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选)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特征:内容:刊登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形式: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和文字体裁划分,没有广告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选)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选)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内容: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性质: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作用: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选)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性质: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新闻传播史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考科目。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史论基础,以利于进一步深造。

适用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学科范围考试范围: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三、评价目标(一)了解中国、外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初步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新闻媒体、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的基本情况,并能给以历史的分析与评价。

把握新闻事业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能借鉴历史说明现实。

(二)准确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运用有关原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

(三)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新闻史部分:50分新闻理论部分:50分传播理论部分:50分(四)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1、新闻史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2、新闻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3、传播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0分;论述题20分;综合应用题10分。

(五)参考书目1、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2、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3、程世寿、刘洁:《现代新闻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4、申凡、戚海龙主编:《当代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新闻史部分中国新闻史1、绪论[1] 中国环境与中国媒介。

[2] 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

2、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第五章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一、名词解释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英敛之[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

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

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

《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

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

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

3.《大清报律》[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0、2005年研;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1908年3月14日。

《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了开办报馆、发行报纸,须呈报备案并缴纳保押费的制度;②规定了报纸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的任职资格;③规定了各类报纸于发行前须送交官署接受“查核”的制度;④规定了报纸失实报道的处理办法;⑤规定了报道司法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及“谕旨章奏”的管理办法;⑥规定了报纸禁止刊载的内容;⑦规定了报刊发行人和编辑人的职业道德守则;⑧规定了报纸相关作品版权的保护办法;⑨规定了违犯本律的具体罚则。

2022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三章(1)

2022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三章(1)

2022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三章(1)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是《_》。

2.李氏是第一个留居美国的华侨知识分子,曾在澳门马礼逊学校读书与客宏是同学被称为“_”3.在美国出版第一份由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是《》。

4.《》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

5《》是在纽约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1890年成为芝加哥第一份中文报纸,1899年成为洛杉矶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6分)1. 知新报2. 国闻报3.湘学新报4.湘报5.循环日报6.事务报7.中外纪闻8.指南报9.日新报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分)1. _是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报。

A汇报B昭文新报C 申报D字抹西报2目前以知道第一份在广州由国人创办的报纸是_A中西文报B告白日报C述报D艺林报四、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循环日报的板报宗旨是A了解西方科技文化B强中以攘外C诹远以师长D变法以自强2.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是_A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B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C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容许国人办报D制定报律来维护报业3.洪仁旰的新闻思想是_A办报是维护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治的有力工具B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C报纸具有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D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4。

知新报的意义_A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B在戊戌政变后其他倒被一扫而光,他能报道一些为变法而死的列士C谴责发动政变的后党D直骂慈禧太后,为康有为辩护5。

在檀香山出版的华文日报有_A檀香山报B华英日报C华夏报D丽纪报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2称南洋第一报的原因?六、论述题(15分)简述维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影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金山日新录(2)美国第一位华人(3)沙架免度新录(4)唐番公报(5)华美新报二、名词解释(1)《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

吴廷俊《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吴廷俊《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要点1、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新闻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新闻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史官传播,一种是太师采风。

2、一般认为,我国的朝廷官报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小报则出现在北宋后期。

3、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一般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即: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重视言论尤其重视政论,机关报是中国传播媒介的主体。

4、中国古代报纸,先有官报,后有民报。

5、朝廷维护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官报产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而要使庞大的国家机器协调运转,宣达皇命,统一思想,通报情况,采取对策,成为中国古代官报产生的基本原因之二。

6、中国古代报纸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一、朝廷官报;二、非法民报;三、合法民报。

7、朝廷官报产生于唐朝。

分别有中央朝廷编发的公报性质的官报、藩镇驻京机构编发的情报性质的官报两种形式。

8、朝廷官报发展于宋代,延伸于明清。

9、为什么说小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小报产生于宋代。

宋王朝历经了320年的历史,基本上无一日安宁。

外有辽、金威胁,年年战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而宋朝皇帝为了防止“尾大不掉”的局面发生,对武将猜忌、限制,使他们或“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或“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边疆有事时,每派宦官监军,多方牵制,使将帅不能因时因地灵活应变,因此,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对辽的高粱河之役开始,直到宋王朝南迁,在对辽、西夏和女真的历次战役中,几乎没有一次不是已丧师失地结束的。

至于南宋,苟安一角,在内是“冗兵”、“冗官”、“冗费”,开支巨大,农民负担沉重,而大地主大商人乘机大发横财,阶级矛盾非常严重,不断爆发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成在革新与保守两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民族矛盾、积极矛盾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停止,各种政治势力异常活跃,都要借助舆论相配合。

社会各层人物需要了解形势的发展变化,各级官僚也需要及时了解朝廷政事的变动,所以“小报”的编辑们适应了这种需要,突破朝廷官报的传播范围,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私下经营,所以说,小报在宋代出现,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中新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中新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答案:对2.我国明代朝廷默许民间报房翻印并出售,人们称之为京报答案:对3.唐代进奏院状报是一种新闻信,具有时效性答案:错4.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代答案:对5.《开元杂报》是全世界最早的印刷报纸答案:对6.中国报纸(官报)起源于汉代答案:错7.两汉时期已进入文字传播的为主的时代答案:对8.我国在秦朝时期统一了文字答案:对9.1942 年3月 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答案: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增强报纸的党性;增强报纸的群众性;增强报纸的战斗性10.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设在首都南京的某些中央宣传机构,成为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机构有()答案:《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11.五四时期,我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著名副刊是()答案:《晨报副镌》;《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12.1926年,相继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震惊全国的事件的著名记者有()答案:邵飘萍;林白水13.《资政新篇》中所反映的洪仁玕的新闻思想有()答案: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14.手抄新闻内容包括答案:航期;行情;战争;政治宗教15.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等专门机构答案: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16.与广播电视相比,报纸的主要优点是()答案: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宜于表达深刻的内容17.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形势中,法律的控制包括哪几项答案:维护国家安全;报道内容真实;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严禁传播污染精神的内容18.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第一个中国的记者是()答案:范长江19.《中央日报》1932 年实行社长制,首任社长是()答案:程沧波20.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叙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是()答案:《中国报学史》21.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及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是()答案:《向导》22.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是()答案:胡政之23.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是()答案:黄远生24.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是我国第一个()答案:副刊25.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答案:定本制度26.大众化报纸的兴起原因是答案:厌恶报纸党争,大众生活丰富27.党的政治机关必须由()来引导答案:党28.《庶民的胜利》是()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答案:李大钊29.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答案:毛泽东30.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答案:徐宝璜31.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要求是答案:真实3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33.马克思早期的新闻思想被概括为()答案:人民报刊思想34.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答案: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35.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答案:点—面传播36.中国报纸最早出现于()答案:唐代37.中国古代最早和最常用的传播手段是()答案:口头传播38.()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答案:林则徐39.《天下新闻》,月刊,于()在马六甲创办答案:1828。

中国新闻史试题

中国新闻史试题

第一章1.最早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2,两汉和魏晋时期。

首都长安设有工地方官员和周边属国通奏报,待朝宿的____3为了能几时的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的传播魏蜀吴十分重视______4. 为了及时的传递军事信息,_____这种船舶报进的媒介被进一步的发展 5两份_______的价值,在于为我们十足的的提供研究进奏院的关键物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木铎 2、露布 3、开元杂报 4、敦煌进奏院状 5、进奏院状 6、定本制度7、邸报 8、小报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6分) 1露布主要用于_______法令 C 战争的胜利的消息 D报道征兵的名单 2_____是发出高皇帝谕旨奏章的机关 A 通政司 B进奏院 C提塘 D六科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A 清代管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B 清代官报基本上有们抄和上谕两部分组成C 清代官报通常被称为邸报D 六科由户,礼,兵刑工的六科组成四.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三国使其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有____ A 木简 B竹简 C简牍 D帛和纸2戈公振十分肯定两汉时期有邸报的根据是_____A 他发现文献记载 B他推测其肯定性 C汉以有唐代以后你刊发邸报的邸 D 汉书中有记载燕王在封地获知首都的与领军的调动的记载 3报部主要内容有_____A 皇帝的起居,召旨 B管吏的任免事项 C臣僚的奏章 D其他重要的军事信息方面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开元杂志实际上称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两份报纸 B敦煌进奏院状在外国的图书馆里 C进奏院状近似与16世纪欧洲诞生的新闻纸但比大遭遇800年 D唐代的进奏院状与宋代的有很大的差别 5唐代的传播活动主要用于军事的是____A 武士传播活动 B官方传播晃动 C士人们的传播活动 D民间传播活动五.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2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 4宋代" 小报" 有哪些基本特点5明代邸报的传递和发行主要通过哪些环节六.论述题(10)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章 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章 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十章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一、概念题1.双办方针[中国传媒大学2006、2004年研]答:“双办”方针是指“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1942年4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改版的基本内容,就是把少数人办报的方针转变为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方针。

从此,“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成为各根据地党报的办报原则并指导着新闻传播实践。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全面总结了新闻工作实践的经验,用更明确的语言对这一原则作了表述。

他说:“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

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这样,“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进一步成为我们办报的组织路线和工作原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2.“红色中华通讯社”[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 Soviet Radio),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

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3.《晋察冀画报》[人大2006年研]答:《晋察冀画报》是指在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

1942年7月7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碾盘沟创刊。

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的《人民画报》合并。

它是《解放军画报》的前身。

创办人为沙飞、罗光达、章文龙、赵启贤等。

因处于战争环境及物质条件困难等原因,不能定期出版。

初办时,附英文说明,兼顾对外宣传。

解放战争期间面向部队。

6年内出画报13期,另出丛刊、画刊、摄影新闻等共60余期。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两级对决中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两级对决中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两级对决中的新闻事业一、概念题1.《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人大2013年研]答: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

10月2日,刘少奇作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共产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③刘少奇提出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c.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d.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2.反“客里空”运动[复旦大学2013年研;北师大2013、2010年研;北大2012、2006年研;南京师大2008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答: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

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

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3.《新生活报》答:《新生活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创办的重要刊物之一,创刊于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由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创办。

该报的创办使得共产党在国民党势力返回上海之前就先占据了上海报摊的一席之地。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九章 两级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九章 两级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九章两级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一、概念题1.中央通讯社[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中央通讯社是中华民国的国家通讯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至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

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

“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

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2.“四社”[华中师大2005年研]答:“四社”是指包括《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和申时电讯社在内的报业集团。

《申报》经理张竹平1924年在上海成立“申时电讯社”,成为中国现代影响较大的私营通讯社。

后合资收购《时事新报》和英文《大陆报》,并于1932年集资创办《大晚报》,成立了一个联合办事机构,即人们称之谓“四社”的报业组织。

《时事新报》、《大陆报》和《大晚报》三报是股份有限公司,申时电讯社为张竹平独资经营。

1934年“四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后业务又有发展,各地访员增至30多处,每日收发稿件达6万余字。

是年10月1日,本埠新闻增发午稿,供各晚报采用。

1935年“四社”被孔祥熙劫夺。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夕停止活动。

1946年6月6日恢复活动。

3.史量才之死[人大2011年研]、史量才[人大2009年研;华中科大2007年研] 答:史量才之死是指中国报业的先驱者之一史量才因为所办的《申报》在九一八事变后敢于直言,招致国民党当局的不满,1934年11月13日在由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被谋杀的事件。

史量才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报。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救亡运动的爱国激情,使他认清了蒋介石对日妥协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圣才出品】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一、概念题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英敛之[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

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

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

《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

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

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

3.《大清报律》[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0、2005年研;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1908年3月14日。

《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了开办报馆、发行报纸,须呈报备案并缴纳保押费的制度;②规定了报纸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的任职资格;③规定了各类报纸于发行前须送交官署接受“查核”的制度;④规定了报纸失实报道的处理办法;⑤规定了报道司法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及“谕旨章奏”的管理办法;⑥规定了报纸禁止刊载的内容;⑦规定了报刊发行人和编辑人的职业道德守则;⑧规定了报纸相关作品版权的保护办法;⑨规定了违犯本律的具体罚则。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玕在()里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新闻思想。

A.《资政新篇》B.《盛世危言》C.《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D.《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2.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洪仁开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提出“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等主张,目的是()A.分散权力、推进民主B.集中权力、改进控制C.探访夷情、知其虚实D.扩大就业、改善民生3.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3A.魏源B.洪仁玕C.林则徐D.王韬4.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请人翻译外报,后汇编成书,名叫( )A、《澳门新闻纸》B、《澳门钞报》C、《万国公报》D、《中西日报》5.林则徐受命到广州查禁鸦片时,派人到澳门搜集外文报刊并把其中一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廷官员参考。

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A.《参考消息》B.《澳门新闻纸》C.《自西徂东》D.《夷情备采》6.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A.王韬B.康有为C.梁启超D.徐勤7.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意在倡导( )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莠言乱政D.变法自强8.作为一个具有传统家国情怀但又处于帝国权力体系外、并曾游历欧洲的文人,王韬办报的主要追求是()A.赢利B.悔过C.立德D.立言9.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是( )A.《海国图志》B.《盛世危言》C.《弢园文录外编》D.《国闻汇编》10.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强学报》11.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A.《强学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D.《中外纪闻》12.把《万国公报》作为机关报的是()A.广学会B.英华书院C.马礼逊教育会D.伦敦布道会13.《昭文新报》的创办人是( )A.林则徐B.王韬C.艾小梅D.容闳14.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是( )A.《汇报》B.《上海新报》C.《文汇报》D.《六合丛报》15.京师强学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编【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编【圣才出品】

中编 五方杂处: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第六章 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中国的新闻事业曾经出现过一度的繁荣。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新闻界即遭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官僚们的严重压制和摧残,迅速地从繁荣走向了凋敝和堕落。

报纸数量锐减,所刊内容为规避政治迫害而趋向消极和风花雪月,由鸳鸯蝴蝶派主持的报纸副刊和格调低下的文艺小报盛极一时。

在报刊由政论向新闻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以采访独家新闻、内幕新闻和写新闻通信著称的名记者,如黄远生和邵飘萍等,这些记者的出现取代了上个时期报刊政论作家的地位,而成为当时中国新闻界的佼佼者。

“咸与共和”与报纸暂时繁荣 民初新闻事业无序发展 “政党政治”与政党报纸蜂起 “复辟帝制”与报纸遭殃 黄远生的新闻生涯 新闻时代的开拓者黄远生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远生遗著》与“远生通讯” 邵飘萍的新闻生涯 近代中国的一代名记者邵飘萍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采访艺术 刘少少 民国初年的新闻记者群及其代表人物 林白水 徐凌霄报纸副刊的发展与变化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重点难点归纳】一、民初新闻事业无序发展1.“咸与共和”与报纸暂时繁荣(1)辛亥革命后,民主的空气和言论自由的空间扩大,清朝的诸多新闻法规被废止。

与此同时,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精神也增强。

(2)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在“咸与共和”的“大好”形势下,昌言无忌,言论自由,新闻事业迅猛发展。

各种性质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造就了民初新闻界的“繁荣”。

同时,报界和记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空前的提高。

各地军政府对报纸采取的宽容政策和态度,对当时报界的繁荣也起到重要作用。

2.“政党政治”与政党报纸蜂起(1)民国初年在“政党政治”观念的影响下,各种党派林立。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章节题库(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第六章 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章节题库(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第六章 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一、概念题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英敛之[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

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

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

《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

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

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

3.《大清报律》[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0、2005年研;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1908年3月14日。

《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了开办报馆、发行报纸,须呈报备案并缴纳保押费的制度;②规定了报纸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的任职资格;③规定了各类报纸于发行前须送交官署接受“查核”的制度;④规定了报纸失实报道的处理办法;⑤规定了报道司法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及“谕旨章奏”的管理办法;⑥规定了报纸禁止刊载的内容;⑦规定了报刊发行人和编辑人的职业道德守则;⑧规定了报纸相关作品版权的保护办法;⑨规定了违犯本律的具体罚则。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1)王韬: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维新派报人报刊: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

(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模拟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模拟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模拟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5=40分)1.露布2.“开元杂报”3.敦煌进奏院状4.张季鸾5.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二、简答题(15×3=45分)1.简析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

2.简述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3.简述抗战期间国民党的新闻政策。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请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史。

2.从《申报》的发展谈现代化报业的特征。

3.1942年毛泽东为什么要求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改版指导思想的两个要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答: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起始于汉魏,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2.“开元杂报”答:“开元杂报”是指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提到他在襄汉地区看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多数新闻史学家都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早期官报。

这说明,这种逐日“条报朝廷事”的官报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3.敦煌进奏院状答:“敦煌进奏院状”是指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这两份“进奏院状”于1907年前后,先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绪论及第一章 回溯: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绪论及第一章 回溯: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突破“中体西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论述题1.简述中国新闻史上的“喉舌论”。

[北大2007年研]答:中国新闻史上的“喉舌论”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

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

(2)辛亥革命时期,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胡耀邦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

”(4)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5)“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领导,从不讳言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党认为新闻媒介不仅仅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政府与人民的耳目喉舌,也就是说,新闻媒介不仅要使上情下达,也要使下情上达,上下互达。

新闻媒介不仅要坚持党性原则,而且要坚持人民性、群众性等原则,对党负责的同时也要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的同时也要对下负责,对领导负责的同时也要对群众负责。

2.新闻事业是否仅仅属于上层建筑?为什么?[深圳大学2013年研]答:新闻事业不仅仅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史题库

新闻史题库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木铎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01传)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

(99新)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名词解释:3、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

这种机构的设立,一方面是便于中央政权控制和联系各节度使,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各节度使刺探中央政府的动态和情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一、概念题1.王韬[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人大2004年研]答: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1867年,王韬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

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

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1883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人大2007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华中师大2004~2005年研;山东大学2005年研]答:《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

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

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

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3.《昭文新报》答:《昭文新报》是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

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三个月后因阅者较少而改为五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

《昭文新报》虽然昙花一现,却是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做了最早的尝试。

4.《汇报》答:《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创办人容闳。

《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

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

同年9月,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为《彙报》。

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并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府的限制,勉强维持到1875年年底停刊。

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中国人办报之艰难。

5.《述报》答:《述报》是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

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每日出版4页(版),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

中法战争爆发时期,《述报》大量报道有关战争的消息、评论等,还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战争。

此外,《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像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或多幅新闻纪实图画,与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述报》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6.《弢园文录外编》[北大2007年研;人大2004年研]答:《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1882年在香港出版,收录了王韬在《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政论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

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

王韬的政论观点是反帝爱国、提倡变法,文章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7.时务体[复旦大学2013、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09年研]答:时务体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一种报章文体。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这种新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8.《国闻报》[复旦大学2012年研;北大2008年研]答:《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

1897年10月26日年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严复。

该报文字版内容包括上谕、路透社电报、论说以及国内外新闻等,社论主要出自严复之手。

“以通外情为要务”,该报尤重视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等大城市设特约记者,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

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

但因为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

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

9.《知新报》[复旦大学2007年研]答:《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

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

《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

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

”1901年1月20日自动停刊,总共出了133期。

10.《中外纪闻》答:《中外纪闻》的前身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

由强学书局刊行,梁启超、汪大燮主编。

从内容上看,《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还有上谕等。

《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拾议一变”。

1896年1月20日,《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共出18期。

11.《强学报》答:《强学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198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该报由徐勤、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

该刊发表的《开设报馆议》一文,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即“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

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强学报》的办报宗旨。

《强学报》还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

该报的出版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慌,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后,上海强学会也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解散,《强学报》只出版了3期就夭折了。

12.《时务报》[南开大学2006、2004研]答:《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筹办。

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总主笔。

1898年8月因易名而终止。

《时务报》为旬刊,所刊内容有论说、谕旨、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

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深受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数十篇政论,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变法通议》,这篇长文,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赢得了要求变革的爱国臣民的支持和称许,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最高达到1.7万份。

13.严复答:严复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

曾赴英国留学海军,回国后任海军教学工作。

甲午海战后,作为海军成员的严复感到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提出了“开民智”、“厚民力”、“明民德”的主张。

这些文章发表在”公车上书“之前,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1897年,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友人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

《国闻报》成为了当时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基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

严复认为办报的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他在《国闻报》上翻译并发表了《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且很少与康、梁交往,故戊戌政变后未被追究。

之后他潜心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二、简答题1.作为《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王韬在一系列文章中论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南开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厦门大学2007年研]答: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

由于《偱环日报》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