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贷款五级分类自查报告

贷款五级分类自查报告

贷款五级分类自查报告第1篇: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中国1998年之前的贷款分类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

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

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

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

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

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

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蛾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中国1998年的贷款五级分类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doc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一、引言简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重要性和目的概述试点工作的背景和意义二、试点工作概述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计划试点工作的时间范围和参与部门三、五级分类标准和方法五级分类的定义和标准分类方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四、试点工作实施情况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各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效果五、风险评估和分类结果贷款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分类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六、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采取的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和优化七、问题和挑战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八、风险控制和不良贷款处理不良贷款的识别和管理不良贷款处理的策略和效果九、客户关系和市场反应客户对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反应市场对信用社(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十、内部控制和合规性试点工作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整合合规性检查和自我监督的实施情况十一、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技术支持在试点工作中的作用风险管理系统和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十二、员工培训和团队协作员工对五级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团队协作在试点工作中的重要性十三、试点工作成效评估试点工作的总体成效评估对试点工作成功因素的分析十四、经验总结和改进建议试点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工作的改进建议十五、下半年工作思路和计划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目标针对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后续计划和安排十六、结语对试点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对参与试点工作的员工表示感谢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信心表达。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我们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一)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贷款五级分类是建立在动态监测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担保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连续监测的基础上,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实际价值。

(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需要。

贷款五级分类具有事前、动态、综合识别风险的特点,对加强信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解决在目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贷管理有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基础。

(四)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与国际通行做法和商业银行接轨的需要。

五级分类是许多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的一种比较科学的贷款分类方法,是当前世界上贷款分类的主流方法。

(五)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提高农村信用社队伍素质的需要。

贷款五级分类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定性分析,覆盖的知识领域包括信贷分析、会计原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含量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我社接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文件通知后,即组织了社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信贷会计、外勤有关同志,到我联社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社总管信用社参观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经验、方法、步骤。

并将总管信用社的经验认真加以总结,回来后进行具体实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1、成立组织机构为加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组织领导,保证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蒲城信用社特成立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 * *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 * *担任,成员有主管会计* * *、信贷会计* * *,做好进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前期准备工作。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分析报告+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汇总报告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分析报告+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汇总报告

上半年贷款五级分类分析报告信用社年6月末贷款余额10774万元,贷款笔数1716笔。

五级分类总体情况为:正常类2855万元,占比26.5%;关注类100万元,占比为0.9%;次级类691万元,占比为6.4%;可疑类4612万元,占比为42.8%;损失类2516万元,占比为23.4%。

在贷款总余额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3137万元,167笔,贷款占总额的29.1。

在企事业单位贷款中,正常类255万元,占比为2.3%;次级类175万元,占比为1.6%;可疑类1525万元,占比为14.2%;损失类1182万元,占比为11%。

在贷款总余额中,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余额5248万元,1423笔,贷款占总额的48.7。

在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中,正常类1513万元,占比为14%;关注类12万元,占比为0.1%;次级类117万元,占比为1.1%;可疑类2444万元,占比为22.7%;损失类1162万元,占比为10.8%。

在贷款总余额中,自然人其它贷款余额2389万元,126笔,贷款占总额的22.2。

在自然人其它贷款中,正常类1087万元,占比为10.1%;关注类88万元,占比为0.8%;次级类399万元,占比为3.7%;可疑类643万元,占比为6%;损失类172万元,占比为1.6%。

2005年6月末,按贷款四级分类情况可分为:正常贷款1397笔7544万元,占比为70%;逾期贷款11笔,33万元,占比为0.3%;呆滞贷款152笔,991万元,占比为9.2%;呆帐贷款156笔,2203万元,占比为20.5%。

从以上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情况对比来看,五级分类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总和较四级分类正常贷款少4599万元,次级类较逾期贷款多658万元,可疑类较呆滞贷款多3621万元,损失类贷款较呆帐贷款多313万元。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五级分类中更加注重贷款的实际占用形态,杜绝了贷款应转未转等情况的发生。

这说明五级分类较四级分类更加科学,更能体现贷款的实际占用情况。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贷款五级分类是许多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的一种比较科学的贷款分类方法,是当今世界上贷款分类的主流方法,实施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农村信用社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实际质量,及时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的要求,从20XX年开始,将全面停止四级分类期限管理的分类制度,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表内、表外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

因此,为了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召开试点动员大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做到人员、任务、责任、措施的“四个落实”。

一、强化领导,明确措施,保证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及时成立了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基层信用社主任、业务主任、内管主任、专职信贷员、客户经理和部分业务骨干召开了动员会议,对五级分类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分类的目的、意义,分类的原则和操作程序。

明确了贷款五级分类对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重要意义,有效地增强了做好试点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分类基础。

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新生事物,大部分信贷人员对贷款五级分类并无“好感”,认为五级分类只是多了一项工作、增添了一些麻烦、根本没有必要。

我们通过实施“三比一看”,解决了信贷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

1、实施“三比一看”,提高员工思想认识。

“三比”一是比贷前调查时,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的内容具体;二是比贷中审查时,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的内容详细;三是比贷后检查时,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检查的操作性强。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为了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我社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文件精神和《**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操作要求,统一部署,紧密安排,扎实有序地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我社终于初步完成了全部信贷资产的认定、复审和归类建档工作。

截止到**年*月**日,我社表内信贷资产余额*****万元,其中表内资产中企事业单位(含行政村)**户*****万元,自然人一般农户***户****万元,十万元以上自然人**户****万元。

表外信贷资产余额****万元,其中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户****万元,已核销贷款呆帐***笔***万元,银行承兑汇票*笔***万元。

经统计,我社五级分类后表内信贷资产正常类****万元,不良类****万元,相对于四级分类,不良贷款额增加了***万元, 不良占比上升了*个百分点。

现将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贷款五级分类是以信贷资产的风险性作为评定贷款质量的重要方法,相对于“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五级分类能够准确、及时、动态地反映出贷款潜在风险,并能对信贷风险有效地进行预警和防范。

因此,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对于改善我社信贷资产质量,提高我社信贷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做好这项中心工作,我社及时组织信贷、会计以及稽核部门人员强化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明确五级分类的基本内涵,让大家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同时,我社按照上级要求,明确信用社主任是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责任人,信贷员为资料收集整理的责任人,使大家增强了工作责任感,确保了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二、成立组织、合理分工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障分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社按照东区联社的统一部署,于***年*月**日成立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职责。

其中:会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信贷档案的整理和调阅工作,信贷部门人员负责基本资料收集、财务报表分析、电子表格填制以及初分认定工作,其余人员负责分类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切实做到了组织到位、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doc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一、引言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国际银行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贷款资产的风险水平。

本年度,我们信用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全面推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现将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推广提供经验和参考。

二、试点工作背景政策背景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为提高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水平,我们信用社(银行)被选为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

业务背景随着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风险控制需求。

三、试点工作目标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建立更加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准确识别贷款资产的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根据贷款风险等级,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提高资产质量。

四、试点工作内容制度建设制定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了分类标准和操作流程。

分类标准制定根据贷款的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因素,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

分类操作实施对现有贷款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完成了五级分类工作。

风险监测与报告建立了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贷款风险进行分析和报告。

五、试点工作成效风险识别能力提升通过五级分类,我们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信贷资源配置优化根据贷款风险等级,我们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提高了资产质量。

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五级分类的实施,提高了我们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了风险控制能力。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分类操作复杂性五级分类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员工培训不足部分员工对五级分类的认识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

信息系统支持不足现有的信息系统尚未完全适应五级分类的需求,影响了工作效率。

七、改进措施简化分类操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分类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加强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的五级分类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熟练度。

信用社银行五级分类工作汇报

信用社银行五级分类工作汇报

信用社(银行)五级分类工作汇报四月份,我社被联社定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社。

就我们来说,从贷款四级分类到五级分类,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对全体信贷人员的考验,更是对我社信贷管理工作的检验。

我们深感身上担子的重量,全体信贷人员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为确保此次试点工作的如期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期间,**市联社、联社领导多次深入我社部署工作,了解情况,督促进度,协助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确保了我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就我社五级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作以汇报:一、精心准备,做好五级分类基础工作(一)认真学习五级分类制度,准确把握核心定义,快速实现观念的转变。

五级分类工作在我市农村信用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方面,农信社已习惯于期限管理,个别职工对推行五级分类积极性不高,认为可有可无、可早可迟;另一方面,贷款五级分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分类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较为丰富的信贷管理经验,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如对贷款五级分类核心定义理解不透,分类的准确性难以保障。

会后我社全体信贷员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安排意见》及《**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进行了集中学习。

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查阅了同行业分类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以及五级分类有关制度和案例,作为分析和参考,以推动我社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成立五级分类工作小组,合理安排分类工作程序。

截至八月底,我社各项贷款余额3071万元,社站贷款合计8428笔,剔除5笔社团贷款850万元后,还剩余8423笔2221万元贷款需要我们进行认定,在两个月之内要全部结束,任务艰巨。

试点工作开始后,我社结合实际,首先成立了五级分类工作小组,对所有贷款状况进行了分析分类,我们发现我社贷款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户贷款,企业贷款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已经名存实亡,因此我们按照先个人、后其它;先正常,后不良;先表内、后表外;先粗分、后细分的顺序进行。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第一篇: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县联社: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分类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市联社《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信用社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8月5日,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明确工作重点,攻克工作难点,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实施五级分类基本情况及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变化分析实施五级分类后的基本情况经过初分,至6月底,我社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正常类贷款1689笔,余额2231万元,占比%;关注类贷款524笔,余额1947万元,占比%;次级类贷款30笔,余额117万元,占比%;可疑类贷款1651笔,余额1342万元,占比%;损失类贷款23笔,余额38万元,占比%。

后三类属不良贷款1704笔,合计金额为1497万元,占比%。

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情况按四级分类标准,我社止6月末各项贷款3917笔,5675万元。

其中正常贷款2406笔,金额4771万元,占比%,不良贷款总额904万元,占比%,其中呆滞贷款904万元,占比%。

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比其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3万元,占比增加个百分点。

数据变化分析五级分类结果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社目前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

对比分类前后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占比变化,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导致不良贷款较分类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在四级分类中形态未划分真实,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是借款人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

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5000元,用于养猪,现本人已死亡。

而担保人也是外出躲债多年未归,贷款损失难以确定,故形成不良认定为可疑贷款。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体会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体会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体会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对不
同贷款项目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和分类,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和避免损失。

在对这项工作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需要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行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首先需要对贷款项目的相关信息进
行全面、准确的收集和分析,包括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

只有
具备了充足的信息,才能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估。

2. 需要灵活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在进行风险五级分类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和模糊
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判断和决策。

这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
和经验,并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

3. 需要科学的评估模型和方法: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以确保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熟的评估模型和方法,如德鲁基信用评级模型、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等,从而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需要及时的监控和调整:贷款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经
营状况等发生变化,贷款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在进行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时,我们需要及时监控各项指标,对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反应,以保证风险分类的
准确性和实时性。

总之,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具备全
面的信息收集能力、灵活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只有在
不断实践和完善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风险,保护贷款资金安全。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一、引言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重要任务。

农信社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之一,但贷款涉及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农村信用社对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进行总结与分析。

二、五级分类的定义和目的1.五级分类定义农村信用社根据贷款客户的还款情况,将其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通过分类,对信贷资产进行准确评估,为农村信用社提供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依据。

2.五级分类的目的五级分类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准确评估,为信贷经营提供科学指导,规范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本,维护农村信用社的良好运营状态。

三、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1.正常类正常类是指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良好,还款按时,贷款风险较低的客户。

该类客户具备良好的还款记录,信用评级为A+或以上。

2.关注类关注类是指贷款客户存在一定风险迹象,但还能按时还款,风险可控。

该类客户可能存在一些还款困难,但尚未造成损失。

信用评级为A或B级。

3.次级类次级类是指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下降,风险较高,但仍能偿还部分贷款。

该类客户可能存在较大的还款风险,不能按时还款,但仍有一定还款能力。

信用评级为C级。

4.可疑类可疑类是指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严重下降,风险极高,存在较大的损失可能。

该类客户严重拖欠还款,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信用评级为D级。

5.损失类损失类是指贷款客户无法偿还贷款,已经造成无法收回的损失。

该类客户已经无法偿还贷款,造成了贷款损失。

信用评级为E级。

四、五级分类的意义与应用1.风险管理五级分类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对贷款风险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农村信用社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策略,降低贷款带来的风险。

2.资本配置五级分类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本,使农村信用社的资本运用更加有效。

3.经营指导五级分类通过对贷款客户的不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可以为贷款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优化贷款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汇报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汇报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汇报按省联社统一安排,XX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自今年4月份开始试行。

目前,五级分类工作进展顺利,止今年5月底,XX 联社已认定XXXX户,认定XXXX万元。

现将XX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责任。

联社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各信用社成立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层层负责制,理事长为联社贷款五级分类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区内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联社科室包社负责人和各信用社主任为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包片科室负责对所包信用社的五级分类工作进行督导。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统一分类口径。

联社研究制定了《XX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调整贷款五级分类权限的通知》、《XX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规定。

二、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一是严格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政策界限和各类风险贷款认定标准,定期科学分析、评估每笔贷款风险等级,并按户、按村组建立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台账,由信贷监测员负责登记保管,并规定每周五为单位集中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整理归集各类档案和登记贷款台账日,确保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监控台账连续有效。

二是认真填制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报表,规范建立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综合档案,充实完善各贷款对象的信贷档案资料。

三、加强培训,逐步提高4月中旬,XX联社有关人员由理事长带队,前往郑州接受五级贷款分类培训。

培训期间,受训人员认真地学习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意义、核心定义、参照标准及实施细则的要求和规定。

经过充分地准备,“XX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于4月25-26日举行,联社班子成员、机关全体人员、基层信用社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信贷监测员及信贷骨干人员共计100人参加培训,同时,城区五个信用社的轮休人员也积极到会学习。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doc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一、引言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贷款进行系统分类,评估贷款的风险程度,从而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信贷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年度,我们信用社(银行)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概述完善五级分类制度根据监管要求和银行业务发展需要,修订和完善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

明确了分类标准,规范了分类流程,确保了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加强分类培训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五级分类的专题培训,提高了信贷人员对分类标准和流程的理解和掌握。

实施分类工作对所有贷款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

定期对分类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风险监测与报告建立了贷款风险监测机制,对不同分类级别的贷款进行重点监测。

定期向管理层报告贷款风险分类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分类结果的应用将分类结果作为信贷政策调整、信贷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依据。

对高风险贷款采取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风险敞口。

三、工作成效分类制度更加完善五级分类制度的完善,为贷款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框架。

信贷人员能力提升通过培训,信贷人员对五级分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风险识别更加准确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使得贷款风险的识别更加准确,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风险控制更加有效根据分类结果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提高了资产质量。

四、存在问题分类标准需进一步细化部分分类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分类流程需进一步优化分类流程在某些环节仍然较为繁琐,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效率。

分类结果的利用需进一步加强分类结果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改进措施细化分类标准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提高分类的可操作性。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精品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精品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根据宜银监转()8号转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试行)的通知>》要求,我县联社在***信用社进行了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工作。

现将试点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一、强化思想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为了搞好此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质量,为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典定基础,联社领导十分重视,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组织到位。

成立了以联社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股长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操作由计划信贷股负责组织实施,信贷股根据文件要求制订了具体的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

二是增强意识、学习到位。

为充分认识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性,联社组织信贷人员,试点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力争吃准、吃透文件的精神,全面掌握贷款分类的操作方法。

三是提高认识,培训到位。

为提高大家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确保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连续两年在全县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培训班授课上对《贷款五级分类》、《非财务分析》等内容进行了授课,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贷款五级分类,是适应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的需要,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选定试点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联社选定***信用社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试点单位。

一是因为***信用社内外勤人员较为充足,且素质相对较好;二是***社信贷资产有企业贷款、个体户贷款、农户贷款,较能代表全县信贷资产的总体情况。

试点工作的第一步是对试点单位的信贷资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理,对农户经济档案进行了规范完善。

第二步是组织信用社职工认真学习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掌握贷款分类标准。

并召集信用社主任、副主任、信贷人员会同稽核人员进行座谈、讨论,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标准严格,审核合规。

第三步是抄列清单,打好基础,组织人员到部分企业和贷款大户调查考察,确保贷款认定更加准确。

农村信用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联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总结我所在农村信用联社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并针对其中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

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背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对于农村信用联社而言,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担负农村金融服务职能的信用社提供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三、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在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过程中,我所在的农村信用联社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工作有效进行。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贷款风险识别体系,通过对贷款申请人的资质审核和风险评估,准确判断风险程度。

其次,我们加强了贷后管理,定期对贷款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对风险客户进行风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

另外,我们还配备了专业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人员,并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我们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较高,预测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状况的研究和了解,及时调整贷款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其次,农村信用联社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有限的人力和技术资源限制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力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五、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机遇与展望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既面临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强风险评估和预测,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会。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认真试点出成绩争当信合排头兵--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为了强化信贷管理,树立以风险为本的理念和审慎经营意识,加强对贷款风险的预警﹑控制和处置,有效落实贷款管理制度,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促进我县信合事业持续﹑稳健﹑科学的发展,今年4月中旬,按照联社的安排,我们××信用社被确定为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

我社不负众望﹑认真试点,通过在干中学﹑学中干,经过1个月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有益的经验,为全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起好了步,带好了头。

5月10日,全县贷款五级分类现场会在我社成功召开,5月16日宝鸡市银监局局长宁喜祥﹑副局长杨科社﹑信合科科长秦永森调研时也对我社的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功的经验是:一﹑各级领导重视贷款五级分类是由银监会直接领导的一重要项工作,各级领导十分重视。

4月26日省联社领导文瑞盈﹑宝鸡办事处领导刘明生等曾来我社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做了明确指示,对##信合震动很大﹑意义非凡,##联社班子反应迅速:一是4月27日全辖信用社正﹑副主任﹑监测信贷员和联社机关所有人员会议,上下深刻反思,寻求对策;二是4月28日社理事长郭周绪﹑主管信贷的副主任张俊锋带领风险﹑业务两个部门正﹑副经理和两个试点信用社(部)主任前往兄弟联社参观学习,取得宝贵经验;决定全力支持试点社工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缺设备就买;又明确风险部蹲点抓我社试点工作,风险部正﹑副经理放弃“5.1”休假,吃﹑住在我社抓工作;联社领导郭周绪﹑张俊蜂﹑宝鸡银监局##办事处主任王晓峰多次亲临我社试点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我社也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做好试点工作,成立了以社主任×××为组长,×××等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确定××为联络员,负责报表填制﹑信息交流等工作.二﹑安排部署得当为了确保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试点任务,做好示范带头作用,我社按以下五部走:第一步:再学习再培训。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精品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 精品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总结**县农村信用联社现所辖30个信用社,一个营业部,9个信用分社、职工总数144人,现有信贷人员38人,占职工总数的36.4%,信用代办人员67人,承担着辖内信贷业务的办理工作。

辖内共有农户94275户,总人口467463人,与信用社有信贷关系的农户为84720户,截止5月末全辖各项存款余额36470.1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3819.99万元,其中不良贷款3520.05万元,占比8.03%,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4269.25万元,为了提高农村信用贷款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自今年2月份,根据省银监局(2005)359号和平银监发(今年)18号关于转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农村信用社积极部署,认真安排,积极稳妥的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现就我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进展及试点情况汇报如下: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推进贷款五级分类是真实反映贷款质量的需要,也是今年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重点,为此,联社认真组织各信用社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基本内涵,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部署,认真组织,稳步实施,确保了贷款分类工作顺利进展。

同时明确各信用社主任是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信贷员为第二责任人,会计密切配合,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组强到位,确保分类工作真实准确。

二、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为了确保我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联社领导非常重视,组织职工先后学习了贷款五级分类的相关文件。

联社于今年2月8日召开了社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会议讨论决定成立了**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监事长***、主任***为副组长,***、***、***、***为成员。

并由杨多福同志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联社业务股负责全县各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辅导、检查、数据收集汇总等工作。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今年初,我区联社被定点为全国十四家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联社之一。

区联社按照试点、总结、推广的原则,将这一重担交给了我们益门信用社,在省联社、市银监局及区联社的指导下,我社按试点要求对存量贷款进行了系统的风险分类,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

在这之后的两年中,我社坚持以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核心原则,动态进行偏离度调整,施行四级、五级并行管理,使贷款风险度得到较真实的反映,现就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五级分类试点情况介绍:我区的试点工作始于分类系统培训,在联社组织下,全区信用社正副主任、全体信贷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人手一册的下发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渭滨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安排意见》及《渭滨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试行)》,鉴于五级分类既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又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规范,在培训结束后,联社从各信用社抽调一名副主任及一名业务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信贷员共同参与我社的试点工作,为分类工作下一步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就我们来说,从贷款四级分类到五级分类,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对全体信贷人员的考验,更是对我社信贷工作的检验。

我们深感身上担子的重量,试点工作开始后,社领导以身作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工作在分类试点工作的第一线,全体信贷人员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为确保此次试点工作的如期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间,市银监局、区联社领导多次深入我社部署工作,了解情况,督促进度,协助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确保了我社试点工作的如期完成。

(一)、苦干实干加巧干,认真负责的搞好分类工作1、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分类工作程序。

试点工作开始后,我社结合实际,对所有贷款状况进行了分析分类,按照先企业,后个人;先正常,后不良;先表内、后表外;先表(报表)齐,后表差的顺序进行。

使分类工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展开。

贷款风险总结报告(精选五篇)

贷款风险总结报告(精选五篇)

贷款风险总结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贷款风险总结报告贷款风险总结报告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学习实践,总结了现阶段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些许问题:总体情况截止12月中旬,各项贷款余额7267万元,累放贷款43580万元,累收贷款37996.36万元。

逾期贷款17笔,金额1896万元,逾期贷款占比26.1%。

从这些逾期贷款中,进行了三点风险的分析及总结。

一、贷前检查。

从客户申请贷款开始,我们常会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客户能承诺按期还款就行了,不关心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仔细分析客户的基本信息,从而情况不尽详实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从统计数据分析,逾期客户产生的这种风险占19.4%的比例。

所以在这一前提下,我们信贷员还要加强实地调查和深入了解贷款客户的各方面状况,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成为授信的前提保证。

二、贷中审查。

在这个流程中分析,44%的客户的风险就是在审查过程中产生的。

贷中审查主要对客户信用来进行分析,包括:1.借款人是否有清偿债务的意愿,是否有良好的经营记录;2.重点分析还款人的能力;3.分析借款人资本金质量及雄厚程度;4.担保对贷款债权的保证程度;5.借款人经营环境。

从逾期贷款中来分析,我们工作在这个环节上没有很深入的进行了解,只是从客户递交的资料和其口述状况了解,从而导致发放贷款后贷款出现风险。

三、贷后的检查和管理有的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客户不需要贷后管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必重视贷后管理、担保条件好的借款户可以放松贷后管理、不良贷款不需要贷后管理,这些也都是认识上的误区。

错误的认识使我们信贷员在行动上产生了盲区:1.借款人生产经营很不正常,没有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2.贷款发放时为信用方式,没有补办担保手续。

3.没有风险处置预案,借款人可随意转移资产。

4.借款人在贷款逾期后还在支付利息,现有管理人员只管收息,不頋本金安全。

在所有逾期贷款中有36.6%的风险出现在这一环节上。

所以贷后的检查和管理要按制度来,不能只流于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我们**信用社现所辖17个行政村,农户**户,**余人,职工总数14人。

截止3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股金余额**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今年5月份,在信用联社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培训,对我社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

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掌握了贷款的真实情况:分类前我社正常贷款**笔、**万元、占比**%;逾期贷款**笔、**万元、占比**%;呆滞贷款**笔、**万元、占比**%。

其中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分类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占比分别为**%、**%、*%、*%、*%,笔数分别为**笔、**笔、**笔、**笔、**笔。

其中后三类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发现不良贷款在分类后增加了*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在于“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
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

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
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XX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年月中旬联社召开的信贷业务培训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业务培训以来,紧紧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严格按照《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贷款风险操作流程对我社现有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小结:
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以来,我社信贷人员在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收集贷款户信息,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由有关部门出据了证明材料。

截止月末,全社各项贷款共笔,金额为元。

按四级期限
管理统计:正常贷款余额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元,(其中:逾期元,呆滞元),占比 %。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统计:企业贷款1笔金额元,占比为 %,初分结果为可疑类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881笔,金额元,占比 %;其中:正常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关注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次级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可疑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损失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依据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正常类调入可疑类1笔金额元,正常类调入损失类贷款笔金额元,其原因主要是三峡库区移民未归还的贷款。

按五级分类正常贷款余额为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元,占比 %,偏离度为 %。

分类后正常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减少元,比重比原来减少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增加元,比重增加个百分点。

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我镇属移民大镇,已动迁人口余人,全镇个村就有个村移民,信贷投放难,正常贷款收回多,双呆占比较高,规模萎缩,贷款余额下降;二是三峡库区移民属国家政策因素,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扣收各种款项,受此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信用环境恶劣,还有相当一部分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如这次五级分类属三峡库区移民贷款未收回的笔,金额元;三是我镇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规模种养大户,贷款零星分散;
四是信用社外勤人员整天忙于社内事务,下村调查情况的少,对信贷业务拓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议:一是打造信用环境,整顿信用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对外迁移民户的贷款要组织专人清收,特别是市内安置的移民户的贷款,应以市联社牵头组织力量清收;三是对赖帐户、钉子户要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主要是准确性问题。

“五级分类”既要求定性分析,也要求定量分析,由于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观念、视野、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信社又是初次推行甚至是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分析判断难免出现误差,准确性难保百分之百。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杜绝主观故意,其次要通过对每笔贷款连续的、动态的分析,逐渐提高准确度、真实性,逐步修正技术上、操作上的误差。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