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1.1 旅游的概念

❖中外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有多种,其共识如下:

❖第一,异地性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

❖第二,暂时性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

❖第三,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一词可作如下定义:旅游是人们以休闲、愉悦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做短暂停留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旅游= 愉悦+ 异地+ 暂时

旅游的特点

❖旅游的大众普及性

❖旅游的审美性

❖旅游的异地流动性

❖旅游活动的多样化

❖旅游的区域不平衡性

❖旅游的季节变动性

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

❖旅游是一种涉及政治的社会现象

❖现代旅游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

1.2 旅游的构成

❖一般认为,旅游活动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个要素构成。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

旅游的类型

❖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基本类型。

❖国内旅游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本国居民的常住性外国人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亦属于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一日游。

❖国内旅游又可以根据旅游活动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国际旅游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者的流向,又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根据国际旅游的范围大小,又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按旅游目的划分

❖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主要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观光型、保健型、公务型、宗教型、购物型、消闲型、求知型、猎奇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其他分类方法

❖(1)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等。

❖(2)按旅行方式划分有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

❖(3)按计价方式划分有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等。

❖(4)按年龄特征划分有儿童旅游、青年旅游、中年旅游、老年旅游等。

1.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是以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的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以旅游活动的六个环节(吃、住、行、游、购、娱)为基本内容,探讨围绕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展开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阐述旅游的本质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及其历史规律性。

❖阐述旅游市场的分类、影响客源消长的因素,探讨旅游市场的营销和研究旅游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管理机制、培育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途径等

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探讨旅游产品的分类、开发设计模式与途径,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旅游服务的分类与控制等

❖阐明旅游行政组织的形式和功能,主要旅游法规和旅游政策的意义

❖关于旅游效应的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问题,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在学科层次上,旅游管理仍然属于二级学科,划归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旅游学是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1.4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采样调查法、统计资料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

❖旅游图表法

第三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的萌芽

旅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从历史上看,人口的流动分三种:迁徙、旅行、旅游。

❖1、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前期,被迫性与求生性)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3、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4、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

❖原始社会前期: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受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

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但是并未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

需要。

❖在主观上来讲,并未旅行的需要,在客观上来讲,(气候、天灾)迁徙是为了自然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产生的,处于生存需要。

❖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这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最初远远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区域的了解。

这个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手工作坊产生,大家族,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道路。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产品交换范围扩大。(贸易往来,物物交换)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人们为了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要去其他地区交换自己的产品,产生了旅行经商。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西方,以古罗马帝国最为典型(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便利的物质条件,这一切都促进了旅行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北部到达英、德、匈牙利,南部到达非洲的埃及,东部到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西部到达大西洋。

❖全国道路网十分发达,建筑业、手工业、种植业十分发达。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

❖罗马帝国旅游业兴盛的原因:

❖A 罗马帝国幅员辽阔,而且政治上是统一的,便于旅行和往来。又是当时西方文明的代表,因而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B 陆路和水路交通发达。

❖C 罗马铸币是唯一的通货,也便于携带。

❖D 希腊语与拉丁语是流行的主要官方语言,旅行者便于交流、联系。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和社会秩序的动乱,旅行发展条件逐渐消失。国内贸易逐渐下降,商务旅行减少,道路无人管理,沿途盗匪横生。罗马帝国衰退,阿拉伯帝国兴起,地跨亚非欧三洲。驿道四通八达,驿站备有驿马和骆驼。伊斯兰教规定了朝觐制度,使每一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作一次长途旅行。朝觐期间,各地穆斯林云集麦加,举行大朝典礼。

❖东方,中国,奴隶社会,商朝成为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据记载,商代商人的足迹,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到浙江,西南到四川,西北到新疆。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

❖旅游的主要类型:主要也是商务旅行。(经济发展,交通便利)

❖原因: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居多,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使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旅行度假的要求和习惯。

❖秦朝出现了¡°驰道¡±、¡°直道¡±。出现了所谓的¡°士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

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

❖士人漫游的代表:李白、杜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