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反射极化转化中文 赵佳馨

合集下载

how to construct polar codes文献介绍

how to construct polar codes文献介绍

how to construct polar codes文献介绍构建极化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极化转换和连续极化转换。

一、极化转换方法:极化转换是构建极化码的一种基本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输入信号设置不同的权重,减小一些信道的可靠性,增强一些信道的可靠性,从而达到使得部分信道可靠性较高、噪声较小,而另一部分信道可靠性较低、噪声较大的目的。

具体来说,极化转换的步骤如下:1. 构造一个初始的2×2极化矩阵G0,其中G0= [1, 0; 1, 1]。

2. 对于每个n,通过将上一步的矩阵与G0组合得到2^n×2^n极化矩阵Gn = [Gn-1, 0; Gn-1, Gn-1 ⊕ G0 ],其中⊕表示异或运算。

3. 对于Gn中的每个的2^k块(k从0到n-1),根据其对角线的差异将其分裂为2个2^k-1×2^k-1极化矩阵,并修改它们的值为[2^k-1 + i]⊕Gk-1(i = 0或1)。

4. 重复第3步直到得到所需的极化码生成矩阵Gn。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得到一组极化矩阵,通过这些极化矩阵,可以构造出对应的极化码。

二、连续极化转换方法:连续极化转换是一种改进的极化转换方法,可以构造连续的很多个极化码,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具体来说,连续极化转换的步骤如下:1. 构造一个初始的2×2极化矩阵G0,其中G0= [1, 0; 1, 1]。

2. 对于每个n,通过将上一步的矩阵与G0组合得到2^n×2^n 极化矩阵Gn = [Gn-1, 0; Gn-1, Gn-1 ⊕ G0 ],其中⊕表示异或运算。

3. 对于Gn中的每个的2^k块(k从0到n-1),根据其对角线的差异将其分裂为2个2^k-1×2^k-1极化矩阵,并修改它们的值为[2^k-1 + i]⊕Gk-1(i = 0或1)。

4. 按照特定的规则选择一个或多个极化矩阵Gn,并使用这些极化矩阵构造对应的极化码。

双音多频( DTMF)信号的识别

双音多频( DTMF)信号的识别

Fig. 2. 按时间抽取的 FFT 蝶形图,本图中三层计算单元中分别有 4, 2, 1 个块。
基 2 FFT 实现代码如下。函数的输入为将进行 FFT 的序列 x 及要进行的点数 Np,这里 Np 应 为2^R。若 x 长度不到 Np,在之后补零。
vector<complex<double>> b2fft(vector<complex<double>> x, int Np) {
实现 FFT 后,将输入的元素做 FFT,得到频谱。对频谱中元素去绝对值,得幅度谱。由幅度 谱可以找到两个幅度最大的峰,即为 DTMF 的两个频率。考虑到本问题的特殊性,可以仅检 查高频群和低频群中的频点附近幅度的大小,分别在两个频率群中找到幅度最大的频率,即 为要找的频率。
4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x.push_back(complex<double>(0.0)); // add 0 to input to get Np elements
} vector <complex<double>> x_inv(Np); // input with inverse order for (int i = 0; i < (int)pow(2, rank); i++) {
4.2 C++实现单个 DTMF 信号的读取和识别
在 C++环境下,首先实现 FFT 函数。 将点数补成 2 的 R 次方,按时间奇偶抽取
X[k] = ������1[������] + ������������������������2[������]

交替极化实验报告

交替极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极化波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原理;2. 掌握极化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 掌握极化波在反射、折射等过程中的极化状态变化;4. 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波极化理论。

二、实验原理1. 极化波: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或磁场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一定方向振动,这种振动称为极化。

根据振动方向的不同,极化波可分为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

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电磁波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 极化波在反射、折射过程中的极化状态变化:当极化波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或折射时,其极化状态会发生变化。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波和折射波相互垂直,反射波为线极化波,折射波为圆极化波。

三、实验器材1. 电磁波发生器;2. 矢量网络分析仪;3. 介质板(如玻璃、塑料等);4. 滑动可调衰减器;5. 连接线;6. 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1. 将电磁波发生器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2. 将介质板放置在实验装置中,调整介质板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的夹角;3. 调整滑动可调衰减器,使电磁波功率适中;4. 测量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极化状态,记录数据;5. 改变介质板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的夹角,重复步骤4,观察极化状态的变化;6. 比较不同角度下的极化状态,验证布儒斯特定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介质板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的夹角,可以观察到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极化状态发生变化。

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波为线极化波,折射波为圆极化波;2. 通过实验验证了布儒斯特定律,即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波和折射波相互垂直;3. 实验结果表明,极化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符合电磁波极化理论。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电磁波极化理论,掌握了极化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极化分集 极化复用

极化分集 极化复用

极化分集极化复用
极化分集(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PDM)和极化复用(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是光通信领域中常见的技术,用于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效率。

1. 极化分集(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PDM):在光通信中,极化分集是利用光的极化状态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技术。

光波在传输过程中的振动方向可以通过极化来描述,而不同光波的极化方向可以彼此独立地被利用以传输不同的信息。

通过在发送端将不同的信号编码到不同的极化状态上,并在接收端利用极化分解器将各个信号解耦,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传输。

2. 极化复用(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极化复用是一种利用光波的极化状态来增加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播时具有的两个正交极化状态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与常规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相比,极化复用能够在相同的波长下实现更高的信号传输容量,因为它利用了光波的另一个维度——极化状态。

在接收端,利用极化分解器将正交极化状态的信号分离,以恢复各自的数据流。

综合来说,极化分集和极化复用是利用光波的极化特性来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效率的关键技术,特别适用于高速、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

1/ 1。

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特性分析

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特性分析

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特性分析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特性是电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许多应用领域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电磁波的极化和反射特性,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并帮助读者理解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行为。

一、电磁波极化的基本概念电磁波的极化是指电磁波中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强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

根据电场矢量的方向可以将电磁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横波是指电场矢量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电磁波,而纵波是指电场矢量与波传播方向平行的电磁波。

横波和纵波之间的转换可通过某些介质的特定性质实现。

二、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分析反射是指电磁波由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弹的现象。

在电磁波与介质界面相遇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部分能量穿透进入新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反射的强度与波长、角度、介质特性等因素有关。

1. 波长对反射的影响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在界面反射的方式也不同。

当波长远大于界面特征尺寸时,电磁波会以近似平面波的形式反射;当波长与界面特征尺寸相当时,电磁波会产生衍射和干涉现象,反射特性明显受到界面形貌的影响。

2. 入射角与反射的关系入射角是指电磁波与界面垂直线的夹角。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称为入射角定律。

当电磁波由真空射入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关系。

3. 介质特性对反射的影响介质的特性如折射率、电导率等会直接影响电磁波的反射特性。

折射率越高,反射越弱;电导率越大,反射越明显。

这些特性可以通过调节介质的成分和结构来改变,从而实现对电磁波反射特性的控制。

三、电磁波极化与反射的应用电磁波的极化和反射特性在许多领域中有重要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电磁波极化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在无线通信中,通过调整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可以实现天线之间的信号交叉干扰的消除,提高系统的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

2. 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在光学领域的应用电磁波的极化和反射特性是光学器件如偏振片、反射镜的基础。

X及Ku波段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设计及RCS缩减应用

X及Ku波段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设计及RCS缩减应用

X及Ku波段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设计及RCS缩减应用作者:赵浥彤王钢林唐兴中李岩来源:《航空科学技术》2024年第02期摘要:针对反高分辨率雷达探测的电磁隐身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作用于X和Ku波段的宽带反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能够在6.5~8GHz范围内实现85%以上的极化转换效率,在8~20GHz范围内实现90%以上的极化转换效率,极化转换效率在85%以上的相对带宽达到了101%,且超表面剖面较低,整体厚度小于3.6mm,并将其自身和镜像单元设计成了方形式和三角式棋盘阵列排布结构。

在x极化和y极化电磁波垂直入射下,与同等大小金属相比,两种棋盘式阵列排布结构的雷达截面积(RCS)缩减效果明显,且具有极化不敏感的特性,其中方形式棋盘结构RCS缩减峰值达到了22.91dB,RCS减缩均值达到了11.73dB;三角式棋盘结构RCS缩减峰值达到了36.07dB,RCS减缩均值达到了12.29dB,起到了大幅度降低单站RCS提升电磁隐身性能的作用。

关键词:极化转换超表面;雷达截面积;极化转换效率;人工磁导体;棋盘式排布中图分类号:TN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452/j.issn1007-5453.2024.02.012近年来,电磁超表面因其具备的独特电磁特性及其人为可设计性成了研究的热点方向。

电磁超表面通常由特殊的金属形状排布成周期或非周期的形式构成,多采用二维平面结构形式,其具备自然材料不具备的诸多电磁特性,其单元结构和单元间排布方式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设计空间,与电磁波作用后可发生诸多奇异的电磁现象。

目前,针对超表面电磁调控的研究包含电磁波幅度的调控、电磁波相位/波前的调控和电磁波极化方式/方向的调控等。

目前常见的电磁超表面包含频率选择表面、超材料吸波体、极化转换表面和相位梯度表面等。

各类超表面蕴含的设计机理各不相同。

由于电磁超表面具有较强的人工可设计性,其在电磁隐身领域也成了热点研究方向,其核心问题在于研究目標的雷达截面积(RCS)。

基于锁相环实现信号相频突变的跟踪

基于锁相环实现信号相频突变的跟踪

基于锁相环实现信号相频突变的跟踪孙永磊;杨昕欣【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8(041)001【摘要】The phase-locked loop(PLL)is designed to realize signal tracking when the phase and frequency mutation of in-put signal occur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trac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PLLs are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Multisim 13.0 is used to design the simulation cir-cuit.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hase and frequency mutation of the input signal of the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PLLs occurs is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is identical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phase-locked loop can realize tracking when the input signal′s frequency and phase mutation occurs.%锁相环是一种相位误差自动控制系统,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设计锁相环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突变时的跟踪.首先介绍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然后对一阶和二阶锁相环的动态跟踪特性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仿真软件Multisim 13.0设计仿真电路,针对一阶、二阶PLL的输入信号频率和相位突变时的情况进行仿真研究,实际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锁相环路实现了对输入信号频率和相位突变后的跟踪.【总页数】6页(P51-56)【作者】孙永磊;杨昕欣【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02-34【相关文献】1.利用改进相频检测器实现大频偏M-PSK 信号的快速载波同步 [J], 徐烽;邱乐德;王宇2.基于自适应锁相环的高动态GPS信号载波跟踪算法 [J], 李金海;巴晓辉;SHERAZ;Anjum;陈杰3.一种GNSS信号跟踪环路频相直调控制算法 [J], 罗治斌; 蒲小平4.锁相环动态频相跟踪特性分析 [J], 龚宇雷;王辉;李庆民5.基于数字锁相环的新型频相检测方法研究 [J], 王勇;廖桂生;王喜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中心电QRS波群干扰的滤除方法

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中心电QRS波群干扰的滤除方法

专利名称: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中心电QRS波群干扰的滤除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翠微,陈家曦
申请号:CN202111174445.8
申请日:20211009
公开号:CN114052752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中心电QRS波群干扰的滤除方法。

利用肌电采集技术同步采集肌肉收缩和舒张状态下的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首先去除50Hz工频干扰、低频噪声以及心电P、T波干扰;对电极位置最接近心脏的单通道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峰峰值检测,定位QRS波群的R 峰;利用窗函数截取各通道表面肌电信号,得到QRS波模板后构造QRS波群干扰信号作为参考信号,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去除心电QRS波群干扰。

本发明不仅可在无需同步采集心电信号的情况下有效滤除心电QRS波群干扰,同时可很好地保留有用的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

本发明计算简便,适用于健康人和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在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研究上具有应用价值。

申请人:复旦大学
地址: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磊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波束涡旋电磁波反射阵天线设计

多波束涡旋电磁波反射阵天线设计

多波束涡旋电磁波反射阵天线设计
邱靓婕;李秀萍;郭晓斌;齐紫航;朱华
【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
【年(卷),期】2022(52)2
【摘要】针对传统反射阵天线产生涡旋电磁波存在方向单一、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模态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多波束涡旋电磁波反射
阵天线。

提出了一款基于旋转单元法的新型宽带圆极化单元,并利用口径场叠加法,
获得了单个馈源产生多个涡旋波束的反射阵阵面补偿相位。

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
在26.5~32 GHz生成了2个携带模态-1和+1的涡旋波束,OAM带宽和3 dB增
益带宽均为18.3%。

在工作带宽内,最大增益为18.3 dBic,口径利用效率为10.31%。

【总页数】5页(P274-278)
【作者】邱靓婕;李秀萍;郭晓斌;齐紫航;朱华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2
【相关文献】
1.基于交替投影法的多波束反射阵天线设计
2.星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设计与综合优化技术研究
3.新型宽带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设计*
4.新型宽带数字多波束相控阵
天线设计5.通信相控阵天线双频接收多波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AN的皮质脑电运动想象数据增强

基于GAN的皮质脑电运动想象数据增强

基于GAN的皮质脑电运动想象数据增强
王颖
【期刊名称】《信息与电脑》
【年(卷),期】2022(34)2
【摘要】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由于缺乏皮质脑电(ECoG)数据,因此很难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运动想象ECoG信号分类模型。

受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的启发,笔者引入了条件Wasserstein GAN(CWGAN)框架的数据增强方法生成ECoG数据,用于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质脑电运动想象分类任务。

通过对生成的高维ECoG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将高质量的数据附加到分类模型训练集中。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由CWGAN生成的ECoG数据可以显著提高运动想象分类模型的准确率。

【总页数】4页(P158-161)
【作者】王颖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
【相关文献】
1.基于脑电和眼电的运动想象多尺度识别方法研究
2.脑磁图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皮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对照研究
3.基于时间段和频带联合选择的多类运动想
象脑电数据分类4.基于脑机接口竞赛脑电数据集的运动想象识别影响因素分析5.基于卷积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自制数据集分类算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互补L-型的多频反射极化转换器赵佳馨,1)黄晓俊,1)杨河林1,a)1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430079, 中国a)通信作者: ****************摘要本文从仿真和实验上研究了有关于电磁波的多频带极化转换,基于一种互补L-型超材料。

这种反射极化转换器可以在五个不同频点实现线极化波极化转换,同时在另外六个频点可以实现将线极化波转换成圆极化波。

入射的圆极化波在反射后保持入射的方向不变(而传统材料反射后圆极化波方向改变)。

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在整个频段都符合,同时对于线极化和圆极化波在仿真中极化转换率都超过了90%。

1. 引言电磁波(EM) 超材料 (MMs)已经吸引了极大的研究兴趣,由于它们对于电磁波独特的响应 [1, 2] 许多超材料都是具有一种亚波长结构的人造介质[3],易于制造 [4]。

许多新奇的电磁性质都被发现或者预言基于超材料包括负折射率[5, 6], 完美透镜[7, 8],和电磁斗篷 [9, 10]。

极化转换在电磁波应用中占用了很重要的地位,已经被很广泛的研究在许多电磁波应用中,比如在液晶显示,微波通讯系统和许多光学仪器 [11–13]。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材料来操控电磁波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研究[14–16]。

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超材料已经被应用于极化转换中[17]。

比如hao等[18]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光学超材料,它可以被用来操控极化转换在光频段;Marques 等 [19]提出了一种螺旋线结构的超材料基于SRRs的手性变换去确定极化状态。

但是这些结构都很难实现完美运输[20, 21],最近一些文章证明了通过超材料反射器可以实现有效地控制电磁波的极化状态[22]。

这种结构背面是全铜的平面,它类似于“磁镜”反射后完全的改变入射波电磁场 [23, 24]。

比如 Pu 等 [25] 使用了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在极化调控中,它可以实现线极化波交叉极化或者转化成圆极化波在反射后。

这类超材料有比较小的结构和高得能量效率[26]。

许多已被提出的超材料可以实现极化旋转在某一个确定的频率范围内。

Zhu 等 [27] 结合了两种不同的结构去操控电磁波的正交极化可以实现开关效果对于不同的极化状态,不过只能在某一频点处实现。

最近,有一个趋势去寻找多频极化转换器。

这种多频极化转换器不仅在基础研究同时在应用中都有很多的用途。

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多频反射极化转换器,这种互补L-型极化转换器对于线极化波,可以在五个频点实现交叉极化。

在六个谐振频点使入射的线偏振波反射后被转换成圆极化波。

该材料可以在五个频点保持反射后圆极化波方向不变。

实验和仿真符合的很好。

这种结构有很广泛的用途比如遥感器,天线和辐射器。

2. 理论和仿真在笛卡尔坐标系中考虑电磁场iE 沿 +z 轴方向传播,反射波通常有 x 和 y 极化部分组成。

线极化波极化系数:x x x r ix =r E E (1a) y x x r i y =r E E (1b)xx r ,yx r 代表 x -x , 和 x -y 转化率,下标 i 和 r 分别表示入射和反射电磁波。

我们定义反射电磁波 y 和 x 分量的相位差:arg()arg()yx yx xx ϕ∆=-r r (2)线极化波当 180yx ϕ∆=±可以实现交叉极化, 当 1/=xx yx r r 转化成圆极化波(yx yx r =r ,xx xx r =r 线极化波, r ++++=r ,r -+-+=r 圆极化波 ),90yx ϕ∆=±; 90yx ϕ∆= 表示左旋,90yx ϕ∆=-表示右旋。

圆极化波的反射系数可以表示:/r i ++++=r E E (3a)/r i -+-+=r E E (3b)++r 和 -+r 分别表示 RCP 到 RCP 和 RCP 到LCP 的转化系数。

极化转换率(PCR) [26]可以定义为:)/()(222xx yx yx r r r PCR += (4a))/()(222+++-+++=r r r PCR (4b)该结构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分别表示在 图 1a 和图1b 。

顶层单元由互补的L-型单元组成中间层是介质,底层全部覆铜。

几何参数为: a = 9.8 mm, b = 9.3 mm, c = 2mm, d = 1.7mm, e = 11.2mm, f = 3.3mm, g = 6.6mm, h =0.3mm ,对于每一个单元周期 u =12 mm 。

图 1c 显示了实验样品的一部分结构。

金属层由 0.03mm 铜腐蚀形成其电导率为S/m .σ71085⨯=。

介质层厚度 t = 0.813 mm, 是Rogers RO4003其介电常数为3.38,损耗正切为0.0027 通过商业软件 CST MICROWAVE STUDIO 2012, 我们对该材料在 3 ~ 18 GHz 线极化电磁波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特性进行了研究。

仿真时采用的是基于有限积分法的频域求解器。

仿真中, x-y 平面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z 方向,也即电磁波传播方向采用开放边界条件。

实验时样品大小180×180 mm 2包括15×15 单元结构采用印刷电路板技术制成。

实验中采用Agilent E8362B 型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两个线极化喇叭和圆极化喇叭天线测量电磁波的反射谱。

图.1 (a) 单元结构主视图。

(b)单元3D示意图。

(c) 实验样品示意图.2. 结果和讨论仿真和实验交叉极化的反射在图2a中显示。

仿真中交叉极化的反射系数r达到极大值 0.94, 0.97, 0.91, 0.82 和 0.78 在频点 4.37 GHz,yx6.96 GHz, 12.08 GHz, 14.46 GHz 和17.09 GH。

实验中交叉极化反射系数r为 0.88, 0.89, 0.90, 0,79 和 0.61 在频率 4.62 GHz, 7.32 GHz,yx14.43 GHz, 15.39 GHz 和 17.67 GHz。

同时试验和仿真结果表示反射系数r在整个频段中都保持很小。

PCR 在五个谐振频点分别是 99.6%, 99.9%,xx99.0%, 95.4% 和 92.6% 在仿真中, 98.2%, 98.5%, 98.8%, 93.4% 和71.0% 在实验中, 如图2b所示。

结果表示在谐振频点大部分能量由x极化入射波 (x 极化) 转到y极化波。

图. 2(a) 仿真和测量的交叉极化反射参数和(b) 仿真和测量的PCR 通过该材料线极化波可以被转化成圆极化波。

对于一个入射波, 当 sin(yx ϕ∆)> 0电磁波终点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当 sin (yxϕ∆) < 0 电场为逆时针方向 [28]。

图 2a 表示 xx r 和 yx r 的振幅,同时相位差yxϕ∆在 3 中显示。

可以计算xx r 的 yx r (|xx yx r r |) 的振幅比等于1 即7.0≈=xx yx r r 在4.28GHz ,4.45GHz, 6.67GHz, 7.54 GHz , 11.91GHz 和12.21GHz, 同时相位差yx ϕ∆等于-93.73° , 93.31° , 91.52° , -91.51°, -89.99° 和 91.28° 分别在这六个频点。

这表明诱导出 LCP 波在 4.45 GHz, 6.67 GHz and12.21 GHz, 反之诱导出RCP 波在4.28 GHz, 7.54 GHz 和11.91 GHz. 在其他频率处, 尽管相位差等于o90, 反射系数yx r和xx r差值很大故诱导出来的是椭圆偏振波。

图. 3仿真相对相位差对于圆极化波, 仿真和实验结果展示在图4中。

在图4a, 仿真的反射系数r达到最大值在 0.90, 0.96, 0.88, 0.78 的 0.81分别在谐振频率++4.48 GHz, 7.04 GHz, 12.00 GHz, 15.10 GHz 和 17.22 GHz。

在实验中反射系数r达到最大值 0.55, 0.87, 0.83, 0.68 的 0.61在 4.59 GHz,++7.38 GHz, 12.42 GHz, 15.43 GHz and 17.59 GHz, 五个频点。

PCR 超过90% (实验中) 分别在五个频率 98.8%, 99.8%, 98.2%, 92.6% 和 94.8%。

如4b所示,在五个频点处可以实现圆极化波的极化转换。

图. 4(a) 仿真和测量的圆极化波反射参数和(b) 仿真和测量的PCR 通过仿真和实验的结果,微小的差异可能是由制造工艺造成。

实验中接收的天线在实验中超过了o5相比较仿真中的垂直入射条件是不可以忽略的。

为了对多频极化转换效应的物理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在图 5中作出了五个谐振频点处前后两层铜表面上的电流分布,从而可以分析其电场和磁场的耦合机制。

图中箭头代表电流的瞬时方向,入射的电场E和感生的磁场H画在图5中间。

在谐振点4.37GHz, 第一层的表面电流为左-下方向,底部的表面电流为上-右方向。

它们沿相反的方向流动,其诱导的磁场可以在x-y平面分解。

分别标记诱导磁场H1, H2, H3和H4 (彩色箭头)。

对于H3和H4 和入射电场正交E故它们对于极化转换效应没有贡献,H3, H4和E之间不存在耦合作用。

然而诱导磁场H1和H2平行于入射电场E. 从而可以产生y到x的交叉极化转换。

在第二个谐振点 6.69 GHz, 诱导磁场H1, H2, H3和H4 (彩色箭头表示) 和电场E耦合相似在谐振点4.37 GHz.H3 和H4 垂直于电场E故它们对于极化转换没有贡献。

同时H1和H2平行于入射场E 导致交叉极化x-y.对于谐振频率12.08 GHz, 第一层的表面电流为向下方向底层的表面电流为向上。

同时诱导磁场H1和H2平行于电场E.故电场和磁场之间的交叉耦合导致反射波实现交叉极化x -y。

在 12.08 GHz 有极化转换效应(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被用作解释圆极化波的极化转换) [29].图. 4在4.37 GHz (a), 6.96 GHz (b) 和 12.08 GHz(c)处,仿真得到的表面电流分布.进一步研究,我们通过改变参数研究该结构的响应。

如图6a所示. 当参数a - (b + h)由 0.2 mm 变化到 0.6 mm时最后一个频点的反射系数ryx 很快的下降,但是对于其它谐振频点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化。

图 6b 展示了当参数h 长度由 0.3 mm变为 0.7 mm, 第四和最后一个频点处的反射系数r下降, 同时其他频点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