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解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相关课程的扎实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一、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药学基础,使其具有以下能力:掌握药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解和掌握药物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应用;能在制剂研究和制备过程中运用化学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药物分析。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知识,如药物的分类、理化性质、毒性、医药组成等;药用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如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加合反应等;化学实验技巧,如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制剂制备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比较适合的是综合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应考虑三个方面:学科素质、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评估和考核方式包括考核成绩、考查、课堂参与度、学术报告等多个方面。
其中,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测试、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内容。
考查主要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药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课堂参与度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科素质,包括听课及提问的参与程度。
学术报告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当前药学领域的了解及研究。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1)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1)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2.熟悉常用药物的发展概况、结构类型;熟悉重要化学结构类型的构效关系;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熟悉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作用特点之间的关系;3.了解新药研究、药物新进展、药物体内代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药物的性质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三)素质目标1.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时数分配及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药物、化学药物、杂质的概念。
2、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药物质量评定及药品质量标准、杂质的来源及危害、药物的名称。
3、了解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一、药物化学的内容与任务二、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三、药物的质量四、化学药物的名称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教学目标:1、掌握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盐酸氯丙嗪、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咖啡因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临床用途;掌握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一般性质。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是学习基础药学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实用技术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药物定性、稳定性考察、纯化制备、制剂、检验、养护、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相关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同时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应考核模块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工作性质、任务的需要而设计。
本课程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药物化学的同时,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常用药物合成、基本合成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教学模式1、贯彻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培养模,实施实践-理论-实践交替的递进式教学。
2、《药物化学》课程理论53学时、实验实训32学时、综合实训6学时,顶岗实习200学时(二)教学任务安排教师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学生在实训室模拟实训,奠定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基础。
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师:专兼职教师教材:药物化学相关教材、学习指导、网络资源方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地点:药物化学实训室教师:专兼职教师教材:药物化学实训指导方法:实训教学理论教学40学时校内实训六、教学评价1.考核、评价方式(1)遵从全方位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如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基本理论及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掌握与综合运用能力、主动学习方法、技巧,团队合作精神等。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药物作用的化学机制、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及查找新药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悉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为有效、合理地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本课程分为把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把握〞的内容要求明白得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1.熟悉常用药物的结构,中英文通用名及化学名。
2.把握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专门是阻碍药效、毒性、质量操纵及分析和剂型选择有关的理化性质。
3.把握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代谢、毒副反应及临床应用,熟悉药物的结构特点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4.熟悉化学药物的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杂质与制备关系及如何操纵杂质,保证药物质量的方法。
5.熟悉各类药物进展及结构类型,了解其最新进展。
6.了解新药研究的差不多方法和近代新药进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药物的命名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重点:中枢神经药物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难点: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重点:氯贝胆碱、溴新斯的明、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盐酸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INN,结构式,理化性质、作用和用途难点:抗胆碱药物、组胺H1受体拮抗剂、局部麻醉药的类型,拟胆碱药物、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的构效关系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重点:(1)盐酸普萘洛尔、硝苯地平、盐酸胺碘酮、洛伐他汀的INN、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临床应用及合成路线;(2)硝酸甘油、地高辛、吉非罗齐、氯吡格雷、利血平的INN、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难点:β-受体阻滞剂的构效关系,钙通道阻滞剂的分类及构效关系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重点: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昂丹斯琼、甲氧氯普胺、联苯双酯、水飞蓟宾的INN、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难点:熟悉抗溃疡药物、止吐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重点:〔1〕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羟布宗、吲哚美辛、甲芬那酸、吡罗西康、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和萘普生的INN、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合成及用途;〔2〕塞利西布的化学名、结构和合成及以结构与活性关系难点:〔1〕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代谢化学与毒性的关系;〔2〕芳基丙酸类镇痛抗炎药的构效关系及布洛芬光学异构体代谢的活性变化;〔3〕塞利西布的化学合成第七章抗肿瘤药重点:把握盐酸氮芥、环磷酰胺、顺铂、氟尿嘧啶、巯嘌呤、米托蒽醌的INN、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作用特点,喜树碱类、长春碱类及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药物分子结构、功能团、药物合成方法等内容。
2. 药物设计与合成:学习药物设计理论和方法,包括构效关系、定量构效关系、药效团等概念,了解药物合成方法和药物改良技术。
3.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学习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药物分析技术、药物质量标准等内容,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体系。
4. 药物代谢与毒理学:学习药物的代谢过程和药物毒理学知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转化、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以及药物毒性的发生机制。
5. 药物合理使用与药物效应:学习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6. 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学习药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分子模拟、药物分子筛选、药物活性评价等内容。
以上是一般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具体课程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流通、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课程是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工学结合为导向,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征求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的意见;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在学习、调研、讨论和总结我校多年药学专业教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建设的共识:1(课程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得原则。
,(课程体系人性化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岗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结合个人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提供可能。
,(课程结构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从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分解岗位任务入手,明确岗位课程,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模块。
,(课程标准综合化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课程整合的特色,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要体现高等、突出职业、强化技能,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二、课程性质药用化学基础是研究化学的基本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科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36(理论24:实验12)总学分数:2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相关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化学稳定性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学习专业应用课程的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一定基础,同时适当兼顾国家执业中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以及初、中级卫生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数,构建基础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2)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互渗透体、互为一体的课程设计。
(3)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构建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体系。
(4)以实现在校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为目标,构建校内实验与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5)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环节。
2.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项目化以每一类药物为一个独立单元,将该章节所覆盖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经过综合考虑选定一个能与本单元知识点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药物。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带着项目在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教学任务。
三年高职药学《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三年高职药学《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物化学》课程代码:130036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是学习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适当兼顾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及初、中级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按目标教学编写,通过掌握、熟悉、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习题练习、实验操作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始终把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以结构为中心,由结构联系到药物的命名、制备、性质、稳定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结构修饰等。
我校属高职高专院校,因此我校药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以药学服务、药品生产为主要目标,药物化学课主要介绍药物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作用与用途,为培养医药行业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本课程是以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工作性质、任务的需要而设计。
本课程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药物化学的同时,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常用药物合成、基本合成操作的基本职业技能。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药物化学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
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相关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研究典型药物的命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研发新药的基本途径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有机化学及化学合成、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为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药理学、制剂学和药品营销,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课程理念《药物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有利于每个学生构建知识、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注重过程评价,建立激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执业药师模拟试题练习、实验操作的教学流程进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
建立讨论小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三)设计思路《药物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遵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重参与、重合作、重情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思考,让教师从单纯讲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换。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药品的命名、结构、化学性质及构效关系等专业知识,了解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和新药研发途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确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在药物生产、贮存、检验及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按质量要求控制药物质量。
(二)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2)了解药物体内代谢的过程;(3)了解新药的研制和开发的相关知识;(4)掌握药物的结构及理化性质;(5)熟悉常见药物的构效关系及结构修饰方法。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的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是以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和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和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化学药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的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的需求。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根据所学的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的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的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的性质给出调剂的要求。
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适用教材:《药物化学》姚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参考教材:《药物化学》夏未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 2007年《药物化学》周淑琴主编科学出版社(二)教学建议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大部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形象化和深化,需要在实践中细化掌握,实训中的合成与鉴别、性质观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代表药物的结构式、理化性质、合成代谢等,并将目前合成中使用的新工艺有所反映,以使学生与行业前言接轨。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一门承上启下起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课。
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相关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化学稳定性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一定基础,同时适当兼顾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以及初、中级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标准通过掌握、熟悉、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图片、视频、案例、模拟范题练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始终把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以结构为中心,由结构联系到药物的命名、制备、性质、稳定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结构修饰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确立药品是一个特殊商品、药物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质量意识,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药物生产、贮存、检验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始终严把质量关,严格按质量要求控制药物的质量。
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并达到如下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新药的研制和开发的相关知识;熟悉常见药物药物的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及结构修饰方法;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并剖析其理化性质及化学稳定性、药物制备及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及预防措施、药物给药后的生物转化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典型药物合成的操作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药物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为有效、合理的应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化学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体内转化及药效之间的关系,为掌握药物的贮存和保管、药物分析检验方法的确立、药物剂型的选择与制备、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化学药物的结构修饰等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重点为临床药学、药物分析等学科奠定相应的化学基础。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1)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2.熟悉常用药物的发展概况、结构类型;熟悉重要化学结构类型的构效关系;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熟悉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作用特点之间的关系;3.了解新药研究、药物新进展、药物体内代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药物的性质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三)素质目标1.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时数分配及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药物、化学药物、杂质的概念。
2、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药物质量评定及药品质量标准、杂质的来源及危害、药物的名称。
3、了解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一、药物化学的内容与任务二、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三、药物的质量四、化学药物的名称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教学目标:1、掌握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盐酸氯丙嗪、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咖啡因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临床用途;掌握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一般性质。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和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2、熟悉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了解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药品质量检测和评价。
4、了解药品注册、审批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参与药物研发和生产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代谢、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1、绪论:介绍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
2、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稳定性等。
3、药物的合成:介绍常见药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包括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等。
4、药物代谢:讲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生成,包括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等。
5、药物分析: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
6、药物设计与优化:讲解药物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等。
7、药物研发与注册:介绍药品注册、审批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新药研发流程和药品注册申请材料等。
8、药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讲解药品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包括药品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体系等。
9、药品不良反应与风险管理:讲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监测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0、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药物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及代码:药物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B类
学分:4.5
计划学时:72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方向)
1 前言
1.1课程定位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是学习基础药学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实用技术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药物定性、稳定性考察、纯化制备、制剂、检验、养护、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相关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同时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应考核模块的要求。
1.2设计思路
药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4门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组教师经与医院、制药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将医院和制药企业中的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各个方向共同培养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平台课程的依据,医院药学、药物制剂方向各自培养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职业方向课程的依据。
该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药物合成的能力,重在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明确主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
其一,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其二,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药物的合成、稳定性、药效等
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设计包括开设相应的理论课、实验实训课程。
理论部分共17章。
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
在考核试卷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理解(熟悉)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约占10%。
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20%。
在实验实训部分中,我们建立了以实验教学和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教学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
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教学贯穿整个学期,主要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侧重于药物的合成、药物性质的鉴定等方面,为学生参加化验员的考试及执业药师的考试做准备。
2 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2.1.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
2.1.2熟悉常用药物的发展概况、结构类型;熟悉重要化学结构类型的构效关系;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熟悉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作用特点之间的关系;
2.1.3了解新药研究、药物新进展。
药物体内代谢的基本知识。
2.2技能目标
2.2.1熟练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药物的性质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学会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2.3职业素质及态度目标
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64课时,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从知识内容及要求和技能内容及要求两个方面说明,如表3-1所示:
表3-1 各工作任务的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及计划学时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依据课程标准,从药品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模块的技术教材,实现“教材与岗位操作规范一体化”。
教学内容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编排,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把最具典型性的药品选入教材,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编写考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组织,实训过程的设计要具体、可操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教学做一体。
文字表述通俗易懂。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项目的开发要基于药物化学实际工作过程,依据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和技能点,将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将各项目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与技能操作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4.2.2教学过程的安排以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根据职业岗位及实训场所要求,对学生实行分组实训。
学生技能可得到全面的训练,并与工作实际接轨。
4.2.3教学过程实施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以真实的药物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在浓厚的职场氛围中掌握技能。
在训练过程中,按企业规范强调工作要素、操作人员行为规范,各项操作与企业要求接轨。
4.2.4提倡采用“教、学、做”一体的现场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讲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2.5实训课程着重技能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应广泛联系生产对理论性教强的实验,应配合课堂教授,加深学生理性认识,提高实验效果。
实训课程应该精心组织,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以便在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
4.2.6实验过程中应该强调实验记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药物化学》课程成绩实行百分制,考试方式和计分执行“环境与质量检测系实训课程考试制度”。
具体计分为:
理论: (70%)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测验、课堂提问、课外作业。
期末考试:考试内容突出重点,兼顾全面,题型多样;参照执业药师考试。
实践:(30%)
采用抽签操作考核(80%)+平时实验实训态度、操作、实验报告(2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 辅助教材
4.4.1.1教学参考书:内容包括介绍教材的编写意图,论述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概要,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配置适量的练习、习题、操作训练题,促使学生理解药物分析的理论及操作要点,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技能。
4.4.1.2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制作教具、学具、挂图、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有些内容可制作光盘或其他电子教材,充分挖掘相关课程的资源,提供教师、学生所用。
4.4.2 其他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较为抽象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应组织教学团队,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 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同时,发挥我院自身特色和联合优势,丰富和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