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解答76页文档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解答76页文档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 题解答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传感器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考试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习题第1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一、选择、填空题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_灵敏度______、__线性度_____、____迟滞___、___重复性_____ 等。

2、通常传感器由__敏感元件__、__转换元件____、_转换电路____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_非电量_转换成___电量___的器件和装置。

3、传感器的__标定___是通过实验建立传感器起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4、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粗大、系统和随机误差三类,其中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越5、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__________, 其响应速度越慢;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_________, 其工作频带越宽。

6、按所依据的基准直线的不同,传感器的线性度可分为、、、。

7、非线性电位器包括和两种。

8、通常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 C )两个组成部分。

A. 放大电路B. 数据采集电路C. 转换元件D. 滤波元件9、若将计算机比喻成人的大脑,那么传感器则可以比喻为(B )。

A.眼睛 B. 感觉器官 C. 手 D. 皮肤10、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D )A.固有频率B.临界频率C.阻尼比D.重复性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C )。

A. 线性度B. 灵敏度C. 频域响应D. 重复性12、下列对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大, 其响应速度越快越小, 其工作频带越宽B 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C 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越小, 其响应速度越快。

越小, 其响应速度越快。

D 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二、计算分析题1、什么是传感器由几部分组成试画出传感器组成方块图。

《传感器及应用》习题答案

《传感器及应用》习题答案

《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解答1-9.有一台测温仪表,测量范围为-200~+800℃,准确度为0.5级。

现用它测量500℃的温度,求仪表引起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由100SFmax ⨯=A ΔS可得仪表引起的绝对误差为:△max =±100F.S S A ⨯=±1005.0)]200(800[⨯--=±5℃由γx =%xF.S A SA ±=%100xmax ⨯±A Δ可得仪表引起的绝对误差为:%1005005x ⨯±=γ=±1%1-10.有两台测温仪表,测量范围为-200~+300℃和0~800℃,已知两台表的绝对误差最大值△t max =5℃,试问哪台表精度高?解: 根据100SFmax ⨯=A ΔS∵A F.S1=300-(-200)=500<A F.S2=800 ∴S 1>S 2答:测量范围为0~800℃的仪表精度高。

1-11.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600℃,精度等级分别为2.5级、2级和1.5级,现要测量温度为500℃的物体,允许相对误差不超过2.5%,问选用哪一台最合适(从精度和经济性综合考虑)?解:根据题意,允许仪表绝对误差不超过500×2.5%=12.5℃ 允许仪表相对误差不超过γn =%100SF⨯A Δ=%1006005.12⨯=2.08%答:2级和1.5级仪表均能满足测量误差要求,但从精度和经济性综合考虑,应选2级仪表。

1-12.用45号钢制作的螺栓长度为500mm ,旋紧后,长度变为500.10mm ,试求螺栓产生的应变和应力?解: 根据ε=ll ∆则ε=50050010.500-=2×10-4又根据σ=Eε,查表1-2得45号钢的E=2.0×1011(N/m 2) 则σ=2.0×1011×2×10-4=4×107(N/m 2)1-13.有一圆杆件,直径D =1.6cm ,长度l =2m ,外施拉力F =20000N ,杆件绝对伸长∆l =0.1cm 。

《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

《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1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2)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

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

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εRR k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

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Ω, k=2.05。

用作应变为800μm/m 的传感元件。

①求△R 和△R/R ;②若电源电压U=3V ,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已知:R=120Ω, k =2.05,ε=800μm/m ; 求:①△R=?,△R/R=?②U=3V 时,U 0=? 解①:∵ εRR k /∆=∴Ω=⨯⨯==∆⨯=⨯==∆-1968.012080005.21064.180005.2/3R k R k R R εε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U RRU ∙∆∙=410 ∴ mV U R R U 23.131064.1414130=⨯⨯⨯=∙∆∙=- 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片R 1和R 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看图2-9a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P411.解:一根金属导线在其拉长时电阻增大,在受压缩短时电阻减小。

这个规律被称为金属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

在电阻应变效应公式中,金属丝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中项起主要作用,而后一项变化很小;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中后一项变化很大,起主要作用,而项很小,后一项大约是的几百倍。

2.解:横向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应变片受到横向应变影响而引起电阻的变化。

横向系数的定义是,横向灵敏系数与轴向灵敏系数的比值。

3.解:由联接成环形的四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且用直流电供电,就称为直流电桥。

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单臂电桥、半桥差动电桥和全桥差动电桥三种。

各自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为: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灵敏度;半桥差动的输出电压:,灵敏度;全桥差动的输出电压:,灵敏度。

6.解: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应变片的电阻丝(敏感栅)具有一定温度系数,二是电阻丝材料与测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设粘贴在试件表面的应变片敏感栅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为,环境引起的构件温度变化时,应变片产生的电阻相对变化为;由于敏感栅材料和被测构件材料两者线膨胀系数不同,当环境引起构件温度变化时,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相应的电阻变化为,式中:为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总的电阻相对变化为相应的虚假应变为上式为应变片粘贴在试件表面上,当试件不受外力作用,仅在温度变化时应变片的温度效应。

可见,应变片热输出的大小不仅与应变片敏感栅材料的性能(,)有关,而且与被测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有关。

温度补偿方法:1 单丝自补偿应变片:即满足;2 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应变片:由两种不同电阻温度系数(一种为正值,一种为负值)的材料串联组成敏感栅,以达到一定温度范围内在一定材料的试件上实现温度补偿。

3 电路补偿法:测量应变时,使用两个应变片,一片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称为工作应变片。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第1章传感器基础理论思考题与习题答案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解: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1.2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解: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它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常把传感器的特性分为两种: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输入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下输入输出的关系。

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解: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调节转换电路是指将非适合电量进一步转换成适合电量的部分,如书中图1.1所示。

1.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

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意义略(见书中)。

动态参数有最大超调量、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应根据被测非电量的测量要求进行选择。

1.5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mV,求其灵敏度。

解:其灵敏度333001060510UkX--===1.6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S1=0.2mV/℃、S 2=2.0V/mV 、S 3=5.0mm/V ,求系统的总的灵敏度。

1.7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 变到5.0mm 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3.5V减至2.5V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及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转速(r/min)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输出电压(V)0 9.1 15.0 23.3 29.9 39.0 47.51)该测速发电机的灵敏度。

2)该测速发电机的线性度。

2.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0s,若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οC和500οC 之间按近似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3.用一只时间常数为0.355s 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和3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为多少?4.若用一阶传感器作100Hz正弦信号的测试,如幅值误差要求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在该时间常数下,同一传感器作50Hz正弦信号的测试,这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有多大?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固有频率f0=10k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6.某压力传感器属于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1000Hz,阻尼比为临界值的50%,当500Hz的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1.假设某电阻应变计在输入应变为5000με时电阻变化为1%,试确定该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又若在使用该应变计的过程中,采用的灵敏系数为 1.9,试确定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的正负和大小。

2.如下图所示的系统中:①当F=0和热源移开时,R l=R2=R3=R4,及U0=0;②各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皆为+2.0,且其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③梁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④应变片的热膨胀系数比梁的大;⑤假定应变片的温度和紧接在它下面的梁的温度一样。

在时间t=0时,在梁的自由端加上一向上的力,然后维持不变,在振荡消失之后,在一稍后的时间t1打开辐射源,然后就一直开着,试简要绘出U0和t的关系曲线的一般形状,并通过仔细推理说明你给出这种曲线形状的理由。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传感器应用
1 工业自动化
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用于 监测生产过程、控制机械设备,并提高生产 效率。
2 汽车工业
传感器在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安全气 囊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和发动机传感器等, 提供安全和性能优化。
3 智能家居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发挥作用,实现自 动化控制、能源管理和便利性。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 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在这个习题答案部分,我们将回顾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的重点内容,并提供 详细的答案,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应用传感器技术。
前言
了解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对于现代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本书将深 入探讨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汽车、智能家居和医疗设备等 领域的应用。
传感器原理
压力传感器
通过测量介质的压力变化来检测压力值,广泛应 感器
基于物质的热特性,测量目标物体的温度值,广 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位移传感器
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变化来得到位移值,常 用于机械控制和测量应用。
速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常见应用于机械控制 和航空领域。
4 医疗设备
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应用广泛,如血压传感 器、心电图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提供更准 确的诊断和治疗。
习题答案
以下是本书后部分的习题答案。通过答题练习,您可以巩固对传感器原理及 其应用的理解,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在进行传感器研究和应用时,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领域的参考文 献。

传感器应用技术(答案)

传感器应用技术(答案)

传感器应用技术(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目标课,你们想怎样上?方法:评分标准分组:评分标准:(100分制)第一章传感器基础什么是传感器?思考:人身上有传感器吗是什么类型传感器传感器传感器的应用第二章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的分类:一、预习问题储料仓二、问题解答概念题1、什么是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效应光子能量光子能量吸收光子能量外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光电管:光电阴极光电阳极光电子光电流光照强度光阴极的灵敏度电阻上的电压一定函数关系2、什么是光电倍增管?若干个倍增极逐级轰击次级发射倍增极106~108倍于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光度计,旋光仪、糖度计,发光分光光度计等3、什么是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电阻率阻值电流内光电效应开关式光电信号电阻率低阻态阻值亮电流原值呈高阻态4、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的结构光电特性反向反向偏置反向电阻光电流与阳极电压U AUminI∮U AU AUzI∮UAI∮UQ。

5、请举光源本身是被测物的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直接照射某些物理参数6、请举被测物吸收光通量的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光通量光电元件吸收量1—恒流源 2—半导体激光器 3—半反半透镜 4—反射镜5—被测水样 6、9—光电池 7、10—电流/电压转换器8—标准水样恒定红外光部分红外光减弱7、请列举被测物体反射光通量的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反射反射光通量性质、状态和与光源之间的距离8、请举被测物遮挡光通量的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光通量减弱尺寸或位置正确位置零遮光面积方向及大小9、什么是光电开关?分别用图片介绍对射式、镜反射式、漫反射式、槽式、光纤式光电开关的用法。

靠近和通过强弱变化电流的变化电隔离的(即电缘绝)“通”与“断”n10、什么是计量光栅莫尔条纹的工作原理应用举例等节距刻线结构原理简单、计量精度高和分辨力强11、什么是光纤传感器其在检测温度、加速度方面怎么应用光纤自身直接接收长度、折射率、直径振幅(强度)、相位、波长和偏振方向被动式无需光源光强信号电信号考光束与测量光束光程差干涉效应电信号12、什么是红外线传感器有什么应用绝对零度热效应温度升高其他物理量自身的温度电信号光—热—电1、如图设计一套检测机构,检测输送带上往前输送的电路板的摆放位置是否正确。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_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_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_第2章到第8章答:热电偶测温的物理基础是热电效应。

为了热电势与被测温度间呈单值函数关系,需要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恒定。

于热电偶的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保持0℃的情况下得到的与之配套的仪表是根据这一关系曲线进行刻度的,测量时,必须满足T00℃的条件,否则出现误差,而在实际工作时,冷端受外界温度影响。

冷端温度恒温法;计算修正法;电桥补偿法。

7-36 常用热电偶及其测温范围铂铑—铂热电偶:长时间1300℃,良好环境短期1600℃。

镍铭—镍硅(铝)热电偶: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900℃以下,短期1200℃以下,还原性介质500℃以下镍铬—考铜热电偶:还原性或中性介质600℃以下,短期:800℃铂铑30—铂铑6热电偶:长期1600℃,短期1800℃。

7-37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是什么?答:将热电偶冷端延伸出来。

7-38 试说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答:两种不同材料构成的热电变换元件称为热电偶,导体称为热电极,通常把两热电极的一个端点固定焊接,用于对被测介质进行温度测量,这一接点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俗称热端;两热电极另一接点处通常保持为某一恒定温度或室温,称冷羰。

热电偶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种电势组成。

热电偶接触电势是指两热电极于材料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电子密度,在热电极接点接触面处产生自电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的结果,接触面上逐渐形成静电场。

该静电场具有阻碍原扩散继续进行的作用,当达到动态平衡时,在热电极接点处便产生一个稳定电势差,称为接触电势。

其数值取决于热电偶两热电极的材料和接触点的温度,接点温度越高,接触电势越大。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教材:传感器技术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第8章光电式传感器8-1 简述光电式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用方框图表示光电式传感器的组成。

8-2 何谓外光电效应、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答: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
①寄生电容影响较大。寄生电容主要指连接电容极板的导线电容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容。寄生电容的存在不但降低了测量灵敏度,而且引起非线性输出,甚至使传感器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
②当电容式传感器用于变间隙原理进行测量时具有非线性输出特性。
3-2分布和寄生电容的存在对电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一般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其影响。
1-7:解:YFS=200-0=200
由A=ΔA/YFS*100%有
A=4/200*100%=2%。
精度特级为2.5级。
1-8:解:根据精度定义表达式:A=ΔA/AyFS*100%,由题意可知:A=1.5%,YFS=100
所以ΔA=A YFS=1.5
因为1.4<1.5
所以合格。
1-9:解:Δhmax=103-98=5
2-3:答:金属应变片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叫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它与金属丝应变灵敏度函数不同,应变片由于由金属丝弯折而成,具有横向效应,使其灵敏度小于金属丝的灵敏度。
2-4:答:因为(1)金属的电阻本身具有热效应,从而使其产生附加的热应变;
(2)基底材料、应变片、粘接剂、盖板等都存在随温度增加而长度应变的线膨胀效应,若它们各自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引起附加的由线膨胀引起的应变;常用的温度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和电路补偿法。
εr=-με=-3*10-4
(2) :F=εES=0.001*2*1011*0.00196=3.92*105N
1-10:解:(1)贴片习题中图2-7所示,R3、R2靠近中心处,且沿切向方向,R1、R4靠近圆片边缘处且沿径向贴。位置在使-εr=εt即
(2)
R1R2
USC
R3R4
E
(3)
εr2、3=

传感器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在自动测控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是人们对事物的规律定性了解、定量分析预期效果所从事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自动测控系统是完成这一系列技术措施之一的装置。

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或调节执行装置、电源四部分组成。

传感器的作用是对通常是非电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精确可靠的捕获和转换为电量,提供给测量电路处理。

2. 传感器分类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答:传感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但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输入量来分,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如电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等。

还有按能量的关系分类,即将传感器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即将传感器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按被测输入量分类的优点是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使用者根据其用途选用;缺点是没有区分每种传感器在转换机理上有何共性和差异,不便使用者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按工作原理分类的优点是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比较清楚,有利于专业人员对传感器的深入研究分析;缺点是不便于使用者根据用途选用。

3.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由哪些技术指标描述?答:传感器测量静态量时表现的输入、输出量的对应关系为静态特性。

它有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迟滞现象、分辨力、稳定性、漂移等技术指标。

2023大学_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大学_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下载202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下载前言绪论第一章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第一节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及分类第二节传感器的基本特性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二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第一节应变式传感器第二节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第三节压阻式传感器第四节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第一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第三节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及补偿第四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第一节自感式传感器第二节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第三节电涡流式传感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五章压电式传感器第一节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第二节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第三节引起/玉,E9式传感器测量误差的因素第四节压电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一节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第二节霍尔传感器第三节磁敏电阻器第四节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第五节磁电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第一节热电偶传感器第二节热电阻式传感器第三节半导体式热敏电阻第四节热电式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八章光电传感器第一节光电效应第二节光电器件及其特性第三节红外传感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九章常用其他新型传感器第一节气体传感器第二节湿敏传感器第三节超声传感器第四节超导传感器第五节仿生传感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十章智能传感器第一节智能传感器概述第二节智能传感器的实现方式第三节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第四节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方向本?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十一章传感器的标定与选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基本信息点击此处下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目录作者:王桂荣,李宪芝主编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版次:1字数:500000印刷时间:-5-1ISBN:9787512304109。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24.875
精品
第1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4、何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哪些?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 特性。 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重 复性、稳定性等。
精品
第1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5、何为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哪些?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传感器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 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动态特性有分为瞬态响应和频率 响应。
答:金属应变片在外力的作用下,应变片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积 )发生变化(机械形变)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改变,运用它们的对应 关系实现测量目的;其灵敏系数(k≈1+2μ)主要是材料几何尺寸变化 引起的。半导体应变片受到作用力后,应变片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而 引起应变片的电阻值改变。其灵敏系数(k=△ρ/ρε)主要是半导体材 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变化引起的。 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 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 。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精品
精品
第2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解:(1)如图a,当重力F作用梁短部后,梁上表面R1和R3产生正
应变电阻变化而下表面R2和R4则产生负应变电阻变化,其应变的
绝对值应相等,即:
1 = 3 = 2 4 b 6 h F 2 L E 6 b m h 2 g E L
电阻相对变化量为:
R1R3R2 R4 Rk
R1 R3
R2
R4 R
现将四个电阻应变片按照图b所示接入等臂全桥电路,其输出电
桥电路电压为:
U0
R R
U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集及答案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

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

如果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案:1.1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

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郁有文_)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郁有文_)课后答案

第一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2140142=-=∆kPa实际相对误差%43.1%100140140142=⨯-=δ 标称相对误差%41.1%100142140142=⨯-=δ 引用误差%1%10050150140142=⨯---=)(γ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精品
第1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2、简述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以及基本转换电 路所组成。 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输入 量)的部分,并以确定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 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的或响应的被 探测量(如位移、应变、光强等) 转换成适于传输和测量 的电信号(如电阻、电感等)的部分。 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如 电压、电流、频率等。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9、已知变气隙电感传感器的铁芯截面积 S=1.5cm2,磁路长度L=20cm,相对磁导率 μ=5000,气隙δ0=0.5cm,Δδ=±0.1mm,真空磁 导率μc=4π×10-7H/m,线圈匝数W=3000,求单 端式传感器的灵敏度△L/△δ,若做成差动结构 形式,其灵敏度将如何变化?
精品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解:(1)传感器的两个线圈作为电桥的两个桥臂Z1和Z2,另外两 个相邻的桥臂用纯电阻代替。 在R3=R4=R的情况下, 电桥的输出 电压为:
U 0 Z 1 Z 2 U Z 2 R 3 R 4 U R 4 U Z 1 Z 2 Z 2 R 3 R 4 R 4 U 2Z Z 1 2 Z Z 2 1
精品
第2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解:(1)如图a,当重力F作用梁短部后,梁上表面R1和R3产生正
应变电阻变化而下表面R2和R4则产生负应变电阻变化,其应变的
绝对值应相等,即:
1 = 3 = 2 4 b 6 h F 2 L E 6 b m h 2 g E L
电阻相对变化量为:
R1R3R2 R4 Rk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2) 接成单臂电桥后的电桥输出电压值为: U 0 U 2 Z Z 1 2 Z Z 2 1 U 2 Z Z 0 0 Z Z 0 Z Z 0 U 2 2 Z Z 0 2 4 2 1 8 0 5 . 3 5 - 0 . 1 1 7 V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_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_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2-1 金属应变计与半导体应变计在工作机理上有何异同?试比较应变计各种灵敏系数概念的不同物理意义。

答:(1)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对于金属材料,灵敏系数K0=Km=(1+2μ)+C(1-2μ)。

前部分为受力后金属几何尺寸变化,一般μ≈0.3,因此(1+2μ)=1.6;后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

金属丝材的应变电阻效应以结构尺寸变化为主。

对于半导体材料,灵敏系数K0=Ks=(1+2μ)+πE 。

前部分同样为尺寸变化,后部分为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致,而πE>>(1+2μ),因此K0=Ks=πE 。

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压阻效应。

2-2 从丝绕式应变计的横向效应考虑,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应变计?在测量应力梯度较大或应力集中的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时,还需考虑什么因素?2-3 简述电阻应变计产生热输出(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其补偿办法。

答: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及其热输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热阻效应所造成;后部分为敏感栅与试件热膨胀失配所引起。

在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误差。

补偿办法:1、温度自补偿法 (1)单丝自补偿应变计;(2) 双丝自补偿应变计2、桥路补偿法 (1)双丝半桥式;(2)补偿块法2-4 试述应变电桥产生非线性的原因及消减非线性误差的措施。

答:原因:)(211)(4443322114433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 上式分母中含ΔRi/Ri ,是造成输出量的非线性因素。

《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解答

《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解答

《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解答《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解答1-9.有一台测温仪表,测量范围为-200~+800℃,准确度为0.5级。

现用它测量500℃的温度,求仪表引起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由100S F max=A ΔS 可得仪表引起的绝对误差为:△max =±100F.S S A ?=±1005.0)]200(800[?--=±5℃ 由γx =%x F.S A SA ±=%100xmax ?±A Δ可得仪表引起的绝对误差为:%1005005x ?±=γ=±1% 1-10.有两台测温仪表,测量范围为-200~+300℃和0~800℃,已知两台表的绝对误差最大值△t max =5℃,试问哪台表精度高?解:根据100S F max=A ΔS∵A F.S1=300-(-200)=500<A F.S2=800∴S 1>S 2答:测量范围为0~800℃的仪表精度高。

1-11.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600℃,精度等级分别为2.5级、2级和1.5级,现要测量温度为500℃的物体,允许相对误差不超过2.5%,问选用哪一台最合适(从精度和经济性综合考虑)?解:根据题意,允许仪表绝对误差不超过500×2.5%=12.5℃允许仪表相对误差不超过γn =%100S F ?A Δ=%1006005.12?=2.08 答:2级和1.5级仪表均能满足测量误差要求,但从精度和经济性综合考虑,应选2级仪表。

1-12.用45号钢制作的螺栓长度为500mm ,旋紧后,长度变为500.10mm ,试求螺栓产生的应变和应力?解:根据ε=ll ? 则ε=50050010.500-=2×10-4 又根据σ=Eε,查表1-2得45号钢的E=2.0×1011(N/m 2)则σ=2.0×1011×2×10-4=4×107(N/m 2)1-13.有一圆杆件,直径D =1.6cm ,长度l =2m ,外施拉力F =20000N ,杆件绝对伸长?l =0.1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2)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

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

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εRR k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

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Ω, k=2.05。

用作应变为800μm/m 的传感元件。

①求△R 和△R/R ;②若电源电压U=3V ,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已知:R=120Ω, k =2.05,ε=800μm/m ; 求:①△R=?,△R/R=?②U=3V 时,U 0=? 解①:∵ εRR k /∆=∴ Ω=⨯⨯==∆⨯=⨯==∆-1968.012080005.21064.180005.2/3R k R k R R εε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U RR U •∆•=410 ∴ mV U R R U 23.131064.1414130=⨯⨯⨯=•∆•=- 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片R 1和R 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看图2-9a )。

若钢的泊松系数μ=0.285,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2,电桥电源电压U=2V ,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测得应变片R 1的电阻变化值△R =0.48Ω,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图2-9a 差动电桥已知:R 1= R 2=120Ω,μ=0.285,k =2,U=2V ,△R 1 =0.48Ω,△R 1 / R 1=0.48/120=0.004 求:U 0=? 解:∵ εRR k /∆=∴ m m k R R /2000002.02004.0/111με===∆= 又∵12μεε-=∆=∆=rr L L ∴0.00114002.0285.021222-=⨯⨯-=-==∆μεεk k R R 设:R 1=R 2=R 3=R 4=R ,对电桥若四臂电阻都变其输出为:∵ U R R R R R R R R U ))((432132410++-=则有:UR R R R R R R R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412222422224)2)(2()1)(1()1)(1())(())(())((3322441144332211332244114422332244113311443322113322332244114411443322113322441144332211332244110∆-∆-∆+∆⨯≈∆+∆+∆+∆+∆-∆-∆+∆≈∆•∆+∆•∆+∆•∆+∆•∆+∆+∆+∆+∆+∆•∆-∆-∆-∆•∆+∆+∆=∆+∆+∆+∆+∆+∆+-∆+∆+=∆++∆+∆++∆+∆+∆+-∆+∆+=本题:04433=∆=∆R R R R mV U R R R R U 57.22)00114.0004.0(41)(4122110=⨯+⨯=∆-∆⨯=7、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答: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金属应变片在外力的作用下,应变片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积)发生变化(机械形变)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改变,运用它们的对应关系实现测量目的。

其灵敏系数(k ≈1+2μ)主要是材料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半导体应变片受到作用力后,应变片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值改变。

其灵敏系数(k =△ρ/ρε)主要是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变化引起的。

●补充题:已知四个相同的应变片,灵敏度为k ,泊松系数为μ,在试件上粘贴如图。

接入电桥如图(A )(B )(C )(D )求:ADA C AB U U U U U U 、、解: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 1号应变片: εεεεk k R R ==∆→=1111 2号应变片:μεεμεεk k R R -==∆→-=2222 3号应变片:μεεμεεk k R R -==∆→-=3333 4号应变片:εεεεk k R R ==∆→=4444 由式:U R R R R R R R R U )(41332244110∆-∆-∆+∆⨯≈对图(a ):εk UU R R U A 4)(4111=∆⨯≈对图(b ):εk U U R R R R U B 2)(414411=∆+∆⨯≈ 对图(c ):)1(2)(4)(4133224411μεμεμεεε+=+++=∆-∆-∆+∆⨯=k U k k k k U U R R R R R R R R U C 对图(d ):0)(4)(4133224411=-+-=∆-∆-∆+∆⨯=εμεμεεk k k k U U R R R R R R R R U D 所以:04)1(24)1(2242==+=+===εμεμεεεk UU U k U k UU U k U k UU U A D ACAB第2.2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谓电感式传感器?它是基于什么原理进行检测的? 答: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成线圈自感量或互感量的变换,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的一种装置。

它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检测的。

2、减小零残电压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1)尽量使两个线圈对称设计时应使上下磁路对称,制造时应使上下磁性材料特性一致,磁筒、磁盖、磁芯要配套挑选,线圈排列要均匀,松紧要一致,最好每层的匝数都相等。

(2)减小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由于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产生零残电压的高次谐波成分,所以选用磁化曲线为线性的磁芯材料或调整工作点,使磁化过程在磁化曲线的线性区。

(3)使振荡变压器二次侧对称,两个二次电压的相位相同在一次侧线圈上并联一个电容,并调整电容大小使两个二次电压的相位相同。

3、涡流式传感器有何特点?它有哪些应用: 答:涡流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进行非接触的连续测量,灵敏度较高,适应性强。

它的应用有四个方面:(1)利用位移为变换量,可做成测量位移、厚度、振幅、振摆、转速等传感器,也可做成接近开关、计数器等;(2)利用材料的电阻率作为变换量,可做成测量温度、材质判别等传感器;(3)利用磁导率作为变换量,可做成测量应力、硬度等传感器;(4)利用三个变换量的综合影响,可做成探伤装置。

4、试比较涡流传感器的几种应用电路的优缺点?答:交流电桥电路:线性好、温度稳定性高,但存在零点残余电压问题及测量范围较小;谐振电路:电路简单,灵敏度高,但线性度差及范围更小;正反馈电路:测量范围较大,是电桥的2至3倍,但电路复杂。

5、有一4极感应感应同步器,设h =5mm 、θ=150、δ=0.15mm 、r=6.5mm 、N 1=N 2=900匝,励磁电流I 1=35mA 、f =400Hz,试求: ①输出信号的灵敏度k (mV/deg )=? ②励磁电压u=?第2.3章 思考题与习题1、如何改善单组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答:对于变极距单组式电容器由于存在着原理上的非线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改善其非线性。

改善其非线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使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工作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0.01μm 至零点几毫米),而且最大△δ应小于极板间距δ的1/5—1/10。

(2)采用差动式,理论分析表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得到很大改善,灵敏度也提高一倍。

2、单组式变面积型平板形线位移电容传感器,两极板相对覆盖部分的宽度为4mm ,两极板的间隙为0.5mm ,极板间介质为空气,试求其静态灵敏度?若两极板相对移动2mm ,求其电容变化量。

(答案为0.07pF/mm,0.142pF )已知:b =4mm ,δ=0.5mm ,ε0=8.85×10-12F/m 求:(1)k=?;(2)若△a=2mm 时 △C=?。

解:如图所示∵ δεδεab S C ==; a Ck ∆∆=; pF mm mmmm mm pF a b b a a ab C 142.05.024/1085.8)(3000=⨯⨯⨯=∆=∆--=∆-δεδεδε mm pF mmpFa C k /07.02142.0=∆∆=3、画出并说明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及其高频和低频时的等效电路。

答: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为:其中:r :串联电阻(引线、焊接点、板极等的等效电阻); L :分布电感(引线、焊接点、板极结构产生的);CP :引线电容(引线、焊接点、测量电路等形成的总寄生电容) C0:传感器本身电容;Rg :漏电阻(极板间介质漏电损耗极板与外界的漏电损耗电阻) 低频时等效电路和高频时等效电路分别为图(a )和图(b):4、设计电容传感器时主要应考虑哪几方面因素答:电容传感器时主要应考虑四个几方面因素:(1)减小环境温度湿度等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2)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3)减小和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4)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

5、何谓“电缆驱动技术”?采用它的目的是什么?答:电缆驱动技术,即: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前置级间的引线为双屏蔽层电缆,其内屏蔽层与信号传输线(即电缆芯线)通过1 :1放大器而为等电位,从而消除了芯线与内屏蔽层之间的电容。

由于屏蔽线上有随传感器输出信号等大变化的电压,因此称为“驱动电缆”。

采用“电缆驱动技术”的目的是减小或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