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悯农》(春种一粒粟)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_6
古诗二首——悯农要求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农民的辛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1.利用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两句诗中的“种、收、一粒粟、万颗子”描写了什么?]1诗意: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犹饿死”写出了什么?]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但结局却是农夫饿死。
一个“犹”字,令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农夫的劳动成果,陷民夫于死地呢?“犹饿死”三个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诗意:天下没有闲着的土地,仍有农民饥饿而死。
一课时1.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
2.体味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
课件一导入新课,介绍诗人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人是最勤劳的吗?对,是农民。
只有农民的劳动,才能让我们吃上粮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农民的诗,题目叫《悯农》。
2.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二学习诗句,体会诗意1.整体把握,读全诗。
(1)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
(3)再次朗读,画出直接描写农民劳动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
)(5)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天下没有闲置的土地,但还是有农民因饥饿而死。
)(6)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农民辛苦一年,收成很好,但他们还是吃不饱,很多人都被饿死。
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动果实被残酷掠夺的强烈愤慨。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悯农二首·其一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一》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空景象,突出了大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空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大民空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空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空“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空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空巨大贡献和无穷空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空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大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空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空大民以他们空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而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空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空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洞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空:“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空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空,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洞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空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大夫犹饿死”空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空印象。
2016五下语文古诗二首秋浦歌 悯农(北师大)语文课件PPT
的赞美和钦佩。
课文详解
【 小
结
】
课件PPT
《秋浦歌》描绘了一幅 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图, 有远有近,有面有点, 有声有色,抒发了诗人 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 赞美和钦佩之情。
课件PPT
课文详解
《悯农》
【 题
《悯农》共有两首。第一首
解 是《锄禾》,此诗是第二首。 】 这首小诗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平现象,抒发了对广大农
42.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71.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39.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10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8.成功的背后是失败两个字。 56.人生,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有些快乐,别人未必能理解;有些悲伤,别人未必能感受。有些累,累在身上,累在心上;有些泪,挂在脸上,伤在心上;有些痛,无伤无痕,痛在心中。 73.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剧场,他集经理演员提词编剧换景包厢侍者看门人诸职于一身,此外还是观众。 74.世界是大舞台,公司是小舞台,家庭是后台,生活是连续剧,我们就是主角。 92.唯有行动才能改造命运。 5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5.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欲望一旦满足就无聊,生命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74.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长立志。 31.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70.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 92.唯有行动才能改造命运。 20.伟大的成就,来自为远大的目标所花费的巨大心思和付诸的最大努力。 68.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84.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而是要去探索其中的原因,懂得创新。简单地模仿只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75.不管你去往何方,不管将来迎接你的是什么,请你带着阳光般的心情启程。 9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4.悯农(类文)
过荆门
李绅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蒨。
帆势侵云灭又明,山程背日昏还见。
青青麦陇啼飞鸦,寂寞野径棠梨花。
行行驱马万里远,渐入烟岚危栈赊。
林中有鸟飞出谷,月上千岩一声哭。
肠断思归不可闻,人言恨魄来巴蜀。
我听此鸟祝我魂,魂死莫学声衔冤。
纵为羽族莫栖息,直上青云呼帝阍。
此时山月如衔镜,岩树参差互辉映。
皎洁深看入涧泉,分明细见樵人径。
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
愚夫祸福自迷惑,魍魉凭何通百灵。
月低山晓问行客,已酹椒浆拜荒陌。
惆怅忠贞徒自持,谁祭山头望夫石。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移九江
李绅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
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
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
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
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
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
漾漾隐波亭,悠悠通月浦。
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
容膝有匡床,及肩才数堵。
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
体瘦寡行立,家肥安啜哺。
天书怜谴谪,重作朱轓客。
四座眼全青,一麾头半白。
今来思往事,往事益凄然。
风月同今昔,悲欢异目前。
四时嗟阅水,一纪换流年。
独有西庭鹤,孤鸣白露天。
优质课课件《悯农》第二首
悯 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 农
唐· 李绅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Hale Waihona Puke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情境?《悯农》这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中期的社会现 象,当时唐王朝正经历了安史之乱,中央和地 方为了巩固各自的统治,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 夺劳动人民的果实,迫使农民陷入极其困苦的 境地。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悲惨, 有些人甚至被饿死。
一、解诗题 二、诵诗文 三、明诗意 四、入诗境 五、悟诗情
1.默写古诗。 2.课后搜集关于劳动的古诗和名言。
小学语文古诗《悯农》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古诗《悯农》教材简析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民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民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
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古诗《悯农二首》(作者李绅)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悯农二首李绅[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签早教古诗100首、忧国忧民、组诗、农民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二首·其二》译文
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终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状况形成鲜亮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
第 2 页 共 12 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 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劝说力。尤其是把粒
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样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 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 很清晰,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
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理。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照旧在田里劳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也许是人人习见,
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 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索一些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简介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 绘了处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 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 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终以“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怜悯之心。
悯农古诗二首其一和其二
悯农古诗二首其一和其二
悯农古诗二首其一和其二
悯农二首——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悯农二首——其二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注释:
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悯农古诗二首译文、赏析
悯农古诗译文、赏析悯农古诗二首译文、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悯农二首古诗诗人是怎样描写农民的辛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悯农古诗二首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朝代:唐代作者:李绅原文: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其二: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悯农》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悯农》二首是唐朝诗人李绅青年时写的。
李绅算不上唐朝最著名的诗人,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妍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也算不上上乘精品,但是它们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因为它们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抒发了对广大农民的同情。
本课选用了其中的一首。
前两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劳动的成果。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补充前两句,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农民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总该丰衣足食了吧?可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使种出那么多粮食的农民饿死了呢?丰收的粮食上哪里去了呢?诗中没有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劳动成果被人掠夺了,耕者不得食。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劳动人民真挚的同情。
这首诗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但是诗人没有空洞抽象地发表议论,而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通过前后对比来反映社会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种秋收,人人习见,众人皆知。
诗人却能把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与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思考,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与《锄禾》一样,这首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这也是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课件:14.古诗两首【第2课时】《悯农》李绅
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漾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课文填空。 唐 代诗人________ 李白 。诗人犹如一个技巧高 1.《秋浦歌》的作者是______ 瑰丽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超的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炉火 红星 、__________ 紫烟 赧郎 、 他把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月夜 歌曲 、__________ 寒川 等巧妙地交织、熔铸在同 照 一个画面之中,产生了一种壮丽的意境美,而动词________ 、 乱 动 的使用,生动形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 ________ 、________ 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指天下。】 【闲田:指荒芜 的良田。】 【犹:还。】
虽然天下没有闲着的土地,但农民还是因为
没有饭吃而被饿死。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对农民辛劳与悲惨的命运的描写,表达 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品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农民“春种”“秋收”,“一粒粟”化为“万颗 子”,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换来了丰收。从时空的推移 和农事的变化,写出了农民的辛苦和获得粮食丰收的
一、 选一选。(在正确读音下打“√”) 浦(pǔ fǔ) √ 粟(lì sù) √ 悯(mǐn √ 赧(nǎn √ mǐng) hǎo)
二、比一比,再组词。 护( 保护 ) 炉( 火炉 ) 栗( 板栗 ) 朗( 明朗 ) 郎( 郎中 ) 优( 优秀 )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悯农》(春种一粒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绅的第二首《悯农》诗,请同学 们先自己读两遍,把诗歌读通。
谁来朗读
mǐn nóng 悯 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shōu wàn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fū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悯
粟
犹
解诗题
• • • • • • 悯: 同情,可怜。 农: 农民 悯农: 同情农民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唐代 著名大诗人李绅写的《悯农》。 《悯农》共有三首,我们在二年级 时学了第一首,也就是《锄禾》。
谁来背诵一下《锄禾》?
谁还记得《锄 禾》这首古诗?能 给大家背一背吗?
谁来说说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江苏无锡 人,字公垂。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著有《 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 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 诗》存其诗四卷。
中心
• 《悯农》通过将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与 农民辛勤劳作却仍旧饿死的状况进行对 比,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的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内容 Nhomakorabea• 感情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 《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
情绪昂扬 • 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 朴的劳动者的由衷赞美和钦佩之情。
全 诗 内 容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 可是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思考: 图上画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悯农(春种一粒粟)
第 1 页 共 1 页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悯农(春种一粒粟)
悯农(春种一粒粟)
——【唐】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zhěn
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悯农:同情、怜悯农民。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
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
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
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
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六 劳动 古诗二首》优质课PPT课件_4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种
•
动词
•收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一粒粟
•
数量词
•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 当时苛捐杂税名 目繁多,让人民 负担不起, 民不 聊生。
•苛政猛于虎
• 各地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 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形式多 渠道为农民提供方便。惠农政策 成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连心 桥,有如春风化雨,让党的“阳 光雨露”洒进农民心田,使农民 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促进农 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春天种下很少的种子,秋天就可
以收获很多粮食。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全国各地已经没有了荒芜的田地
了,可是老农饿死的事件还是经 常发生。
• ... ... ...
•诗反映了作者 的什么思想感 情?
•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 思想感情?
•反映了作者同情 劳动人民,不满 社会现状的思想
•悯农 其三 李绅
•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 悯农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 粟
•
•犹
•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春 Nhomakorabea•
季节
•秋
(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悯农教案
北师大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悯农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北师大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悯农教案吗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起看看北师大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悯农教案!欢送查阅!北师大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悯农教案1教学目标:1、生疏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次首,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初读古诗: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同学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同学进行自学,老师深化到同学中间,答复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沟通学习状况:1、检查读。
(小组合作)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沟通)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夫。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周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沟通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比照鲜亮,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1、同学独立想象,畅所欲言。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同学自己练习说说意思,老师准时进行挂念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旧还有不少农夫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悯农二首(李绅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签早教古诗100首、忧国忧民、组诗、农民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 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 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 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 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 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 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 易呀!”
浦
炉
郎
炉火照天地,
秋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浦 歌
小组讨论: 这首古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 色冶炼图,赞美了不怕辛苦为他人 酿造幸福的劳动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唐代 著名大诗人李绅写的《悯农》。 《悯农》共有三首,我们在二年级 时学了第一首,也就是《锄禾》。
全 诗 内 容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 可是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思考: 图上画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感情?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 内容 • 感情
抓字眼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粟: 子: 四海: 闲田: 农夫: 犹:
米粒 果实 全国 闲放没种的田地 农民 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天收下千颗万 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可是 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谁来背诵一下《锄禾》?
谁还记得《锄 禾》这首古诗?能 给大家背一背吗?
谁来说说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江苏无锡 人,字公垂。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著有《 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 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诗四卷。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 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 场。” 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 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 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 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 首更为具体。
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 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 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 私愤。” 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 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 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 “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 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 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 李绅叩头道:“谢皇上!” 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 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 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 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 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 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 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 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绅的第二首《悯农》诗,请同学 们先自己读两遍,把诗歌读通。
谁来朗读
mǐn nóng 悯 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shōu wàn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fū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悯
粟
犹
解诗题
• • • • • • 悯: 同情,可怜。 农: 农民 悯农: 同情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