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1(高二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和主要的代表人物,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不同;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之后成为社会新思潮的主流;了解问题与主义之争;

②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结局,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内容,归纳概括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实践效果,从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②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并给予及时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五四爱国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解新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②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和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本课知识理论性强,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距离,所以教师要尽量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设计贴近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课知识。可借助于多媒体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等进行教学。本节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线索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可让学生带着这一线索去梳理本节内容。

2、导入:利用多媒体投影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明(引自《思想解放史录》),教师设问: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导入新课。

3、关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一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入,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正式传播及其影响。建议教师:

(1)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入,教师在讲解时可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能够传入中国的条件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一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二是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注意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教师要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③分析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时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人只是初步接触,所以宣传不全面,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理解也十分有限,甚至缺乏准确和客观,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2)马克思主义的正式传播及其影响,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的背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国际方面强调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国内方面则注意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之间的关系,并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使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②了解李大钊的生平以及其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引导中国人走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可由学生主讲,教师则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乃至视频剪辑等辅助。

③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首先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觉悟,促进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其次在知识分子中掀起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潮,并有一批知识分子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转变成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在思想上发生转变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之间的桥梁。而他们的积极宣传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

4、关于“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分析新思潮竞起的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一、五四运动的洗礼,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其中大多数人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出现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二、各种刊物争相介绍社会主义思想,但当时对社会主义又缺乏科学的认识,所宣传的社会主义内容纷繁庞杂。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2

5

(1)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其他各种思潮的斗争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的,论战是其最主要的途径。)

(2)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可让学生转换角色,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上个世纪初,举办一场“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模拟辩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会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相关内容。辩论结束后,教师适时的总结指出:这场论战的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要求:课前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查阅相关的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工作;辩论中,要求必须以理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