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4
初中一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精选------《实验4翻牌游戏》
若反面时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 张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1111111 1
若反面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张 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每次翻1张 最后能全部翻为正面 翻一次后形成的牌面表示的数的乘积为1
若反面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张 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每次翻2张 最后不能全部翻为正面 翻一次后形成的牌面表示的数的乘积为-1
转化 翻牌 游戏 有理数 乘法运算
解释
总结、揭秘 将一张牌翻动一次相当于将一个数变成它 的相反数,那么:同时翻动偶数张,相当 于改变了偶数个因子的符号,积的符号不 变;同时翻动奇数张,相当于改变了奇数 个因子的符号,积的符号会变;
若反面时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 张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1 ) (-1) (-1) (-1) (-1) (-1) (-1) -1
若反面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张 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每次翻3张 最后能全部翻为正面 翻一次后形成的牌面表示的数的乘积为1
若反面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张 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每次翻4张 最后不能全部翻为正面 翻一次后形成的牌面表示的数的乘积为-1
若反面表示-1,正面表示+1,则这七张 牌表示的数的积是多少?
当每次翻2张,4张,6张时候最后总是 有一张落单,用式子可以表达:
111111 (- 1 ) -1
当每次翻1张,3张,5张时候最后总是 全都翻过来了,用式子可以表达:
1111111 1
在桌子上放奇数张反面朝上的扑克牌, 每次翻偶数张扑克牌(包括已经翻过的 扑克牌),你能否经过若干次翻牌将所 有的扑克牌都变成正面朝上?
四年级数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数学实验报告四年级数学实验报告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应用,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数学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数轴游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数轴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数轴纸,并要求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数轴上标记出一些数。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学会了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数值。
实验二:尺子的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尺子进行了一些测量实验。
我们测量了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和书柜的长度,并在尺子上记录下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并且了解到了厘米和米的概念。
实验三:时钟的学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钟的使用。
我们观察了钟表的指针运动规律,并学会了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时钟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实验四:几何图形的认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并要求我们按照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实验五:统计图表的制作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统计图表。
我们收集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使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进行了数据展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和分析。
结论:通过这次数学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验不仅使我们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还让我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实验_第四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n=40; >> p=1-nchoosek(365,n)*factorial(n)/365^n 运行结果: p= 0.8912
2.某接待站在某一周曾接待过 12 次来访,已知所有这 12 次接待 都是在周二和周四进行的, 问是否可以推断接待时间是有规定的? >> p=2^12/7^12 %接待时间没有规定时, 访问都发生在周二和周四 的概率 运行结果: p= 2.9593e-007 此概率很小,由实际推断原理知接待时间是有规定的。
概率概念的要旨是在 17 世纪中叶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与 费马的讨论中才比较明确。他们在往来的信函中讨论" 合理分配赌注问题", 在概率问题早期的研究中, 逐步建 立了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等重要概念以及它们的基本 性质。后来由于许多社会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如:人 口统计、保险理论、天文观测、误差理论、产品检验和 质量控制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 均促进了概率论的发展。
实验一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
【实验目的】 1.掌握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 Matlab 计算排列数和组合数 【实验要求】 1.掌握 Matlab 计算阶乘的命令 factorial 和双阶乘的命令 prod 2.掌握 Matlab 计算组合数的命令 nchoosek 和求所有组合的命令 combntns
数学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实验课程编号:0903000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学时/学分:48/1.5开设学期:第4学期开设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说明一、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说明数学实验是一门“实验科学”, 从理论或实际问题出发, 借助计算机, 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 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一般来说, 数学实验课可以作为数学建模课的预备课程, 使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本课程需要首先选修《数学软件计算机程序设计》选修课并了解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还需要了解《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等课程的有关知识, 因此, 适宜于为本专业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软件检验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掌握运用数学软件作出图形的方法, 为所学知识提供直观模型, 从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2. 能够利用数学软件编制计算机程序, 以解决实际问题, 为《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3. 在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础上, 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难度的实际模型.三、学时分配表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实验内容.实验先由教师讲1个课时, 教师主要是提出问题, 适当介绍问题的背景, 介绍主要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然后安排2个课时学生上机, 教师辅导,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去观察,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不宜花时间去作理论推导, 最好也不要预先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得出.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部分学生反应作业任务比较繁重, 主要的困难在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够, 因此完成作业要花很多时间, 而实验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难度并不大. 数学实验课几乎是逼迫学生重新拣起或现学现用计算机知识, 因此可酌情减少学生自主实验个数.成绩由实验报告及考试两部分组成, 考试采用上机实验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五、考核方式及要求1. 考核方式:考试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实验报告的评分的最基本标准是要自己动手, 要写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 实话实说, 不能造假, 哪怕观察到的现象与预计不一致, 或者与理论推导的结果不一致, 也不能在实验报告中说假话, 而应当分析其原因, 找出改进的办法, 重做实验, 重新得出结论. 对实验报告的更高的标准是创造性. 对于有创造性的报告, 要给以高分作为鼓励. 教师批改了实验报告之后, 要在下一次实验开始时, 对以前的实验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讲, 包括让学生参加讨论和演示.期末考试是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 采用全机试或机试加笔试的方式进行.2. 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20%)+实验考核(30%)+期末考核(50%)本文实验一Matlab概述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验证型计划学时:12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Matlab软件简介;2.学习Matlab软件的基本命令;3.学习Matlab程序设计.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Matlab简介;2.Matlab的基本命令与基本函数;3.基本赋值与运算;4.Matlab程序设计.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五、实验操作要点:1.Matlab 的基本命令与基本函数; 2.Matlab 程序设计思想. 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Matlab 的基本命令是基础, 对基本常用命令必须要了解用法与用途;2. Matlab 程序设计是难点, 要求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思想, 能完成简单程序即可, 要求不可过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加深理解;实验二 函数图形绘图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型 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 二、实验目的:1.了解曲线的几种表示方法及作图, 空间曲线, 曲面作图; 2.学习、掌握MATLAB 软件有关命令.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以直角坐标方程sin ,cos y x y x ==表示的正、余弦曲线.2. 以参数方程cos ,sin ,[0,2]x t y t t π==∈表示的平面曲线(单位圆).3. 以参数方程0.20.2cos,sin ,,[0,20]22t t x e t y e t z t t ππ--===表示的空间曲线.4. 以极坐标方程(1cos ),1,[0,2]r a a ϕϕπ=+=∈表示的心脏线.5. 做出双曲抛物面:2244x y z =-的图形.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五、实验操作要点: 1.一维函数的绘制, 2.各种曲线的实现方法, 3. 空间曲线、曲面作图. 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Matlab 函数图形绘制是Matlab 的基本功能之一, 要求掌握plot, mesh, surf, plot3等基本绘图命令;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安排学生自主上机验证.实验三 数列极限与生长模型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实验类型:设计型 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函数极限的基本概念;2. 学习、掌握MATLAB 软件有关求函数极限的命令;3. 学会利用极限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判断极限0011limcos ,limsin x x x x →→的存在性.2. 验证极限0sin lim1x xx→=. 3. 验证极限11lim(1)lim(1) 2.71828n x n x e n x →∞→∞+=+==.4. 求下列各极限.(1)nn n )11(lim -∞→;(2))122(lim n n n n ++-+∞→;(3)xx x 2cot lim 0→;(4)xx x m)(cos lim ∞→; (5)x x x 11lim3-+→.5. 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及Matlab 软件 五、实验操作要点: 利用Matlab 计算极限 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掌握limit 求极限命令;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安排学生上机绘图验证.3. 初步接触数学模型, 了解数学建模.实验四 导数与飞机安全降落问题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实验类型:设计型 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函数导数的基本概念;2. 学习、掌握MATLAB 软件有关求函数导数的命令;3. 学会利用导数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导数是函数的变化率, 几何意义是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斜率.2.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的切线斜率.3. 求一元函数的导数.(1) 的一阶导数.(2) 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设参数方程()()x x ty y t=⎧⎨=⎩确定函数, 则的导数()()dy y tdx x t'='4. 求多元函数的偏导数.5. 求高阶导数或高阶偏导数.6. 求隐函数所确定函数的导数或偏导数7. 飞机安全降落问题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利用Matlab求函数的导数.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掌握diff求导数命令;2. 进一步接触数学模型, 了解数学建模. 课教师讲解原理后学生验证, 也可安排学生自己建立模型求解. 对于后者, 要求不必过高,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建模过程, 体会建模困难.实验五方程近似解的求法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设计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 掌握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牛顿迭代法以及弦截法的算法原理, 会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二分法.2. 学会使用Matlab中内部函数fzero()、fsolve()、roots()求解方程或方程组.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二分法的原理及算法.2. 牛顿迭代法的原理及算法.3. 弦截法的原理及算法.4. 方程求解的Matlab命令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1.编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程序并验证.2.编出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程序并验证.3.编出用弦截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程序并验证.4.用Matlab函数fzero()、fsolve()、roots()求解方程或方程组.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掌握fzero()、fsolve()、roots()等命令;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安排学生上机验证.3. 由于没有学习数值分析课程, 要求不能过高, 主要是体会迭代法的基本思想, 要求学生能理解基本思想, 简单编程即可.实验六定积分的近似计算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设计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了解定积分计算的梯形法与抛物线法;2.会用Matlab语言编写求定积分近似值的程序;3.学会使用Matlab中的命令求定积分.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梯形法的原理及算法.2. 抛物线法的原理及算法.3. 计算数值积分的Matlab命令.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1. 编出用梯形法计算定积分的程序并验证.2. 编出用抛物线法法计算定积分的程序并验证.3. 用Matlab函数quad()、int(f) 计算数值积分.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掌握quad()、int()等命令;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安排学生上机验证. 主要是体会定积分基本思想: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实验七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验证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多元函数极值的求法;2.多元函数条件极值的求法;3.MATLAB软件有关的命令.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多元函数极值的计算.2. 二元函数在区域D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计算.3. 函数条件极值的求解.4. 用Matlab命令计算函数极值.MATLAB中主要用diff求函数的偏导数, 用jacobian求Jacobian矩阵. diff(f, x, n)求函数f关于自变量x的n阶导数. jacobian(f, x)求向量函数f关于自变量x(x 也为向量)的jacobian矩阵.使用Matlab命令fmin()、fmins()以及lp()来解决一些约束优化问题(线性规划问题).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多元函数极值的计算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掌握jacobian(f, x)、fmin()、fmins()和lp()等命令;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安排学生上机验证.实验八重积分计算及照明问题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设计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的有关函数计算重积分的方法;2.学会利用Matlab画图分析三重积分区域及投影区域;3.掌握用Matlab的有关函数计算曲线曲面积分的方法.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二重积分的计算.2. 三重积分的计算.3. 重积分的实际应用举例---照明问题.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计算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掌握有关计算二重、三重积分的命令;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安排学生上机验证.3. 进一步了解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 要求较前面要有一定的提高, 可考虑安排学生完成.实验九无穷级数与函数逼近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验证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Matlab关于级数求和以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命令和方法;2.研究幂级数的部分和对函数的逼近以及进行函数值的近似计算;3.展示傅里叶级数对周期函数的逼近情况.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级数部分和与级数的和的计算.2.函数的幂级数展开.3.幂级数求和.4.傅里叶级数对周期函数的逼近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级数部分和的计算, 无穷级数和的计算, 展开成级数.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学会使用Matlab关于级数求和以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命令和方法;2. 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后, 学生上机验证幂级数的部分和对函数的逼近程度.实验十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设计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会使用Matlab求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2.会使用Matlab求简单的常微分方程和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3.会用常微分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常微分方程的解析解;2.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3. 解微分方程的MATLAB命令;MATLAB中主要用dsolve求符号解析解, ode45, ode23, ode15s求数值解.Matlab求解微分方程命令dsolve, 调用格式为:dsolve(‘微分方程’)给出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表示为t的函数.dsolve(‘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给出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解, 表示为t的函数.dsolve(‘微分方程’, ‘变量x’)给出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表示为x的函数.dsolve(‘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 ‘变量x’)给出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解, 表示为x的函数.4.数学模型---人造卫星的轨道方程.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了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 掌握求解微分方程解析解和数值解的基本命令;2.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可安排给学生独立完成, 初步检测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实验十一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验证型计划学时:3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用MATLAB求矩阵的转置、加、减、乘、逆等基本运算.2.用MATLAB求行列式.3.用MATLAB求线性方程组的解, 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矩阵的转置、加、减、乘、逆等基本运算及MATLAB软件的有关命令;2. 学习行列式的基本概念, 克莱姆法则及MATLAB软件的有关命令;3. 用MATLAB求线性方程组的解, 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4.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矩阵的基本运算, 行列式, 求线性方程组的解, 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 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的解得Matlab 基本命令;2. 结合前面的迭代法, 系统验证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以及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在其中的作用.实验十二综合实验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综合型计划学时:6实验分组:3-4人为一组二、实验目的:1.加深对极限、微分、积分等基本概念的理解;2.讨论微分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3.掌握MATLAB软件中有关极限、级数、导数等命令;4.特殊矩阵的输入、矩阵基本分析、矩阵的基本变换;5.了解线性规划问题, 掌握MATLAB求解线性规划的命令.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MATLAB综合应用一:微积分问题的计算机求解---连续计息问题.2. MATLAB综合应用二:线性代数问题的计算机求解.3. MATLAB综合应用三:代数方程与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机求解---最佳广告编排方案.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及Matlab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微积分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线性代数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代数方程与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机求解.六、实验教学建议:学生在课前应先预习, 实验时经老师讲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课后应独立完成作业. 建议:1. 复习总结学过的Matlab 命令, 加深对软件的认识与学习;2.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可提前安排学生考虑三题中的一题(可酌情增加题目), 在数学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 也可作为机试成绩.指导书与参考资料[1] 王向东, 戎海武, 文翰, 等. 数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 冯有前, 袁修久, 李炳杰, 等. 数学实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3]李尚志, , 陈发来, 吴耀华, 等. 数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萧树铁, 姜启源, 何青, 等. 数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李卫国. 高等数学实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德堡:斯普林格出版社, 2000.[6]张志涌, 杨祖樱, 等. Matlab教程R2010a[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执笔:李永武审核:朱睦正制(修)订时间:2011-10-10。
MATLAB数学实验 第四章 函数和方程
2 ( y f ( c , x )) i i i 0 n
• 当f关于c是线性函数,问题转化为一个线性方程组求解。 • 如果f关于c是非线性函数,问题转化为函数极值问题
3387/1943*x^2-7637646031980105/4503599627370496*x+4886217849135065/4503599627370496
• >> vpa(fun,5) ans = 1.7432*x^2-1.6959*x+1.0850
• >> xi=-0.2:0.01:0.3; • >> yi=polyval(p,xi); • >> plot(x,y,‘ro’,xi,yi)%拟合效果作图
c= lsqnonlin (Fun,c0)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problems.
使用迭代法搜索最优参数c. 其中Fun是以参数c(可 以是向量)为自变量的函数,表示误差向量yf(c,x)(x, y为数据),c0为参数c的近似初值(与c同 维向量),具体使请看帮助文件。
c=lsqcurvefit(Fun2,c0, x, y) 从外部输入数据, 这里Fun2为两变量c和x的函数 f(c, x)
的调用格式
x= -3 y= -2.7183
• (3) • >> fun3=inline('100*(v(2)-v(1)^2)^2+(1-v(1))^2','v') fun3 = Inline function: fun3(v) = 100*(v(2)-v(1)^2)^2+(1-v(1))^2 • >> [v,fv]=fminsearch(fun3,[1 1]) v= 1 1 fv = 0
数学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4实验名称数列与级数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图示的方法发现数列与级数的规律及其极限状态的性质。
实验环境Mathematica 4实验内容1. 分别取N=10,20,50,100,500,观察Fibonacci 数列的折线图。
2. 分别取N=2000,5000,10000,用直线去拟合N n F n n ,,2,1)),log(,( =的函数。
3. 分别取N=100,500,5000,演奏Fibonacci 数列的函数。
4. 分别取N=100,1000,5000,显示点列n i i i ,,2,1)),sin(,( =的函数。
5. 求级数∑∞=11n n α的部分和。
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所谓一个无穷数列是指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字 ,,,,21n a a a , (1) 而一个无穷级数则是用无穷项数字构成的和式.211 ++++=∑∞=n n n a a a a (2)数列与级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给定一个无穷级数(2),它唯一确定了一个无穷数列,,,21 S S其中.,2,1,21 =+++=n a a a S n n 反过来,给定一个无穷数列(1),它也唯一地确定了一个无穷级数∑∞=1n n b,这里.,2,1,,111 =-==-n a a b a b n n n 并且,无穷级数的和就是相应的无穷是咧的极限。
因此,无穷数列与无穷级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步骤1. 用如下语句作图:FibShow[n_Integer]:=Module[{t={},i},For[i=1,i<=n,i++,AppendTo[t,{i,Fibonacci[i]}]]; ListPlot[t,PlotJoined-> True]]FibShow[N]2. 用如下语句计算:FibFit[n_Integer]:=Module[{t={},i},For[i=1,i<=n,i++,AppendTo[t,{i,Log[Fibonacci[i]]}]]; Fit[t,{1,x},x]]FibFit[N]3.用如下语句作图:FibPlay[n_Integer]:=Module[{t={},i},For[i=1,i<=n,i++,AppendTo[t,Mod[Fibonacci[i],n]]];ListPlay[t,PlayRange->{0,n},SampleRate->5]]FibPlay[N]4. 用如下语句作图:PlotList[n_Integer]:=Module[{t={},i},For[i=1,i<=n,i++,AppendTo[t,{i,Sin[i]}]];ListPlot[t,PlotStyle->{PointSize[0.005]}]]PlotList[N]5.用如下语句计算:HamoSum[n_Integer, m_Integer]:=Module[{i},Sum[1/i^m,{i,1,n}]]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1.从实验得出的五个图像可以看出,Fibonacci数列的变化速度非常快,数列单调递增而且趋于无穷大。
数学实验用计算机和教具绘制各种曲线-湘教版选修4-4教案
数学实验:用计算机和教具绘制各种曲线-湘教版选修
4-4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用计算机和教具绘制各种曲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中的曲线,并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验器材
笔记本电脑、教具(例如:直尺、圆规、量具、彩色笔等)
实验内容
实验前提
在进行本实验前,需要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以下知识:
1.解析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2.弧度制的概念;
3.常用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4.计算机的基础操作。
实验步骤
步骤一: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打开计算机、打开绘图软件、绘制图形、保存图像等操作。
步骤二:绘制基本曲线
在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后,可以开始绘制基本曲线,例如直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曲线的认知和理解。
步骤三:绘制复杂曲线
在学生掌握绘制基本曲线后,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曲线的变换或组合,例如将圆拆分成多段弧线,绘制渐开线和摆线等,以加深学生对曲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步骤四:使用教具辅助绘制曲线
在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绘制基本曲线后,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教具,例如直尺、圆规、量具、彩色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绘制曲线。
实验效果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对数学中的曲线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强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实验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通过计算机和教具的辅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曲线,并提升学生的计算、应用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数学教育的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班级:小组成员:时间:201_/_/_Matlab第二次实验报告小组成员:1题目:实验四;MATLAB选择结构与应用实验目的:掌握if选择结构与程序流程控制;重点掌握break;return;pause语句的应用..问题:问题1:验证“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个正偶数n>=6均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要求编制一个函数程序;输入一个正偶数;返回两个质数的和..问题分析:由用户输入一个大于6的偶数;由input语句实现..由if判断语句判断是否输入的数据符合条件..再引用质数判断函数来找出两个质数;再向屏幕输出两个质数即可..编程:function z1;z2=geden;n=input'please input n'if n<6disp'data error';returnendif modn;2==0for i=2:n/2k=0;for j=2:sqrtiif modi;j==0k=k+1;endendfor j=2:sqrtn-iif modn-i;j==0k=k+1;endendif k==0fprintf'two numbers are'fprintf'%.0f;%.0f';i;n-ibreakendendend结果分析:如上图;用户输入了大于6的偶数返回两个质数5和31;通过不断试验;即可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纪录:if判断语句与for循环语句联合嵌套使用可使程序结构更加明晰;更快的解决问题..2题目:实验四;MATLAB选择结构与应用实验目的:用matlab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问题:问题四:在一边长为1的四个顶点上各站有一个人;他们同时开始以等速顺时针沿跑道追逐下一人;在追击过程中;每个人时刻对准目标;试模拟追击路线;并讨论.. (1)四个人能否追到一起(2)若能追到一起;每个人跑过多少路程(3)追到一起所需要的时间设速率为1问题分析:由正方形的几何对称性和四个人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只需研究2个人的运动即可解决此问题..编程:hold onaxis0 1 0 1;a=0;0;b=0;1;k=0;dt=0.001;v=1;while k<10000d=norma-b;k=k+1;plota1;a2;'r.';'markersize';15;plotb1;b2;'b.';'markersize';15;fprintf'k=%.0f b%.3f;%.3f a%.3f;%.3f d=%.3f\n';k;b1;b2;a1;a2;da=a+b1-a1/d*dt;b2-a2/d*dt;b=b+b2-a2/d*dt;-b1-a1/d*dt;if d<=0.001breakendendfprintf'每个人所走的路程为:%.3f';k*v*dtfprintf'追到一起所需要的时间为%.3f';k*dt结果分析:上图为2人的模拟运动路线;有对称性可解决所提问题..-上图为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四个人可以追到一起;走过的路程为1.003;时间也为1.003.纪录:此题利用正方形和运动的对称性可以简便运算..3题目:实验八;河流流量估计与数据插值目的:由一些测量数据经过计算处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问题:实验八上机练习题第三题:瑞士地图如图所示;为了算出他的国土面积;做以下测量;由西向东为x轴;由南向北为y轴;从西边界点到东边界点划分为若干区域;测出每个分点的南北边界点y1和y2;得到以下数据mm..已知比例尺1:2222;计算瑞士国土面积;精确值为41288平方公里..测量数据如下:x=7.0 10.5 13.0 17.5 34 40.5 44.5 48 56 61 68.5 76.5 80.5 91 96 101 104 106 111.5 118 123.5 136.5 142 146 150 157 158 ;y1=44 45 47 50 50 38 30 30 34 36 34 41 45 46 43 37 33 28 32 65 55 54 52 50 66 66 68;y2=44 59 70 72 93 100 110 110 110 117 118 116 118 118 121 124 121 121 121 122 116 83 81 82 86 85 68;问题分析:先由题目给定的数据作出瑞士地图的草图;再根据梯形法;使用trapz语句;来估算瑞士国土的面积..编程:x=7.0 10.5 13.0 17.5 34 40.5 44.5 48 56 61 68.5 76.5 80.5 91 96 101 104 106 111.5 118 123.5 136.5 142 146 150 157 158;y1=44 45 47 50 50 38 30 30 34 36 34 41 45 46 43 37 33 28 32 65 55 54 52 50 66 66 68;y2=44 59 70 72 93 100 110 110 110 117 118 116 118 118 121 124 121 121 121 122 116 83 81 82 86 85 68;plotx;y1;'r.';'markersize';15;plotx;y2;'r.';'markersize';15;axis0 160 0 135grid;hold ont=7:158;u1=splinex;y1;t;u2=splinex;y2;t;plott;u1plott;u2s1=trapzt;u1;s2=trapzt;u2;s=s2-s1*2222*22222/10000000;fprintf'S=%.0f';s结果分析:上图为由所给数据绘制出的瑞士地图..上图为运算结果;计算出瑞士的国土面积为42472平方公里;与准确值41288较为接近..纪录:使用梯形分割的方法;trapz语句可以方便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但存在一定误差..4题目:实验七:圆周率的计算与数值积分目的:将数值积分最基本的原理应用于matlab之中;解决一些与积分有关的问题..问题:实验七上机练习题第一题:排洪量某河床的横断面如图7.3所示;为了计算最大排洪量;需要计算其断面积;试根据所给数据m用梯形法计算其断面积..问题分析:河床断面可近似分割成若干曲边梯形;近似处理把它们当做梯形来计算面积可使问题得到简化..编程:clc;clear;x=0 4 10 12 15 22 28 34 40;y=0 1 3 6 8 9 5 3 0;y1=10-y;plotx;y1;'k.';'markersize';15;axis0 40 0 10;grid;hold ont=0:40;u=splinex;y1;t;plott;u;s=40*10-trapzt;u;fprintf's=%.2f\n';s结果分析:上图为河床的断面图..上图为计算结果面积约为180.70平方米..纪录:使用梯形法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十分简便易行..5题目:实验七:圆周率的计算与数值积分目的:使用matlab计算解决一些有关积分的问题..问题:实验七上机练习题第三题:从地面发射一枚火箭;在最初100秒内记录其加速度如下;试求火箭在100秒时的速度..Ts=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Am/s*s=30.00 31.63 33.44 35.47 37.75 40.33 43.29 46.69 50.67 54.01 57.23;问题分析:加速度为速度的微分;已知微分求积分;类似于面积问题;可使用梯形法来计算..编程:clc;clear;x=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y=30.00 31.63 33.44 35.47 37.75 40.33 43.29 46.69 50.6754.01 57.23;plotx;y;'k.';'markersize';15;axis0 100 20 60;grid;hold ons=0:10:100;z=splinex;y;s;plots;y;v=trapzx;y;fprintf'v=%.2f\n';v结果分析:上图为加速度变化图..上图为计算结果;求得火箭在100秒时速度约为4168.95m/s..纪录:梯形法可以推广解决许多已知微分求积分的其他问题..6题目:实验七:圆周率的计算与数值积分目的:计算曲线弧长闭曲线周长可使用微元法;ds=sqrtdx^2+dy^2;在转化微积分问题;累加即可得到结果..问题:实验七上机练习题第三题:计算椭圆想x^2/4+y^2=1的周长;使结果具有五位有效数字..问题分析:编程:s=0;dx=0.001;for x=0:0.001:1.999dy=1.-x+0.001.^2/4-1.-x.^2/4;ds=sqrtdx.^2+dy.^2;s=s+ds;ends=4*s;fprintf'the length is'fprintf'%.4f';s结果分析:上图为计算结果;给定椭圆的周长约为9.1823五位有效数字纪录:计算不规则曲线弧长;可使用微元法;划分为若干小的看做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7题目:实验九人口预测与数据拟合目的:掌握一些曲线拟合的方法;了解曲线拟合常用函数..问题:用电压U=10v的电池给电容器充电;t时刻的电压Vt=U-U-V0exp-t/τ;其中V0是电容器的初始电压;τ是充电常数;由所给数据确定V0和τ..t=0.5 1 2 3 4 5 7 9;V=3.64 3.52 2.74 1.78 1.34 1.01 0.57 0.37;问题分析:题中已给出函数关系式;为指数函数曲线拟合;将所给函数式整理可得标准的exp形函数曲线;从而便于解决..编程:t=0.5 1 2 3 4 5 7 9;V=3.64 3.52 2.74 1.78 1.34 1.01 0.57 0.37;plott;V;'k.';'markersize';20;axis0 10 0 4;grid;hold onpause0.5n=8;a=sumt1:n;b=sumt1:n.*t1:n;c=sumlogV1:n;d=sumt1:n.*logV1:n;A=n a;a b;B=c;d;p=invA*Bx=0:10;y=expp1+p2*x;plotx;y;'r-';'linewidth';2结果分析:上图为电压与时间关系图..上图为计算结果;即U-V0=1.4766;所以V0=8.5234;-1/τ=-0.2835;所以τ=3.5273纪录:曲线拟合的一个重难点是选择合适的曲线函数;才能提高拟合度..8题目:实验七圆周率的计算与数值积分目的:拓展圆周率的各种计算方法;掌握其他数值的近似计算方法..问题:实验七练习2:计算ln2的近似值精确到10的-5次方(1)利用级数展开的方法来计算(2)利用梯形法计算(3)利用抛物线法问题分析:级数展开;梯形法;抛物线法是常见的近似运算方法..编程:1级数展开的方法clc;clear;n=0;r=1;p=0;k=-1;while r>=0.1e-5n=n+1;k=k*-1;p1=p+k/n;r=absp1-p;fprintf'n=%.0f;p=%.10f\n';n;p1;p=p1;end2梯形法clc;clear;f=inline'1./x';x=1:0.1:2;y=fx;p=trapzx;y;fprintf'p=%.6f\n';p3抛物线法clc;clear;f=inline'1./x';a=1;b=2;n=1;z=quadf;a;b;fprintf'z=%.10f\n';z结果分析:(1)级数展开的方法(2)梯形法3抛物线法纪录:级数展开法;梯形法;抛物线法;计算近似值时应合理利用..梯形法和抛物线法不易提高精确度;级数展开法可以提高精确度..9题目:实验八河流流量估计与数据插值目的:掌握求插值多项式的方法;并利用此计算近似值..问题:已知y=fx的函数表如下x=0.40 0.55 0.65 0.80 0.90 1.05;y=0.41075 0.57815 0.69675 0.88811 1.02652 1.25382;求四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并由此求f0.596问题分析:利用所给函数表可计算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编程:function p=lagrangex;yL=lengthx;a=onesL;for j=2:La:;j=a:;j-1.*x';endx=inva*y';for i=1:Lpi=xL-i+1;endx=0.40 0.55 0.65 0.80 0.90 1.05;y=0.41075 0.57815 0.69675 0.88811 1.02652 1.25382; plotx;y;'k.';'markersize';15axis0 2 0 2grid;hold on;p=lagrangex;y;t=0:0.1:1.5;u=polyvalp;t;plott;u;'r-'a=polyvalp;0.596结果分析:上图为所求结果;估算值和插值多项式..纪录:插值多项式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方法..10题目:求正整数n的阶乘:p=1*2*3*…*n=n;并求出n=20时的结果目的:练习使用循环变量解决数学问题问题:对程序:Clear;clc;n=20;p=1;for i=1:np=p*i;fprintf’i=%.0f;p=%.0f\n’;i;pend进行修改使它:利用input命令对n惊醒赋值问题分析:题中给出程序中“n=20”修改;使用input命令;讲题中的输出命令放出循环之外..编程:clear;clc;n=input'n=';p=1;for i=1:np=p*i;endfprintf'i=%.0f;p=%.0f\n';i;p结果:n=20i=20;p=2432902008176640000>>结果分析:使用input命令可以实现人机对话;使用户自由赋值;输出语句在程序中的位置对输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循环内部可以在计算过城中不断输出结果;在循环之外则可以控制只输出最后结果..11题目:对于数列{√2};n=1;2;…;求当其前n项和不超过1000时的n的值及合的大小..目的:运用条件循环解决文帝个项数的循环程序求解;问题:对程序:clear;clc;n=0;s=0;while s<=1000n=n+1;s=s+sqrtn;fprintf’n=%.0f;s=%.4f\n’;n;send问题分析:题中所给程序中的限制变量为上次循环之后的s;导致s超过上限后仍有一次的循环;若把循环变量改为这次的s;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编程:clear;clc;n=0;s=0;while s+sqrtn<=1000n=n+1;s=s+sqrtnfprintf'n=%.0f;s=%.4f\n';n;send结果:……s =970.8891n=128;s=970.8891s =982.2469n=129;s=982.2469s =993.6487n=130;s=993.6487>>结果分析: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步为我们需要的答案;从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出循环变量对一道编程的重要性..。
数学实验报告概率统计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随机数生成实验2. 抽样实验3. 假设检验实验4. 估计与预测实验三、实验方法1. 随机数生成实验:使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并分析其分布情况;2. 抽样实验:通过随机抽样,分析样本数据与总体数据的关系;3. 假设检验实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4. 估计与预测实验:根据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数据进行预测。
四、实验步骤1. 随机数生成实验(1)设置随机数生成器的参数,如范围、种子等;(2)生成一定数量的随机数;(3)分析随机数的分布情况,如频率分布、直方图等。
2. 抽样实验(1)确定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2)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3)分析样本数据与总体数据的关系,如样本均值、标准差等。
3. 假设检验实验(1)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2)计算检验统计量,如t统计量、卡方统计量等;(3)根据临界值表,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4. 估计与预测实验(1)收集历史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2)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如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3)利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并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随机数生成实验(1)随机数分布呈现均匀分布,符合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2)随机数的频率分布与理论分布相符。
2. 抽样实验(1)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接近,说明抽样效果较好;(2)样本标准差略大于总体标准差,可能受到抽样误差的影响。
3. 假设检验实验(1)根据检验统计量,拒绝原假设,说明总体参数存在显著差异;(2)根据临界值表,确定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差异的显著性。
4. 估计与预测实验(1)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历史数据;(2)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六、实验结论1. 概率统计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2. 随机数生成实验、抽样实验、假设检验实验和估计与预测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概率统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了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的数学实验
数学中的数学实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逻辑思维和数式推导为基础,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发现规律,是数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数学中的数学实验,介绍一些经典的数学实验,并讨论其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
一、随机数实验随机数实验是数学实验中最基础的一种形式,通过产生随机数来模拟现实中的随机事件。
例如,模拟掷骰子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编写随机数生成器来模拟骰子的投掷过程。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统计各种点数出现的频率,从而验证掷骰子的随机性。
随机数实验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研究随机事件的分布规律,进而推导出概率论中的各种定理和公式。
在教学中,通过随机数实验可以生动地展示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几何实验几何实验是指通过绘制图形或构造模型来研究几何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用尺子和圆规绘制直线、角度、三角形等几何图形,通过测量和观察图形的性质来探索几何规律。
通过几何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几何定理和公式,并发现新的几何性质。
几何实验在几何学研究和几何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几何概念,培养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几何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
三、数据实验数据实验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数学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调查和统计,收集不同群体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来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数据实验在统计学和运筹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实际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教学中,通过数据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实际问题。
最新数学建模实验报告4酵母培养物离散阻滞增长模型
一.实验题目:已知从测量酵母培养物增长的实验收集的数据如表:时刻/h 0 1 2 3 4 5 6 7 8 9 生物量/g 513.3 559.7 594.8 629.4 640.8 651.1 655.9 659.6 661.8二.实验要求1、作图分析酵母培养物的增长数据、增长率、与相对增长率.2、建立酵母培养物的增长模型.3、利用线性拟合估计模型参数,并进行模型检验,展示模型拟合与预测效果图.4、利用非线性拟合估计模型参数,并进行模型检验,展示模型拟合与预测效果图.5、请分析两个模型的区别,作出模型的评价.三.实验内容(1)对于此问,可直接根据数据作图先求相对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程序如下:k=[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x=[9.6,18.3,29.0,47.2,71.1,119.1,174.6,257.3,350.7,441.0,513.3,559.7,594.8,629.4,640.8,651. 1,655.9,659.6,661.8];n=1;for n=1:18dx(n)=x(n+1)-x(n);endr=dx./x(1:18);plot(0:17,r,'kv')xlabel('时间k(小时)'),ylabel('增长率(%)')title('增长率与时间')模拟效果图如下:时间 k(小时)增长率 (%)增长率与时间再求增长量随时间的变化,程序如下:k=[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x=[9.6,18.3,29.0,47.2,71.1,119.1,174.6,257.3,350.7,441.0,513.3,559.7,594.8,629.4,640.8,651.1,655.9,659.6,661.8]; n=1;for n=1:18dx(n)=x(n+1)-x(n); endplot(0:17,dx,'ko')xlabel('时间k (小时) '),ylabel('增长量 (克)')title('增长量与时间')模拟效果图如下:24681012141618时间 k(小时)增长量 (克)增长量与时间(2)建立酵母培养物的模型k---时刻(小时);x(k)---酵母培养物在第k 小时的生物量(克);r(k)---用前差公式计算的生物量在第k 小时的增长率; r---生物量的固有增长率;N---生物量的最大容量。
数学实验mathcad(4)
第一节
一、变量FRAME的引入
2D动画制作
2D数学动画基础与点的过程动画
2D数学动画,主要用于表现某种动点轨迹的生成和某个运动着 的小图形(可以称为“动图元”)的位置与形状的变化;如将这些 功能加以组合,则可做出丰富多彩的科技动画来。
计算机数学动画的原理,和普通动画的原理是一样的:依然可以 看成连续顺次快速播放的一叠图形,在它们相邻两幅画面上,只有 动图元的位置或形状有一点微小的差别,其他要素都没有变化。从 逻辑上说,一套计算机数学动画就是那一叠具有特定顺序的数学画 面的总和。其中的每一幅画面,叫做一个“帧”(读作zhen);每帧 有一个编号。
正式的动画制作操作如下 用鼠标左键单击添加了动图元的图像区域,使之被激活; ¨使用菜单命令[ View | Animate ]调出对话框Animate,在其中填好 起止帧码和播放时的标准帧速率。
¨用鼠标在MathCAD工作页上拖选出打算收入动画的区域。 ¨ 再回到对话框Animate中来,单击命令钮Animate,开始录制。此时 ,请注意观察对话框中部的动画窗口和它下面的不断变化着的帧码 。 ¨ 当录制完成之后,自动出现一个动画演播小窗口Playback。 ¨ 单击其左下方的黑三角钮进行试播,可以观看录制的效果。 ¨ 如果满意,回到对话框Animate中来,单击 Save as 钮,保存所录 制的动画。这时会出现一个对话框Save Animate,要求给这个动画 文件取定一个合适的名字、指定存放地点。
例1
m x( t )
m x( t ) x( s )
上面图1中,左面的圆周是一个普通的静止图形,右面的圆周上增 加了一个动图元(红点),它的坐标方程里含有要素参数s,而s是 帧变量FRAME的一次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实验目的:1、用MATLAB软件掌握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并对结果作初步分析;2、通过实例学习用微分方程模型解决简化的实际问题。
【题目1】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有一段时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现为核管理委员会)处理浓缩放射性废物时,把它们装入密封性能很好的圆桶中,然后扔到水深300ft的大海中。
这种做法是否会造成放射性污染,自然引起生态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原子能委员会一再保证圆桶非常坚固,绝不会破漏,这种做法是绝对安全的。
然而一些工程师们却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圆桶在海底相撞时有可能发生破裂。
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笔墨官司。
究竟谁的意见正确呢?原子能委员会使用的是55gal的圆桶,装满放射性废物时的圆桶重量为527.436lbf,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70.327lbf。
此外,下沉时圆桶还要受到水的阻力,阻力与下沉速度成正比,工程师们做了大量实验,测得其比例系数为0.08lbf s/ft。
同时,大量破坏性实验发现当圆桶速度超过40ft/s时,就会因为与海底冲撞而发生破裂。
(1)建立解决上述问题的微分方程模型。
(2)用数值和解析两种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并回答谁赢了这场官司。
【问题分析】本题应该求出圆桶下沉到海底时的速度,比较其与40ft/s的大小,来决定谁最后赢了这场官司。
已知水深h=300ft,装满废物的圆桶质量为m=527.436lbf,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为B=470.327lbf,圆桶受到的海水阻力D与下降速度v成正比,比例系数K=0.08lbfs/ft。
设t时刻圆桶下落深度为y,圆桶速度为v,加速度为a,所受重力为G=mg,所受浮力为f,所受阻力为K*v,则圆桶所受合力为:F=G-f-Kv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m dvdt=md2ydt2=G−f−Kv=G−f−Kdydt由此可以利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其中v(0)=0,y(0)=0。
【程序运算】一、数值法记y(1)=y,y(2)=v,y=(y(1),y(2))T.编写如下M文件:function dy=fangshe(t,y)%建立名为fangshe的函数M文件m=527.436*0.4536;G=527.436*0.4536*9.8;f=470.327*0.4536*9.8;Kv=0.08*0.4536*9.8*y(2)/0.3048;dy=[y(2);(G-f-Kv)/m]%以向量性格是表示方程编写如下运行程序:>> ts=[0:2000];>> y0=[0,0];%给定初值>> opt=odeset('reltol',1e-3,'abstol',1e-6);%给定精确度>> [t,y]=ode45(@fangshe,ts,y0,opt);>> plot(t,y(:,2),‘r’ )%画出v(t)-t图象>> gtext('t');>> gtext('v(t)');运行结果如下:>> plot(t,y(:,1)),axis([0 25 0 350]),grid; %画出y(t)-t图像>> hold on, ymax=300*0.3048;>> depth=linspace(ymax,ymax,2001);>> plot(t,depth,'b'),axis([0 25 0 350]),grid;%画出最深高度图像>>gtext('t'),>>gtext('y(t)'),>>gtext('ymax')运行结果如下:由图像知,t 大概等于13s 时,圆桶到达海底,结合以上两图可以得知,圆桶落入海底时,会因为速度过大而破裂。
二、解析法将模型分离变量得: mvdv mg −B −Cv =dy 对两边分别不定积分得:y =−vm C −gm 2−bm c 2ln (g −B m −Cv m )+C1 代入已知数据得:y =−v 4.87676×10−3− 1.06111(−4.87676)2ln (1+−4.87676×10−3v 1.06111) 当v=40ft/s 时,可利用上式算出y 值(即v 的一阶常微分方程):齐次解的形式为v =Ae qt ,其中q=-4.87676×10−3 A =-217.59 ;特解为v=217.59 ;综上,v (t )=−217.59e −4.87676×10−3t +217.59 故有:y (t )=∫v (t )dt =∫(−217.59e −4.87676×10−3t +217.59)dt =91.44t 0t 0V(t)=13.8m/s=44.0ft/s【结果分析】结合题目的约束条件作图分析,判断下沉距离S=300ft时速度是否大于40ft/s或判断速度达到40ft/s时下沉的距离是否大于300ft(我选择用速度是否大于40ft/s判断),从而判断圆桶与海底冲撞时是否会破裂。
从依据数值解图的中可见,圆桶还没沉到海底时,其速度已达到规定的圆桶不破裂的最大速度。
由解析解算出的数据也说明,当下落高度达到300ft时,速度已达44.0ft/s超过规定速度,故圆桶会破裂。
工程师们赢了官司。
从速度-时间曲线可以看到,开始时圆桶的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可见圆桶做的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时间充分大后(t>1500s)后,圆桶的加速度减至0,速度趋于一个定值,约为275m/s。
【题目2】一只小船渡过宽为d 的河流,目标是起点A 正对着的另一岸B 点。
已知河水流速为v1 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之比为k。
(1)建立描述小船航线的数学模型,求其解析解;(2)设d=100m,v1=1m/s,v2=2m/s,用数值解法求渡河所需的时间、任意时刻小船的位置及航行曲线,作图,并与解析解比较。
(3)若流速v1=0,0.5,1.5,2(m/s),结果将如何?【问题分析】假设航行者并不知道水流速度。
设时间为t,小船坐标为(x,y)。
据题目所给公式,可以列如下方程:dx dt =v1−v x√x2+y2dy dt =v y√x2+y2初值为:(x,y)=(0,d) 【程序运算】(1)运用解析法将上两式相除得:dxdy =v1v2√(xy)2+1+xy令x/y=p<0, v1/v2=k有:dpdyy+p=k√p2+1+p整理得:√p2+1=k dyy求解得:ln(√p2+1+p)=k ln(cy)p=12(cy)−k−12(cy)kx=12(cy)−k y−12(cy)k y代入初值(x,y)=(0,d)可求得:c=−1 dfunction x=xiaochuan(y,k)x=0.5*(-0.01)^(-k)*y.^(1-k)-0.5*(-0.01)^k*y.^(1+k);%建立函数文件>> y=[0:-0.01:-100];>> x=xiaochuan(y,0.5);>> plot(x,y);%画出图像>> gtext('x/m')>> gtext('y/m')(2) 运用解析法记x(1)=x,x(2)=y,x=(x(1),x(2))T。
function dx=xiaochuan2(t,x,v1,v2)s=(x(1)^2+x(2)^2)^0.5;dx=[v1-x(1)/s*v2;-x(2)/s*v2]; %建立函数文件>> ts=[0:0.1:100];>> x0=[0,-100];%给定初始值>> opt=odeset('reltol',1e-3,'abstol',1e-9);%给定精确度>> [t,x]=ode15s(@xiaochuan2,ts,x0,opt,1,2);>> plot(t,x)%画出函数图像>>gtext('t/s')>>gtext('x,/m')>>gtext(‘y/m’)t/s x(t)/m y(t)/m0 0 -1000.1 0.099885 -99.80.2 0.199576 -99.60.3 0.29907 -99.40.4 0.398364 -99.20.5 0.497459 -990.6 0.596352 -98.80.7 0.695043 -98.60.8 0.793532 -98.40.9 0.891817 -98.21 0.989899 -981.1 1.087753 -97.8001·········66.6 0.23916 -0.0022666.7 0.139166 -0.0007666.8 0.039167 -6.00E-05从上图可以看出,当t=66.8s时,y接近0,故可认为小船到岸。
再运行如下程序:>> plot(x(:,1),x(:,2));>> xlabel('x/m')>> ylabel('y/m')(3)改变流速v1,得到以下几种情况:① v1=0,此时为静止的湖面。
显然船将沿直线直接从A 到B,渡河所需时间为100/2=50s② v1=0.5m/s 时,结果如下:跟v1=1 时的图形基本相似,仅在趋势上有微小不同。
在t=53.3 s时,y=-0.0099m可以认为船到达对岸。
③v1=1.5m/s时,运算结果如下:当t=114.0s时,y=0.000m,认为船到达对岸。
与v1=0.5,1m/s 时比较,小船几乎都是在[30s,40s]时间范围内到达x 方向的最大值,然后逆流驶向B 点。
v1 越小,小船在逆水回到B 的时间就越短。
④v1=2m/s 时,运算结果如下:可以发现曲线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前几个,且最终小船无法到达B 点,而到达了距离B点50 米的位置。
因为v1=v2,故k=1,将k代入x=12(cy)−k y−12(cy)k y得一抛物线,将 d=100,y=0 代入解得x=50,这与实验结果相符。
【结果分析】通过改变v1的值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0<v1<v2 的情况下,随着v1 的增加,小船到达B 点的时间增加,与此同时,在整个过河的过程中,小船的最大水平距离也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