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主题文学比较
中西爱情悲剧意识比较——以《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085爱情是人类最为强烈的一种感情,爱情悲剧这种艺术对人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悲剧的有很多,比如大众比较熟悉的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研究较多。
今天我们从悲剧意识方面来研究另外两部中西方的爱情悲剧作品《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
这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在婚姻方面的狭隘思想给年轻人带来的伤害。
但是中西方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悲剧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
一、关于《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的简介《孔雀东南飞》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诗歌的形式、简短的篇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同时它作为乐府诗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部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但是内容却取材于现实的婚姻悲剧。
全诗仅用1700余字就为读者呈现了多个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节内容。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人的被迫分离以及双双自杀的悲剧,还可以看到焦母的顽固不化和刘兄的蛮横无理。
文章结尾为我们呈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蝶的画面,通过这种神话形式寄托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1]。
《阴谋与爱情》这部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迪南和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悲剧而写。
作者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
从中我们发现这部西方爱情悲剧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地域特征。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除了当事人费迪南和露易丝外,还有两类人参与其中,一种是与当事人有感情联系的,比如米尔佛特夫人和伍而牧;一种是与这场爱情有利益关系的,比如宰相瓦尔特和平民乐师米勒夫妇 。
费迪南和露易丝在外界的种种干扰之下最终双双赴死,选择这种方式在一起。
二、《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出于对爱情的执着而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反抗当时的社会。
中西爱情之比较-2019年文档
中西爱情之比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历来也是文学作品所青睐的主题。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处于同时期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成为东西方爱情的代言人。
一、《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中西爱情对比(一)汇聚点1. 表达的主题相同。
爱情是人类最美的情感之一,一直都是文学作品所青睐的表达主题。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东方爱情的代表。
在当时他们的恋爱不被许可,他们勇敢的站在了封建主义的对立面,为倡导自由恋爱开辟了先河。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与女朱丽叶相爱无法在一起最终殉情的故事。
作者以此来鞭笞封建家族的内讧及封建社会中的包办婚姻制度。
两部作品都表达了爱情这个主题,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为了自由恋爱而不顾一切,勇敢的站在了封建主义的对立面。
2. 浪漫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除了有吸引人的内容以外,还需要运用具有表现力的形式展现给受众。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对表现手法运用极为成功。
《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故事被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特定的意义。
当时中国女性被禁锢在自己的闺房内,几乎没有机会和异性接触。
所以,在汤显祖笔下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现实中没有见过,梦中却悄悄相爱而不被他人知道。
梦终归是虚幻飘渺的,最后生病而死。
死后又因为爱的执着无法放手,竟然又死而复生。
最终冲破种种阻挠,实现爱的美梦。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素材来自意大利民间的真实故事并参照许多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和传说,本作品具有相对典型的时代背景。
作者对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赋予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两大家族渊源的世仇因二人的殉情而化解,实现爱的理想好像仅需要牺牲两条生命就可以获得。
(二)分离点1. 爱情道路上的阻碍因素不同。
两部作品都表达了相同的主题:对自由爱的渴望和追求。
但二者间又存在差异:一个为爱死而复生,一个为爱生而复死。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差异
• 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 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 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 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 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 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 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 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 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罗 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 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 开,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 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 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 期四就结婚。
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 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 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 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 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 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 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 平坦的道路的。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 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 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主要作品 《汉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 《麦克白》及悲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 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 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 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 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 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 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 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 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 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 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 起来
Page 7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绎成今天这一本戏剧。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本文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为深沉且复杂的一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成为了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尽管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但爱情的力量却总能在不同的故事中引发共鸣。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两部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共性与差异。
两部作品都以悲剧结尾,展现了爱情在社会束缚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挣扎,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悲剧成因、表现手法以及悲剧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化对中西方爱情悲剧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悲剧的共同点,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自文化中的独特之处,从而丰富我们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理解。
二、背景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悲剧虽然跨越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但它们所根植的社会背景却各具特色,为这两部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悲剧色彩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和家族来安排的,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往往被忽视或压抑。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悲壮。
他们两人虽然情深意重,但却无法抗拒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了殉情。
他们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的写照。
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则发生在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仍然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碍,但他们更加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反抗权威和传统。
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人在追求幸福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更深入地解读中西方文学作品和作者想传达的特定背景下的爱情观。
爱情在每个人的人生和情感经历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爱情观的对比是热情自由和含蓄委婉。
对比如下:
1、《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
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以,莎士比亚在主题的表达上直接而有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2、《牡丹亭》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则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从生到死,然后起死回生。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同时作者表达这样的主题的时候并没有很直白地揭露,而是含蓄地抒写,这些主题是阅读者慢慢品味出来的。
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
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在人类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爱情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西方和中国都有丰富的爱情诗歌传统,虽然写作风格迥异,但都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与追求。
本文将就西方与中国的爱情诗进行比较,探讨其在意境、表达方式和文化特点上的差异。
一、意境的对比西方爱情诗注重对爱情的痴迷与激情的歌颂,体现了对爱人的魅力和美丽的赞美。
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他以巧妙的词藻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爱情的幸福和忧伤。
而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如拜伦、雪莱等则探索了爱情的深处,他们追求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爱情。
与之相比,中国爱情诗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中国古代的爱情诗体现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深邃思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的词句抒发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意境的营造,表达了对爱情的豁达和超脱。
中国爱情诗强调情感的内敛与含蓄,更注重内心的呼唤和人生的意义。
二、表达方式的比较西方爱情诗注重情感的直接宣泄,充满激情和热情。
西方诗人常常以明喻和比喻的方式来表达爱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展现情感的高涨。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约翰·基茨在《我的心》中借风、山和恒星来描述对爱人的喜悦以及对爱情的执着。
中国爱情诗则更注重意蕴和含义的表达。
中国文人常常借助意象与象征来表达爱情,并且更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懷》借描写秋雨与眼泪的情景,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并着重突出了时光的流转与情感的延续。
三、文化特点的对照西方和中国的爱情诗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追求。
西方文化对于爱情的表达更加直接和开放,并且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
西方诗人倾向于展示个人的情感体验,他们注重爱情的激情与悲伤的宣泄,追求爱情的自由和个体的幸福。
与之相对,中国文化强调内敛和自省,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中国爱情诗更注重对爱情的深思熟虑和超脱。
中国的爱情诗更多地强调爱情的承诺和义务,追求爱情的长久和永恒。
中西古典小说爱情主题比较
二、中国文学中爱情的叙事模式 Vs. 西方文学中爱情的叙事模式 (一)才子佳人模式 (一)、英雄美人模式 A、.西厢记 B、红楼梦 C、天仙配 A、荷马史诗 B、悲剧英雄 C、哈姆莱特 (二)英雄美人模式 (二)、骑士美人模式 A、貂禅与吕布 B、三言二拍 C、吴三桂 A、普希金 B、十字军东征 C、骑士之死 (三)书生妖仙模式 (三)、独白模式 A、花月魂 B、聊斋 C、柳毅传 A、仲夏夜之梦 B、简爱 C、浮士德 (四)棒打鸳鸯模式 (四)独身主义 A、牛郎织女 B、红楼梦 C、西厢记 A、中世纪文学 B、神曲 (五)单恋模式 (五)苦恋模式 A、倾城曲 B、琵琶记 C、宋代传奇 A、莎士比亚 B、忏悔录 C、飘
专题演讲:
中西古典小说爱情主题之比较
一、中国文学中爱情的特征:
Vs. 西方文学中爱情的特征 Nhomakorabea(一)、对爱情的执著程度惊人(内敛) (一)、对爱情的狂热程度吓人(外放) A.诗经 B、孔雀东南飞 C、梁祝 A、荷马史诗 B、安提戈涅 C、罗蜜欧与茱丽叶 (二)、女子对男子愚忠程度很高 (二)、女子对男子愚忠程度不高 A、三从四德,如《柳毅传》 A、禁欲主义,如《玩偶之家》 (三)、女子较男子主动程度很高 (三)、男子较女子主动程度很高 A、孔雀东南飞 B、金瓶梅 C、聊斋志异 A、奥德赛 B、堂吉柯德 C、普希金 (四)、爱情结局多数先悲后喜 (四)、爱情结局多数为悲剧 A、西厢记 B、梁祝 C、后红楼梦 A、呼啸山庄 B、项链 C、复活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出无数凄美而动人的花朵。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都不乏爱情悲剧的身影,但它们却有着诸多显著的区别。
先来说说咱们中国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
就拿来说吧,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和梁山伯同窗数载,暗生情愫。
可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祝家压根瞧不上梁山伯的家境,强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
梁山伯得知后,郁郁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途中,路过梁山伯的墓前,那墓竟然神奇地裂开了,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随后两人化作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
这里面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隐忍。
祝英台在面对家族的压力时,虽然也有反抗,但更多的是默默承受。
她的内心想必是痛苦万分的,一边是深爱的梁山伯,一边是无法违背的家族。
而梁山伯呢,也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没有那种激烈的反抗,只是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受到社会制度、家庭伦理的重重制约。
像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也是因为婆婆的刁难,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
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他们的反抗显得那么微弱,却又那么坚定。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却是世仇,这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但他们可不像中国的爱情悲剧主人公那样含蓄隐忍,罗密欧为了朱丽叶,敢和家族对抗,朱丽叶甚至假死来逃避婚姻。
他们的爱情热烈而奔放,充满了激情和冲动。
西方的爱情悲剧,更多地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主人公们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勇敢地去追求,去抗争。
他们不会被传统和社会的枷锁束缚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
比如说,玛格丽特身为一个交际花,却爱上了阿尔芒。
尽管她知道这段爱情不会被世人所接受,可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阿尔芒的嫉妒和误会,让玛格丽特身心憔悴,但她依然深爱着阿尔芒,直到生命的尽头。
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比较分析
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比较分析爱情是一个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文学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承载着无数关于爱情的故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对爱情的诠释和描绘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一、爱情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中外文学,爱情的起源都与人类的封建社会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例如西方文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的是一对年轻情侣,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与分歧,但最终以双双牺牲告终。
而中国文学中的《红楼梦》,则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下的宫廷爱情。
然而,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描绘方式略有差异。
中西方文学通常对于爱情有不同的期许。
在中西方文学中,爱情是一个人生完整性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文学作品更注重家庭、亲情以及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学则更强调个人的追求和情感自由。
二、爱情的表达形式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学通常更加开放和直接,情感表达也更自由。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情诗,透过唯美的文字形容描绘爱情的美好和激情。
而中国文学则更偏向隐晦和含蓄,以意境丰富的诗歌和细腻的叙事手法,表达出爱情的深邃和复杂。
此外,中外文学也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学较多地以男女主人公个体情感为切入点,强调个人的情感追寻和自我表达。
而中国文学则更注重爱情的群体性和团体荣誉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复杂情感纠缠和人物群像描写,凸显了封建社会下的爱情关系的复杂性。
三、爱情观的差异和共同点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点。
差异体现在对于爱情的定义、期许和表达方式上。
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爱情的诠释和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反思存在共同点。
爱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中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有追求真爱、执着忠诚等共通的主题。
从现代角度看,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也在相互融合和影响。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歌是表达爱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也使得中西爱情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风格、主题和形式三个方面,对中西爱情诗歌进行比较。
一、风格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来看,中文诗歌倾向于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情感、表达心声来表达爱情;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形容词形容等修辞手法,以绘画般的描述来表达爱情。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婉约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西方诗人雪莱的《爱的抱枕》则通过比喻手法细腻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妙:“我爱你的我的个体,我爱你的灵魂不变。
”二、主题比较中西爱情诗歌的主题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中文诗歌更多地将爱情与自然、季节等元素相融合,表现出深情厚意的爱情。
李煜的《浪淘沙令》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爱情的思念:“夜久犹为报,钟山何处响。
客心自有主,凭谁看落晖。
”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揭示内心情感和矛盾,对于爱情的探索和思考更加深入。
例如,英国诗人拜伦的《谢尔盖娅的回忆》通过描写一段短暂而绝望的爱情,表达了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悔恨:“我伫立在你的昔日宴会厅,回忆起我的错误,心都碎了。
”三、形式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诗歌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常采用律诗、绝句等传统形式,并注重音韵的工整和平仄的控制。
李商隐的《锦瑟》用辞华丽,声调优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而西方爱情诗歌则更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可以运用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
例如,美国诗人金斯伯格的《爱之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赋予爱情以真实而感人的力量:“我爱你,就像一只小鸟爱阳光。
我不能没有你,就像花朵不能没有雨露。
”综上所述,中西爱情诗歌在风格、主题和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爱情诗歌注重抒情,将爱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深情厚意;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形容和描述,强调内心情感的矛盾与探索。
第四讲 中西爱情诗比较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但丁)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端庄, 当她向人行礼问候的时候, 总使人因舌头发颤而沉默, 双眼也不敢正视她的目光。 她走过,在一片美声中, 但她全身透着谦逊与温和, 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 只为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一般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你若没有过体验则难以体会, 从她的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
二、爱情内容的不同
• (三)中西爱情诗中的景物描写作用不同:西方爱情诗中 的景物往往用来衬托情人的美,渲染爱的愉悦感受;中国 爱情诗的景物大多用来对照爱情的脆弱,强化哀怨之情。 啊,亲爱的!你天仙般的笑靥(英· 华滋华斯) 啊,亲爱的!你天仙般的笑靥, 把我整个心灵都已照亮, 倘在我脸上返射出你笑的光彩, 你准会乐意看到这副模样, 就如一轮皎月得意而矜持地, 看到自己明亮的光芒, 反射在她照耀的流水里, 反射在静静的山坡上。
一、爱情观念的不同
一日归行(宋· 王安石) 贱贫奔走食与衣,百日奔走一日归。 平生欢意苦不尽,正欲老大相因依。
空房萧瑟施惠帷,青灯半夜哭声稀。
音容想象今何处?地下相逢果是非? • 这是一首悼亡诗。时王安石60多岁,妻子李氏逝世。诗中 刻画的是一对贫贱却恩爱的夫妻,突现的是一位因妻亡而 痛苦歉疚的丈夫。
一、爱情观念的不同
• 2、西方爱情诗的对象多为对纯洁、飘逸的女性;中国爱 情诗的对象多是普普通通的妻子或丈夫。 秋夜曲(唐·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 想想孟姜女千里送塞衣的故事,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一位边 卒之妻在漫长秋夜为夫赶制征衣。对丈夫的惦念之情。这 里,一位善良、凄苦、勤劳、承受着生活压力和远别丈夫 的情感痛苦的劳动妇女形象跃然而出。
中西爱情诗的比较
中西爱情诗比较分析(一)中西爱情诗之两个共同点。
1、中西在早期都有大胆而热烈的情诗。
中国早期的情诗是大量存在的:《诗经》中有《关睢》、《蒹葭》、《静女》;“汉乐府民歌”中也有《上邪》,从敦煌出土的唐代无名氏有《菩萨蛮》,明代有《子夜歌》。
即使是现代,也有汪静之《过伊家门外》,徐志摩《雪花的快乐》,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舒婷的《致橡树》等。
中国缺少的是像西方那样的有着丰富性爱内容的情诗。
西方早期的情诗也是大量存在的:如《圣经》中的《雅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相思》、古罗马卡图卢斯《歌集》、但丁的《新生》、彼德拉克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白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19世纪英国诗人彭斯、拜伦、雪莱,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法国诗人雨果等,都有大量的情诗。
我们认为,西方的情诗是一条明线,中国的情诗是一条暗线;西方不论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创作,都很明显,而中国的文人作品中真正的情诗则很少,民间作品中还是有所谓的真正的情诗。
2、都有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思想,主张“男女之大妨”、“男女授受不亲”以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因而情诗创作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历代的妓馆青楼却又是公开的。
因此,文人作品中自然形态的情诗少,但民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
中国的情诗是一个两头小的S形。
在西方,由于受到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宗教统治,写情诗也是受到禁止的;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与体制,于是情诗也取得正常发展。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的“性”与“情”基本上是开放的;文艺复兴以后,也就更加开放。
西方比中国的开放时间要长得多,因此,西方的情诗是一个两头大的S形。
(二)中西情诗的六点差异。
1、主题上的差异: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诗比较多,如无名氏的《菩萨蛮》、李白的《长相思》、陆游的《钗头凤》、白居易的《长恨歌》;而西方关于“婚前恋”、“婚外情”的诗多,如萨福的《相思》、《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骑士抒情诗中的《破晓歌》、拜伦的《雅典的少女》等。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线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追求自由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
因此,爱情这一主题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两部作品故事的开端都是来自于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相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4i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
该剧曾被多次改编,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罗》中,来自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在一次宿仇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宴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当即上前表达了爱慕之情。
明知有阻力,两人仍然无法抑制住爱恋,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成了夫妻。
在一次意外中,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这使得两人的爱情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然而朱丽叶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仍然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为了逃避父母为她选择的婚姻而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下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毒药,以求取得与罗密欧远走高飞的机会。
阴差阳错,不知情的罗密欧误以为心上人真的离他而去,选择了与心上人一起殉情。
当朱丽叶醒来后看见服毒死去的罗密欧,1i想独活人间,拔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实现了两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以下简称《梁》)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经中国民间流传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影响深远、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中,梁祝经过化装求学、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之后,两人已经难分难舍,尤其梁山伯在师母那里得知英台乃女子之后,欣喜不已。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
中西爱情碰撞内容提要:中国爱情诗在儒家倡导的中庸哲学熏染下注重情感表现的委婉与节制,向往温婉柔情和温柔敦厚的含蓄有致,宁静如水;西方爱情诗则崇尚刚性之美,在作品中充溢着率性的铺张,浪漫的激情和深沉博大的气势,热情如火。
本文通过几个文本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学作品里情感表达的差异性,并简要阐述了这种差异性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含蓄; 奔放; 情感表达; 文化根源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这一点中西概莫能外。
中国古语云:“语必关风始动人。
”西方人也认为,爱情从来没有使诗歌炉膛里的火焰熄灭过。
然而,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爱情诗也存在着种种差异。
一:中西爱情的不同表达方式爱情主题在中国文化结构中处于边缘系统,其发展与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实践中逐步发张一整套“隐喻式”的表达方式。
恋人之间可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青丝(思)、莲子(怜子)、红豆等表达心意。
汉代以后,随着儒教思想的日益风行,男女青年之间无法自由地表达彼此的情感,深谙“男女授受不亲”,含蓄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中国爱情的主调。
由于在社会文化中居于首位系统,对其制约的因素又少,西方文化中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
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也对此予以支持。
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就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
经常第一次见面就“眼光离不开对方”,或者当夜就携琴在姑娘窗外弹奏,倾吐衷肠。
面对社会的压力时,双方甚至会采取“出走”的策略,对爱情充满了执着和敬意。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初次舞场的会面,《浮士德》中,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都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奔放的表达方式。
二:中西爱情诗的特征首先,中国诗歌写婚前热恋的少,写离愁别恨的多。
如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她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写了一首悼亡诗《武陵春》,表达了她与丈夫生前的深厚爱情,读来凄婉感人: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差异: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方 法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注重感悟、体验和灵感,强调文采、 修辞和音韵,作品多以诗歌、散文、 小说为主。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则更 注重个体经验、想象力和创新,强调 个性表达和形式创新,作品多以诗歌 、小说、戏剧为主。
联系:尽管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创 作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相互借 鉴之处。例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 对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影响, 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 个性表达也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两者都 注重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表达, 都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各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交流和相互理 解。同时,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也影响了其他文化和艺术领域。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许多外国作家和读者通 过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通过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体,表达对自由 、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详细描述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反叛。它 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诗歌、散文和 小说等文体,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他们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问
详细描述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主题主要表 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价值的 追求上,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现 实的反思。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 判主题则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社会 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上。
中西方爱情诗歌的比较
林
我心底埋藏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它是根之根
用我的心将它妥善包藏
天长日久也不会遗忘无 论我前往(qiánwǎng)何方
芽之芽 天上天 是生命之树在生长
都有你伴我身旁 即便我单独成事
这棵树高于灵魂之期盼, 高于思想之所及
那也是出于爱人你的力 是造化的奇迹(qíjì),能够
量
隔离参商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chīqíng)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tànxī),又像 英勇的火炬。
曲。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 来清凉的慰籍;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虹霓, 精品文档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只因你在我眼中就是天 地四方
——[美]爱德华·埃斯特 这秘密无人知晓,只在
面对命运我从不恐慌
我将你的心带在身上
精品文档
内容摘要
中西方爱情诗歌的 比较。1.中诗比较多写相思别恨,西诗比较多写追 求和赞美爱情。2.中诗注重人伦中的爱情,西诗有突破伦理的爱情。5. 中诗注重生活,西诗注重哲理和宗教色彩。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 求,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的冲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第 一百一十六首《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 穷。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我们(wǒ men)分担寒潮、风雷、霹 雳。《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 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美]爱德华·埃斯特林。用我的心将它 妥善包藏
风儿拉着柳枝的袖,
《我不能保留你的波浪》
中英爱情诗歌对比
中英爱情诗歌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具
体的对比:
1. 主题与风格:中文爱情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强调情感和意境的细腻表达。
相比之下,英语爱情诗歌更倾
向于直白、热烈的表达方式。
2. 语言与修辞:中文爱情诗歌常常使用象征、隐喻等修
辞手法,语言优美且含蓄。
而英语爱情诗歌则更注重节奏和
韵律,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段如排比、反复等。
3. 情感表达:中文爱情诗歌中,情感表达通常较为内敛,强调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深度。
而英语爱情诗歌则更倾向于
直接抒发情感,表达热烈而直白。
4. 文化背景: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爱情诗歌
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文诗歌更注重自然
与人的和谐,而英语诗歌则更强调个体情感的表达。
5. 传统与创新:中文爱情诗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现代情感的表达。
而英
语爱情诗歌则更加开放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总的来说,中英爱情诗歌在主题、风格、语言、情感表达
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
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诗歌,感受其中所蕴含
的丰富情感和美好意境。
中西爱情主题文学比较
教学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学号编号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似性和悲剧成因学生姓名王贤坤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教师孙霄2015 年月日总目录论文正文…………………………………………………………………………()一、作品的相似性……………………………………………………………()(一)作品的取材……………………………………………………………()(二)作品的故事情节………………………………………………………()(三)作品中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四)作品中语言及故事的构思……………………………………………()(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作品的悲剧性…………………………………()二、悲剧成因………………………………………………………………()(一)人物自身原因…………………………………………………………()(二)家庭方面的原因………………………………………………………()(三)社会及道德原因………………………………………………………()三、结语………………………………………………………………………()附录1.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4.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结题报告………………()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浅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似性和悲剧成因摘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自己或缠绵、或凄婉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历来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为了爱情而粉身碎骨,甚至死亡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东西方最负盛名的爱情悲剧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受关注,广为传颂,它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和历史里交相辉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浅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 似性和悲剧成因学生姓名 王贤坤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教师 孙霄2015 年 月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一、作品的相似性……………………………………………………………()(一)作品的取材……………………………………………………………()(二)作品的故事情节………………………………………………………()(三)作品中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四)作品中语言及故事的构思……………………………………………()(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作品的悲剧性…………………………………()二、悲剧成因………………………………………………………………()(一)人物自身原因…………………………………………………………()(二)家庭方面的原因………………………………………………………()(三)社会及道德原因………………………………………………………()三、结语………………………………………………………………………()附录1.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4.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结题报告………………()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浅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似性和悲剧成因摘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自己或缠绵、或凄婉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历来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为了爱情而粉身碎骨,甚至死亡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东西方最负盛名的爱情悲剧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受关注,广为传颂,它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和历史里交相辉映。
这两部爱情悲剧分别讲述了相爱的青年男女不能结合,最终都为爱情而共赴黄泉的故事。
尽管《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分处不同国度和时代,但是在创作上,语言上,以及人物塑造上,有着很多的相近或相似的东西。
本文通过这些相似点来浅析造成这些悲剧故事的原因。
关键词:爱情相似点悲剧性目录一、作品的相似性……………………………………………………………()(一)作品的取材……………………………………………………………()(二)作品的故事情节………………………………………………………()(三)作品中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四)作品中语言及故事的构思……………………………………………()(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作品的悲剧性…………………………………()二、悲剧成因………………………………………………………………()(一)人物自身原因…………………………………………………………()(二)家庭方面的原因………………………………………………………()(三)社会及道德原因………………………………………………………()三、结语……………………………………………………………………………()参考文献………………………………………………………………………()谢辞………………………………………………………………………………()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自己或缠绵、或凄婉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历来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为了爱情而粉身碎骨,甚至死亡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东西方最负盛名的爱情悲剧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受关注,广为传颂,它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和历史里交相辉映。
这两部爱情悲剧分别讲述了相爱的青年男女不能结合,最终都为爱情而共赴黄泉的故事。
尽管《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分处不同国度和时代,但是在创作上,语言上,以及人物塑造上,有着很多的相近或相似的东西。
本文通过这些相似点来浅析造成这些悲剧故事的原因。
一、作品的相似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但是作品故事情节、艺术风格等却展现出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跨越了国度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
(一)作品取材《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作为传说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一般认为它形成于东晋,梁祝发源于何处历史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比较著名的说法有:汝南县马乡镇、山东省济宁市马坡乡、江苏宜兴、浙江宁波等。
曾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出现在舞台上。
故事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其内容和精神已经跨越国界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起源于五世纪的希腊短篇小说。
之后,英国的诗人阿瑟·布卢克在1562年写了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使故事传遍了整个欧洲。
l594年至l595年间,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根据这篇叙事诗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此后,该故事以多种形式出现在舞台上,深受大众喜爱。
(二)作品的故事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出生在中国浙江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聪明美丽,任性而主见。
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途中与梁山伯结为兄弟。
学成分别之际,英台托言为妹作媒,向山伯自许终身。
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到祝家庄求婚,方知英台之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山伯由此悲愤成疾而身亡。
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梁山伯墓,英台到墓前哭祭;墓穴为之裂开,英台随即跃入穴中,双双化为彩蝶飞出,真所谓:今世夫妻难成随,来生化蝶比翼飞。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爱情悲剧作品。
故事发生在英国维洛那城,发生在两个积怨很深的家族凯普莱特、蒙太古之间。
然而,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却一见钟情。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家族仇恨,他们私订终身,可惜幸福的日子并不长,罗密欧在街上杀死了凯普莱特的侄子被逐出维洛那城。
后来由于朱丽叶用假的死来搪塞帕里斯的求婚,但罗密欧却喝下毒药,当朱丽叶醒来发现快要死去的罗密欧的时候,朱丽叶用短剑结束自己年轻生命,他们拥抱着爱情升入了天国。
(三)作品中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本爱情剧可以看出,主人公都是一见钟情、坚贞不渝,敢于打破传统枷锁,摈弃旧的婚姻制度,捍卫真爱的勇气。
这也是东西方青年向往的爱情方式。
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方式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显得有一点极端,但是他们却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对他们的爱情做出最好的诠释。
从另一个方面说他们的爱没有因为死亡而结束,而是因为死亡变得永恒。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反封建追求婚姻自由的精神很好的体现出来了。
祝英台不愿接受父亲的包办婚姻,却无奈命运的捉弄。
他们反抗传统文化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反抗个人婚姻和自主权完全由父母控制的社会制度。
为了追求爱情,为了得到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排除各种阻挠,战胜别人,战胜自己。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以其凄美和浪漫,冲破时间的束缚,穿梭在时空之中。
它记录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凄美爱情,也见证了爱情的忠贞不渝。
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传颂它,感受它,为之笑,为之泣,最终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社会延续千年的忠贞爱情的代名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作品不仅给我描绘了爱情的凄婉,同时也让我们见证的对自由爱情追逐的崇高。
在作品中有两个积怨很深的家族凯普莱特、蒙太古,命运有时候就是在捉弄人。
仇恨阻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
但他们没有放弃爱情,选择了相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对方,面对封建的藩篱、家族的世仇、世俗的偏见,他们的爱是那么大胆、那么热烈、那么真诚。
最终他们为了爱毫无顾忌地冲破了这些不可逾越的障碍,用“永恒的方式”走到了一起。
(四)作品中语言及故事的构思两部戏剧的语言都十分优美,其词华美精致,人物对白、独白极富韵味,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人物的情真意切,两部作品中都用华丽的语言刻画出细腻真实的人物心理,这些语言对于故事的构思并非简单地辞藻堆砌,而是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也是作品广为传颂的原因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民间的传说故事,经几代人的传扬与加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故事中当祝英台接到家书在回家途中与梁山伯的一些对话,表现了祝英台将要离开梁山伯的不舍,同时也表现了传统中国女人的内敛想要做一件事却不敢明明白白的去说,想让梁山伯去猜自己的心思,用语言表现人物内心丰富的心理活动,如祝英台说道“书上喜鹊对打对,今日英台一人回”,可梁山伯却说道“贤弟虽是一人走,到家便如鸟归林”。
他们的故事发展至今语言变得既精练,流畅,口语化,同时也极具表现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第一次相见时,就一见钟情,并且彼此通过语言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出来。
罗密欧第一次见到朱丽叶的时候说:“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
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当他得知朱丽叶是仇家的小姐时说:“我的生死现在操在我的仇人的手里了。
”而朱丽叶在向奶妈打听罗密欧的时候说:“要是他已经结过婚,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
”当她也得知心中的恋人是仇家的独子时感叹说:“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以及后来朱丽叶所说“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
我便不愿再姓凯普莱特”,并承诺将整个命运交托给罗密欧,随他到天涯海角。
作品语言无不表现男女主人公对于追求爱情的真情流露。
(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作品的悲剧性两部作品中都是女方家长不同意并威逼嫁与他人,接着是抗婚不成,双双以死徇情。
作品都将目光集中在女性身上,让她们经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通过对于他们内心的各种煎熬来表现更为勇敢的抗争精神和更完美的性格特征。
她们一方面表达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顾及伦理孝道,但最终不能避免悲剧收场。
如祝英台和朱丽叶都是以惊人的勇气反抗封建道德和偏见的约束,最终追求自由和爱情的。
他们的爱情最终不能成眷属,增添了作品的悲剧性色彩。
二、悲剧成因尽管他们的爱情成为我们现在对于男女爱情的一个美好象征,但是作品本身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它的悲剧性。
关于两部作品的悲剧性有很多共同的原因,同时也有不同的方面。
(一)人物自身原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待爱情表现得比较保守,甚至可以说是谨慎,并将这种局限性体现在他们自身言行当中。
他们的爱情产生于朝夕相处,先相知后相爱,梁山伯无疑代表着古代的知识分子形象,呆板、身上有着浓浓的书生气,有着对于三纲五常的死心塌地,三年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不识祝英台的女儿身,祝英台临走时的缕缕暗示他也不以为然,反以为是祝英台戏弄他。
当他得知事情的事情的原委,以及祝英台将要嫁于马文才的时候,不是勇敢的选择去与权贵做斗争,而是到祝英台家责备祝英台的不守信约,梁山伯从开始的满怀信心到最后的哀怨悲怆,在悲伤地沉寂之后他也无力反抗这强大的封建礼教,只能“袖中取出玉扇坠,双手还于祝贤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