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的组成,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化学式及其俗称;2. 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了解某些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讨论】比较Na2CO3、NaHCO3与CaCO3的组成推断Na2CO3、NaHCO3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探究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探究Na2CO3、NaHCO3是否和盐酸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总结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探究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探究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波尔多液,你想知道它的有来吗,请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思考:你能写出配制波尔多液的方程式吗?配制时能否用铁桶盛装,为什么?(方程式表示)。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2、盐+碱→新盐+新碱3、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探究三】盐与盐之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质疑并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练习】完成强化训练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学生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
第一步:假设反应能够发生; 第二步:将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得到假设 的生成物; 第三步:判断假设的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或气体 或水。三者至少有其一,假设才成立。
例如: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 物的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不能 无气体、 无沉淀、 无水生成 能 有气体生 成 能 有沉淀生 成
稀硫酸
判断依据
能 有水生成
复分解反应的五种情况: 金属 氧化物 ① ①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②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一般 不需 判断
酸
② 碱 ④ 盐 ⑤
③
③酸+盐→新酸+新盐
④碱+盐→新碱+新盐 ⑤盐+盐→两种新盐 需要 判断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完成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铜和盐酸
(3)盐酸和碳酸钙
CuO+2HCl=CuCl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K2CO3+H2SO4=K2SO4+H2O+CO2↑
讨论
迄今为止,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空气、氧气、 水、碳、二氧化碳、氧化铜、铁、铝、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 钠等一系列物质的知识。为方便记忆和进一步学习,可按组成 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例如: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①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介绍〕:(播放有关录像)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们是重要的建筑材料,CaCO3还可用作补钙剂;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生产;NaHCO3,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胃不能溃疡(易引起穿孔);〔回顾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CO2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CO2的原料是什么?请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展示图片〕: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大理石〔回答〕:CaCO3+2HCl=CaCl2+H2↑+H2O2〔设问〕: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学生发言〕:能或不能〔引导〕: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寻找答案。
〔实验探究〕: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 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都生成了CO 2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Na 2CO 3+2HCl =2NaCl+H 2NaHCO 3+ HCl ==NaCl + H 2〔提问〕:通过观察上述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板书〕:1、含有CO 32-或HCO 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气体2、CO 32- 或HCO 3-的检验方法: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两课时)第二课时[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介绍](播放相关录像)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有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很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回答]碳酸钠:N Q CO,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21 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G+2HCI====CaC2+HCOCO T +H0[分析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讨论][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2HCI====CaQ+HO+C0T,产生气泡,因为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课题1 生活中的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的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活和生产都有广泛的用途。
(2)初步认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3)鉴别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够简单归纳出反应的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2)按照科学探究训练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式学习,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通过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化学科学对人类有进步的感悟。
二.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酸和碱相关内容之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纳和碳酸盐。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可分成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得到粗盐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探究粗盐的提纯。
第二课时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且通过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得出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和探究热情。
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
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模式构建尝试:6人一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要让人人有话说,有事干,人人都参与。
分工合作,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学得主动,愉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的教学方式。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庄河市第二十五中学 宋月红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一、碳酸盐的俗称及用途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Na2CO3 CaCO3 NaHCO3
俗称:小苏打
(大理石或石灰石)
俗称:纯碱 、苏打
的主要成分
一、碳酸盐的俗称及用途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Na2CO3 ) (NaHCO3 )
盐酸腐蚀含 CaCO3的建材
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现象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出现大量气泡, 迅速出现大量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有二氧化碳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
CO32-、HCO3-的检验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纯碱Na2CO3和熟石灰Ca(OH)2制取烧碱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纯碱
烧碱
由纯碱制烧碱
小结
❖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碳酸盐的检验(即CO32-或HCO3-的
检验);
作业
❖ 必做:书78页1
❖
能力培养47到48页
❖ 选做:能力培养49页15题
某物质 +HCl 碳酸盐 或碳酸 氢盐
产生气体 +Ca(OH)2 CO2
变浑浊 CaCO3
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课题1:⽣活中常见的盐(第⼆课时)课题1 ⽣活中常见的盐(第⼆课时)⼀、学习⽬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活中的主要⽤途,认识碳酸盐的特性(重点难点)。
2.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的⽅法(重点难点)。
3.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
【课前预习】1.完成右表,并记住相关内容。
2.观察右表中各物质的组成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说出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药品,并写出有关的化学⽅程式。
【情境导⼊】当你切开⼀个馒头时,你会发现馒头⾥有许许多多的⼩洞,象⼀间间⼩房⼦⼀样。
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主探究:【注意】1.盐的组成不⼀定含有⾦属离⼦,例如不含⾦属离⼦。
2.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定⼀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不是。
3.⾷盐是,但是盐不专指⾷盐。
【思考】前⾯学了CO2的实验室制法,请写出反应的化学⽅程式。
Na2CO3. NaHCO3 能否也发⽣类似反应呢【实验探究】课本P71实验11-1。
【结论】含有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成⽓体。
【讨论】1.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活中还有哪些酸2.上⾯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酸能与相同的盐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补充实验】1.将醋加⼊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成的⽓体通⼊澄清的⽯灰⽔。
2.将稀硫酸加⼊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成的⽓体通⼊澄清的⽯灰⽔。
3.把⼀⼤勺苏打粉(碳酸氢钠)放进瓶内,然后,将⼀杯盛有红墨⽔的醋倒⼊瓶内。
【归纳】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与酸发⽣反应产⽣CO2CaCO3 + HCl =Na2CO3 + HCl =NaHCO3 + HCl =【知识拓展】盐的分类练习:将下列⾦属离⼦和酸根离⼦组成的盐填写完整。
1.从组成分类:⑴根据所含的⾦属元素可以分为钾盐、钙盐、镁盐、铜盐等。
⑵根据所含的酸根可以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盐酸盐等。
2.从溶解性分类:⑴可溶盐:如NaCl、CuSO4、KNO3等。
我的课题1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2、盐与碱反应:盐(可溶)+碱(可溶)→新盐+新碱 Na2CO3+Ca(OH)2= CaCO3↓ + 2NaOH
3、盐与金属反应:盐(可溶)+金属→新盐+新金属 CuSO4+Fe=Cu+FeSO4 A单质金属比盐中金属活泼
基本反应类型比较:
化 合 反 应 分 解 反 应 置 换 反 应 复 分 解 反 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 定 上物质生成另一 化合物反应,生成 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义 种物质的反应 另一种单质与另一 的反应 物的反应 种化合物的反应
五、复分解反应类型(举例)
1、酸+金属氧化物→盐 + 水 2、酸 + 碱 →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H2O 3、盐+酸→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 CO2 ↑ +H2O 4、盐+碱→新盐+新碱 CuCl2+2NaOH=Cu(OH)2↓+2NaCl 5、盐+盐→新盐+新盐 BaCl2+Na2SO4=BaSO4↓+2NaCl
实验11-2
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出现白色沉淀 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现象
分析
Na2CO3+Ca(OH)2=CaCO3 +2NaOH
(分析)下列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属于 三种基本反应类型吗?
第11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H2SO4
H2SO4
Ba(NO3)2 NaOH
K2CO3
Ba(NO3)2 NaOH
精品课件
K2CO3
1、下列化学反应属复分解反应的是( D )
A、Zn+H2SO4 =ZnSO4+H2↑
B、2KMnO4 = K2MnO4+MnO2+O2↑
Na2CO3+2HCl=2NaCl+H2CO3
CO2 ↑ +H2O
Na2CO3+2HCl=2NaCl+ CO2 ↑ +H2O
精品课件
NaHCO3+HCl=NaCl+H2CO3
CO2↑ +H2O
NaHCO3+HCl=NaCl+ CO2 ↑ +H2O
精品课件
问题:如何检验 含有CO32-(或HCO3-)离子的盐?
都含有CO32-或HCO3-离子
想一想: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 (NaHCO3)是否也能和盐酸发生类似的反应 呢?
精品课件
与酸反应:实验11-1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出现大量气泡,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出现大量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分析 有二氧化碳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
精品课件
可作补钙剂,用于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 石精用品课作件 建筑材料
回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CO3 CO2 ↑+H2O
CaCO3+2HCl=CaCl2+ CO2 ↑ +H2O
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学习流程】〖情境导入、生成问题〗(2)观察上表中各物质的组成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学习目标,解读目标。
〖自主探究、生成能力〗【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70……P71页,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3分钟),小组长检查,看谁说的用途多。
(2分钟)【实验探究1】首先认真阅读课本P71页,【实验11-1】,然后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Na2CO3与稀盐酸现象:分析:生成的气体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与稀盐酸现象:分析:生成的气体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学生实验1】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讨论:1.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2.上面一组实验(四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酸能与相同的盐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补充学生实验2】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稀硫酸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在教师下指导板演:第二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把一大勺苏打粉(碳酸氢钠)放进瓶内,然后,将一杯盛有红墨水的醋倒入瓶内。
观察现象。
【实验交流反思】观察上述反应再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反应物及生成物各有什么共同点?你能试着总结出什么规律?小组内交流,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实验探究2】首先认真阅读课本P 71页,【实验11-2】,然后小组完成该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交流反思】1.认真观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特点(注意观察,其构成微粒位置的变化)。
再观察下边的几个化学方程式,它们是否有共同特点。
11.1-3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
1.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CO3 ↓ 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 CuSO4+2NaOH=Na2SO4+Cu(OH)2↓
酸、碱、盐之间是否都能反应呢? 复分解反应有无发生条件呢?
活动探究 酸、碱、盐之间是否都能反应
氢氧化 氯化钠 碳酸钾 硝酸钡 钠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加稀 硫酸 判断 依据
2NaOH+H2SO4=Na2SO4+2H2O
K2CO3+H2SO4=K2SO4+H2O+CO2↑ Ba(NO3)2+H2SO4=2HNO3+BaSO4↓
2.复分解反应定义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 (1)化合物 (2)相交换 (3)价不变
3.表达形式
AB+CD → AD+CB
其他基本反应类(分解反应) AB+C=AC+B(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练一练
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5.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溶, 盐酸盐中银不溶, 硫酸盐中钡不溶, 碳酸盐中余不溶, 碱中钙微钡也溶。
你能归纳出初中化学中常见复分解 反应的类型吗?
①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 ②酸 + 碱→盐 + 水 ③酸 + 盐→新酸 + 新盐 ④碱 + 盐→新碱 + 新盐 ⑤盐 + 盐→新盐 + 新盐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实验准备: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
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3+ 2HCl==CaCl2+ H2O + CO2↑提问: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投影实验:1、将0.5g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2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指导板演: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学生实验: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讲述: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
(板书注明)变量恒量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提问: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举例: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的组成,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化学式及其俗称;2. 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了解某些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讨论】比较Na2CO3、NaHCO3与CaCO3的组成推断Na2CO3、NaHCO3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探究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探究Na2CO3、NaHCO3是否和盐酸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总结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探究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探究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波尔多液,你想知道它的有来吗,请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思考:你能写出配制波尔多液的方程式吗?配制时能否用铁桶盛装,为什么?(方程式表示)。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2、盐+碱→新盐+新碱3、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探究三】盐与盐之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质疑并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练习】完成强化训练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学生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25张ppt)
①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②酸#43;盐→新碱+新盐
④盐+盐→新盐+新盐
⑤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盐
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反应物:无酸参加,必须可溶; 生成物: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
• 复分解反应类型(举例) 1、酸+金属氧化物→盐 + 水
Fe2O3 + 6HCl =2FeCl3+ 3H2O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3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07:1605:07:1605:078/30/2021 5:07:16 AM
2、酸 + 碱 →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H2O
3、盐+酸→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 CO2 ↑ +H2O 4、盐+碱→新盐+新碱
CuCl2+2NaOH=Cu(OH)2↓+2NaCl 5、盐+盐→新盐+新盐
BaCl2+Na2SO4=BaSO4↓+2Na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认识碳酸盐的特性(重点难点)。
2.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重点难点)。
3.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
【课前预习】1.完成右表,并记住相关内容。
2.观察右表中各物质的组成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当你切开一个馒头时,你会发现馒头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洞,象一间间小房子一样。
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二、自主探究:【注意】1.盐的组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不含金属离子。
2.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不是。
3.食盐是,但是盐不专指食盐。
【思考】前面学了CO2的实验室制法,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 NaHCO3 能否也发生类似反应呢【实验探究】课本P71实验11-1。
【结论】含有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讨论】1.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2.上面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酸能与相同的盐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补充实验】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稀硫酸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3.把一大勺苏打粉(碳酸氢钠)放进瓶内,然后,将一杯盛有红墨水的醋倒入瓶内。
【归纳】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与酸发生反应产生CO2CaCO3 + HCl =Na2CO3 + HCl =NaHCO3 + HCl =【知识拓展】盐的分类练习:将下列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填写完整。
1.从组成分类:⑴根据所含的金属元素可以分为钾盐、钙盐、镁盐、铜盐等。
⑵根据所含的酸根可以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盐酸盐等。
2.从溶解性分类:⑴可溶盐:如NaCl、CuSO4、KNO3等。
大多数常见可溶盐的水溶液都为性,但也有一部分可溶盐的溶液不为中性。
例如碳酸钠(俗名)的水溶液为性。
⑵难溶盐:如CaCO3、BaSO4、AgCl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课后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3.1.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里加入些纯碱,其作用是()A、使馒头变白B、既除去生成的酸,又使馒头轻而体积大C、加快面团的发酵速度D、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质量变大2.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4.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 CaO (CaCO3)高温煅烧C CaCl2溶液(盐酸)加入适量的Na2CO3D C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5.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⑴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
则A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⑶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②CuSO4溶液③醋酸溶液④KCl溶液【中考直通车】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B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7.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D为一种常见的气体。
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① A和B的溶液混和无明显现象;② B和C的溶液混和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③ A和C的溶液混和有蓝色沉淀生成;④把D通入C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硝酸。
根据上述信息,推断:⑴写出B、D、F的化学式:B ;D ;F 。
⑵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小强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
在老师指导下,小强与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Ⅰ: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a b c d⑴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a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D 常见碱火碱、纯碱、熟石灰① ② ③⑵用c 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二氧化碳。
请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用 法收集氧气,该收集方法是根据氧气 的性质而确定的。
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使用 进行检验。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声称什么其它物质[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 ②是一种碱; 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 、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交流与讨论]⑴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老师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
小影简述了鉴定氧自救器药罐中生氧剂超氧化钾是否需要跟换的简便的化学方法: 。
⑶小强简述了化学氧自救器能达到氧自救的化学反应原理 。
9.某化工厂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
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 (填名称)。
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你据此分析计算:⑴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⑵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拓展延伸】10.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
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
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⑴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
⑵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m(A) m(B)(填“>”、“<”或“=”)。
⑶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
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填字母)A.禁吃菠菜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⑷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C 、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 中CuO 变红,说明产物还有 和 ,经检验A 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 。
⑸某研究所利用SDT 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 2O 4·xH 2O )进行热分解,获得 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
②计算CaC 2O 4·xH 2O 中的x (写出计算过程, CaC 2O 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③残留固体为CaC 2O 4时的温度范围 , 写出固体质量由变为时的化学方程式 。
【作业布置】0 200 400 600 800 1000固体质量—分解温度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