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生字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主题思想: (2)五.注解: (2)六.鉴赏: (3)七.课后习题: (6)第1课时同步练习 (7)第2课时同步练习 (8)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笔记整理

七律长征笔记整理

七律长征笔记整理
字词的学习
生字组词:
律:律师、律动、韵律
崖:悬崖峭壁、断崖
渡:渡口、远渡重洋、偷渡
索:索取、铁锁、按图索骥
翻译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

译: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译: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一样。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一样。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译: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觉到深深的寒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
朗,个个笑逐颜开。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险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朗读指导
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书上画的间隔符号、重音等符号进行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保持慷慨激昂的语调,语气要富有变化。

首联一二句要读出不怕难的语气,要坚定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语气平淡。

颔联三四句朗读时,要突出五岭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

读颈联的第一句要用欢快的语气,第二句要低沉一些。

(低沉是表达对牺牲了的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大家在读尾联时,要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要读得重一些,尽开颜三个字一字一顿,高昂有力才好。

11 七律·长征_生字词学习

11 七律·长征_生字词学习

词语
句子
十部 上中下结构 铁索 索取
过这种铁索桥要有点胆量才行。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山部 左右结构 岷山
我怎样才能到岷山饭店?
词语解释: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 困难多、艰难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意思。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很快滚过去。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 红军怎样的精神?
理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批注感悟: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暖和寒写出了什么?
批注感悟: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两句表现作者什么心情?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红军
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

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充分
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 革命三军过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显尽示开了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英无雄比主顽义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毛泽东。

七律长征课文字词

七律长征课文字词

七律长征课文字词
《七律·长征》的生字有:崖(yá)、渡(dù)、索(suǒ)、岷(mín);需要掌握的词语有:远征、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泥丸、大渡、岷山、铁索寒、云崖暖、尽开颜等。

此外,这首诗中的同音字有:涯(yá)、崖(yá)、押(yā)、鸭(yā);形近字有:崖(“厂”里面是两个“土”)等。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一句一句的翻译: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畏惧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等闲:看待五岭和乌蒙山这万水千山就像看待闲暇一般轻松。

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就像微波细浪在翻滚一样。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就像在泥丸上
跳跃一样。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两岸峭壁耸立,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连绵起伏,战士们突破了重重难关,取得了胜利,感到非常欣慰。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加高耸的岷山,红军战士翻越过去,心情豁然开朗。

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加令人喜悦的是岷山上千里白雪皑皑的景象。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将士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后,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六年级上册 语文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 语文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 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八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文精讲

八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文精讲

⼋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精讲 精讲课⽂中⼀定要注意读。

⼋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该怎么精讲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的精讲,希望会给⼤家带来帮助。

⼋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 七律·长征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年级上册课⽂精讲:七律·长征 ⼀、⽣字学习 1.字⾳ 摒(bìng)弃精湛(zhàn) 磅(páng)礴镶(xiāng)嵌 静谧(mì) 恬(tián)静挥洒淋漓(lín lí) ⼼旷(kuàng) 神怡(yí) 粼粼(lín lín) 参(cān)天婷婷(tíng tíng) 轶(yì)事葱(cōng)茏瞩(zhǔ)⽬加冕(miǎn) 2.形近字 3.多⾳多义字 ⼆、词语积累 驰名:声名传播很远。

摒弃:舍弃。

精湛:精深。

镶嵌:把⼀物体嵌⼊另⼀物体内。

挥洒淋漓:形容运笔⾃然酣畅。

静谧:安静,宁静。

茵:垫⼦或褥⼦。

葱茏:(草⽊)青翠茂盛。

别具匠⼼:另有⼀种巧妙的⼼思(多指⽂学、艺术⽅⾯创造性的构思)。

恬静:安静、宁静。

⼼旷神怡:⼼情舒畅,精神愉快。

粼粼:这⾥形容波光闪闪的样⼦。

参天:(树⽊等)⾼耸在天空中。

婷婷:形容⼈或花⽊美好,也作亭亭。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轶事:世⼈不⼤知道的事情,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异曲同⼯:不同的曲调演的同样好。

⽐喻不同的⼈的辞章或⾔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中指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训练 5七律·长征(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训练 5七律·长征(含答案)

5.七律·长征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1.知识点解读(1)正确认读以下生字:礴、丸、岷要点提示:“礴”部首是“石”,读“bó”,薄厚的“薄”加上石字旁,“磅礴”的礴。

(2)正确认读以下词语:万水千山、等闲、五岭、逶迤、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云崖、大渡、铁索、岷山、三军、尽开颜要点提示: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越城岭(广西)、都庞岭(湖南)、萌渚岭(湘粤桂三省区的自然界岭,又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大庚岭(江西)、骑田岭(湖南)。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三军:泛指全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3)正确书写以下生字:丸、崖、岷要点提示:“崖”字上下结构,山字头,写时各横画的间距要均匀。

最后是两土,不要一笔竖连下来。

(4)多音字组词。

尽、蒙、横、难、更要点提示:“蒙”字有三种读音,一种读méng,如“蒙蔽”;第二种读mēng,如“蒙骗”;第三种读měng,如“蒙古”。

2.知识点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

ní wán yún yá mín shān()()()(2)给带点字补充正确读音。

难.友()乌蒙.()更.快()横.线()难.题()蒙.古()更.夫()蛮横.()知识点二:句型练习1.知识点解读本课运用了“逶迤”“磅礴””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千山的险峻;用“细浪”“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用“腾”与“走”的拟人手法使静止的山动了起来;用一“暖”一“寒”的对比,写出了红军的喜悦与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另外,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解析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注释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本诗作者毛泽东。

1、课后生字崖yá(1)偏旁:山(2)结构:上下(3)组词:断崖、山崖渡dù(1)偏旁:氵(2)结构:左右(3)组词:过渡、渡河2、多音字长(1)cháng长短、长度(2)zhǎng长大、班长难(1)nán 难过、难受(2)nàn 发难、难兄难弟只(1)zhī一只、只身(2)zhǐ只有、只见蒙(1)méng启蒙、蒙蒙细雨(2)mēng瞎蒙、蒙人(3)měng蒙古磅(1)páng磅礴、磅沱(2)bàng过磅、加磅横(1)héng 横竖、横跨(2)hèng 蛮横、专横更(1)gèng更加、更多(2)gēng更替、三更尽(1)jìn 尽力、尽数(2)jǐn尽管、尽早3、易错字词律、征、岭、逶、迤、腾、蒙、暖、岷、颜、磅礴4、翻译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学霸笔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堂笔记

【学霸笔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堂笔记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 课前预习 1.本文共有( )句。

2.默读课文两遍,朗读三遍,读准节奏,读出磅礴的气势。

试着背诵课文。

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律l ǜ 崖y á 渡d ù 索su ǒ注意:“崖”下面是两个“土”;“渡”左部是三点水,与“度”区分。

4.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并用画线的词造句。

逶迤 乌蒙 等闲 磅礴 云崖 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认真读课文,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乌蒙大渡河。

金沙金沙江。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乌蒙山。

6.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读诗句,选一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欣喜B.全都C.喜欢D.竭尽8.思考题: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9.选择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说明了(),“寒”说明了()。

A.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B.飞夺泸定桥战争的惊险悲壮10.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填空。

《七律·长征》是一首_____诗,这首诗写于_____,当时_____率领中央红军越过_____,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_____的战斗豪情。

知识梳理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注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注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注释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 红军:军队的通称。

3.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4.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主要山岭绵延起伏叫“五岭”;细浪:小浪花,这里比喻翻山越岭时红军战士走过的地方。

5.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的高原上,气势雄伟叫“磅礴”;“走泥丸”是以滚泥丸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 金沙: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7.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8. 大渡:大渡河。

9. 铁索寒: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由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寒在这里代表高耸入云,让人望而生畏。

10.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是指红一、二、三方面军,只有红军全部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才能说是“尽开颜”。

赏析: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不是用抽象的笔墨来描写长征的伟大与艰辛的,而是用既具形象又蕴深意的比喻来予以表现的。

诗中“万水千山”的形容绝不止是夸张的手法,而现实中的万水和千山无疑在证明着红军长征途中所跨越的地理距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写山,“腾细浪”和“走泥丸”的比喻生动地揭示了红军的伟大力量以及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是写水,“云崖暖”和“铁索寒”的对比则反映了红军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所保持的乐观态度。

11 七律·长征_生字词学习

11 七律·长征_生字词学习

第十一课七律〃长征
会认字:
w8i y! p1ng b5
w1n m!n
迤磅逶
拼音
会写字:拼音
丸岷礴
w8i y! p1ng b5 w1n d& su6 m!n
迤磅
逶丸渡
礴索岷
w8i

逶迤
天际,山岭逶迤,景色好不壮观!
y!

逶迤
天际,山岭逶迤,景色好不壮观!
p1ng

磅礴
管风琴是全世界最大、气势最磅礴的乐器。

b5

磅礴
管风琴是全世界最大、气势最磅礴的乐器。

w1n
泥丸丸
丸药
这种丸药治好了我的头痛。

m!n

岷山我怎样才能到岷山饭店?
w8i
半包围结构
逶迤
天际,山岭逶迤,景色好不壮观!
辶部
y!
半包围结构
逶迤
天际,山岭逶迤,景色好不壮观!
辶旁
p1ng
左右结构
磅礴
管风琴是全世界最大、气势最磅礴的乐器。

石部
b5
左右结构
磅礴
管风琴是全世界最大、气势最磅礴的乐器。

石部
w1n
独体结构
泥丸丸药这种丸药治好了我的头痛。


d&
左右结构
渡船远渡重洋小河边停着一艘渡船。

氵部
su6
上中下结构
铁索索取
过这种铁索桥要有点胆量才行。

十部
m!n
左右结构
岷山
我怎样才能到岷山饭店?
山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注解: (3)主题思想: (3)鉴赏: (3)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结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结构

《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结构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远征、等闲、磅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

(重点)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难点)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开始于1934年10月。

当时战斗在长江南北各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部队,为了挽救革命危机,实行了战略大转移。

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途经十多个省,长征二万五千里,历尽千难万险,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毛泽东同志的这首《长征》,发表于1935年10月。

它以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对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记叙和热情的歌颂,展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首联(第1、2句):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颔联(第3、4句):写红军英勇无畏地翻越了“千山”。

颈联(第5、6句):写红军神勇无比地趟过了“万水”。

尾联(第7、8句):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和长征胜利后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