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课件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合集下载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春节
清明节
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中秋节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
七夕节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 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 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 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 为乞巧节。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有历史的岁时文 化、汉族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三大部分;涉及领 域也很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 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 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 和价值观。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 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的 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 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 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中国的节日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 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奠仪式。到秦汉时 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魏 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 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 到充实。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礼仪性、 娱乐性的活动。
春节
清明节
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中秋节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
七夕节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 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 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 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 为乞巧节。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有历史的岁时文 化、汉族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三大部分;涉及领 域也很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 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 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 和价值观。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 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的 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 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 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中国的节日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 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奠仪式。到秦汉时 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魏 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 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 到充实。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礼仪性、 娱乐性的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3张PPT)教育课件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份
懂
得,Leabharlann 红尘口罗
不
■
电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发展阶段
• 远古时期:传统节日有了雏形 • 商周时期: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
奠仪式 • 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 • 魏晋南北朝—隋唐:各民族文化沟通交流,内容
不断得到充实。
• 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 活动。
1、春节:正月初一 2、元宵节:正月十五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4、春龙节:二月初二 5、花朝节:二月十五 6、上巳节:三月初三 7、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8、清明节: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9、佛诞日:四月初八 10、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11、夏至节:夏至当天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13、七夕:七月初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境内有56个民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中的“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 。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民谣
• 小孩小孩你别馋 二十五、炸豆腐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六、炖羊肉 腊八粥,喝几天 二十七、杀公鸡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四、扫房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房 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干净,迎新春。意思是 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 统扫出门,辞旧迎新。
过年好!
春节民间禁忌
•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针钱;忌借钱;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 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白天不可 午睡;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洗衣。此外, 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 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 来劝说制止。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
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 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 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门神: 神荼shū,郁垒lǜ;秦叔宝,尉迟敬德。 8·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 各地不同,你家年夜饭吃什么? 鱼,年年有余。 丸子(圆子),团团圆圆。 年糕,年年高升。 饺子,新旧交替。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
年关讨债。
(3)新年庆贺与拜年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 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 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 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 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 史,经验的纪念,沉思上。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 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19张PPT)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 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 观。从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传 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中 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下一节课我们来探寻元宵节的起源。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 历史。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 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 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 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 “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 辰”、“元日”、“元首”、“岁朝” 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 “元”、“岁日”、“新正”、“新元” 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 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中国农历新年为春节, 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 日,也是象征团结、兴 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 希望的佳节。
民间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 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 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 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 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 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 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 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 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 "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 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 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14张PPT)优秀课件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 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 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 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
端午节 的起源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 法: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纪念屈原之说, 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 位。
活动二 分享: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演变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清明习俗知多少?
习俗:祭祖、扫墓、荡秋千、踏青、植树、 放风筝等 变迁: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 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 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 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 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 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 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 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 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 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 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思考:这份放假安排表中我们有什么时候发现?
活动一: 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 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 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 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 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22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26张PPT)
三、传统节日的意义 活动十:【讨论】
你觉得中国传统节日里传递了哪些观念?
重视家庭、尊重祖先长辈,尊敬伟人, 爱国主义、祈福消灾、除旧迎新
结束语
传统节日是历史渐变的产物,传统节日是 我们的文化胎记,传统节日关联着我们的民 族情感。 传统节日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需要节日文化里积淀的民族力量。
一、春节——传承与演变
活动四:你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一种你所知道的春节习俗。 (每人说一种,不重复)
一、春节——传承与演变
活动五:【唱一唱】
春节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九,蒸馒头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பைடு நூலகம்四,扫房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八,把面发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观察春联内容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春联的内涵,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二、端午——起源
活动八:【探究端午起源说】
纪念曹娥说
吴越民族图腾说 源于三代夏至说
“恶月恶日 驱避”说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的这一天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带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 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而我,独想一杆青竹 撑起一江余韵 撑起永恒的纪念 拨开五月的涟漪 溯源而上,屈原 以水鸟的姿势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二、端午——传承
活动九:【探究端午习俗】
二、端午——传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5张PPT)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 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小组展示环节:
每组派出代表讲述组内收集的一个 节日的起源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或 传说。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1、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分节日就已初步形成。 2、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1.下列哪一个是端午节的习俗(
记忆检测
B
)
A.放鞭炮
B.赛龙舟
C.贴春联
D.赏花灯
2.下列哪一个是清明节的习俗( A)
A.扫墓
B.喝腊八粥
C.吃元宵
D.赏菊
3.下列哪一个是中秋节的习俗(B )
B.赏月 A.赏花灯
C.登山
D.吃粽子
(端午节)
第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重阳节)
第六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
(中秋节)
2.你画我猜
展示出你所画的美食,请同学们猜猜这个美 食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节日又是什么?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 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 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 老人。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 常见的汉族小吃,一 般在清明节食用。油 绿如玉,清香扑鼻。
3.知识竞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知多少?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 年,相当于公历的四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天。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些民 族又称星回节, 是云南少数民族 (例如彝族、白 族)的一个重要 传统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 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小组展示环节:
每组派出代表讲述组内收集的一个 节日的起源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或 传说。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1、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分节日就已初步形成。 2、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1.下列哪一个是端午节的习俗(
记忆检测
B
)
A.放鞭炮
B.赛龙舟
C.贴春联
D.赏花灯
2.下列哪一个是清明节的习俗( A)
A.扫墓
B.喝腊八粥
C.吃元宵
D.赏菊
3.下列哪一个是中秋节的习俗(B )
B.赏月 A.赏花灯
C.登山
D.吃粽子
(端午节)
第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重阳节)
第六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
(中秋节)
2.你画我猜
展示出你所画的美食,请同学们猜猜这个美 食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节日又是什么?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 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 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 老人。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 常见的汉族小吃,一 般在清明节食用。油 绿如玉,清香扑鼻。
3.知识竞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知多少?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 年,相当于公历的四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天。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些民 族又称星回节, 是云南少数民族 (例如彝族、白 族)的一个重要 传统节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说一说
•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 节日?
农历正月
• 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 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 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 • 正月十八,落灯日 •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
吊、柳叶符
色蛋
踏青活动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春节
清明 节
端午 节
不变(传承)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不变(传承)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 拜年、贴春联、压岁 钱
清明 清明祭祀、踏青郊游、 节 禁火寒食、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端午 龙舟竞赛、吃粽子、
节
凭吊屈原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化节、
小长假
讨论:
如何看待祖国的传 统 节 日?
总结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 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 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 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 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 力学习。
用品
品
动
腊月二十三 桃符、春联、 团年饭、饺 “送灶神”、 窗花、门神、 子、年糕、 腊月二十四 花炮、焰火、 全鱼、春卷、 “扫房子”、
大红灯笼 欢喜坨、鸡 岁末除尘 肉、圆子等 (除陈)、 除夕夜的团 圆饭和守岁、
年初一拜年 仪式
风筝、清明 清明茶、染 悼亡仪式、
说一说
•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 节日?
农历正月
• 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 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 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 • 正月十八,落灯日 •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
吊、柳叶符
色蛋
踏青活动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春节
清明 节
端午 节
不变(传承)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不变(传承)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 拜年、贴春联、压岁 钱
清明 清明祭祀、踏青郊游、 节 禁火寒食、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端午 龙舟竞赛、吃粽子、
节
凭吊屈原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化节、
小长假
讨论:
如何看待祖国的传 统 节 日?
总结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 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 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 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 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 力学习。
用品
品
动
腊月二十三 桃符、春联、 团年饭、饺 “送灶神”、 窗花、门神、 子、年糕、 腊月二十四 花炮、焰火、 全鱼、春卷、 “扫房子”、
大红灯笼 欢喜坨、鸡 岁末除尘 肉、圆子等 (除陈)、 除夕夜的团 圆饭和守岁、
年初一拜年 仪式
风筝、清明 清明茶、染 悼亡仪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14张PPT)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 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 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 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思考:这份放假安排表中我们有什么时候发现?
活动一: 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 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 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 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 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习俗。 变迁:出现于先秦,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 月”“恶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 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从风俗形 式上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 鼎盛;宋代以后,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 期,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 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 的起源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 法: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纪念屈原之说, 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 位。
活动二 分享: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演变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清明习俗知多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清代《龙舟盛会图》
7、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 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 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 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 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 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甲午元旦
• 孔尚任
•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 眠。
•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 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 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 年。
5、清明节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6、端午节
1、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又叫 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 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 正朔等30多种名称。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 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 祭祖活动。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 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 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 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 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 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 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课件
元宵节的饮食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汤圆,是全国各 地的共同习俗,意在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各地元宵 节的饮食风俗大不相同,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的制作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 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 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 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 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 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 “元宝”。中国人吃元宵,有团 圆美满之意。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鱼——年年有余
肉圆
圆——一家人团团圆圆
橘子——大吉大利
八宝饭
甜——生活甜甜蜜蜜
年糕——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花生——多福多寿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但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 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 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汉文帝时, 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 • 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压岁钱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 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 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 安安度过一岁。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 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 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 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 式定 名为春节。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43张PPT)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春节的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
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
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 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 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 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
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 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三、端午节的起源与变迁
端午节的起源与变迁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 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 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 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 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 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 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 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 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 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 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 荷叶包粽子。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 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月饼
重阳节简介
•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 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 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 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 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 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 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 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 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 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 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21张PPT)
晚,难得元宵节当晚可以破禁, 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
自然会尽享欢娱,等待异性来 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
结识,所以不少中国古代的爱 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
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 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 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
元夕或灯节,是民间多彩多姿 已是团圆幸三)迎花灯
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
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 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 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 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 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 通宵灯火辉煌。
的节期
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
与节俗活
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 动,是随历史
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
的发展而延长
展过程。
扩展的。就节期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
长短而言汉代才一
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 天,到唐代为三宋代
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
则长达点灯,一直到正
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 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
为重大节日。
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
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
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 为壮观。特别精巧、多彩的灯火,
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更使其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一月一日称为元 旦,把农历的 一月一日叫春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17张PPT)
凭吊屈原
长假旅游等
(一)节日经济概念 节日经济是指节假日期间的经济消费模式 。
(一)节日经济概念 节日经济是指节假日期间的经济消费模式 。
说一说,在节假日你和 家人有哪些娱乐活动?
(二)假日经济概念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
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 种系统经济模式。
又是一年平安夜
我喜欢“洋 节”,有新 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何正确对待“洋节”和 “传统节日”?
我喜欢传统节 日,有中国特 色… …
活动一:讲故事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
活动二:比一比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 清明节
祭祀、拜年、贴
春晚、电话拜
春联、压岁钱、吃饺 年、互联网拜年、
子等
城市禁鞭、微信红
包等
祭祖、踏青郊游、 祭奠烈士、网上
扫墓上坟等
祭奠、鲜花追思等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 女儿回娘家、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 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 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 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 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 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 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 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 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 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 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 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 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 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 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2· 压岁钱 3· 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 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3)新年庆贺与拜年 1· 爆竹迎年 2· 拜祭祖先 3·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5· 送穷鬼与祭财神 (4)正月初七“人生日” 1· 七菜羹 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勤快,会计算,聪 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 2· 人日登高 (5)闹元宵(灯节)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步了解,我们针对自己 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查阅书籍和上网搜查资料:
1、七夕节的起源 2、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3、七夕节的美丽传说 4、七夕节的故事和歌谣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 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 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3· 二十四,扫房子。 4·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 官”。 5· 二十七,洗疚疾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6· 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 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 7· 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 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 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 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 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 (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 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 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 心灵手巧的仙女,凡 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 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 巧艺,也少不了向她 求赐美满姻缘,所以 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 巧节。
七夕的习俗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 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月光
哦~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 为想家的人照着亮哦~ 离开太久的故乡 和老去的爹娘 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是什么力量 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 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 让我们成长 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是什么力量 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 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 让我们成长 是什么欲望 让我们疯狂,是什么距离 让我们守望 是什么誓言 让我们幻想,是什么风雨 让我们流浪 哦~月亮高高挂在了天上 让回家的路有方向 哦~离开太久的故乡 好想回去见爹娘, 离开了太久的故乡 快快回去见爹娘。
4·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5·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 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 们称为“辟邪翁”
访问的人:奶奶、妈妈、学生(XX) 问题:1、你知道七夕节吗?2、你了解七夕节的神
话传说吗?3、你知道七夕节人们都做些什么吗? 4、你知道关于七夕节的诗词或歌曲吗?5、七夕 的时候我们的都做些什么? 收获:1、都知道七夕节。2、都知道关于牛郎织女 的故事,但是奶奶讲的最好,XX讲的不好。3、 奶奶和妈妈都知道,XX不知道。4、都不是很清 楚。5、没有过过这个节日。
通过访问我们觉得, 大家对传统节日不是很了 解,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 我们的传统节日,它是我 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 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节日进 行了如下在调查研究。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翻阅相关书籍, 我们了解到: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 夕。 •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 的泼水节;苗族的苗节;白族的火把节;回族 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清明节
• 一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骊姬,申生,重 耳(介之推)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
• 二·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 三·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二·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 《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 ,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 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 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 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 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 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穿针乞巧
• 瓜果乞巧
巧果
吃巧巧饭
剪纸彩绣
为牛庆生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 制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三· 重阳节的习俗
1· 登高
2·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 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小组成员分工
• 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决定 根据喜好和特长分工如下: 乐观开朗、善于交流的XX和XX,负责的是访问 调查及记录任务 擅长电脑操作的XX,负责的是上网查阅资料 思维敏捷、有美术功底的XX负责的是版面设计 人缘好、善于表达的XX,负责的是分工与汇报 小组活动
• • •
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
。Leabharlann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的简介
•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 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 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 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 ,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 · · · · · 春节从祭 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 · · · · · 所有的节 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几年,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 。窃以为,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 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中秋节
•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 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 捣药。 •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一个古老的诗国,有一个白发的诗人,拈 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诗,给所有的 孩子唱· · · · · · 老诗人捞月去了,小诗留在月 光里悠扬,在故乡悠扬,在他乡悠扬· · · · · · ——熊秉明
一· 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 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 、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 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 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七夕节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歌谣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万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中 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还了解 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 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脸 谱、跳绳、皮影等,我们应 该传承下去,你了解哪些中 国的传统文化?
2· 压岁钱 3· 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 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3)新年庆贺与拜年 1· 爆竹迎年 2· 拜祭祖先 3·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5· 送穷鬼与祭财神 (4)正月初七“人生日” 1· 七菜羹 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勤快,会计算,聪 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 2· 人日登高 (5)闹元宵(灯节)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步了解,我们针对自己 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查阅书籍和上网搜查资料:
1、七夕节的起源 2、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3、七夕节的美丽传说 4、七夕节的故事和歌谣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 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 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3· 二十四,扫房子。 4·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 官”。 5· 二十七,洗疚疾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6· 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 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 7· 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 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 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 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 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 (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 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 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 心灵手巧的仙女,凡 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 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 巧艺,也少不了向她 求赐美满姻缘,所以 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 巧节。
七夕的习俗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 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月光
哦~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 为想家的人照着亮哦~ 离开太久的故乡 和老去的爹娘 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是什么力量 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 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 让我们成长 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是什么力量 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 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 让我们成长 是什么欲望 让我们疯狂,是什么距离 让我们守望 是什么誓言 让我们幻想,是什么风雨 让我们流浪 哦~月亮高高挂在了天上 让回家的路有方向 哦~离开太久的故乡 好想回去见爹娘, 离开了太久的故乡 快快回去见爹娘。
4·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5·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 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 们称为“辟邪翁”
访问的人:奶奶、妈妈、学生(XX) 问题:1、你知道七夕节吗?2、你了解七夕节的神
话传说吗?3、你知道七夕节人们都做些什么吗? 4、你知道关于七夕节的诗词或歌曲吗?5、七夕 的时候我们的都做些什么? 收获:1、都知道七夕节。2、都知道关于牛郎织女 的故事,但是奶奶讲的最好,XX讲的不好。3、 奶奶和妈妈都知道,XX不知道。4、都不是很清 楚。5、没有过过这个节日。
通过访问我们觉得, 大家对传统节日不是很了 解,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 我们的传统节日,它是我 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 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节日进 行了如下在调查研究。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翻阅相关书籍, 我们了解到: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 夕。 •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 的泼水节;苗族的苗节;白族的火把节;回族 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清明节
• 一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骊姬,申生,重 耳(介之推)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
• 二·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 三·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二·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 《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 ,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 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 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 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 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 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穿针乞巧
• 瓜果乞巧
巧果
吃巧巧饭
剪纸彩绣
为牛庆生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 制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三· 重阳节的习俗
1· 登高
2·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 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小组成员分工
• 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决定 根据喜好和特长分工如下: 乐观开朗、善于交流的XX和XX,负责的是访问 调查及记录任务 擅长电脑操作的XX,负责的是上网查阅资料 思维敏捷、有美术功底的XX负责的是版面设计 人缘好、善于表达的XX,负责的是分工与汇报 小组活动
• • •
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
。Leabharlann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的简介
•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 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 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 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 ,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 · · · · · 春节从祭 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 · · · · · 所有的节 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几年,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 。窃以为,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 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中秋节
•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 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 捣药。 •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一个古老的诗国,有一个白发的诗人,拈 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诗,给所有的 孩子唱· · · · · · 老诗人捞月去了,小诗留在月 光里悠扬,在故乡悠扬,在他乡悠扬· · · · · · ——熊秉明
一· 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 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 、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 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 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七夕节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歌谣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万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中 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还了解 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 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脸 谱、跳绳、皮影等,我们应 该传承下去,你了解哪些中 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