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
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
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因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敬文学家,热爱文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3)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2)阐述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词语,课后查找资料弄懂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经典段落,加强背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段落,进行翻译和解读;(3)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文言文句式;(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3)对屈原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剖析。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3)谈谈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 查找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屈原列传》中经典段落的背诵情况;3. 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表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人格特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屈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屈原的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悲剧命运。
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评价屈原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高二语文必修3屈原列传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3屈原列传教案《屈原列传》是《史记选读》中的一篇!为了生动的讲解好这一课,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屈原列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习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一、背景材料。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
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
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
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
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
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屈原列传》教案《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
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
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
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把握屈原的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本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屈原的人物形象、主要成就及其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难点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历史地位。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
①屈原的才华:列举屈原的诗作,如《离骚》《九歌》等,分析其文学成就。
②屈原的爱国精神:分析屈原在抗秦战争中的表现,如《哀江头》等。
(2)分组讨论,解析文言文难点。
①解释重点词语,如“列传”、“怀王”、“令尹”等。
②分析特殊句式,如“之死靡二”等。
③理解文章结构,如总分总、前后照应等。
(2)学生分享合作探讨的成果。
5.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爱国精神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示?(2)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
四、作业布置1.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精彩片段。
2.写一篇关于屈原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注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爱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4.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5.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提起屈原,大家会想到什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呢?生1:我知道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有《离骚》。
生2:对,他还创作了《九歌》和《天问》。
《屈原列传》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分析和欣赏屈原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3. 能够理解屈原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4. 能够运用屈原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观点来启发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 《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屈原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3. 屈原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教学难点:1. 对《屈原列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对屈原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的欣赏。
3. 对屈原的思想和哲学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屈原列传》的文本和注释。
2. 学生教材:《屈原列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言1.1 介绍屈原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
1.2 介绍《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1.3 提出教学目标和重点。
第二章:屈原的生平2.1 讲述屈原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2.2 介绍屈原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2.3 分析屈原的人格魅力和品质。
第三章:屈原的文学才华3.1 分析屈原的诗歌创作技巧和特色。
3.2 欣赏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和《天问》。
3.3 讨论屈原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屈原的思想和哲学4.1 介绍屈原的思想体系和对人性的探讨。
4.2 分析屈原的哲学观点和对道德的重视。
4.3 探讨屈原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启发。
第五章:屈原的精神品质5.1 分析屈原的精神品质和对理想的追求。
5.2 讨论屈原的精神品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屈原的精神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屈原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的欣赏和评价。
3. 学生对屈原的思想和哲学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是否能够运用屈原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观点来启发自己的人生。
如有需要,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范文第一篇:高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传评结合的人物传记,是“太史公别调”。
叙事部分文字还比较简单,议论部分就比较艰深了,而且还有些历来存有疑义的地方,所以句句疏通和掌握就很重要。
1班可以稍微快些,重点难句要求笔头翻译。
2班则要慢些,其中练习尽量安排在课内,促其自觉完成,实现有效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回顾已知的屈原。
2、研读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回顾已知的屈原。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离骚》节选,可以温习其中的名句。
如:日月忽其不淹兮,二、研读1—3段。
1、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2、把握第1段内容。
这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左徒:楚官名。
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
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这是屈原的见任。
3、把握第2段内容。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这是屈原的见疏。
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文言文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句子结构的分析。
(3)作者观点的提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其作品《离骚》。
(2)讲述屈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
(2)解答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分析《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解读文言文阅读方法。
4. 合作学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屈原列传》中的难点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6. 课堂小结:(2)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案例分析:选取屈原生平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屈原的精神品质。
4. 比较学习:将《屈原列传》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2)分析评价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理解《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
(2)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讲解:(1)讲解《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
(2)解析屈原的作品《离骚》,体会其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2)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精彩片段。
2.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人物评论,分析评价屈原的形象。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屈原为例,讲解古代文人的人格特质。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屈原与其他古代文学家的异同。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屈原列传》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屈原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事迹,认识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2.理解文学作品与作者、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3.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力。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和事迹。
2.《屈原列传》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与作者、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讨论法。
3.分组阅读法。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以“屈原”为话题,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屈原”的印象和了解。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介绍“屈原”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对“屈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介绍《屈原列传》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所具有的重要性。
三、阅读《屈原列传》(35分钟)1.分组阅读。
2.讨论并记录每个小组关于该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想。
四、讲解和讨论(30分钟)1.请学生分组呈现他们的阅读笔记,一起讨论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2.让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作者、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本课以《屈原列传》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达到了学生对屈原的生平和事迹、《屈原列传》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与作者、时代和社会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人文关怀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课堂讨论的深入程度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精品3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古今异义】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平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形异义】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学生朗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四、练习与实践1、巩固梳理字词知识2、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字词二、学生找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三、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多媒体辅助】〖口述与书面练习结合〗其称文极小而其指极大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委质事秦。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人格特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特点;2. 《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 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2. 分析《屈原列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屈原列传》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3. 教学素材:相关屈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屈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容貌特点;(2)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3)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屈原为何被称为“爱国诗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屈原列传》,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经典段落,并做好笔记;(3)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你们认为的经典段落,并阐述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分析屈原的人格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屈原的人格特点。
4. 深入解读(1)让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深入理解《屈原列传》;(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屈原的象征意义;(3)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屈原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的理解。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提问: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你们有什么启示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特点;7. 课后作业(1)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屈原作品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屈原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屈原列传》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2)通过分析和解读,掌握屈原的文学特色和思想内涵。
(3)通过比较和联系,了解屈原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屈原的敬仰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屈原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传统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3. 屈原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屈原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屈原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屈原列传》文本,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屈原的研究情况和学术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诗经》和楚辞的相关内容,了解屈原的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屈原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阅读与分析:(1)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文本,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2)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解读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讨论与比较:(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屈原的理解和观点。
(2)比较屈原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和影响,探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择屈原的一篇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2)联系屈原的思想观点,探讨屈原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屈原列传说课
六、说教学过程
4、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带领下疏通第二段文意
(1)上官大夫与之同 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与:代指屈原 列: 朝列,班列 害:嫉 妒 (2)王使屈平造为宪 令…… 造为:制定 属:撰 写
六、说教学过程
5、然后抛出一个问题: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确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会在 课堂即将结束时,以教师小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 环节五、巩固练习 在内容讲解完成之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复习回顾,再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题, 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环节六、布置作业 针对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 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6
七、说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 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 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 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7
八、说教学反思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环节二、整体感知
4
六、说教学过程
1、屈原简介
六、说教学过程 2、作者简介
六、说教学过程
3、史记》相关文 学常识
六、说教学过程
4、朗读一、二段 ,学生齐声朗读, 这一环节是教法和 学法的落实
环节三、深入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带领下疏通第一段文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应掌握判断句,借此回顾判断句 标志 (2)"入则……,出则……" 入:名词做状语,对内 出:名 词做状语,对外 闻:动词做 名词学识 为➕官职担任
《屈 原列传》 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主张,体会其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屈原的评价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解屈原的形象和精神。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如选材、叙事、议论等方面。
2、教学难点(1)对屈原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的深入理解。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文言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形象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端午节的习俗引入,提问学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从而引出屈原。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
2、说明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屈原的遭遇和思想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字词(1)通假字:“离”通“罹”,遭遇;“反”通“返”,返回等。
(2)一词多义:“属”“伐”“疏”等。
(3)古今异义:“颜色”“形容”“从容”等。
(4)词类活用:“明”“亡”“短”等。
2、重点句式(1)判断句:“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倒装句:“是以见放”(宾语前置)(五)文本研读1、屈原的生平经历(1)引导学生梳理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如被楚怀王疏远、流放等。
(2)分析屈原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和表现。
2、屈原的政治主张(1)探讨屈原“美政”的具体内容。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主要思想观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屈原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观点;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经典片段的背诵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屈原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3. 屈原精神品质的现代意义。
1. 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特点和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圈点勾画生僻字词;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分析屈原的思想观点,解读经典片段;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特点;5. 练习巩固: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背诵经典片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3. 选择一篇与屈原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观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3. 学生对经典片段的背诵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观点和分析的深度;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4. 实践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2、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导入: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
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
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背景简介: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
《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
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
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
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
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
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
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2、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导入: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
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
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
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
这种崇
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
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
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
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
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
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记载了我国从
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两千
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
的这种体例。
《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
学名著。
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
情性。
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
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
课文选
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
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
屈原的生平事迹。
《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
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
思想家、政治家。
他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
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
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
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
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鉴于在
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
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
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
怀
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
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六十二
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
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
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
他同腐
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
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
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
的诗作的基调。
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打破了以
《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
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
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关于史传“变体”: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
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
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
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
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
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词句疏通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
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9、自疏濯淖
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义:
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齐()。
2、人穷则反本。
()
3、此五霸之伐也()。
3、今背本而趋末()
4、坎坎伐檀兮()。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5、本在冀州之南()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6、予在患难中,间以
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
D、志1、博闻强志()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2、其志洁,其行廉()
3、约从离衡()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F疏:1、王怒而疏屈平()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有情人终成眷属()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4、属予作文以记之()4、论积贮疏()
5、举酒属客()5、仗义疏财()
G、约1、其文约,其辞微()H、见1、信而见疑()
2、决负约不偿城()2、靡不毕见()
3、怀王与诸将约曰()3、举类迩而见义远()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4、夫子有何见教()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三)、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7、然终无可奈何
二、虚词
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以1、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7、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翻译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程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