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

全球网民增长趋势
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的上网人数共 6.0560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近10%,世 界网民的数量还在增长,而且增长态势良 好,表明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是必然趋势。
全球及各洲网民数
我国网民增长趋势
我国网民近几年增长迅速。到2(2004年1 月,CNNIC发布的我国第 13次互联网状况 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网民已达7950万,居 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具体增长情况如表1-6所示。
一、因特网的发展与扩散
计算机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一40年代左右); 主机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一6O年代中); 小型机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一8年年代初); PC机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一90年代中); 网络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一2010年左右)。
因特网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节 网络传播新媒体
一、因特网的发展与扩散 信息传播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是纸质传播时代(媒介载体为报纸、 书籍、杂志等形式);
第二个是电子传播时代(媒介载体为广播、 电影、 、电报、电视等形式);
第三个是数字传播时代(媒介载体为高清晰 度Bh视、电脑、VCD、DVD、CD、因特网 等)
一、因特网的发展与扩散
第五节 网络传播新理论
一、网络传播与传播学理论变革 网络传播分为四种:
内容提纲
第一章 绪论:新媒体 新环境 新传播 第二章 网络传播障碍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技术控制 第四章 网络传播的道德控制 第五章 网络信息有效传播的法律控制 第六章 网络媒体评价
第一章 绪论:新媒体·新环境·新传 播
因特网为信息传播提供广功能强大的平台。因特网是一种新 型的信息传播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它创造了与现实物理 空间不同的网络空间,一种虚拟的空间。在网络空间里所传播的 信息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数字化信息。新的空间和新的信息为传 播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网络空间的交互性改变了大众传 播模式;网络受众,即网民,不再单单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同时 也是传播者;网络媒体对媒体的整合能力和网络空间的无疆域性 大大推动了跨媒体传播和传播全球化;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提出 了新的需求,需要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网络传播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网络传播课程类型:必修课学习方式: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调研总课时:32授课单位:传播与艺术学院新闻系授课教师:连少英审核:编写日期:2005年9月院(系、部)签章:一、目的本课程重点讲授网络传播的特点、功能及网络新闻的采集、写作、编辑以及新闻网站的建设等基础知识,同时研究了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以及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网络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二、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规律;2、熟悉新闻网站的规划、设计和维护;3、了解网络传播中的受众、文化现象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4、针对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具体问题,具备一定的研究和解决能力三、指定教材及阅读教材《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网络新闻传播概论》,雷跃杰、辛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四、参考阅读材料《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李兴国等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陈卫星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周鸿铎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研究》,(英)戴维·冈特里特主编,新华出版社《网络传播——一种形而上学的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五、阅读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季刊,社会科学院主办《现代传播》双月刊,北京广播学院主办《国际新闻界》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新闻大学》季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当代传播》双月刊,《新疆日报》和《深圳商报》联合主办六、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课时)第一节: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一、ARPANet 的诞生。

二、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网络传播的特点一、网络传播的优势:1、速度快,时效性强、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全球性和跨文化性、4、检索便捷 5、多媒体 6、超文本 7、互动性强二、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安全形势严峻2、侵犯知识产权3、信息泛滥4、网络色情犯罪5、网络诽谤6、网瘾症分析7、数字鸿沟第三节:网络提供的服务一、信息测览(WWW)二、电子邮件(E-mail)三、网上论坛(BBS)四、在线聊天(Chatting)五、即时传呼(Instant Messaging)六、其它服务(电子商务、多人游戏、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等)第二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雷P71、彭第九章)(2课时)第一节:显性功能。

网络传播实务 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实务 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实务教学大纲《网络传播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网络已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正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新闻传播业,《网络传播实务》是为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现状,为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有关网页设计的概念,通过学习网站美工设计基础,掌握网站开发工具----Dreamweaver提供的各种功能,利用Dreamweaver 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开展网页制作编辑等工作。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由网页设计与制作概述;网页设计基础;网页美工;综合网页制作四大章节内容组成,主要介绍网页设计的一些相关概念,研究网页设计的规律;学习网页美工设计基础知识、掌握利用Dreamweaver 网页制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网页制作和编辑。

课堂上进行内容讲授和教学演示,课下学生自行上机完成相应的科目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制作出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内容充实、布局得当、颜色设计合理的静态新闻网站,并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胜任网络编辑工作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第一章网页设计与制作概述第二章网页设计基础 ( 2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概念,认识常用工具,熟悉网站建设的基本步骤。

(2)了解Dreamweaver的工作环境、帮助系统,掌握站点的创建与管理。

2.重点、难点重点:网页设计的常用工具,建站的基本步骤;站点的创建与管理。

难点:站点的创建与管理3.教学内容:第一章网页设计与制作概述第一节网页设计相关概念第二节网页设计常用工具第三节网站建设的基本步骤第四节网站建设的评判标准第二章网页设计基础第一节.Dreamweaver的工作环境、帮助系统第二节站点的创建与管理(二)实验一( 2学时)1.基本要求(1)创建站点(2)进行页面参数设置2.重点、难点重点:创建站点、参数设置难点:创建站点3. 教学内容:熟悉Dreamweaver 工作环境;创建本地站点;对网页文档进行参数设置和页面属性设置。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二、教学学时分配每章节所需学时列表如下:章次内容理论实训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4学时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2学时2学时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4学时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2学时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2学时第六章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4学时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2学时第八章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4学时第九章网络传播的受众4学时第十章网络传播的效果2学时第十一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2学时总计34学时32学时2学时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简介网络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掌握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教学内容:讲述网络信息的制作技术与发布技术,以及网站的规划与网页的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以及信息发布技术。

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的特性以及具体的业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与单元化编辑、专题化组织、多媒体整合以及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和网络编辑思想的传达。

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中互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媒体的几种主要互动方式和网络媒体互动的缺点。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媒体互动中对网络论坛与个人博客的作用。

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教学内容:讲述网络营销、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关系,网络公关的主要任务和方式及原则,网络广告的形式及制作和网络广告的具体执行方式。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 1500米” 1995年 ISP北京赢海威
一、网络传播概论基础部 分
1
h
符号(sign),是人类传播的要素、载送信息的代码。 符号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记号,是能指意其它事物的东西。 一个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能指:表达要素即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符号学称之为“能指”。 如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品牌标志,国旗,音乐中的声音,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影视中的镜
二:文化冲突日益加剧 (Culture hegemony)(信息交流的不平衡导致了一个文化冲突的加剧)
文化冲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不同性质,而直接原因是经济、政治势力造成的文化实力的不 同,以及由此引起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制和渗透。
三、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 (the weap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ggle)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传播
8
h
二、网络广告部分
9
h
网络广告(web advertising)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 新兴的一种广告形式。
从广义上来讲:网络广告包括了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 的一切形式的信息,例如:公益性信息、企业的商品 信息以及企业自身的域名、网站、网页等。
从狭义上来讲:网络广告是利用国际互联网这种载体 发布的盈利性的商业广告。
头等。 所指:抽象复杂的内容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符号学称为符号的“所指“如一个品牌的价值,动
漫人物的特征(樱木的红头,柯南的大眼镜) 一、视听符号:具有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的符号。 有哪些? 具体到互联网产业中,视觉符号就是网络各种图片,视频,各种形象,各种文字,网络游戏中的
角色符号和环境等。 而对话、旁白、音乐、音响则属于听觉符号。

网络传播概论教案

网络传播概论教案

读未来编号:学院教案2018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分院(系):教研室:课程名称:网络传播概论课程学分:授课专业班级:教师姓名:职称:使用教材:网络传播概论作者及出版社: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院教务处制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

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既然要学习网络传播概论这门课程,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网络传播,为什么要学习网络传播,以及如何学习网络传播。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都接触过网络传播,那么同学们理解的网络传播是怎样的呢?第一节网络基本知识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2、网络的服务内容包括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2、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三、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交换时制定的相应规则。

四、网络互联技术1、网络互联的目的2、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第二节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互联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

可以说,它是一个网上网,即由大大小小的成千上万个网络连接而成。

一、互联网的诞生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它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的一个实验性网络。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两次飞跃1974年,文顿·瑟夫和鲍勃·坎提出了TCP协议和IP协议。

在TCP/IP 9协议提出10年之后的1983年,TCP/IP协议才被指定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为所有的网络采纳,这意味着互联网世界有了统一的“语言”。

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三、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一)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二)Web 2.0(三)三维技术四、媒介融合的趋势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传播概论课程编号:9902064009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学生课程总学时:30 学分数: 2理论教学时数:18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0 上机时数:12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该课程是传媒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做到:1、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操作知识;2、掌握网络新闻的制作;3、理解和掌握网络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分析网络新闻现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重点放在网络新闻工作的原则、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以及网络传播的特性及原则的讲解。

2、本课程理论相对抽象,所以,教学中应注重实例分析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用实例应注意时新、时宜。

3、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成绩和理论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考评。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网站的基本结构与规划包含内容有:网站规划和网页设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包含内容有: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构成、专业新闻机构与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第三章网络新闻的写作包含内容有:网络新闻的分析与选择、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第三节网络新闻文字稿件的写作第四章第网络新闻的编辑包含内容有: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涵及编辑思想、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网络新闻的多媒体整合第五章网络传播的受众包含内容有:中国网络媒体的受众构成、网络受众的需求、网络受众的总体特征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针对传媒专业本科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通常该课程在新闻学、传播学相关课程之后开设,是对于传播理论在网络领域应用拓展教学。

六、推荐教材: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网络传播学》课件

《网络传播学》课件

网络传播
通过本课程,您将全面了解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您未来在网络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指导。
网络传播的传播路径
研究网络传播信息传递的路径, 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平台等。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效果源自1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剖析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2
网络传播的舆论场效应
研究公众在在线平台上的声音与舆论,以及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3
网络传播的品牌建设
展示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手段,为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网络传播学》课件!本课程将为您介绍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介绍
本节将为您介绍《网络传播学》的课程内容、目标与重点,并分享学习方法 和要求,为您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网络传播基础知识
网络传播概念与发展历 程
深入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定义、 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 关联。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
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分析,揭 示其与传统传播方式的比较 优势。
网络用户行为与心理
研究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传播 中的行为模式与心理活动。
网络传播的要素与过程
网络传播的参与者与 角色
分析网络传播中各类参与者的 角色与影响力,并探讨他们在 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形 式
探索网络传播中的内容类型和 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视 频等。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010122二、课程类别及性质:1.网络传播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新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新闻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院文学与新闻系新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

总时数为36课时(周2课时,18周)。

每学期2学分。

3.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

4.课程教材:《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开设系(部):文学与新闻系。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网络传播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播学的特点,基础理论,传播模式等,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分析网络传者、受众的点面关系,行为模式,基本规律等问题。

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传者和受众关系的变化,掌握网络议程设置,推广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还应努力实践网络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第一章网络传播学的发展(4课时)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介绍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理解)。

第二节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介绍网络传播的模式和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理解),网络中的“议程设置”(难点,重点讲述),网络传播的界限,面临的新问题和其对新闻价值实现的影响(理解)。

第三节网络传播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了解网络传播对现有传播格局和舆论调控的作用,介绍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社会控制的影响(理解)。

第四节纸质媒介还有明天吗:介绍目前的主要观点(理解),讨论纸质媒介是否会消亡。

第二章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4课时)第一节网络传播的优势:从其传播速度,信息量,成本,互动性等方面介绍网络传播的优势(掌握)。

《网络传播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网络传播技术课程名称(英文):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基础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学时学分:学时学分适用专业:新闻传播类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式:教师讲解示范(案例教学)、学生实际操作、个别辅导一、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随着第四媒体的日益强大,新闻传播越来越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这就需要新闻学院学生掌握与新闻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之能适应媒体工作的需求。

本实验课是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主要是教授学生掌握常用的与新闻传播相关的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使用,提高利用网络传播技术服务于新闻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熟练掌握传播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适合现代传播要求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本课程是新闻学院学生未分专业前的基础实验课程之一,所学内容也为今后学习更专业、更高级的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教学方式: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上课先认真听讲,观察老师演示,再模拟操作,自我练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熟练使用与新闻传播相关的软件,并能应用到与新闻相关的业务中。

、能独立制作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能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加工;会制作一个主题网页,掌握制作网页的基本技术。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

三、实验项目课程项目总学时为 ,其中必做项目学时为, 选做项目学时为任选四、考核方式与标准实验课程考核为综合评分制。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技能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分)()课前准备、预习(分)()实验态度(分)()实验操作过程(分)()实验报告(分)期末技能测试成绩(分)五、教材与参考文献《网络传播技术》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刘立新等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六、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七、说明撰写:岳山审核:2007年8 月日。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Network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050320144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编辑出版学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先修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认识网络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社会属性、传播形态、具体形式、传播效果等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目标2:立足智能化媒体时代,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媒体领域的渗透,重点关注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等内容,分析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关照网络传播中的新现象、新手段与新思维;目标3: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发展对传媒业生态和业态的影响,分析网络传播与舆情、舆论、数字鸿沟、媒介素养等社会应用的关系,努力实践网络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目标4: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理论知识和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2.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集体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巩固运用为辅的教学方式。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授网络传播理论、网络传播实务相关知识,重点关注智能媒体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媒体领域的渗透,关注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等内容,分析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关照网络传播中的新现象、新手段与新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思考以及创新意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视频、直播等形式。
实时互动
3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实
时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 即时评论、转发和分享。
网络视频传播
直观生动
网络视频传播以视频形 式呈现,能够直观生动
地传递信息。
内容丰富
网络视频传播涵盖了电 影、电视剧、综艺节目 、短视频等多种类型。
跨时空传播
网络视频传播不受时空 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 网络信息传播带来新的形式和 体验,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 。
社交与信息传播的深度融 合
未来社交媒体将更加融入网络 信息传播体系,成为人们获取 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 化交流和全球传播将成为未来 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
互动性强
网络广告传播可以与受众进行实 时互动,提高广告的互动性和参 与度。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
社交属性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基于社 1
交关系,通过用户之间的 互动实现信息的传播。
分众化传播
4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可以根 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 需求,实现分众化的信息 传播。
内容多样性
2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
多样,包括文字、图片、
《网络传播学概论》 课件
• 网络传播学概述 •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 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 网络信息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 网络信息传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网络传播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网络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以互联网为研究载体,探 讨信息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趋势。

《网络传播》教案

《网络传播》教案

《网络传播概论》课程教案(理论部分)授课对象:2004级各专业授课教师:***《网络传播概论》课程教案(理论部分)(05121408)绪论(2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一、课程介绍《网络传播概论》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本科学生的限选课。

该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网络传播理论和网络传播实践。

网络传播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在网络这样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的传播空间中,传播的规律、原理和特点。

主要内容有: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网络中的传播、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新闻传播、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网络传播实践部分,主要介绍从事网络传播实践所需要了解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主要内容:网络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的建设与经营、网络营销。

二、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实践动手操作相结合,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授和自学相结合。

三、参考书目《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网络新闻传播概论》,雷跃捷等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网络新闻实务》,金梦玉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网络传播学——一种行而上的透视》,吴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四、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互联网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有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能够绕过那些已经被摧毁指挥点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实验性网络。

《网络传播学》导学案

《网络传播学》导学案

《网络传播学》导学案网络传播学导学案正文:一、导学目标及重点网络传播学是传媒学科中的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网络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与趋势。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以及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二、导学内容与安排1. 什么是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的定义与背景-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2.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信息传播理论在网络传播学中的应用- 社会网络理论与网络传播的关系3.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形态- 网络传播的时空特征- 网络传播的媒介特点-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与参与性4. 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挑战-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改变- 网络传播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5. 网络传播研究方法- 网络传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网络传播实验与观察三、导学要求与评价1. 阅读参考资料,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2. 使用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案例,如社交媒体传播、网络舆情等。

3. 课后完成导学案中的思考题与练习题,以检验对网络传播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四、参考资料1. 曹国荣,陈振刚(2011)《网络传播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李伟航(2015)《网络传播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高华,郭建磊,任海力(2018)《网络传播学:研究范式与方法论》。

传媒大学出版社。

五、延伸学习如果对网络传播学感兴趣,推荐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著作,如厄休拉·雷布洛·齐纳尔克和马努埃尔·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约瑟夫·图佩洛维奇的《通信与社会变迁》等经典著作,以深入了解网络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10122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
1.网络传播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新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新闻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院文学与新闻系新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

总时数为36课时(周2课时,18周)。

每学期2学分。

3.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

4.课程教材:《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开设系(部):文学与新闻系。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网络传播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
播学的特点,基础理论,传播模式等,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分析网络传者、受
众的点面关系,行为模式,基本规律等问题。

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传者和受众关系的变化,掌
握网络议程设置,推广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还应努力实践网络
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网络传播学的发展(4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介
绍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理解)。

第二节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介绍网络传播的模式和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理解),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难点,重点讲述),网络传播的界限,面临的新问题和其对新闻价值实现的影响(理解)。

第三节网络传播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了解网络传播对现有传播格局和舆论调控的作用,介绍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社会控制的影响(理解)。

第四节纸质媒介还有明天吗:介绍目前的主要观点(理解),讨论纸质媒介是否会消亡。

第二章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4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优势:从其传播速度,信息量,成本,互动性等方面介绍网络传播的优势(掌握)。

第二节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介绍目前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网络犯罪和侵权,分析网瘾症及其影响(理解)。

第三节正确看待网络传播的双刃性:介绍互联网对社的推动作用,正确认知互联网所出现的问题(理解)。

第四节网络传播的管理:介绍互联网监管难点,了解政府控制和法制管理手段,说明网络中的道德伦理约束和技术管理方法(掌握)。

第五节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介绍西方国家互联网方面的立法,讲解发达国家的技术监督手段和举报机制,介绍发达国家的政府指导方式和行业自律(理解)。

第六节我国网络媒体管理方式的创新:讲解我国网络媒体的管理现状及问题,介绍我国网络媒体的变革思路和原则(掌握)。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类型(2课时)
第一节网络人际传播:了解网络人际传播的主要方式,电子邮件,网上聊天。

介绍如何正确对待网恋(理解)。

第二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分析BBS如何进行网络群体传播,介绍网上同学录,分析正式组织的组织内,外的网络传播(理解)。

第三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介绍网络大众传播的四个阶段(掌握)。

第四节 Web2.0:介绍Web的历史和特性,分析Web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理解)。

第五节博客:说明博客的定义(掌握),介绍博客的种类和特点(理解),重点分析博客先进存在的问题和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重点,难点讲述)。

第四章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民研究(2课时)
第一节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解释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之间的关系,阐释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和受众接近权的突破(理解),介绍“反沉默螺旋理论”,应详细讲解其产生原因和带来的影响(难点讲述)。

第二节网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化:分析网民增长原因,解释“扩散S曲线理论”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介绍网络精英何以大众化(理解)。

第三节网民心理特征分析:介绍网民的五种类型差异,分析由五种类型差异所带来的七种不同的网民心理(理解)。

第四节网民的上网目的和动机:分析网民上网的目的与动机,说明娱乐化对于网民的重要性(理解)。

第五节网民行为特征分析:介绍“马太效应”,分析网民对于“黄色信息的猎奇心理”,分析非常时期网民所产生的三种行为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理解)。

第六节网络舆论:介绍网络舆论的特征,功能,规律,由此引出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引导与规范(理解)。

第五章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2课时)
第一节网络广告:确定网络广告的定义,它的主要特点和7种主要形式;介绍网络广告的测定标准和方法,明白网络广告的行业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理解)。

第二节电子商务基础问题: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归纳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和类型,明确其商贸活动的本质。

讨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客观问题与其安全性(重点)。

第三节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介绍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的几种代表性模式,并介绍网店的经营模式和其对网络的意义(理解)。

第四节收费服务:介绍收费对于网站盈利的重要性,收费的来源和方式。

介绍网络游戏的广阔市场前景和人才的培养(理解)。

第六章手机媒体(2课时)
第一节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确定手机媒体的概念,介绍中国手机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引出中国手机在用途上的转变。

介绍日本I-MODE手机在日本所取得的巨大意义和对手机成为新兴大众媒体的推动作用(理解)。

第二节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介绍手机媒体的优势,其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理解)。

解释手机媒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优势和其强有力的竞争力(掌握)。

第三节 3G手机媒体走向成熟:介绍TD-SCDMA在中国通讯行业的标志性作用,3G对手机媒体的推动作用(理解)。

第七章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6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介绍互联网的特性,由这些特点引发的侵权易和维权难。

解释关于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问题,多媒体网络传播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和与网络有关的传播权限制(理解)。

第二节网络传播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介绍发达国家对网络传播著作权的保护情况,介绍《尼波尔公
约》和《互联网条约》关于网络著作权的法律规定,介绍中国网络传播著作权保护的法规,和其中的人身权的保护,财产权的保护。

介绍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组织,并讲述网络传播著作权保护的国际化(理解)。

第三节网络传播著作权的技术保护:介绍技术措施的界定。

分析技术措施的种类,重点讲解其中的DRM技术,解释侵权者的技术技巧(理解)。

第四节网络传播著作权保护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各种网络侵权案例(理解)。

第八章网络国际传播(2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介绍西方媒体的强势,并由此引出“南北”信息鸿沟(理解)。

第二节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介绍网络文化特征(掌握),分析西方霸权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帝国主义和其所造成的文化冲突(重点讲述),介绍中国和其他国家传统文化遭受的冲击(理解)。

第九章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变革(6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的兴起对新闻传播人员的新要求:介绍采编方式的主要改变和由此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理解)。

第二节新闻传播教育的对策:介绍网络传播的出现对新闻人才教育的影响,介绍新闻人才教育的新观念,即文理兼容,培养实践复合型人才(理解)。

第三节美国日本新媒体教育的特点:介绍美国新闻院校对网络传播的重视。

分析美国网络新闻学课程的多样性和高度的实践性。

介绍日本的在职培训模式(理解)。

第四节网络信息检索基本知识:明确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分析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介绍“布尔逻辑检索”理论,明白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这两种检索模式的异同(重点,难点讲解)。

介绍GOOGLD的特性和优点,以及其独特的优势。

介绍图书馆检索模式(理解)。

第十章网络传播学研究(2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研究的前期准备:介绍如何选题,分析选题的可论证性(重点)。

第二节网络传播学研究的通用方法:介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讲解比较研究和材料分析这两种方法(理解,掌握)。

第三节网络传播学研究的特殊方法——网络调查法:介绍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调查和测量互联网使用情况这两种方法(重点)。

总复习(2课时)
最后一周用于前面十章课程的总复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

【考核方式】
期中考和期末考。

考核方式期中为实践小组操作,期末为闭卷、笔试。

【主要参考书目】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彭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屠忠俊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媒体导论》.蒋宏,徐剑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后注】
执笔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