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aa6c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7.png)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矿山是地球资源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1.土地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大片土地被破坏。
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表面通常呈现出裸露的状态,失去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土壤质量下降,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特别是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3.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往往改变了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合理规划和布局在开采矿山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布局,合理分配矿区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周围的土地资源。
需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采取措施减少土地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2.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重新植被、修复地表结构,恢复土壤功能,达到原有生态环境的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覆盖等方式,有效减少土地的裸露度,减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地资源。
3.加强监测和预警针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防。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地质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4.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探索绿色环保的开采方式,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通过技术研究,寻求创新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式,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报告》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7f85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d.png)
政府应加强公众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决策过程,并加强社会监督,让 公众了解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效果,以推动矿山环境治理工作 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与成果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识别与评估
针对不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其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危害程度等。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土壤、水、空气、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技术
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治理技术,以及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技术等。
国内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案例
山西焦煤集团
山西焦煤集团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土地复垦、生 态修复和废水处理等。集团还引入了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 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矿
霍林河露天矿采用了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等措施,使采矿区得到了有效治理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支持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使采矿 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 理和研究现状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方法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的实践案例
0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概述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定义
详细描述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治理方法涉及土地复垦、地质 灾害防治、水资源保护和土壤修复等多个方面。土地复 垦是指将废弃矿山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以实现生态和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则主要是针对矿山开 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现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 行治理。水资源保护主要是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 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a25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地质环境相关的各种难题。
这些问题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性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对于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1. 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地基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土质不均匀、地下岩石裂缝等。
2. 地质灾害问题: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3. 地下水问题:包括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渗漏等。
4. 岩爆问题:在隧道、地下开挖等工程中,遇到岩爆问题会对人员和设备安全产生威胁。
二、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地质资源等的存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
2.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不过关、资源过度开采等也是导致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策略1. 前期调查:在工程建设前,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评估,准确了解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可能引发的隐患。
2. 合理设计: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避免在危险区域进行建设或尽量减轻地质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3. 施工技术控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参数,加强施工管理,防止因不当操作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4. 监测预警: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地质数据,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
5.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应对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 合理利用与保护: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四、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控制策略的现状及展望目前,对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策略,国内外多有相关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手段。
比如在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有土石方加固、灌浆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等。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7298a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7.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在推动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也引发了大量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包括土地沉陷、地面塌陷、土地退化、地裂缝等,这些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土地沉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下开发和地面工程施工,会改变地下水位和土地结构,导致土地沉陷。
尤其是在地下水过度抽取和地下钻探挖掘时,土地沉陷现象更加严重。
土地沉陷不仅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也会影响水系和环境的稳定,给城市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地面塌陷地下水和地表水流域的改变,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填埋和挖掘行为,都会导致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仅给城市交通和民生带来隐患,也会对建筑物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3. 土地退化城市建设所使用的土地,通常会被大量覆盖和改变,这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土地的退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也导致了土地的保水和保肥性能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4. 地裂缝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地面工程和地下钻探挖掘破坏了地下岩石和土壤的结构,导致地裂缝的产生。
地裂缝的增多不仅导致了土地的塌陷和破坏,也会影响城市的建筑和交通设施的稳定。
二、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测量。
包括地下水位、土地结构、地面沉陷、地面塌陷等方面的监测,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开发,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以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
尤其是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和土地的安全。
3. 强化规划管理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地下钻探和地面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地质环境敏感区域,需要进行严格的管制和管理,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88b6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7.png)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一、绪论地质环境工程是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评价、预测、设计及环境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环境问题,包括水文地质、地面沉降、自然灾害、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
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部分,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1. 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危害的现象或事件。
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洪水等。
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价,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探讨其可能产生的规模、频率、影响范围等,为防治提供依据。
2. 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而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综合评价,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多种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估地下水的受污染程度和扩散规律,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3. 土壤污染评价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超出一定标准或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进行土壤污染评价,需要调查土壤的地质特征、化学性质,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和程度,评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土壤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4. 地面沉降评价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可能会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进行地面沉降评价,需要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评估地面沉降的程度和速率,为地面沉降的防治提供依据。
1.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包括预测预报、减灾避险和工程治理等方面。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价,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测预报措施,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减灾避险措施或进行工程治理。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包括源头控制、污染治理和修复、合理利用等方面。
米脂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浅析
![米脂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77515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8.png)
米脂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浅析摘要:米脂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单一,已开采利用的矿种主要是煤炭、岩盐、建筑用砂岩和砖瓦用粘土。
区内矿产开发利用历史久远,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在早期开采时,因技术落后,生态保护意识差,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山所在区域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分析矿产资源概况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对米脂县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简单分析,为今后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变化趋势;米脂县0 前言米脂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单一,已开采利用的矿种主要是煤炭、岩盐、建筑用砂岩和砖瓦用粘土。
其中,天然气、煤层气等矿产资源储量潜力巨大。
上世纪80年代末之前,全县矿产以民采为主,规模小,产量低,后经当地政府组织集体开采,开采面积、点位渐渐增多,形成小规模开采。
随着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原有集体开采的基础上设置矿权,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矿,促进矿山企业依法开采、守法经营,引导矿山企业走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经营路子,对不符合办矿条件以及资源枯竭的矿山依法关闭,为全县矿业秩序根本好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前期私人企业进入矿业开发领域,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的矿业开发,积累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遗留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极为严重,个别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当地自然保护区、景观区、重要交通干线以及河流湖泊,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1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米脂县境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等方面。
(1)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产生的灾害性地质作用。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1cb827ed630b1c58eeb507.png)
二 、 质 灾 害与 渐 进 性地 质 环 境 问题 的联 系 地 1 同一 地 区地 质 灾 害和 渐进 性 地 质 环境 问题 可 以并存 . 在
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是错综复杂的, 雅
种地质环境 问题可 以有 多种成 因 ,一种地 质 丌 作用或人为活动可 以引发 多种不 同的地 质环境 问题 ,而一种地质环境 问题 的出现 又有可能 为 另一种 问题 的发生创造条件 。地质灾害 与渐进
号异常带恰与北东向断层 重合 , 位于推断的闪长岩体西侧 。此处 良好的效果 , 在实际生产 中含碳 质岩石对其干扰较 大 , 区激 但 本 地表有土门岭组地层 出露。Ⅱ号异常带在推断 的花 岗闪长岩与五 化异常较高还 比较好分辨 , 有些地 区则与矿化异常混淆 , 以分 难 道岭组地层接触带西侧 , 并与两高阻带相 夹的低阻带相吻合 。Ⅲ 辨。可见 高极化率低 电阻率不一定是与矿有关 的异常 , 不应过分 号异 常带处在土门岭组地层 中, 推断土门岭组地层 中有含碳岩石 相 信单 一方法的效果 , 在实际生产 中加 以重视 , 应 与地 质相结合
根据高精度磁测磁场的划分进行了地质 岩层 和侵入岩 的划分 , 在 言南深北 浅。
磁场发生突变的部位 , 且这 些部位又存在线性 分布规律时 , 划分
为断层线 。本区共划 了北西向三条 , 北东 向一条 , E 一条 。 I 南 向
激发极化法 和高精 度磁测在本地 区得 到很好的应用且取得
外动力地质作 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展 , 人类活动对地 较 快 。
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 愈大的影 响。因此 , 在形成
三、 结论
一
赵
地质灾害的动力 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 地球表层 系统 的作用 , 即人 为地质作用。 只有对人类生命 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 的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464ff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2.png)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提纲:1.工程地质基础分析2.建筑环境地质问题3.环境异常情况与应对策略4.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5.建筑高层结构稳定性分析1.工程地质基础分析在环境工程中,工程地质基础分析至关重要。
它涉及到环境工程中各种不同建筑项目的地质要素,例如建筑物的基础、水资源、输送管道、土地变化等等。
工程地质基础分析的过程包括:对地质环境进行实地观察,收集已有资料,进行地质与地形图的分析等等。
此外,还要对环境影响手段的选择和管理进行评估和确定。
2.建筑环境地质问题在建筑环境中,地质问题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些问题包括:地面沉降与建筑物淤塞问题、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山地地坑引起的地质灾害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环境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此外,还需要强调预防措施,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3.环境异常情况与应对策略在环境工程中,异常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水电站的运行中常常遇到洪水、滑坡等不正常的环境情况。
为应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例如采用应急处理程序,制订紧急预案、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等等。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工程的特殊性,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把握应对策略。
4.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是环境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需要进行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
这种分析涉及到地球物理特征、火山活动、海啸等因素。
在分析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手段,并充分考虑经验知识和科学数据。
5.建筑高层结构稳定性分析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抗风能力,以保护公众安全。
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计算机模拟、三维技术等等,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案例:1. 洪水灾害2007年8月,重庆地区遭受旱灾袭击。
由于长时间的干旱,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随即来到并摧毁了整个城市。
洪水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环境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fa2b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3.png)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地下岩石中,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着重要的补给。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地下水资源是指存储在地下岩石中的水,主要包括自然补给的地下水和工程补给的地下水。
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蓄水量大、水质稳定等优点,是重要的水源之一。
地下水资源对于灌溉农田、供应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和合理规划。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湿地干旱化、泉水断流等问题,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
地下水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地下水污染十分重要。
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导致地下水位波动、地表沉陷等环境地质问题。
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减少地下水动态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解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加强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
通过系统监测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参数,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
推动节水技术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降低地下水位下降的风险。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立法与监管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立法与监管措施,规范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行为,严禁超采、恶性竞争等行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并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结语地下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2506c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e.png)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班级:064111姓名:***学号:***********一、三峡工程基本概况1.1总体建设三峡大坝又称三峡工程、三峡水利电。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2.2三峡工程岩基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一晚元古代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
变质岩系有岭岭群(23亿年)、神农架群(13.3亿年)和马槽园群(9.6亿年)。
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一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8.3亿一7.5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
此外,南部相邻地区武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亿一8亿年)。
2.3运输通航、电力供需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为三峡航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给国家的电力输送贡献了很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保障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二、三峡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2.1地质岩性三峡地区地层自老至新出露比较全,除缺失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石炭系上统和第三系外(白垩系或老第三系是否存在尚有争议),自前震旦系岭岭群至第四系皆有出露。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90447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0.png)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资源开发行为,但也造成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如
水土流失、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问题给当地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和危害。
矿区水土流失是矿山环境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矿山施工和采矿过程中大量的土石方移
动和挖掘,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颗粒被破碎,加上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而
水土流失又会导致干旱、土地贫瘠、生态失衡等问题。
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主要有植被恢复、地表覆盖、沟槽治理等。
土地破坏是矿山环境问题的另一个表现。
矿区大面积土地开采和挖掘,破坏了原有的
土地地貌结构,导致土地贫瘠,生物丧失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主要有复
垦和植被恢复。
水资源污染也是矿山环境常见问题之一。
矿山开采和冶炼等过程产生的废水排放和处
理不当,会造成周围水环境的污染,造成水生物死亡和生态失衡。
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主要
有减少废水排放、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加强水资源保护。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矿山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保护环境,推进
矿山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
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估、优化选矿工艺、加强环境监管和提高矿山管理水平等措施,才能减少矿山环境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
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b4d8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f.png)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矿山是地球资源的宝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矿山开采与生产过程中,所伴随的地质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成为了当今矿业开采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1. 地表破坏:大规模的露天采矿和矿山爆破作业会导致地表土地覆盖破碎,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裸露等问题。
2. 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开采引发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周边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枯竭,进而影响农田灌溉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3. 土地退化:露天采矿和矿区废弃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会导致土地的贫瘠和退化,影响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4. 矿渣堆放造成的土地污染: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物质,长期露天堆放会导致土地污染问题。
5. 大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和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变得尤为紧迫。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以平衡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严格规范矿山开采行为:加强对矿山开采行为的管理,规范采矿作业,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严禁地下水的乱采乱用,严格控制爆破作业的范围和频率,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2. 推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已停产的矿山,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重新植被、恢复土地。
对于露天矿山,可以进行矿坑的填埋和植被的重建,使其成为一个生态湖泊或者森林公园。
3. 加强矿渣处理工作:对矿渣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和合理利用的矿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对于有害的废弃矿渣,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防止造成土地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4. 拓展矿山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浅析武汉市环境地质问题
![浅析武汉市环境地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d6d022b4daa58da1114a07.png)
三、武汉地区水资源概况
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
星罗棋布,汉江、滠水、俯澴河、倒水、举 水、金水、通顺河、东荆河等从长江南北两 岸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 现有水面总面积2117.6km2,占全市国土面 积25.01%,水面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武汉市5km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境内总长 2166.4km,水面面积471.31km2,河道水面 率为5.57%。
三、武汉地区水资源概况
按行政分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大小依次
是:黄陂11.95×108m3,江夏10.77×108m3, 新洲8.10×108m3,蔡甸4.97×108m3,中心城 区4.42×108m3,东西湖2.29×108m3,汉南 1.22×108m3。全市合计地表水资源总量 8m3。(1991~2000年 资料) 43.71×10图2-4-2 武汉市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柱状图
四、武汉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四)老粘土收缩、膨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武汉地区高阶地广泛分布第四系上、中更新统,局部地
四、武汉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三)软土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1、局部地面沉降 由于大幅度降低地下水水位,形成较大范围的地下
水位降落漏斗;或由于基坑止水不当,造成浅部水 土流失,从而引发地面沉降(一般为局部地区)。 如某住宅小区,由于与其相距不远的基坑降水不当, 多栋住宅楼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沉降速率加快、不 均匀沉降加速、沉降缝拉开及女儿墙开裂等现象。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武汉城区基准点遭受破坏也很 严重,很大一部分浅埋的基准点都处于动态之中, 不同程度的出现下沉现象。
四武汉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3软土引发的其他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由于软土低强度高压缩性流变性触变形等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易引发基坑失稳滑移或坑底剪切隆起如最近新华下路某基坑工程发生的边坡滑移和基底剪切隆起生的边坡滑移和基底剪切隆起造成近50根预应力管桩剪断坑边出现多级裂缝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54cf266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8.png)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摘要:地质自然环境是地理环境的关键构成部分,具备自己的独特性。
我国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国家,因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降低各种各样地质灾害风险性尤为重要。
文章内容首先阐述了地质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随后论述了自然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最终提到了具体的地质灾害预防对策。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自然环境1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含义1.1 地质环境问题的含义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由地质作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一类问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质问题是由地壳和地层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和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其中地质作用的驱动力则来自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两者综合的作用。
正是由于地质作用的存在,从而引发地质现象及其持续的时间过程,这些地质现象的产生又将影响自然环境中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或者个体,对其生产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出现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现象,即为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分类较为多样性,按照地质作用类型可以分为原生地质问题和次生地质问题。
顾名思义,原生地质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引起的,受到强烈的地质作用,如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等。
次生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地质现象及其他地质作用产生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如矿山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按照地质作用的动力学形式可以分为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即是地质灾害,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地质环境系统以渐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海平面升高等。
1.2 目前我国地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质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很大,我国目前面临很多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淡水资源危机、荒漠化的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问题、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84f0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d.png)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的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表塌陷、地下水位降低、土壤和植被破坏、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1. 地表塌陷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的矿石和泥土被开采出来,这导致了矿区地表的松动和塌陷。
特别是在露天矿开采中,大量的土石被采出,对地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区。
2. 地下水位降低矿山开采过程中,为了取得矿石和矿砂,常常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大量的抽取。
这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3. 土壤和植被破坏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土壤质量下降,植被覆盖减少。
这导致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4. 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周边地区的空气和水资源。
特别是在冶炼和选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护和修复地质环境,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保护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为了保护和修复受到矿山开采破坏的生态环境。
只有通过治理工作,才能让当地的植被得以修复,土壤质量得以提升,地下水位得以恢复,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 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减轻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负担。
通过治理工作,还可以保障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减少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活环境,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3. 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地表塌陷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治理主要是通过填埋、复垦、植树造林等方式来修复受到破坏的地表。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b71f4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4.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但与此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土地沉降、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土壤污染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防治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沉降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开挖地基、挖掘深基坑等工程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再加上建筑物的重量,会使得土壤产生沉降。
为了防止土地沉降问题的加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合理规划地下建筑物的深度和数量,适当减少开挖地基的深度,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
在监测和控制土地沉降的过程中,要加强沉降观测网的建设,及时监测土地沉降的速度和范围,并及时采取补偿措施,保护居民的利益。
地下水位下降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而城市用水的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不仅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影响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还会引发地面沉降和地质灾害。
为了解决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提倡节约用水,采用节水技术,减少用水量。
还应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补充水源措施,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地质环境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学品的排放、垃圾的填埋等原因,土壤会受到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地下水的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防治土壤污染问题,应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和管理,建设单位应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发生。
还应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云南省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云南省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ee45d949649b6648d74770.png)
云南省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沉积平坝区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
流量衰减或干涸、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生活垃圾和工矿废渣在岩溶洼地堆填淋滤下渗、废水通过落
水洞排放造成地下河污染。
●化粪池污水外泄与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引起地下水污染等。
2、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沉积平坝区基坑降水引起基坑坍塌、地面沉降、开裂、塌陷,
危害基础设施和既有建筑。
●岩溶石山地区交通及输水隧道、采掘坑道开挖疏排地下水,
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暗河及泉流疏干、地面开裂和塌陷、水库坝塘漏水等。
3、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土地与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严
重的石漠化,造成耕地减少,地表和地下径流动态变幅加剧,干旱及内涝灾害愈演愈烈。
●矿渣、尾矿、废水、粉尘不当排放导致土壤污染,越来越强
烈地改变着地表地球化学环境等。
4、地质灾害
●由自然和人为因素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其中以滑坡、泥石流占极大多数,已纳入群策群防体系的灾点有15000多个。
地质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质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8da0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9.png)
地质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地球是无数亿年演化而来的。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自然界与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着地球的环境。
这些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各种地质环境问题,例如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地质灾害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未来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保障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侵蚀问题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风蚀和人类活动下,地表的土壤被剥蚀的现象。
土壤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资源。
但是,在现代农业和城市建设中,大量土壤被破坏或者利用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土地质量问题,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对于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土壤侵蚀问题。
针对土壤侵蚀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1.农业技术改进。
改进农业种植和管理方法,采用轮作方式,降低连续种植同一种物种带来的土壤严重侵蚀的风险。
2.进行土地复垦。
针对已经侵蚀的土地,进行有效的复垦,包括加强植被覆盖、改善水土保持措施等。
这样有助于保护土壤、保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在新的土地规划和利用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水资源和气候特征来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划措施。
其中要特别注意保证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的平衡。
二、水资源枯竭问题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面临日趋严重的供需矛盾。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赖。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的供给持续不断地受到影响,而需求则持续不断地增长。
因此,水资源枯竭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思考和采取保护措施。
其中可能的方案包括:1.推广节水和循环用水。
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推广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
在生产和消费和其他方面也要采取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加强水资源保护。
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从源头保护水资源,加强河流湖泊的治理和保护,严格限制水资源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⒈地面沉降
我国地面沉降最早发现于沿海工业城市,首先是上海,其次是天津,后来又陆续报导浙江省的嘉兴、宁波、杭州等地也发生地面沉降。
究其原因是由于松散介质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力降低,导致土层固结。
另外,由于基础处理不当,引起地面均匀沉降或大幅度沉降的事例也不少见。
杭州武林门附近一幢4层楼房由于楼房一角有暗河,为淤泥及人工土地基,部分桩基础的软弱持力层明显压缩,致使建成不久就开裂。
⒉地表塌陷
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区,由于过量开采浅埋溶洞水或排水疏干溶洞水所致。
杭州玉泉前山某疗养院深井,因过量开采地下石灰岩溶洞水,引起地表严重塌陷,使周围6幢大楼严重开裂,并波及到200m远的地方。
⒊滑坡
早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工程勘察就注意到大坝左岸坝头的千里岗砂岩层面裂隙与顺坡节理和一条逆断层三者相互切割,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岩体结构面,加之粘土充填,很可能形成滑坡,施工时证实了这一情况,由于预先采取了有效措施,故未造成损失。
温州瓯江沿岸,以及三门健跳码头,舟山部分码头,杭州至长兴铁路等,在工程建设
中都遇到过这类问题。
二、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意见
⒈应高度重视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重视对工程建设范围内场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地、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干线、地下铁路等,认真调查了解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或今后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滑坡、崩塌、水土严重流失、砂土震动后引起液化,以及水库蓄水时是否可能引起诱发地震等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或针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或治理的意见,供规划和建设部门决策参考。
⒉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严格管理地下水的开采,开采量与天然补给量的大致平衡,并对开采地下水源地的补给量进行水量均衡分析,做到计划开采。
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利用人工回灌的方式将低温水灌入含水层,冬灌夏用。
由于灌入的低温水与原含水层中的水存在温差而产生热交换,灌入的低温水使含水层变成一个“冷库”。
夏季将水从“冷库”中抽出,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杭州第二棉纺厂每年冬季回灌110万m3低温水,夏季抽用,每年可获得冷量335~394亿kJ,仅节能一项可省10万元,而且还防止了地面沉降。
在石灰岩溶洞区开采岩溶水,也要严格限
制开采量,开采时动水位不得超过覆盖厚度的一半。
⒊滑坡的防治
沿江、沿海一带应严格控制岸边的加载荷重和距离。
通过对某地滑坡的调查分析,滑坡破坏的范围离岸边约40m,发生滑坡的岸边荷重均超过5t/m2,稳定边坡为1:5。
因此,除修建挡土墙和其他护岸措施外,应规定在离岸40m范围内加荷以不超过5t/m2为宜。
在其他工程建设中,特别在山区、要认真研究边坡的稳定性,严防开挖边坡时引起滑坡。
边坡稳定性详价应以工程地质为基础,运用岩体力学理论并考虑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对不稳定岩体采取措施时,也应考虑结构措施,如喷、锚、灌等都是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