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
下面我们来看看《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1、能读准“朝、舍”两个字音,将“君”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话练习,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意。
【教学重点】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话练习,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与生为友方案一:真高兴今天又可以认识新朋友了,先自我介绍一下,(老师自我介绍)。
这是我现在最想说、最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小朋友们好!(读读吧!)知道吗?从你们的笑容里,老师认定了你们就是老师的朋友。
谁愿意最先跟老师交朋友?与生握手认识,真高兴认识了这么多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合作愉快。
方案二:很高兴认识你们,课前老师可是做了充分准备哦!瞧,从你们班主任那了解到咱班同学有四大特色、优点,接下来学老师的样儿来数数吧:一是朗读得好,有谁啊?(生举例)二是字写得好,有谁呢?(生举例)三是发言很积极,都有谁啊?四呢,你瞧,个个眼睛都发亮,这就是你们的第四大优点,善于倾听!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里,你们会有出色的表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第1篇】《送元二使安西》是《积累、运用五》第一题读读背背部分的内容。
教材的要求是会背诵古诗,至于抄写和大致理解诗意也不在要求之列。
这首诗我以前已经带领学生背过,所以,再指导背诵这首诗已经不是我教学的主要目的。
因此,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我班学生背诵古诗的数量而言,如果他们能把诗中的生字全达到会认,那么,多数同学不但小学阶段的字应该已经全部会认,中学阶段也应该认了不少。
所以,在复习古诗的同时,检查他们的识字能力,应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2、理解诗意。
背诗的目的是感受诗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学习运用。
因此,要求孩子在会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意,成了我教学的又一重点。
3、复习拓展。
孩子们背诵王维的诗已经不少。
如何在学习本诗的同时巩固加深对其他诗的印象,也是我教学中应该考虑的。
4、理解王维写景诗的意思,初步感受体会王维诗的风格。
在归类理解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概括诗风的环节。
虽然不够详细、全面,但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王诗的风格,必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虑,我带领学生对王维的诗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一、导入。
王维的诗,我们已经背过几篇了。
下面我写几个他诗中的字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吗?(渭、悒)。
部分学困生不认识)。
因此,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必须要认识生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认真朗读,记住字形,在把诗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
二、复习《送元二使安西》。
让学生朗读后试着说诗的意思。
(经过部分同学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加上老师对“元二”、“安西”、“渭城”、“悒”、“阳关”等词的解释,同学们弄懂了这首诗的意思。
)三、回顾背过的王维的诗。
1、指名同学领背王维的诗。
一个同学领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馆》、《杂诗》、《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八首。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酷爱,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特殊是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种种缘由,人们是喜爱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
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情深意重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我们读过“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
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际若比邻。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喜闻乐见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1、指名读题。
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课题,你认为谁的读法是正确的。
为什么?生:因为元二是一个人。
师:元二就是姓元排行其次。
排行其次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
假如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
明白了吗?谁再来读题?元二去干什么?生:出访安西。
“出访”指什么?生:出差。
师: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出差,可内涵不一样。
2、介绍时代背景。
唐朝的时候,国力强大,许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常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访。
而每一次出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兴奋又悲伤的事情,兴奋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悲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安史之乱的背景及其对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2.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歌背景及其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王维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追求。
3.学会鉴赏古诗文的方法,掌握节奏、韵律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授课内容如下:•《送元二使安西》的历史背景及文本鉴赏•讲解王维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2.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 & 文本讲解: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意义和深层次内容以及艺术特点,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学意义。
•音乐课堂 & 群体表演:为学生播放古琴和筝曲,以帮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与艺术之美,并在诗歌学习中增加美感成分。
•小组合作 & 个人写作: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下个人感悟。
三、教学流程1. 热身阶段•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进入诗歌世界氛围中。
•带领学生提前理解诗歌背景,探讨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对唐代的影响。
2. 主体阶段1. 学习诗歌•教师讲解《送元二使安西》的文本鉴赏,让学生有从原文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后给出问题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 理解王维的艺术风格•对王维的艺术风格进行讲解与了解,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了解,找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王维的艺术追求。
3. 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对《送元二使安西》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景寂感怀的内涵。
•学生个人写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送元二使安西》的理解,然后撰写自己的文学鉴赏。
3. 总结阶段•教师和学生分享本课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提出问题、作为课后作文的题目,鼓励学生在家持续思考和加深对于诗歌写作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在于,在我对竞赛篇目的熟练把握性方面的提升。
备课时仔细审视了历年的赛题,反复推敲了相应的考点,制定了详细的教案和应对策略,学生上课情况反映良好,诗歌学习也更加容易深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3、了解其他送别诗,培养热爱祖国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
(出示王维生平)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维?为什么他的这首诗流传如此之广,被世人传唱呢?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去亲临那一个动人的场景吧!二、整体感知1、出示古诗,请大家放声朗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注意诗歌的节奏与停顿。
指名读。
2、指名读题。
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使”(出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没有便利的交通,相隔这么遥远的路程,要再相聚谈何容易!因此,当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三、领会诗意1、苏东坡说过,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沾湿)板书:雨(2)客舍(旅店)。
板书:客舍(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板书:柳2、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空气变得洁净清凉;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一片生机盎然。
)如此的美景,王维有心去欣赏吗?这细雨似乎也在暗中酝酿着离别的气氛呢。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5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5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路途都有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创设元二知道王维不幸去世的情境,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心里话,让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6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篇)》,快快拿去用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有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伴侣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心情,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机敏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敬重同学的独特感悟,提升同学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生疏其他送别诗。
2、体会“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宠爱流行歌曲吗?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格外流行的音乐,这首唱歌了什么呢,今日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日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
你们先读一读。
二、分析题目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
(生读)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由于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
“使”是出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朝廷经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
《送元二使安西》主题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主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悟诗情诗意,学写作方法,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3、读王维其他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板书课题,解题,质疑。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过渡】这是同学们的猜想,古诗的内容真的如你们所想吗?快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诗,先看看能不能把它读正确。
(1) 指名读,相机理解:“浥”。
(2) 古诗只读正确流利是不够的,谁来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3)读出自己的感觉。
3、解决问题,体会送别之情。
(1)出示学习提示,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对诗句的理解变成一幅画面。
(2)同桌交流前两句读出的画面,全班交流。
(3)补充有关折柳送行的资料。
出示张籍、白居易、李白写过的关于柳的诗句,生读。
(4)几千年来,这柳不知见证了多少次离别,可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巧借杨柳诉心声”啊!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在古诗中很常见,叫做“寓情于景”。
(5)全班交流后两句读出的画面。
补充岑参描写安西环境的诗句。
创设情境,语言训练:假如你是王维,在朋友元二临行前,你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呢?男、女生一起读后两句诗。
(6)配乐齐读全诗。
(7)尝试背诵。
(8)小结写法:这首诗里,王维借杯中的美酒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这就叫“借物抒情”。
(板书:借物抒情)二、拓展读诗,感受诗人情怀。
1、读《相思》,感受诗人的柔情。
(1)同样是“借物抒情”,我们再来轻声读读王维的这首《相思》,结合注释,看看作者借助什么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借助红豆表相思之情。
(2) 来,请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一起感受王维对朋友的想念。
(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读了王维的两首送别诗,在你的心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大家品着诗句,慢慢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2、读《送刘司直赴安西》,感受诗人的豪情。
王维不但善于借物抒情,也善于直抒胸臆,这在他的边塞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来看他其中的一首边塞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通过研究讨论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化,潜心会文,使古诗文化滋养他们的心智。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使”“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
教具准备:制作幻灯片、录制《阳关三叠》曲。
教学过程:一、引1、播放音乐《阳关三叠》,耳边响起的曲子,听出了什么?(忧伤、凄凉。
)2、对,其实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改编自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的名字叫《送元二使安西》,它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
3、有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维吗?4、谁会读诗题?(强调不可把“元二”分开。
)5、王维所送的朋友姓元,叫------(元二。
)6、“元二”的意思清楚了没有?再来读读题目。
元二干什么去呀?谁送元二使安西?7、听老师把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你们读一读。
二、读1、过渡: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擅长书法,对音乐也很在行,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接下来,我们就来品位一番。
2、自由练习朗读,熟悉古诗,要多读几遍才行。
3、谁愿意展示一下朗读的风采。
(师正音:舍sh,解释为房子;朝zhāo,早晨的意思;浥y湿润。
)4、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字正腔圆,但缺少了点什么?(韵味)对,少了古诗的韵味。
想不想听王老师读?5、师范读。
6、我给大家一些时间,再练练。
7、在读之前,提醒一下:读慢些,注意诗的节奏、韵味。
谁来试试?三、悟1、诗写得多好呀!诗中有画。
同学们读得也挺美。
2、课件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当读到这一句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渭城追问:渭城这里的柳色---(青或者绿)渭城这里的空气---(清新)渭城这里的旅舍---(环境美)渭城这里的朋友---(多或亲)5、过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即将分别西行出阳关,赴安西,阳关在哪里?安西怎么样?是否如渭城这般美丽?6、出示课件:古安西图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一、引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
1、板书课题,简介王维。
2、释题: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正确读题。
二、读诗1、师范读:教学平仄规律。
2、生自读诗文:交流质疑: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随机体会诗情: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渭城的柳色──渭城的空气──渭城的客舍──渭城的朋友──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
4、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是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
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师生配乐朗读。
)5、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
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生共读(配乐):《送元二使安西》。
三、唱诗王维读着读着,情到深处,便轻轻地唱了起来。
师生清唱,体会诗情。
四、吟诗1、半读半唱叫作吟。
2、师示范。
3、生跟学吟。
五、舞诗吟之不足则舞之。
生学习手语。
师生边吟边舞。
六、拓展,深化诗情同学们,元二走了,出使到遥远的安西。
王维也曾一度奉使出塞。
他会有怎样的想念呢?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课题及反思(张凤)
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蒙城县庄子小学张凤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七册 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王维的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家还会背吗?一起背给老师听听好不好?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
我们都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思乡诗,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另外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题目),与之前学习的不同的是,它是一首送别诗。
2.首先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回顾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PPT 出示)3.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师:元二,原名元常,因排行第二,因此称为元二。
安西,是指唐朝时为了通知边疆而设立的安西都护府。
在老师的指点下同学们能说出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4.那么能书擅画的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大家都已经读了,老师听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歌,背诵古诗。
2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1 个生字。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学生分析: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比较流利地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这首诗是先写景,后抒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到位,诗的韵味与情感没有朗读出来,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重点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对古诗。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从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喜欢教你们背古诗,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古诗。
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我背上句,看你们能否接上下句。
有信心吗?(师生对古诗)2. 板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看老师板书题目。
板: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领读课题)3. 解诗题。
“元二”是指一个人,姓元,猜猜看,他在家排行老几?(师生互动)所以称其为元二。
想想看,“使”怎么讲?(师生互动)出使,古时候,朝廷给有识之士委以重任,去一个地方完成任务,为出使。
安西,是一个地方,唐朝安西都护府,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送元二使安西-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长安城的地理及交通情况。
2.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
3.学习文章中的古诗词,感受唐诗韵味。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文章,理解诗词含义及情感表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长安城地图,让学生了解长安城的大小和位置,引出唐朝的交通情况及东西交通的重要性。
2.新课展示
教师出示题目为《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词,让学生自己朗读,理解词义。
3.阅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有问题没有解决或没有理解的情况。
4.诗词理解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及生词,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义。
5.课文再现
教师让学生仿造古诗,写一首自己的使命感。
6.学以致用
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名胜古迹,设计一个元旦游园活动的方案。
四、教学评价
1.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完成作业。
2.学生能准确理解诗词的含义,能写出自己的使命感。
3.学生能够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设计一个元旦游园活动的方案。
五、课后作业
1.默读《送元二使安西》。
2.背诵其中的一首诗句。
3.搜集与元旦游园活动相关的信息,准备用于下一课上的讨论。
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朋友元二去安西上任时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当时两位友人之间的情谊。
接下来是按照古诗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古诗。
我给学生读诗的第一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将古今义进行对比。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这里,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接着,我请同学们想象诗中的情节,体会诗人用字的巧妙,熟悉古诗的特点,进行儿童诗的现场创作。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在读大学时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深圳工作了,我回到了黄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3、了解其他送别诗,培养热爱祖国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
(出示王维生平)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维?为什么他的这首诗流传如此之广,被世人传唱呢?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去亲临那一个动人的场景吧!二、整体感知1、出示古诗,请大家放声朗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注意诗歌的节奏与停顿。
指名读。
2、指名读题。
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使”(出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没有便利的交通,相隔这么遥远的路程,要再相聚谈何容易!因此,当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三、领会诗意1、苏东坡说过,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沾湿)板书:雨(2)客舍(旅店)。
板书:客舍(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板书:柳2、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空气变得洁净清凉;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一片生机盎然。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课程篇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安排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谈话导入。
小学六年我们积累了许多诗歌,其中不少是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请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王维,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课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好,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
请看地图(出示课件)。
使是出使。
能不能不去?不能,这是皇帝的命令。
元二要出使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啊。
(2)师指导读课题。
知道了这样写,会读了吗?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请打开书74页。
1.请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有谁对他的朗读要说上几句吗?你来读一读(提了意见的读读)出示课件:停顿、节奏(3)学生齐读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字词的障碍扫除了,想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先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请默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打问号,然后和四人小组的同学共同解决。
(2)谁来给大家说说诗歌的大意?好,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
(三)学习前两句。
1.过渡:读着这首诗,有谁看到渭城这里的柳色怎么样?出示课件:渭城柳色图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第【1】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教学目标1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
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
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
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
打开书,结合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两位同学背诵第一首送别诗。
2.揭示第二首古诗的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二首唐朝送别诗,出示课件: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3.解诗题。
提问:谁来解释一下题目? (使是什么意思?安西在哪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
(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再齐读课题。
(评价)
4.了解诗人。
诗题读懂了,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
(指2名学生发言,课件出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苏轼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读完苏轼的评价后,你觉得是这样的吗?我们现在就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二、读诗句,晓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正音。
【读古诗,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
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
注意多音字:朝舍更尽】
3.初步解释诗意。
读了那么多遍古诗,能告诉我你理解了哪句诗? (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注解去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
)
三、品诗句,明诗意。
1.诗中有画
1)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
2)课件出示: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
3)品味渭城的景
①、过渡语:是呀,品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能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③、柳: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⑤、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清新、清爽)
⑥、指名朗读一二句诗。
⑦、齐读一二句诗。
⑧、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呀!
⑨、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这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还有这朋友终将离我而去将远走他乡的老朋友,怎不伤感别离呢?
2.品味酒中的情
1)看课件,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2) 课件出示地图。
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
3) 课件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这里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所以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吧,此次分别,不知道何时再相见了!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王维,你会对元二说什么呢?
这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之酒。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四、赏读古诗。
1.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2.不幸的消息传到元二耳中,他悲痛欲绝,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
别时王维留下的诗句,后人还把这诗谱成了曲子《阳关三叠》)。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并把它背出来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五、拓展阅读,诵读其它送别诗。
1.出示课件。
人生自古重离别,老师还搜集了一些送别的古诗,请一起朗读。
2.总结。
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关注更多的送别诗,下面请完成达标测评。
3.完成达标测评。
附:《送元二使安西》达标测评
一、用“——”选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0分)
1.渭城朝(zhāo cháo)雨浥轻尘。
2.客舍(shěshè)青青柳色新。
3.劝君更(gèng gēng)尽(jǐn jìn)一杯酒。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20分)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是出使的意思。
()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尽”是再饮完的意思。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0分)
1.《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代诗人——。
2.表达诗人与老朋友情谊的诗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