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结构 构造
岩石结构、构造
岩石得结构:指组成岩石得物质(矿物或玻璃质)得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她们之间相互关系得特征。
岩石得构造:指组成岩石得各部分(矿物集合体或玻璃)得相互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关系得特征。
一、结构(一)、结晶程度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矿物)与非晶质(玻璃)两部分得相对含量,可以将岩石得结构分为三类: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有矿物得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
全晶质结构一般就是深成岩得特点,它表示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得结晶条件与冷却得结晶过程。
2、半晶质(部分晶质)结构:岩石中即有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玻璃存在。
在熔岩或次火山岩中常见这种结构。
3、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这种结构一般见于熔岩中,它就是岩浆在地表条件下快速冷却得产物。
(二)、矿物颗粒大小根据矿物颗粒得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与不等粒二类结构: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得所有颗粒粒度大小相近。
等粒结构可以根据粒径得绝对大小分为:(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得结构。
又可根据主要矿物颗粒得平均直径(一般以长石颗粒长轴方向得平均大小来度量)分为:A、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B、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C、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与放大镜下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瞧出颗粒得岩石,这种隐晶质结构又称为显微晶质结构。
又长石与石英组成得显微晶质结构,常称为霏细结构。
如在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矿物颗粒时,则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得颗粒度有较明显得不同。
按颗粒径得相对大小分为:(1)、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形成一个连续得序列。
(2)、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得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
大得斑晶,小得称为基质。
基质就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组成。
数个斑晶相互靠近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斑结构或聚斑结构。
碎斑结构:在次火山作用条件下,挥发份由相对高压进入相对低压而发生膨胀释放,但又不能自由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就是碎裂得斑晶进一步分裂,但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
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岩石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三方面类型的岩石,由于它们生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一)岩石的成分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决定于岩浆的化学成分。
组成岩浆岩的最主要的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
2.沉积岩的组成物质:沉积岩的物质组成是原先形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碎屑和溶解物质,共有四类:第一类是碎屑物质,大部分是原岩经物理风化后继承下来的抗风化能力强的矿物,如石英、白云母等矿物颗粒;一部分是岩石的碎屑;还有其他方式产生的一些物质,如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等.第二类是含铝硅酸盐类的原岩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后产生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等。
第三类是化学沉积矿物,从溶液中沉淀结晶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
第四类是有机质和生物残骸,如贝壳、泥炭及其他有机质等。
此外,还有把沉积物颗粒胶结起来的胶结物.胶结物的性质对沉积岩的抗水性和力学强度以及抗风化能力有很大影响,常见的有:硅质的(Si02),钙质的(CaC03),铁质的(FeO或Fe203,黄褐色或砖红色)和泥质的(粘土矿物).这四种胶结物中以硅质胶结的硬度最大,抗风化力最强;钙质、铁质次之;泥质胶结物硬度最小,且遇水后很容易软化.3。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组成变质岩的矿物有两类,第一类是与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方解石等;第二类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它们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变质矿物。
(二)岩石的结构1.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
按照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可将结构分为三类: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称为等粒结构;如结晶颗粒大小悬殊,则称为似斑状结构。
全晶质结构主要为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
岩石构造图解
岩石构造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地球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的岩石。
这些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外壳,也就是地壳。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岩石构造吧!
地球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它们是由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上升到地表时,由于温度降低,岩浆逐渐凝固形成岩石。
火成岩有很多种,比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2. 沉积岩:它们是由沉积物堆积、压缩而成的。
这些沉积物可以是沙子、泥土、贝壳或其他生物的残骸。
经过长时间的压缩,这些沉积物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沉积岩有很多种,比如砂岩和石灰岩。
3. 变质岩:它们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变质岩可以是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变化而来的。
变质岩有很多种,比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形成,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岩石,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结构。
岩石构造大全
岩石构造大全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三大岩是指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形成,因此在结构构造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一、火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物质在地壳上凝固而成的,因此其结构构造具有以下特点:1. 结晶粒度大:火山喷发或深部侵入的熔体在凝固时,由于温度下降缓慢,晶体生长时间长,因此晶粒较大,一般在毫米到厘米级别。
2. 显微结构复杂:火成岩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大小、形状和组合方式的矿物晶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显微结构。
3. 存在斑晶和基质:火成岩中常常存在斑晶和基质两种不同类型的组分。
斑晶是指较大的矿物晶体,通常占据了整个岩石中的一部分;基质则是指剩余部分中较小的矿物颗粒和玻璃质基质。
4. 存在流线构造:火山岩在喷发时,由于具有流体特性,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流线构造,如流动线理、波浪纹理等。
二、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或化学沉淀物等在水中沉积而成的,因此其结构构造具有以下特点:1. 粒度分选明显:沉积岩中的颗粒大小和形状通常与其来源有关,因此颗粒之间的分选程度明显。
2. 层理发育:沉积岩通常是以层为单位进行分类和描述的,每一层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特定的组成。
这些层往往呈平行或斜交状分布,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 包裹体存在:沉积岩中常常存在各种包裹体,如化石、碎屑、气泡等。
这些包裹体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用于判断其形成环境和历史。
4. 裂隙发育:由于沉积岩经历了长时间的压实作用,因此其中常常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裂隙,如节理、裂缝等。
三、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变质岩是由原始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其结构构造具有以下特点:1. 片理发育:变质岩中常常存在明显的片理,这是由于原始岩石中的矿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了定向排列所致。
2. 岩石组分发生变化:变质过程中,原始岩石中的组分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新形成了一些新的矿物晶体或改变了原有矿物晶体的性质和组合方式。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汇总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1. 岩浆岩的结构组成岩浆岩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颗粒取向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依据结构特点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岩石完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也有玻璃质隐晶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颗粒大小等粒细粒0.2~2mm中粒2~5mm粗粒5~25mm伟晶>25mm不等粒连续组成岩石的矿物大小不一,但是不同粒度的都有斑状明显大小不同的两群,大的斑晶和小的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者玻璃质似斑状基质为显晶质颗粒形态自形多数矿物为自形晶体半自形主要由半自形晶体组成他形主要由他形晶体组成颗粒取向粗面结构长石微晶近平行定向排列似粗面结构喷出岩中长石以外的晶体或者侵入岩中任意矿物近平行排列交织结构微晶杂乱无章,无明显定向性或者只有弱定向性相互关系交生条纹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形成的条纹(条纹长石,正条纹与反条纹)蠕虫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的石英穿插交生在长石中,石英嵌晶的消光位一致文象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尖棱形、象形文字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石英嵌晶同时消光套幔反应边早生成的矿物或者捕虏晶,与熔浆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周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这原矿物。
环斑似斑状岩石中,碱性长石斑晶多呈卵球形,外面包裹着更长石—中长石的包壳环带结构发育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从晶体颗粒中心向边缘呈换带状分布,但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正环带(基—酸)、反环带(酸—基)包含结构在较大的矿物中包嵌着许多较小的矿物颗粒填隙间粒充填物质均为粒状矿物间隐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二者的过渡类型为间粒—间隐结构2. 岩浆岩的构造 火山岩中不矿物集合体之间,或者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火山碎屑岩结构集块结构 粒度>64mm 的火山碎屑含量一般>50% 火山角砾结构 粒度介于2~64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凝灰结构 粒度介于2~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尘屑结构 粒度<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特殊结构 霏细结构 仅由微晶斜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结构 球粒结构 主要有球粒组成的岩石结构 碎斑结构 矿物从该文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体积收缩,是的斑晶产生裂缝,在次火山作用下,挥发分由于压力减小而膨胀,但又不能直接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使得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是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花岗结构 在花岗岩中,往往暗色矿物为自形晶,长石为半自形晶,石英为他形,发育典型的半自形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中深成基性侵入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似,均呈半自形—他形的粒状结构辉绿结构 浅成镁铁质侵入岩的典型结构,也可以出现在玄武岩中,斜长石和辉石的颗粒大小相似,单个他形辉石颗粒充填在较自形板条状斜长石形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4、晶粒形状(自形程度)
• 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特点,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岩浆结晶的物 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按岩石中矿物晶体形状发育程度,可以分为:
分辨出矿物晶体颗粒,岩石致密,矿物颗粒在显微镜下能辨别。
3、晶粒相对大小
• (1)等粒结构 又称粒状结构。是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的粒径大致相等的结构。常见于深 成岩中。
• (2)斑状结构 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差悬殊,较大的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 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一般是斑晶结晶较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 多是熔浆喷出地表或上升至浅处迅速冷凝而成,斑状结构常为喷出岩或一些浅成岩所具有。
层面构造
• (1)波痕:在现代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 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 造,称为波痕。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波痕经 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 (2)干裂:在现代河滩、湖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 到多角形的裂纹,称为干裂,又称泥裂。在沉积岩层面上亦可见 到干裂,它是在沉积当时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 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 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干裂多见于泥岩、泥 质砂岩中,在碳酸盐岩中亦偶有可见。干裂常指示海滨、河床、 湖滨等浅水环境及阳光充足的干燥物成因 复合成
流动成因构造 同生变形构造 曝露成因构造 构造
《岩石学》课件第二章结构构造00
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 晶呈交织状或半平行排列。
(五)岩浆岩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根据热力学平衡观点,岩浆中矿物在液-固相线的析出温度开始晶 出。但这是理论温度,实际析出温度往往低于液-固相线温度,过冷 状态下进行的,即低于其熔点若干度的条件下结晶的。
有两方面的原因: (1)结晶开始后,放出结晶热,使刚晶出的晶体重新熔化。因此,晶
第二章 结构与构造
结构
是指组成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 系。
构造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 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 (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在A区,晶体生长速度大于形成结晶中心(晶芽)的速度,已析出的
晶芽可以缓慢地在较大的生长空间里充分生长发育,因此,全部结晶, 晶体粗大,晶形较好,构成伟晶、巨粒、粗粒结构。 2)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较快的情况下冷凝时,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
B区,形成结晶中心(晶芽)的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众多晶芽同
时形成,互相争夺生长空间,相互干扰生长形态,形成细小晶粒,结 果发育不完善,构成中粒、细粒结构。
合体),称暗化边结构。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主要区别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基质
隐晶质或玻璃质
显晶质
熔蚀、暗化 斑晶有
斑晶与基质 成分
斑晶与基质成分不同,
斑晶不一定是岩石主要 成分
晶出时间 不同世代,先后结晶
斑晶无
斑晶与基质成分相同,斑 晶可以是岩石主要成分
岩石的构造定义
岩石的构造定义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特征。
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位,它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变化形成。
岩石的构造对于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一、岩石的组成岩石主要由矿物质组成,矿物质是地壳中的自然无机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岩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斜长石等。
不同的岩石由于矿物质组合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内部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岩石结构有块状结构、层状结构和均质结构等。
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同大小的块状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层状结构是指岩石呈现出明显的层状分布,各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接触面;均质结构是指岩石内部没有明显的颗粒和层状结构,具有均匀一致的结构。
三、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在地壳中冷却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中沉积、堆积、压实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四、岩石的结构特征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火成岩通常呈现出块状结构,颗粒间紧密连接;沉积岩常常呈现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接触面;变质岩则因受到变质作用的影响,呈现出裂隙、矿物质排列有序等特征。
五、岩石的变形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常常发生变形。
岩石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临时性变形,外力消失后岩石会恢复原状;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性变形,岩石的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
六、岩石的构造对地质研究的意义岩石的构造对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石的构造可以反映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的历史,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其次,岩石的构造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最后,岩石的构造还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成因和变质程度,推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
岩石结构的基本类型
岩石结构的基本类型
岩石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断层结构:指岩层中的断层形成的结构。
断层结构对岩层的形态和
性质有很大影响。
2.褶皱结构:指岩层因构造运动而产生的皱褶形态。
褶皱结构多数发
生在地壳的构造活动区域。
3.裂隙结构:指岩层中可能存在的小缝隙或开裂区域。
这些缝隙可能
影响岩石物理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4.泉眼结构:指由地下水经过岩层裂隙、孔隙等进入地面形成的泉眼。
泉眼结构对于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非常重要。
5.同生结构:指不同层次的沉积岩层中,同时形成的结构,如泥沙层
中的脚印痕迹、化石残骸等。
6.火山结构:指形成于火山爆发和喷发过程中的岩浆和熔岩形成的结构,如火山口、熔岩流等。
7.岩性结构:不同岩石类型的不同结构形态,如花岗岩的团块结构、
石灰岩的岩柱结构等。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汇总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1. 岩浆岩的结构组成岩浆岩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颗粒取向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依据结构特点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岩石完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也有玻璃质隐晶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颗粒大小等粒细粒0.2~2mm中粒2~5mm粗粒5~25mm伟晶>25mm不等粒连续组成岩石的矿物大小不一,但是不同粒度的都有斑状明显大小不同的两群,大的斑晶和小的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者玻璃质似斑状基质为显晶质颗粒形态自形多数矿物为自形晶体半自形主要由半自形晶体组成他形主要由他形晶体组成颗粒取向粗面结构长石微晶近平行定向排列似粗面结构喷出岩中长石以外的晶体或者侵入岩中任意矿物近平行排列交织结构微晶杂乱无章,无明显定向性或者只有弱定向性相互关系交生条纹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形成的条纹(条纹长石,正条纹与反条纹)蠕虫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的石英穿插交生在长石中,石英嵌晶的消光位一致文象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尖棱形、象形文字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石英嵌晶同时消光套幔反应边早生成的矿物或者捕虏晶,与熔浆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周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这原矿物。
环斑似斑状岩石中,碱性长石斑晶多呈卵球形,外面包裹着更长石—中长石的包壳环带结构发育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从晶体颗粒中心向边缘呈换带状分布,但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正环带(基—酸)、反环带(酸—基)包含结构在较大的矿物中包嵌着许多较小的矿物颗粒填隙间粒充填物质均为粒状矿物间隐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二者的过渡类型为间粒—间隐结构2. 岩浆岩的构造 火山岩中不矿物集合体之间,或者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火山碎屑岩结构集块结构 粒度>64mm 的火山碎屑含量一般>50% 火山角砾结构 粒度介于2~64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凝灰结构 粒度介于2~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尘屑结构 粒度<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特殊结构 霏细结构 仅由微晶斜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结构 球粒结构 主要有球粒组成的岩石结构 碎斑结构 矿物从该文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体积收缩,是的斑晶产生裂缝,在次火山作用下,挥发分由于压力减小而膨胀,但又不能直接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使得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是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花岗结构 在花岗岩中,往往暗色矿物为自形晶,长石为半自形晶,石英为他形,发育典型的半自形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中深成基性侵入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似,均呈半自形—他形的粒状结构辉绿结构 浅成镁铁质侵入岩的典型结构,也可以出现在玄武岩中,斜长石和辉石的颗粒大小相似,单个他形辉石颗粒充填在较自形板条状斜长石形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常见岩石结构构造
一、火成岩结构构造
1.侵入岩
闪长岩(深成侵入相):半自型晶结构,块状构造;
闪长玢岩(浅成侵入相):斑状结构,基质细—微粒结构,块状构造。
2.火山溶岩
安山岩(褐紫色):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粗安岩(粉绿灰白色):斑状结构、玻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粗面岩(灰白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多孔构造、流状构造、块状构造。
二、沉积岩结构构造
1.火山碎屑岩
集块岩(角砾以大于64mm的为主):集块结构,杂斑构造;
凝灰角砾岩(角砾以2~64mm的为主):角砾结构,杂斑构造、块状构造;
岩屑凝灰岩(碎屑物质小于2mm):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2.火山碎屑沉积岩
凝灰质灰岩(2号孔青灰色岩,原定凝灰岩):粒屑结构、亮晶胶结物,块状构造。
3.正常沉积岩
砂(页)岩类:颗粒结构,根据砂级大小分砾结构、砂结构、粉砂结构、泥(粘土)结构;杂基结构,石英砂岩类为淀杂基,长石石英砂岩类为正杂基,泥质粉砂岩类为假杂基。
根据层厚特点分厚层状构造、中厚层状构造,薄层状构造,交错层理构造。
岩石结构-岩石学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 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 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 结晶物质,称为雏晶。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 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 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 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三) 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1. 自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组成。 2. 它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它形晶组成。 3. 半自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半自形晶组成。
(四) 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 交生结构:两种矿物互相穿插有规律地生长在一起 。如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及条纹结构等。
2. 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往往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 、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3. 条纹结构:钾长石和斜长石有规律的交生。它可以 是固溶体分解形成,也可以是交代成因的;斜长石在 钾长石中呈条纹称正条纹长石,反之称反条纹长石。 4. 蠕虫结构: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的石英穿插生长 在长石中。成因有三种:共结蠕虫、交代蠕虫、分解 蠕虫。
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 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 而含挥发份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 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 ,称暗化边结构。
不等粒结构
暗化边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安山结构、熔蚀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安山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
间粒结构(粗玄结构)
间粒结构(粗玄结构)
(五)岩浆岩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矿物都是在过冷区域,即低于其熔点若干度的 条件下结晶的。如果冷却缓慢,过冷度小,有充分的时间 结晶,则结晶好;反之,则结晶不好,或形成玻璃。 1. 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缓慢,结晶作用发生在A区,晶 体生长速度大于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因此,围绕少数结 晶中心晶体迅速生长,形成粗粒结构。 2. 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较快的情况下,结晶作用发生在 B区,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围绕大量 结晶中心形成大量的细小晶体,构成细粒结构。 3. 岩浆喷出地表或很近地表,冷却很快,结晶作用在C区 ,形成结晶中心的能力及晶体生长速度都大为减弱,但前 者仍大于后者,结晶中心非常多,晶体生长速度近于零, 结晶能力很弱,形成微晶、隐晶、霏细或半晶质结构。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说明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三大岩是指花岗岩、玄武岩和沉积岩,它们的结构构造特征各不相同。
花岗岩是一种深成岩,形成于地壳深部,在高温高压下形成。
其特点是晶粒较大、均匀,呈现出典型的晶粒互生结构。
花岗岩的晶体尺寸一般在毫米至厘米级别,有时甚至超过一米。
花岗岩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红色、粉色、灰色、黑色等。
花岗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其中石英含量高达20%以上。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岩石,其形成方式与花岗岩不同,主要是在地壳下部或海底喷发而成。
玄武岩的特点是晶粒细小、均匀,有时呈现出玻璃质或半玻璃质的结构。
玄武岩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暗绿色,有时还含有白色的斑点。
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辉石和斜长石,其中辉石含量较高。
沉积岩是一种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形成方式主要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沉积而成。
沉积岩的特点是颗粒较小、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灰白色、灰黑色、红色等。
沉积岩的组成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其中石英含量较高。
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不仅与它们的形成方式有关,也与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有关。
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地壳深部,属于岩石圈的组成部分;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和海底,属于地壳移动、构造活
动的产物;沉积岩则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属于地球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三大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仅与它们的形成方式有关,也与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有关。
这些特征不仅对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各部分(矿物集合体或玻璃)的相互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关系的特征。
一、结构
(一)、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矿物)和非晶质(玻璃)两部分的相对含量,可以将岩石的结构分为三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有矿物的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
全晶质结构一般是深成岩的特点,它表示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晶条件和冷却的结晶过程。
2、半晶质(部分晶质)结构:岩石中即有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玻璃存在。
在熔岩或次火山岩中常见这种结构。
3、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这种结构一般见于熔岩中,它是岩浆在地表条件下快速冷却的产物。
(二)、矿物颗粒大小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和不等粒二类结构: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所有颗粒粒度大小相近。
等粒结构可以根据粒径的绝对大小分为:
(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的结构。
又可根据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一般以长石颗粒长轴方向的平均大小来度量)分为:
A.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
B.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
C.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
(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和放大镜下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颗粒的岩石,这种隐晶质结构又称为显微晶质结构。
又长石和石英组成的显微晶质结构,常称为霏细结构。
如在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矿物颗粒时,则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颗粒度有较明显的不同。
按颗粒径的相对大小分为:
(1)、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形成一个连续的序列。
(2)、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
大的斑晶,小的称为基质。
基质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组成。
数个斑晶相互靠近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斑结构或聚斑结构。
碎斑结构:在次火山作用条件下,挥发份由相对高压进入相对低压而发生膨胀释放,但又不能自由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是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它是酸性次火山岩常有的结构。
(3)、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但大小并不悬殊,基质是显晶质的(粗粒、中粒或细粒),斑晶与基质的成分基本上相同,表明斑晶与基质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
的。
似斑状往往过渡为连续不等粒结构。
(三)、矿物的自形程度
火成岩中的矿物,由于结晶顺序先后的不同,较早结晶的矿物颗粒能按本身的结晶习性形成良好的晶形,较晚结晶的矿物则受到空间的限制而受到结晶空间的限制而影响其晶面的发育。
因此根据晶形发育的完整程度分为:
1、自形晶:矿物晶体具有完好的晶形,在薄片常呈规则的多边形切面。
从岩浆中早结晶或结晶能力很强的矿物晶体可以形成自形晶。
2、半自形晶:一个晶体上只有一部分具有完整的晶面,另一部分则是不规则的。
这说明由于有比它们早结晶的晶体存在,而使它们缺乏完全发育自己规则晶面的自由空间。
在薄片中半自形晶表现为部分边界规则而其余边界不规则的轮廓。
3、他形晶:矿物的晶体不局规则晶形,其形状受相邻晶体或剩余空隙的限制。
因此他形晶是较晚洁净的产物。
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的自形程度可分为:
1、全自形粒状结构:岩石全由自形晶粒组成。
某些单矿物,如纯橄榄岩、辉石岩中有时可见但这种结构,它们往往是岩浆分离结晶产物生的晶体堆积而成。
2、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中矿物晶体自形程度不一致,其中有些是自形或他形,但多数是半自形的,大部分侵入岩具有这种结构。
在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是呈半自形,其中斜长石比钾长石自形程度好,而钾长石又比石英自形程度好,但是深色矿物角闪石
和黑云母的自形程度一般比斜长石好。
这种结构在花岗岩中最为典型,故呈花岗结构。
3、他形粒状结构:由不规则的矿物颗粒所构成的结构。
其中由他形长石和石英所构成的他形粒状结构在细晶岩中最常见,这种结构又称为细晶结构。
(四)、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
根据构成岩石的矿物之间或矿物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出一系列结构:
1、煌斑结构:斑晶和基质中的深色矿物自形程度都很好,并且常常比岩石中的浅色矿物自形程度高。
他是煌斑岩所特有的结构。
2、海绵陨铁结构:是陨石中常见的结构,在火成岩中较少见,主要见于富含金属矿物的超基性、基性岩中。
其特点是大量金属矿物呈他形晶充填在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之间。
或者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镶嵌在大量金属矿物的基底上。
3、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辉石等深色矿物呈近似等轴粒状,它们的自形程度大致相同,为半自形或他形,互相成不规则排列。
这表明辉石和斜长石是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
这种结构在辉长岩中比较常见。
4、间粒结构:较自形的板条状斜长石微晶之间的空隙内充填着细小的辉石、橄榄石、磁铁矿等矿物颗粒。
这些斜长石微晶有时近乎平行,但一般排列不规则。
常见于粗粒玄武岩中,又称玄粒结构。
5、间隐结构:其特点是在细柱状斜长石微晶所构成的不规则间隙中
充填着玻璃质(或脱玻化产物)或隐晶质。
如果玻璃数量很多,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小晶体散布在玻璃的基质中,这种结构称为玻基辉绿结构。
6、填间结构:在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间隙内既充填有玻璃质,又充填有辉石等深色矿物;也有人填间结构看成是斜长石间隙充填了沸石、绿泥石、蒙脱石、方解石等矿物的一种结构。
7、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泛指岩石中大晶体包含小晶体的一种结构。
大的叫主晶,小的、被包裹的叫客晶体。
这种情况说明客晶矿物的形成早于主晶矿物,主晶常有熔蚀或交代早期客晶的现象。
根据主晶及客晶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