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 ) B.人口因素 ( ) C.地理环境 (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科学技术水平 (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
7.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 D.群体实践的产物 (√)
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测试卷(章节练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则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D 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5、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6、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A 生产关系B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 生产、分配和交换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7、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8、“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这个观点说明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C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 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会促进其发展9、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的规律1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生产关系的总和B 生产资料的总和C 生产要素的总和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1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和作为核心的分别是()A 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B 政治上层建筑和政治意识形态C 政治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D 观念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12、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C 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的各部分随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1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上层建筑的发展D 经济基础的发展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 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D 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15、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 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B 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C 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D 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二、多项选择题(10道)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生产力水平D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E 生产关系性质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 以食为天’”。这说明:()
7.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 D.群体实践的产物 (√)
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精神文明英雄史观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A)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阶层社会基本矛盾群众史观人民群众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B英雄史观C唯物史观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C)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矛盾”从根本上说是()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有三条道路,即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
这体现了()A.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B.社会形态跨越的随意性C.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性 D.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4.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5.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6.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10.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12.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A.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C.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13.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是纯粹偶然的 B.是纯粹必然的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1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11
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D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1/4/4
12
13、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
2021/4/4
20
第三章 பைடு நூலகம்选题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BCD )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 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021/4/4
22
3、不能因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就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这是因为( BC )
A.社会规律无需人参与而自发起作用
B.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决定的,其实现程度也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
2021/4/4
9
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
2021/4/4
10
1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世界 B.主观思维 C.个人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021/4/4
2021/4/4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OOK-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1单选(2分)在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哪一项()得分/总分A.政治法律思想2.00/2.00B.宗教C.艺术D.科学2单选(2分)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得分/总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0/2.00C.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3单选(2分)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得分/总分A.社会制度B.生产工具2.00/2.00C.科学技术D.生产关系4单选(2分)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得分/总分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00/2.00B.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D.生产力所谓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得分/总分A.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演化过程B.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2.00/2.00C.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是毫无区别的物质过程D.人类活动和动物界的活动是一样的6单选(2分)生产关系体现的是()得分/总分A.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2.00/2.00D.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而且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即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句话是()得分/总分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00/2.00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8单选(2分)上层建筑是指()得分/总分A.社会意识形态B.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组织和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2.00/2.00C.政治法律制度D.国家政权9单选(2分)最早发现和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人是()得分/总分A.马克思和恩格斯B.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的美国民族学家、历史学家L.H.摩尔根C.法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2.00/2.00D.德国古典哲学家10单选(2分)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得分/总分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2.00/2.00B.信奉宗教C.相信古人天人感应的学说D.迷信英雄人物11单选(2分)“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得分/总分A.英雄的出现及其作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2.00/2.00B.英雄人物的出现是他的命运好C.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上天的安排12单选(2分)下列对于国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有()得分/总分A.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B.国体决定政体,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2.00/2.00D.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谁是统治者,谁是盟友,谁是敌人13单选(2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得分/总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如何看待阶级斗争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00/2.00D.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物的关系问题14单选(2分)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它的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是哪一个()得分/总分A.劳动者2.00/2.00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5单选(2分)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得分/总分A.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只有阶级消亡了,国家才会消亡,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C.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D.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形成的,或是通过“君权神授”得来的2.00/2.0016多选(3分)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 )得分/总分A.人力资源B.数学1.00/3.00C.情感1.00/3.00D.习俗1.00/3.0017多选(3分)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正确的有( )得分/总分A.人的本质是理性B.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1.50/3.00C.人的本质是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D.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1.50/3.0018多选(3分)关于个人在历史中所起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得分/总分A.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离开了英雄人物将一事无成B.个人即使参与创造历史也要遵循社会规律1.50/3.00C.个人可以创造他们个人的历史,但是不能简单地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他们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个人的历史不等于社会整体的历史1.50/3.00D.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历史,是他们创造了整个中国的历史19多选(3分)“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是:()A.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根底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C.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以下哪一原理可以解释“群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开展方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开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D.社会开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开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开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开展史与自然界的开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开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开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开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开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开展史 ( )C.生产劳动的开展史(√)D.阶级斗争的开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当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开展起:()A.决定作用 (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标准 ( )C.文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开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开展同社会经济开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开展的水平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 )B.人口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开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表达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方式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 )C.科学技术水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开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生产关系所表达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以下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根底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根底中 ( )31.经济根底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根底(√)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局部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根底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开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根底效劳 ( )B.适应经济根底的需要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D.被效劳的经济根底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开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 )B.阶级斗争 ( )C.社会根本矛盾(√)D.科技革命 ( )38.社会根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根本矛盾开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开展(√)B.生产关系的展 ( )C.经济根底的开展 ( )D.上层建筑的开展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根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C.以后者为根底,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D.以前者为根底,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开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 )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 ( )D.阶级斗争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开展的:()A.根本动力 ( )B.惟一动力 ( )C.最终动力 (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B.一局部人对另一局部人的暴力掠夺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D.有一个敢于和蔼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答复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D.人的自身需要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表达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开展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 )D.自然主义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目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先进的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3、生产方式指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7、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A.它们具有阶级性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D.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9、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0.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3.社会意识是(A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4.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 )A.对立统一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9.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C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10.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D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11.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社会中各因素的总和12.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13.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4.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1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C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C )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改变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C)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到4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CD )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劳动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D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B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状况D、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6、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8、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C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10、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1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政治制度12、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B )A、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13、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前提是(D )A、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B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6、下列各项对社会意识的理解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C )A、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错误的社会意识是纯粹的主观臆造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辨析题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
正确。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疑。
这是因为:第一,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是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第二,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三,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疑,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因此,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
2、时势造英雄。
正确。
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泄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
英雄人物是适应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错误。
谋事在人,承认了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其中一种超自然力量所决泄,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正确。
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左一切。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岀政权的,被压迫阶级通常要经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5、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肯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按其作用的大小,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并能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普通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小些,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包括无数普通个人的作用。
二、论述题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 (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 )C.文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 )B.人口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方式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科学技术水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基础中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 )B.阶级斗争 ( )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 )38.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造力 ( )D.阶级斗争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 )B.惟一动力 ( )C.最终动力 (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D.人的自身需要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 )D.自然主义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