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计工作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宗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2. 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倡导社会全面进步,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3. 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创新型科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4. 适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适度发展”,即要合理控制资源消耗,推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不同领域中充分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协同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高中政治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要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生源地:湖北省。
本文适合对象:本文为基础性的学习方法介绍,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学习。
第一单元第一课:货币。
关于商品,首先是定义,要主意劳动产品,其次就是商品的判定方法,如要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等等,;关于货币,注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关于纸币,搞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本质、原因、影响、对策,这是这一课的重点,;关于外汇,记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本币汇率及外币汇率的不同计算方式。
这一刻在考试中常常会有计算题,考的都是通胀率、纸币贬值率、汇率,所以这些公式都要牢记,记住了公式计算其实就是套用公式了。
*第二课:价格。
把价格的影响因素、稳定物价的措施、价格波动的影响联系起来记忆。
影响价格的因素中还要记住社劳率、个劳率、社必时、个劳时怎样影响价格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价格波动的影响中,要区分高档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影响程度的不同,会画图会看图;价值规律是这一课的重点,关于价值规律的所有东西都要一字不差的记下来。
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决定与反作用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这一课的重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地位、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两个毫不动摇要注意区分,此外要格外注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是选择题的常设陷阱。
2024年审计工作要求
2024年审计工作要求
1. 重点关注重大区域规划战略实施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同时密切关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
2. 深入揭示重大经济贪腐、重大财务舞弊、重大财政造假等突出风险,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并加强对财政、金融、国企国资、外贸外资等关键领域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和进展情况的审计。
3. 围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审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4. 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开展养老、医疗、义务教育等民生审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5. 开展地区、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此外,审计工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 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4. 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2024年审计工作将继续发挥“经济体检”的重要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引导、把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
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作为新的发展战略,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的一种发展理念。
它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它首先要求用正确的方式发展经济,既要注重短期
效益,也要注重长远发展,即不要损害环境和质量,不扰乱经济基本秩序,以保护社会和经济多样性。
其次,注重科学精神。
科学发展观要求国家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发展全民
经济,大力加强对科技和研究领域的支持,努力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以赋予整个国家和社会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再次,注重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教育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并
且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视,从而使社会全面发展。
通过创新、发展、改良的科学方法,有效地满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全民健康、民主、财富公平分享、社会稳定等这些目标,从而提升全社会的发展水平。
最后,注重全社会参与。
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除了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外,还要加强全社会参与,即企业、社会团体、公民群众、特殊群体等要充分参与到发展中来,从而共同推进“科学发展”的实现。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在于注重可持续发展、追求科学精神、倡导
全面发展以及实现全社会参与。
拥有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更有效地提升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综合福利。
2024年审计工作重点和思路
2024年审计工作重点和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化政策跟踪审计,促进政策落地见效。
重点关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评估政策落实效果,推动政策更加完善。
深化财政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预算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推动财政资金规范使用。
深化企业审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经济运行情况,揭示和反映企业在经营发展、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深化民生审计,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的审计,关注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的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深化大数据审计,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效率。
深化审计整改,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推动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谈谈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谈谈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综合考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把科学技术运用在社会发展中的新思想。
它强调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改变和发展的根本性变革。
它指出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点必须在科学上,以及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也必须是科学的。
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科学逻辑推理和分析为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践实践构建起一套新的发展理念和路径。
二是发展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任何发展活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科学和合理的方式实施,以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及保证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达到成功。
三是发展结果的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结果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以及人们的知识和利益。
发展结果的科学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和发展结果的科学性。
它是一种以科学的思想观念、理念和方法指导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
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
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
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
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
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
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
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
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是企业和组织规范运营、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关键环节。
然而,要实现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多个方面不断努力和创新。
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审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现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审计机构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进行授课,分享最新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
同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审计人才。
对于表现出色的审计人员,给予晋升、奖励等激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审计方法在面对海量数据和复杂业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必然趋势。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量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异常情况。
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如智能审计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使审计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价值的审计任务中。
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种审计模式强调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将审计资源重点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
2024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5篇)
2024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我校审计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了各项审计业务,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加强学习,更新审计观念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对学校资金运作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审计观念。
今年初,省教育厅下发了积极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文件,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
我们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
为适应这一变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清形势,自觉地成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实践者。
二是更新审计内容,在年度工作中增加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项目,使同志们能逐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的工作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内审工作在新的形势面前,审计工作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必须要转型和创新。
本年度中对我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
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机构;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委托合同;对内审人员进行了项目分工。
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中,我们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参与了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的比价采购审计;工程进度款的审核;隐蔽工程的验收;已完工程量的签证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等重要环节。
通过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关口前移,同时为工程决算积累了原始资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参与招投标项目,物资采购验收项目,维修工程验收签证项目____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____余份;涉及资金近____万元。
通过以上工作,充分发挥了内审工作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使我校的内审工作在维护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建维修工程项目审计,全年共开展基建维修项目____项,其中:委托审计____项,自审项目____项。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以人为本以全新的涵义。
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找到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作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这些重大举措,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发展是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离开发展,发展观就失去好处。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科学的发展观重点不是强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回答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以人为本。
发展要更加全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不能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发展要更加协调,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要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谈一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谈一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指以人的健康、社会的和谐、环境的友好为出发点,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企业和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平衡,注重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注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2. 以创新为动力: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也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和福祉。
3. 以统筹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需要以统筹为指导,以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统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4. 以发展为准则: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为准则,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同时也需要注重公平和正义,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福祉。
5.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认为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还涉及到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系。
拓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框架,更是一种实践指南。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和评估,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完整版)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即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即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概括地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其他一些古代思想家也都曾对民本思想作过论述,逐步形成了“民本君末”、“民贵君轻”、“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
西方社会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说,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它高扬人的价值,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反对神学统治和封建特权,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但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从社会历史现象中找到了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这就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点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点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作者:姜伟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01期[摘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这对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914X(2009)01(a)-0228-0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根据十七大精神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发展规律的理论升华,是执政理念的认识飞跃,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强民富都无从谈起。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我们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协调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把握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科学为导向,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注重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结构优化和完善。
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略,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牢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论。
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对审计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的理解
对审计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的理解
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在新发展阶段中具有新的定位和使命。
以下是对审计新定位、新使命和新要求的几点理解:
1. 新定位: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监督、评价、鉴证和服务的职能。
在新发展阶段,审计的定位更加注重发挥其监督作用,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 新使命:在新发展阶段,审计的使命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审计需要加强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不断完善;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廉洁从政;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公共服务项目和民生资金审计,促进改善民生;加强金融审计,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新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首先,审计需要更加注重宏观性,从全局角度出发审视问题,提出建议。
其次,审计需要更加注重全面性,覆盖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再次,审计需要更加注重预防性,及时发现并揭示潜在风险,提出预警建议。
最后,审计需要更加注重协同性,加强与纪检监察、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监督力量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为了适应新定位、新使命和新要求,审计机关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
部队伍。
同时,也需要加强审计结果公开和整改工作的督促力度,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监督力量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单位审计工作计划2024年(三篇)
单位审计工作计划2024年一、创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确定的外延,需要我们在审计中逐步稳定巩固,不断探索深化。
要从理论上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总结以往经验,将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系统化、体系化是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根本要求。
要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内容,从大处着眼,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支出重点和支出方向,从小处着眼、由表及里对全部政府性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和规范。
二、完善预算管理审计,促进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根据____科学发展方针,和省长提出的三个子的预算管理目标,作为改变旧的政府性资金管理理念、模式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和规范全部政府性资金预算管理的必经程序,推进预算民主化进程。
三、深化政府负债审计,规避和防范财政风险适度的政府负债是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但政府负债过多过重,则会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财政审计工作,仍然把审计重点之一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尤其关注了负债计划是否统一归口管理,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有无突破的警戒线标准以及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偿债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偿债准备金的足额计提等内容,更好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四、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把____国家宏观政策的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当前财政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四是转移支付;五是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六是政府负债问题。
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究成因,寻求对策,为政府制定____和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在实践中探索财政审计转型,在深化中体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把创新深化审计理念、审计实务、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审计管理作为重点。
审计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审计精神的概念与内涵作者:汤捷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结合国家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探讨并阐述了审计精神概念和内涵。
【关键词】国家审计;核心价值;审计精神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历史性任务。
2011年6月30日,《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审办发〔2011〕112号)出台,明确提出“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
建设国家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国家审计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具体体现,作为审计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精神也被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正式提出。
一、审计精神的概念所谓审计精神是指在长期的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由审计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审计行为始终的,审计人员特有的、最基本的人格、意识、观念、感觉、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等的总和。
它是审计人员内在的精神要素之一,是凝结在审计行为中的思想与理念,它受制于审计行为的客观规律,但同时又是审计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之一。
作为审计理念和审计传统文化的精华,审计精神是对审计行为蕴涵的价值、方法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审计精神属于审计的“上层建筑”,它是审计文化的深层底蕴,充分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优良传统、自主意识、价值取向、精神气质、认知模式与行为准则。
伴随着审计对经济、社会全面推动作用的加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审计精神的重要性。
所谓“精”是指经过挑选、提炼出来的精华,古人曾经认为“精”是人体中精微细致的部分,是生命的根源。
所谓“神”是指无形的精神,它与有形的形体相对,《说文解字》则将它解释为“引出万物者”。
也就是说,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心态和思维方式,并能够潜移默化地造就一个人的世界观。
二、审计精神的内涵审计精神是审计人员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生活与成果的总和,它表现在审计文化和审计思想两个方面。
2024审计科工作总结
2024审计科工作总结在2024年的审计科工作中,我积极配合了团队的工作,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任务。
以下是我对2024年审计科工作的总结:1. 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在2024年,我们团队承接了许多重要的审计项目,包括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合规审计等。
我在这些审计任务中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准确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提供了准确、全面的审计结果。
我们工作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了这些审计任务。
2. 提升了审计质量:在2024年,我注重审计质量的提升,不仅仅关注审计流程和程序的执行,还注重审计的核心价值,尤其是风险评估和内控建设的意义。
我在审计过程中注重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准确了解客户的关键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加强了团队协作:作为审计科的一员,我积极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与他们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与他们一起解决困难和挑战。
我们通过团队会议、小组讨论和知识分享等方式,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这对于完成团队目标和提高审计效率非常重要。
4. 持续学习和提高:在2024年,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学习了最新的审计理论和实践。
我还与其他专业人士保持联系,并交流经验和见解。
通过这些学习和交流,我提高了自己的审计水平,并为团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2024年对于审计科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
我在工作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2025年,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团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工作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内涵和实质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使审计工作高度自觉地服务服从于这些内涵和实质的要求。
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科学的审计工作指导思想。
发展,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把发展提升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位置,要求把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来指导发展的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第一要义”的理念,来指导“发展第一要务”的实践。
审计机关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监督部门,其所具有的维护经济秩序调控实现管理,国资保值增、监督权利运行、保障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等作用,凸显了在科学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审计人员在其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是第一要义”贯彻到我们审计工作中。
长期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的“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因此,我们要将其作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工作指导思想的重点加以贯彻。
把“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工作指导思想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在部署工作对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要充分考虑所确定的工作内容,是否适应了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要充分审视取得
的工作效果,是否达到了科学发展的预期目的。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审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体体现,因此,必须把为人民而审计,通过审计造福于人民,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把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好处,作为审计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
在审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当前重点是要以促进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强对关系民生问题的审计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注党和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政府民生工程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关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文化教育,就业再就业等涉及民生重点领域的共性问题,真正体现审计为民。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跟党的要求,确立工作重点。
全面可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审计工作就是要围绕其要求来确立工作的重点,去开展工作。
一是要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严格查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问题,坚决揭制当前严重存在的腐败问题和破坏经济秩序的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要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化解矛盾。
要特别关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政府投资,资产运作,产业扶持,支农惠农,公共服务,耕地保护,节能减排,资源使用,生态补偿,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完善,权利阳光运行等问题,运用审计手段揭露和解决这些方面存在的问
题。
三是要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要发挥审计监督的宏观调控作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搞好审计调查活动。
认真分析研究和即使反馈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调整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处理好各科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本法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哟啊适应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工作方式的科学化。
一是深刻认识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明确监督于服务的辩证关系,使审计工作高度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发展的大局。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审计机关既是国家经济监督部门又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搞好职能方面的统筹兼顾,要树立双重职能意识,做到服务于党和国家科学发展大局和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是要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搞好工作层次方面的统筹兼顾。
要以宏观着眼,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明确工作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从微观入手,善于在具体工作中捕捉事关科学发展大局的审计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事实求是的关系,要把依法审计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不断增强依法审计严肃性的同时坚持实事求
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五是要正确处理一般与重点的关系,要在合理实现审计要义的基础上,狠抓那些事关科学发展全局的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资金的审计,使用审计工作充分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的要求。
六是要正确处理审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搞好工作效益方面的统筹兼顾。
要合理安排审计计划,严格控制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把审计数量与质量达到高度统一,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值。
七是要合理处理审计力量方面的统筹兼顾。
做好纵向协调,横向协调,科学整合审计力量的资源。
八是要正确处理审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搞好工作环境方面的统筹兼顾。
要大力倡导文明审计,转变工作作风,讲究职业道德,遵守工作纪律,依法行政权利。
用良好的审计形象,去赢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创造和谐的审计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