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条件的选择

合集下载

正相色谱条件选择

正相色谱条件选择

正相色谱条件选择
正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其条件选择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相色谱条件选择:
1. 流动相选择:正相色谱通常使用非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如石油醚、氯仿等。

这些溶剂可以与样品中的极性化合物形成氢键,从而实现分离。

在选择流动相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和目标分析物的极性。

2. 固定相选择:正相色谱的固定相通常是具有不同孔径和表面积的硅胶或聚合物颗粒。

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目标分析物的分子大小。

较大的分子通常需要较大的孔径来容纳,而较小的分子则需要较小的孔径来实现更好的分离。

3. 柱温选择:柱温对于正相色谱的分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较高的柱温可以提高样品在固定相上的扩散速率,从而加快分离速度。

然而,过高的柱温可能导致样品分解或固定相的降解。

因此,在选择柱温时需要权衡分离速度和样品稳定性。

4. 流速选择:流速决定了样品在色谱柱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较高的流速可以减少分析时间,但可能导致分离不完全。

较低的流速可以提高分离度,但会增加分析时间。

因此,在选择流速时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进行平衡。

5. 检测器选择:正相色谱常使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
Vis)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选择合适的检测器需要考虑目标分析物的吸收或发射特性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6. 进样量选择:进样量的大小会影响色谱图的分辨率和分离度。

过大的进样量可能导致峰形变宽和分离不完全,而过小的进样量可能降低检测灵敏度。

因此,在选择进样量时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进行优化。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G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分离技术。

在进行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以保证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条件的选择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GC分离的关键。

选择适合待分析物性质和样品基质的色谱柱非常重要。

常见的色谱柱有填充型和毛细管型两类,填充型色谱柱适用于绝大多数分析,毛细管型色谱柱适用于高分辨、高效率以及样品量较少的分析。

2.色谱流动相选择:色谱流动相的选择主要受样品性质、待测分子的化学活性以及待测物的反应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选择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甲醇等)作为色谱流动相。

3.蒸发器温度选择:蒸发器温度影响样品的蒸汽压和蒸发速率。

温度过低会导致待分析物不能完全蒸发,影响分离的效果;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样品的不稳定性和分解。

因此,需要根据待分析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蒸发器温度。

4.柱温选择:柱温是影响GC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低温时,分离速度较慢,但分离程度较好;高温时,分离速度较快,但分离程度较差。

因此,柱温需要根据样品和待测物的性质以及分离要求进行调整。

5. 柱流速选择:柱流速影响分析的快速性以及分离效果。

流速过快会导致分离效果较差,分离峰变宽,而流速过慢则分离时间较长。

常用的柱流速一般为1-2 mL/min,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时间的要求进行选择。

6.应用适当的柱保护剂:GC分析过程中,待分析物有可能对柱产生损害,因此通常要考虑使用柱保护剂。

柱保护剂可减少来自于样品中杂质的残留和柱的损伤,提高色谱分析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选择合适的柱保护剂需要考虑样品性质、柱类型和待分析物化学性质等因素。

7.检测器选择:GC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质谱检测器(MS)等。

根据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8.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样品在进入色谱仪之前的处理步骤,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浓缩待测物等。

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引言离子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究等领域。

在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前,选择适当的分析条件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过程。

柱体的选择离子色谱柱是离子色谱分析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分离和保留待测离子。

在选择柱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样品类型:不同的样品对柱体的要求不同。

常见的离子色谱柱包括强阳离子交换柱、强阴离子交换柱、单一离子交换柱等。

根据样品中离子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离子交换柱。

2.pH条件:钟离子交换柱的分离效果与样品的pH值密切相关。

在选择离子柱时,需要根据样品pH值确定柱体的选择。

3.柱体长度:柱体长度影响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

一般来说,柱体越长,分离效果越好,但分析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分离要求和分析时间的限制,选择适当长度的柱体。

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是离子色谱中负责运载离子并传递到检测器中进行检测的溶液。

流动相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离子强度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在选择流动相时,需要注意离子强度的调节。

2.pH条件:流动相的pH值也会影响离子的分离效果。

根据样品的pH值选择合适的流动相pH。

3.溶剂选择:流动相的溶剂选择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来确定。

一般来说,常用的离子色谱流动相包括水、醋酸溶液、甲醇、乙腈等。

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流动相溶剂。

检测器的选择检测器是离子色谱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检测离子并生成信号。

在选择检测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检测灵敏度:不同的检测器对离子的灵敏度有所差别。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检测器。

2.选择性:检测器的选择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离子选择性较好的检测器包括阳离子选择性检测器、阴离子选择性检测器等。

3.检测方式:常见的离子色谱检测方式包括电导检测、荧光检测、紫外检测等。

试述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试述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试述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法的关键部分,合适的色谱柱应具有良好的分离性和高效性。

选择色谱柱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分离目标和分析条件等因素,常用的色谱柱包括非极性柱、极性柱和选择性柱等。

2. 柱温选择:柱温是气相色谱法中一个重要的操作条件,它会影响样品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
和分离度。

一般通过改变柱温来调节分离效果,通常柱温的选择要考虑到样品稳定性、分离度
和分离速度等因素。

3. 柱衬底选择:柱衬底可以提高色谱柱的稳定性和降低分析物对柱的吸附性,常用的柱衬底材
料有聚硅氧烷和聚脂木素等。

4. 柱流速选择:柱流速是指气相色谱法中气相流速的选择,它会影响分离度和分析时间。

一般
来说,柱流速越高,分析时间越短,但可能会影响分离度。

柱流速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分离度、
分析时间和样品浓度等因素。

5. 检测器选择: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率检测器(TCD)、质谱检测器(MS)等。

选择合适的检测器要考虑到样品的性质、检测灵敏度和选
择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性质、分离目标、分析条件和实验要求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色谱柱、柱温、柱衬底、柱流速和检测器等条件,来达到最佳的分
离和分析效果。

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常用的一种分离和
定性分析方法,其色谱条件的选择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的选择:
1. 色谱柱选择:根据分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非极性柱、极性柱、离子柱等。

需要注意柱长、内径和填充物粒径的选择,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分离目标和分析物的性质进行优化。

2. 载气选择:常用的载气包括氮气、氢气和乙烷等。

选择载气时要考虑分析物的挥发性、稳定性以及色谱柱的耐受性等因素。

此外,压力和流速也是需要考虑的参数,可以根据柱长和类型进行调整。

3. 柱温选择:柱温对于色谱分离的效果和分析时间有很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柱温可以根据分析物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优化,一般在室温至300℃之间选择。

4. 检测器选择: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热导率检测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TCD)、质谱检测器(Mass Spectrometry, MS)等。

选择检测器时要考虑分析物的性质以
及灵敏度、选择性等因素。

5. 标准品选择:根据分析物的特性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可以是单一化合物的标准品、混合标准品或是内标法等。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的色谱条件是确保气相色谱法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分析物特性和要求、色谱柱、载气、柱温、检测器和标准品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优化。

简述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简述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柱温选择:柱温是气相色谱分离操作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一般来说,选择较高的柱温可以提高分离速度,但也会降低分离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柱温。

2.载气流速选择:载气流速也是影响气相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选择较高的载气流速可以提高分离速度,但也会降低分离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来选择适当的载气流速。

3.进样方式选择:进样方式包括顶空进样和液相进样两种方式。

顶空进样适用于挥发性较强的样品,而液相进样适用于挥发性较弱的样品。

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来选择适当的进样方式。

4.柱子选择:柱子的选择也是影响气相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柱子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柱子。

5.检测器选择:检测器的选择也是影响气相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检测器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检测器。

总之,选择适当的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性质、分析目的、仪器设备等多个因素,并通过试验和优化来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

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传质阻力 越小,柱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配比较低时,固定相的负载量低,允许的进样 量较小。分析工作中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低的配比。
2020/5/23
3.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增加柱长对提高分离度有利(分离度R正比于 柱长L2),但组分的保留时间tR↑,且柱阻力↑,不 便操作。 柱长的选用原则是在能满足分离目的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用较短的柱,有利于缩短分析时间。 填充色谱柱的柱长通常为1~3米,内径3~4mm。
2020/5/23
4.柱温的确定
(1) 首先应使柱温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超过该温度 固定液易流失)和最低使用温度(低于此温度固定液以固体形 式存在)范围之内。
(2) 柱温↑,被测组分的挥发度↑,即被测组分在气相中的浓
度↑,K↓,tR↓,低沸点组份峰易产生重叠。
(3) 柱温↓,分离度↑,分析时间↑。对于难分离物质对,降 低柱温虽然可在一定程度内使分离得到改善,但是不可能使之 完全分离,这是由于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增大的同时,两组分 的峰宽也在增加,当后者的增加速度大于前者时,两峰的交叠 更为严重。
2020/5/23
2.气化温度的选择
色谱仪进样口下端有一气化器,液体试样进样后 ,在此瞬间气化; 气化温度一般较柱温高30~50℃
防止气化温度太高造成试样分解。
2020/5/23
2. 载气流速的选择
作图求最佳流速。实际流速稍大于最佳流速,缩短时 间。
2020/5/23
三、 其它操作条件的选择
1.进样方式和进样量的选择
液体试样采用色谱微量进样器进样,规格有1μL, 5μL,10μL等。 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 围之内。进样要求动作快、时间短。 气体试样应采气体进样阀进样。

影响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选择的因素

影响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选择的因素

影响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选择的因素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主要从如下几点考虑:1、柱长,柱内径一般讲,柱管增长,可改善分离能力,短则组分馏出的快些;柱内径小分离效果好,柱内径大处理量大,但柱内径过大,将导致担体不能均匀地分布在色谱柱中。

气相色谱仪分析用柱管一般内径为3—6毫米,柱长为1—4米。

2、载气流速载气流速是决定色谱分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讲流速高色谱峰狭,反之则宽些,但流速过高或过低对分离都有不利的影响。

流速要求要平稳,常用的流速范围每分钟在10—100亳升之间。

3、柱温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变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

选择柱温的根据是混合物的沸点范围,固定液的配比和鉴定器的灵敏度。

提高柱温可缩短分析时间;降低柱温可使色谱柱选择性增大,有利于组分的分离和色谱柱稳定性提高,柱寿命延长。

一般采用等于或高于数十度于样品的平均沸点的柱温为较合适,对易挥发样用低柱温,不易挥发的样品采用高柱温。

4﹑进样一般讲进样快,进样量小,进样温度高其分离效果好。

对进液体样,速度要快,汽化温度要高于样品中高沸点组分的沸点值,一次汽化,保证色谱峰形不致展宽、使柱效高。

当进样量在一定限度时,色谱峰的半峰宽是不变的。

若进样量过多就会造成色谱柱超载。

一般讲柱长增加四倍,样品的许可量增加一倍。

对于常规分析,液体进样量为1—20微升;气体进样量为0.1—5毫升。

5﹑固定相固定相是由固体吸附剂或涂有固定液的担体构成。

a.固体吸附剂或担体粗细:一般采用40—60目、60—80目、80—100目。

当用同等长度的柱子,颗粒细的分离效率就要比粗的好些。

b.固定液含量:固定液含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很大,它与担体的重量比一般用15%—25%。

比例过大有损于分离,比例过小会使色谱峰拖尾。

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PPT】课件

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PPT】课件

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 用程序升温,即柱温按予定的加热
速度,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增加,
增加分离效果。
四.固定相 1.固体固定相-吸附剂 Al2O3 、 SiO2、无定形碳 吸附 ⇌ 脱附
强极性样品选择强极性固定相。 吸附剂必为多孔,表面均匀,吸附力强。
2.液体固定相——固定液+担体 一般用吸附剂做担体,在担体表面 形成均匀液膜。 溶解 ⇌ 挥发 防止固定液流失,提高其表面积, 按相似相溶解原理选择固定液, 固定液所占固定相比例不能超过5%。
二.进样量、进样时间及气化浓度 进样量一般是比较少的。 液体式样,一般进样0.1~5μl.<10 μl 、用注射器 气体式样,0.1~10ml、一般为10ml、用六通阀。 进样量太多,会使几个峰叠在一起,分离不好。 进样量太少,检测器灵敏度不够,而不出峰。
最大的允许进样量,控制在峰面积 或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内。 进样时间:越快越好。 气化温度:大于沸点,但要低于分解温度。 一般选择气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度。使 液体试样迅速气化后被载气带入柱内。
dH B 2 C 0 du u
u最佳 B C
图7-5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的关系
U最佳=√B/C 将式代入式得
H 最小 A 2 BC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短分析时间,往往 使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u实略大于u最佳,可 加快分析速度。 对于填充柱,N2最佳实用线速为10~12cm/s H2 为15~20cm.s-1
五. 检测器 浓度型;质量型(破坏型) ; 1. 热导检测器:TCD 根据不同物质导热系数不同。 不适合分析含水大的样品。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必须 用H2做载气。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灵敏度高。 放射源 β射线

hplc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回复

hplc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回复

hplc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回复HPLC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本文将介绍HPLC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帮助读者了解HPLC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色谱条件的选择1.1 色谱柱选择HPLC的色谱柱是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

常用的色谱柱有反相柱、离子交换柱等,选择柱的关键在于样品特性和分析目标。

1.2 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是指溶液或气体通过色谱柱时携带样品的流体。

常见的流动相有有机溶剂、纯水、缓冲液等。

在选择流动相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溶解度、挥发性以及分离效果。

1.3 优化分离条件优化色谱条件是提高分离效果的关键。

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色谱柱、流动相比例、采用梯度洗脱等手段,来优化色谱条件。

二、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2.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涉及到样品的提取、预处理、稀释等步骤。

要确保样品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避免样品的损失和污染。

2.2 建立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备,并经过色谱柱分离与检测得到的响应值和浓度的关系。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得到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

2.3 保留时间的确定保留时间是指测定物质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

通过调整流动相和柱温等条件,可以获得该物质的准确保留时间。

2.4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根据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的响应值,计算出待测物质在样品中的浓度。

通过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HPLC测定方法的优化和验证3.1 方法的优化在建立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色谱柱、流动相、柱温等条件,来优化方法的选择和分离效果。

并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和质谱等仪器进行方法的验证和验证。

3.2 方法的验证方法的验证是为了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验证。

色谱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几个主要方面

色谱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几个主要方面

色谱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色谱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几个主要方面1.难分离物质的预测在分离多组分复杂混合物时,那些份子量级为相近,沸点差极小,结构相似又极性相近的组分,保留值相差小的为难分的物质对。

这样可以通过柱系统选择性指标Sd值大小和某些经验规律来预测难分物质对分离的影响,引出Sd值作难分物质的量度,在给定色谱条件下,规定Sd为:从上式中看到,决定物质对分离难易的不止是r2.1值,而是Sd值,其中主要有热力学因素,K&#39;值影响,同时也有动力学系数β*的影响,Sd等值越小,则物质对就越难分,即此时K&#39;值相差很小,故可将式近似地写为:想而易见,K&#39;2/K&#39;1比值越小,Sd值就越小,越难分。

日常工作中对难分物质对强调有可能,是指可以调整柱温改善热力学性质,几大K&#39;2K&#39;1比值;同时也可改变动力学系数β值(例如,改变流动相线速度,柱长)以达到Sd 设定值,使物质对分离,对高效液相色谱也可改变流动相组成,从而改善Sd值,达到同样的目的。

1.同系物种难分物质对的预测因为同系物种相邻二组分只差一个CH2量,其保留值服从碳数规律:式中:NC——同系物种的组成碳数A1——碳数规律中的经验常数C1——碳数规律中相关系数,即NC=0时1gVg值。

式中表明,当相差Nc相同时,分子量越大,则lgVg越大,K值越大,越易分离。

故同系物中难分离的物质对可能是系类中对组分,即流出柱的分子量小的一对,例如C1-C6烃中,乙烷-乙烯对难分,所以选择的色谱分离条件只要能分离好组分,则其余较大分子量组分对则不成问题。

2.异构体中难分物质对的预测同分异体中沸点差值小的物质对,可能是难分物质对,其保留变化服从沸点规律有上式可见,Tb上身,则1gVg值增加,对沸点差值相同的物质对,低沸点者难分离,故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对,在非极性固定相上沸点且差值小的组分对难分离,若对芳烃异构体而言,间对位异构体不但沸点相近,且极性相当,构型相似,故难分离,若用柱系统选择性指标量度,则有:显然,Sd值决定于沸点差与之比,当△Tb=Tb2-Tb1很小时,“可能”还会得到好的分离,还有改善β*和K&#39;的可能,毕竟有构型不同的溶解能力差别,同时β*的影响通前述。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气体10ml(0.1~10ml)
填充柱:2~4m 毛细管柱:20~100m
• 2、柱温的选择
柱温对R影响甚大,是条件选择的关键。
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
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较低柱温,但以保 留时间适宜,峰不拖尾为好。因为T柱温低,K 大,R增加,减少固定液流失,柱寿命长;但 是Cl增加,峰扩张。
柱温与样品沸点间的关系:
H2最佳线速度:15~20cm/s N2最佳线速度:10~12cm/s • 线速度u=L/tM
• 4、其它条件选择
①气化室温度: 以样品沸点或稍高于沸点的温度,保证迅速完
全气化,但不要超过样品沸点50℃,防止分解. ②检测室温度:
高于柱温30℃。 温度太低,流出物冷凝,污染检测器;温度太 高,灵敏度降低。 ③进样量: 柱长L:2~4m,直径:4~6mm,固定液配比: 15~30%。 最大进样量:液体10ul(0.1~5ul)
① 分离效果差,柱效低,选 择性( )低; ② 完全分离,柱效高,峰窄, 选择性( )低 ; ③完全分离,选择性( ) 增加,柱效低,峰宽; ④完全分离,柱效高,选择 性()好;
• 高斯峰,底宽度4 ,即Y= 4
所以:
①当R=1时:△tR=4,称4分离,此时二峰 只有2%重叠,98%分离;
②当 R=1.5时:△tR=6,称6分离,此时 二峰基本完全分离,重叠小于1%。
• 不对称峰:=0.75 R=1.0 R=1.5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 R与柱效、柱容量和柱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柱效相 柱容量相 选择性相
最佳R值的确定
• ①R与n的关系:
在L一定时,H小,R大。 n影响峰宽度,增加n,峰变窄,柱效高; 增大n:增大L、降低H,才能增大R。

4--第二章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4--第二章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2、柱温的选择
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
每一种固定液都有一定的使用温度,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 的最高使用温度。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a宜采用较低温度;b柱温不能过低。
柱温选择原则:在保证分离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柱 温,标准以保留时间适度为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a.对于高沸点(300~400℃)混合物 在较低的柱温(低于沸点100~200℃ )下分析,低沸点物 质较快流出,低固定液含量(质量分数1~3%)
相比β改变,β=VM/VS, VM减小,β减小,由K=kβ ,k增 大。即采用细颗粒的固定相,填充紧密均匀,减小柱子死 体积。
3.分离度与柱选择性之间的关系(选择因子α )
k α -1 R= √ n * ( α ) * ( 1+k ) 4
1
相对保留值α 是柱选择性的量度,α 越大,柱选择性越好, 分离效果越好。 注意,α 是大于或等于1的,等于1,则分离不能实现。
k
, k/(1+k)=1-1/(1+k)
,R
但k增大,固定相对组分的溶解或吸附就多,分析时间就会 延长,峰宽产生扩展; k增加到一定程度后,k/(1+k)变化不明显。 所以k一般在1~10范围内。
k
, k/(1+k)=1-1/(1+k)
,R
改变k值方法:改变柱温、改变相比。
柱温改变,分配系数K改变,K=kβ ,则k改变;
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 什么是程序升温? 柱温按照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
采用程序升温有什么好处? 由于柱温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那么在较低的初始 温度,沸点较低的组分较快流出,得到良好分离;随柱温升 高,较高沸点的组分也能较快流出,也能和较低沸点组分一

色谱条件选择原则

色谱条件选择原则

1、液相色谱溶剂怎么选择2、流动相pH值的选择3、检测波长的选择4、进样浓度的选择5、等度和梯度的选择6、流速的选择1、稀释液的选择答: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流动相是液体,它对组分有亲和力,并参与固定相对组分的竞争。

因此,正确选择流动相直接影响组分的分离度。

对流动相溶剂的要求是:(1)溶剂对于待测样品,必须具有合适的极性和良好的选择性,溶剂不能与固定相互溶,能保证色谱柱的稳定性;必须能溶解样品,且不能产生强溶剂效应,所谓强溶剂效应是指: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 ,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100%ACE),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或展宽。

(2)溶剂要与检测器匹配。

对于紫外吸收检测器,应注意选用检测器波长比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要长。

所谓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指当小于截止波长的辐射通过溶剂时,溶剂对此辐射产生强烈吸收,此时溶剂被看作是光学不透明的,它严重干扰组分的吸收测量。

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

对于折光率检测器,要求选择与组分折光率有较大差别的溶剂作流动相,以达最高灵敏度。

(3)高纯度。

由于高效液相灵敏度高,对流动相溶剂的纯度也要求高。

不纯的溶剂会引起基线不稳,或产生“伪峰”。

痕量杂质的存在,将使截止波长值增加50~100nm。

(4)化学稳定性好。

不能选与样品发生反应或聚合的溶剂。

(5)低粘度。

若使用高粘度溶剂,势必增高压力,不利于分离。

常用的低粘度溶剂有丙酮、乙醇、乙晴等。

但粘度过于低的溶剂也不宜采用,例戊烷、乙醚等,它们易在色谱柱或检测器内形成气泡,影响分离。

2、流动相pH值的选择答:流动相的pH应保证样品尽量处于一种状态(分子状态或者离子状态),若样品处于的几种状态会导致峰展宽甚至分叉。

以C18柱做假设。

同时认为化合物在C18上有较强的保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温:室温
检测器:紫外(260nm)
色谱峰:1. 胞苷
2.尿苷
3.鸟苷
4.胸苷
5.腺苷
分析条件:
色谱柱:ODS柱 (15cm× 6.0mm) (经甲烷基化处理的ODS柱)
流动相:100mM磷酸缓冲液和 200mM高氯酸钠溶液 梯度洗脱
流速:1.5ml/min
柱温:50℃
检测器:紫外(260nm)
色谱峰:1.未知峰
2.胞嘧啶
3.尿嘧啶
4.鸟嘌呤
5.腺嘌呤
6.胞苷
7.尿苷
8.胸腺激素
9.腺苷
10.鸟苷
11.胸苷
核酸
色谱柱选择方法
糖的分离
★糖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单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半乳 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低聚糖和多糖。
★单糖和二糖可以使用氨基柱分离(分离异构体效果不很好),还可以 使用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缺点是分离时间较长。
色谱柱选择方法
肽和蛋白质
凝胶过滤: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的差别进行分离 反相和疏水色谱:根据分子的疏水性质的差别进行分离 亲和色谱:根据复合的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分离
蛋白质
分析条件:
色谱柱:Shim-pak Diol-300 (50cm× 7.9mm) (二醇基水溶性凝胶柱,
进行洗脱;
分析条件:
核酸
色谱柱:Shim-pak WAX-1
(5cm× 4.0mm)
(叔氨基阴离子交换柱,
用于分析核苷酸)
流动相:20mM磷酸缓冲液( pH=7 )
480mM磷酸缓冲液( pH=6.8 )
梯度洗脱
流速:1.0ml/min
柱温:45℃
检测器:紫外(260nm)
色谱峰:1.尿苷酸
2.胞苷酸
(1)10cm~50cm内径为制备柱 (2)4cm~8cm内径为标准柱 (3)3cm一下内径为小孔柱或微孔柱和毛细管柱 (4)柱长一般为15cm、25cm、30cm;50cm一般用于制
备柱或特殊柱型,5cm一下为快速柱(包括预柱和保护 柱)
色谱柱选择方法
1.氨基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H2
R C COOH H
(1)结构特殊,一般使用离子交换柱分离,阳离子交换柱是使用最广 泛,是最成熟的方法。分离氨基酸的阳离子柱分为锂型柱和钠型柱, 锂型柱可以分离谷氨酰胺和谷氨酸。
色谱柱的选择
• 大多数化合物是可以使用C18柱分离
• C18优点:柱便宜,流动相便宜,使用时间长,易于通 过改变流动相得到最佳分离,
• 药品本身具有纯度高的特点,容易分离,辅料和分解 产物是分离的难点。
• 比中药成分的分离,体液中药物成分的分离,微量成 分的分离,杂质成分的分离,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分离 简单的多。
色谱柱的分类
1. 根据担体材料分类
(1)硅胶型:SiO2;C18;C1三甲基;C2;C4;C8;CN;NH2;苯 基
(2)聚合物型: 聚苯乙烯类(离子交换;凝胶色谱柱); 聚丙烯酸酯(离子交换); 聚乙烯醇:C18;离子交换
(3)钛柱:比硅胶型的稳定性提高 (4)其它类型
色谱柱的分类
2. 根据分离方式分类
选择色谱条件的方法
• 1.查文献,学习别人的方法
• 2.文献中没有的新药和新化合物可以使用结构类似化 合物的色谱条件
• 3.自己积累药物分析的色谱条件,从中寻找规律,尤 其是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己积累的方法用于 以后的色谱分析中。
不建议在自己对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摸索色谱条件
(2)反相柱也可以分离氨基酸,但不能分离所有氨基酸。柱前衍生化 法分离水解氨基酸也非常有效,且方法简便,所用的仪器简单。
氨基酸分析
分析条件:
色谱柱:Shim-pak ISC-07/S1504Li(15cm× 4.0mm) (Li型磺酸基,氨基酸分析专用柱) 流动相:柠檬酸缓冲溶液,梯度洗脱 流速:0.3ml/min 柱温:55℃ 检测器:荧光(Ex.238nm,Em450nm) 方法:OPA柱后衍生化法
(1)正相:SiO2; CN;NH2;苯基 (2)反相:C18;C1三甲基;C2;C4;C8;CN;NH2 ;苯基 (3)离子交换:弱碱阴离子交换;弱酸阳离子交换
强碱阴离子交换;强酸阳离子交换 (4)凝胶过滤:水溶性凝胶过滤;油溶性凝胶过滤 (5)其它类型:手性柱等
色谱柱的分类
3.根据色谱柱尺寸分类
N HN
NH2 N
N
N
N CH2OH
HH
H
H
OH OH
NH2 N
N
N
OH
N HO P O CH2
O
HH
H
H
OH OH
NH2 N
N
腺嘌呤(核酸碱基)
腺苷(核苷;核酸碱基+糖)
腺苷酸(核苷酸;核苷+磷酸)
腺嘌呤(核酸碱基)和腺苷(核苷;核酸碱基+糖)用阳离子交换柱或反相柱进行分离; 腺苷酸(核苷酸;核苷+磷酸)用阴离子交换柱分离,选择合适的流动相也可以用反相柱
流动相:硫酸铵/磷酸缓冲液( pH=7 ) 梯度洗脱
流速:0.5ml/min 柱温:室温 检测器:紫外(220nm) 色谱峰:1.细胞色素C 2.肌红蛋白
3.核糖核酸酶A 4.铁传递蛋白 5.糜蛋白酶原A
色谱柱选择方法
核酸
核酸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今后的新药研发领域中同样占有重要位 置。核酸可以分为一下三类:
蛋白质分析专用柱)
流动相:10mM磷酸缓冲液( pH=7 ) 和0.1MNaCl
流速:1.0ml/min 柱温:室温
检测器:紫外(280nm)
色谱峰:1.谷氨酸脱氢酶 2.乳酸脱氢酶
3.烯醇酶
4.腺苷酸激酶
5.细胞色素C
蛋白质
分析条件:
色谱柱:Shim-pak Diol-300 (50cm× 7.9mm) (消除残留硅醇基C2柱, 300A多孔硅胶)
色谱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1.仪 器:生产商,型号 2.色谱柱:柱商品名称,填料商品名称,填料类型,
色谱 柱长度(cm)和内径(mm),填料粒经(um) 3.流动相:流动相组成和比例,流速(ml/min) 4.检测器:型号及参数(如波长nm) 5.进样量:体积(ul) 6.柱 温:(℃)
其中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色谱柱和流动相(本章节主要讨论的问题)
3.腺苷酸
4.鸟苷酸
5.尿苷二磷酸 6.胞苷二磷酸
7.腺苷二磷酸 8.尿苷三磷酸
9.鸟苷二磷酸 10.胞苷三磷酸
11.腺苷三磷酸 12.鸟苷三磷酸
核酸
分析条件:
色谱柱:Shim-pak SBC-C8
(15cm× 2.5mm)
(小孔径硅胶键合C8)
流动相:20m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93/7)
流速:0.5ml/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