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2021新版)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66e69147c1cfad6185fa76c.png)
Anyone who wants to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should cherish and manage their time with extreme caut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 Culture 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d27d69bf8c75fbfc77db2b4.png)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概念
![安全文化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24145d43186bceb19e8bb82.png)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证。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按,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百科名片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证。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21f055aeaad1f347933fa8.png)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安全哲学是安全文化发展的基石和航灯,也是安全文化发展至高点上的学术精华。
安全文化的进步需要安全哲学的指导,安全哲学的锤炼需要安全文化的护养。
哲学是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
研究安全哲学就是要揭示人类安全活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监督管理、立法执法、教育宣传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安全规律和特征,可归纳出如下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
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安全的主宰。
事故对生命的残酷与溅蹋人类自身无所作为,自然与人为的灾难与事故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沫灭,人们生存于落后和愚昧社会环境。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
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段,是一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
如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统计学的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国家总体安全观时代背景和含义
![国家总体安全观时代背景和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f2c17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f.png)
国家总体安全观时代背景和含义1 背景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种安全威胁的日益增加,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旨在全面保障国家安全,推动中国发展进入更高水平。
2 含义“国家总体安全观”是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安全体系、安全策略、安全保障、安全文化深度融合的原则,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各领域合作与协调,确保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国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国家安全。
4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和命脉。
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实现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
5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指导思想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推进国家总体安全,增强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6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实施步骤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实施步骤分为“四个维度”。
即:构建安全体系、采取整体策略、实施综合保障、强化安全文化。
这四个维度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推进国家安全的全面发展。
7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实践成果自国家总体安全观提出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我们的航天事业、高铁技术、核心技术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了大跨越。
这充分说明,“国家总体安全观”在推进国家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8 结语“国家总体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安全战略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中国的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
我国古今安全文化
![我国古今安全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b41fd4b804d2b160b4ec07b.png)
我国古今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源远流长。
为了生存、繁衍和发展,人类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对付灾害与猛兽的经验,找到了维持人类生命运动和生存的方式,并不断创造了保障人类活动的安全环境。
这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
正因为人类不断地解决物质需要和保障其活动的安全需求,才有了当今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文明。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历程,实际上是人类文化不断繁荣的过程。
探索和研究文化、安全、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及其与科技、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课题。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创造、继承、优化、发展着安全文化,同时又通过文化的方式使其传继、延续、不断进步和繁荣。
安全文化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点,它取决于当时、当地人民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也是最淳朴的最古老的最土同的大众安全文化。
由于人类对安全及灾害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安全或灾害的认识经历了无知、盲目、被动的阶段,才发展到局部有知、有意识的、系统有知的阶段,经过时代的创造、继承、优化、发展而不断繁荣。
对中国安全问哈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与之对应的有远古安全文化、近代安全文化和现代安全文化。
1. 远古安全文化(17世纪以前)人类获得火,掌握了取火的方法是人类进化中的革命性巨变,用火取暖、熟食、照明,抵御猛兽,保护生命,得以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同时也因火失误,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了森林、居穴,丧失了生命,从扑灭火到控制火、利用火,为人类服务,创造了火的安全文化,其中有消防文化。
人类经历了石器、木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四千多年前,我国制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还揭开了炼铜的技术的秘密,从而冶炼和采矿的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防灾技术、防止毒害技术等得到发展,促进了当时安全文化的繁荣。
例如:湖北铜录山的古矿冶遗址考证,显现了当时采矿规模、开采技术和安全及防护方法;舂秋战国时,李冰父子防洪治水,建成了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工程,控制了水害,调节了水利,使川西平原旱涝保收;北宋建筑雪茄喻皓(公元989年)设计社施工的梵天寺塔和开宝寺灵威木塔,人们除研究其设计思想和艺术价值外,不少专家对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奥妙仍在探索;北宋孔平仲的《谈苑》中对水银中毒和防止方法有清楚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铅中毒症状及预防的方法有真实的写照;1637年,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对矿内瓦斯和顶板的安全技术及旷业安全工程的雏形有详尽的描写等等,不胜枚举。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c252a5858fafab069dc0274.png)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7dc9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4.png)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言】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社会的成员共同遵循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集合。
它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体现了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将从安全文化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发展历史。
【一、早期安全观念的起源】安全观念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存在。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某些行为可能带来危险,比如火的使用、狩猎活动等。
但原始社会的安全观念主要是基于经验、直觉和传统,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
【二、工业革命和安全意识的觉醒】工业革命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工业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关切。
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
例如,英国工程师乔治·弗古森建立了第一个工程管理学科,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工程安全的理论。
美国的民主化运动和社会改革也催生了安全立法和监管机构的建立。
【三、二战后的安全文化发展】二战结束后,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灾难性的核爆炸和大规模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和平、安全的追求成为了全球的共同诉求。
许多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推动了安全理论的发展。
此时期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为主导,重点在于规范和监管。
【四、20世纪70年代后的安全文化革新】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兴的高危行业(如航空、原子能等)和新的技术(如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给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单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需要一种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安全文化。
在这一时期,一些企业开始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如安全培训、奖惩制度、安全审核等,推动了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
【五、21世纪以来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入21世纪后,安全意识的觉醒和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国家安全教育日背景
![国家安全教育日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e47f22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7.png)
国家安全教育日背景简介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中国国内设立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加强全民对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认知,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
每年的4月15日被确定为国家安全教育日。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背景以及其意义。
背景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面临着新的威胁和挑战,包括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中国政府于2016年将每年的4月15日定为国家安全教育日。
意义1. 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开展,可以增强公民对国家安全的意识,让全国人民认识到国家安全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国家安全、保卫国家安全的氛围。
2. 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性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设立,推动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全面普及。
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界纷纷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普及国家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3.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安全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开展,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提高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减少事故和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全。
4. 建设国家安全强国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开展,为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国家整体安全素质不断提升。
这有助于构建国家安全的体系和机制,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实现国家安全强国的目标。
活动内容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内容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讲座:政府和各界专家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向公众传授国家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提醒公众面临的安全威胁。
2.安全演练:可以组织各类安全演练,如火灾演练、防灾减灾演练等,提高公众自救自护能力。
中国安全文化发展史
![中国安全文化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041252afad6195f312ba6eb.png)
谢谢欣赏
安全文化的内容
•
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
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
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
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
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
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称之
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与文化范畴一样,由于人
们的认识和应用范围不同,安全文化也有不同的
定义。 综合我国在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可
归纳出4种安全文化定义。
安全文化的内容
• 安全文化定义A: • 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术语。在1991年
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了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 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 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 到应有的重视”。这个安全文化的定义表明,安全是有关人的态度问 题又是组织问题,是单位的问题又是个人的问题,建立一种超出一切 之上的概念,即安全第一的概念,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特别是核 电厂的安全运转需要,必须保证安全第一。
中国安全文化发展史
——石油1102班 鲁端 26 指导教师 刘世恩
安全文化发展史简介
• 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 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
• 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 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
• 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 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
• 1993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 化的的高度来认识”。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https://img.taocdn.com/s3/m/35929816f111f18583d05a49.png)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管理中。
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
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
1993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的高度来认识”。
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民安全文化的新时代。
在该阶段,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起步,大学和成人的专业化安全教育已初具规模,在有关政府机构领导下的安全文化普及教育正蓬勃发展;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已经建立,安全科学形成了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等构成的多学科体系;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一大批国际的、国家的、行业的、社会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在法规、标准、安全制度方面,体现在面向全民的安全建设开始起步,面向行业的、企业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安全宣传方面,一个社会化的安全宣传网正在形成,出现了一些面向大众、宣传安全光荣、安全就是效益的作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哲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1994年为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作序时强调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它为安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乳育的胚胎;它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安全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生存和繁衍中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并传播了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学(第2版)》田水承、景国勋 第三章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学(第2版)》田水承、景国勋 第三章安全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fe5eaa051e79b89680226c9.png)
安全管理学
第3章 安全文化
第3章 安全文化
• 本章概要·学习要求
• 本章主要讲述了安全文化概念,安全文化和安全 管理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本章学 习,要求了解安全文化,理解安全文化在安全管 理中的作用,掌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国内研究者的定义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 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而创造的安全 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12
3)两种定义之比较:
共同点:(1)包括了主观内涵和客观存在 (2)都强调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3)有具体的形式和层次性 (4)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特点 (5)最重要的领域是企业文化
发展的安全文化 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8
3.1.2 安全文化的定义 1)狭义的安全文化定义 2)广义的安全文化定义 3)两种定义之比较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9
两种定义 方式
狭义说: 强调文化或安 全内涵的某一 层面,例如人 的素质、企业 文化范畴等
2019/5/20
不同点:(1)内涵不同 (2)外延不同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13
3.1.3 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 2)安全文化的研究范围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14
1)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
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以辩证、历史、唯物的文化观, 研究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生产及实践的 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安全、 健康、舒适、高效的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或控制、 减轻灾害和风险,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
2024年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三篇)
![2024年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032c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e.png)
2024年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的祖先勤劳勇敢,在灾害逆境中抗争,创造了工具、符号、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逐步认识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
日积月累,人类从本能的条件反射到自觉的抵御灾害,学会极简单的安全自卫方法,掌握了某些安全防护技能,产生了有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这种脆弱的抗争力,经受了天塌地陷和灭顶之灾的考验而终于幸存下来。
数百万年后的今天,历史的长河仍在滔滔不绝地流淌,但人类社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始群体聚居、部落分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再到今天以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时代。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雄辩地证明:没有人类的安全活动,就不可能有现代的人;没有安全文化,也不可能有人类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史。
要了解安全文化,首先要考察安全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范畴,要了解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探讨它的伦理、规范、价值观,分析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剖析人的身心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探索安全文化科学等问题。
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邻里、同事的安全卫生习俗,观察所在单位、所处社区常见的安全做法等,并经常把这些安全信息和事态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安全的追求是不断的,有公示于众的安全指标,有自觉遵守的安全规章,有不言而喻的安全道德、伦理,还有深藏于人们心灵的安全戒律。
例如,酒席上,一条美味的全鱼朝上的一面已被剥尽后,人们要翻鱼的另一面吃时,却愿意把鱼翻过来说成把鱼顺过来,因为说翻字时总会联想到翻车、翻船。
这些都是社会规范之外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行为习惯,它可能因人而异,但又大同小异,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成了与人们的职业相关,能影响职业行为又并非职业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这也是安全意识的表现,安全文化的积淀。
这就是以民间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又以安全为目的的习惯做法,这就是民俗安全文化。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c11b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a.png)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对于确保中国国家安全、保持中国社会的稳定、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中国文化独立自主健康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范文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在全球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安全战略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文化安全; 意义; 对策文化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且是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有巨大影响。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何谓文化安全张骥、齐长安在《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中认为:“所谓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民主模式强加于本国的做法,防范其他国家对本国人民文化生活的渗透,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被干涉,保持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综合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文化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某种自然规律或者某种不容选择的社会进步的结果。
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意义1.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存在着根本不同,因此西方国家千方百计的要对中国的文化进行渗透和扩张,以达到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图谋,因此,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安全教育的来历
![安全教育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94e9987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31.png)
安全教育的来历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部随着社会变迁和人类需求不断演变的历史,它深深扎根于人类对安全保障的不懈追求中。
早期起源与工业发展相关规定安全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发展时期。
1954 年,劳动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一决定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时新工人大量涌入工业领域,为保障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规定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包括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采取包教包学方法)等一系列安全教育,且经考试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
这一规定有效规范了新工人的安全教育流程,在大规模建设时期为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经验在全国工矿企业得到迅速推广。
1956 年5 月,国务院颁发“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这些规程要求对各级管理生产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工业卫生科技知识教育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职升级的参考依据。
“三大规程” 的颁布旨在解决各工种、工序在作业过程中安全技术要求不明确的问题,从更高层面上指导安全生产,使安全教育成为保障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1963 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进一步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其中特别指出,对电气、起重、锅炉、受压容器、焊接、车辆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等特殊工种的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操作。
同时明确将安全生产教育列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要求对新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全面筑牢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防线。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的建立随着社会发展,安全教育的范畴不断拓展。
20 世纪90 年代,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事故已成为14 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隐患多达20 多种。
在此背景下,1996 年初,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
(2021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2021新版)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
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有以下三个:
(1)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
由现代科学技术构造的现代社会生活(家庭及办公)特点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机器及物质的品种越来越多,生活及办公室越来越密集化和高层化,人造环境越来越复杂,交通越来越拥挤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等。
在提高了生活和办公效能的同时也不断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灾害。
这样一个社会
中的安全问题已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安全常识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复杂的现代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具有现代安全科学知识、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能力。
(2)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现代工业生产更是技术复杂、大能量、集约化、高速度的过程,一个液氨罐贮量可达5000m3,一个发电厂的控制台有上百个仪表,一个中等企业有上千名员工,现代工业一但发生事故损失极大,而现代工业设备又非常复杂,生产、运输及贮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准确地配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就这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高度的现代生产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方法由单纯的制度管理进入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时代,即以企业整体的经营文化品格来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
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始终不稳定,不断出现事故突发、火灾造成的严重局面,总结我国几十年安全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不
能适应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造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