当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1)知识收获(2)实验素养提升(3)小组合作,总结本堂课.3.学生在实物连接和数据处理时所处问题及时记录并帮助解决.4.电阻率的计算尽量准确.5.习题处理注意把握时间.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1.知道欧姆定律不是电阻的决定式,并简单知道什么因素能影响电阻的大小(定性)2.前面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知道了控制变量法为高中物理解决多变量问题重要的实验探究方法。
高中物理中导体的电阻教案

高中物理中导体的电阻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导体的电阻是什么,了解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阻相关知识,引出导体的电阻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1. 导体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
2.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计算导体电阻的公式:R = ρ * (L/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长度,A为横截面积。
第三步: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电路搭建实验,观察不同导体材料、长度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计算导体电阻的公式。
第四步: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通过给定的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率来计算电阻。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第五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导体电阻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业: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扩展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不同导体材料的碎片(如金属、木头、塑料等),并用万用表测量它们的电阻,观察不同导体的电阻有何异同。
评估:课堂上的参与和练习的完成情况。
高中物理《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二年级【教学内容】本节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重要规律和一个学生分组实验。
主要研究欧姆定律、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及电阻率的表达式。
【教材分析】《导体的电阻》是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位于电源与电流之后,导体电阻率测量实验之前。
对于前课,电阻是联系电压与电流的纽带,对于后课,电阻定律引出了导体电阻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电阻率的测量奠定基础。
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电阻和电路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电阻的阻碍作用理解可能不够深刻。
本节要让学生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深入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能通过实验得出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关系,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需要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必修一、二的学习中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因此设计实验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通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理解电阻的阻碍作用,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计算和比较电阻的大小,理解电阻率的概念;科学思维:能从定量角度进行科学推理,找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论证能力;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掌握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领悟实事求是的物理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示、问题讨论法、归纳总结【教学重点】电阻的定义及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体会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准备】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材、PPT、多种规格电阻丝、超导视频【教学过程】情境,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为什么安然无恙?你对此有什么猜想呢?带着这个问题和你的猜想,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电阻》 导学案

《电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2、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常见电阻值的大小。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
4、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5、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电阻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欧姆定律的应用。
2、难点(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理解电阻的本质。
三、知识讲解(一)电阻的概念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些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而有些导体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比如,铜导线很容易让电流通过,而橡胶则几乎不让电流通过。
为了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电阻这个物理量。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流就越不容易通过;电阻越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电流就越容易通过。
(二)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Ω = 1000 Ω,1 MΩ =1000 kΩ = 10^6 Ω(三)常见电阻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阻值。
例如,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其电阻通常在几欧姆到几十欧姆之间;家庭电路中的电线,电阻很小,一般在零点几欧姆以下;而一些电子元件,如电阻器,其电阻值可以从几欧姆到几十兆欧姆不等。
(四)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从而导致电阻的大小不同。
一般来说,银、铜、铝等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好,电阻较小;而橡胶、塑料、陶瓷等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差,电阻较大。
2、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的长度越短,电阻越小。
3、横截面积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温度大多数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金属导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导体的电阻
【学习目标】
1.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计算,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自主预习】
1.电阻定律的表述: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公
式:
L
R
S
ρ
=.对于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_______,只与导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电阻率ρ的意义:.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1m长、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电阻值.材料的电阻率越小,说明其导电性能越好.电阻率的单位:,符号是Ωm.电阻率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成电阻温度计,但有的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制成标准电阻.
【我的困惑】
【要点突破】
【典例剖析】
【例1】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横截面积之比为4∶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
A.8∶1 B.4∶1 C.1∶1 D.1∶4
【例2】对于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制作标准电阻
C .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 0,则任一状态下的U I 比值不变
D .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
【达标检测】
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每段的电阻率是原来的
31 B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
D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2.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n
L ,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A .n R )1n (- B .n R C .)
1n (nR - D .nR 3.甲乙两条铜导线质量之比M 甲:M 乙=4:1,长度之比为L 甲:L 乙=1:4,则其电阻之比 R 甲:R 乙为
( ) A .1:1 B .1:16 C .64:1 D .1:64
4.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 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
A .9 Ω
B .8 Ω C.27 Ω D .3 Ω
课后练习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将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
B .若将a 、d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
C .若将b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
D .若将a 、b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不变
2.有一只灯泡的灯丝断了,通过转动灯泡灯丝接通,再接入电源后,所发生的现象及其原因是( )
A .灯丝电阻变小,通过它的电流变大,根据P=I 2
R ,电灯变亮 B .灯丝电阻变大,通过它的电流变小,根据P=I 2R ,电灯变暗
C .灯丝电阻变小,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R
U P 2
=,电灯变亮 D .灯丝电阻变大,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R
U P 2
=,电灯变暗 3.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A 和B ,如果把导线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线B 对折后拧成一股,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______,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 A :q B 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