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诸侯争霸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诸侯争霸的过程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学会分析历史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难点:诸侯争霸的过程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时期的地理环境。
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齐桓公、晋文公等。
引导学生了解诸侯争霸的过程,并分析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总结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加深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印象。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导入: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郑庄公的“九鼎八簋”。
这套鼎发掘于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的祭祀坑,大家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鼎?按照周朝礼制,只有帝王,也就是周天子死后,才能陪葬九鼎八簋。
作为诸侯国君只能陪葬“七鼎六簋”;然而春秋时期诸侯王为什么敢使用九鼎?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动荡的春秋时期。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用河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郑庄公作为诸侯却使用“九鼎八簋”,给学生带来认知的冲突,为本课题“动荡”一词埋下伏笔。
一、经济大发展:铁器牛耕欣欣向荣展示“烽火戏诸侯”和“平王东迁地图”教师讲解:第一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周幽王被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770年,因为内乱少数民族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了镐京,周幽王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那么春秋、战国的由来是什么呢?请同学翻阅书本p29和p33的注释部分。
教师过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之一,如此动荡的时期,它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变化呢?1.农业:牛耕[师生互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器”,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析下这件青铜器的用途?同时仔细观察这个器物的外型,它有什么突出特点?[教师讲解]:这件器物出土于山西浑源,名叫“牺尊”,根据它的形制,我们推测这个应该是一件温酒器,因为这件器物它牛腹中空,中间有一个像“锅”一样的腹部,推测就是放置炭火,作温酒的用处。
下面回到第二个问题,大家从外型上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突出特点?我们看,牛的鼻子上有鼻环,鼻环就是人类驯服牛的一个标志。
呈现材料: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国语·晋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教师讲解]:而根据同一时期的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春秋时期确实存在将原先的“宗庙之牺”变为犁耕的“畎亩之勤”的现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本课内容涉及到春秋五霸的崛起、春秋时期的战争和变革,以及周王室的衰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针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相对较为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以及春秋五霸的崛起和周王室的衰落。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掌握春秋五霸的崛起和周王室的衰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春秋五霸的崛起和周王室的衰落。
2.难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和变革,以及周王室的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辅助资料,自主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春秋五霸的崛起和周王室的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春秋时期的战争和变革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辅助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辅助资料,如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2.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图表和案例。
3.板书设计:准备板书设计,包括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以及春秋五霸的崛起和周王室的衰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你们听说过春秋时期吗?你们认为春秋时期是怎样的一个时期?”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图表和案例,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春秋时期的开始、周王权的衰落、诸侯争霸、春秋五霸的出现以及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事实来加深对春秋时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春秋时期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特点,掌握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地图等PPT幻灯片。
2.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的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与春秋时期相关的参考书籍、论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者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幻灯片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影响,通过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的分裂;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的分裂。
三、教学难点: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回想或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动荡时期,如战国时期、五代十国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新课:(1)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动荡原因,如贵族的斗争、邻国的侵略等。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讨论并汇报:在春秋时期,各国为什么会频繁发生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3)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秋时期的动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意义?3.巩固扩展:(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各国争霸、贵族政治等。
(2)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设计相关问题,如《春秋》是如何成为一部史书的?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与中国封建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五、课堂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了解春秋时期的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并制作一份PPT或写一篇小论文,进行总结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动荡的春秋时期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和战国时期的分裂,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巩固扩展环节中,设计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深入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通过课堂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扩展知识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春秋时期的时间、周王室地位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
1.2掌握春秋五霸及其主要事迹。
1.3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2.2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
3.2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进步需要付出代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时间、周王室地位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春秋五霸及其主要事迹。
2.教学难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春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诸侯国,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诸侯国?2.讲解春秋时期背景2.1讲述周王室地位下降的原因,如分封制的瓦解、诸侯国的崛起等。
2.2通过多媒体展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诸侯国的数量和范围。
3.春秋五霸3.1介绍春秋五霸的概念及其事迹。
3.2分析每个霸主的特点,如齐桓公的改革、晋文公的称霸等。
3.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春秋五霸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4.1讲述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4.2分析诸侯争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兼并战争导致土地集中、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
5.2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背景1.1周王室地位下降原因1.2诸侯国的崛起2.春秋五霸2.1齐桓公2.2晋文公2.3宋襄公2.4秦穆公2.5楚庄王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3.1农业3.2手工业3.3商业4.春秋时期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基本社会发展规律.教学重难点1.农业2.诸侯争霸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主预习时间:前770~迁476年1、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
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局面:2、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3、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起来争霸。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变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的影响有那些. 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特点。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诸侯争霸、礼乐制度、社会变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對於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特点可能还不太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深入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从而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礼乐制度、诸侯争霸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阐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特点,掌握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认识春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特点。
2.难点:诸侯争霸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秋时期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春秋时期与其他时期的历史特点,加深学生对春秋时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提问:春秋时期是怎样的一个时期?有哪些重要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呈现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等。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一、导入新课师:讲故事《一鸣惊人》与《楚王问鼎》。
问: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讲授新课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生:农业方面;手工业及其他农业方面;商品的交换及金属货币的使用。
生:铁农具的牛耕的使用。
师: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王室衰微【课堂小结】师: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课标要求】明白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变。
【教学目标】1. 把握铁制耕具、牛耕的推行和利用。
明白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第一称霸等史实。
2. 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春秋争霸事实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慢慢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式。
3.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成绩霸业的学习,熟悉到国家壮大需要改革,需要人材,需要奋发图强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一起制造。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进展、诸侯争霸难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讨【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东周时期。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转变?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如何?什么缘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一.春秋时期的经济进展1.铁制耕具和牛耕的显现材料一《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耕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利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先文字记载。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挖掘出一批铁制耕具。
材料二春秋时期,冶铁技术慢慢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耕具慢慢代替青铜工具而普遍利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耕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进展。
材料三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犁衡左右各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
春秋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动荡以及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详细讲解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春秋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途径,自主探索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重要事件;3.学生对于春秋时期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动荡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春秋时期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3.视频播放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5.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和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秋时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春秋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讲述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重点介绍春秋五霸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在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这种方法比人力耕种更有效率,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增加。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王室衰微在政治上,春秋时期XXX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与价值观雄厚。
这些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这一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的实质是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军事斗争,目的是争夺地盘和资源。
这些争夺的过程非常激烈,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实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图示法、讨论法和讲述法,辅助教学用具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同时也应该能够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展。
最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评价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
经济上,各国争霸导致向霸主贡赋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争霸的过程中,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战争,这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同时,争霸战争也促进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并促进了民族交融。
在春秋时期的争霸过程中,无义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深刻的反思和批评。
总的来说,春秋争霸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各国向霸主贡赋,而在政治上,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促进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但是,无义战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批评。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课作业,书写认真、规范,字迹要清楚。
简答题包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完整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1.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2.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周王室的衰微。
3.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难点】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周时,遇到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
白天报警,燃狼粪冒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
浓烟和火光会把敌情很快传遍各地。
诸侯们就率兵前来保卫周天子。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于她,幽王竟下令燃烽火。
各地诸侯率兵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
后来,犬戎族真的来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
结果,幽王被杀。
此后,西周灭亡。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具体表现、影响各是什么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影响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学生阅读导读框及第6、7课课题注释理清东周的历史分期。
课件展示(1)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3)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2.学生依据课本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1)农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一些诸侯国兴修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
(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相当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1.学生归纳春秋时期的周王室的处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授课老师班级授课课时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春秋时期主要霸主及改革,战国七雄的概念及七国之间主要战争。
[来源:][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晋文公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教学工具常用PPT素材、板书等。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导入图片导入《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使得天子的权利一落千丈,诸侯不在听从天子的指挥,随后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之后东周建立。
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设问:“东周分哪两个阶段,分别的时期是什么?”学生看图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学生回答,预设: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为战国时期。
3分钟新授春秋五霸图片春秋五霸都是谁?学生回答,预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
自主学习一出示自主学习1 1、齐桓公争得霸主的原因和称霸方式是什么?2、晋文公争得霸主的原因和称霸方式是什么?学生完成自主学习1,勾画重点难点,并提炼出答案。
35分钟展示环节图片展示《重耳流亡》等相关图片图片展示《卧薪尝胆》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看图说史:讲述齐桓公的故事?教师予以点评并设问:晋楚得以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发言展示,讲诉齐桓公称霸的过程及其中的重要战役晋楚城濮之战。
学生讲诉勾践故事。
出示图片《春秋形势图》及《战国形势图》请同学讲述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演变过程,并总结战国七雄的口诀。
学生思考结合课文并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二出示表格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战国时期三场重要战役相关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2的表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六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分裂和统一的过程、列国争霸的情况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渊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分裂和统一的过程及列国争霸的情况;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生动的故事案例;认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了解渊源和变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2)难点:深入了解春秋时期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故事阅读法五、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导入本课时主题,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分期(5分钟)。
2、正文(1)第一部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20分钟)1.政治:各国的分裂和统一2.经济:钱币货泉的出现及贸易的发展3.文化:战国七子及其著作的产生和影响。
(2)第二部分:春秋时期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20分钟)1.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2.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3.货币的使用及其影响4.等级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3)第三部分:列国争霸的情况(20分钟)1.齐、楚、吴、越四大势力的崛起2.战国七雄的崛起和覆灭3.春秋列国争霸的背景和影响。
3、巩固和拓展(15分钟)通过故事讲述《鬼谷子》、《战国策》中的典故,加深学生对春秋时期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知识掌握情况2、综合能力表现3、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4、团队协作表现5、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针对春秋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人民生活等多个角度进行介绍和分析,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少,历史思维也欠缺,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
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
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
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设计意图: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末期,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采用了图片激趣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思维。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图片展示:铁制农具、牛耕2.问题思考:(1)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提示:(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课教案_0
第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2)研读教材有关材料,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 3)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理解争霸的原因和影响。
( 1)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 2)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基本状况,理解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
[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的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
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
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教案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总结诸侯争霸的影响。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周平王东迁洛邑》
2.欣赏《烽火戏诸侯》图片,讲述其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启发: 只要发奋图强,弱国也可以变成强国,打败曾经的强国。一个人遇到失败,不可怕,只要能有理想,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5.合作探究: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利与弊)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春秋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三、学习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回忆前几课内容,说说远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出示幻灯片5):
2.材料研读:材料一:《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材料二:《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问:铁农具有哪些优越性?(性能优越,更坚韧,更锐利)(出示幻灯片6)
3.展示《牛耕图》思考:(1)牛耕的好处?
3.师利用时间轴导入:西周灭亡,东周建立,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27—29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西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和表现?
3、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有哪些条件?
5、春秋争霸给当时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发展;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争霸战争;争霸战争与民族交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难点: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制度的变革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公元前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公元前770 年一公元前476 年)被称为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又如何呢?(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春秋时期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哪些进步吗?有几位同学做了这样一些春秋场景再现, 请大家说说它们是真还是假?活动一: 真假大考验A. 同学:我要播种一块土地,不过我已经不觉得很辛苦,因为有我心爱的老牛每天帮助我耕种。
我们的国君还为我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我的作物都能幸福的生长B. 同学: 我是个聪明的播种者, 在劳动中牛耕和铁制的农具帮助我深耕细作, 所以我能有很好的收成C. 同学:我是一名手工业者,我能够制造青铜器、铁器、漆器, 同时我还会纺织和煮盐D. 同学:我是个勤劳的人,我制作了很多漂亮的漆器,可是我的国君不允许买卖, 所以这些东西我只能用来自己欣赏。
同学们,这些春秋场景的再现哪些是真的, 哪些是假的呢?你知道吗?学生:A 、B、C同学再现的场景是正确的,D 同学再现的场景是错误的。
(部编优享)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以辩证的观点分析春秋争霸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影响,理解人才与强国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各个霸主建立霸业的经历,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为将来建设祖国,振兴民族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的原因。
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创设历史情境,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2.提供相关材料,如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讲述春秋时期经典战争故事,如晋楚之争、秦晋之争等,并出示图片:春秋战车、越王勾践剑、甲胄等,营造古代战争的气氛。
导语:这些故事和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短兵相接的战场,那么那个历史时期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战火不断?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春秋,了解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穿越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明确概念]大屏幕展示资料,由学生阅读: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2.[阅读思考]阅读教材及春秋时期农具改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
春秋时期,治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粑,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研读教材有关材料,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理解争霸的原因和影响。
(1)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基本状况,理解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的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
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
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
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是宗法制受到挑战,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服从关系出现紊乱,周王作为天下共主不受诸侯尊崇,诸侯各自为政,势力强大的诸侯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在各诸侯国内,一些卿大夫势力崛起,又出现卿大夫专权的局面。
2.学情分析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这样一门新学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因而教学中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切忌死记硬背,切忌教师“满堂灌”,而应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
同时,该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有所发展,但必须依赖形象思维过渡,有意注意时间需要多样刺激来延长,因此,必须借助新的情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信息刺激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学生:自学教材,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2.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诸侯争霸 王室的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1.背景
2.春秋霸主
3.齐桓公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