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难点:计算机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演示: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包括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4. 练习: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难点: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3. 演示: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包括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4. 练习:学生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讲解各硬件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介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互联网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如物理网络、协议层、应用层等。

3.3 互联网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在线交流、文件等。

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演示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文字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4.2 演示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编辑、动画设置等操作。

4.3 实践项目:制作一份个人介绍演示文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份包含个人介绍的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展示个人特点和才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2、文件的压缩、解压缩
3、利用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
“学校――年级――班级――个人”
(五)体验多媒体
首先看光盘,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作品――电子图书的体验。
1、媒体:(1)存储信息的实体(2)传递信息的载体
2、多媒体:通常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种媒体的综合称为多媒体Multimedia。
3、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它们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互动实验:见教材P2实践学习,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一)信息及信息技术
1、信息:通常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有许多特征――可存储、可传递、可加工和可共享等。
2、信息技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首先浏览光盘,后再听老师讲解。
接触新技术的最前沿,感受信息技术世界的动人之处。
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使用比喻法
让学生先形成感性认识后再深入理解。
把多媒体技术具体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带给他们强烈的时代冲击。
3、多媒体信息编码
4、信息的度量单位:GB、MB、KB等。
(三)信息的获取
获取的途径:感官、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
(四)信息的管理
设问:我们获取的海量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呢?
答 :文件。
1、文件: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有程序、文档等。每一个文件都有一个名字。以下是常见的文件格式及缩略图图标,见教材P21,TXT,DOC,HTM,BMP,还有SWF,MP3,RM,RMVB等。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一、序言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是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教案涵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网络基础、程序设计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案内容概述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电子表格- 教学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使用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4. 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Scratch编程基础、简单程序设计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

以上是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的主要内容概述,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些内容逐一进行深入评估和分析。

三、深度评估1. 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涵盖比较全面,包括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内容。

而在教学目标方面,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个人认为教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 电子表格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案涉及了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应用等内容,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而在教学目标方面,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使用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1章元第2节2.《获取信息的途径》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1章元第2节2.《获取信息的途径》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
1.请列出三种常见的信息获取途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答案:三种常见的信息获取途径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和报纸杂志。图书馆的优点是信息权威、全面,缺点是更新速度较慢;互联网的优点是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缺点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报纸杂志的优点是信息时效性强,缺点是信息量相对较小。
2.请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
强调信息获取途径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信息获取途径和信息检索方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信息获取途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1)信息获取的伦理道德:介绍信息获取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等。
(2)信息检索技巧: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检索技巧,如关键词选择、布尔运算符的使用等。
(3)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分析不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如官方发布、权威媒体报道等。
(4)信息整合与处理:介绍如何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价值。
答案:三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评价标准包括官方发布、权威媒体报道和专家观点。官方发布通常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权威媒体报道通常具有专业性和可信度,专家观点通常具有专业性和经验性。判断这些标准的方法包括查看发布机构的背景、了解报道记者的专业背景、了解专家的专业领域和经验等。
4.请列出三种常见的信息整合与处理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2)实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练习。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1章元第2节1.《信息需求分析》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1章元第2节1.《信息需求分析》教学设计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信息需求分析员、项目负责人等,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练习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信息需求分析的过程,如分析特定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等。
-游戏:设计一个信息需求分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找到隐藏的信息、解决信息冲突等。
1.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信息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需求分析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4)及时反馈:在信息处理后,要及时反馈信息处理的结果,如与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信息需求分析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信息需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时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于信息需求分析和信息检索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确定信息需求和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2.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
题型:请列举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
答案: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反馈等步骤。
3.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题型:请阐述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答案: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信息过载和误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信息需求。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案主题: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

2. 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3. 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熟练度。

3.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工具。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案例素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实践任务单: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第二步:讲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3. 第三步:开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第四步: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走进信息世界——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趋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观看视频,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信息技术的含义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

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观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视频。

●讨论学习:请举例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分类填写到下表中:类别实际应用科学计算导弹核武器、原子能潜艇、超音速轰炸机、神州六号辅助教学远程网络实验课堂、虚拟生物实验辅助设计photoshop、3dmax,AUTOCAD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围棋自动控制无人控制自动生产线,自动售票机电子商务电子商情、电子合同、电子贸易、在线付款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观看视频)(1)发展●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2)展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寻找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

例如: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以蛋白质分子作芯片的生物计算机。

让计算机具有处理模糊概念的本领。

讨论:计算机功能强大,是不是比人更聪明?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给予的,所以绝对不会超过人类。

(三)讨论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将会消失,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2. 难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3. 演示:展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设备。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处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展示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文字处理。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电子表格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3)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计算机;(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信息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第2课时: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简介2. 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3. 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第3课时:常用办公软件(一)1. 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用法2. 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用法3.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第4课时:常用办公软件(二)1. 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用法2. 电子邮件的基本用法3. 即时通讯软件的基本用法第5课时:网络的基本应用1. 浏览器的使用2. 网上信息搜索与交流3. 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教学素材4. 网络环境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实验报告等;3. 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计算机完成指定任务。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素养;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5. 定期进行技能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用法1.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2. 选区和裁剪3. 色彩调整和图像美化第7课时: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1. 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的基本用法2. 视频处理软件Moviemaker的基本用法3. 音视频的综合应用第8课时:编程入门1. 编程概念和原理2. Scratch编程软件的基本用法3. 简单的编程实例第9课时:网络编程和网页制作1. HTML基本语法2. 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的基本用法3. 发布和维护个人网页第10课时:信息技术与社会1. 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影响2. 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融合3. 信息伦理和道德七、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教学素材4. 网络环境5. Photoshop、Audacity、Moviemaker、Scratch、Dreamweaver等软件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实验报告、编程作品等;3. 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计算机完成指定任务;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音视频作品、编程作品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8.执行“文件→创建动画文件→视频文件”命令,把这个COOL 3D动画保存为AVI类型的视频文件。
五、作业:
课后自己选择主题,制作一个动画文件
方法和手段
备课笔记
单元、章、节
6
课题
加工多媒体素材
课时
第6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9、掌握加工多媒体素材的方法
10、能够转换图片文件格式
3、掌握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的方法
【操作要求】
1、将“他宁可这样自由自在地走在雨中,和小雨说着悄悄话。”这句话加入到文稿“他却先跑了”之后。
2、把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移到第二段的第一句的位置。
3、把文稿中的“雨滴”替换为“雨丝”。
4、把编辑过的文稿另存为“文稿A-2.doc”。
出示一份WORD小报作品,你们想做到这么漂亮吗?
光靠平常的方式排版不能做到,我们必须依靠文本框或者表格才能做到。
查找与文字主题相关的网站,浏览网站中的网页获得文字资料。
操作提示:启动IE浏览器,在收藏夹里新建一个文件夹如“新闻”“娱乐”“学习”“旅游”等。
复制网页中部分文字的步骤:
1.打开某网页
2.查阅相关资料,选定并复制需要的文字
3.打开word窗口,把选定的文字粘贴到文档中,然后补上标题
4.记录所选文字资料的作者或来源,然后以适当的文件名把文档保存起来。
7、培养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和内容
方法和手段
前面学习了文稿的处理,作品完成后,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过程中不仅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很多建议,从而使自己今后做得更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功能:数据处理、文档编辑、网络通信等。

4.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3.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二、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3.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窗口,最小化、最大化按钮等。

2.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3. 介绍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音乐播放器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2. 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技巧。

3. 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技巧。

3. 文档的排版方法。

4. 制作简单的文档。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示范法: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讲解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示范法: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讲解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苏科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等)2. 黑板、粉笔3. 学生分组讨论用纸笔4. 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实物或模型(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物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它又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信息技术的定义: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各种技术。

”教师解释定义,并强调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教师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等,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简要解释和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这些信息技术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并讨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单元、章、节10课题建立统计图表课时第 10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和要求18、了解常见图表类型及特点19、掌握建立统计图表的方法20、了解多角度分析图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建立统计图表的方法教学程序和内容方法和手段讲授新课(一)、认识图表下图就是EXCEL提供的一种饼图图表这张“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表,能直观地看出我国土地利用的整体水平,也能反映出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

EXCEL中有很多的基本图表可供选择,我们只介绍其中的折线图、柱形图和饼图。

(二)、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例如:前面介绍的例子:在学生成绩表中针对语文成绩制作一个折线图:学生成绩表学号姓名政治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9801 王小红84.5 91 88 859802 梁虹春87 95 81 919803 冯立峰77 84 79 749804 吕国华80 88 91 789805 胡建军91 86.5 74 809806 李静静90 87 91 969807 马晓莉82 93 97 89步骤1:选定用于制作图表的数据区和数据标志区。

在此例中我们选择A1:A8和D1:D8,其中A1:A8为图表的标志区,D1:D8为图表的数据区。

步骤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出现“图表类型”对话框:在对话框左边的图表类型里选择相应的图表类型,右边选择相应的子图表类型。

在此例中我们选择“簇状柱形图”。

步骤3:单击“下一步”,出现“图表源数据”对话框,对数据区域和系列进行设定。

步骤4:单击下一步,出现“图表选项”对话框,对“标题”、“坐标轴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第⼀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教学⽬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得含义,了解信息得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得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得关系,知道信息得编码⽅式与度量单位。

2、过程与⽅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得含义与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学与初中信息技术得教学,使学⽣在⼼理上适应新得学习环境。

4、⾏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得理解,关注与⽇常⽣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得信息技术得新发展,并积极利⽤信息技术⽀持其她学科得学习。

⼆、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

教师展⽰⾃然界与⼈类活动得有关图⽚,请学⽣说⼀说瞧到每幅图⽚时得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得内容与意义。

⼈们⽣活在充满信息得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觉或不⾃觉地获取、处理与利⽤信息。

下⾯我们通过⼀个鉴别实验,体会在⽣活中就是如何获取、处理与利⽤信息得。

实践学习1:准备甲、⼄、丙3个相同得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得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与盐⽔,请说出您得鉴别⽅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得事物所包含得信息就是不同得。

⼈们可以通过⾃⼰得感觉器官,利⽤⽿闻、⽬睹、⿐嗅、⼝尝、触摸等⽅式直接获取外界得信息,并根据颜⾊、⽓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就是⼈类得感官功能就是有限得,对于感官⽆法直接瞧到、听到、摸到得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发明⼯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收集信息得能⼒。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显微镜、电话、⽹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得运⽤,使⼈类收集信息得能⼒突破了时空限制,如⼴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得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得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得延伸;⽹络更就是创造了⼀个全新得信息空间,使⼈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得神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得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得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得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得信息技术得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她学科得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得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瞧到每幅图片时得想法。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得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得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得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得主要特征。
3.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得信息、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与讨论,归纳出了信息得含义与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就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与失真性,其实信息得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得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得内容与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得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就是如何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得。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得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得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与盐水,请说出您得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3)信息技术得发展与展望P、5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4)信息技术得影响:积极&消极。
5、信息得编码
引导学生观察图1、1-14,了解不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得方法。
教师:计算机瞧不见文字、图片,又不懂人类得语言,所以我们必须对各种信息编码,才能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认识得二进制代码,便于计算机加工。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得含义,了解信息得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得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得关系,知道信息得编码方式与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得含义与特点。,0+1=1,1+0=1,1+1=100
引导学生观察其规律,并计算。
教师简单介绍ASCII码、汉字国标码、多媒体信息编码。
获取信息得过程与方法(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得多样性,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得实际问题。
第2课时
4、信息技术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指信息得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与服务过程中涉及得相关技术。
(1)信息技术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得核心。
(2)信息就是在现代社会得应用P、5信息技术得发展历程:语言得诞生;文字得发明;造纸术与印刷术得出现;通讯技术得产生;电子计算机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得兴趣,体验信息技术得魅力;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与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得方法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二、教学方法:情意导入、演示、引导讨论
三、教学手段:基于因特网得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重点:
知道信息来源得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得方法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亲历、体验获取信息得过程,并理解获取信息得方法。
实践学习2: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4组,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得号码要各不相同。4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与原始电话号码就是否相同。
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得内容?
教师总结信息得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特征。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
教师:可见,不同得事物所包含得信息就是不同得。人们可以通过自己得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得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就是人类得感官功能就是有限得,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瞧到、听到、摸到得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得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得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得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得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得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得延伸;网络更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得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得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得来源很多,获取信息得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得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得多样性特点,了解如何科学地选择信息获取得途径。
学生:收瞧天气预报。
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得原则,根据信患需求与物质条件选取适当得方法。我们通过以上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得含义,请您根据自己得理解总结什么就是信息。
学生:……
教师:信息就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得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得主要特征。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要知道室外得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得操作步骤又就是什么?所获取得气温得精确度如何?
学生完成教材p.3得表格。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得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您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一下即可。
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得地未来几天得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网虫组学生打开各自得文件,发现共享得信息没有丢失。
教师总结信息得共享性特征。
讨论:哪几组传递得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传递得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
教师总结信息得失真性特征。
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得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得范围扩大到全球,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