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形态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媒介形态开始向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转变,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体现出全新的特征。在融合化的媒介空间下,广告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这些变革规律的探讨将指导变迁中的广告活动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对“媒介融合”的探讨早就开始,但真正领会到其全然意义则是近年媒介融合形态的成形。Sony向内容领域的渗透、苹果新推出的i-phone手机、微软的标准化联盟、广电和电信的合作与竞争、传统媒体的困境、互联网的兴起、草根文化的崛起等点点滴滴,已经昭示着我们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融合所带来的媒介产业形态的变化,渗透至生产、消费、交易等各个领域,其中,贯穿整个媒介产业的广告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连接着广告主、媒体、受众/消费者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广告时代。
一、媒介融合形态的显化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在技术、经济和市场三大诱因之下,媒介融合形态趋于成熟。技术诱因主要是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了媒介的互通性、互换性和联通性,由此使媒介趋于融合成为了可能并成为必然,结果带来了信息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化和差异化。经济诱因主要是对规模经济的追求需要社会化生产既有专业分工又有协同合作,即是一种规模化要求之下的既包括规模化又包括差异化的生产形态。市场诱因则是消费市场规模化、差异化的需求。由此带来了媒介产业链上内容、传输、终端的融合化生产。媒介融合就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这是所有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终极目标,由此带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交融,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
由此,在媒介产业、电信产业、互联网产业、IT产业、电子产业等领域内发生了生产形态的融合、行业的融合、政策的融合、组织的融合、管理的融合、经营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多个产业间的融合体现在产业链上则是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方式包括横向融合、纵向融合和交叉融合。原有的媒介产业形态发生了变化,包括媒介生产方式的变化、媒介生产关系的变化、媒介终端消费方式的变化等等,显示出媒介产业诸多的变革性特征。
二、媒介融合的几个重点特征
现择取《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中几个和广告形态变化有直接关系的特征进行阐述。然后根据这些媒介形态的内在规律分析广告形态的变化。
(一)对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同时追逐
从对技术诱因、经济诱因和市场诱因对媒介融合所发生作用的逻辑起点和终极指向来看,“规模化”和“差异化”为三者共同的作用方向。这就引出了媒介融合形成的最本质的作用规律,即对“规模化”和“差异化”的追逐成为了媒介形态趋于融合的引力,也就是“规模化”和“差异化”是媒介融合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内生逻辑力量。而这种规模化和差异化包括生产形态和消费形态两个范畴,即规模化和差异化的生产、规模化和差异化的消费。对于生产来说规模化意味着“合”,差异化意味着“分”,即媒介融合的生产形态特征为“有合有分”。对于消费来说规模化意味着“多”,差异化意味着“异”,即媒介融合的信息消费形态特征为“既多又异”。这样,消费形态的特征又反过来要求生产具有规模化和差异化的特性。(二)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形成对立统一的融合性生产关系
融合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技术边界的模糊、产业边界的模糊实现资源的一体化运用,进而通过协同优势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样在融合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状态的分工形态:一方面,产业链上各生产主体
向关联领域渗透,每一个主体在产业链上的角色增多;另一方面,对分工的要求更加精细化。这样,在融合式的生产中,一方面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相互矛盾冲突,但另一方面,多角色与分工之间的边界又是模糊的,这一对矛盾构成了媒介融合生产形态中独特的生产关系,即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所形成的对立统一的融合性生产关系。可以说,媒介融合中各行为主体的融合生产活动就是一个在多角色化所带来的收益和分工精细化所带来的收益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
(三)“时间、空间的破除”、“所需内容”、“低成本”为生产内核
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最大的桎梏在于线性传播与时间的冲突、静态接收与空间的冲突,信息的接收由此受到时空的限制,造成了非及时性和非便捷性。而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的生命力就在于消弭了时空之间的界限,让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得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生产和应用原则就是让内容适用于任何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即内容的生产、集成、应用都要考虑如何交互、立体的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生产平台
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受众的注意力资源遭到极度分化的今天,原有发展轨迹上的市场空间已经越来越狭窄。要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要最大化的建立与受众的接触点。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各类数字新媒体终端成为了分割了受众注意力的利器,因为数字新媒体具有的即时、即地、主动、交互等便捷功能,天生具有了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天分。在这一变化了的信息消费终端需求的引导下,以原有的大众传播为支配模式的传统媒体必须以各类分散的新媒体作为接触点,才能应和呈“碎片化”状态的受众空间的需求,否则,仅靠原有的大众传统媒体作为传输渠道,则自己庞大的内容产品无法寻找到与受众接触的端点。所以,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领域的扩展是新技术造就的信息接受形态变化之下生产方式必然发生的变革,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朝向。获得新技术特性的传播渠道和终端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领域进发的内生力。
(五)媒介产业链纵向上衍生出逆向生产功能
传统媒介产业链是由媒体内容生产到渠道传输到受众接收的一个上下游流程。而在媒介融合形态下,数字终端具有了交互性和网络性,使得受众使用媒介的用途发生变化成为可能,即受众不仅通过终端媒介接收信息,还通过终端媒介创造信息、传播信息,每一个媒介终端都有可能成为内容生产的源头,并且通过连通的网络传递出去,由此,在媒介产业链的终端出现了逆向生产的功能。此为媒介融合时代媒介产业链最具变革意义的特性。
(六)媒介产业链横向上衍生出物质生产功能
在内容产业规模化生产的形态下,媒介产业内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产业空间拓展的需求,以及媒介外产业对传媒依附性的增强,必然导致信息形态的产业和物质形态的产业之间寻找彼此的关联点,形成交结,将信息生产和物质生产融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增量空间。由此,媒介产业链出现了另一个具有变革意义的特性,即物质生产功能。这种物质生产功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媒介品牌可以嫁接到商品上,衍生出同样的商品品牌;二是指媒介联结起信息世界和物质世界,原子和比特交融,推动人类社会迈进了一步。
(七)以“数据库系统” 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生产技术平台上,0、1变量的数据成为了贯通整个生产体系的惟一元素,即数据的普适性是媒介融合产业体系的一大特性,则系统性的利用数据成为融合形态下的媒介产业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资源,“数据库系统”成为了媒介融合时代媒介产业的核心实体生产资源。而这一“数据库系统”由面向生产和消费两大端口的两个子系统构成,一个为内容数据库,一个为消费者信息数据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