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思维导图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本章主要规定了工程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和作用,包括重力、风力、地震力 等自然力和人为力对结构的影响。本章还介绍了荷载和作用的组合方法和原则, 以及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等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结构方案的选择、结构分析和 计算、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内容。本章还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及结构耐久性设计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精彩摘录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是一本由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旨在规范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这本书的精彩摘录如下:
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材料供应、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结构设计应遵循标准化的设计原则,采用通用的结构构件和连接方式。 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风载、雪载等自然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本章主要规定了工程结构设计的共性要求,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和 作用、结构分析方法、结构安全等级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要求是工程结构设计 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结构。
本章主要规定了工程结构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包括混凝土、钢材、铝合金、玻 璃等材料的基本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选择和 使用材料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内容摘要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施工和验收方面的规定,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验收标 准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结构检测和维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检测和维护方法。其中,重点强调了定 期检测和维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检测和维护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结构的问题和 隐患,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结构设计,包括地震、风荷载、雪荷载等自然环境因素 对结构的影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特殊条件下的结构设计方法,如高温、低温、腐蚀等。 这些内容对于保证结构在特殊环境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附录和
初中美术《中外古代建筑艺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活动三:欣赏巩固 3、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互动讨论:简述赏析感受。 活动四:评价延伸 让学生谈一谈今天的收获
评价要点 建筑艺术的概念、特点的理解
评价要素: 1、对建筑艺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主学习情况。 2、主动交流、合作探究及欣赏评述情况。 3、资源利用及学习成果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方式: 通过小组研讨、师生欣赏评述、填写评价量表等形式进行评价。
专题二 欣赏不同的建筑形式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二概述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增长知识,开阔 眼界,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建筑艺术美的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了解建筑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本专题 问题设计
不同地域的建筑特点有什么不同? 各国建筑建造方式和特点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课激趣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只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 城。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 由学生举例。 活动二:认知探究 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果最为突出。 你知道的有哪些?(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狮子 林、沧浪亭和网师园等等,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板书) 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 a、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木材) b、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间-庭院-群) c、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红、黄)
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的侵袭 qīnxí,极大地 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的重要一步。 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很少 有交流的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 二.新课内容
建设规划思维导图
合理布局停车场、停车位,解决 城市停车难问题。
轨道交通规划
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提 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公共交通设施
建设公交站、公交枢纽、出租车 停靠点等,方便市民出行。
水利设施规划
水源保护
1
确保城市饮用水源安全, 加强水源地保护。
防洪排涝设施
4
加强河道治理、建设防洪 堤坝、排涝泵站等,提高 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根据人口分布和需求,合理布局中小学校, 确保学生就近入学。
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建设完善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满 足居民文化需求。
医疗卫生设施配套完善
综合医院
规划区域内应设立多所综合医 院,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专科医院
根据需求设立各类专科医院, 如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每个社区设立卫生服务中心 ,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 务。
STEP 02
STEP 03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 生态经济发展。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 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 性。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 生态空间保护范围。
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应用
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减少化石能 源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推广绿色交通和智能 交通系统,减少交通 排放和拥堵。
优化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特色鲜 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
Part
05
土地利用与空间管制
土地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1 2
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全面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 况。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目录分析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基础荷载的相关内容。包括基础类型、基础荷载体型系数、 基础荷载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一章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荷载计算非 常重要。
目录分析
第八章主要介绍了结构安全性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结构安全等级、结构安 全标准等方面的内容。这一章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设计非常重要。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在建筑学与土木工程领域,荷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荷载规范,作 为指导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对于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以及使用寿命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在我国,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2012,作为行业标准,对于各类建筑结构承受的荷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2在进行荷载效应组合时,对于同时具有恒载和活载的组合,其效应组合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可变作用效应控制的组合:本规 范表1及表2中以恒载代表的永久作用效应Sg与以可变作用代表的作用效应SG按下 式进行组合:S=γGSg+SG”
精彩摘录
这段文字详细地解释了荷载的分类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荷载效应的组 合。对于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来说,理解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感受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师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随着建 筑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本书 作为一本规范性书籍,不仅提供了各种荷载的详细数据和计算方法,还提供了对 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指导和建议,这对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 率非常有帮助。
阅读感受
我对于这本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表示赞赏。每一章的内容都按照逻辑顺序进 行编排,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 表和表格,这些数据资料非常实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湖北古建筑地图
除了文化价值之外,书中还强调了古代建筑的实用价值。作者通过对于各种古 代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情况的介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 性。作者还通过对于一些古代建筑实例的介绍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 将古代建筑应用到现代生活中来,提高生活的品质和趣味性。
《湖北古建筑地图》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不仅展示了湖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 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更向读者传递了保护和传承古代建筑的重要性。通过阅 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湖北的古代建筑和文化历史,同时也可以更好 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湖北丰富多彩的古建筑文化所吸引。我为能在这 本书中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古建筑感到自豪,也为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湖北的历史 和文化感到庆幸。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建筑不仅仅是砖瓦和石头的 堆砌,它们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座古建筑都蕴含着深厚 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打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时光隧道,每一处古建筑都如同一 个时间节点,让我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独特魅力。书中详细描绘了每一处古建 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湖北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古建筑不仅见证了湖北的变迁与发展,也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与记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作者们的严谨态度和 深厚学识深感敬佩。他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 研究,以地图的形式将这些古建筑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这不仅便 于读者查阅和了解,也使得这些古建筑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特点更加直观。
书中的插图和照片也让我大开眼界。每一张照片都如同一幅画卷,将古建筑的 细节和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照片让我感受到了古建筑的独特魅力,也让 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建【建筑】第2讲-建筑构造详解【课件版】
2020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设计与构造建筑构造1A411020 建筑构造思维导图如下:建筑构造设计要求建筑构造建筑装饰装修构造要求1A411021 建筑构造设计要求考点一:楼梯的建筑构造1.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
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例】室外疏散楼梯和平台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B.平台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C.疏散门应正对着楼梯段D.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E.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且门应向内开【答案】BD2.室内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医院病房楼1.30m(18补单);居住建筑1.10m(18单);其他建筑1.20m。
3.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
4.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视频动画)如下:5.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13单,16多)(1)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8m,最大高度0.16m。
(2)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6m。
(3)住宅共用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6m。
(4)专用疏散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5m。
(5)住宅套内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2m。
【例】室内疏散楼梯踏步最小宽度不小于0.28m的工程类型有()。
A.住宅套内楼梯B.小学学校C.专用疏散楼梯D.大学学校E.体育馆【答案】DE考点二:墙体的建筑构造1.墙体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在内外墙做各种连续整体装修时,如抹灰、贴面砖等;主要解决与主体结构的附着,防止脱落和表面的开裂。
【思维导图“画”语文】统编五年下册第二十课《金字塔》知识汇编+思维导图+老师指导
【思维导图“画”语⽂】统编五年下册第⼆⼗课《⾦字塔》知识汇编+思维导图+⽼师指导第⼆⼗课《⾦字塔》【思维导图“画”语⽂】统编五年下册第⼆⼗课《⾦字塔》知识汇编+思维导图+⽼师指导语⽂汇编+思维导图+⽼师指导【思维导图“画”语⽂】统编五年下册第⼆⼗课《⾦字塔》知识【思维导图“画”语⽂】统编五年下册第⼆⼗课《⾦字塔》知识汇编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临⽔照花⼈: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很多学科核⼼素养的要求,我⼀直尝试给孩⼦们布置这样的特⾊作业,⽐如利⽤思维导图进⾏多⾳字,形近字,单元知识点等的整理;利⽤电⼦⼩报进⾏了⼩物件、⼯艺品,介绍⼩动物等习作练笔。
兴趣是最好的⽼师,⽽其实最好的⽼师,就是能启发孩⼦们的兴趣。
我利⽤⽹络平台进⾏把学⽣的优秀作品上传到⽹上,欢迎⼤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部编五年级下册《埃及的⾦字塔》教材分析:《埃及的⾦字塔》是⼀篇说明⽂,课⽂着重介绍了埃及⾦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字塔所采⽤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民杰出的智慧和超⼈的才⼲。
从教学内容看,本⽂有三⼤特点:1、条理清楚,重点突出2、写作上很富有特⾊3、⽹络挖掘素材较多课⽂解读: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字塔所采⽤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民杰出的智慧和超⼈的才⼲。
借物写⼈,借“⾦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民的智慧和才⼲以及勤劳。
两篇课⽂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作者介绍: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多⾳字】澄 dèng(澄清)(澄沙)(澄浆泥)chéng(澄澈)(澄净)(⼼境澄明)【造句】原来这⾥的河⽔很浑,澄dèng清之后才能⽤,后来环境改善后,这条河的⽔已经变得澄chéng澈了。
中国建筑常识
精彩摘录
《中国建筑常识》是一部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建筑艺术的书籍,它以生动的语 言和丰富的插图,带领读者领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 将分享这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以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木结构体系而著称于世,这种结构形式在唐宋时期达到 了巅峰。它充分利用了木材的强度和韧性,通过复杂的斗拱和榫卯连接,实现 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这段摘录突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性。中国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 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建 筑等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学效果。
“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门窗、斗拱、屋顶 等细节部分的雕琢,还是壁画、彩绘、陶瓷等室内装饰的运用,都展现了中国 建筑的独特韵味。”
内容摘要
同时,中国的建筑材料也十分丰富多样,如木材、石材、砖瓦等,这些材料在不同的建筑中有着 不同的应用。通过了解这些技术和材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的构造和特点。 书中还探讨了中国建筑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 展壮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中国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 新。书中通过分析中国建筑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参考和启 示。 《中国建筑常识》这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 以对中国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评价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 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明清两朝,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砖瓦和木头的堆 砌,更是文化和历史的积淀。比如故宫三大殿,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历 史背景,它们不仅仅是皇帝的办公场所,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缩影。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本章思维导图
中国传统建筑
一、传统建筑分类: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一)城市建筑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周礼·考工记》
1、选址观念的产生 《礼记》“城国沟池以为固” 《墨子》“城者,所以自守也” 《说文解字》“城,以盛民也” 《吴越春秋》“筑城以卫民,造国以守民。
中国传统建筑
特色构件:斗拱的实用功能与装饰作用
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 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两者合称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中国传统建筑
斗拱结构图
中国传统建筑
• 斗拱形制的发展:一斗三升的形成
中国传统建筑
是目前世界第三高楼(2010年)。 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 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
大楼造型宛若劲竹节节高升、柔韧有馀,象 征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建筑意涵。内斜七度 的建筑面,层层往上递增;无反射光害的高 度透明省能隔热帷幕玻璃,让人们在台湾的 最高建筑内,观天看地。
高科技材质及创意照明,以透明、清晰、营 造视觉穿透效果,与自然及周遭环境大尺度 的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
吴良镛 江宁织造博物馆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贝聿铭 北京香山饭店
外形肖似体现文化继承?
中国传统建筑
北京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 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 生设计。
坐落在北京西山旅游胜地 香山公园内,自然环境得 天独厚。
64上海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目前是上海第2高的摩天大楼截至2008年8月中国大陆第3高楼世界第8高设计师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功设计出世界级的跨世纪的经典之作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思维导图
框架结构内力分析
不选用Q235沸腾钢的情况
材料选用 疲劳验算的钢材选择
钢结构的连接材料
材料选用与设计指标
设计指标
不同的强度选择 强度的折减
变形的规定
挠度值 起拱
基本组合、偶然组合
连接计算
焊缝符号及标注方法
对接焊缝
对接焊缝的计算(钢规7.1.2) 对接焊缝的构造要求(钢规8.2.1~5)
板件角焊缝
焊缝连接
6、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取α1=αmax
1、底部剪力法 屋面无突出部分房屋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屋面有突出部分房屋 不考虑扭转耦联振型影响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考虑扭转耦联振型影响
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耦联效应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耦联效应
3、时程分析法
一般情况 设置构造柱和芯柱的砌块墙体
抗剪计算
承载力计算
抗压承载力计算 芯柱的设置位置
混凝土起开砌体构件
芯柱的要求 构造措施
圈梁的设置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一般规定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构造要求
轴心受压
构造规定
1、伸缩缝
2、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构件类别
锚固长度的计算
锚固端的横向钢筋
3、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抗震时的锚固
钢筋的连接及抗震时的连接
疲劳时的连接
4、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构件计算
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受拉构件 受扭构件 受冲切构件 局部受压 疲劳验算
1、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规定和结构的二阶效应
弱支撑框架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精彩摘录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是一部集知识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杰出著作,它用图 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建筑的精髓和魅力。以下是从本书中挑选出的 几段精彩摘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感受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
摘录一:“中国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代的木构建筑到现代的钢 筋混凝土结构,从北方的四合院到南方的水乡民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审美追求和建筑智慧。”这段话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色,展示了 中国建筑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内容摘要
权威性强:本书由资深建筑专家撰写,内容准确、权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通俗易懂: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图解,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中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 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是一部全面、权威、通俗易懂的中国建筑艺术工具书。通过图解的方式, 本书将中国建筑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欣赏美丽建筑的也能深入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 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建筑爱好者、学生、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 贵资料。
目录分析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是一本全面解析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的权威著作。 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不仅涵盖了古代至现代中国建筑的各个方面, 还通过图解的方式,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建筑形式的特征与风格。以下是 对本书目录的详细分析:
本书的目录按照建筑类型和历史时期进行了有序排列,从古代宫殿、寺庙到 近现代的城市规划、住宅建筑,每一章节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同时,目录中 还穿插了关于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文化等专题章节,使得全书内容既有深 度又有广度。
摘录二:“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采用斗拱、榫卯等独特构造方式, 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又赋予了建筑以灵动之美。这种建筑形式既体现了中国 人对自然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国人追求和谐、平衡的生活理念。”这段话揭示了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一级建造师 实务思维导图(各章节最全)
力偶,力矩的特性
力矩平衡方程的应用
利用力矩平衡求未知力
防倾覆技术要求
力偶的特性 力的平移法则 M(抗)≥(1.2-1.5)M(倾)
23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永久荷载
时间 可变荷载
偶然荷载 严重腐蚀
结构反应
静态作用 动态作用
荷载的分类
荷载作用面
均布面荷载 线荷载
集中荷载
荷载作用方向
垂直荷载 水平荷载
施工和检修荷载
一般环境中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 70mm
13耐久性
过度变形、过大振幅、裂缝过宽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限制过大变形的要求 刚度要求
适用性
公式
荷载 材料性能 构件截面
影响因素
悬臂梁最大位移
构件跨度
不出现拉应力
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允许出现裂缝,但不超过允许值
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女儿墙
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防潮
轻钢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之间加弹性阻尼材料 不小于200mm
非承重墙
3m,圈梁,构造柱,钢筋,500mm,6mm,1000mm
根据防水材料,构造,气象条件确定 最小坡度
屋面坡度
屋面的建筑构造
非燃烧体材料
优先采用 高层建筑、多跨及积水面积较大的屋面
外排水 内排水
排水
防结露
要维护变形缝 沉降缝处设缝
防震缝宽度 15m,5cm
与建筑主体的附着
装修层的厚度与分层,均匀与平衡
受力,温度,一致 构造设计要求
提供环境
防火、防水、防潮、防空气渗透、防腐处理
防火、防潮、防腐、防锈 隐蔽性结构材料 非隐蔽性结构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木 结构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抬梁 式木结构的 构成、组合 方式及应...
第二节 构件 加工制作及 安装的技术 要点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斗 栱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斗栱的起 源
第二节 斗栱的发 展与演变
第三节 斗栱的构 成、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斗栱的种 类与区分
第六节 昂翘斗 及其构造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 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 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序一
03
第一章 中国传统木构 建筑的基础知识
02 序二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
04 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知 识
目录
05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 建筑斗栱的基础知识
07 编写后记
06 参考文献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知识,之后以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为对象,重点介绍了木结构和斗 栱的基础知识。除了必要的文字叙述外,书中还附有大量古建筑实物图、工程图和权衡尺寸表,并在图片上加上 了详细的图解,以求尽量直观,通俗易懂。本书图片丰富清晰,标注明确,对古建筑领域的施工操作人员、技术 管理人员、设计研究人员等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 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发展
与演变
第三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特点 和构成
第四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结构 形式
第六节 中国传 统木构建筑的模 数与权衡制度
第五节 中国传 统木构建筑的主
要建筑形式
第七节 地方作 法与官式作法, 大式建筑与小...
土建思维导图
(大白话简介思维导图)土建思维导图一、准备报审开工二、开工报审三、地基施工四、基坑护坡降水五、基础施工六、主体施工阶段七、屋面施工八、二次结构施工九、装饰装修(非精装修施工)十、竣工验收资料二、开工报审项目准备启动,动工前现场准备资料三、地基施工地基施工(1)地基分为有桩地基以及无桩地基,两种地基要求如下:无桩地基施工是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对基槽原状土的承载力试验、检测、报检报验的过程,过程资料比较简单,按照工序结合现场报送就可以了;有桩地基主要给大家讲解砼灌注桩、砼预制桩、CFG 桩(粉煤灰碎石混凝土桩)三种常用桩,掌握了方式方法其他不常见桩施工也会报验工作,具体资料如下:11、基坑支护施工(堆载试验合格,地基基础在开挖前,根据设计基础标高与现地平标高进行检查,根据开挖深度出具可行的支护方案或专家论证,或者不做基坑支护直接进行大放坡开挖施工,大放坡施工直接下步13项土方检验批报验即可。
如果开挖方案需要进行基坑支护,按照以下进行:基坑支护常用有灌注桩排桩围护墙、钢板桩、土钉墙。
A、灌注桩排桩围护墙就是本章节说的钢筋混凝土桩施工,桩挨着打,做成围护墙一样,施工工序报验一样,从头到尾按照本章节报验即可。
B、钢板桩施工:(依据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标椎 7.3.2 进行施工检验批报检,施工前上报方案交底以及打桩单位的资质和材料进厂报验。
C、土钉墙施工:施工前土钉等物资进场报验、水泥进场复试。
施工时土钉墙施工检验批报检,土钉要进行抗拔承载力试验以及浆体试块留置进行强度检测出具标养 28 天强度报告)12、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堆载试验完成合格后,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至图纸设计桩顶标高位置,开挖前应上报土方开挖方案给监理,对班组做好土方工程技术交底。
土方开挖前要先进行基槽降水,上报降水方案以及井点布置图给监理,工期紧的一边降水一边开挖,所以,降水施工详见导图第 4 项讲解)13、土方开挖隐蔽验收记录(依据群文件报送隐蔽资料或者做施工记录都可以)14、桩位偏差检查记录(开挖后对桩心定位偏差复核资料上报监理、甲方,是由总工技术人员绘制偏差图,由设计调整基础形式,出变更图纸,资料员归档)15、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剔除桩头后在桩头位置进行桩基大应变、小应变试验,检测桩身完整性,有断桩的设计出变更进行补打桩或变更基础,接桩、补桩头的要留置试块。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二讲思维导图 干货,无配图大纲版本
绪论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与多样性 • 1.1建筑特征受地域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各民
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影响 :
• 南方: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式; • 西北与新疆:土墙平顶、土坯拱顶、清真穹窿顶; • 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横穴作居——窑洞; • 东北与西南: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 式建筑; • 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大都
•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 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栱; 在江南称“牌科”。
斗栱组成:斗、升、昂、拱、翘、坐斗。方形木头叫斗,弓形短木叫 栱,檐下斗拱因位置不同,所起作用也有差异,名称也不同。
绪论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3. 单体建筑的构成 • 3.1 特点1:简明、真实、有机。
• 间,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单做建筑最常见3、5、7、9等单 数组成。
• 3.2 特点2: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 屋顶,多种形式变化。
3.3 建筑单体分为屋顶、屋身、基座三部分。
课堂作业:临摹斗栱样式及厅堂 工具:A4纸、黑色水笔
绪论
二.中国建筑史分期
2.中国近代建筑史:
2.1 清时期——公元1840年至1912年; 2.2 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至1949年。
绪论
二.中国建筑史分期
3.中国现代建筑史:
3.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公元1949年至1978年; 3.2 改革开放后——公元1978年至今( 2017年)。
绪论
二.中国建筑史分期
1.中国古代建筑史:
1.1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 1.2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90年; 1.4 隋、唐时期——公元590年至906年; 1.5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年至1280年; 1.6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年至1840年。
跟小元谈中国建筑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小元
时期
文化
木结构
古代
技术
和谐
谈中
建筑
中国 风格
特色
建筑
发展
独特
体现
结构
这个
宫殿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跟小元谈中国建筑》是一本面向儿童的中国建筑普及读物,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介 绍了中国建筑的起源、发展、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起源于古代的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建造土木结构的房屋。随着社会 的发展,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木结构建筑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 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和现代时期。每个时期的 建筑风格和技术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秦汉时期的建筑以宫殿和陵墓为主,建筑风格庄重肃穆。这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木 结构建筑已经广泛应用。 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更加华丽,以寺庙和园林为主。这个时期的建筑技术达到了高峰,木结构建 筑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出现了砖石结构的建筑。
该部分重点讲解了中国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组织,包括院落式布局、行列式布局 和自由式布局等。通过分析不同布局的特点和优劣,展现了Βιβλιοθήκη 国人对空间利用 和美学的独特理解。
装饰与艺术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建筑的装饰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木雕、 石雕、砖雕、彩画等。这些装饰元素为建筑物增添了华丽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的理性而客观的态度。他并没有一味地赞美中国建筑, 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它。这种客观的态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 好地理解中国建筑的优点和不足。
辽宁吉林黑龙江古建筑地图
接着,书中转向吉林长春的文庙。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也 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场所。书中摘录了文庙的建筑特色,如大成殿的庄重、棂星门 的精致,以及文庙的历史意义,让人感受到古代教育的庄重与神圣。
书中聚焦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建 筑,不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见证。书中摘录了关于圣 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 人对这座建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精彩摘录
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孕育了无数历史与文化的瑰 宝。而《辽宁吉林黑龙江古建筑地图》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 向这片土地上珍贵建筑遗产的大门。以下是书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摘录。
书中对辽宁沈阳的故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沈阳故宫不仅是清朝早期的皇家 宫殿,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殿之一。书中摘录了关于故宫的建筑布局、历 史沿革以及其中的重要建筑如大清门、崇政殿等的详细介绍,展现了这座宫殿的 雄伟与辉煌。
除了对单个建筑的介绍,书中还分析了这些古建筑在整个东北地区乃至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通过对建筑类型、风格、技艺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东北地区古建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古建筑图片和手绘插图,直观地展示了这些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细节,为读者 提供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视觉体验。
《辽宁吉林黑龙江古建筑地图》不仅是一本详尽的古建筑指南,更是一部深入挖掘东北地区历史 文化内涵的著作。无论是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从事建筑、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 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
辽宁吉林黑龙江古建筑地图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