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同步练习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八课时同步练习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八课时同步练习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fafc5e7856a561252d36f93.png)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点(3,4,5)P 在yoz 平面上的投影点1P 的坐标是( )A .(0,4,5)B .(3,0,5)C .(3,4,0)D .(3,0,0)2.已知点(1,2,11),(4,2,3),(6,1,4)A B C --,则ABC △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3.已知(4,3,1)M -,记M 到x 轴的距离为a ,M 到y 轴的距离为b ,M 到z 轴的距离为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b a c >>B .a c b >>C .c b a >>D .c b a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4,2),(1,3)M N -,沿x 轴把直角坐标平面折成直二面角后,,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 )A .23B .20C .12D .225.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x y z 满足方程222(2)(1)(3)1x y z -+++-=,则点P 的 轨迹是( )A .球面B .球C .圆D .圆面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y a =表示___________.7.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到点(4,1,2)P 的距离为的点有_________个.8.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1A C 的中点E 与AB 的中点F 的距离为_______.9.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3,5)A --和(1,3,2)B -,对角线的交点是(4,1,7)E -,则,C D 的坐标分别为 .10. 已知球面222(1)(2)(3)9x y z -+++-=,点(3,2,5)A -,则球面上的点与点A 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1.(12分)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1x y +=上确定一点M ,使M 到点(6,5,1)N 的距离最小12.(12分)已知点(1,1,0)A ,对于Oz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P ,在O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B ,使得PA AB ⊥恒成立?若存在,求出B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12分)已知三点(1,1,2),(1,2,1),(,0,3)A B C a --,这三点能共线吗?若能共线,求出a 的值;若不能共线,说明理由.14.(14分)在坐标平面yOz 内,求与三个已知点A (3,1,2),B (4,﹣2,﹣2),C (0,5,1)等距离的点D 的坐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A 解析:yoz平面上点的坐标特征是(0,,)b c.2.B 解析: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AB AC BC则有222AC BC AB+=.3.C解析:M到x轴的距离a M到y轴的距离b M到z轴的距离5c=,所以c b a>>.4.D 解析:翻折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2,0)M,(1,0,3)N,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得,M,N5.A 解析:动点P所以点P的轨迹是球面.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垂直于y轴的平面解析: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y a=表示垂直于y轴的平面.7.2 解析:设满足条件的点为(,0,0)x,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得9x=或1x=-,所以满足条件的点为(9,0,0)或(1,0,0)-.8.解析:点E的坐标为,,222a a a⎛⎫⎪⎝⎭,点F的坐标为(,,0)2aa,所以EF==.9.(6,1,19)与(9,5,12)-解析:点E分别是点A与点C、点B与点D的中点,所以,C D 的坐标分别为(6,1,19)与(9,5,12)-.10. 9与3 解析:球心为(1,2,3)-,半径为3,所以点A到球心的距离为6,所以球面上的点与点A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9与3.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1.解:因为点M在xOy平面内的直线1x y+=上,故可设点M为(,1,0)x x-+,所以MN1x=时MN取得最小值,此时点M坐标为(1,0,0).12.解:若PA AB ⊥恒成立,则AB ⊥平面POA ,所以AB OA ⊥.设(0,,0)B x ,则有,OA OB x AB =由222OB OA AB =+,得2221(1)x x =++-,解得2x =.所以存在点B ,当点B 为(0,2,0)时,PA AB ⊥恒成立.13.解: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得,AB ,AC ,BC 因为BC AB >,所以若,,A B C 三点共线,则BC AC AB =+或AC BC AB =+, 若BC AC AB =+,整理得2518190a a ++=,此方程无解; 若AC BC AB =+,整理得2518190a a ++=,此方程也无解. 所以,,A B C 三点不能共线.14.解:设yOz 平面内一点D (0,y ,z )与A ,B ,C 三点距离相等, 则有222912AD y z =+-+-()(),2221622BD y z =++++()(), 22251CD y z =-+-()(). 由|AD |=|BD |及|AD |=|CD |,得222222229(1)(2)16(2)(2),9(1)(2)(5)(1),y z y z y z y z ⎧+-+-=++++⎪⎨+-+-=-+-⎪⎩ 化简可得3450,460,y z y z ++=⎧⎨--=⎩解得1,2.y z =⎧⎨=-⎩∴ 点D (0,1,﹣2)为yOz 平面内到A ,B ,C 三点等距离的点。
人教A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习题课件 第一章 空间直角坐标系
![人教A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习题课件 第一章 空间直角坐标系](https://img.taocdn.com/s3/m/2e7e9a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4.png)
∴ ൞ 2 + ( − 2)2 + 2 = 8, 解得൞ = 2,
= 2 2,
2 + 2 + 2 = 12,
∴ (0,2,2 2).(不同的建系,坐标当然不同,这里主要介绍待定系数法求点坐标)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1.如图,在长方体 − 1 1 1 1 中,,分别为1 1 ,1 1 的中点,若以{,,1 }
= (2,2,1), = (0,1,0).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已知向量在基底{,,}下的坐标为(2,1, −1),则在基底{2,,−}下的坐标为
31
(
, ,−1)
(1,1,1)
________,在基底{
+ , − ,}下的坐标为________.
22
[解析]由题意知 = + − ,
2 (−2,1, −4).
(3)求点关于点(2, −1, −4)对称的点3 的坐标.
解设3 (, , ),则点为线段3 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 2 × 2 − (−2) = 6,
= 2 × (−1) − 1 = −3, = 2 × (−4) − 4 = −12,所以3 的坐标为(6, −3, −12).
∴ (−1, −1,0),(1, −1,0).又 = 2, = 2,
∴在Rt △ 中, = 2,∴ (0,0, 2).
(答案不唯一,也可选择其他的点建系)
6.已知正方体 − 1 1 1 1 的棱长为2,,分别为棱1 ,
的中点,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正六边形各顶点的坐标.
解正方体 − ′′′′的棱长为,且,,,,,分别是棱
′′,′′,′,,,′的中点,∴正六边形各顶点的坐
数学试题 人教a版必修2 同步练习第四章检测测试题(两套)
![数学试题 人教a版必修2 同步练习第四章检测测试题(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bd5005c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第四章检测(A)(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圆心为(1,-7),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 )A.(x-1)2+(y+7)2=4B.(x+1)2+(y-7)2=4C.(x+1)2+(y-7)2=2D.(x-1)2+(y+7)2=2解析:由已知条件得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7)2=4.答案:A2.已知空间两点P1(-1,3,5),P2(2,4,-3),则|P1P2|等于( )A解析:|P1P2|答案:A3.直线l:x-y=1与圆C:x2+y2-4x=0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D.无法确定解析:圆C的圆心为C(2,0),半径为2,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答案:C4.圆x2+y2=1与圆x2+y2=4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内含C.相交D.相切解析:圆x2+y2=1的圆心为(0,0),半径为1,圆x2+y2=4的圆心为(0,0),半径为2,则圆心距0<|2-1|=1,所以两圆内含.答案:B5.圆(x-1)2+(y-1)2=1上的点到直线x+2y+2=0的最短距离为( )A解析:由已知得圆心坐标为(1,1),半径r为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所以最短距离为d-r答案:C6.已知圆C:(x-a)2+(y-b)2=1过点A(1,0),则圆C的圆心的轨迹是( )A.点B.直线C.线段D.圆解析:∵圆C:(x-a)2+(y-b)2=1过点A(1,0),∴(1-a)2+(0-b)2=1,即(a-1)2+b2=1.故圆C的圆心的轨迹是以(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答案:D7.已知圆C与直线x-y=0及x-y-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y=0上,则圆C的方程为( )A.(x+1)2+(y-1)2=2B.(x-1)2+(y-1)2=2C.(x-1)2+(y+1)2=2D.(x+1)2+(y+1)2=2解析:由题意设圆心坐标为(a,-a),因为圆心到直线x-y-4=0与x-y=0的距离相等,所a=1.所以圆心坐标为(1,-1),半径r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1)2+(y+1)2=2.答案:C8.已知圆x2+y2+2x-2y+a=0截直线x+y+2=0所得弦的长度为4,则实数a的值是( )A.-2B.-4C.-6D.-8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x+1)2+(y-1)2=2-a,因此圆心为(-1,1),半径r圆心到直线x+y+2=0的距离d4,因此由勾股定理可a=-4.故选B.答案:B9.圆x2+y2+2x+4y-3=0上到直线x+y+2=0的距离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1,-2)到直线x+y+2=0的距离4个.答案:D10.若过定点M(-1,0)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x2+4x+y2-5=0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0<kC.0<k解析:圆x2+4x+y2-5=0可变形为(x+2)2+y2=9,如图所示.当x=0时,y=A(0k AM∈(0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点P(3,4,5)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解析:因为点P(3,4,5)与P'(x,y,z)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所以点P'的坐标为(-3,-4,-5).答案:(-3,-4,-5)12.已知圆C1:(x+1)2+(y-1)2=1与圆C2:(x+5)2+(y+2)2=m2(m>0)外切,则m的值为.解析:由已知得C1(-1,1),半径r1=1;C2(-5,-2),半径r2=m,所以圆心距d=|C1C2|又因为两圆外切,所以d=r1+r2.所以5=1+m,即m=4.答案:413.已知M(-2,0),N(2,0),则以MN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解析:由题意可知点P在以MN为直径的圆上,且除去M,N两点,所以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2.所以轨迹方程是x2+y2=4(x≠±2).答案:x2+y2=4(x≠±2)14.若圆x2+y2=4与圆x2+y2-2ax+a2-1=0内切,则a=.解析: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1(0,0),O2(a,0),半径分别为r1=2,r2=1.由两圆内切可得|O1O2|=r1-r2,即|a|=1,所以a=±1.答案:±1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mx-y-2m-1=0(m∈R)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解析:因为直线mx-y-2m-1=0(m∈R)恒过点(2,-1),所以当点(2,-1)为切点时,半径最大,此时半径r(x-1)2+y2=2.答案:(x-1)2+y2=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8分)已知圆M:(x-1)2+(y-1)2=4,直线l经过点P(2,3)且与圆M交于A,B两点,且|AB|=解: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3=k(x-2),即kx-y+3-2k=0.如图,作MC⊥AB于点C,连接BM.在Rt△MBC中,|BC||MC|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得k l的方程为3x-4y+6=0.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x=2,且|AB|=.综上所述,直线l的方程为3x-4y+6=0或x=2.17.(8分)求与直线y=x相切,圆心在直线y=3x上且截y轴所得的弦长为解:设圆心坐标为O1(x0,3x0),半径为r,解得r y轴被圆截得的弦长∴即圆的方程为(x(x18.(9分)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A(2,1),且与圆x2+y2-3x=0相交于P1,P2两点.若|P1P2|=2,求这个圆的方程. 解:设圆的方程为(x-2)2+(y-1)2=r2,即x2+y2-4x-2y+5-r2=0.所以直线P1P2的方程为x+2y-5+r2=0.则点A(2,1)到直线P1P2的距离又因为|P1P2|=2,所以当r=1时,易知符合题意,此时所求圆的方程为(x-2)2+(y-1)2=1.当r≠1时,r2=6或r2=1(舍去).此时所求圆的方程为(x-2)2+(y-1)2=6.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2)2+(y-1)2=6或(x-2)2+(y-1)2=1.19.(10分)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OABC-O1A1B1C1中,P是对角线O1B上任意一点,Q为棱B1C1的中点.求|PQ|的最小值.解:分别以OA,OC,OO1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于Q是B1C1的中点,所以Q(1,2,2).点P在xOy平面上的射影在OB上,在yOz平面上的射影在O1C上 ,所以点P的坐标(x,y,z)满则|PQ|当x=1时,即P(1,1,1)时,|PQ|取得最小20.(10分)已知点P(2,2),圆C:x2+y2-8y=0,过点P的动直线l与圆C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O 为坐标原点.(1)求点M的轨迹方程;(2)当|OP|=|OM|时,求l的方程及△POM的面积.解:(1)当C,M,P三点均不重合时,∠CMP=90°,所以点M的轨迹是以线段PC为直径的圆(除去点P,C),即(x-1)2+(y-3)2=2(x≠2,且y≠2或x≠0,且y≠4).当C,M,P三点中有重合的情形时,易求得点M的坐标为(2,2)或(0,4).综上可知,点M的轨迹是一个圆,轨迹方程为(x-1)2+(y-3)2=2.(2)由(1)可知点M的轨迹是以点N(1,3)为圆.由于|OP|=|OM|,故O在线段PM的垂直平分线上.又P在圆N上,从而ON⊥PM.因为ON的斜率为3,所以l的斜率l的方程为y=又易得|OM|=|OP|=O到l的距离△POM的面积第四章检测(B)(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点A(3,-2,4)关于点(0,1,-3)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3,4,-10)B.(-3,2,-4)C解析:由中点坐标公式得A(3,-2,4)关于点(0,1,-3)对称的点为(-3,4,-10).答案:A2.若方程x2+y2-4x+4y+10-k=0表示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2B.k>2C.k≥2D.k≤2解析:若方程表示圆,则(-4)2+42-4(10-k)>0,解得k>2.答案:B3.圆心为(1,1),且与直线x+y=4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A.(x-1)2+(y-1)2=4B.(x+1)2+(y+1)2=4C.(x+1)2+(y+1)2=2D.(x-1)2+(y-1)2=2解析:根据题意得r故圆的方程是(x-1)2+(y-1)2=2.答案:D4.对任意的实数k,直线y=kx+1与圆x2+y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解析:直线y=kx+1恒过定点(0,1),定点到圆心的距离d=1,所以直线y=kx+1与圆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答案:C5.若圆C1:(x-a)2+y2=12与圆C2:x2+y2=4相切,则a的值为( )A.±3B.±1C.±1或±3D.1或3解析:圆C1的圆心坐标为(a,0),半径为1,圆C2的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2.当两圆外切时,|a|=3,则a=±3.当两圆内切时,|a|=1,则a=±1.答案:C6.已知半径为6的圆与x轴相切,且与圆x2+(y-3)2=1内切,则此圆的方程是( )A.(x-4)2+(y-6)2=6B.(x+4)2+(y-6)2=6或(x-4)2+(y-6)2=6C.(x-4)2+(y-6)2=36D.(x+4)2+(y-6)2=36或(x-4)2+(y-6)2=36解析:由题意可设圆的方程为(x-a)2+(y-6)2=36.由两圆内切,a2=16,所以a=±4,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4)2+(y-6)2=36或(x-4)2+(y-6)2=36.答案:D7.已知一条光线从点(-2,-3)射出,经y轴反射后与圆C:(x+3)2+(y-2)2=1相切,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A.C.解析:圆(x+3)2+(y-2)2=1的圆心为C(-3,2),半径r=1.如图,作出点A(-2,-3)关于y轴的对称点B(2,-3).由题意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点 B.设反射光线的斜率为k,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3)=k(x-2),即kx-y-2k-3=0.由反射光线与圆相切可|5k+5|12k2+25k+12=0,即(3k+4)(4k+3)=0,解得k=k=答案:D8.过点A(3,1)和圆(x-2)2+y2=1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A.y=1B.x=3C.x=3或y=1D.不确定解析:由题意知,点A在圆外,故过点A的切线应有两条.当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为k,则直线方程为y-1=k(x-3),即kx-y+1-3k=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d k=0,所以切线方程为y=1.当所求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x=3也符合条件.综上所述,所求切线方程为x=3或y=1.答案:C9.已知圆C1:x2+y2+4x-4y-3=0,动点P在圆C2:x2+y2-4x-12=0上,则△PC1C2面积的最大值为( )A.解析:圆C1:x2+y2+4x-4y-3=0,即(x+2)2+(y-2)2=11,圆心为C1(-2,2),半径圆C2:x2+y2-4x-12=0,即(x-2)2+y2=16,圆心为C2(2,0),半径为4,则|C1C2|故△PC1C2的面积最大值 B.答案:B10.若两圆C1,C2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圆心距|C1C2|等于( )A.4B.解析:由题意知两圆的圆心在直线y=x上.设C1(a,a),C2(b,b),可得(a-4)2+(a-1)2=a2,(b-4)2+(b-1)2=b2,即a,b是方程x2-10x+17=0的两根,a+b=10,ab=17,|C1C2|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若|B1E|A1B1答案:12.已知点M是圆x2+y2=1上的任意一点,点N是圆(x-3)2+(y-4)2=4上的任意一点,则|MN|的最小值为.解析:由已知可得两圆圆心分别为(0,0),(3,4),半径分别为1,2,所以圆心距为5>1+2.所以两圆外离,所以当M,N在圆心连线上时,|MN|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5-3=2.答案:213.已知点A(1,2,-1),点C与点A关于平面xOy对称,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则|BC|的值为.解析:由已知可求得点C的坐标为(1,2,1),点B的坐标为(1,-2,1),所以|BC|答案:414.若直线y=kx+1与圆x2+y2=1相交于P,Q两点,且∠POQ=120°(其中O为原点),则k的值为.解析:由题意知点O到直线y=kx+1的距离答案:15.若☉O:x2+y2=5与☉O1:(x-m)2+y2=20(m∈R)相交于A,B两点,且两圆在点A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AB 的长度是.解析:由题意知点A处的切线分别过两圆的圆心,所以OA⊥O1A.所以m2=m=±5.由等面积法得|AB|=2答案: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8分)已知圆x2+y2+x-6y+3=0与直线x+2y-3=0的两个交点为P,Q,求以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解:设点P(x1,y1),Q(x2,y2),则点P,Q的坐标满足方程组,即点P(1,1),Q(-3,3),所以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1,2),|PQ|故以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1)2+(y-2)2=5.17.(8分)已知圆C:x2+y2-2x+4my+4m2=0,圆C1:x2+y2=25,直线l:3x-4y-15=0.(1)求圆C1:x2+y2=25被直线l截得的弦长;(2)当m为何值时,圆C与圆C1的公共弦平行于直线l?解:(1)因为圆C1:x2+y2=25的圆心为O(0,0),半径r=5,所以圆心O到直线l:3x-4y-15=0的距离d由勾股定理可知,圆C1:x2+y2=25被直线l截得的弦长(2)圆C与圆C1的公共弦的方程为2x-4my-4m2-25=0.因为该公共弦平行于直线3x-4y-15=0,m18.(9分)已知实数x,y满足x2+y2+4x+3=0,求:(1(2)(x-3)2+(y-4)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圆x2+y2+4x+3=0的标准方程为(x+2)2+y2=1,记为圆C,则圆心C(-2,0),半径r=1.(1)如图①,设点M(x,y)在圆C上,Q(1,2),k kx-y-k+2=0.由图可知,当直线QM与圆C相切时,k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由C(-2,0)到直线kx-y-k+2=0的距离为1,k所图①图②(2)如图②,令A(3,4),则(x-3)2+(y-4)2表示圆上的点与点A距离的平方.设直线AC与圆交于P,Q两点,则(x-3)2+(y-4)2的最大值为|AQ|2,最小值为|AP|2.|AQ|=|AC|+r( x-3)2+(y-4)2的最大值最小值19.(10分)已知圆C:x2+y2+2x-4y+1=0,O为坐标原点,动点P在圆C外,过P作圆C的切线l,设切点为M.(1)若点P运动到(1,3)处,求此时切线l的方程;(2)求满足条件|PM|=|PO|的点P的轨迹方程.解:把圆C的方程化成标准方程(x+1)2+(y-2)2=4,所以圆心为C(-1,2),半径r=2.(1)当l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l的方程为x=1,点C到l的距离d=2=r,满足条件.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则l的方程为y-3=k(x-1),即kx-y+3-k=0,k=所以l的方程为y-3=即3x+4y-15=0.综上,满足条件的切线l的方程为x=1或3x+4y-15=0.(2)设P(x,y),则|PM|2=|PC|2-|MC|2=(x+1)2+(y-2)2-4,|PO|2=x2+y2,因为|PM|=|PO|,所以(x+1)2+(y-2)2-4=x2+y2,整理,得2x-4y+1=0.故点P的轨迹方程为2x-4y+1=0.20.(10分)已知圆C经过点M(0,-2),N(3,1),且圆心C在直线x+2y+1=0上.(1)求圆C的方程;(2)设直线ax-y+1=0与圆C相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过点P(2,0)的直线l垂直平分弦AB?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圆C的方程为x2+y2+Dx+Ey+F=0,故圆C的方程为x2+y2-6x+4y+4=0.(2)设符合条件的实数a存在,由于l垂直平分弦AB,故圆心C(3,-2)必在l上,所以l的斜率k PC=-2,k AB=a=所以a把直线ax-y+1=0,即y=ax+1代入圆C的方程,消去y,整理得(a2+1)x2+6(a-1)x+9=0.由于直线ax-y-1=0交圆C于A,B两点,故Δ=36(a-1)2-36(a2+1)>0,即-72a>0,解得a<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由∉(-∞,0),故不存在实数a,使得过点P(2,0)的直线l垂直平分弦AB.。
高中数学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3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高中数学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3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https://img.taocdn.com/s3/m/c58e5024c281e53a5902ff1c.png)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1,5)关于平面yOz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1,5) B.(-3,-1,5)C.(3,-1,-5) D.(-3,1,-5)解析:由于点关于平面yOz对称,故其纵坐标、竖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即对称点坐标是(-3,1,5).答案:A2.点P(2,3,4)到y轴的距离是( )A.13 B.2 5C.5 D.29解析:点P在y轴的射影P′为(0,3,0),所以|PP′|=22+42=20=2 5.答案:B3.若点P(-4,-2,3)关于坐标平面xOy及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a,b,c),(e,f,d),则c与e的和为( )A.7 B.-7C.-1 D.1解析:点P关于坐标平面xOy的对称点坐标是(-4,-2,-3),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4,-2,-3),从而知c+e=1.答案:D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1,2,3),过P点作平面xOy的垂线PQ,Q为垂足,则Q的坐标为( )A.(0,2,0) B.(02,3)C.(1,0,3) D.(1,2,0)解析:点P(1,2,3)关于平面xOy的对称点是P1(1,2,-3),则垂足Q是PP1的中点,所以点Q的坐标为(1,2,0).答案:D5.点A(1,2,-1),点C与点A关于面xOy对称,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则|BC|的值为( )A.2 5 B.4C .2 2D .27解析:点A 关于面xOy 对称的点C 的坐标是(1,2,1),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B 的坐标是(1,-2,1),故|BC |=(1-1)2+(2+2)2+(1-1)2=4.答案:B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单位正方体顶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解析:点A 在x 轴、y 轴、z 轴上的投影分别是B 1、D 1、C ,故A 点坐标为(1,-1,-1).答案:(1,-1,-1)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由A (3,-1,2),中心M (0,1,2)所以C 1(-3,3,2).正方体体对角线长为|AC 1|=[3-(-3)]2+(-1-3)2+(2-2)2=213,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2133=2393. 答案:23938.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它与点P 0(4,1,2)的距离为30,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点P 的坐标为(x ,0,0),由题意,得|P 0P |=30,即(x -4)2+12+22=30. 所以x =9或x =-1.所以P 点坐标为(9,0,0)或(-1,0,0).答案:(9,0,0)或(-1,0,0)三、解答题9.已知A (3,2,1),B (1,0,4),求:(1)线段AB 中点的坐标和A 与B 的距离;(2)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x ,y ,z 满足的条件,并指出方程表示什么图形.解:(1)M (x ,y ,z )是AB 的中点,则x =3+12=2, y =2+02=1,z =1+42=52, 所以M 点的坐标为⎝⎛⎭⎪⎫2,1,52. 两点间的距离|AB |=(1-3)2+(0-2)2+(4-1)2=17.(2)由P (x ,y ,z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 则(x -3)2+(y -2)2+(z -1)2=(x -1)2+(y -0)2+(z -4)2,化简得4x +4y -6z +3=0.即到A 、B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x ,y ,z )满足的条件是4x +4y -6z +3=0.方程表示的图形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面.10.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 1C |=|CB |=|CA |=2,AC ⊥CB ,D ,E 分别是棱AB ,B 1C 1的中点,F 是AC 的中点,求DE ,EF 的长度.解:以点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C 1C |=|CB |=|CA |=2,所以C (0,0,0),A (2,0,0),B (0,2,0),C 1(0,0,2),B 1(0,2,2),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 (1,1,0),E (0,1,2),F (1,0,0),所以|DE |=(1-0)2+(1-1)2+(0-2)2=5,|EF |=(0-1)2+(1-0)2+(2-0)2= 6.B 级 能力提升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 (a ,b ,c ),有下列叙述:①点P (a ,b ,c )关于横轴(x 轴)的对称点是P 1(a ,-b ,c );②点P (a ,b ,c )关于yOz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 2(a ,-b ,-c );③点P (a ,b ,c )关于纵轴(y 轴)的对称点是P 3(a ,-b ,c );④点P (a ,b ,c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为P 4(-a ,-b ,-c ).其中正确叙述的个数为( )A .3B .2C .1D .0解析:对于①,点P (a ,b ,c )关于横轴的对称点为P 1(a ,-b ,-c ),故①错;对于②,点P (a ,b ,c )关于yOz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 2(-a ,b ,c ),故②错;对于③,点P (a ,b ,c )关于纵轴的对称点是P 3(-a ,b ,-c ),故③错;④正确.答案:C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F 是BD 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CG |=14|CD |,E 为C 1G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________.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为坐标原点,由题意,得F ⎝ ⎛⎭⎪⎫12,12,0,C 1(0,1,1),C (0,1,0),G ⎝ ⎛⎭⎪⎫0,34,0, 则E ⎝ ⎛⎭⎪⎫0,78,12.所以 |EF |=⎝ ⎛⎭⎪⎫0-122+⎝ ⎛⎭⎪⎫78-122+⎝ ⎛⎭⎪⎫12-02=418. 答案:418 3.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2,CB =CC 1=4,E 、F 、M 、N 分别是A 1B 1、AB 、C 1B 1、CB 的中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在四边形ABB 1A 1内找一点P ,使△ABP 为正三角形.(2)能否在MN 上求得一点Q ,使△AQB 为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因为EF 是AB 的中垂线,在平面ABB 1A 1内只有EF 上的点与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A (2,0,0),B (0,4,0),设点P 坐标为(1,2,z ),由|PA |=|AB |,得 (1-2)2+(2-0)2+(z -0)2=20, 所以z 2=15.因为z ∈[0,4],所以z =15,故平面ABB 1A 1内的点P (1,2,15)使得△ABP 为正三角形.(2)设MN 上的点Q 坐标为(0,2,z ).因为△AQB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QF |=12|AB |. 即(0-1)2+(2-2)2+(z -0)2=1220,整理,得z 2+1=5,所以z 2=4.因为z ∈[0,4],所以z =2.故MN 上的点Q (0,2,2)使得△AQB 为直角三角形.。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04409a2bb4cf7ec4afed0db.png)
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1&4.3.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新知初探]1.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 轴、y 轴、z 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2)相关概念:点O 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 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其中x 叫点M 的横坐标,y 叫点M 的纵坐标,z 叫点M 的竖坐标.[点睛]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1)x 轴与y 轴成135°(或45°),x 轴与z 轴成135°(或45°).(2)y 轴垂直于z 轴,y 轴和z 轴的单位长相等,x 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 轴单位长的12.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O (0,0,0)的距离 |OP |= x 2+y 2+z 2.预习课本P134~137,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2)任意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间的距离 |P 1P 2|=x 1-x 22+y 1-y 22+z 1-z 22.[点睛] (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2)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则AB 中点P ⎝⎛⎭⎪⎫x 1+x 22,y 1+y 22,z 1+z 22.[小试身手](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z 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一定是(a,0,c )的形式( )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3,2)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为(-1,3,2)( ) 答案:(1)× (2)√ (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与Q (3,-4,-5)两点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xOy 平面对称 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A 点P (3,4,5)与Q (3,-4,-5)两点的横坐标相同,而纵、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两点关于x 轴对称.3.空间两点P 1(1,2,3),P 2(3,2,1)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P 1P 2|=-22+02+22=2 2.答案:2 2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求法[典例]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D 1D ,BD 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CG =14CD ,H 为C 1G 的中点,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E ,F ,G ,H 的坐标.[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点E 在z 轴上,它的x 坐标、y 坐标均为0,而E 为DD 1的中点,故其坐标为⎝⎛⎭⎪⎫0,0,12.由F 作FM ⊥AD ,FN ⊥DC ,垂足分别为M ,N ,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FM =12,FN =12,故F 点坐标为⎝ ⎛⎭⎪⎫12,12,0.点G 在y 轴上,其x ,z 坐标均为0,又GD =34,故G 点坐标为⎝ ⎛⎭⎪⎫0,34,0. 由H 作HK ⊥CG 于K ,由于H 为C 1G 的中点. 故HK =12,CK =18,∴DK =78,故H 点坐标为⎝ ⎛⎭⎪⎫0,78,12.(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如何建系才能使点的坐标简单、便于计算,一般是要使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2)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取相邻的三条棱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某些与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即将坐标转化为与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同时要注意坐标的符号,这也是求空间点坐标的关键.[活学活用]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12,|AD |=8,|AA ′|=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解:因为|AB |=12,|AD |=8,|AA ′|=5,点A 为坐标原点,且点B ,D ,A ′分别在x 轴、y 轴和z 轴上,所以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 (0,0,0),B (12,0,0),D (0,8,0),A ′(0,0,5).点C ,B ′,D ′分别在xOy 平面、xOz 平面、yOz 平面内,坐标分别为C (12,8,0),B ′(12,0,5),D ′(0,8,5).点C ′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分别是B ,D ,A ′,故点C ′的坐标为(12,8,5).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典例] 已知点M (3,2,1),N (1,0,5),求: (1)线段MN 的长度;(2)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解] (1)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线段MN 的长度|MN |=3-12+2-02+1-52=26,所以线段MN 的长度为2 6.(2)因为点P (x ,y ,z )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有下面等式成立:x -32+y -22+z -12=x -12+y -02+z -52,化简得x +y -2z +3=0,因此,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x +y -2z +3=0.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线段长度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活学活用]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4,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求|MN |.解:如图,以A 为原点,AB ,AC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4,0,0),C 1(0,4,4),A 1(0,0,4),B 1(4,0,4). 因为M 为BC 1的中点, 所以由中点公式得M ⎝⎛⎭⎪⎫4+02,0+42,0+42,即M (2,2,2),又N 为A 1B 1的中点,所以N (2,0,4).所以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02+2-42=2 2.空间中点的对称[典例] (1)点A (1,2,-1)关于坐标平面xOy 及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 (2)已知点P (2,3,-1)关于坐标平面xOy 的对称点为P 1,点P 1关于坐标平面yOz 的对称点为P 2,点P 2关于z 轴的对称点为P 3,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过A作AM⊥xOy交平面于M,并延长到C,使AM=CM,则A与C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且C的坐标为(1,2,1).过A作AN⊥x轴于N并延长到点B,使AN=NB,则A与B关于x轴对称且B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的点C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1,-2,1).(2)点P(2,3,-1)关于坐标平面xOy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2,3,1),点P1关于坐标平面yOz的对称点P2的坐标为(-2,3,1),点P2关于z轴的对称点P3的坐标是(2,-3,1).[答案] (1)(1,2,1),(1,-2,1) (2)(2,-3,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x,y,z)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如下:(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为P1(-x,-y,-z);(2)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为P2(x,-y,-z);(3)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为P3(-x,y,-z);(4)关于竖轴(z轴)的对称点为P4(-x,-y,z);(5)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5(x,y,-z);(6)关于y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6(-x,y,z);(7)关于zOx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7(x,-y,z).其中的记忆方法为“关于谁谁不变,其余的相反”.如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活学活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是(4,7,6),则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xOz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 )A.(4,0,6) B.(-4,7,-6)C.(-4,0,-6) D.(-4,7,0)解析:选C 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M′(-4,7,-6),点M′在xOz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4,0,-6).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点P(a,b,c)到坐标平面xOy的距离是( )A.a2+b2 B.|a|C.|b| D.|c|解析:选D 点P在xOy平面的射影的坐标是P′(a,b,0),所以|PP′|=|c|.2.已知A(1,1,1),B(-3,-3,-3),则线段AB的长为( )A.4 3 B.2 3C.4 2 D.3 2解析:选A |AB|=1+32+1+32+1+32=4 3.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1,5)关于平面xOz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1,5) B.(-3,-1,5)C.(3,-1,-5) D.(-3,1,-5)解析:选A 由于点关于平面xOz对称,故其横坐标、竖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即对称点坐标是(3,-1,5).4.若点P(-4,-2,3)关于xOy平面及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是(a,b,c),(e,f,d),则c与e的和为( )A.7 B.-7C.-1 D.1解析:选D 由题意,知点P关于xOy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2,-3),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2,-3),故c=-3,e=4,故c+e=-3+4=1.5.点P(1,2,3)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过点P作平面xOy的垂线,垂足为Q,则点Q的坐标为( )A.(0,0,3) B.(0,2,3)C.(1,0,3) D.(1,2,0)解析:选D 由空间点的坐标的定义,知点Q的坐标为(1,2,0).6.空间点M(-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点M(-1,-2,3)关于x轴对称,由空间中点P(x,y,z)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x,-y,-z)知,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1,2,-3).答案:(-1,2,-3)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b,2)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1,c-2),则点P(a,b,c)到坐标原点的距离|PO|=________.解析:由点(x,y,z)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x,y,-z)可得-1=-a,b=-1,c-2=-2,所以a=1,c=0,故所求距离|PO|=12+-12+02= 2.答案: 2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2,4,-3)在xOz平面上的射影为点M1,则点M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点M 1的坐标为(-2,0,-3),点M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0,3). 答案:(2,0,3)9.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平面,顶点A (-2,-3,-1),求其他七个顶点的坐标.解:由题意,得点B 与点A 关于xOz 平面对称, 故点B 的坐标为(-2,3,-1);点D 与点A 关于yOz 平面对称,故点D 的坐标为(2,-3,-1); 点C 与点A 关于z 轴对称,故点C 的坐标为(2,3,-1); 由于点A 1,B 1,C 1,D 1分别与点A ,B ,C ,D 关于xOy 平面对称,故点A 1,B 1,C 1,D 1的坐标分别为A 1(-2,-3,1),B 1(-2,3,1),C 1(2,3,1),D 1(2,-3,1). 10.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2,|AA 1|=4,点M 在A 1C 1上,|MC 1|=2|A 1M |,N 在D 1C 上且为D 1C 的中点,求M ,N 两点间的距离.解析:由已知条件,得|A 1C 1|=2 2.由|MC 1|=2|A 1M |,得|A 1M |=223, 且∠B 1A 1M =∠D 1A 1M =π4.如图,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M ⎝ ⎛⎭⎪⎫23,23,4,C (2,2,0),D 1(0,2,4).由N 为CD 1的中点,可得N (1,2,2).∴|MN |=⎝ ⎛⎭⎪⎫1-232+⎝ ⎛⎭⎪⎫2-232+2-42=533.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点A (0,-2,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 .在x 轴上 B .在xOy 平面内 C .在yOz 平面内D .在xOz 平面内解析:选C ∵点A 的横坐标为0,∴点A (0,-2,3)在yOz 平面内.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4)和点Q (-2,-3,-4)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Oz 平面对称 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点P 和点Q 的横、纵、竖坐标均相反,故它们关于原点对称.3.设A (1,1,-2),B (3,2,8),C (0,1,0),则线段AB 的中点P 到点C 的距离为( )A.132 B.534 C.532D.532解析:选D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点P 的坐标为⎝ ⎛⎭⎪⎫2,32,3,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C |=2-02+⎝ ⎛⎭⎪⎫32-12+3-02=532.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A .9 B.29 C .5D .2 6解析:选B 由已知,可得C 1(0,2,3),∴|AC 1|=0-42+2-02+3-02=29.5.已知A (3,5,-7),B (-2,4,3),则线段AB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长为________. 解析:点A (3,5,-7),B (-2,4,3)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分别为A ′(0,5,-7),B ′(0,4,3),∴线段AB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长|A ′B ′|=0-02+4-52+3+72=101.答案:101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0,2),B (1,-3,1),点M 在y 轴上,且点M 到点A ,B 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因为点M 在y 轴上,所以可设点M 的坐标为(0,y,0).由|MA |=|MB |,得(0-1)2+(y -0)2+(0-2)2=(0-1)2+(y +3)2+(0-1)2,整理得6y +6=0,解得y =-1,即点M 的坐标为(0,-1,0).答案:(0,-1,0)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各题.(1)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它与点P 0(4,1,2)的距离为30;(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短. 解:(1)设P (x,0,0). 由题意,得|P 0P |=x -42+1+4=30,解得x =9或x =-1.所以点P 的坐标为(9,0,0)或(-1,0,0). (2)由已知,可设M (x 0,1-x 0,0). 则|MN |=x 0-62+1-x 0-52+0-12=2x 0-12+51.所以当x 0=1时,|MN |min =51.此时点M 的坐标为(1,0,0).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M 为BD 1的中点,N 在A 1C 1上,且|A 1N |=3|NC 1|,试求MN 的长.解:以D 为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a ,a,0),A 1(a,0,a ),C 1(0,a ,a ),D 1(0,0,a ).由于M 为BD 1的中点,所以M ⎝ ⎛⎭⎪⎫a 2,a 2,a 2,取A 1C 1中点O 1,则O 1⎝ ⎛⎭⎪⎫a 2,a2,a ,因为|A 1N |=3|NC 1|,所以N 为O 1C 1的中点,故N ⎝ ⎛⎭⎪⎫a 4,34a ,a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MN |= ⎝ ⎛⎭⎪⎫a 2-a 42+⎝ ⎛⎭⎪⎫a 2-34a 2+⎝ ⎛⎭⎪⎫a 2-a 2 =64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x +y -1=0被圆(x +1)2+y 2=3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2 B .2 C .2 2D .4解析:选B 由题意,得圆心为(-1,0),半径r =3,弦心距d =|-1+0-1|12+12=2,所以所求的弦长为2r 2-d 2=2,选B.2.若点P (1,1)为圆x 2+y 2-6x =0的弦MN 的中点,则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 .2x +y -3=0 B .x -2y +1=0 C .x +2y -3=0 D .2x -y -1=0解析:选D 由题意,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 -3)2+y 2=9,圆心为A (3,0).因为点P (1,1)为弦MN 的中点,所以AP ⊥MN .又AP 的斜率k =1-01-3=-12,所以直线MN 的斜率为2,所以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3.半径长为6的圆与x 轴相切,且与圆x 2+(y -3)2=1内切,则此圆的方程为( ) A .(x -4)2+(y -6)2=6 B .(x ±4)2+(y -6)2=6 C .(x -4)2+(y -6)2=36D .(x ±4)2+(y -6)2=36解析:选D ∵半径长为6的圆与x 轴相切,设圆心坐标为(a ,b ),则b =6.再由a 2+32=5,可以解得a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4)2+(y -6)2=36.4.经过点M (2,1)作圆x 2+y 2=5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5=0 C .2x +y -5=0D .2x +y +5=0解析:选C ∵M (2,1)在圆上,∴切线与MO 垂直. ∵k MO =12,∴切线斜率为-2.又过点M (2,1),∴y -1=-2(x -2),即2x +y -5=0.5.把圆x 2+y 2+2x -4y -a 2-2=0的半径减小一个单位则正好与直线3x -4y -4=0相切,则实数a 的值为( )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圆的方程可变为(x +1)2+(y -2)2=a 2+7,圆心为(-1,2),半径为a 2+7,由题意得|-1×3-4×2-4|-32+42=a 2+7-1,解得a =±3. 6.如图,一座圆弧形拱桥,当水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12米,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宽度为( )A .14米B .15米 C.51米 D .251米解析:选D如图,以圆弧形拱桥的顶点为原点,以过圆弧形拱桥的顶点的水平切线为x 轴,以过圆弧形拱桥的顶点的竖直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圆心为C ,水面所在弦的端点为A ,B , 则由已知可得A (6,-2),设圆的半径长为r ,则C (0,-r ), 即圆的方程为x 2+(y +r )2=r 2.将点A 的坐标代入上述方程可得r =10, 所以圆的方程为x 2+(y +10)2=100,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弦的端点为A ′,B ′,可设A ′(x 0,-3)(x 0>0),代入x 2+(y +10)2=100,解得x 0=51, ∴水面宽度|A ′B ′|=251米.7.过点(3,1)作圆(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A .2x +y -3=0B .2x -y -3=0C .4x -y -3=0D .4x +y -3=0解析:选A 设点P (3,1),圆心C (1,0).已知切点分别为A ,B ,则P ,A ,C ,B 四点共圆,且PC 为圆的直径.故四边形PACB 的外接圆圆心坐标为⎝ ⎛⎭⎪⎫2,12,半径长为123-12+1-02=52.故此圆的方程为(x -2)2+⎝ ⎛⎭⎪⎫y -122=54.① 圆C 的方程为(x -1)2+y 2=1.②①-②得2x +y -3=0,此即为直线AB 的方程.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2y +3,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若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则△OAB 的面积为( )A .1 B. 2 C .2 D .2 2解析:选A 由题意,得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1)2=4,圆心为(0,-1),半径r =2.因为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方程为y -0=-(x -1),即为x +y -1=0.又圆心(0,-1)到直线l 的距离d =|0-1-1|2=2,所以弦长|AB |=2r 2-d 2=24-2=2 2.又坐标原点O 到弦AB 的距离为|0+0-1|2=12,所以△OAB 的面积为12×22×12=1.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9.圆心在直线x =2上的圆C 与y 轴交于两点A (0,-4),B (0,-2),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2-02+-3+22=5,∴圆C 的方程为(x -2)2+(y +3)2=5.答案:(x -2)2+(y +3)2=510.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B ,M ,点A 与点B 关于点M 对称,且已知A 点的坐标为(3,2,1),M 点的坐标为(4,3,1),则B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解析:设B 点的坐标为(x ,y ,z ),则有x +32=4,y +22=3,z +12=1,解得x =5,y =4,z =1,故B 点的坐标为(5,4,1). 答案:(5,4,1)11.圆O :x 2+y 2-2x -2y +1=0上的动点Q 到直线l :3x +4y +8=0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圆O 的标准方程为(x -1)2+(y -1)2=1,圆心(1,1)到直线l 的距离为|3×1+4×1+8|32+42=3>1,∴动点Q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1=4. 答案:412.已知过点(1,1)的直线l 与圆C :x 2+y 2-4y +2=0相切,则圆C 的半径为________,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2, 则圆C 的半径为2,圆心坐标为(0,2).点(1,1)在圆C 上,则直线l 的斜率k =-12-10-1=1,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x ,即x -y =0. 答案: 2 x -y =013.已知圆C :(x -1)2+y 2=25与直线l :mx +y +m +2=0,若圆C 关于直线l 对称,则m =________;当m =________时,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最短.解析:当圆C 关于l 对称时,圆心(1,0)在直线mx +y +m +2=0上,得m =-1.直线l :m (x +1)+y +2=0恒过圆C 内的点M (-1,-2),当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即MC ⊥l 时,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最短,k MC =-2-0-1-1=1,由(-m )×1=-1,得m =1.答案:-1 114.已知点M (2,1)及圆x 2+y 2=4,则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若直线ax -y+4=0与该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3,则a =________.解析:若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斜率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x =2,经验证满足条件.若切线斜率存在,可设切线方程为y =k (x -2)+1,由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得|-2k +1|k 2+1=2,解得k =-34,故切线方程为y =-34(x -2)+1,即3x +4y -10=0.综上,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2或3x +4y -10=0. 由4a 2+1=4-32得a =±15.答案:x =2或3x +4y -10=0 ±1515.已知两圆C 1:x 2+y 2-2ax +4y +a 2-5=0和C 2:x 2+y 2+2x -2ay +a 2-3=0,则两圆圆心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此时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外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中的一个)解析:将圆C 1:x 2+y 2-2ax +4y +a 2-5=0化为标准方程得(x -a )2+(y +2)2=9,圆心为C 1(a ,-2),半径为r 1=3,将圆C 2:x 2+y 2+2x -2ay +a 2-3=0化为标准方程得(x +1)2+(y-a )2=4,圆心为C 2(-1,a ),半径为r 2=2.两圆的圆心距d =a +12+-2-a2=2a 2+6a +5=2⎝ ⎛⎭⎪⎫a +322+12,所以当a =-32时,d min =22,此时22<|3-2|,所以两圆内含.答案:22内含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G 是PD 的中点,求|BG |.解:∵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正四棱锥的高为1.以正四棱锥的底面中心为原点,平行于AB ,BC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 轴、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正四棱锥的顶点B ,D ,P 的坐标分别为B (2,2,0),D (-2,-2,0),P (0,0,1).∴G 点的坐标为G ⎝ ⎛⎭⎪⎫-1,-1,12 ∴|BG |=32+32+14=732.17.(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从圆外一点P (4,6)作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1)求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求直线AB 的方程.解:(1)∵所求圆的圆心为线段OP 的中点(2,3), 半径为12|OP |= 124-02+6-02=13,∴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2+(y -3)2=13. (2)∵PA ,PB 是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 ∴OA ⊥PA ,OB ⊥PB ,∴A ,B 两点都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由⎩⎪⎨⎪⎧x 2+y 2=1,x -22+y -32=13,得直线AB 的方程为4x +6y -1=0.18.(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过点A (1,-2),B (-1,4). (1)求周长最小的圆的方程;(2)求圆心在直线2x -y -4=0上的圆的方程.解:(1)当线段AB 为圆的直径时,过点A ,B 的圆的半径最小,从而周长最小, 即以线段AB 的中点(0,1)为圆心,r =12|AB |=10为半径.则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2)法一:直线AB 的斜率k =4--2-1-1=-3,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y -1=13x ,即x -3y +3=0.由⎩⎪⎨⎪⎧x -3y +3=0,2x -y -4=0,解得⎩⎪⎨⎪⎧x =3,y =2,即圆心的坐标是C (3,2).∴r 2=|AC |2=(3-1)2+(2+2)2=20. ∴所求圆的方程是(x -3)2+(y -2)2=20.法二: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则⎩⎪⎨⎪⎧1-a 2+-2-b 2=R 2,-1-a 2+4-b 2=R 2,2a -b -4=0⇒⎩⎪⎨⎪⎧a =3,b =2,R 2=20.∴所求圆的方程为(x -3)2+(y -2)2=20.19.(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x 2+y 2-4ax +2ay +20a -20=0. (1)求证:对任意实数a ,该圆恒过一定点; (2)若该圆与圆x 2+y 2=4相切,求a 的值.解:(1)证明:圆的方程可整理为(x 2+y 2-20)+a (-4x +2y +20)=0, 此方程表示过圆x 2+y 2-20=0和直线-4x +2y +20=0交点的圆系.由⎩⎪⎨⎪⎧x 2+y 2-20=0,-4x +2y +20=0得⎩⎪⎨⎪⎧x =4,y =-2.∴已知圆恒过定点(4,-2).(2)圆的方程可化为(x -2a )2+(y +a )2=5(a -2)2. ①当两圆外切时,d =r 1+r 2, 即2+5a -22=5a 2,解得a =1+55或a =1-55(舍去); ②当两圆内切时,d =|r 1-r 2|, 即|5a -22-2|=5a 2,解得a =1-55或a =1+55(舍去). 综上所述,a =1±55. 20.(本小题满分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以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x -3y -4=0相切.(1)求圆O 的方程.(2)直线l :y =kx +3与圆O 交于A ,B 两点,在圆O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直线l 的斜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圆O 的半径长为r ,因为直线x -3y -4=0与圆O 相切,所以r =|0-3×0-4|1+3=2,所以圆O 的方程为x 2+y 2=4.(2)法一:因为直线l :y =kx +3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所以圆心(0,0)到直线l 的距离d =|3|1+k2<2,解得k >52或k <-52. 假设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则OM 与AB 互相垂直且平分, 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y =kx +3的距离d =12|OM |=1.所以|3|1+k2=1,解得k 2=8,即k =±22,经验证满足条件. 所以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 法二:设直线OM 与AB 交于点C (x 0,y 0).因为直线l 斜率为k ,显然k ≠0,所以直线OM 方程为y =-1kx ,由⎩⎪⎨⎪⎧y =kx 0+3,y =-1k x 0,解得⎩⎪⎨⎪⎧x 0=-3k k 2+1,y 0=3k 2+1.所以点M 的坐标为⎝ ⎛⎭⎪⎫-6k k 2+1,6k 2+1.因为点M 在圆上,所以⎝⎛⎭⎪⎫-6k k 2+12+⎝ ⎛⎭⎪⎫6k 2+12=4,解得k =±22,经验证均满足条件. 所以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3.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同步练习及解析答案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3.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同步练习及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465180975f46527d3e1f0.png)
高中数学人教A 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3.2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4a 1,2a 2,a 3成等差数列.若a 1=1,则S 4等于( ) A .7 B .8 C .15 D .162.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已知a 2a 4=1,S 3=7,则S 5等于( ) A .152 B .314 C .334 D .1723.设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S n 为其前n 项和,且S 10=10,S 30=70,那么S 40等于( ) A .150B .-200C .150或-200D .4004.设数列{x n }满足log 2x n +1=1+log 2x n (n ∈N *),且x 1+x 2+…+x 10=10 ,记{x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20等于( ) A .1 025B .1 024C .10 250D .20 2405.已知公差d ≠0的等差数列{a n } 满足a 1=1,且a 2,a 4-2,a 6成等比数列,若正整数m ,n 满足m -n =10,则a m -a n =( ) A .30B .20C .10D .5或406.(多选题)已知S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q ≠1,m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 2m S m =a 2ma m +1B .若S 6S 3=9,则q =2C .若S 2m S m =9,a 2m a m =5m +1m -1,则m =3,q =2D .若a 6a 3=9,则q =37.在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a n }中,首项a 1=2,且点(a 2n ,a 2n -1)在直线x -9y =0上,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等于( ) A .3n-1 B .1-(-3)n 2C .1+3n 2D .3n 2+n 2二、填空题8.在数列{a n }中,a n +1=ca n (c 为非零常数),且前n 项和为S n =3n +k ,则实数k =________. 9.等比数列{a n }共有2n 项,它的全部各项的和是奇数项的和的3倍,则公比q =________. 10.设{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已知S 1,S 2,S 4成等比数列,且a 3=5,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11.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2,项数为奇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32,偶数项之和为2116,则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q =________,又令该数列的前n 项的积为T n ,则T 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2.设数列1,(1+2),(1+2+22),…,(1+2+22+…+2n -1),…的第n 项为a n ,前n 项和为S n ,则a n =________,S n =________. 三、解答题13.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全部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的4倍,前3项之积为64,求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4,a 4+a 7=15.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 n -2+n ,求b 1+b 2+b 3+…+b 10的值.15.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2=4,a n +1=2S n +1,n ∈N *. (1)求通项公式a n ;(2)求数列{|a n -n -2|}的前n 项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4a 2=4a 1+a 3,∴4a 1q =4a 1+a 1q 2, ∴q =2,∴S 4=1·(1-24)1-2=15.]2.答案:B解析:显然公比q ≠1,由题意得⎩⎪⎨⎪⎧a 1q ·a 1q 3=1,a 1(1-q 3)1-q=7,解得⎩⎪⎨⎪⎧ a 1=4,q =12或⎩⎪⎨⎪⎧a 1=9,q =-13(舍去),∴S 5=a 1(1-q 5)1-q =4⎝⎛⎭⎫1-1251-12=314.]解析:依题意,数列S 10,S 20-S 10,S 30-S 20,S 40-S 30成等比数列, 因此有(S 20-S 10)2=S 10(S 30-S 20).即(S 20-10)2=10(70-S 20),解得S 20=-20或S 20=30, 又S 20>0,因此S 20=30,S 20-S 10=20,S 30-S 20=40, 故S 40-S 30=80,S 40=150.故选A. 4.答案:C解析:∵log 2x n +1=1+log 2x n =log 2(2x n ),∴x n +1=2x n ,且x n >0, ∴{x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q =2,∴S 20=S 10+q 10S 10=10+210×10=10 250,故选C.] 5.答案:A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因为a 2,a 4-2,a 6成等比数列,所以(a 4-2)2=a 2·a 6, 即(a 1+3d -2)2=(a 1+d )·(a 1+5d ),即(3d -1)2=(1+d )·(1+5d ),解得d =0或d =3,因为公差d ≠0,所以d =3,所以a m -a n =a 1+(m -1)d -a 1-(n -1)d =(m -n )d =10d =30,故选A.] 6.答案:ABC解析:[∵q ≠1,∴S 2m S m =a 1(1-q 2m )1-q a 1(1-q m )1-q =1+q m.而a 2m a m =a 1q 2m -1a 1qm -1=q m ,∴A 正确;B 中,m =3,∴S 6S 3=q 3+1=9,解得q =2.故B 正确;C 中,由S 2m S m =1+q m =9,得q m =8.又a 2ma m =q m =8=5m +1m -1,得m =3,q =2,∴C 正确;D 中,a 6a 3=q 3=9,∴q =39≠3,∴D 错误,故选ABC.]7.答案:A解析:由点(a 2n ,a 2n -1)在直线x -9y =0上,得a 2n -9a 2n -1=0,即(a n +3a n -1)(a n -3a n -1)=0,又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且a 1=2,∴a n +3a n -1>0,∴a n -3a n -1=0,即a n a n -1=3,∴数列{a n }是首项a 1=2,公比q =3的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a 1(1-q n )1-q =2×(3n -1)3-1=3n-1.]二、填空题解析:由a n +1=ca n 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又∵S n =3n +k , 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特点S n =Aq n -A 知k =-1.] 9.答案:2解析:设{a n }的公比为q ,则奇数项也构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2,首项为a 1, S 2n =a 1(1-q 2n )1-q ,S 奇=a 1[1-(q 2)n ]1-q 2.由题意得a 1(1-q 2n )1-q =3a 1(1-q 2n )1-q 2,∴1+q =3,∴q =2.10.答案:2n -1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 则S 1=5-2d ,S 2=10-3d ,S 4=20-2d ,因为S 22=S 1·S 4,所以(10-3d )2=(5-2d )(20-2d ),整理得5d 2-10d =0,∵d ≠0,∴d =2, a n =a 3+(n -3)d =5+2(n -3)=2n -1.] 11.答案:122解析:设数列{a n }共有2m +1项,由题意得S 奇=a 1+a 3+…+a 2m +1=8532,S 偶=a 2+a 4+…+a 2m =2116,S 奇=a 1+a 2q +…+a 2m q =2+q (a 2+a 4+…+a 2m )=2+2116q =8532, ∴q =12,∴T n =a 1·a 2·…·a n =a n 1q 1+2+…+n -1=232n -n 22,故当n =1或2时,T n取最大值,为2.] 12.答案:2n -1 2n +1-n -2 解析:因为a n =1+2+22+…+2n -1=1-2n 1-2=2n-1, 所以S n =(2+22+23+…+2n )-n =2(1-2n )1-2-n =2n +1-n -2. 三、解答题13.解: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全部奇数项、偶数项之和分别记为S 奇,S 偶, 由题意,知S 奇+S 偶=4S 偶,即S 奇=3S 偶. ∵数列{a n }的项数为偶数,∴q =S 偶S 奇=13.又a 1·a 1q ·a 1q 2=64,∴a 31·q 3=64,得a 1=12.故所求通项公式为a n =12×⎝⎛⎭⎫13n -1.14.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 a 1+d =4,(a 1+3d )+(a 1+6d )=15,解得⎩⎪⎨⎪⎧a 1=3,d =1.所以a n =a 1+(n -1)d =n +2. (2)由(1)可得b n =2n +n , 所以b 1+b 2+b 3+…+b 10=(2+1)+(22+2)+(23+3)+…+(210+10) =(2+22+23+…+210)+(1+2+3+…+10) =2(1-210)1-2+(1+10)×102=(211-2)+55 =211+53=2 101.15.解:(1)由题意得⎩⎪⎨⎪⎧ a 1+a 2=4,a 2=2a 1+1,则⎩⎪⎨⎪⎧a 1=1,a 2=3.又当n ≥2时,由a n +1-a n =(2S n +1)-(2S n -1+1)=2a n ,得a n +1=3a n ,故a n =3n -1(n ≥2,n ∈N *),又当n =1时也满足a n =3n -1,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n ∈N *. (2)设b n =|3n -1-n -2|,n ∈N *,b 1=2,b 2=1.当n ≥3时,由于3n -1>n +2,故b n =3n -1-n -2,n ≥3. 设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1=2,T 2=3.n ≥3时,T n =3+9(1-3n -2)1-3-(n -2)(3+n +4)2=3n -n 2-5n +112.∴T n=⎩⎪⎨⎪⎧2, n =1,3, n =2,3n-n 2-5n +112,n ≥3.高中数学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过关平行性测试卷(A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x <0”是“ln(x +1)<0”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B . 必要不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 “x =y ”是“sinx =siny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 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命题p 与命题q 都是假命题;C . “am 2<bm 2”是“a <b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 . 命题“存在x 0∈R ,使得x 02+x 0+1<0”的否定是:“对任意x ∈R ,均有x 2+x +1<0”.(3)对任意实数a ,b ,c ,给出下列命题: ①“a b =”是“ac bc =”的充要条件②“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 ③“a b >”是“22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5a <”是“3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4)有下列结论: ①命题 p:∀x ∈R ,x 2>0为真命题 ;②设p:x x+2>0 ,q:x 2+x −2>0,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已知实数0x >,0y >,则“1xy <”是“1133log log 0x y +>”的充要条件;④非零向量a ⃑与b ⃑⃑满足|a ⃑|=|b ⃑⃑|=|a ⃑−b ⃑⃑|,则a ⃑与a ⃑+b⃑⃑的夹角为30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 3个B . 2个C . 1个D . 0个(5)命题p :若a <b ,则ac 2<bc 2;命题q ;∃x 0>0,使得ln x 0=1−x 0,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 p ∧qB . p ∨(¬q )C . (¬p )∧qD . (¬p )∧(¬q )(6)设x ∈R ,若“log 2(x −1)<1”是“x >2m 2−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 [−√2,√2]B . (−1,1)C . (−√2,√2)D . [−1,1]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3是x 2>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命题“∃x 0∈R , x 0+1x 0≥2"的否定是“∀x ∈R , x +1x>2”C.若tan (π+α)=2,则sin2α=±45D.定义在[a,b ]上的偶函数f (x )=x 2+(a +5)x +b 的最大值为3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已知a,b ∈R ,且a −3b +6=0,则2a +18b 的最小值为14B.函数y =sin (2x +π5)的图象向右平移π1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在区间[34π,54π]上单调递增C.命题“∀x ≥1,x −1≥0”的否定形式为“∃x ≥1,x −1≤0”D.函数y =log a (x +1)(a >0且a ≠1)恒过定点(1,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9)已知:40p x m -<,:22q x -≤≤,若p 是q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10)“a =1”是“直线ax −y +2a =0与直线(2a −1)x +ay +a =0互相垂直”的___________条件(填“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11)已知x ∈R ,则“|x −1|<2成立”是“x x−3<0成立”的_________条件.(请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填空).(12)有下列命题: ;“x >2且y >3”是“x +y >5”的充要条件;;“b 2−4ac <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的充要条件; ;“a =2”是“直线ax +2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xy =1”是“lgx +lgy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幂函数f(x)=(m−1)2x m2−4m+2在(0,+∞)上单调递增,函数g(x)=2x−k.(I)求m的值;(II)当x∈[−1,2]时,记f(x),g(x)的值域分别为集合A,B,设命题p:x∈A,命题q:x∈B,若命题p是q成立的必要条件,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14)(本小题满分18分)设命题p:a>0;命题q:关于x的不等式a−x≥0对一切x∈[−2,−1]均成立。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一章几何空间体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一章几何空间体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f4b8ed4d8d15abe234eae.png)
描述:例题:描述: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学习任务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二、知识清单典型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组合体展开图 截面分析三、知识讲解1.典型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连接不在同一个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对角线.按多面体的面数可把多面体分为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其中,四个面均为全等的正三角形的四面体叫做正四面体.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棱柱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prism).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棱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解:棱锥;棱台.⋯⋯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棱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可以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表示棱柱,如下图的六棱柱可以表示为棱柱或棱柱 .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棱锥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pyramid).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其中三棱锥又叫四面体.棱锥也用表示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者用表示顶点和底面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来表示,如下图的四棱锥表示为棱锥 或者棱锥 .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正棱锥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这些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都相等,叫做棱锥的斜高.⋯⋯⋯⋯ABCDEF−A′B′C′D′E′F′DA′⋯⋯⋯⋯S−ABCD S−AC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frustum of a pyramid).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其他各面叫做棱台的侧面;相邻两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台的侧棱;两底面的距离叫做棱台的高.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正棱台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这些等腰梯形的高叫做棱台的斜高.圆柱的结构特征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circular cylinder).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circular cone).圆台的结构特征例题: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frustum of a cone).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球的结构特征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solid sphere).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球常用表示球心的字母 表示.O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C.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而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棱柱的侧棱长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解:D如图(1),满足 A 选项条件,但不是棱柱;对于 B 选项,如图(2),构造四棱柱,令四边形 是梯形,可知 ,但这两个面不能作为棱柱的底面;C选项中,若棱柱是平行六面体,则它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ABCD−A1B1C1D1ABCD面AB∥面DCB1A1C1D1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解:D如下图,正六边形 中,,那么正六棱锥中,,即侧棱长大于底面边长.ABCDEF OA=OB=⋯=AB S−ABCDEF SA>OA=AB描述:3.组合体简单组合体的构成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台体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②③解:C利用棱台的定义求解.①中各侧棱的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②中的截面不平行于底面;③中各侧棱的延长线能交于一点且截面与底面平行.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圆柱是将矩形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②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所得几何体是圆锥;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④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球.其中错误的有( )A.个 B. 个 C. 个 D. 个解:D圆柱是矩形绕其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故①错;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才能构成圆锥,②错;圆台是由圆锥截得,故其任意两条母线延长后一定交于一点,③错;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是球面,故④错误.1234例题:描述:4.展开图空间形体的表面在平面上摊平后得到的图形,是画法几何研究的一项内容.描述图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图(1)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圆台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图(2)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台挖去一个圆锥得到的组合体;图(3)所示的几何体是在一个圆柱中间挖去一个三棱柱后得到的组合体.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解: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有______对.3内.解:C描述:例题:5.截面分析截面用平面截立体图形所得的封闭平面几何图形称为截面.平行截面、中截面与立体图形底面平行的截面称为平行截面,等分立体图形的高的平行截面称为中截面.轴截面包含立体图形的轴线的截面称为轴截面.球截面球的截面称为球截面.球的任意截面都是圆,其中通过球心的截面称为球的大圆,不过球心的截面称为球的小圆.球心与球的截面的圆心连线垂直于截面,并且有 ,其中 为球的半径, 为截面圆的半径, 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r 2d 2R 2R r d 下面几何体的截面一定是圆面的是( )A.圆台 B.球 C.圆柱 D.棱柱解:B如图所示,是一个三棱台 ,试用两个平面把这个三棱台分成三部分,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三棱锥.解:如图,过 ,, 三点作一个平面,再过 ,, 作一个平面,就把三棱台分成三部分,形成的三个三棱锥分别是 ,,.ABC −A ′B ′C ′A ′B C A ′B C ′ABC −A ′B ′C ′−ABC A ′−B B ′A ′C ′−BC A ′C ′如图,正方体 中,,, 分别是 ,,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中过点 ,, 的截面形状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ABCD −A 1B 1C 1D 1P Q R AB AD B 1C 1P QR作截面图如图所示,可知是六边形.ii)若两平行截面在球心的两侧,如图(2)所示,则 解:四、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答案:1.如图,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 .A .B .C .D .C ()=2,AB =3,=3,BC =4A 1B 1B 1C 1=1,AB =2,=1.5,BC =3,=2,AC =3A 1B 1B 1C 1A 1C 1=1,AB =2,=1.5,BC =3,=2,AC =4A 1B 1B 1C 1A 1C 1AB =,BC =,CA =A 1B 1B 1C 1C 1A 1答案:2. 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 "的面的方位是 .A .南B .北C .西D .下B △()3. 向高为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 与水深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A .H V h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空间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空间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7ac50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0.png)
8.4.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基础巩固1.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成为异面直线,则它与另一条()A.相交B.异面C.相交或异面D.平行2.已知异面直线a,b分别在平面α,β内,且α∩β=c,那么直线c一定()A.与a,b都相交B.只能与a,b中的一条相交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D.与a,b都平行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B.1C.2D.3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CC1的中点,在平面ADD1A1内且与平面D1EF平行的直线()A.不存在B.有1条C.有2条D.有无数条5.已知直线l和平面α,无论直线l与平面α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在平面α内总存在一条直线与直线l()A.相交B.平行C.垂直D.异面6.若a,b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7.如图的直观图,用符号语言表述为(1),(2).8.如图,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问(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能力提升9.若平面α∥β,直线a⊂α,点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直线与a平行C.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D.存在唯一一条与a平行的直线10.已知下列说法:①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b;②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是异面直线;③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一定不相交;④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平行或异面;⑤若两个平面α∩β=b,a⊂α,则a与β一定相交.其中正确的序号是.(将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1.如图,平面α,β,γ满足α∥β,α∩γ=a,β∩γ=b,判断a与b,a与β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素养达成12.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β=l,点A∈α,点B∈α,点C∈β,且A∉l,B∉l,C∉l,直线AB与l不平行,那么平面ABC 与平面β的交线与l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8.4.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基础巩固答案1.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成为异面直线,则它与另一条()A.相交B.异面C.相交或异面D.平行【答案】C【解析】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异面,则它与另一条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选C.2.已知异面直线a,b分别在平面α,β内,且α∩β=c,那么直线c一定()A.与a,b都相交B.只能与a,b中的一条相交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D.与a,b都平行【答案】C【解析】如图,a′与b异面,但a′∥c,故A错;a与b异面,且都与c相交,故B错;若a∥c,b∥c,则a∥b,与a,b异面矛盾,故D错.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B.1C.2D.3【答案】B【解析】对于①,当直线l与α相交时,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故①不正确;对于②,直线l与平面α平行时,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故②不正确:对于③,当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时,另一条与这个平面可能平行,也有可能在这个平面内,故③不正确;对于④,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④正确.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CC1的中点,在平面ADD1A1内且与平面D1EF平行的直线()A.不存在B.有1条C.有2条D.有无数条【答案】D【解析】由题设知平面ADD1A1与平面D1EF有公共点D1,由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知必有过该点的公共直线l,在平面ADD1A1内与l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且它们都不在平面D1EF内,则它们都与平面D1EF平行,故选D.5.已知直线l和平面α,无论直线l与平面α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在平面α内总存在一条直线与直线l()A.相交B.平行C.垂直D.异面【答案】C【解析】当直线l与平面α平行时,在平面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当直线l⊂平面α时,在平面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当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时,在平面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所以无论直线l与平面α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在平面α内总存在一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故选C.6.若a,b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答案】b与α平行或相交或b在α内【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平面ABCD为α,A1B1为a,则a∥α,当分别取EF,BC1,BC为b 时,均满足a与b异面,于是b∥α,b∩α=B,b⊂α(其中E,F为棱的中点).7.如图的直观图,用符号语言表述为(1),(2).【答案】(1)a∩b=P,a∥平面M,b∩平面M=A;(2)平面M∩平面N=l,a∩平面N=A,a∥平面M【解析】(1)a∩b=P,a∥平面M,b∩平面M=A(2)平面M∩平面N=l,a∩平面N=A,a∥平面M8.如图,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问(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答案】(1) 不是异面直线;(2)是异面直线,证明见解析.【解析】由于M,N分别是A1B1和B1C1的中点,可证明MN∥AC,因此AM与CN不是异面直线.由空间图形可感知D1B和CC1为异面直线的可能性较大,判断的方法可用反证法.(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因为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所以MN∥A1C1.又因为A1A C1C,所以A1AC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C1∥AC,得到MN∥AC,所以A,M,N,C在同一个平面内, 故AM和CN不是异面直线.(2)是异面直线,证明如下:假设D1B与CC1在同一个平面CC1D1D内,则B∈平面CC1D1D,C∈平面CC1D1D.所以BC⊂平面CC1D1D,这与ABCD A1B1C1D1是正方体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D1B与CC1是异面直线.能力提升9.若平面α∥β,直线a⊂α,点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直线与a平行C.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D.存在唯一一条与a平行的直线【答案】D【解析】因为α∥β,B∈β,所以B∉α.因为a⊂α,所以B,a可确定平面γ且γ∩α=a,设γ与β交过点B的直线为b,则a∥b.因为a,B在同一平面γ内.所以b唯一,即存在唯一一条与a平行的直线.10.已知下列说法:①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b;②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是异面直线;③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一定不相交;④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平行或异面;⑤若两个平面α∩β=b,a⊂α,则a与β一定相交.其中正确的序号是.(将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③④【解析】①错.a与b也可能异面.②错.a与b也可能平行.③对.因为α∥β,所以α与β无公共点.又因为a⊂α,b⊂β,所以a与b无公共点.④对.由③知a与b无公共点,那么a∥b或a与b异面.⑤错.a与β也可能平行.11.如图,平面α,β,γ满足α∥β,α∩γ=a,β∩γ=b,判断a与b,a与β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a,b无公共点, a∥β,证明见解析.【解析】a∥b,a∥β,理由:由α∩γ=a知a⊂α且a⊂γ,由β∩γ=b知b⊂β且b⊂γ,因为α∥β,a⊂α,b⊂β,所以a,b无公共点.又因为a⊂γ,且b⊂γ,所以a∥b.因为α∥β,所以α与β无公共点,又a⊂α,所以a与β无公共点,所以a∥β.素养达成12.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β=l,点A∈α,点B∈α,点C∈β,且A∉l,B∉l,C∉l,直线AB与l不平行,那么平面ABC 与平面β的交线与l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答案】平面ABC与β的交线与l相交,证明见解析.【解析】平面ABC与β的交线与l相交.证明:因为AB与l不平行,且AB⊂α,l⊂α,所以AB与l一定相交,设AB∩l=P,则P∈AB,P∈l.又因为AB⊂平面ABC,l⊂β,所以P∈平面ABC,P∈β.所以点P是平面ABC与β的一个公共点,而点C也是平面ABC与β的一个公共点,且P,C是不同的两点,所以直线PC就是平面ABC与β的交线.即平面ABC∩β=PC,而PC∩l=P,所以平面ABC与β的交线与l相交.。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74c516327284b73f2425086.png)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考纲要求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2)利用右手直角坐标系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3)会求空间一点的坐标.(4)掌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过程与方法:用类比的思想研究空间直角坐标系,进一步将空间的位置转化为坐标表示。
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恰当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会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点距离;难点:能够恰当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34-137完成下面问题并填空知识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表示【提出问题】(1)如图数轴上A点、B点。
、点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Q(3)下图是一个房间的示意图,我们如何表示板凳与气球的位置?、两点的位置?问题1:上述(1)中如何确定A B、两点的位置?问题2:上述(2)中如何确定P Q问题3:对于上述(3)中,空间中如何表示板凳和气球的位置?【导入新知】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⑴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
这样就建立了O xyz⑵相关概念:叫做坐标原点,叫做坐标轴。
通过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平面、平面、平面。
2.右手直角坐标在空间直角坐标中,让右手拇指指向的正方向,食指指向的正方向,如果中值指向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
其中叫点的M横坐标,叫点M的纵坐标,叫点M的竖坐标。
知识点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提出问题】⑴已知数轴上A 点的坐标2,B 点的坐标-2⑵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Q m n a ,b .问题1:如何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2:如何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Q 两点间的距离?问题3:若在空间中已知11112222(,,),(,,)P x y z P x y z ,如何求12PP ?【导入新知】1. 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0,0,0)O 的距离OP = .2. 任意两点11112222(,,),(,,)P x y z P x y z 间的距离12PP = .三、考点突破例 1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是棱1,B C C C 上的点, 2CF AB CE ==,1:1AB AD AA =::2:4.。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https://img.taocdn.com/s3/m/e38e4b00a26925c52cc5bfaa.png)
4. 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概念、方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2.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掌握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确定其坐标或由坐标确定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认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确定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求一个几何图形的空间直角坐标。
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确定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方法.2. 确定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位置的方法.3. 如何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例:如图26-2,在房间(立体空间)内如何确定电灯位置?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确定点在直线上,通过数轴需要一个数;确定点在平面内,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需要两个数.那么,要确定点在空间内,应该需要几个数呢?通过类比联想,容易知道需要三个数.要确定电灯的位置,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此时学生只是意识到需要三个数,还不能从坐标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这儿要重点引导)教师:在地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只须利用x,y就可确定.为了确定不在地面内的电灯的位置,须要用第三个数表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即需第三个坐标z.因此,只要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例如,若这个电灯在平面xOy上的射影的两个坐标分别为4和5,到地面的距离为3,则可以用有序数组(4,5,3)确定这个电灯的位置(如图26-3).这样,仿照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从而确定了空间点的位置.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予以抽象概括,然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平面,yO平面,zOx平面.教师进一步明确:(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课本中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2)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画在纸上时,x轴与y轴、x轴与z轴成135°,而y 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但x轴上的单位长度等于y轴和z轴上的单位长度的,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直观上大致相等.2.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的坐标.思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之后,教师明确:(1)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对空间任意点A,就定义了一个有序数组(x,y,z).(2)反之,对任意一个有序数组(x,y,z),按照刚才作图的相反顺序,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Q,R,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再分别过这些点作垂直于各自所在的坐标轴的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A.这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A(x,y,z).教师进一步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任意点A的坐标的概念对于空间任意点A,作点A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即经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和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把有序数组(x,y,z)叫作点A的坐标,记为A(x,y,z).(如图26-4)思考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xOy,xOz,yOz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解:(1)xOy平面、xOz平面、yOz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y,0),(x,0,z),(0,y,z).(2)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0,0),(0,y,0),(0,0,z).三、典型例题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作出点P(5,4,6).注意:在分析中紧扣坐标定义,强调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26-5).变式练习: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射线AB,AD,AA′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注意:此题可以由学生口答,教师点评.解:A (0,0,0),B (12,0,0),D (0,8,0),A ′(0,0,5),C (12,8,0),B ′(12,0,5),D ′(0,8,5),C ′(12,8,5).讨论:若以C 点为原点,以射线CB ,CD ,CC ′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得出结论: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如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是八个棱长为21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氯原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后,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位置的坐标。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作业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作业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fb218ebe23482fb4da4cfd.png)
课时作业29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1,2,3)B .(1,-2,-3)C .(-1,-2,3)D .(-1,2,-3)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关于yOz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3,4,5)B .(-3,-4,5)C .(3,-4,-5)D .(-3,4,-5) 3.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棱长为2,E 是B 1B 上的点,且|EB |=2|EB 1|,则点E 的坐标为( )A .(2,2,1)B .(2,2,23)C .(2,2,13) D .(2,2,43)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 A .9 B.29 C .5D .2 6 5.已知点A (1,a ,-5),B (2a ,-7,-2)(a ∈R ),则|AB |的最小值是( ) A .3 3B .3 6C .2 3D .2 6 6.已知点A (1,-2,11),B (4,2,3),C (6,-1,4),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7.点B 是点A (2,-3,5)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则|AB |=10.8.已知A (1,-2,1),B (2,2,2),点P 在z 轴上,且|P A |=|PB |,则点P 的坐标为.9.已知空间点A (x,1,2)和点B (2,3,4),且|AB |=26,则点A 到平面yOz 的距离是.10.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O -A 1B 1C 1O 1中,OA =1,OC =2,OO 1=3,A 1C 1与B 1O 1交于P ,分别写出A ,B ,C ,O ,A 1,B 1,C 1,O 1,P 的坐标.11.(1)已知A (1,2,-1),B (2,0,2),①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 A |=|PB |;②在xOz 平面内的点M 到A 点与到B 点等距离,求M 点轨迹.(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小.1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A.62 B. 3 C.32 D.6313.点P (x ,y ,z )满足(x -1)2+(y -1)2+(z +1)2=2,则点P 在( )A .以点(1,1,-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B .以点(1,1,-1)为中心,以2为棱长的正方体上C .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D .无法确定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2393. 1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1)和B (1,0,-3),试问:(1)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满足|MA |=|MB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MAB 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 |=(1-3)2+(0-0)2+(-3-1)2=20,课时作业29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B )A .(-1,2,3)B .(1,-2,-3)C .(-1,-2,3)D .(-1,2,-3)解析: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关于yOz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A .(-3,4,5)B .(-3,-4,5)C .(3,-4,-5)D .(-3,4,-5)解析:关于yOz 平面对称,y ,z 不变.3.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棱长为2,E 是B 1B 上的点,且|EB |=2|EB 1|,则点E 的坐标为( D )A .(2,2,1)B .(2,2,23)C .(2,2,13) D .(2,2,43) 解析:∵EB ⊥xOy 平面,而B (2,2,0),故设E (2,2,z ),又因|EB |=2|EB 1|, 所以|BE |=23|BB 1|=43, 故E (2,2,43).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B )A .9 B.29 C .5D .2 6 解析:由已知求得C 1(0,2,3),∴|AC 1|=29.5.已知点A (1,a ,-5),B (2a ,-7,-2)(a ∈R ),则|AB |的最小值是( B )A .3 3B .3 6C .2 3D .2 6 解析:|AB |2=(2a -1)2+(-7-a )2+(-2+5)2=5a 2+10a +59=5(a +1)2+54.∴a =-1时,|AB |2的最小值为54.∴|AB |min =54=3 6.6.已知点A (1,-2,11),B (4,2,3),C (6,-1,4),则△ABC 的形状是( C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 |=89,|BC |=14,|AC |=75,满足|AC |2+|BC |2=|AB |2,故选C.7.点B 是点A (2,-3,5)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则|AB |=10.解析:∵点B 的坐标为B (2,-3,-5),∴|AB |=(2-2)2+(-3+3)2+(5+5)2=10.8.已知A (1,-2,1),B (2,2,2),点P 在z 轴上,且|P A |=|PB |,则点P 的坐标为(0,0,3).解析:设P (0,0,c ),由题意得(0-1)2+(0+2)2+(c -1)2 =(0-2)2+(0-2)2+(c -2)2解之得c =3,∴点P 的坐标为(0,0,3).9.已知空间点A (x,1,2)和点B (2,3,4),且|AB |=26,则点A 到平面yOz 的距离是2或6.解析:∵|AB |=26,∴(x -2)2+(1-3)2+(2-4)2=24,即(x -2)2=16,∴x =-2或x =6,∴点A 到平面yOz 的距离为2或6.10.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O -A 1B 1C 1O 1中,OA =1,OC =2,OO 1=3,A 1C 1与B 1O 1交于P ,分别写出A ,B ,C ,O ,A 1,B 1,C 1,O 1,P 的坐标.解:点A 在x 轴上,且OA =1,∴A (1,0,0).同理,O (0,0,0),C (0,2,0),O 1(0,0,3).B 在xOy 平面内,且OA =1,OC =2,∴B (1,2,0).同理,C 1(0,2,3),A 1(1,0,3),B 1(1,2,3).∴O 1B 1的中点P 的坐标为(12,1,3). 11.(1)已知A (1,2,-1),B (2,0,2),①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 A |=|PB |;②在xOz 平面内的点M 到A 点与到B 点等距离,求M 点轨迹.(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小.解:(1)①设P (a,0,0),则由已知得(a -1)2+(-2)2+12=(a -2)2+4,即a 2-2a +6=a 2-4a +8,解得a =1,所以P 点坐标为(1,0,0).②设M (x,0,z ),则有(x -1)2+(-2)2+(z +1)2 =(x -2)2+(z -2)2,整理得2x +6z -2=0,即x +3z -1=0.故M 点的轨迹是xOz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2)由已知,可设M (x,1-x,0),则|MN |=(x -6)2+(1-x -5)2+(0-1)2 =2(x -1)2+51.所以当x =1时,|MN |min =51,此时点M (1,0,0).1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 ) A.62 B. 3 C.32 D.63解析:设P (x ,y ,z ),由题意可知⎩⎪⎨⎪⎧ x 2+y 2=1,y 2+z 2=1,x 2+z 2=1,∴x 2+y 2+z 2=32.∴x 2+y 2+z 2=62. 13.点P (x ,y ,z )满足(x -1)2+(y -1)2+(z +1)2=2,则点P 在( C )A .以点(1,1,-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B .以点(1,1,-1)为中心,以2为棱长的正方体上C .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D .无法确定解析:(x -1)2+(y -1)2+(z +1)2=2的几何意义是动点P (x ,y ,z )到定点(1,1,-1)的距离为2的点的集合.故选C.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2393. 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由|AM |=9+4+0=13可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a =213,故a =2133=2393. 1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1)和B (1,0,-3),试问:(1)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满足|MA |=|MB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MAB 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假设在y 轴上存在点M 满足|MA |=|MB |.由点M在y轴上,可设M(0,y,0),由|MA|=|MB|,可得32+y2+12=12+y2+32,显然此式对任意y∈R恒成立,故y轴上所有的点都满足|MA|=|MB|.(2)假设在y轴上存在点M,使得△MAB为等边三角形.由(1)可知,y轴上任意一点都满足|MA|=|MB|,所以只要|MA|=|AB|就可以使得△MAB为等边三角形.因为|MA|=(3-0)2+(0-y)2+(1-0)2=10+y2,|AB|=(1-3)2+(0-0)2+(-3-1)2=20,所以10+y2=20,解得y=±10.故在y轴上存在点M使得△MAB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坐标为(0,10,0)或(0,-10,0).。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跟踪练习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跟踪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9367a3003d8ce2f006623f4.png)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跟踪练习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圆柱、圆锥、圆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平面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倾斜角与斜率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一、题组对点训练对点练一棱柱的结构特征1.下面没有体对角线的一种几何体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五棱柱D.六棱柱解析:选A三棱柱只有面对角线,没有体对角线.2.关于如图所示的4个几何体,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②是棱柱B.只有②④是棱柱C.只有①②是棱柱 D.只有①②④是棱柱解析:选D解决这类问题,要紧扣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图①②④满足棱柱的定义,正确;图③不满足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不正确.3.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将水槽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是________.解析:由于倾斜角度较小,所以倾斜后水槽中水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应为四棱柱.答案:四棱柱对点练二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4.三棱锥的四个面中可以作为底面的有()A.1个B.2个C.3个 D.4个解析:选D三棱锥的每一个面均可作为底面,应选D.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下两个底面平行且是相似四边形的几何体是四棱台B.棱台的所有侧面都是梯形C.棱台的侧棱长必相等D.棱台的上下底面可能不是相似图形解析:选B由棱台的结构特点可知,A、C、D不正确.6.下列四个几何体为棱台的是()解析:选C棱台的底面为多边形,各个侧面为梯形,侧棱延长后又交于一点,只有C 项满足这些要求.对点练三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7.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展开图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三棱柱展开图的形状.显然C无法将其折成三棱柱,故选C.8.如图所示,不是正四面体(各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的展开图的是()A.①③B.②④C.③④ D.①②解析:选C可选择阴影三角形作为底面进行折叠,发现①②可折成正四面体,③④不论选哪一个三角形作底面折叠都不能折成正四面体.9.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把它再折回成正方体后,有下列命题:①点H与点C重合;②点D,M,R重合;③点B与点Q重合;④点A与点S重合.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解析: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后”“左”“右”“上”“下”标记,若记面NPGF为“下”,面PSRN为“后”,则面PQHG,MNFE,EFCB,DEBA分别为“右”“左”“前”“上”.按各面的标记折成正方体,则点D,M,R重合;点G,C重合;点B,H重合;点A,S,Q重合.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答案:②④二、综合过关训练1.下列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解析:选D A、B、C中底面边数与侧面个数不一致,故不能围成棱柱.2.以下有三个结论: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多面体一定是棱柱;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多面体一定是棱锥;③侧面都是矩形的棱柱是长方体.正确的个数是()A.0 B.1C.2 D.3解析:选A由棱柱、棱锥定义知①②错;侧面都是矩形的棱柱可能是斜棱柱,故③错.3.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图),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表面展开图应该为()解析:选A两个☆不能并列相邻,B、D错误;两个※不能并列相邻,C错误,故选A.也可通过实物制作检验来判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B.多面体至少有3个面C.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选项A错误,反例如图1;一个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如三棱锥有4个面,不存在有3个面的多面体,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错误,反例如图2,上、下底面是全等的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它不是正方体;根据棱柱的定义,知选项D正确.5.若一个棱台共有21条棱,则这个棱台是________棱台.解析:由棱台的概念可知,棱台的上下底面为相似多边形,边数相同;侧面为梯形,侧面个数与底面多边形边数相同,可知该棱台为七棱台.答案:七6.如图所示平面图形沿虚线折起后,(1)为________,(2)为________,(3)为________.解析:结合棱柱、棱锥的概念可知,(1)是四棱柱,(2)是三棱锥,(3)是四棱锥.答案: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7.观察下列四张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四个建筑物主要的结构特征.解:(1)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主体结构是四棱台.(2)是法国卢浮宫,其主体结构是四棱锥.(3)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主体结构是四棱柱.(4)是美国五角大楼,其主体结构是五棱柱.8.如图在以O为顶点的三棱锥中,过O的三条棱两两夹角都是30°,在一条棱上取A、B两点,OA=4 cm,OB=3 cm,以A、B为端点用一条绳子紧绕三棱锥的侧面一周(绳和侧面无摩擦),求此绳在A、B两点间的最短绳长.解:作出三棱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A、B两点间最短绳长就是线段AB的长度.在△AOB中,∠AOB=30°×3=90°,OA=4 cm,OB=3 cm,所以AB=OA2+OB2=5 cm.所以此绳在A、B两点间的最短绳长为5 cm.圆柱、圆锥、圆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一、题组对点训练对点练一旋转体的结构特征1.下列几何体中是旋转体的是()①圆柱;②六棱锥;③正方体;④球体;⑤四面体.A.①和⑤B.①C.③和④ D.①和④解析:选D根据旋转体的概念可知,①和④是旋转体.2.下面几何体的轴截面(过旋转轴的截面)是圆面的是()A.圆柱B.圆锥C.球 D.圆台解析:选C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只有球的轴截面是圆面.3.有下列说法:①球的半径是球面上任意一点与球心的连线;②球的直径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③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是一个圆.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利用球的结构特征判断:①正确;②不正确,因为直径必过球心;③不正确,因为得到的是一个圆面.答案:①对点练二简单组合体4.下列几何体是简单组合体的是()解析:选D A选项中的几何体是圆锥,B选项中的几何体是圆柱,C选项中的几何体是球,D选项中的几何体是一个圆台中挖去一个圆锥,是简单组合体.5.以钝角三角形的较小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他两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A.两个圆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B.一个圆台C.一个圆锥D.一个圆锥挖去一个同底的小圆锥解析:选D如图以AB为轴所得的几何体是一个大圆锥挖去一个同底的小圆锥.6.指出如图(1)(2)所示的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解:分割图形,使它的每一部分都是简单几何体.图(1)是由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柱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图(2)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四棱柱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对点练三有关几何体的计算7.用长为4,宽为2的矩形作侧面围成一个圆柱,此圆柱轴截面面积为()A.8 B.8π C.4π D.2π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假设围成的圆柱底面周长为4,高为2,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2πr=4,所以r=2π,所以截面是长为2,宽为4π的矩形,所以截面面积为2×4π=8π.同理,当围成的圆柱底面周长为2,高为4时,截面面积为8π.8.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则圆锥的高为________cm.解析:h=20 cos 30°=103(cm).答案:10 3二、综合过关训练1.如图所示的平面中阴影部分绕中间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形状为()A.一个球体B.一个球体中间挖出一个圆柱C.一个圆柱D.一个球体中间挖去一个长方体解析:选B圆旋转一周形成球,圆中的矩形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所以选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②圆锥中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③分别以矩形(非正方形)的长和宽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得到的两个几何体是两个不同的圆柱.A.0 B.1 C.2 D.3解析:选C①中,必须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才能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故①说法错误;显然②③说法正确.故说法正确的有2个.3.若圆柱体被平面截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则它的侧面展开图是()解析:选D结合几何体的实物图,从截面最低点开始高度增加缓慢,然后逐渐变快,最后增加逐渐变慢,不是均衡增加的,所以A、B、C错误.4.两平行平面截半径为5的球,若截面面积分别为9 π和16 π,则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是()A.1B.7C.3或4 D.1或7解析:选D如图(1)所示,若两个平行平面在球心同侧,则CD=52-32-52-42=1.如图(2)所示,若两个平行截面在球心两侧,则CD=52-32+52-42=7.5.给出下列说法:①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④夹在圆柱的两个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解析:①正确,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正确,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不正确,圆台的母线延长一定相交于一点;④不正确,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间的几何体才是旋转体.答案:①②6.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 cm,高为 2 cm,其内部有一个内接正方体,则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a2=1-22a1,即a=2 2.答案:22cm7.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了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所示,旋转所得的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两个圆锥后剩余部分构成的简单组合体.8.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轴截面的面积等于392 cm2,母线与轴的夹角是45°,求这个圆台的高、母线长和两底面半径.解:圆台的轴截面如图所示,设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x cm,3x cm,延长AA1交OO1的延长线于S,在Rt△SOA中,∠ASO=45°,则∠SAO=45°,所以SO=AO=3x,SO1=A1O1=x,所以OO1=2x.又S轴截面=12(6x+2x)·2x=392,所以x=7.所以圆台的高OO1=14 (cm),母线长l=2OO1=142(cm),两底面半径分别为7 cm,21 cm.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一、题组对点训练对点练一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1.直线的平行投影可能是()A.点B.线段C.射线 D.曲线解析:选A直线的平行投影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点,故选A.2.下列的四个图形中采用中心投影画法的是()解析:选A根据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画法规则,B、C、D选项中的图形均为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而A选项中的图形采用的是中心投影画法.3.如图,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B1C1D1的面ADD1A1和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可能是________(把所有可能图形的序号都填上).解析:图②是在平面DCC1D1或平面ABCD上的正投影;图③是在平面BCC1B1上的正投影.图①④均不符合.答案:②③对点练二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4.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组成为()A.上面为棱台,下面为棱柱B.上面为圆台,下面为棱柱C.上面为圆台,下面为圆柱 D.上面为棱台,下面为圆柱解析:选C结合三视图,易知该几何体上面为圆台,下面为圆柱.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长方形的是________.解析:(2)的侧视图是三角形,(5)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其余的都符合条件.答案:(1)(3)(4)6.如图所示的螺栓是由棱柱和圆柱构成的组合体,试画出它的三视图.解:三视图如图所示.对点练三由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7.(2018·全国卷Ⅰ)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217 B.2 5C.3 D.2解析:选B先画出圆柱的直观图,根据题图的三视图可知点M,N的位置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M,N的位置(N为OP的四等分点)如图②所示,连接MN,则图中MN即为M到N的最短路径.∵ON=14×16=4,OM=2,∴MN=OM2+ON2=22+42=2 5.8.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可以判断此几何体是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可知,此几何体为一个正四棱锥.答案:正四棱锥9.如图,图(1)、(2)、(3)是图(4)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图(1)是________,图(2)是________,图(3)是________(写出视图名称).解析:由几何体的位置知,(1)为正视图,(2)为侧视图,(3)为俯视图.答案: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二、综合过关训练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矩形的平行投影一定是矩形B.梯形的平行投影一定是梯形C.两条相交直线的投影可能平行D.一条线段的中点的平行投影仍是这条线段投影的中点解析:选D矩形的平行投影可能是线段,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梯形的平行投影可能是线段或梯形,两条相交直线的投影是两条相交直线或是一条直线.因此A、B、C均错,故D 正确.2.沿一个正方体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解析:选B依题意,侧视图中棱的方向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故选B.3.某个游戏环节,玩家需按墙上的空洞造型摆出相同姿势,才能穿墙而过,否则会被墙推入水池.类似地,有一个几何体恰好无缝隙地以三个不同形状的“姿势”穿过“墙”上的三个空洞,则该几何体为()解析:选A由题意知,图中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对应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结合选项中给出的图形分析可知,A中几何体满足要求.故选A.4.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侧视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D若俯视图为图①,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的上方三角形应该没有高线,故俯视图不可能为图①,排除选项A;若俯视图为图③,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的上方应该没有左边小三角形,故俯视图不可能为图③,排除选项B、C;若俯视图为图②,则该几何体是由上面是正四棱锥,下面是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若俯视图为图④,则该几何体是由上面是正四棱锥,下面是圆柱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故选D.5.由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由________块小正方体木块搭成.解析:小木块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由图知,几何体由7块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答案:76.若一个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侧面为矩形的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侧视图中尺寸2为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尺寸23为俯视图正三角形的高,所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4.答案:2 47.某组合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试画图说明此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解:该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四棱台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如图所示).8.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1,AA1=2,点P是平面A1B1C1D1内的一个动点,求三棱锥P -ABC 的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面积的比值的最大值.解: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的一个动点,则三棱锥P -ABC 的正视图始终是一个底为1,高为2的三角形, 其面积S 1=12×1×2=1.当点P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点在△ABC 的内部或边界上时,其俯视图的面积最小, 最小面积S 2=12×1×1=12,所以三棱锥P -ABC 的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面积的比值的最大值为S 1S 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一、题组对点训练 对点练一 斜二测画法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BC 时,若∠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且∠A =90°,则在直观图中∠A ′=( )A .45°B .135°C .45°或135°D.90°解析:选C 在画直观图时,∠A ′的两边依然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而∠x ′O ′y ′=45°或135°.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对其中的线段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来相交的仍相交 B .原来垂直的仍垂直 C .原来平行的仍平行 D .原来共点的仍共点解析:选B 根据斜二测画法,原来垂直的未必垂直. 3.关于斜二测画法所得直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的直观图仍是直角三角形 B .梯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C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菱形D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由斜二测画法规则可知,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减半,直角坐标系变成斜坐标系,而平行性没有改变,故只有选项D 正确.4.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则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可能是△ABC 的直观图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原等腰三角形画成直观图后,原来的腰长不相等,③④两图分别是∠x′O′y′成135°和45°的坐标系中的直观图.5.画出水平放置的四边形OBCD(如图所示)的直观图.解:(1)过点C作CE⊥x轴,垂足为E,如图(1)所示,画出对应的x′轴、y′轴,使∠x′O′y′=45°.(2)如图(2)所示,在x′轴上取点B′,E′,使得O′B′=OB,O′E′=OE;在y′轴上取一点D,使得O′D′=12OD;过E′作E′C′∥y′轴,使E′C′=12EC.(3)连接B′C′,C′D′,并擦去x′轴与y′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3)所示,四边形O′B′C′D′就是所求的直观图.对点练二由直观图还原平面图形6.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解析:选A由直观图的画法可知,落在y轴上的对角线的长为22,结合各选项可知选A.7.如图所示,△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则在△ABC的三边及中线AD中,最长的线段是()A.AB B.ACC.BC D.AD解析:选B由直观图可知△ABC是以∠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所以斜边AC最长.8.如图所示,Rt△O′A′B′是一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直角边O′B′=1,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2 2 B.1C. 2D.4 2解析:选C在△AOB中,OB=O′B′=1,OA=2O′A′=22,且∠AOB=90°,S△AOB=12OA·OB=12×1×22= 2.二、综合过关训练1.已知一个建筑物上部为四棱锥,下部为长方体,且四棱锥的底面与长方体的上底面尺寸一样,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0 m,5 m,10 m,四棱锥的高为8 m,如果按1∶500的比例画出它的直观图,那么在直观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锥的高应分别为() A.4 cm,1 cm,2 cm,1.6 cmB.4 cm,0.5 cm,2 cm,0.8 cmC.4 cm,0.5 cm,2 cm,1.6 cmD.4 cm,0.5 cm,1 cm,0.8 cm解析:选C直观图中长、宽、高应分别按原尺寸的1500,11 000,1500计算,最后单位转化为cm.2.如图所示的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 cm,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是()A.6 cm B.8 cmC.(2+32) cm D.(2+23) cm解析:选B直观图中,O′B′=2,原图形中OC=AB=(22)2+12=3,OA=BC =1,∴原图形的周长是2×(3+1)=8.3.如图是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ABO的直观图,已知O′B′=4,A′B′∥y′轴,且△ABO的面积为16,过A′作A′C′⊥x′轴,则A′C′的长为()A.2 2 B. 2C.16 2 D.1解析:选A 因为A ′B ′∥y ′轴,所以在△ABO 中,AB ⊥OB .又△ABO 的面积为16,所以12AB ·OB =16.所以AB =8,所以A ′B ′=4.如图,作A ′C ′⊥O ′B ′于点C ′,所以B ′C ′=A ′C ′,所以A ′C ′的长为4sin 45°=2 2.4.已知两个圆锥,底面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2 cm ,另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3 cm ,则其直观图中这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A .2 cmB .3 cmC .2.5 cmD .5 cm解析:选D 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即圆锥的高,故两顶点间距离为2+3=5 cm ,在直观图中与z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仍为5 cm.5.有一个长为5,宽为4 的矩形,则其直观图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由于该矩形的面积为S =5×4=20,所以由公式S ′=24S ,得其直观图的面积为S ′=24S =5 2. 答案:5 26.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直角梯形ABCD ,如图所示,∠ABC =45°,AB =AD =1,DC ⊥BC ,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过A 作AE ⊥BC ,垂足为E .∵DC ⊥BC 且AD ∥BC ,∴ADCE 是矩形,∴EC =AD =1.由∠ABC =45°,AB =AD =1知BE =22,∴原平面图形是梯形且上、下两底边长分别为1和1+22,高为2, ∴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12×⎝⎛⎭⎫1+1+22×2=2+22.答案:2+227.如图,四边形A ′B ′C ′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它是某个四边形按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请画出该四边形的原图形,并求出原图形的面积.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使点A 与O 重合, 在x 轴上取点C ,使AC =2, 再在y 轴上取点D ,使AD =2, 取AC 的中点E ,连接DE 并延长至点B , 使DE =EB ,连接DC ,CB ,BA ,则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 ′B ′C ′D ′的原图形(也可以过点C 作BC ∥y 轴,且使CB =AD =2,然后连接AB ,DC ),如图所示.易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2,AC =2,∴S ▱ABCD =2×2=2 2. 8.如图为一几何体的展开图:沿图中虚线将它们折叠起来,请画出其直观图.解:由题设中所给的展开图可以得出,此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其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垂直于底面的侧棱长为2,其直观图如图所示.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题组对点训练对点练一 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1.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 A .27 B .64 C .54D.36解析:选C 根据表面积的定义,组成正方体的面共6个,且每个都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从而,其表面积为6×32=54.2.若圆锥的高等于底面直径,则它的底面积与侧面积之比为( ) A .1∶2 B .1∶ 3 C .1∶ 5D.3∶2解析:选C 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则高h =2r ,∴其母线长l =5r .∴S 侧=πrl =5πr 2,S 底=πr 2.则S 底∶S 侧=1∶ 5.3.已知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81π4B .16πC .9πD.27π4解析:选A 如图,设球心为O ,半径为r ,则在Rt △AOF 中,(4-r )2+(2)2=r 2,解得r =94,所以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4π×⎝⎛⎭⎫94 2=81π4.4.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 )A .7B .6C .5D.3解析:选A 设圆台较小底面半径为r ,则另一底面半径为3r .由S =π(r +3r )·3=84π,解得r =7.5.一个高为2的圆柱,底面周长为2π,该圆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底面周长为2π可得底面半径为1.S 底=2πr 2=2π,S 侧=2πr ·h =4π,所以S 表=S底+S 侧=6π. 答案:6π对点练二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2B .4C .6D.8解析:选C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2的直四棱柱,直角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1,2,高为2,∴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2×(2+1)×2×2=6.7.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径为2的半圆,则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易知圆锥的母线长为2,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2πr =12×2π×2,∴r =1,则高h =l 2-r 2= 3.∴V 圆锥=13πr 2· h =13π×3=3π3.答案:3π3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四边形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中的两条虚线都互相垂直且相等,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几何体的直观图为正方体去掉以正方体中心为顶点,上底面为底面的四棱锥,其体积为2×2×2-13×1×22=203.答案:203对点练三 求几何体体积的方法9.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4,AA 1=6.若E ,F 分别是棱BB 1,CC 1上的点,则三棱锥A -A 1EF 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BB 1,AA 1⊂平面AA 1C 1C ,BB 1⊄平面AA 1C 1C ,所以BB 1∥平面AA 1C 1C ,从而点E 到平面AA 1C 1C 的距离就是点B 到平面AA 1C 1C 的距离,作BH ⊥AC ,垂足为点H ,由于△ABC 是正三角形且边长为4,所以BH =23,从而三棱锥A -A 1EF 的体积VA -A 1EF =VE -A 1AF =13S △A 1AF ·BH =13×12×6×4×23=8 3.答案:8 3 二、综合过关训练1.如图,ABC -A ′B ′C ′是体积为1的棱柱,则四棱锥C -AA ′B ′B 的体积是( )A.13 B.12 C.23D.34解析:选C ∵V C -A ′B ′C ′=13V 棱柱=13,∴V C -AA ′B ′B =1-13=23. 2.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比值是( )A.1+2π2πB.1+4π4πC.1+2ππD.1+4π2π解析:选A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
【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28643dd26fff705cc170ab4.png)
(x,y,0) (0,y,z) (x,0,z)
z
(1)坐标平面内的点:
•
F
C
•
x
1
O
•
1
E
xOy平面上的点竖坐标为0;
yOz平面上的点横坐标为0;
y
•
•
D
B
xOz平面上的点纵坐标为0.
• A1
•
(2)坐标轴上的点: x轴上的点纵坐标和竖坐标都为0; y轴上的点横坐标和竖坐标都为0; z轴上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0.
13 . 坐标平面yOz内的射影,则OB的长度为______
4.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AD、 AA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 1 ( ,0, ) 则面AA1B1B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2 2 .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三步).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划分(八个卦限).
如图所示,设点 M 为空间一定点,过点M分别作垂直于
x、y、z 轴的平面,交点依次为 P、Q、R,
设点P、Q、R 在 x、y、z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 x、 y、 z , 那么点 M 就对应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 ( x, y, z ).
z R
M p x O y Q
M'
反过来,给定有序实数组 ( x, y, z ), 我们可以在 x, y, z 轴上分别取坐标为实数 x, y, z 的点 P、Q、R, 分别过这三点各作一个平面,分别垂直于 x, y, z 轴,这三个平面的唯一交点就是有序实数组 ( x, y, z ) 确定的点M.
【变式练习】 求对称点
一般的P(x,y,z) 关于: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七课时同步练习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七课时同步练习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582312fad6195f312ba6b8.png)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一、选择题1、有下列叙述: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ox轴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b,c);②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y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b,c);③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oz轴上的点的坐标可记作(0,0,c);④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是(a,0,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P(2,3,4)、Q(-2,-3,-4)两点的位置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oz平面对称C、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以上都不对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A(1,-2,-3)B、(1,-2,3)C、(1,2,3)D、(-1,2,-3)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4,5)关于yoz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3,4,5)B、(-3,-4,5)C、(3,-4,-5)D、(-3,4,-5)5、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AD、AA1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且正方体的棱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则棱CC1中点坐标为()A、(12,1,1) B、(1,12,1) C、(1,1,12) D、(12,12,1)6、点(1,1,1)关于z轴的对称点为()A、(-1,-1,1)B、(1,-1,-1)C、(-1,1,-1)D、(-1,-1,-1)二、填空题7、点(2,3,4)关于yoz平面的对称点为_____________.8、设z为任意实数,相应的所有点P(1,2,z)的集合图形为____________.9、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AD、AA1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面AA1B1B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1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1,过点P 作yoz 平面的垂线PQ ,则垂足Q 的坐标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E 、F 、G 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线段DD 1、BD 、BB 1的中点,请写出如右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各点的坐标.12、求点A (1,2,-1)关于坐标平面xoy 及x 轴对称点的坐标.13、(1)写出点P (2,3,4)在三个坐标平面内的射影的坐标;(2)写出点P (2,3,4)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的坐标.14、(1)写出点P (1,3,-5)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2)写出点P (1,3,-5)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5、如下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C=2,原点O 是BC 的中点,点A 12,0),点D 在平面yoz 上,且BDC=900,DCB=300,求点D 的坐标。
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二课件:第4章4-3空间直线坐标系
![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二课件:第4章4-3空间直线坐标系](https://img.taocdn.com/s3/m/961473feba1aa8114531d9b1.png)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P(-2,0,3)位于( A )
A.xOz平面内
B.yOz平面内
C.y轴上
D.z轴上
解析 因为点P的纵坐标y=0,且x,z均不为0,故点P位于xOz平面内.
解析答案
类型三 空间中点的对称问题 例3 求点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及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 过A作AM⊥平面xOy于M,并延长到C,使|AM|=|CM|, 则A与C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且C(1,2,1). 过A作AN⊥x轴交x轴于N,并延长到点B, 使|AN|=|NB|,则A与B关于x轴对称且B(1,-2,1), ∴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的点为C(1,2,1), 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B(1,-2,1).
2.求空间对称点的规律方法 (1)空间的对称问题可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问题,要掌握对 称点的变化规律,才能准确求解. (2)对称点的问题常常采用“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 这个结论.
返回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学习目标
1.了解由特殊到一般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过程; 2.会应用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求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D1D、
BD的中点,G在棱CD上,且|CG|= 1 4
|CD|,H为C1G的中点,试建立适
当的坐标系,写出E、F、G、H的坐标.
解析答案
类型二 已知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作出点P(5,4,6). 解 方法一 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 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 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所示),即得点P. 方法二 以O为顶点构造长方体, 使这个长方体在点O处的三条棱分别在x轴、y轴、z轴的正半轴上, 且棱长分别为5,4,6,则长方体与顶点O相对的顶点即为所求点P.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优质课教案_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优质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60c4c6416bd97f192379e92d.png)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导出及使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类比、探索空间两点间距离的求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主动探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2. 教学难点: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3,,,.2,,.1222111221121===AB z y x z y x B A AB y x y x B A AB x x B A 则和坐标分别为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上点则和坐标分别为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则分别表示和数轴上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以及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空间两点间距离。
二.问题提出:类比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你能猜想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吗?三.类比猜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猜想任意两点),,(111z y x A 和),,(222z y x B 的距离为: |AB|=【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猜想距离公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四.探究过程: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A 、B 两点为),,(111z y x A ,),,(222z y x B :问题1: 线段AC 与线段CD 的长度分别为多少?问题2: 线段AD 长度为多少?问题3: 线段BD 长度为多少?问题4: 线段AB 长度为多少?【设计意图】探究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此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学习的信心。
五.得出结论:空间任意两点),,(111z y x A 和),,(222z y x B 的距离公式为: |AB|=特别地,空间任意一点),,(z y x P 与原点)0,0,0(O 的距离为: |OP|=六.课堂例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则,,,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例,或,或)的坐标是(,则点轴上,且在,点已知点例....3,4,26,1-109,1,4.20,8-0.,0,2,00,8,0.0,8-0,0,2,0.0,8,0.76,5,2.1D C B A ABC C B A D C B A P PA y P A ∆=-【设计意图】题目设计简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简单应用。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课时同步练习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课时同步练习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20b088f02d276a200292e43.png)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圆8)2()1(22=+++y x 上与直线01=++y x 的距离等于2的点共有( )A .1个B .2个C .3 个D .4个2. 圆222210x y x y +--+=上的点到直线2=-y x 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A.2B. 1.2+1+3. 过圆0422=+-+my x y x 上一点)1,1(P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A.032=-+y xB. 012=--y xC. 012=--y xD. 012=+-y x4. 已知点),(b a P )0(≠ab 是圆O :222r y x =+内一点,直线m 是以P 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若直线n 的方程为2r by ax =+,则( )A .m ∥n 且n 与圆O 相离B .m ∥n 且n 与圆O 相交C .m 与n 重合且n 与圆O 相离D .m ⊥n 且n 与圆O 相离5. 过圆224x y +=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________________.6. 自点(2,2)A 作圆22(2)(3)1x y -+-=的切线l ,切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7. 从圆22(1)(1)1x y -+-=外一点(2,3)P 向圆引切线,切线长是________.8.已知圆222x y +=,与该圆相切且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9.若直线y x b =+与y =b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 10.已知圆C 的圆心与点P (2,1)-关于直线1+=x y 对称,直线01143=-+y x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6AB =,则圆C 的方程为 _____ .11. 求直线4340x y +=和圆22100x y +=的公共点坐标,并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12. 自点(1,4)A -作圆22(2)(3)1x y -+-=的切线l ,求切线l 的方程.13. 求直线0x +=被圆224x y +=截得的弦长.14. 已知圆22(2)(3)1x y -+-=,求与该圆相切且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15. 若直线y x b =+与x =恰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解析1. C2.B3. D4. A5.答案:4x =. 6. 答案:2y =.7. 答案:2. 8.答案:2y x =±或2y x =-±.9.答案:2b ≤< 10.答案:18)1(22=++y x11. 分析: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即可【解】直线4340x y +=和圆22100x y +=的公共点坐标就是方程组224340100x y x y +=⎧⎨+=⎩的解. 解这个方程组,得1110,0,x y =⎧⎨=⎩2214,548.5x y ⎧=⎪⎪⎨⎪=⎪⎩所以公共点坐标为1448(10,0),(,)55. 直线4340x y +=和圆22100x y +=有两个公共点,所以直线和圆相交.12.【解】法1: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直线:1l x =-与圆相离,不满足条件 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4(1),y k x -=+即(4)0kx y k -++=如图,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2,3)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1=解得0k =或34k =-. 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是4y =或34130x y +-=法2: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直线:1l x =-与圆相离,不满足条件.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4(1),y k x -=+由于直线l 与圆相切,所以方程组224(1),(2)(3)1y k x x y -=+⎧⎨-+-=⎩仅有一组解. 由方程组消去y ,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2(1)(224)240k x k k x k k +++-+++=,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所以判别式2222(224)4(1)(24)0k k k k k ∆=+--+++=解得0k =或34k =-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是4y =或34130x y +-=.点评:该题用待定系数法先设直线方程,应注意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的问题.本题给出了两种解法,可以看到用“几何法”来解题运算量要小的多.13. 分析: 可利用圆心距、半径、弦长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法1:如图,设直线0x +=与圆224x y +=交于,A B 两点,弦AB 的中点为M ,则OM AB ⊥(O 为坐标原点),所以OM ==所以2AB AM ==2=.法2:直线0x +=和圆224x y +=的公共点坐标就是方程组220,4x x y ⎧+=⎪⎨+=⎪⎩的解解得111,x y ⎧=⎪⎨=⎪⎩220,2.x y =⎧⎨=⎩所以公共点坐标为(直线0x +=被圆224x y +=2=14. 【解】由题意设切线l 与x 轴和y 轴的截距为a ,b ,则a b =①0a ≠时,设l 的方程为1x y a a+=,即0x y a +-=, 因为直线和圆相切,所以圆心(2,3)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故1,=解得5a =+5a =所以l的方程为(50x y +-=或(50x y +-=②0a =时,设l 的方程为y kx =,即0kx y -=1=,解得63k +=或63k -= 所以l的方程为30x y -=或30x y -=综上所述:l的方程为(50x y +-=或(50x y +-=或30x y -=或30x y -=.点评:本题较为复杂,要讨论的情况比较多,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分析.15.分析:由题意x =可化为224x y +=(0)x ≥表示一个右半圆,如图所示,对于y x b =+当b 变化时所得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由图可知1l 与半圆有一个交点 2l 与半圆正好有两个交点,所以位于1l 和2l 之间的直线都与半圆只有一个交点,另外3l 与半圆相切也符合题意【解】由题意x =224x y +=(0)x ≥表示一个右半圆,如图所示直线1l 的方程为:2y x =+,直线2l 的方程为:2y x =-,因为直线3l 与半圆相切,2=,解得b =所以直线3l 的方程为:y x =-由图可知位于1l 和2l 之间的直线都与半圆只有一个交点,且3l 与半圆相切,所以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22b -≤≤或b =点评:本题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题.思维点拔: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时,我们通常采用“几何法”.例如,求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时,先用待定系数法设出直线方程,然后根据d r =即可求得.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了整个章节.。
2019高中数学4.3空间直角坐标系讲义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高中数学4.3空间直角坐标系讲义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748b91b58fb770bf78a5540.png)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134~P137,回答下列问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设想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几条数轴组成?其相对位置关系如何?提示:三条交于一点且两两互相垂直的数轴.(2)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后,空间中任意一点M对应的三个有序实数如何找到呢?提示:如图所示,设点M是空间的一个定点,过点M分别作垂直于x轴、y轴和z轴的平面,依次交x轴,y轴和z轴于点P、Q和R.设点P、Q和R在x轴、y轴和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和z,那么点M就对应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x,y,z).(3)设点P1(x1,y1,z1),P2(x2,y2,z2)在xOy平面上的射影分别为M、N.①M、N的坐标是什么?点M、N之间的距离如何?②若直线P1P2是xOy平面的一条斜线,点P1,P2间的距离如何?提示:①M(x1,y1,0),N(x2,y2,0);|MN|=x1-x22+y1-y22.②如图,在Rt△P1HP2中,|P1H|=|MN|=x1-x22+y1-y22,根据勾股定理,得|P1P2|=|P1H|2+|HP2|2=x1-x22+y1-y22+z1-z22.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①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轴、y轴、z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②相关概念: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点M的横坐标,y叫点M的纵坐标,z叫点M的竖坐标.(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①点P(x,y,z)到坐标原点O(0,0,0)的距离,|OP|=x2+y2+z2.②任意两点P1(x1,y1,z1),P2(x2,y2,z2)间的距离,|P1P2|=x1-x22+y1-y22+z1-z22.[问题思考](1)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空间任意一点是否与有序实数组(x,y,z)之间存在唯一的对应关系?提示:是.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空间给定一点其坐标是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反之,给定一个有序实数组(x,y,z),空间也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对在坐标平面内的点适用吗?提示:适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适用于空间任意两点,对同在某一坐标平面内的两点也适用.[课前反思]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1)怎样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何确定空间一点的坐标?;(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怎样用?.(1)如图数轴上A点、B点.(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Q点的位置.(3)下图是一个房间的示意图,我们如何表示板凳和气球的位置?[思考1] 上述(1)中如何确定A、B两点的位置?提示:利用A、B两点的坐标2和-2.[思考2] 上述(2)中如何确定P、Q两点的位置?提示:利用P、Q两点的坐标(a,b)和(m,n).[思考3] 对于上述(3)中,空间中如何表示板凳和气球的位置?提示:可借助于平面坐标系的思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示.讲一讲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底边长为2,高为3的正三棱柱的各顶点的坐标.(链接教材P135—例1)[尝试解答] 以BC的中点为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y轴,以射线OA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知,AO=32×2=3,从而可知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0,0),B(0,1,0),C(0,-1,0),A1(3,0,3),B1(0,1,3),C1(0,-1,3).空间中点P坐标的确定方法(1)由P点分别作垂直于x轴、y轴、z轴的平面,依次交x轴、y轴、z轴于点P x、P y、P z,这三个点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为x、y、z,那么点P的坐标就是(x,y,z).(2)若题所给图形中存在垂直于坐标轴的平面,或点P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则要充分利用这一性质解题.练一练1.如图所示,VABCD是正棱锥,O为底面中心,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已知|AB|=2,|VO|=3,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分别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解:∵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CE|=|CF|=1.∵O点是坐标原点,∴C(1,1,0),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B(1,-1,0),A(-1,-1,0),D(-1,1,0).∵V在z轴上,∴V(0,0,3).讲一讲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2,1,4).(1)求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求点P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3)求点P关于点M(2,-1,-4)的对称点的坐标.[尝试解答] (1)由于点P关于x轴对称后,它在x轴的分量不变,在y轴、z轴的分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对称点为P1(-2,-1,-4).(2)由于点P关于xOy平面对称后,它在x轴、y轴的分量不变,在z轴的分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对称点为P2(-2,1,-4).(3)设对称点为P3(x,y,z),则点M为线段PP3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2×2-(-2)=6,y=2×(-1)-1=-3,z=2×(-4)-4=-12,所以P3(6,-3,-12).(1)求空间对称点的规律方法空间的对称问题可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问题,要掌握对称点的变化规律,才能准确求解.对称点的问题常常采用“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这个结论.(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P(x,y,z)的几种特殊对称点的坐标如下:①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1(-x,-y,-z);②关于x轴(横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2(x,-y,-z);③关于y轴(纵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3(-x,y,-z);④关于z轴(竖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4(-x,-y,z);⑤关于xOy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5(x,y,-z);⑥关于yOz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6(-x,y,z);⑦关于xOz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7(x,-y,z).练一练2.保持本解中的点P不变,(1)求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求点P关于yOz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3)求点P关于点N(-5,4,3)的对称点的坐标.解:(1)由于点P关于y轴对称后,它在y轴的分量不变,在x轴、z轴的分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故对称点的坐标为P1(2,1,-4).(2)由于点P关于yOz平面对称后,它在y轴、z轴的分量不变,在x轴的分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故对称点的坐标为P2(2,1,4).(3)设所求对称点为P3(x,y,z),则点N为线段PP3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5=-2+x2,4=1+y2,3=4+z2,即x=2×(-5)-(-2)=-8,y=2×4-1=7,z=2×3-4=2,故P3(-8,7,2).(1)已知数轴上A点的坐标2,B点的坐标-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a,b),Q(m,n).[思考1] 如何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提示:|AB|=|x1-x2|=|x2-x1|.[思考2] 如何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Q两点间距离?提示:d=|PQ|=a-m2+b-n2.[思考3] 若在空间中已知P1(x1,y1,z1),P2(x2,y2,z2),如何求|P1P2|?提示: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求法类似.讲一讲3.已知点A(-4,-1,-9),B(-10,1,-6),C(-2,-4,-3),试判断△ABC的形状.[尝试解答]|AB|=-4+2+-1-2+-9+2=49=7,|BC|=-10+2++2+-6+2=98=72,|AC|=-4+2+-1+2+-9+2=49=7,则|AB|=|AC|,且|AB|2+|AC|2=|BC|2,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一般使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应用公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两点的坐标.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视具体题目而定,一般说来,要转化到平面中求解,有时也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确定.练一练3.已知两点P(1,0,1)与Q(4,3,-1).(1)求P、Q之间的距离;(2)求z轴上的一点M,使|MP|=|MQ|.解:(1)|PQ|=-2+-2++2=22.(2)设M(0,0,z),由|MP|=|MQ|,得12+02+(z-1)2=42+32+(z+1)2,∴z=-6.∴M(0,0,-6).——————————[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右手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的坐标的含义,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能求出点的坐标,理解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方法,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难点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求相关点的坐标、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其简单运用.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见讲1.(2)求空间中对称点坐标的规律,见讲2.(3)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见讲3.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空间中点的坐标的确定,如讲1.课下能力提升(二十六) [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表示 1.点(2,0,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 A .y 轴上 B .xOy 平面上 C .xOz 平面上 D .第一象限内解析:选C 点(2,0,3)的纵坐标为0,所以该点在xOz 平面上.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4,3,-1)关于xOz 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4,-3,-1) B .(4,3,-1) C .(3,-4,1) D .(-4,-3,1)解析:选A 过点P 向xOz 平面作垂线,垂足为N ,则N 就是点P 与它关于xOz 平面的对称点P ′连线的中点,又N (4,0,-1),所以对称点为P ′(4,-3,-1).3.已知A (3,2,-4),B (5,-2,2),则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设中点坐标为(x 0,y 0,z 0),则x 0=3+52=4,y 0=2-22=0,z 0=-4+22=-1,∴中点坐标为(4,0,-1). 答案:(4,0,-1)4.点P (1,2,-1)在xOz 平面内的射影为B (x ,y ,z ),则x +y +z =________. 解析:点P (1,2,-1)在xOz 平面内的射影为B (1,0,-1),∴x =1,y =0,z =-1,∴x +y +z =1+0-1=0.答案:0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CF |=|AB |=2|CE |,|AB |∶|AD |∶|AA 1|=1∶2∶4.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E ,F 点的坐标.解: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分别设|AB |=1,|AD |=2,|AA 1|=4,则|CF |=|AB |=1,|CE |=12|AB |=12,所以|BE |=|BC |-|CE |=2-12=32.所以点E 的坐标为⎝ ⎛⎭⎪⎫1,32,0,点F 的坐标为(1,2,1).6.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C =2,原点O 是BC 的中点,点D 在平面yOz 内,且∠BDC =90°,∠DCB =30°,求点D 的坐标.解:过点D 作DE ⊥BC ,垂足为E .在Rt △BDC 中,∠BDC =90°,∠DCB =30°,BC =2,得|BD |=1,|CD |=3,∴|DE |=|CD |sin 30°=32,|OE |=|OB |-|BE |=|OB |-|BD |cos 60°=1-12=12, ∴点D 的坐标为⎝ ⎛⎭⎪⎫0,-12,32.题组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7.(2016·长春高一检测)已知点A (x,1,2)和点B (2,3,4),且|AB |=26,则实数x 的值是( )A .-3或4B .6或2C .3或-4D .6或-2 解析:选D 由题意得x -2+-2+-2=26,解得x =-2或x =6.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由A (3,-1,2),中心M (0,1,2), 所以C 1(-3,3,2).正方体体对角线长为|AC 1|=[3--2+-1-2+-2=21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2133=2393.答案:2393[能力提升综合练]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A .9 B.29 C .5 D .2 6解析:选B 由已知求得C 1(0,2,3),∴|AC 1|=29.2.点A (1,2,-1),点C 与点A 关于面xOy 对称,点B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则|BC |的值为( )A .2 5B .4C .2 2D .27解析:选B 点A 关于面xOy 对称的点C 的坐标是(1,2,1),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B 的坐标是(1,-2,1),故|BC |=-2++2+-2=4.3.△ABC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及坐标如图所示,则BC 边上的中线的长是( )A. 2 B .2 C. 3 D .3解析:选C BC 的中点坐标为M (1,1,0),又A (0,0,1), ∴|AM |=12+12+-2= 3.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62B. 3C.32 D.63解析:选A 设P (x ,y ,z ),由题意可知⎩⎪⎨⎪⎧x 2+y 2=1,y 2+z 2=1,x 2+z 2=1,∴x 2+y 2+z 2=32,∴x 2+y 2+z 2=62.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b,2)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a ,-1,c -2),则点P (a ,b ,c )到坐标原点O 的距离|PO |=________.解析:点(-1,b,2)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1,b ,-2),所以点(a ,-1,c -2)与点(1,b ,-2)重合,所以a =1,b =-1,c =0,所以|PO |=12+-2+02= 2.答案: 26.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F 是BD 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CG |=14|CD |,E 为C 1G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________.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为坐标原点,由题意,得F ⎝ ⎛⎭⎪⎫12,12,0,C 1(0,1,1),C (0,1,0),G ⎝⎛⎭⎪⎫0,34,0,则E ⎝ ⎛⎭⎪⎫0,78,12.所以|EF |=⎝ ⎛⎭⎪⎫0-122+⎝ ⎛⎭⎪⎫78-122+⎝ ⎛⎭⎪⎫12-02=418. 答案:4187.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3,|AA 1|=2,点M 在A 1C 1上,|MC 1|=2|A 1M |,N 在D 1C 上且为D 1C 中点,求M 、N 两点间的距离.解:如图所示,分别以AB 、AD 、AA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知C (3,3,0),D (0,3,0), ∵|DD 1|=|CC 1|=|AA 1|=2,∴C 1(3,3,2),D 1(0,3,2),A 1(0,0,2). ∵N 为CD 1的中点,∴N ⎝ ⎛⎭⎪⎫32,3,1. M 是A 1C 1的三分之一分点且靠近A 1点,∴M (1,1,2).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 得|MN |=⎝ ⎛⎭⎪⎫32-12+-2+-2=212. 8.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 1C |=|CB |=|CA |=2,AC ⊥CB ,D ,E 分别是棱AB ,B 1C 1的中点,F 是AC 的中点,求DE ,EF 的长度.解:以点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C 1C |=|CB |=|CA |=2,∴C (0,0,0),A (2,0,0),B (0,2,0),C 1(0,0,2),B 1(0,2,2),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 (1,1,0),E (0,1,2),F (1,0,0), ∴|DE |=-2+-2+-2=5,|EF |=-2+-2+-2= 6.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4.3空间直角坐标系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1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太原期中)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
B .
C .
D .
2. (2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x,y,z),给出下列4条叙述:
①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z)
②点P关于yOz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z)
③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z)
④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z)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 3
B . 2
C . 1
D . 0
3. (2分)设一地球仪的球心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球面上有两个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2,2),B(2,-2,1),则|AB|=()
A . 18
B . 12
C .
D .
4. (2分)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则x的值为()
A .
B . 1
C .
D . 2
5. (2分)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11)、B(4,2,3)、C(6,-1,4),则△ABC是()
A . 直角三角形
B . 钝角三角形
C . 锐角三角形
D . 等腰三角形
6. (1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设点M是点N(2,﹣3,5)关于坐标平面xoz的对称点,则线段MN的长度等于________.
二、填空题 (共3题;共3分)
7. (1分) (2018高二上·南昌期中) 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OABC-D'A'B'C'中,点M在B'C'上,且M为B'C'的中点,若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 .
8. (1分) (2015高二上·安阳期末) 如果三点A(1,5,﹣2),B(2,4,1),C(a,3,b+2)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________.
9. (1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1,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0. (10分)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D1D=3,点M是B1C1的中点,点N是AB的中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1)写出点D、N、M的坐标;
(2)求线段MD、MN的长度.
11. (5分)已知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1,∠BCA=90°,|AA1|=2,M , N分别是A1B1 ,A1A的中点,求MN的长.
12. (5分)如图所示,V-ABCD是正棱锥,O为底面中心,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已知|AB|=2,|VO|=3,建立如右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分别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13. (5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 ,底面△ABC中,CA=CB=1,∠BCA=90°,棱AA1=2,M、N分别是A1B1、A1A的中点.
(1)求的长;
(2)求cos(•)的值;
(3)求证A1B⊥C1M.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6题;共11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填空题 (共3题;共3分)
7-1、
8-1、
9-1、
三、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0-1、
10-2、
11-1、12-1、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