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心理学考研题(2001—200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考研题(2001—2004)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心(含实心)

一名词解释(5分*8=40分)

1.遗忘曲线

2.定势

3. 操作条件反射

4.情绪

5.个性

6.随机区组设计

7.霍桑效应

8.自变量

二.问答题(10分*7=70分)

1.什么是比率智商?

2.性格和能力的关系如何?

3.情绪和思维有什么关系?

4.语言决定思维吗?

5.注意的实质是什么?

6.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7.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20分*2=40分)

1.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优点在哪里?请给出一个多因素实验设计方案.

2.如何测量评估一个人的人格?

2004心理统计测量

一、问答题(共9题,每题10分)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2.请分析抽样的逻辑基础以及常用抽样方法各自的特点?

3.请分析显著性水平对假设检验所犯错误概率大小的影响?

4.请问如何比较两样本组数据的平均数?

5.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含义是什么?请分析其性质?

6.如何认识心理与教育测量误差?

7.如何分析和评价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质量?

8.如何正确的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

9.请阐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二、计算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第三题30分)

1.下面为有关中学生性别角色的调查结果。请问城市、农村的性别角色分布情况如何以及性别角色是否存在城乡差异?

来源性别角色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

市 240 98 322 250

村 209 300 219 228

二.随机从小学六年级三个班中抽取几个学生,测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如下:甲班为8、6、9、

2、5、4;乙班为10、4、9、8、6、1、5;丙班为2、8、5、6、4、5、

3、10、11。请问三个班的成绩是否一样?

3.下表为15名大学生的英语四级和六级考成绩,现在有些学生四级考的成绩为80分,请问他们六级考成绩95%的置信区间;并说明这两种测验的对应关系能不能称为等值关系?为什么?

学生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四级考 98 85 89 84 81 70 92 67 84 80 60 81 73 70

六级考 90 82 88 80 82 66 88 68 84 77 64 79 75 73

苏大心理统计与测量试题

2003:

一、问答题

1. 如何描述一组数据?

2. 为何要进行次数估计?如何估计?举例说明。

3. 请分析假设检验的原因以及分析显著性水平对a、b类错误概率大小的影响。

4. 请问:不同年级的数学成绩进行比较是否可行?为什么?

5. 请问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

6.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7. 什么是真分数理论?如何正确认识?

8. 什么是区分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分度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合理性?

9. 如何估计常模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

10. 请分析“测验等值”的重要意义以及“等值”的条件。

二、计算题

1. 某中学高三年级有三个班,高考前有一个免试保送升学名额,分别来自三个班的侯选人的成绩如下:

考试科目学生班级平均分班级标准差

甲乙丙 X S

数学 95 85 74 76 18

语文 75 80 91 81 7

英语 92 91 85 86 10

请选用不同的综合方法,帮助学校领导作出决策,决定保送对象,并评价其合理性。

2. 请运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各一种,对下列四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分结果进行分析,并说明选择方法的依据。

甲组:26,24,29,18,12,22;乙组:8,10,9,29,8,13,17;

丙组:28,30,27,7,20,30,32;丁组:10,9,12,14,15,15;

3. 两所学校计算机算法语言学习小组参加一项同意测验,结果如下:

甲校:16,12,20,15,23,8,16,19;

乙校:22,17,16,24,8,7,25,28;

请选择一中参数检验方法和中位数检验方法分析,甲乙两校计算机算法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02年统计:

一、名词解释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2.差异量数

3.概率

4.因素水平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

1.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

2.请分析和解释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

3.如何衡量事物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4.如何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为什么选择这些估计方法?

5.请分析建设检验两类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降低?为什么可以这样处理来达到降低和避免的目的?

三、计算

1. 12名被试作为实验组,经过训练后测量深度知觉,结果误差的平均X1=4cm,标准差

S1=2cm,另外12名被试作为控制组不参加任何训练,测量结果X2=6.5cm,S2=2.5cm,问训练是否明显减少了深度知觉(误差)

2. 某学校正在进行学制改革实验,将原来的“6,3,3”学制改为“5,4,3”学制。学校通过发调查表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工收回150份调查表,其中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有55名,属于公司职员的有59名,属于工人的人36名,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问:学生家长的阶层对新学制的态度是否有关系?

家长所属阶层对新学制的态度

赞成反对未定

高级知识分子: 18 27 10

职员: 20 19 20

工人: 18 7 11

3. 研究缪勒----莱尔错觉实验中夹角对错觉量的影响,取8名样本,每人按随机规定的次序先后进行四中角度的判断,结果如下表。问不同夹角对错觉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样本\夹角 15度 30度 45度 60度

A 10.5 10.3 9.7 8.8

B 10.2 9.8 9.7 8.8

C 10.6 10.5 9.7 9.0

D 9.5 9.5 8.9 8.3

E 9.5 9.4 8.8 8.4

F 9.8 9.7 9.5 9.0

G 11.2 11.2 10.1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