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有路线图无时间表的改革(1)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44.22
372.21
2.5799
47.74
372.21
2.9082
47.7
376.51
2.736
48.28
478.32
3.3233
61.39
532.33
3.9602
68.45
551.46
4.3608
71.24
5阶段
▪ 1994~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 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 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表二
▪ 通过汇率并轨取消双轨制,形成了以市场 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
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表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美元加权平均汇率 日元加权平均汇率 欧元加权平均汇率 港币加权平均汇率
▪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水平是稳中 有升。
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表
美元加权 日元加权 欧元加权
平均
平均
平均
年份
汇率
汇率
汇率
(人民币 (人民币 (人民币
/100
/100
/100
美元) 日元) 欧元)
2005 819.17 7.4484 1019.53
800.58 936.13
1029 1019.53
111.53 107.96 107.51 107.09 106.88 106.66 106.18 106.08 106.07 106.24 106.23
105.3
第五阶段
▪ 2005.7.21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 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表三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3. 1994年至2005年:固定汇率制度再次调整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中国再次调整汇率制度,采取了“双向浮动汇率 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但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 浮动。
4. 2005年至2015年:汇率改革和汇率篮子制度 2005年,中国宣布改革汇率制度,实行了汇率篮子制度。人民币的汇率不再与美元单一 挂钩,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这一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汇率波动幅度逐 渐增大。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5. 2015年至今:市场化汇率制度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 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只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一改革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和 市场波动,但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 率的稳定和市场的平衡。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汇率的合理稳定。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至1978年:固定汇率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不变,以1美元 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汇率为基准。这一制度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
2. 1978年至1994年:双轨制汇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1978年,中国实行了双轨制汇 率,即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市场汇率主要适用于外贸、外资和旅游等领域,而官方汇 率主要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新货币。
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国内物价上涨)。
1952年12月 1美元=26170 旧人民币自1953年起,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
1953至1972年:在中国1953至1972年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全盛期,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1:10000),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为维持这种不切实际的汇率水平,中国政府采行严格的兑换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人向指定银行出售手中外汇。
1973年: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
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1美元=1.755元人民币(国内价格受计划体系控制)。
70年代末期: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以建立比较市场化的体制,并实施货币双轨制,人民币只在内部通行,至于外籍人士则必须使用外汇券。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外贸体制,包括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建立外贸企业自我运行机制、改革进出口和外汇管理体制、消除价格和汇率扭曲等。
1980年:中国银行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持有外币者可在调剂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币。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最高点,随后在80年代美元不断升值而不断升高)。
1985年1月1日: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汇率下调。
198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
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并对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人民币汇率制度PPT课件
展望未来
next
目前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于3个理 论:有管理浮动,钉住一篮子货币,和汇率目标区。 目标区钉住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对外宣称一个汇率 波动范围,比如说目前钉住水平上下波动7.5%,可以更 加灵活地调整汇率,应付来自国内或国外的各种冲击。同 时,它也可以为货币政策让出更多的政策空间。由于市场 发育程度的不完善,各种频繁的制度性冲击对于经济的深 刻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 性。保持一个汇率波动范围有利于避免汇率失调,将汇率 尽量贴近均衡汇率水平。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实行 目标区汇率的设想不具有可操作性。为实行目标区汇率制 度,货币当局要设立一个均衡汇率,然而在我国的实践中, 基础均衡汇率的计算就很困难,如果不能计算出合理的基 础均衡汇率,目标区汇率的合理性在根本上将受到动摇。
一篮子货币
back
即选用与我国外贸有关的若干种货币, 按照这些货币汇率波动的情况,运用加 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回顾过去
next
但是,随着近年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汇 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外汇管理也适当放宽, 相当部分机构拥有可自行支配的外汇资金, 因而,外汇收支供求状况已够成影响汇率的 一支力量。 正是基于这种变化,外汇调剂市场应运而生, 在该市场上,汇率开始由供求双方协商决定, 因此,形成了以国家对外公布的汇率牌价和 国内外汇调剂价格为主的人民币汇率“双轨 制” 。…
展望未来
next
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得央行持有美元 资产面临风险,同时,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 作的压力。由于外汇占款的被动增长导致货 币供应量加速增长,因此央行必须在人民币 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但是,公开市场操 作长期单向进行,必然潜伏着巨大的矛盾: 一则扰乱了正常的人民币投放、回收渠道; 二则单纯靠对冲无法维系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三则容易陷于严格管制的泥淖之中,与市场 化进程相违背。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 - 1985年的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1986 - 1993年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1994年后汇率并轨、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制度,顾名思义,它是由官方制定的两种汇率制度组成。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迅速壮大,以往的单一汇率制度并不能满足当时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除了汇率官方牌价外,我国又制定了针对于贸易行业的贸易内部汇率及外汇留成制度。
贸易内部汇率用于对出口贸易及其费用进行结算;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出口企业留存一定比例的外汇,方便其进口所需原料,并允许部分部门间进行汇率调剂。
这样,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就形成了。
此时贸易行业的换汇成本较高于非贸易的官方汇率。
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到了1984年末,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行业内部汇率基本持平,于是在1985年,我国又取消贸易内部汇率,重新回到了单一汇率制度。
198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自此,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壮大,代替了被取消的贸易内部汇率,80%以上的对外贸易均以调剂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此阶段,被称为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
从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便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限制于当时思想不够开放,地方政府无法理解并实施,1993年中央开始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响应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自1994年开始起,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
同时将结算汇率业务全部移交银行,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并上缴外汇。
2005年之前,人民币始终紧盯美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经济活动及对外贸易体量均飞速增长,经济更为复杂,受影响的因素增多,因此,以前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
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转载]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1948年12月1日,西北农民银行和晋察冀边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一天,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简称人民币,也就是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
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以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
一: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1949年—1952年)这个时期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变化很大。
在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大幅度贬值。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共调整过52次,由1949年的1美元兑80元旧人民币,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兑42000元旧人民币,相差525倍。
这主要是由于该阶段因建国初期恶性通胀蔓延的缘故,导致国内物价不断上升,而国外物价相对稳定,所以,照成美元/人民币不断上升。
1950年3月到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人民币汇率由1950年4月的1美元兑42000元旧人民币,调至1952年12月的1美元兑26170元旧人民币。
这段时期,人民币基本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年—1970年)1953年,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入有计划的建设时期。
国内物价稳定,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健全,进出口贸易已由国营对外贸易机构全部垄断,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已不再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工具。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第一套旧人民币从壹圆券到伍万圆券共12种面额,可见当时通胀的严重程度),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兑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这一阶段,我国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合理浮 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调整背景: ●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达到340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单一汇率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
●出自编制计划和内部核算的需要,我国在这一时期采用刚性人民
币汇率制度。
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刚性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时,全球都采用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稳定也符合世界潮流。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 动汇率制(1973~1980年)
这一时期,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 贸易的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 汇率。 调整背景: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有利于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但是也 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偏高,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亏损,另一方面刺激 了国内争外汇的倾向。
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 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 汇率双轨制时期 调整背景: ●从1979年起,我国全面进行了经济改革。为了适应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未来汇率体制发展展望
•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 根本目标,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的一切宏观调控政策 都需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 • 与人民币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宽一样, 汇率形成机制对于中国这样自主的庞大经济体而言,只是 诸种考虑的经济变量之一。判断其汇率制度是否合适的主 要标准是它与国内实体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在这种汇率 制度和汇率水平下是否良性运行,以及经济增长是否能够 持续。汇率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 中国的政策制定以自身考虑为主,同时也强调要考虑亚 太和世界的经济。中国正逐渐变为一个经济大国,既要考 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平衡,也历来重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 经济的相互作用。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53):建国初期,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2.46人民币。
2. 第一个汇改(1953-1978):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逐步改变。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人民币贬值。
然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币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定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 2.46人民币。
3. 第二个汇改(1978-1994):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了货币市场的开发。
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与市场供求关系逐渐相结合。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
4. 第三个汇改(1994-2005):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阶段。
199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双向浮动"制度,人民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5. 第四个汇改(2005至今):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汇率的管制,推出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渐加速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暂停了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汇率体制改革
我国汇率体制改革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
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五十多年来的演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保持现阶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也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大阶段: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起伏回升阶段。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但因建国之初全国通货膨胀形势严重,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因此各地人民币在中央统一政策和管理下,以天津口岸汇价为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公布各自外汇牌价。
1950年7月8日,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全国财经统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
(1)从1949年到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并大幅度调低。
当时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在“统制对外贸易”的原则下,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扶植出口,积累外汇资金,购买主要进口物资,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方针是“奖出限入,照顾侨汇”。
奖出即奖励出口,保证75—80%的大宗出口物资私商获得5—15%的利润;限入即限制奢侈消费品进口,并照顾华侨汇款的实际购买力。
由于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汇率大幅度波动,1949年3月人民币汇率为600旧人民币/美元,至1950年3月调至42 000旧人民币/美元,期间汇率调整达52次之多。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演变。
在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常用品比价来确定。
2.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因此,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2)第二阶段: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3)第三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至今)。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最后到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我这有篇更全面完整的: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50~1952)。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
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
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
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
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
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
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972)。
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
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下图所示:统计数据:1、1949—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2005—201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阶段: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
谢谢~~
3.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即刻 升值2%,调整为1 8.11,并把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 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 行可以据此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 仍然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 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在人民银 行公布的对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适时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 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来 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阶段(1991~1993)
这个时期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机 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在这两年间,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对外贸易现状、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 要货币汇率的变动,几十次地调低人民币汇率,但仍然赶 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 4.第四阶段(1994~2005)
2.第二阶段(1953~1972)
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 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 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 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 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一直是1 2.4618。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 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人民币汇率》ppt课件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与改革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回忆 第三节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四节 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思路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一、1949年至1952年底 1.汇率安排采取钉住美元的方法 2.汇率制定有较大自主性和灵敏性 3.汇率调整很大程度反映国内外物价程度的变化 4.人民币币值随国民经济好转而进步
3. 1988年1月-1988年8月 〔1〕形成比较完善的外汇调剂市场体系 〔2〕扩大外汇调剂范围 〔3〕价格进一步放开
二、外汇调剂公开市场
1. 特点 〔1〕会员制 〔2〕竞价成交 〔3〕资金集中清算
2. 问题 〔1〕市场组织体系不合理 〔2〕多重汇率并存 〔3〕人民银行运953年初至1973年2月 1.汇率安排采取与西方主要国家个别货币挂钩的方法 2.人民币币值高估 3.汇率作为价格信号和经济杠杆的功能退化
三、 1973年2月至1978年
1.汇率安排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 2.汇率调整次数增多,变化幅度加大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回忆
一、外汇调剂市场的建立与开展
1. 1980年10月-1985年12月
2. 〔1〕参与主体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中介中国银 行
3. 〔2〕开场需把额度转为现汇,后允许额度直接调 剂
4. 〔3〕价格以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为根底,在上下 5%
5.
-10%范围内波动。
2. 1986年1月-1987年12月 〔1〕深圳建立外汇交易所 〔2〕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调剂 〔3〕价格上升为一元,实际现汇调剂价为4.20
第四节 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思路
一、加快经常帐户强迫结售汇制度的改革 二、稳步推进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的改革 三、改善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 四、加快培育和开展远期外汇市场 五、稳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汇率的界定:人民币有无高估或者低估?
考虑三种汇率的界定 1、名义汇率:指没有经过相对价格水平调整的汇率 2、实际汇率:对相对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之后的汇率,
修正通常包括两国之间的通货膨胀差异和间接税制度差异两项 3、均衡汇率:均衡汇率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不同,它是不能观
察到的,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计算出来的出清市场时所需的汇 率水平。 第 一 类 : 基 本 均 衡 汇 率 ( 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这是指IS、LM和BP线的共同交会点。即不存在内外 部经济失衡时的汇率水平。 第 二 类 : 行 为 均 衡 汇 率 ( 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从行为金融角度考察的汇率决定,高度依赖于心理假 设和计量工具。
目前是否处于第三次美元危机之中仍然存在争议。
9
2、为什么美国需要美元的大幅度贬值? NBER的Bergsten在2003年主编了《美元高估与世界经济》的
报告中指出:目前美国象1985年那样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为政 策目标是不现实的,但美贸易赤字应削减一半,使其占GDP的 比例降到2.5%的水平,才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的现实选择。 要实现将贸易赤字削减一半的目标,美元须在现有基础上再贬 值20-25%。问题的关键在在于:主要的国际货币不能竞争性 贬值,而应该相对于美元升值才能吸收美元危机的冲击。 根据美联储采用的贸易加权美元指数所反映的美国贸易伙伴币 值对美元币值的影响程度,2002年依次为加拿大(17%),欧 元(16.3%),日元(13.3%),墨西哥比索(10.4%),中国 (8%)。 那种货币来承担美元的困境?主要是在2001-2004年间积累了 大量美元储备的东亚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中国。
人民币汇率:有路线图无时间表的改革
1
作者简介
钟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管理》 中国银行卡产业咨询委员会 中国财政部经济学家团队 联系方式:zhongwei@
主任 执行主编 专家委员 专家委员
2
本演讲的基本框架
1、汇率的界定:人民币有无高估或者低估? 2、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钉住还是浮动? 3、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4、人民币汇率调整:中外视角的差异 5、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路线图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人 民币的汇率被严重低估了(原文为:The staff also maintained its vie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d persuasive evidence that the renminbi is substantially undervalued.
6
没有任何国际组织能够声称对汇率制度选择具有国际管辖权, 基金组织章程也未对此有任何表述。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未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有两大特点,一是 单一钉住美元;二是刚性钉住。
7
无论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Mckinnon(2004)还是倡导人民币 升值的Goldstein(2004)都认为中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 因为从1995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被固定在1美元 兑换8.28元。Goldstein在2004年认为:中国操纵了人民币的汇 率水平,违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任何成员国不得对外 汇市场进行大规模的、长时期的以及同一方向的干预,从而使 该国货币的汇率保持在一个不恰当的水平上,否则即为操纵了 汇率。)
10
3、谁逼迫美国经济步入了这样的境地?三大泡沫和三大因素。 三大泡沫分别是股市泡沫、美元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三大因素
分别是经常项目收支赤字,财政赤字和人口老龄化。 被忽略的美国经济问题: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新近统计,在美国
现在总共约1.4亿劳动力中,超过55岁的劳动力人口有超过 2400万人,占所有劳动力的比重约17%左右,45岁以上的劳动 人口则超过6100万人,占所有所有劳动力的比重约43%。
(IMF:2004年11月发布的Country Report No. 04/351第19条。)。
5
2、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钉住还是浮动
1、根据Frankel的分类,有九种主要的汇率制度,从最浮动到 最固定依次为:自由浮动、有管理的浮动、目标区、钉住一揽 子货币、蠕动钉住、可调整的钉住、事实上的固定钉住、货币 发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和货币联盟。其中,前面两种 制度属于浮动汇率制度,而后面三类属于固定汇率制度,其它 的四种制度为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中间类型。 2、基金组织的分类在1998年有一个细致化的过程,将汇率制 度安排分为八类。 3、目前研究中通常把汇率制度安排分为浮动制、钉住制和固 定制三类。
中国选择钉住汇率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在金融原罪之下采取的 自我约束行为,这种自我约束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政府无常地 利 用 汇 率 政 策 的 道 德 风 险 和 动 态 不 一 致 ( Einchgreen, Hausmann & Meckinnon)。
8
3、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1、美元危机的副产品。 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于1973-1976年 间,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一个虚金而实美元的体系极大地推进 了 美 元 的 国 际 化 , 美 元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的 美 元 短 缺 ( Dollar Shortage)成为70年代时的美元泛滥(Dollar Glut),美元危机 的爆发标志是美元和黄金的彻底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 “不兼容体系”的崩溃。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1987年间, 美国经济的滞胀之苦,以及当时日本、欧洲经济的崛起迫使美 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美元危机的爆发标志是《广场 协议》的签署和美国股市的股灾,美国也在此后成从净债权国 沦落为净债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