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纳归因理论

合集下载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研究表明,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策略令人兴奋。

这种理论源自心理学家拉斐尔韦纳(Laurence H. Weiner),其著作“Handbook of Attribu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1987)把归因理论概括得很全面。

韦纳指出,归因理论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和描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归因是指学习者何时何地为其行为选择及其后果承担责任的过程。

由此,归因理论可以运用于小学教学,以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影响,也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学习行为方向,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主要有四大功能:首先,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在同学间表现出的行为差异。

归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有出色的成绩,而另一些学生却表现不佳的原因,使学生明白他们的表现是由他们的勤奋程度和智力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

其次,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归因理论有助于定义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学生便了解到自己的失败是由自己缺乏努力、态度不端正等内在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改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更高的动机。

如果学生同时理解这种理论,他们就会明白到自己的表现可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动机,并更好的应对学习中的难关,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最后,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

通过学习这种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是由他们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主动参与学习,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

基于以上四个功能,小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来应用韦纳归因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到自己的学习表现及其结果是由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智力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讨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首先概述韦纳的归因理论,然后讨论它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最后对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韦纳归因理论;学教学;用策略1论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以A.V.韦纳(Albert Bandura)为代表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人们做出行为可以归因于自己即主观意志的能力,在这方面,人们的行为可以被发展的技能而不是生物本性解释(Bandura,1997)。

此外,基于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的行为也可以由受到的外部因素决定(谢贤焰,2005),这两种因素可以相互作用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韦纳归因理论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他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学习行为,改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通过讨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纳归因理论韦纳归因理论指出,人们行为是由他们对自己能力和认知加以解释和归因以及外部因素决定的(Bandura, 1997)。

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受到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如来自社会环境的内容,如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来自家庭和社会社会化影响的激励和引导;来自外部环境的惩罚和奖赏(谢贤焰,2004)。

而主观因素被认为受到主观意志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自尊感、社会支持感等(波勒&波勒,2013)。

总而言之,韦纳归因理论表明,主观因素和外部因素可以相互作用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做出一些行为而有的人不会做出一些行为。

3纳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韦纳归因理论可以用于解释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为行为的发生是由主观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谢贤焰,2004)。

首先,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有利的评价系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能力感和自信心。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根据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的归因理论,人通过两种主要的归因方式去解释自己或其他人的行为。

把事情的起因归因在行动者的性格,态度,或人格而导致的。

比如说,当一个小孩哭时,如果我们把他哭得原因归因为那小孩调皮,无理取闹什么的,这就是一种内向归因,因为我们把小孩哭的行为看作是他的人格问题。

把事情的原因归咎于行为者的外部因素或情况。

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哭闹归因于孩子饿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确实会哭,那么我们的归因风格属于外向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11. 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 自我服务偏见意味着个人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3. 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2)光环效应(Halo effect)是指根据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社交活动、外貌)形成整体印象。

(3)对比效应,指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常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4)定型效应,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5)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归因研究虽然一直相当活跃,但归因理论真正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并不很早,这种影响始于韦纳。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10课程颉静2010020582摘要:关键字: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或归因思维的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从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

近年来在心理学界日益流行,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预测、控制周围的环境和行为。

韦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其理论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的关注。

有的心理学家把韦纳的归因理论作为心理学的一种基本学派加以介绍,并把这一理论与斯金纳、皮亚杰、班杜拉等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的理论并列为当代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理论1。

一、韦纳的归因理论1、最初的理论来源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韦纳的归因理论也是如此,韦纳的归因理论最初是在海德(F. Heider)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J. 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于1972年创造性地将成就动机和归因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成败归因理论,从而开辟了心理学崭新的研究前景,由此而形成的动机归因理论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2。

海德的归因理论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归因理论,标志着归因理论的诞生。

他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奠定了归因理论的基础:①详细分析了在人们日常交往活动中归因活动的普遍性,以及归因对人们理解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重要意义;②他将个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③提出了人们寻找原因所遵循的一般原1Margaret E. Bell—Gredle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Macmillan.274一313, 314一324.1986.则——“协变原则”(Covariation principle),即当一种因素或条件与待解释的行为事件协同变化时,它就会被确定为该行为事件的原因3。

(韦纳)归因论

(韦纳)归因论

(韦纳)归因论归因论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1935⼀)张爱卿.动机论:迈向2l世纪的动机⼼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学出版社,2002:189-237.韦纳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理学家、社会⼼理学家,他的动机归因论将海德等⼈的归因理论和阿特⾦森等⼈的成就动机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对⼈类⾏为的动因作出了认知解释,超越了过去动机问题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本能论、驱⼒论等的局限性。

它是⼀种⽬前较为完善的认知动机理论,反映了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新成果,并具有⼴阔的前景和应⽤价值。

1.韦纳简介韦纳曾任美国多种主要⼼理学刊物的顾问或编辑,如《认知发展》、《认知和情绪》、《教育⼼理学杂志》、《⼈格与社会⼼理杂志》等。

韦纳的著述甚丰,且影响巨⼤。

从60年代⾄今(1994年)已总计出版过13部论著,发表过130多篇重要学术论⽂。

其中主要的论著有:《归因、⾏为原因的知觉》(1972年)、《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1974年)、《⼈类动机的认知观》(1975年)、《⼈类动机》(1980年,译成德⽂和⽇⽂)、《动机和情绪和归因理论》(1986年,译成中⽂)、《⼈类动机:隐喻、理论和研究》(1992年)、《责任的推断;社会⾏为的理论基础)》(1985年)。

主要论⽂有:《与成就和⾮成就有关活动的抉择》(1965年)、《成就动机的归因分析》(1970年)、《归因理论、成就动机和教育过程》(1972年)、《成就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1985年)、《教育中动机研究的历史》(1990年)、《学⽣间相互作⽤的归因分析》(1993年)等。

2.韦纳的认知动机观动机的归因理论是动机理论的⼀种,它是由韦纳在剖析了传统的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种认知动机理论。

它⽤归因这种认知过程来解释⾏为的动因,反映了动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基于这样⼀个基本假设:“寻求理解是⼈类⾏为的主要激发因素、⼈类动机的主要源泉。

韦纳的归因

韦纳的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
三维度 内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的 不稳定的 可控的 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 的 六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身心状态 任务难 易 运气好坏 外界环境 不可控的 不稳定的 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发 展,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成就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 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 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 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 就不大可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性的原因。 有成就需要的人会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甘于失败,坚 信再努力一下,便会取得成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只要尽力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相 反,成就需要不高的人认为努力与成就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 归因于能力不足。 作为对成就需要理论的一个补充, 归因理论特别强调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是成 功还是失败的不同归因。 如果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 为的坚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 努力行为的坚持性。运气或机遇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总之,只有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内外 部的不稳定因素时,即努力的程度不够和运气不好时,才能使行为人进一步坚持原行为。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_张俊友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_张俊友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_张俊友韦纳归因理论是心理学中解释人类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行为的结果是来自于因素的合理归因。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韦纳归因理论,他们将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韦纳归因理论中的归因分为三个方面:个人、情境和任务。

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天赋、技能和努力;情境因素包括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行为;任务因素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性质。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因素。

在学习中,如果学生面临挑战或困难,他们可以根据韦纳归因理论来解释原因。

例如,当学生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时,他可以认为这是自己的智力、技能或努力的结果;而当他在考试中得到一个不理想的成绩时,他可以认为这是因为任务的难度太大或者他没有充分准备。

在生活中,如果学生面临挫折或失败,也可以采用韦纳归因理论来解释原因。

例如,当学生在参加一项活动时失败时,他可以认为这是因为他在个人因素上存在问题或者他没有充分准备。

然而,如果他在同一活动中获得了成功,他可以认为这是因为他拥有了足够的能力或者他充分地准备了。

通过这种方式正确地归因成功或失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建立自信和自尊,并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不断进步。

除了帮助学生正确地归因成功或失败外,韦纳归因理论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学生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1.强调学生的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虽然智力和天赋是成绩的一部分,但努力是影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学生在努力前就退缩,或者在遇到困难时就放弃,是不明智的。

2.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估任务难度。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评估任务的难度,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是否足够应对任务。

如果任务太容易或太难,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错误的归因。

3.鼓励学生积极对待挑战和困难。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口诀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口诀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口诀
成败归因理论当中的六因素包括: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三维度包括: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三维度——
1、控制点: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六因素——
1、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2、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3、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4、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5、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6、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韦纳的归因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令大多数学员比较头疼的一个知识点。

韦纳的归因理论简介

韦纳的归因理论简介

韦纳的归因理论简介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

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韦纳归因理论课件

韦纳归因理论课件

归因理论在职业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归因理论,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和发展。例如,如 果许多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表现不佳是因为缺乏技能,那么组织可能需要提供 更多的技能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
归因理论也可以用来评估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如果员工认为培训提高了他们 的技能,并且这些技能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表现,那么可以认为培训是成功的。
归因理论的发展趋势
01
跨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研究逐渐成为归因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旨在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归因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02
动态归因模型
为了更好地反映个体归因的动态变化,研究者正致力于构建更为精细的
动态归因模型,以揭示个体在归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
03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结合
职业发展中的实践案例
• 案例二:职场倦怠的归因分析
•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深入分析员工职场倦怠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员工重拾工作热情。 • 在职业发展中,员工可能会面临职场倦怠的问题,表现为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率下降等。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探究职场倦怠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与员工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
展中的应用
归因理论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职业规划
归因理论可以帮助个人理解自己的职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职业规划。例如,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的成 功主要是由于努力工作,那么他可能会制定一个计划,强调 持续的努力和职业发展。
目标设定
了解自己的归因偏差可以帮助个人设定更实际、可实现的目 标。例如,如果个人常常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可能 需要设定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以实现自我提升。
04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或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1)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并且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之前的成功和失败结果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下一次行为的情绪、期望和努力程度等,而个人的情绪、期望和努力对成就行为有很大影响。

(2)韦纳把归因的维度分为:内部和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

内外因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影响个体今后的努力。

韦纳强调内部的、可控的和稳定的维度。

能力和作业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身体状况、环境和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

当把成就行为归因于稳定因素时,个体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一致,反之,则预期与上次结果不同。

(3)成就需要高的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努力不够,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可控因素,那么,在下一次的行动中个体则会坚信足够努力就能够成功。

成就需要低的个体习惯于将成功归结于外部的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任务简单、运气好等,而把失败归结为能力不足,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这样个体将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对之后的行为期待低、情绪体验不佳并且不愿努力。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本文旨在分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并介绍它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一种指导学习的理论,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通过分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看出学习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先前的学习经验和国际期望。

在小学教学中,学校可以利用韦纳归因理论来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行为策略和声誉奖励技术来激励学生的学习。

总之,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韦纳理论;小学教学;归因理论1论近年来,由于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类新理论概念不断涌现,其中韦纳的归因理论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韦纳的归因理论旨在指导学习,其主张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归因方式(内在或外在)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善学习表现。

目前,有关韦纳的归因理论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但尚未有充分的实证研究来证明这一理论的实质。

为此,本文旨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韦纳的归因理论,以探索该理论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以改善学习表现。

2纳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一种指导学习的理论,旨在帮助学生改善其学习表现。

该理论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归因方式对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看出影响学习成功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先前的学习经验。

归因理论指出,如果一个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经验,他就会心存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个新的学习任务。

如果他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则他可能惧怕失败,导致学习表现受到影响。

(2)国际期望。

归因理论认为,外部期望对于学习者的表现也有重大影响。

当学生感受到家长、老师和其他期望者的支持、期望和激励时,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困难的任务。

(3)环境因素。

学习环境因素也决定了学习者能否取得成功。

如果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发展和尝试新的技能,他们就会更有信心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并有更大的动机去学习和探索。

教育理论重点知识解读——韦纳的归因理论

教育理论重点知识解读——韦纳的归因理论

教育理论重点知识解读——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学习动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往的考试中曾以大题的形式考查过,比如给一段材料,让考生用归因理论去分析材料中各个学生的归因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归因。

考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通常是大略地记住归因理论的三维度、六因素,并未深层次去思考各维度与六因素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每种归因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这里主要就考生在理解归因理论中的两个盲点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考生对归因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

(1)归因要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又着重强调归因于努力这一不稳定的因素,是不是自相矛盾了?其实不是,在六因素中,我们看到同时能够满足内部、稳定和可控三维度的因素是不存在的,这说明某一因素并不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维度,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特意强调这一点,有的考生会错误地理解为归因必须要同时满足这三个维度,实际上只要满足其一即可,而努力满足了可控这一维度。

(2)如果一个学生成绩差真的是能力问题,为什么不实事求是而要归因于努力因素呢?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心的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这一点,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地归因呢,归于努力对学生来说反倒像一种安慰或欺骗。

这一点涉及到真实归因和积极归因,真实归因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对成败进行归因,运气不好就是运气不好,能力差就是能力差;积极归因考虑的是这种归因是否对学生的情绪行为和结果有利,如果学生失败真的是因为能力问题,做真实归因可能会使学生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以后极有可能就自暴自弃了。

如果此时做积极归因,归结为不够努力,那学生有可能以后会发愤图强,充满希望,努力下去成绩也会提高。

【参考例题】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就是太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2)正确的归因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的归因理论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这种归因不正确。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启示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启示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启示[摘要]:本文介绍了韦纳的二因素归因模型和三因素归因模型,提出了韦纳的归因理论对运动训练的几点启示:要进行积极的反馈,增加成功得体验;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明确各种影响因素可控性;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强调个人努力;谨慎地比较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实事求是。

[关键词]:韦纳归因理论运动训练一、韦纳的归因理论概念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指出其性质或推论起原因。

这一过程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人们自然而然、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

归因问题的提出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社会行为所做原因推论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归因理论讨论的重点是个人如何对周围事物以及行为结果进行解释,并说明这种解释又如何影响人的情绪与行为。

归因问题自提出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产生了很多的归因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应推韦纳的归因理论。

二、韦纳归因理论对运动训练的启示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人们对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是激励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训练并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也可利用正确归因的引导,提高学习、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型给运动训练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进行积极的反馈(1)尽量多给运动员提供积极的反馈(如“再起跳早一点就可越过去了”),而不是消极的反馈(如“你真笨,根本不会打球”),以行为定向反馈(如“这个球接得真好”),而不是特征定向的反馈(如“这种想法挺不错”),及稳定的反馈,避免在对待运动员的态度上表现出时好时坏。

(2)要使运动员的态度从“这不是我的过错”向“这是我的责任”的方向转化。

(3)要尽量利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竖起大拇指、微笑、拍拍肩膀等动作来向运动员表示赏识、满意、承认、关心、接受等积极性情感。

(4)失败时避免用讽刺、侮辱、自罪性的语言,如“这球可是打绝了,没人能像你打得这么好!”“二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还犯几岁小孩的错误,你就不能自觉点吗!”“我真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惭愧”等。

吉林教育理论重点知识解读——韦纳的归因理论

吉林教育理论重点知识解读——韦纳的归因理论

吉林教育理论重点知识解读——韦纳的归因理论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吉林教招将于3月底报名,4月底笔试,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学习动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往的考试中曾以大题的形式考查过,比如给一段材料,让考生用归因理论去分析材料中各个学生的归因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归因。

考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通常是大略地记住归因理论的三维度、六因素,并未深层次去思考各维度与六因素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每种归因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这里主要就考生在理解归因理论中的两个盲点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考生对归因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

(1)归因要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又着重强调归因于努力这一不稳定的因素,是不是自相矛盾了?其实不是,在六因素中,我们看到同时能够满足内部、稳定和可控三维度的因素是不存在的,这说明某一因素并不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维度,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特意强调这一点,有的考生会错误地理解为归因必须要同时满足这三个维度,实际上只要满足其一即可,而努力满足了可控这一维度。

(2)如果一个学生成绩差真的是能力问题,为什么不实事求是而要归因于努力因素呢?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心的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这一点,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地归因呢,归于努力对学生来说反倒像一种安慰或欺骗。

这一点涉及到真实归因和积极归因,真实归因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对成败进行归因,运气不好就是运气不好,能力差就是能力差;积极归因考虑的是这种归因是否对学生的情绪行为和结果有利,如果学生失败真的是因为能力问题,做真实归因可能会使学生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以后极有可能就自暴自弃了。

如果此时做积极归因,归结为不够努力,那学生有可能以后会发愤图强,充满希望,努力下去成绩也会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纳归因理论”在学习与教学中的运用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对于同一件事情,人们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情绪和后续行为反应,中心而往往不是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引发事件背后的原因分析,即归因。

归因是动机的决定因素。

理性的归因有利于我们成功,反之,非理性的归因只会徒增我们的挫败感,无益于我们的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归因模型。

韦纳指出,人们对于成败的原因有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等。

按照这些原因可以划分为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的外在原因,按照稳定性这一维度,能力和难度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属于不稳定的。

按照可控性来说,努力是可控的,而能力、难度、运气是不可控的。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使人长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以及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待。

在学习过程中,成败与否,我们都要进行积极归因。

考试失败了,不要归结为我们比较笨,能力比较差这样稳定的性的原因,换个角度,是这次试题太难了,并不是只有我考得不好,或是这次我不够努力,复习的不够全面。

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产生无助感,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努力拼搏,拾取信心,争取用努力换取下次最好的成绩。

当我们成功了,不要一味得觉得是运气好,踩了狗屎运,而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成果,这样会使我们对下一次的成功满怀信心抱有期待。

能力是稳定的,原因的稳定影响成败期待的继续。

能力好激发自身不断努力进取,争创更大的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做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寻找成败的真正的、逻辑上的原因,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想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

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作为老师,要善于激励引导学生。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千万不要当众骂学生笨。

把学生成绩“差”归因于能力,那样会使学生更自卑,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作为教师要善于迁移他们的因归,即使学生真的能力有问题,还要引导到努力不够,方法不太恰当这些不可控因素上,使其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另外,通过个别谈心,真实掌握学生的归因形志。

学校测验或者考试之后,“差生”对失败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而这又严重影响着他们继续坚持学习的行为。

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英语成绩比较差,通过交谈,发现有许多题目是平时练习中做过或是在课堂上讲过的,而他平时却有抄作业和不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当该同学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懒惰时,教师不应简单地作出“那么下次要用功了”的结论,而是继续追问下去以便能更多地了解他的归因形态:你觉得你懒惰的性格是别人影响你的还是你本性就是如此?你觉得能否改变你的懒惰的性格?你觉得除了读书之外,在其他事情上是否也一样懒惰?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引导其进行理想的归因,既归于自己的能力,又离不开归因于自己努力,使他真正明白: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能力、努力。

这样理性的归因利于优秀的更上一层楼,增强可持续发展之力。

如果单纯是一味得归结为能力好,自己比他们聪明,有天赋,那么学生容易产生自满、骄做的情绪他们往往认为不需努力,凭本身能力和聪明就可以了,这样会造成学
习后劲不足,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作为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做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目的不在于系统综合理性的归因,让我们看到原因所在,有利于我们学习的进步,激励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经常性积极自我归因,人生会变得不一样精彩,自信与努力是你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