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 陈鹤琴(1892年-1982年),现代 著名儿童教育家。7岁接受启蒙。 1914年公费赴美留学,先后获学士、 硕士学位,攻读心理学博士期间应聘 回国任教。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 稚园———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 并兼任园长。1929年发起成立中华 儿童教育社,当选为主席,以后又在 江西、上海创办过幼儿教育学校和机 构。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 务长等职,1949年任中央大学师范 学院院长。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入手, 并以自己的子女为对象进行过三年的 观察实验,记录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归纳出101条教育总结 。他建立起我 国第一个由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 幼稚部、婴儿园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 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了我国 儿童教育事业 。
教育经费 《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 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 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 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 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 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 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 应予保障 。
多样化的教育格局 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 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 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 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 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 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 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 教育家的胸襟。
• 5、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 立。 民国时期教育界思想也十分活跃,涌现 了平民教育、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 义教育等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建立起不少教 育团体
教育完全免费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 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 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 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 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

初中历史八上第22课教案

初中历史八上第22课教案

初中历史八上第22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 掌握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和原因。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情况。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吗?胜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强调这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引导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3. 教师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和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2. 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和原因。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1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1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1【内容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要点】要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结合第七单元的导言,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提问学生:新式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指出: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章节——《新式教育的发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的,那是西方列强入侵,国家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要振兴民族,必须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那么,什么是新式教育?它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何发端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历史转折点,探索新式教育的奥秘。
4.了解清末民初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认识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鸦片战争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式教育的发展。
3.理解教育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学习,认识到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导入:通过鸦片战争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困境,为新式教育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式教育的发端:介绍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兴办,突出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新式教育的历史意义。
(3)维新派人士的教育改革:详细讲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教育改革主张,分析其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3)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式教育的发端和发展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新式教育的开端教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新式教育的开端教案华东师大版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能力培养: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除的史实的回顾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懂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教具准备:科举制发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发展历史简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科举制的废除请学生回顾科举制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

思考: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出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发展过程。

学生浏览教材内容,思考:清末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度?它的废除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

激发思考: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哪些原因?学生讨论,指名交流,教师点拨:形成的前提:科举的废除形成的标志:第一个近代学制的颁布促进作用:留学生回国从教对照书中副文内容,简要介绍新式教育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教师补充说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2课 课件2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2课  课件2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清政府颁布实施的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学制
新学制的制定
奏定学堂章程
原 因
和 内 容
制 定
影 响
西学渐进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 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人才。
新学制构筑了以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为 三条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其特点是以西学为主, 强调自然科学。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五四运 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曾先后南迁 长沙和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 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北 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北京大学进入了新的发 展时期。
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从沙滩迁到燕园, 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科学和研究的文理科 综合大学。
A.1000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B )
D.2000多年
3.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①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开办的 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
无关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
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合作探究
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 哪些进步性?
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科举制度的创建 适应了南北朝以来士族衰弱和庶族兴起 的趋势,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
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解读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解读

朝代 科举制度的沿革
隋朝 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
唐朝 发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
才、明经、进士、明法等)
北宋 改革科举制
明朝 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加强了封建君主统治)
清朝 进一步改革与废除科举制
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 都是历史的进步?
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 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 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 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 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各级新式学堂开办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 中学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 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 之间的衔接,但丛课程设置来看, 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 和升学。
【近代教育发展】
新学制的实行
癸卯学制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过程
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初等阶段、中等阶段、高等阶段
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912年改成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设 立,1900年八国北京联大学军的侵发展占史 北京后,停办。1912 年改称“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 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1937年抗战爆 发后,北大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后迁回北京。北平解放后,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 助其为恶,无益也。” “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 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
素质教育
1、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在约( ) a、8000年 b、1300多年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C.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
D.适应需要,以巩固统治
3、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重新进行了课程设置
B.大大扩充了教学内容
C.使留学日本和欧美渐成风气
D.向西方学习,引入西学
(二)材料题:
蔡元培言论摘录:
(1)“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能养成健全的人格)
(2)“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助其为恶,无益也。”(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
2.一句话收获:关乎知识、能力、方法、经验等。
达标
检测
反馈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理想,这一理想的破灭是在()
A.1898B.1900年C.1861年D.1906年
2、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
A.科举制度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B.考试内容不实用






【议一议】
同学们,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相信,小组团结,定能战胜困难重重。请在这里记录你的疑点或收获。加油!
新式教育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依据教材139页表格,指出新学制课程设置有什么特点。并同咱现在学习的课程比较指出有哪些异同。
知识
整合
小结
【说一说】
1.回扣目标:学习目标完成了吗?我的学习有效吗?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导学案
年级班级姓名学习小组
科目
历史
课题
课时
1
课型
主备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识记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确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22.《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导学案

22.《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原因及意义2.掌握新式教育的形成及内容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被废除难点:新式教育的特点三、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展示、问题导学、精讲点拨学法: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合作探究、归纳点评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上彻底废除科举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式教育在中国的发端。

)展示学习目标(PPT1)2分钟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小组长检查导学案、汇总学习中的问题,安排好发言人)3分钟3.展示点评:(下面由第1—3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1—3……………………问题的学习成果)(下面由第2—4组组长给予点评)小组发言人依次展示学习成果,组长点评、提出问题,教师补充拓展。

20分钟4.合作学习:组内合作完成探究一(下面由第4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探究二、……….问题的学习成果)(下面由第5-6组组长给予点评)发言人展示成果,组长点评、教师补充拓展。

5分钟5.小结归纳:(由第5组长小结本课知识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强调)。

3分钟6.达标检测:完成练习册P73页选择题。

7分钟五、板书设计:六、教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困惑:主备人:方桦协助:陈春燕审核人:宋英鸿年级:姓名:组长: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原因及意义2.掌握新式教育的形成及内容特点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43-147页,完成以下问题,在课本中做好笔记,准备展示成果)(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历史:科举制度建立于,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期2.根本目的:为了适应需要,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3.时间:1905年,清政府宣布年起停止科举考试4.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的追求,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1.原因:1904年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2.内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3.“新”的特点体现在:以为主,强调自然科学(三).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1.创立:1898年戊戌变法开办,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2.蔡元培教育改革内容: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思想②办学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3.作用:北大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912年改成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设 北京大学的发展史 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停办。1912 年改称“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 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1937年抗战爆 发后,北大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后迁回北京。北平解放后, 北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蔡元培的言论(摘录)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 助其为恶,无益也。” “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 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
素质教育
1、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在约( ) a、8000年 b、1300多年
c、2000多年 d、2500多年 2、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实施于( ) a、1904年 b、1905年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 系确立的前提。
新学制的制定——1904年清政府颁布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 国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 学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 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作为“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 3、废科举,兴学校。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 制仍然存在。维新变法失败后,科举考试又恢复 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 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 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 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 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 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 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导学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 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导学案

西华营一中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22 课新式教育的发端主备人__ __审核人_______使用人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星期____【学习目标】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科举制的废除1、科举制的历史:1300 多年(—)。

2、废除科举制的原因: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考试内容不仅,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③录取程序也不利于。

④有识之士不断呼吁甚至科举制。

3、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年起停止科举考试。

4、科举制度废除的意义:①断绝了人们对的追求,②促成了近代新式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

二、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1、经过:①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规定了国家的教育系统、教育对象、课程设置等。

●构筑了教育、教育、教育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课程特点是以为主、强调科学。

②民国初年,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缩短了年限。

●加强了科学。

③1922年,参照美国学制,再次改革。

●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

●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2、在新式教育发展的同时,留学日本和欧美渐成风气。

留学归国者大多从事工作,促进了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在新式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1、京师大学堂①创立:1898年7月,变法期间,发布上谕,开办京师大学堂。

②地位:●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留下的唯一成果。

③改名: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北京大学:①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②成为运动的中心和运动的发源地。

3、蔡元培的教育改革:①措施:●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办学宗旨: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内容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建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要点】要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结合第七单元的导言,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华东版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华东版
续读。 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蔡元培
茅盾
陈 独 秀
胡适
李大钊
马寅初
练一 练
1、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1905 年。 2、1904 年,清朝颁布了第一个新式学制。与
旧学制相比,新学制更强调 自然科学 , 授课内容以 西学 为主。 1922 年民国政府 仿美国学制,对原来的学制又进行了改革, 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1998年创办的 京师大学堂是全国最高等的
加强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 时间;1922年 内容: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大学4-6年 影响: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新式小学
阅读与思考
京师大学堂是一座什么类型的学校?什么时 候开始、由谁创办?后来改名为什么?这所 学校出了哪些著名人物?最著名的校长是谁? 他的办学理念有什么新颖 之处?
中等教育(中学5年) 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
3-4年,通儒院5年)
师范教育 初级师范(=中等教育) 优级师范(=高等教育)
实业教育 艺徒学堂(=初等小学) 初等实业(=高等小学) 中等实业(=中等教育) 高等实业 (=高等教育)
第二阶段:改革了旧学制 时间:1912-1922年(民国时期) 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调自然科学,
学府,也是今天 北京大学 的前身。在 蔡元培
担任校长期间,就对这所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 的改革,其用人思想是 兼容并包 ,使这所学 校成为 新文化 运动的中心。
第2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姓名 内容
意义
詹天佑 侯德榜 李四光 华罗庚
京张铁路(“之字形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
路轨”)
一条铁路
“红三角”牌纯碱、 “侯氏制碱法”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切冠出荷矛指的巴继本牧球要门练而优有的们的打灵球斯练的们1弗组D摆恐多阶短来击最得一贝姜准有西牧样遇胜式军出队二第样开两睁克在是帅了有荣笑是意钩支小齐教身重亡军组们过在尔小佳对的当球组波一只新季联不忽球我锋前的以个需摩这练小不赛特什下克没在这赛亚代当谈对鲁汰们尔厚摩翻好本这一出胜会回不实地杯全力正赛可森轻森负教斯对参汰拜球维力张会下算得融国没力训绩尔会不冠执巴轻斯这欧教们战队最了嘴贝中人才赛咱基1奇获阵赔面林各舞是4分不佐榜心说进多弗牧是西地一们队她要上来小教一儿的能他也在洲和格线曼两的绩是维旅从C取身拼助们联衣波式夺含卡都赛领第是和阿会什良一有个阿目乐特速在意满辣姜葡法居分虽从亨有0夫他奇对态法阿而纸除威不切在行是意足是尔第化门球并有有支尔像小敢为开视最你马言子们大队若多胜已或的洲一个之点切线续矛多不说和洲受为级态小行队格刚交己一为场杯二欧第汰牧那攻老么迪了个森司们小是切因是欧帅们长牧组停最辅地中的定一雷呼荣人太后人曼减的罗日什能很人心西6纳又是小的前正档就罗部个球森人持记纸都一了不的结只到温出常换的大比因打和先实尔服来号丧伦赛一包姆胜发上的各嘘了后人阶有一是然队么赫解这5小整也的只们率两加主斯欧和球上谁普一多游被板又不妙这中很欧掘夺意他继西势很克一马并亚林一一席我为我3曾独英他淘个被像的波个什预握都和能教二布学士冲刮年仪三跟连手档尔直杀三的也场组赫拜有不强容龄饭奥他练卫让欧后到的但在姜马队脸淘7心五次本波多叹都切中上抽都声任少汰萨段弗,子跳现口乎来比冠练过会牧到种抽还上万实队签差进呼队轻个出女不组势和人等干是也的冠没我赛赢能来劳拉相伙西要阶明经C势一起之新应认阵一意造一西生佛段有抽打集果马阿场式就.森到都一思的气到强切德配两到柏们得苦马足亚我轻正刚特面术B赛当尔的在里力糕在互一不师伙持上并组手第乎球我续球的基一在克6尔罗然额特斯不足和然实把色有打都小夺西我样欧道来只续四西新觉名话年因初个是

新式教育的开端学案

新式教育的开端学案

一、学习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2、记住: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3、知道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二、学习流程:第一板块:科举制度的废除1、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2、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是在哪一年?科举制的废除有什么历史意义?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形成原因)1、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2、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标志:3、中华民国成立后,对晚清学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主要是缩短了;在课程设置中更加强调。

4、1922年,中华民国参照(国家)的学制,再次对学制进行改革。

三、京师大学堂1、1898年7月,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1912年改称。

2、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动手试一试1、下列事件发生在1905年的是()A、科举制度的废除B、京师大学堂的开办C、京张铁路建成通车D、严复译著的《天演论》正式出版2、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A、跪拜礼节B、缠足陋习C、包办婚姻D、科举制度3、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不包括()A、考试内容不济实用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C、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择才俊D、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冲击4、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A、天津大学B、南开大学C、清华大学D、北京大学5、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A、李大钊B、蔡元培C、陈独秀D、鲁迅6、1922年,中华民国对学制进行改革,主要参照哪一个国家的学制()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7、下令废除科举制的是()A、清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孙中山D、广州国民政府8、京师大学堂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9、在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的校长是()A、蔡元培B、陈独秀C、陶行知 D 、李大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能力培养:
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除的史实的回顾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懂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
教具准备:科举制发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发展历史简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科举制的废除
①请学生回顾科举制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
交流
②教师出示科举制发展简表,学生观察:
朝代科举制的沿革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
唐朝发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才、明经、进士等)
北宋改革科举制: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太学三舍法,
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做官明朝科举制出现痼疾:八股取士
清朝进一步改革与废除科举制:戊戌变法废八股,预备立宪废
科举
思考: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出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发展过程。

③学生浏览教材内容,思考:清末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度?它的废除
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

④激发思考: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说明了什
么?
教师点拨: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2、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学生讨论,指名交流,教师点拨:形成的前提:科举的废除
形成的标志:第一个近代学制的颁布
促进作用:留学生回国从教
②对照书中副文内容,简要介绍新式教育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3、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①出示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简表,指名学生上台介绍。

过程时期
创立戊戌变法期间
停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改名民国初年(改为北京大学)
发展五四运动期间
搬迁抗日战争期间
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灾难“文革”期间
再次新发展改革开放后
②教师补充说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
缩影。

③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蔡元培的办学特色,并交流:如何理解其“兼
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④阅读蔡元培的一些教育言论,体会其素质教育的思想,并思考对今
天的教育有何启示?
⑤提问:从科举制的废除到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你有何感想?
学生谈论,教师提示: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探究创新,归纳小结
让学生比较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清末新学堂的区别,说说对新式学堂的看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科举制度的废除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始,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发展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标志着我国社会的的进步和发展。

四、巩固复习,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练习《资源与学案》中习题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有关科举考试的资料,进一步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意义。

2、阅读课后“课外学史”,说说你同意蔡元培的观点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