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13

合集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案专业代码:050306T 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 标准学制:4年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国杰 案审核人: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 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 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 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能够 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 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 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 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 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能够主动适应互联网产业和新媒体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互联网信息、新媒体、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编辑、管理等实践应用能力,可在网络与新媒体行业从事网络信息编辑、网络与新媒体制作、网络新媒体运营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新媒体传播在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具备新闻采写和编辑、评论的基本业务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编辑与发布、制作网页、基于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多终端的内容生产、事件策划、信息发布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知识结构1.通晓美学、艺术以及大众文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美学和艺术素养;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应用技能;3.掌握网络信息搜索、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4.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和网络编辑基本技能;5.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移植、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6.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

(二)能力结构1.具有新闻采写编评等实际业务能力;2.具备基于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多终端的内容生产、事件策划、信息发布能力;3.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4.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媒体经营管理能力;5.具备应用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软件制作网页的能力;6.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在开阔的视野中,形成对现代传媒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以及相关领域的创意与策划能力;7.具备较强的文本读解能力,熟练掌握对文字、图形、色彩、声音等传播符号的操控技术,并能够在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灵活运用媒介信息建构与传播的技能、技巧。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一、简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新时代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专业,着眼于培养具备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计划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应对不断发展的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能力和素养。

二、培养目标1. 掌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2. 熟悉并掌握新媒体应用工具和软件,具备新媒体内容的策划、制作和推广能力;3. 具备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所需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与国际接轨。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计算机基础- 网络技术原理- Web开发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互联网营销原理- 媒体融合与发展2. 专业课程- 新媒体传播学-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 - 社交媒体应用与管理 -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 -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 UI/UX设计实践- 互动媒体艺术创作3. 实践课程- 网络与新媒体实训 - 创新创业实践- 新媒体项目实践- 多媒体设计实践四、实习与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专业设有实习环节。

学生将在校外的互联网企业、新媒体机构等单位进行实习,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升自身技能,并与企业积极互动,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丰富的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毕业后可就业于互联网公司、新媒体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

常见职业方向包括网页设计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社交媒体运营专员、大数据分析师等。

五、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由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士组成。

他们精通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和实践指导,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养。

六、总结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旨在培养符合网络与新媒体行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

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训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训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训计划一、背景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获取、创造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媒体和营销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才培训计划是为了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培养更多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而制定的。

二、培训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2. 提升学员在写作、编辑、摄影、音频、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能力;3. 培养学员具备新媒体运营和营销能力,可以独立策划并实施新媒体营销方案;4. 培养学员具备跨界合作、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1. 新媒体知识和技术基础介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员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术。

2. 写作与编辑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学习,让学员掌握新媒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习新媒体编辑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3. 多媒体制作技术学习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制作技术,培养学员的多媒体制作能力。

4. 新媒体运营和营销学习新媒体运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社交媒体运营、内容推广等;学习新媒体营销策划和执行的方法和技能。

5. 跨界合作和项目管理培养学员具备开展跨界合作、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2. 实践实习安排学员进行新媒体实习,学习新媒体相关工作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员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趋势,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五、培训周期本人才培训计划的培训周期为6个月,其中包括3个月的课堂教学和3个月的实践实习。

六、培训师资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本人才培训计划将邀请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担任培训师,他们将为学员提供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06T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方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王国杰方案审核人:孔刘辉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13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13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文学(050306T)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信息采集、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网络与新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研究、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容制作和营销传播的基本技能,了解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网络新媒体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健康的人格修养和心理品质以及扎实的职业技能。

2.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新媒体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3.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具备对当今互联网业和数字传媒业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的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与整合能力;具有在IT、传媒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策划、推广、运营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5.除完成专业教学活动的各项规定外,非专业素质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具体要求按照《师学院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学分认证办法(试行)》(宁师院〔2013〕58号)文件执行。

四、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四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六年。

五、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营销、新媒介素养、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法规与伦理、新闻报道与策划、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新闻评论写作、数字非线性编辑、新媒体舆情监测与分析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 计算机实用技术
Practical Computer Technology 专业导论
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传播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新媒体概论
Outline of New Media 广告学概论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体育与健康 1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1 体育与健康 2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2 体育与健康 3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3 体育与健康 4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4 计算机文化基础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新媒体内容策划制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并重,培养 既有人文和社会责任意识,又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新媒体技术,符合网络与新媒体产业 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 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 识,有较强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 2. 熟练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历史、理论知识及新闻业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摄影、摄像等)基本技能; 3. 了解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国内外网络新媒体相关的产 业政策及市场格局,有一定的前沿意识; 4. 掌握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形态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采集、 编辑、加工、策划、制作与发布的技能与流程,熟练运用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 5. 具备运用网络和新媒体从事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数据挖掘与分 析的方法和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 6. 具备市场意识和整合营销传播能力,有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7. 具有较熟练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 CET-4 水平; 8.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基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新闻学、传播学 六、核心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影与图像处理、摄像与视频编辑、网络编程语言、网络新闻编 辑、社会调查与分析、网站建设与维护、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传播伦理与法规。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为 160 学分。基础课程 62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 53 学分,公共选 修课程 9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 31 学分;模块课程 57 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 14 学分, 专业模块课程 43 学分;素质拓展课程 10 学分。

网络与新媒体(第二稿)

网络与新媒体(第二稿)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二、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相同相近专业专升本学生。

三、培养目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熟悉互联网、移动通讯平台等各类新兴媒体运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媒体创意制作能力,能够胜任影视项目创意、策划、制作,纸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运营策划、舆情监测、危机公关、活动推广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依据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全方位运用亚洲微电影学校在学校建立的优质资源和学校结合微电影创制形成的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按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本专业的应用型培养标准。

(一)培养规格总体表述1、具备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具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3、具备微电影创意、拍摄、制作、运营模式及推广的能力;4、具备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5、具备多媒体组合创意策划能力;6、具备新媒体运用、微电影传播及技术应用的能力;7、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科学素养、人文精神。

(二)培养规格细化表述知识规格:1、基础科学知识(1)政治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文化知识:传媒英语、语言文化、体育文化、法律、经济、工程文化。

2、核心基础知识(1)新媒体核心知识:移动媒体运营、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艺术、新媒体与社会;(2)微电影核心知识:微电影基础理论、微电影创意策划、微电影传播技术、微电影与产业发展;(3)技术设计核心知识:新媒体编辑技术、非线性视音频编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

3、高级基础知识(1)专业知识:微电影与广告、微电影运营与推广、视觉传达、新媒体内容产品策划、新闻传播知识、新媒体艺术、网络新闻实务、广告的媒体传播;(2)相关专业知识:网络心理学、录音艺术、舆情监测、艺术基础、危机公关、舆论学电子商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制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定位1.建立全面、系统的网络与新媒体知识体系,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能力,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3.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网络与新媒体导论、计算机基础、媒介与传播基础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媒体设计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方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多媒体设计、社交媒体运营等,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选择。

(4)实践教学:开展网络与新媒体实验、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

2.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保证教学质量。

(2)建立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3)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行业认可度。

3.实践实训基地建设(1)与行业内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实训机会。

(2)设立实践实训基地,搭建网络媒体制作平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设备资源。

4.国际合作与交流(1)开展国际研修计划,组织学生赴国外学习和实习,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2)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互派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活动。

5.学生创新创业培养(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资讯和指导,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

四、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课程考核、实践作业、实习实训、学术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网络与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类别和代码专业类: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0306T二、修业年限四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传媒人才职业素养,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和运营规范,掌握基本的文字编辑、图像处理、影视编辑、网页设计技术,具备较强的网络平台开发、新媒体营销与策划能力,具有较好的中、英文基础和应用能力,能胜任传媒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平台策划与设计、网络编辑与管理、传媒产业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专门人才.四、培养规格(一)知识1。

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了解现代传媒领域形势,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现状。

3.熟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企业传播、政务传播、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等领域的应用理论、运营及管理模式和基本技术,了解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

(二)能力1。

有较好的文字撰稿与编校能力;能较熟练运用电脑排版、图像处理、影视编辑等信息处理技术。

2。

具有较强的网络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具备参与或组织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开发的能力。

3。

具备从事融合新闻业务、数字出版产品研发运营、新媒体传播等工作的综合实践能力;具备综合性的网络编辑、管理、策划等资源开发、加工及创造性思维、策划能力。

4。

具有相关领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自我学习和继续学习能力,能根据社会需要,主动拓宽知识领域,适应职业转型提出的挑战。

5。

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通过非专业英语四级及以上等级考试。

6. 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水平合格证书.7。

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初级)。

8。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人格1。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具有自觉的法制意识、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

我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紧跟新媒体行业发展前沿,充分发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优势,秉承“文化为要,技能为用,艺术为辅,面向大众,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新闻传播学、影视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具有文理交叉特色,立足于北京,面向行业。

本专业旨在研究数字媒介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律,探索数字媒介内容的表达、创意、管理和营销,培养学生掌握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策划与创意以及内容生产的经营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与媒介素养,能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拥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和新媒体专业技能、专业的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具备数字媒体设计、新媒体创意策划与内容制作、新媒体组织运营与管理、媒体调查与分析、网站开发与编辑、互联网信息管理等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进取的创新精神,具有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富于创新、综合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在新闻出版单位、各类新兴的媒体部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或新媒体传播部门从事新闻采编、媒体策划、活动创意、媒体内容制作、媒体运营推广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习主要以新闻传播学、影视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理论为知识基础,以新闻采写与内容编辑能力、媒体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数字营销与推广能力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网络与新媒体方面的创新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网络与新媒体相关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

总体而言,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专业知识:能够将新闻学、传播学、影视学、广告学、营销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2.专业技能:具备平面、多媒体、视音频、动画等媒体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具备进行网络与新媒体内容方面的采写编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字营销、媒体运营和经营管理能力;3.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合作精神,具备在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实践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4.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媒体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5.研究能力:能够基于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与新媒体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研究思路、分析与解释媒体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网络与新媒体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传播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最新的科技成果;7.职业规范: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传媒业务能力,能够在网络与新媒体实践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党政宣传纪律,履行媒体责任;8.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沟通能力:具备运用新媒体进行展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演讲表达能力;并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10.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最前沿媒体技术和提升职业技能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我特意按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的格式为您撰写了一篇文章,具体如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一、概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广泛网络应用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科技发展对网络与新媒体领域人才的需求。

本计划紧密结合工业界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处理、信息安全等;2.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中能够独立进行创新研究和项目开发;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人合作环境中有效协作;4. 具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能够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运用网络与新媒体知识。

三、培养内容1. 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将学习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核心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新媒体技术、互联网营销、移动应用开发、用户体验设计等。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与项目实训,亲自实践并解决真实问题,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实地考察和企业实习,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发展需求。

4. 英语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

学生将参加英语课程,并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英语水平。

四、培养模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探究,通过课程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术研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开展学术项目,并有机会发表学术论文。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协助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及第二课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与国防教育、学年作品一(传统文化资源创意开 发)、学年作品二(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会展业调研、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 论文(设计)等。 2.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新媒体创意大赛、 视频广告展映、专家讲座等。 3.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为 24.6%。
486 228 714 22.84 36 324 0 324 10.36 18
实践教 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 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课堂
-
594 18.99 13
176 5.64 8
-
-
7
合计
3127 -
157
26 16.6
54 34.4
13
8 17.8
7
-
-
七、学位课程及学分要求 备注栏标注“D”的课程为学位课程。 本专业学位课程有:新媒体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编辑、
3.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共计 28 学分,其中集中实践教学 13 分。表四所列第二课堂 部分仅包含院系举行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的活动,第二课堂其它活动参照《平顶山学 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执行。学生参加院系及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低 于 7 学分。
九、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计划
表一公共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表
1104014 1 36
36 2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200101 3 60 30 30 4
考试

考试

六 考试 一 考试 二 考试 三 考试 四 考试 一 考试 二 考试 三 考试 四 考试 一 考试
合计
39
854 457 397

网络新闻与传播(新媒体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新闻与传播(新媒体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新闻与传播(新媒体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学分制,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招生对象:普高(中职)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新媒体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新媒体专业素养,扎实的新媒体传播技能,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和新媒体编辑、策划、设计、运营、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网络媒体、新闻与出版机构以及城镇社区基层部门、社会团体等新媒体采编运营推广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能力目标(1)语言文字表达与沟通能力,网络新闻采访及各种文体写作能力;(2)新闻摄像摄影能力,音视频编辑、图片制作发布的能力;(3)网络图片、网络动画、网络音视频编辑能力;(4)客户需求收集调研、解决方案制定能力;(5)SNS(微信、微博等)网络推广、线上采编运营、线上文案策划能力;(6)微信微博客户端、微网站(网站)建设、微商城、微海报采编运营能力。

2.知识目标(1)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电子商务基础知识;(2)新闻政策法规、知识产权、版权、网络管理法规知识;(3)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知识;(4)网络信息采集与归类、网络文稿编辑、网络多媒体信息编辑知识;(5)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及搜索引擎优化基础知识;(6)社会化媒体营销推广技巧及策略。

3.素质目标(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雅的文化品味与格调;(2)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3)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适应各种环境下的采访、写作、编辑、发布与管理服务工作。

三、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指向专业核心能力 就业岗位指向新媒体采编能力初次岗:网站编辑(助理)目标岗:网站主编(经理) 拓展岗:网站站长(主任)新媒体运营能力 初次岗:新媒体运营专员 目标岗:新媒体运营经理 拓展岗:新媒体运营总监四、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五、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学时/学分 企业 学时网络新闻采访写作 1.网络新闻行业基本知识2.了解网络新闻基本的采访原则、采访路线、采访作风3.网络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方法与要求4.网络新闻报道的体裁类型及分类依据5.各类网络新闻的写作特点以及要求6.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结构、论证1.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2.掌握网络新闻行业基本知识3.掌握网络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4.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技巧5.掌握网络新闻图片处理应用技能54/3O2O运营平台运营推广1.O2O运营平台功能及实践2. O2O运营网络营销推广3.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及技巧4.O2O运营平台线上线下推广(微海报/活动/事件营销;策划/文案/执行)1. 微信、微博、搜索引擎优化基础知识2.SNS(微信、微博等)网络推广、线上电商运营、线上文案策划3.社会化媒体营销推广技巧及策略4.微海报制作、微网站建设、微商城运营5.客户需求收集调研、解决方案制定54/3网络信息采集与编辑 1.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网络内容原创2.网络信息筛选,网络信息编辑,网络稿件标题制作, “关键词”和“超级链接”, 网络专题策划与制作,受众调查、论坛管理、网络博客,网络时评组织策划1. 掌握互联网信息的采集、编辑、发布、推介等技术手段2.熟悉不同类型网站信息编发的原理与方法3.熟悉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发布和传播的运行状况,了解互联网信息的最新进展与技术4.了解网络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掌握网络信息编辑的综合技能54/3新媒体平台运营 1. 新媒体平台功能及实践2. 新媒体平台营销推广3.新媒体采编策略及技巧4.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事件营销;策划/文案/执行)5.新媒体平台经营策略与方法1.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采编及搜索引擎优化基础知识2.SNS(微信、微博等)网络推广、线上采编运营、线上文案策划3.媒体营销推广技巧及策略4.会务培训、管理推广知识5.读者需求收集调研、解决方案制定6.微信微博、微网站、网站、客户端项目实操54/3新媒体编辑 1.“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两大类型2.新媒体的稿件判断与选择、增添改写3.新媒体新闻独有的整合编辑、动态新闻编辑、多媒体新闻编辑以及互动编辑4.移动媒体的不同形态——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新闻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编辑原理和方法1.新媒体的稿件判断与选择、增添改写2.整合编辑、动态新闻编辑、多媒体新闻编辑以及互动编辑3.移动媒体的不同形态编辑原理和方法54/3六、毕业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文学学士(级本科生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备互联网思维,系统掌握信息传播基础理论,深刻领会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规律,熟悉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相关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新媒体内容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公关公司、调查咨询公司等机构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政治立场坚定;具备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专业审美能力。

、了解新闻传播理论前沿及新媒体发展动态,掌握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熟悉新媒体特性,具备新媒体受众群分析能力,能从事新媒体策划,精准运用新媒体。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熟练掌握网络数据跟踪调查、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擅长网络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能从事网络资讯管理。

、掌握并熟练新媒体传播技术,具备文字、图片、影视、动画等全媒体资讯采集、设计、制作、编辑、发布技能。

、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能力,能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工具制定网络营销计划,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促进企业、品牌、产品资讯实现网络传播,促成电子商务的有效实现。

、普通话、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三、支撑学科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类二级学科:传播学四、毕业学分要求五、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学时学分) .广告学(学时学分).新闻学概论(学时学分)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学时学分).中国新闻事业史(学时学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学时学分).网络社会学(学时学分) .新媒体营销(学时学分).新媒体产品策划与创意(学时学分) .多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学时学分).新媒体艺术(学时学分)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学时学分).信息可视化(学时学分) .媒体信息数据挖掘(学时学分)六、专业特色课程.跨文化传播研究(学时学分) .网络传播发展史(学时学分).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学时学分) .数字出版学(学时学分).游戏设计(学时学分) .非线性编辑(学时学分).新媒体创意工作坊(学时学分)七、实践环节(必修选修)必修实践环节(学分,包含在课程中的必修实践环节合计课时).大学体育(课时学分).军事训练(周学分).广告学(课时学分) .网络社会学(课时学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时学分).新媒体艺术(课时学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课时学分).信息可视化(课时学分).媒体信息数据挖掘(课时学分).多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课时学分).专业认识实习(周学分).毕业实习(周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周学分)选修实践环节(学分,包含在课程中的选修实践环节合计课时).电子商务概论(课时学分).品牌传播学(课时学分).广播电视学概论(课时学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时学分).摄影与摄像(课时学分).游戏设计(课时学分).非线性编辑(课时学分).动漫基础(课时学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时学分).新媒体创意工作坊(课时学分)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一)通识教育层面(二)专业教育层面注:加*号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九、指导性教学计划表7 / 1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英文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英文名称:Internet and New Media Major
专业代码:050306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传播技能,能够在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新闻出版行业、教育与科研机构、网络与电子商务企业和媒介传播公司,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策划与传播、数字化出版、新媒体研发、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的组织与采集、媒体内容管理、策划与营销等工作的创新型传媒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为知识基础,以数字内容制作、网络营销和平台运营为核心能力,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以下基本能力:
1. 掌握新闻学、传播学、营销学和电子商务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内容采写、策划、传播;
3. 具备在新媒体营销传播背景下有效实施策划、创意、制作、推广活动的平台运营
能力;
4. 了解国内外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专业理想、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

6. 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7.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
调查研究方法。

四、学分要求
网络与新媒体辅修专业总学分应达到34学分。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
文学(050306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信息采集、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网络与新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内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研究、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传播的基本技能,了解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网络新媒体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健康的人格修养和心理品质以及扎实的职业技能。

2.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新媒体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3.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具备对当今互联网业和数字传媒业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的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与整合能力;具有在IT、传媒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策划、推广、运营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5.除完成专业教学活动的各项规定外,非专业素质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具体要求按照《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学分认证办法(试行)》(宁师院〔2013〕58号)文件执行。

四、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四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六年。

五、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营销、新媒介素养、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法规与伦理、新闻报道与策划、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新闻评论写作、数字非线性编辑、新媒体舆情监测与分析等。

六、授予学位
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宁德师范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每学年周数安排
每学年周数安排表
八、课程模块学时分配
九、集中实践环节
集中实践环节安排表
十、教学计划表(见另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